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苏东坡传眉山读后感 > 导航 > 苏东坡传读后感1100字2024

苏东坡传眉山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1100字2024。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苏东坡传读后感1100字2024》,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东坡传》读罢,意犹未尽,于是提笔写点文字,也以此为乐。

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首次出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苏东坡,便以清新洒脱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打动了文坛领袖欧阳修。东坡作品果真能使读者快乐,以此为乐者,远非林语堂一人。

打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诗尊词卑格局的,是苏东坡。他不仅写传统的情词,更冲破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直接在词中抒发强烈的爱国之情。他从政的远大抱负,怀才不遇的苦闷,还有深沉的怀古之情都深深感动着每个喜欢他的读者。

将赤诚的豪情壮志寄托在满月般的雕弓中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充满对昔日英雄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饱含着对妻子深情怀念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用典使事浓缩叙事,曲折委婉抒发感情,我们读之了然于心,产生共鸣,引发由观念的暗示与观念的联想而来的快乐。

苏轼乐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从客观事物中悟出人生哲理。他一生宦海浮沉,阅历丰富,随xing旷达。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自然现象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就转化为理xing的反思。他以艺术意象启迪人生哲理,让无数读者满心欢喜,雪泥鸿爪不识庐山真面目早已流行为熟语,耳熟能详了。

苏东坡是个秉xing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林语堂把苏东坡的一生形容为人生的盛宴,身为基督教徒的林语堂毫不掩饰对苏东坡与民同乐的激赏。陕西旱象出现,苏东坡以自己雄辩滔滔的奇才,为百姓祈求普降甘霖。求雨成功后,快乐的诗人将自己后花园的的亭子改名为喜雨亭,写下《喜雨亭记》。《苏东坡传》告诉我们,苏东坡是一个极讲民主精神的人,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逮捕、审判、入狱、被贬、攻击、批评苏东坡的一生可谓艰辛而又惊险,即使这样,但他恨邪恶之事,却不恨邪恶之人。他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安心做自己。这不就是现代社会提倡的积极入世、乐观应对的生活态度吗?(星辰ww)

林语堂用苏东坡的人生告诉我们:不完美的时代,也可以有几近完美的人格,可以有几近完美的人生。同样有热情、真挚、幽默、豁达的文人xing情,同样因热情真挚而不免天真,同样因天真而遭受磨难,林语堂和苏东坡个xing、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苏东坡传》是一个真挚有趣的人写另一个真挚有趣的人,读苏东坡就是赏林语堂,真真其乐无穷

梦醒之时,已然千年之后。忽然四周灯光乍泄,万籁俱静。眼前出现了一条黑长的甬道,吾跂而望之,只见远处豁然开朗,仿佛听到了一阵爽朗的笑声,穿越千年,直击心弦。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苏东坡传读后感1500字2024


历经半年之久,才将这本书读完,其中读读停停,历经两次考试而弃读。本该在考完有空闲之时便读此书的,只是又懈怠了一个月之久,而今年已快结束,书却读之很少。念于此,不觉虚度。便抓住时间的尾巴,在一个阴雨的周末,猛读之,便于此后要保持阅读之习惯。此两天,外面寒冷,而躲舍中读书确实惬意不过的事儿了。两天之感,收获满满。而最主要的是心之宁静而充实。

初知东坡,便是上学时读其词,水调歌头,那首咏月之神作。还有赤壁怀古那首荡气回肠的豪放词,而后又读其赋,赤壁赋和记承天寺夜游等两片。读其词,知其人,豁达豪放无过之李白也。还有其生活中一定是个有趣的人。一篇简单游记便可见之。

因中学之缘故,好其生平之为人,因此购此书以观之。而作者又是我所喜欢的另一个作家林语堂。所以更是非买不可,非读不可了。看完本书,从苏东坡身上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虽为古人,而仍有借鉴于当代之世人。

他是一个乐观豁达豪放的诗人。不管人生际遇如何,都能认真的对待生活,不去抱怨,以现实有的条件活出彩来,无论是被贬谪至黄州,惠州或者海南,都能自建住舍,自植果树,自食其力,并怡然自得,其精神不亚于陶渊明。

不管生活在何地,他都能把日子过的有趣,引来周边的朋友竞相前来做客,这就是生活的强者,能把苦闷的日子过的有声有色,有趣有意义便是人生的大赢家,而这亦来自于其精神世界的丰富以及学识之渊博。当然独立的思考,以及旁人未有的观事之角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然而其乐观有趣的生活也会影响其诗词,其诗词作品大多根植于生活的达观之气,而保留至今,让后世人们只消读其词赋,便得知此人之气魄xiong怀。他用一生向世人们留下了不屈不饶,达观的人生哲学。

还有一点比较值得后人人们所学习,不管身在何处,便能与当地的人打成一片,不管百姓还是文人官员,道士和尚,平易近人,而且关心百姓疾苦,为民请愿,每到一处都想方设法的为人民做好事,尽管在自己被贬身不由已之时,还要请求在位的朋友帮忙进言,而为黎民百姓消除税收赋役。作为地方官员,他所任之处也是尽其能解决当地之民生问题,比如任杭州太守之时,为解决居民饮水而兴建引水工程,疏通运河,打理西湖,修建苏堤。为官如此,已然超过现代好多官员了。能设身处地的为人民谋福利的地方官才是为官的最基本道德。

还有他的心xiong宽阔,宽宏大量之处,后来一直针对他,对他一贬再贬的政敌,章淳也是如此的谅解,过去之事儿,不必再提。以往的恩怨便一笔勾销了。

古往今来,也许伟大的作家也都是真xing情的人吧。苏东坡对他妻子的感情,从他的悼念词中便可见一斑。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此词感情真挚,可见他与妻子感情之深厚。此外苏东坡说话比较诙谐戏谑,深得朋友们的喜爱,这就是真xing情的人格魅力啊!

与其同时代的名人还有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苏辙,黄庭坚等。而他同样在文学上名气较大的王安石贵为宰相,却和苏东坡是政敌。政见不同,你死我活,(星辰ww)斗争反反复复。而今看来,王安石的主张对国家是有害而无益的,而且还主张清议,容不下不同的意见。看来文学上的成就仍掩盖不了其政治上的卑劣。苏东坡的政治主见就是放在今天来看也是不过时的,因为考虑问题站在民众的立场,而且主张言论自由。伟人之所以为伟人,是不为当时之环境和条件而去改变自己所认定的正义之立场,虽是那么的不合时宜。纵然为自己招致祸端也在所不惜!

而本书的作者林语堂老先生也真是了不起,不愧为国学之大家,光凭史料便能把这个前世之人的传写的活灵活现的,仿若是同一时代人一样,可见其之博文,治学之考究严谨呀!为古人立传,唯有学富五车而兼具考究之品之学人不可做也!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又名苏轼,苏子瞻。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

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家,一生是极其坎坷的。24岁时考取功名,先后在凤翔,杭州,徐州等地任职。他心系民众,所到之处,皆建树颇丰。他生xing耿直,遇到不平事,总要说一说,如蝇在喉,不吐不快。

作为一方父母官,视黎民百姓之幸福为己任,遭遇不良政法,势必提出异议。终究惹得小人嫉恨,遭遇陷害。他爱诗作诗,因此闻名,却也因此得祸。朝中奸臣无法找到苏东坡任职期间有何错处,只能在其诗中挖掘忤逆之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后被发配至黄州。

在皇帝驾崩之后,由皇太后摄政,被昭回京都,予以重用,一路直升至宰相。可他不是政治家,却身在政治漩涡中心,面对长久以来的清议弹劾,觉得无比烦累,自愿请辞至地方。又到杭州,他称之为第二故乡,开始大刀阔斧,建医院,修苏堤,清理河道。

看到终日不停的暴雨,他建议提前预备粮食,以防灾荒,然而,这又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建议没能被采纳,反倒为自己埋下祸根。灾难终究如期而至,许多地区,人民死亡半数。小人浅见,只为朝廷惜钱,不为君父惜民。这位大诗人,除了感叹呜呼,天下苍生,奈何!奈何!,别无他法。

皇太后去世之后,一个18岁的昏庸皇帝执政,一些被打压的奸佞小人,死灰复燃,重新回到朝野,开始大幅度的报复,多数忠臣都被归为元祐派,被降职贬谪,连一些死去的老臣都不放过,削官降爵,打压其后代。章惇甚至奏请皇帝给司马光挖棺鞭尸,并毁其《资治通鉴》。幸而,此次皇帝觉得太为过分,并未听信谗言。

当然,苏轼兄弟难免其黑手。苏东坡先被贬谪至广东惠州,发现他在广东生活甚好,又被流放至海南。海南当时还处于境外,苏东坡是唯一被发配境外的官员。那时的他已60多岁,海南气候闷热潮湿,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艰难。

苏东坡一生漂泊,有时舟车劳顿几个月,刚刚到一个新城市,还未休整踏实,又接到新的任命,匆忙上路,赶往下一发配地。好在他的才气人品,极为世人钦佩敬仰,所到之处,总有一些良善之士接济,总有一些文人知己陪伴,所以他并不孤寂,生活再困苦,也能把酒言欢,日子再艰难,也能吟诗高歌。

终于这位昏庸的哲宗皇帝只活到24岁,之后由其母亲皇太后摄政几个月,那些元祐老臣得以赦免,苏东坡才有机会返回本土。然而,在北返途中染上疾病,刚刚返回常州后,就结束了他颠沛流离,却也丰富多彩的一生。

苏东坡的一生多数时间都在朝为官,虽然他具备政治家的深谋远虑,但却不是政治家,因为他无心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他没有权倾天下的利欲熏心。他只是个一心为民的父母官,时时刻刻只想为民谋利,为民除害。他只是渴望自由的诗人,是心xiong豁达的仙野道人,是童叟无欺的邻家老翁。他亦是百折不挠的斗士,刚正不阿的英雄。他是那个时代的伟人,亦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说到苏东坡,必绕不开王安石。小时教科书中提及王安石,只记得政治家,王安石变法,青苗法这些只言片语的概念,未曾想,他的影响如此深远。王安石是个怪人,不修边幅,生活自理能力差,但在政见上却极其自我。有人评价他坦率真诚,洁身自好,只是刚愎自用。为推行新政,凡是反对者,全部被撤职贬谪。他自身并没有想要权倾一方的功利之心,只是为了疆域辽阔的强国之梦,付出再多代价在所不惜。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其一,由于青苗法贷款利息太高,各项苛捐杂税压力太重,致使民不聊生。有家不敢回,有谷不敢收,甚至出现横尸遍野之惨状。王安石死后多年,民众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只有两条路走:一是遇歉年,忍饥挨饿;一是遇丰年,锒铛入狱。其二,推行新政之时,多数人持反对意见,贤臣遭遇罢免之时,王安石启用了许多小人。小人一旦当权,后果十分严重。虽一度被打压,但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在哲宗皇帝年间,先后被他们诬陷惩办官吏830人,辐射范围之广,其可耻可恨程度,令人发指。至徽宗年间,王安石新政仍在推行,罢黜流放的贤良忠臣,老的老,死的死,皇帝昏庸,小人当道,民间疾苦,无人体恤,直至最终,宋朝走向灭亡。王安石算不算是宋朝的罪人?

想来,苏东坡与王安石都是闻名于世,但他们于国,于民,于历史的意义,却是截然不同。

《苏东坡传》是十分丰厚的一本书。作者林语堂对相关资料考证详尽细致,这不只是关于苏东坡个人的传记,也是宋朝后期历史的综合呈现。与苏东坡相关的人物关系,社会背景描述细致入微,分析透彻深刻。而且,作者语言精炼优美,尤其许多景物描写,绘声绘色,仿佛身临其境,令人神往,读来真是一大享受。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写书人与被写人的名字都如雷贯耳,所以,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经典之作。

当时读它依然带着一些目的性和应急性为了讲好《大学语文》的一节专题,即《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苏东坡》。后来了解到,这本书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欢苏东坡,首先是喜欢他那些明月几时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诗文,再就是被他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所打动,被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乐观态度所折服,读完这本书后,更觉得他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也只有林语堂林大师的如椽之笔能把他夸尽、写真、写活。林大师说: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而我们知道,有时我们爱上一个人,或者将之视为偶像,是因为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这样的人是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成为的,无论是先天的天赋,还是后天的风骨气韵,或者是大时代给与的波澜壮阔。我们挣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变成了尘埃,那么渺小,那么为现实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别人的闪光天赋和放任性情就成了我们在暗夜里羡慕嫉妒恨的标的之一。

对韩寒如此,对迈克尔杰克逊如此,对苏东坡更是如此。苏东坡的智慧与才情,不但惊艳了同时代的人,还穿越了千载的悠悠岁月,温暖着我们,和我们同悲同喜。这样活泼泼的生命,这样平易近人的古人,这样的心胸才华,这样跌宕起伏的命运和他在命运流转之间表达出的达观幽默,享受生命的态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个出来。

每当想到世间曾经有一个这样伟大而温暖的灵魂生活过,我就觉得非常感动。苏东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让我看到了生命的一种境界。


苏东坡传读后感400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400字(一)

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

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

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一性一格的体现。

苏东坡坚执的一性一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一性一格中最坚一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苏东坡传读后感400字(二)

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

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的旋律;

他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

人如其文,苏轼是一杯清茶,他将伴我一生。苦涩中遮不住的淡香溢出翠玉般的碧壶,沁满心田,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思。这种苦涩的思念被寄予给一杯清茶,被寄托给一轮明月。淡的相思,浅浅的哀愁无需言语,沉郁便是所有。

苏轼是一江碧水,他将伴我一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寂寥,倾诉不尽高处不胜寒的苍凉。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寂。在鬓发几百之际,故人不在,源于内心的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苏轼在他用文字编织的梦幻中遨游,在他用诗堆积的象牙塔中放纵。浮游天地间放一浪一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结点,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的人生格言。

回首苏轼,我无语。因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风一流。阅读苏轼,品位苏轼,我终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过眼云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如茶,伴我一生让我平淡;

苏轼如水,伴我一生让我宁静。

苏轼:我心中的永恒!

苏东坡传读后感400字(三)

文/薛兆谦

我读了【苏东坡传】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苏东坡的童年到流放岁月的事。我给你们说说我最喜欢的一章吧!我最喜欢【苏东坡传】第一卷第三章【童年与青年】。

【童年与青年】大体内容是以前的学生要把整本书背下来,背书时不仅要背书的内容、知识,连措辞也不可忽略。读书刻苦的苏东坡把整本书都抄了一遍,而且书没加标点符号,要学生自己根据课文的意思加标点。我觉的如果想学的知识有用,把它学透就可以了,没必要把整本书背下来,那个时代的教育方法有点不对,不过接下来几条我很赞同,学东西就要学透,不能半懂不懂,糊里糊涂的学过去。而且最后一条我非常赞同:让学生自己加标点,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读懂书,读透书,更好的学以致用。

我还喜欢【王安石变法】这一章,这一章讲到王安石定了一条青苗法,对穷人不利,而对朝廷很有利。苏东坡为了不让老百姓受苦受难,他和司马光等人一起阻止王安石变法,更让皇帝禁用了这一法,苏东坡让老百姓受了益。我觉得苏东坡很顾全大局,不仅顾着自己,还关照着老百姓,我很支持苏东坡这种顾全大局的品质。同时我对王安石新定的法律很不赞同,为了让朝廷受益而不顾老百姓的安危。

苏东坡这个大江东去,一浪一涛不尽的千古风一流人物会永远流传在人们中间。

苏东坡传读后感400字(四)

在林语堂眼里,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一性一诙谐一爱一开玩笑的人。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一性一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很多方面像李白、老庄,乐观、豁达,会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苏轼的文才更博,词、文、诗、画、书法都是第一流,就连烹饪也很有一套。苏轼在文字上最杰出的成就是把豪放风格一揉一入原本一味婉约哀伤的词里,使得词的地位能跟诗相比肩,在诗被唐一人写尽后,开辟了文学的一块新天地。而苏轼自己的词刚柔兼济,气象万千,境界高远,单拿词的成就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苏轼的文字,无论是史论,还是奏折,都写的纵横恣肆、雄壮宏远;小散文则如孤云出岫、清静淡泊。

他认为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总是英勇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在苏轼的身上,体现出了读书人的天一性一。学而优则仕,又因为书生本一性一遭受排斥和贬谪。值得庆幸的是,对读书人最宽容的年代让苏东坡赶上了。北宋一百多年,没有因为文字的缘故杀过一个读书人。几千年的中国,还没有哪个政一府心胸有这么博大。虽然苏东坡命运坎坷,几次被贬至荒域,他自己也曾发牢一騷一:人生糊涂识字始。但总的说来,北宋的读书人还是幸运的,也是敢说话的,人文之盛,春秋战国以来就数这个年代。

苏轼的一生都卷在政治旋涡中,却又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无论是反对派当权派,还是自己的一党一人得势,他过得都很失败。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很喜欢他,一任一任的太后都成为他的朋友,可是他却遭到贬官、逮捕,一辈子几乎没能在一个地方住上三年,恰如风中飞蓬,东飘西荡。然而,他以天真无邪的心灵到处捕捉这在常人看来难以忍受的屈辱生活中诗意的片刻,化为永恒,使我们大家都充实不少。苏东坡最好的文章都是在被贬谪时写就的,却丝毫没有怨气,相反却表现出极其超远的视野和极其阔大的心胸。

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他的诗词书画,还有名动天下的苏堤,甚至人人喜欢的东坡肉。苏东坡是个幽默的人,他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我不想讨论这里面的哲学意味,因为我相信,苏轼是出自真一性一情,而不是假道学,否则他就不会得罪理学家程颐。苏东坡一直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地线,并始终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

整个苏东坡的故事基本上就是一个心灵故事。他从不收敛他的幽默才能,他的充满机智的谈话让禅宗大师也难以应对;他从不掩饰他对于鬼神世界的好奇,他祈求天神并与魔鬼争辩,偶尔还占取上风;他欣赏生命的每一时刻,知道在任何情况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他追求长生不老,几乎到死还兴致勃勃地寻找不朽的仙丹,半受挫败,却含一着笑死去。今天我们读苏东坡的传记时,就是在追随这样一颗纯正无邪、真实不欺的伟大心灵。

林语堂是这样结尾的: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恰如其分的概括了东坡的一生。

全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东坡的喜一爱一和崇敬,但对王安石的贬低或许过分了点,王安石的人品和才华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只是政见不同而已,书中对王安石变法贬到一无是处,这个还是需要论证的。

总之,这本出自语言大师之手的传记的确不同于其他传记作品,除倾注了作者太多情感,文字平实刘畅,真切自然,读来欲罢不能!

感觉稍微遗憾的是若能把东坡的经典作品柔和到他的不同经历中就更好了,当然其中也引用了很多,但多是不为人所熟知的。这只能怪自己见识少了。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


从小就读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忧愁,大江东去浪涛尽的气势无不流露出诗人的豪迈奔放。可我对苏东坡的了解甚少,直至读了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传》,才知道苏东坡原来是千古奇人。

苏东坡既是虔诚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他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与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他热爱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东坡情感丰富,对其亡妻寄以青丝,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表达了自己的伤痛。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词风。他写诗讽刺群鸟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卖青春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他知己无数,兄弟情深,苏东坡又是幸福的。

苏东坡有一身浩然之气,王安石变法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现出他个人的气质与风格,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回归与清纯与空灵。他习惯了淡泊,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苏东坡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超凡脱俗,刚正不阿,坦坦荡荡,使他任何环境中处之泰然,宠辱不惊。

苏东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达的一生。身处逆境也不觉痛苦,脚踏荆棘也不觉悲凉,始终保持乐观,像他的诗词一样千载有余情。

细读大江东去浪淘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原来这些都是苏东坡乐观的态度和别样的人生哲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