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 > 导航 > 读《悲惨世界》有感1000字2024

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

读《悲惨世界》有感1000字2024。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读《悲惨世界》有感1000字2024,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这一篇小说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的描写,它以市民的冷淡、女工们的嫉妒、德纳弟夫妇的贪婪以及沙威所代表的法律的严酷无情,从而组成了当时社会的一个悲惨世界,无情地批判了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通过主人公冉阿让以及米里艾主教的刻画,让人们仿佛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冉阿让为了姐姐的孩子不再挨饿,冒着坐牢的危险去偷面包,被关入监狱中,可是他为了姐姐,四次越狱,一下子被判了十九年刑,这一点点滴滴难道都没显示出他的善良品质吗?经过了十九年的牢狱生涯,终被释放,因却为仇视当时的社会,而xing格大变。住宿在米里艾主教家中,偷走了主教家中的银碟子,米里艾主教宽容的原谅了冉阿让,感化了他,鼓励他重新做人,终于洗净了他的灵魂。

一天清晨,一条泥泞的小路旁,有名车夫被马车压着陷入泥潭,在一旁的沙威说道全法国只有一个人能独自抬起这辆马车,就是土伦监狱的逃犯,冉阿让!已经化名为马德兰并当上市长的冉阿让,不惜让沙威怀疑自己冒着自己被压死的危险,救出了车夫。

凑巧,那一天,一名叫项马迪的老人偷了苹果,又因长相酷似冉阿让被法官当作冉阿让审判。冉阿让得知后,他那黑发仿佛一瞬间变白了,他还在犹豫:我要是不承认自己是冉阿让,我就还是受人尊敬和爱戴的马德兰市长,可项马迪因却为我入狱。我如果承认了,走向监狱的是我。最终他为了那个老人自首了。他每次都能做岀正确的选择。又为了养大芳汀的女儿珂赛特,再次越狱,在安全的环境中照顾她、保护她。

他,冉阿让,为了那些陌生人的喜怒哀乐,一次又一次的把自己置身于险境,冒着被捕的危险,在东躲西藏中养大了珂赛特,最终在爱他的人的环绕下幸福逝去

我的身边虽然没有这样的事,但是有这样的人,和冉阿让一样拥有善良品质的人。我的同学小凡就是这样的人,他特别爱鸟,有一次,我和他去学校的路上,有一只麻雀折了翅膀,躲在路旁,我嫌它脏,看也不看一眼,可小凡却一下拾起那只鸟往学校跑去,我也跟着他,只见他将那只麻雀送进办公室,老师看看那只快死去的麻雀,又看看小凡冻僵的手,告诉小凡实情,小凡一下泪如泉涌,呆在一旁的我也不知所措。

而让我最感动且迷惑的就是:冉阿让有很好的机会处死追捕自己的沙威,可是却放他走了。直到后来沙威自杀的时候,那一个时候,我才最终明白了,冉阿让正是要通过自己的仁慈、宽容和高尚的灵魂,再一次唤醒生活在那个悲惨世界里的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悲惨世界》有感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备尝艰难,怎么会成功?

然有时候,眼前美好的一切,未尝不是由悲惨堆砌而成的呢?

芳华刹那,世界潮起潮落,或许,你早已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然而,现在这样美好的你,如若也同我一般品味过这悲惨的话,你是否也是这般的感同身受呢!

不经意间辗转,翻开那一本由法国作家雨果倾情撰写的《悲惨世界》,飘飘然就宛若走进了那书中的世界:悲惨,黑暗,隐忍,残酷

仿佛只在刹那间,便已过去了十九年,而这十九年,却也是主人公冉阿让最悲惨,最残酷的十九年。

冉阿让,一个原本平凡而又平庸的人,只因年少时砸了面包店的玻璃,便被残酷地判了十九年的刑期,整天蜷缩在那暗无天日的监狱里。

为了能早日出狱,他夙兴夜寐的努力工作,受尽折磨和煎熬,在他本应该最美好,最绽放的年纪。

出于正义,出于关爱,出于本性的他,却只能沉陷于黑暗的笼罩中,历尽沧桑想来也是令人唏嘘和愤懑啊!

然而,世事难料,命运对他是如此的不公,出狱后的他,穷困潦倒,万人喊打,是一个被世人唾弃、耻笑的可怜虫,他从来吃不饱饭,风餐露宿,甚至凄惨到仿佛要被世人抛弃。

面对这残酷的世道,他本想报复,甚至摧毁,但他却遇到了一位善良,朴实的主教的,在主教的收留、教导下,他逐渐放下了这些仇恨。

在主教去世后,他从此消失在了这黑暗的世上,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直到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位善良热心的人的人的出现,才让我们忆起他

他已经改名换姓并立足于社会,成为了一个受万人景仰却登高自卑的善人,并收养了一位和他有着同样悲惨经历甚至比他还要悲惨的小女孩柯赛特做女儿。

并最终看看她步入婚姻的殿堂,拥有幸福的生活,同时年过半而的他也在不久后死在女儿怀里,想来也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了吧。

唯梦长留,晓看云翻星转,读过《悲惨世界》,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曾或多或少有过愤怒,有过怜悯,同时也有过对黑暗现实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就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世态的变迁以及这一点点随时间流逝的流逝人间世故吧。

是啊,苦难的旧主已经忘却,而这忘却的旧主也快要降临了罢!

冉阿让的一生极其不幸,但他却用他善良、感性的内心去愈合着这个世界给他带来的伤疤,哪怕命运是如此的不公,世态是多么的炎凉。

只要他的心中一直有那位慈爱的主教,有那个美丽乖巧的女儿暖心的笑容,他的世界,终究还是五彩斑斓的,不是吗?

缘尽世间,尘埃终会落定。冉阿让这极其辛辣而美妙浩瀚的一生,终获得了平凡而完美的馈赠。

他在临死前总算是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含着幸福而满意的泪水合上了双眼,倒在了女儿的怀里。

他,一个悲惨而传奇的人物离开了。

他,或许随风而去,或许在那属于他的美丽的世界中辗转,留恋,或许

但无论如何,他终是活在了《悲惨世界》里爱他,敬畏他的人的心中,也活在了读者的心中!

合上书,闭上眼,静静地去感悟一番这悲惨、黑暗、隐忍,残酷的世界,以及这辉煌、正义、善良、传奇的人性吧。

或许时间不长,就只一瞬,一瞬,你那焦虑浮躁的内心,会随着风,飘散在那悲惨的世界中!

读悲惨世界有感


读悲惨世界有感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雨果最重要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雨果刻化了从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直到反对七月王朝的人民起义这一阶段的历史面貌。

书中冉阿让由于饥饿过度偷了一个面包,使他在监牢里度过了黑暗的19年。出狱后,他受到人们的歧视,没有人理会他,就这样,冉阿让已经绝望了,但是奇迹出现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变了冉阿让的后半生。当冉阿让走出围困他十九年那黑暗的监狱后,他过得并不快乐。大家怀疑他,厌恶他,酒馆不让进,旅店老板亦赶他出来。长途跋涉的他,腹空乏力,却无处可去,幸好遇见慈祥的米里艾主教。善良的主教不仅给予他食物,还给他提一供了舒适的客房,甚至在其偷了银碟子准备逃跑时原谅他,并赠与一对贵重的银烛台――你再也不是坏人了,请用这些银碟子做个正正经经的人。我终于相信,人是可以改变人的,正如主教以宽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一爱一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过作品揭示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和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在维克多?雨果的笔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一爱一、仁慈、善良和饶恕来改变这个悲惨世界。

这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把惨淡荒芜世界中人一性一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一性一的微妙。当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嫌弃鄙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消弭了他重新做人,改过向善的信心。是宽大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一具,反而将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嘱咐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我终于相信,人是可以改变人的,正如主教以宽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一爱一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这一切使我既感动又欣喜。然而欣喜之余却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绪之中。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一性一的巨大转变。然而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一性一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掩盖不住他丑陋的本一性一。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凭借职权贪一污受贿者;在重大赛事中为得到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者;还有小到考试作一弊者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不可能永久。另一种则无论什么情况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高尚情一操一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我再一次被人一性一的巨大力量震憾。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冉阿让虽然后来尽全力去帮助别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来弥补自己从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们知道他从前是个苦役犯后,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们眼里它还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可是冉阿让并不介意,仍然怀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最终他还是凄惨的死去了,这充分体现出当时的社会是多么不公平,难道一个人犯了错,永远都不会改了吗?

在面对贫穷潦倒、世态炎凉时,有的人会向德纳第一样,他们自私、贪婪、卑鄙,在遇到利益的诱一惑时,会欺骗甚至迫害他人。这样的人并不鲜见,他们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如汪一精一卫为了保全自己,不惜向日本人屈膝,背叛了民族;郴州市委书记为了自己的贪心,放弃了集体的利益;还有美国为了石油,对伊拉克悍然发动战争但可喜的是,现实之中,还有另一种人。他们拥有的是光明正大,无己无私,善良的心。就像洪战辉,他可以称得上是一爱一的使者,背父求医,带妹读书他不求回报,他甚至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去资助别人,他就是中华民族美德的继承者,我们的社会就需要这样的人

【悲惨世界】不仅以细腻的文笔铺叙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最低阶层的人们的生活写照,也对一爱一、善与恶进行了描绘。我不禁感慨故事的结尾

冉阿让真的死了吗?

不,他已经用生命竖一立起了人们心中属于善良的丰碑。

生动情节,让我不得不往下看。可是,我越看就陷得越深!这使我对情节所体现出的道理,在我的脑海里映得越来越深。让我对以后要做的事、选择,所做的后果的负担就越来越重!

我觉得这本书的主人公冉阿让是个舍已为人的人,他为了救马吕斯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啊!

虽然主人公冉阿让虽然是一个苦役犯,但也希望别人来帮助他、不把他排斥在外。可是因为他那时的身不由己,才走上坐牢的路,使别人觉得不可以相信他。冉阿让用了各种方法使人们相信他,改变对他的态度。可当人们知道他是冉阿让时,一双双冷酷的眼神望着他,眼里充满仇恨。

这说明,如果别人不相信你,你用任何办法都难以擦除自己的罪过,让别人信任你。与其做无谓的证明,还不如让事实来证明给他们看,事实会证明一切;事实胜于雄辩!

博一爱一是每个人都有一爱一。但有的人只一爱一自己,一爱一自己的亲人,一爱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一爱一却是给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绝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们。以至于他往往出门时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到处访贫问苦。对于穷人而言,他就像一顶保护伞,一个正义的化身。其中最具代表一性一的就是他对芳町与珂赛特母女的关一爱一。为了实现芳町临死前能见一面自己亲生女儿的愿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狱(而这一次越狱,对他来说则是终身苦役犯的代价)。虽然最后芳町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就死去了,可他却始终坚持不渝地完成他对芳町一个毫不相干的死人的诺言最终他救出了珂赛特。并用毕生的一精一力把她当作自己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着。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去对那么多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一爱一呢?因为他已经把这个世上所有贫苦、可怜的人都看作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以父亲的义务与责任感去照顾每一个子女。这种一爱一才是至高无上的,才是博一爱一!

高尚的灵魂这个世上,凡是伟大的人都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而冉阿让,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有一位老人被压在车下,整个车子的重量都压在他的胸口上,此时除非谁去把车子从下面撑起来,否则无法把他救出来。谁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人们都知道只有一个正在被通缉的苦役犯冉阿让,才有那么大的力量。当时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正在旁边,可他要是去救的话,等于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犹豫几分钟的话,那位老人就会死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还是冒着可能被认出来的危险救下了老人。又有一位老人,他被别人冤枉顶替冉阿让被捕。当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知道后再一次犹豫了。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让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认的话,没有第二个人会知道。况且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市长。而那位老人只不过是个年过半百、毫无用处的人而已。可就在宣布那位老人有罪的时候,他竟公然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为此他放弃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与荣华,以再一次进那已经呆了19年的牢房为代价,救下了那位又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人!

看到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与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现象相对应的,竟是一颗如此善良、无私的心;以及那么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伤害,他竟然一次次地挺而走险,甚至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要知道这是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啊!这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灵魂的高尚!

当然我也隐约地感到一层悲剧成分: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伟大,在与命运、与社会丑恶现象的搏斗中总显得有点孤立、单薄。不过我认为就是这种差距悬殊的对抗,才更凸现出主人公冉阿让英雄的本色。

有一句话说的不错:时代造就英雄。我们从小也学过董存瑞、雷峰之类的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可当今社会难道就不需要英雄了吗?答案是:人类需要发展,需要下一个英雄!然而他在哪儿?他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老师、家长总教导我们:我们是新世纪的人才和栋梁!绝此话的言下之意则是:若干年后,世界的美好与和平就要靠我们去创造、维护了。可在我看来,我们这代人还是相当自私、利己、冷漠、麻木的!什么青少年入室杀死八旬老太;什么骑车撞伤他人而逃之夭夭;什么看见伤者见死不救都已经屡见不鲜了。而这些都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整个社会都应该反省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一爱一,社会将变得更美好,世界将变得更和平!但愿我们这一代人,能够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从中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要从全方面思考,不能只考虑单方面的利润;个人的利益是小,大家的利益是大;做什么事都要有责任心,要对自己所做的事的后果负责随着岁月的流失,自己慢慢地成长。自己肩上的责任就越来越大,自己去承担的后果也就越来越重。

读《悲惨世界》有感350字


读了《悲惨世界》这一本书,我非常的高兴因为我获得了我想要得到的知识。

在《悲惨世界》这本书中,我非常喜欢冉阿让这个人物形象,我喜欢他的坚强不屈;喜欢他的率真直爽;喜欢他的纯真和善良;喜欢他的舍己救人的精神;喜欢他的风度;更喜欢他的朴素,总之,我就是喜欢他。

《悲惨世界》这部小说是雨果的一部传世之作。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这部作品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重重矛盾,反映了法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歌颂了人性的善良和纯真,鞭挞了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这部小说是以主人公冉阿让的命运作为主线而逐渐展开的。

在这一本书中,我还比较喜欢卞福汝主教,他用他的善良感化了冉阿让,使冉阿让变成我们读者所想的那样。

总而言之,我特别喜欢这两个人物形象,你们也去看看《悲惨世界》吧!

悲惨世界读后感2200字2024


2016年4月至7月间,利用业余时间我阅读了法国19世纪文学名著《悲惨世界》,期间每每为书中主人公曲折坎坷的命运而黯然,为滑铁卢战役的惨烈和一八三二年巴黎人民街垒起义的悲壮所动容,为精心设计的谋杀和扣人心弦的追捕所吸引,为灵魂的自我救赎和博爱的无私善行所感动,也为恶人的狡诈、阴险、毒辣、无耻而唏嘘。这篇读后感简要地把主人公冉阿让的灵魂救赎历程回顾一下,以向这部伟大的作品致敬。

第一次救赎:放弃以怨报怨,重拾美好良心。冉阿让出身18世纪后期贫民家庭,幼年父母早亡,由唯一的姐姐抚养,长大后靠修剪树枝赚取微薄的收入帮助姐姐养活七个弱小的子女。贫穷让这个可怜的年青人下意识的偷走了面包坊里的面包给饥饿的外甥们吃,被人告发入狱。十九年的苦役使冉阿让心中不平,对社会充满了怨恨,姐姐和孩子们接连遭遇不幸继而音信全无也让他失去了家的温馨和对亲人的眷恋。刑满释放后,拿着和普通人身份证明不同颜色的黄皮证,冉阿让屡屡受人歧视,无安身之处。正在走投无路之处,迪涅城的主教卞福汝接纳他在家中住下,非但盛情款待更是敞开心扉,毫无防备。冉阿让在夜深人静时刻产生了内心矛盾和斗争,主教的善良悄悄地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良知,使他最终放弃了杀害主教报复社会的恶念,只是仓皇地拿起主教家唯一值钱的银质烛台逃走。当早晨冉阿让被警察抓住送返主教确认赃物时,主教却推说烛台是自己所赠从而救下不知所措的冉阿让。主教靠近冉阿让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的兄弟,这两个银烛台你尽可以拿去变卖,但不要忘记你允诺过我,你用这些银子是为了成为一个诚实的人,我赎的是你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救出来,交还给上帝。主教的话不仅使冉阿让刻骨铭心,同样也使每位读者内心充满了善的温暖。冉阿让终于在主教的帮助下,让良心在黑暗的深渊中找到了光明的出路,拿着主教赠送的两个烛台走上了为善之路。

第二次救赎:放弃财富地位,再回苦难生活。洗心革面的冉阿让隐藏身世改名马德兰来到滨海小城蒙特勒伊,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新的玻璃生产工艺致富,而且扶贫济困,被市民们推选为市长。偶然间听闻的一桩诉讼案件让他再次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警察误把一个落魄的商人当作冉阿让抓起来,准备审判。冉阿让面对两条路:要么对这个消息视若无睹,这个被误抓的人正好可以顶替他使他永远以马德兰市长名义生活。但是,以他人的痛苦换取自己的幸福,他将永远生活在良心自责当中。要么勇敢地向法院自首,救出那个被误抓的人。他将永远失去自由,面临终身苦役。冉阿让整夜无眠,头发全白。他总是沉思那句痛心的、左右为难的话:留在天堂做魔鬼,还是回到地狱做天使?最终,良知战胜了邪恶,在没有任何外界力量可以对他造成影响的条件下,冉阿让选择了善行。

第三次救赎:把幸福留给心爱人,把痛苦留给自己。冉阿让被捕后利用一次救人机会成功跳海逃脱,成功地把女孩儿珂赛特从一个卑鄙恶毒的酒店老板德纳第手中救出,再次隐姓埋名,躲避在一个修道院里把珂赛特养大chengren。长大后的珂赛特和马吕斯相爱,又使冉阿让再次面临选择:是带着珂赛特离开巴黎,还是把幸福交还给珂赛特。对珂赛特的爱让他几乎没有太多犹豫,冒着生命危险救出在街垒起义中身负重伤的马吕斯,背着他走过危险肮脏的地下沟渠,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勇气把马吕斯带到安全之处,最终促成二人的美好姻缘。马吕斯和珂赛特结婚后,冉阿让在选择承认还是隐藏自己身份的问题上经历了最后痛苦选择。承认自己是苦役犯,势必让马吕斯心怀芥蒂,再难和珂赛特一起生活;隐瞒身世,虽然能和珂赛特在一起,但那将会永远背负欺骗和虚伪的罪恶,这是冉阿让所不能接受的。痛苦的选择再次让他整夜不眠,自私心和责任感之间的激烈拳击无限度地折磨着他。冉阿让最终做出的是伟大的选择,也就是告诉了马吕斯他的身世真相却隐瞒了他救出马吕斯的事实。

第三次灵魂的救赎较前两次而言,具有更深层的意义,也是全书情感发展的gaochao和结局。正如书中所言:第一步不算什么,最后一步才是艰巨的。为了爱的人而放弃自己的爱,这种爱的割舍是最为宝贵的。冉阿让对珂赛特的爱是至深的,首先是源于芳汀的母爱。芳汀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年轻貌美却被花花公子诱骗和抛弃,把不到两岁的女儿珂赛特寄养到德纳第家,为赚取女儿的抚养费被迫卖身并被凌辱至死。冉阿让对芳汀的不幸既充满同情,也含有自责,正是他的玻璃厂在没有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开除了芳汀,导致芳汀最后的悲剧。冉阿让对珂赛特的爱包括了芳汀的母爱在里面,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爱。其次是救珂赛特于危难之际,同患难、共命运。珂赛特的童年是阴暗悲惨而毫无欢乐可言的。冉阿让用机智和勇敢把她从德纳第家的魔窟中救出,给她买缁衣为母亲守孝,在巴黎街头神奇般地躲过沙威的追捕,最后在修道院中把珂赛特抚养chengren。冉阿让不但救了珂赛特,而且给了她所有的幸福,倾注了他所有的爱。(星辰ww)

背负永恒痛苦,获得不朽礼赞。读完《悲惨世界》,心灵为之净化,灵魂受到洗礼。冉阿让一生坎坷,却立志从善,经历了一次次痛苦的洗礼,最终获得了马吕斯、珂赛特的爱和祝福。雨果先生不愧为一代文豪,他把冉阿让传奇故事的叙述与心路历程的刻画纵贯全书,以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为背景,散发出照亮世界和温暖人心的光明。任何人的一生都不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逆境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初心、拥有良知,以积极的态度、充分的自信去迎接挑战,就能克服困难,迎来美好的未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