范文 > 读后感 > 百年孤独读后感 > 导航 > 《百年孤独》读后感1200字2024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1200字2024。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也许以下内容“《百年孤独》读后感1200字2024”合你胃口!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何为孤独?是一种时间上周而复始的循环,是人与人缺乏情感的沟通与了解后的固执与孤僻,这样的狭隘终究葬送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世世代代的名字重复着,他们的生活虽然伴随的故事有所不同,但是心内依旧孤独。

故事讲述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围绕着人xing的yuwang而展开。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整个家族的精神领袖,也是马孔多小镇的开创者,他对炼金术的心醉神迷(金钱的追求)、武器的发明(用于战争)、科学的研究(认为地球是圆的,启发了日后的航海征程)、族长式的人物对孩子的教育,村落建设,驯养牲畜,对自我权利与村落政治秩序的维护等以及对如有神力、为仆先知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的崇拜与友爱,都彰显着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朽的求知、zhengfu、管理、权利的yuwang。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上校,在其父亲的影响下,走上不同的道路。特别是奥雷里亚诺上校骁勇善战、崇尚铁腕,一生中经历了无所次战争与暗杀。最终却躲进了简陋的实验室做起了小金鱼,制作完毕后融化,融化后再成型,周而复始。他经历过强权下一呼百应的威武,但高处不胜寒的他却也体会到人xing中的那种残酷与冷漠,淡漠亲情,缺乏慰藉,是一种心灵的惩罚。当他脱离战争与荣耀的追逐,回归家庭之后,却惧怕怀旧的情怀,这是他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因此,他不在过问镇上发生的一切,他选择逃避。(星辰ww)而他的子嗣也因他无情铁腕一个个离奇被杀害。第三代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也重复着自己父辈的yuwang,对于权利、财富、情感的追逐,最终却也抱憾终生。第四代包括美人儿蕾梅黛丝,这种窒息的美让无数男子倾倒且置于死地,最终抓了个床单就消失在天空中。就像夏加尔画中的妻子一般神秘莫测,超然于外,却又美不胜收。阿尔卡蒂奥第二和奥雷里亚诺第二是孪生子。阿尔卡蒂奥第二带领三千人罢工后,亲历了大屠杀,目睹了政治与武力的血腥后,不问世事,终究是潜伏专研着梅尔基亚德斯留下的羊皮卷,足不出户。奥雷里亚诺第二有着与生俱来的财富运,过着骄奢yin逸的生活,到头来为了帮助女儿远去留学,喊破喉咙兜售彩票,却也无力回天。第五代何赛阿尔卡蒂奥按照其母亲一直的期许儿时就被送往罗马神学院成为高高在上的主教。但他对此毫无兴趣,仅仅是为了骗取母亲的遗产,虽然最后得到了一笔不明来历的资产,但最后却遭到歹徒袭击溺毙水中,沉沦下去。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一生都是在孤独中长大,因为生事难以启齿,遭到祖母的禁闭,唯一的嗜好就是研究那基本羊皮卷。他爱上了自己的姨母,诞下了第七代布恩迪亚家族的后代,一个长着猪尾巴的男孩,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原来羊皮卷早已预言,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与最后一代的命运,随着整个马孔多随着飓风席卷而荡然无存。

孤独是整个家族的代名词,想通过对yuwang的追求反抗孤独,但是似乎孤独总是会将他们拉回到泥泞的现实中。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孤独,才使得文明的延续与沉淀。最后原来孤独的代价与必然就是重新回到原点。可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吧。繁华的背后,永远是一种孤独的失落,与无名的哀伤。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2024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前后写了18年,他最终凭借该部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获得了拉丁美洲地区的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我国作家莫言也以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第一人,所以我对百年孤独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读后体会到了此书的伟大之处,一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二是揭示的孤独主题,三在于它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什么是魔幻主义呢?经资料查询,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其形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世界民族运动的发展,拉丁美洲人民开始反帝反独裁的运动,以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为武器,揭露社会弊端,抨击黑暗现实,于是此手法开始在世界文坛上大放异彩,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正是其集大成者。这本书描述了布恩地亚一家七代人的坎坷经历以及马贡多小镇一百多年来的兴衰消亡史。在书中,死人会现身,人鬼会对话,失眠症会传染,雨季可以持续4年多

这些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运用魔幻主义手法增加了全书的魔魅、奇幻,让人在阅读中产生亦真亦假,如梦如幻的错觉,读者的胃口被调动了起来,会紧跟书中提供的线索一直读下去。然而,作为一名普通读者要更好的理解本书,需要对拉美的文化和历史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那些所谓的魔幻和荒诞的情节都具有象征意义,需要读者把书同现实社会和个人经历结合起来,多思考,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

在读书的过程中,阿桑专辑《叶子》中的一句歌词,孤单是一群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在《百年孤独》一书中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正是因为孤单,才使害怕寂寞的人们聚在一起,彼此驱赶孤独,宽慰彼此的心灵;然而纵使聚在一起,在浮华喧闹中,自己的内心仍然禁锢在各自密闭的空间,所以一切仍然归于孤寂。可是马尔克斯写这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摆弄的正确途径。他著书的目的是希望民众要团结起来,打破封闭与落后,走向文明开放,走向繁荣。联系我们国家的历史,晚清政府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新中国因三十年改革开放而大国崛起,这是多么鲜明而又强烈的对比,因此这本书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读,去思考。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结尾写道:马贡多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但愿,马尔克斯著作这本书的的苦心和夙愿最终成真。

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2024


我最早读到的马尔克斯的作品,是他的《百年孤独》,那大概是在我初中年纪的时候了。从那本书起,马尔克斯就变成了烙印在我心头的作家,尽管后来我又读到了其他作家好坏不一的种种书籍,可他在我心中的地位一直都没有改变。所以今天我回首那本影响过我的《百年孤独》,大概五年过去了,有关这本书的记忆虽然遥远,可依旧清晰。

马尔克斯作为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家,他的作品里自然流露着种种神话式人物与场景,而他对人物的夸张又不失细致的描写却是最令人钦佩。他是用魔幻的方式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也没有什么是可能的,这一切都在他的步步渲染中凝结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魔咒。他把羊皮卷作为至上的神明,从家族里的第一个人被蚁群所吞噬到最后龙卷风摧毁了这个村庄,全都无一例外地被羊皮卷所呈现。而世间的一切不都是在挣扎中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吗?

他创造的这个世界,人们的种种罪孽与恶习都有着他所厌恶的南美的影子,他力图摈弃这一切,可这一切却总是到来。所以他在绝望中写下了这本书,里面拥有着人们生活的林林总总,看似繁华热闹,可这热闹的背后却让人感觉到无尽的孤独,让人在阅读的时候感觉自己是在欣赏一个空洞的躯壳。他在写作中尽力去突出热闹,可这些热闹全都是日复一日的热闹,就像他说过的那句话,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所以越是热闹,越是麻木,后来也不再觉得他们是一个个活着的人了。所以他们也注定了在这孤独中死去、灭亡。

而细细想来,我们这些人的一成不变的生活却也与其有了相似之处。我们总是以为自己在活着,每天只做相同的事情,惧怕改变,循环往复。而这样的生活不就是孤独的生活吗?如果我们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生活就会有趣许多。我相信很多人明白这一点,同时我也相信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也是是人生来就是孤独,我们依然会每天做着自己已经习惯了的事,过着程序一般的生活,而我们身边原本七彩的世界也会一天天暗淡下去。可我却不愿这样,(星辰ww)在我看来,这是比死更可怕的事。所以我挣扎着、拥抱着这广袤的世界,尽力去接触一些不一样的人和事,我不想忘掉这个世界,也不想让这个世界忘掉我。所以《百年孤独》带给了我很多感触,它教会了我如何生活,如何做一个真实的人。

我们应该只读那些咬伤我们,刺痛我们的书。所谓书,必须是一把劈向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百年孤独读后感1100字2024


加西亚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百年孤独》。这样介绍这位伟大的作家应该没问题吧。他还有一本比较有名的著作《霍乱时期的爱情》推荐看一下。

《百年孤独》,写读后感的时候本想写一个带有自己感情的概述,不过能力有限,日后再写吧。

《百年孤独》这本书在6天的努力之后读完了,头脑中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甚至连主角的名字都没办法回忆起,作者大概是故意的,用长的而且重复的名字来命名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人,好让读者更迷惑,故事更疯狂。我才疏学浅,很多地方实在读不懂。这部书有很强的奇幻色彩,有时书中的故事更像一个神话,一个传说,比如美人儿升天、鬼魂在世间徘徊、马孔多应了预言被飓风毁灭。书中有大量的性,《霍乱时期的爱情》和《百年孤独》很像,都大量描写了性,好像作者用大量的性,疯狂的性,有悖伦常的性来展示故事的奇幻和疯狂,让读者随之兴奋,而心情又随疯狂又短暂的性而跌落谷底。《百年孤独》好似有一种魔性,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情绪,却又能让读者对一切疯狂无法想象的事淡然处之,好似正常的事。

《百年孤独》记录了一个家族由贫穷走向富有而又衰落,期间有一些起色,马上又被规矩或者疯狂而打碎。书中一个占篇幅不多却贯穿全书的角色,他向命运的使者,来做一个实验,可自己也逃不过命运,依旧要受人间苦痛。书开头,主角好像空想家,疯狂,固执,有开创性,勇敢,睿智。他以各种疯狂的举动来开启了故事的序章。之后,在书的前半部分,没有死亡的人,一切安详,主角家族开始扩充,财富也开始积累,家庭环境开始变好。中间部分,家族成员变得十分多,财富开始疯狂积累,战争开始,开始死人,有些是因为战争死去,有些不是,但有的人在战争的影响下开始朝坏的方向走,有的人能保持初心,保持清醒。但家开始在累积财富的同时也开始衰落,但当时看不出迹象,可以看出迹象的是时间和孤独,开始让一些人和事发生微妙的变化。书后半部分,随着一位女人的加入,曾经欢快自由的家开始腐朽,当时革命没有胜利,但曾经自由的家庭开始变得腐朽,像是被一具巨大的棺材关了起来,埋在了土里,人们在无限的重复中却能得到安宁,人们开始在孤独中存活,居住的地方开始混乱,不像能居住的地方,像是诡异又恶心的粘液,人们在里面苟延残喘,慢慢地粉碎。书的结尾,无论多少个起伏都没能打败孤独和时间,一个城镇和城镇上的人包括城镇里最突出的家族都应召了预言,随预言消散在风里。全书结束。

书中用一个有一个的重复象征了时间的重复,家族魂灵的重复,给读者塑造了一个颓废漫长的世界。读完之后像做梦一样,却也发现,自己可能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神秘的重复中。作者好像用一百年长的故事描写了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生活。

生活不断在重复,希望每个人都能在重复的生活里找到不一样的感觉,活出精彩的人生,逃离时间创造的孤独。

《百年孤独》读后感2100字2024


这本书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作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在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社会历史图景的鸿篇巨著。

此书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在一百年间的沧桑变化,六代人的命运总是在各种纠缠中惊人地相似,最终都在孤独中老去,由第一代何塞阿卡蒂奥布恩迪亚率领众人建立的马孔多小镇也在经历了种种入侵后走向灭亡。

在看完这本书后,其实是没有看懂的,于是查阅了相关资料,看了这本书的背景介绍和一些书评,才有了大概的了解。

一、背景介绍

马孔多小镇是哥伦比亚农村的缩影,显示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文化势力的入侵对其造成的影响,保守派和自由派的争斗,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也参与了这场战争;资本家的压迫与掠夺,如香蕉公司对工人的剥削以及不惜枪杀所有工人隐瞒真相;还有各种文化的入侵,最开始的吉普赛人带着奇妙的玩意儿一度令村庄的人们惊奇万分,后来的电影火车各种好玩的物件,都给马孔多的村民带来了恐慌。

布恩迪亚家族各代之间、同代之间互相不能理解,各自都在承受着孤独,通过这些描写,旨在倡导全拉丁美洲人团结在一起去抗争。

二、人物介绍

第一代老布恩迪亚创建了马孔多小镇,最初是非常勤劳的,家中是镇上最好的房子,也受到众人的爱戴,但后来他逐渐迷恋于炼金,神智不那么清醒,恍恍惚惚,最终被绑在栗树上直至去世。

母亲乌尔苏拉则永远保持活力,操持着整个家族,在第一代老布恩迪亚沉迷于炼金的时候,她做起了糖果生意,维持家庭的生活,后来一直是家里的精神支柱,有顽强的毅力,即使在失明后仍能敏感地觉察家中的变化,关照每一个人,活了115岁之久。

第二代何塞阿卡蒂奥与占牌人庇拉特内拉发生关系,并生有一子,后来随吉普赛人出走,回家后私生活混乱,后与丽贝卡成亲,最终被人一枪打死。

第二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一生发动了许多战争,一直受人敬仰,可他自己也并不明白为什么而战,最终拒绝接受奖章,把自己关在房间中炼制小金鱼。

第二代丽贝卡是乌尔苏拉远方亲戚的孩子,开始和阿玛兰妲都喜欢意大利技师皮埃特罗克雷斯皮,但在何塞阿卡蒂奥出现后却疯狂爱上了他并与其结婚,在其丈夫去世后从未出门直至孤独地去世。

第二代阿玛兰妲曾诅咒丽贝卡和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的婚礼无法进行,但当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爱上她并求婚后惨遭她的拒绝,最终割腕自杀。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一度为其着迷,阿玛兰妲内心也非常喜欢他,但最终也拒绝与他共度一生。在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特别不能理解为什么她要拒绝,在后面的部分书中有介绍,只是阿玛兰妲心里的恐惧战胜了她对二者的无限爱意,我不太理解她为何恐惧,是因为她认为自己的诅咒导致那位14岁的小姑娘离世而良心不安吗?还是恐惧接受别人后会遭到遗弃?对于这个人物,也颇为复杂,她的侄子爱上了她,后来第五代何塞阿卡蒂奥也迷恋她,但她终身未嫁,最后在周而复始地缝制自己的寿衣中离世。

这个家族还有美人儿雷梅苔丝,身上散发着奇特的香味,不喜欢束缚,最终抓着床单升天而去。第三代奥雷里亚诺、第四代阿卡蒂奥第二都是热衷于战争,都或多或少地领导过战争,并埋头钻研吉普赛人梅尔加德斯留下的书籍和羊皮卷。

第六代奥雷里亚诺是第五代梅梅的私生子,费尔南多不允许他出门,他便在梅尔加德斯的房间埋头钻研他留下爱的古籍和羊皮卷梵文,当他的姨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回家后,他却疯狂爱上了她,最后二者生了一个孩子,阿玛兰妲乌尔苏拉产后大出血去世,这个孩子长了一条猪尾巴,最后被蚂蚁吃掉。奥雷里亚诺在破译完这些羊皮卷后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正如梅尔加德斯羊皮卷的卷首题辞: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

三、个人看法

这个家族的起名很有意思,每一代的名字都类似,男孩名字是何塞阿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女孩名字是雷梅苔丝、阿玛兰妲等,叫何塞阿卡蒂奥的孩子都喜欢热闹,生活不规范,最后死于非命,叫奥雷里亚诺的孩子则喜欢钻研古籍制作小金鱼,也大多参与发动战争,最后在孤独中老去。这些名字都暗示了他们最后的命运!

《百年孤独》这本书所描写的孤独是亲人们相互不理解,也没有互相倾诉的意愿,一步步走向孤独。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或多或少地感到孤独,身边的朋友看似很多,但当遇到事情的时候,翻一翻通讯录,发现还真没有几个人可以诉说。即使那些时间好久的好朋友,也不能随时随地地陪在身边,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有时也不愿叨扰。但遇到实在过不去的坎儿,一定要和朋友多说说,别在心里憋着,抑郁症是很可怕的。

但是,我们也要学会享受孤独。其实,安安静静地坐在一处,或是读一本喜欢的书,或者是画喜欢的小物件,亦或是到操场上走两圈,都是极其舒服的,专注自我的感受,把时间交由自己把握,甚是美好。记得之前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没有了独处的时间,看起来忙忙碌碌,其实内心很空虚,回去后空落落的,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好像在围着别人转,还是要留点时间给自己。

愿每一个人儿都能享受孤独,接纳自我,在独处中慢慢成为最好的自己。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