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目送读后感 > 导航 > 《目送》读后感700字2024

目送读后感

《目送》读后感700字2024。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在阅读这程中,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目送》读后感700字2024,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龙应台说: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在这个世界上,最风光的事情不是你游遍了多少地方,而是陪你上路的人是谁。

我们哭着长大,父母笑着变老。他们拥有的,只剩现在。所以,请你一定要记住,不要总拿繁忙、时间少为借口忽略父母孤独老去的事实。因为,他们等不起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最无奈的痛。父亲的过早离世,成了我心中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每每想起,总是让我陷入深深陷入无限的内疚和自责之中。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趁早认识到这一点。

父母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富养,更需要精神上的富养,我们除了给父母优厚的物质生活,同时千万也别忘了给他们富裕的精神生活。物质富养与精神富养同等重要。即使我们现在还没有同时达到这个条件,没关系,只要我们记住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就还不算太晚。

我们喜欢看到父母因为我们能过上幸福生活而高兴的样子,更喜欢看父母因为我们对他们的孝敬而感到自豪的样子。他们感到高兴,感到自豪,也在证明着他们这辈子不是白忙过来,更不是白活过来。因为他们生养了一群好儿女,用他们简单而朴实的思想影响着,教育着他们的儿女长大chengren,在他们眼里,这才是他们一生奔波操劳的成绩。更是他们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谁都有变老的时候,我们要多换位思考。趁着父母还健在,趁着我们还有那份孝心,就赶紧行动吧。即使你为了生活不得不远离父母外出打拼,即使你工作再繁忙,生活再不易,平时时间总得挤一挤,抽空打个电话问候父母shenti健康状况,逢年过节,能抽空回家看看他们,也是我们做儿女的最大的孝敬,父母老了,他们的要求并不多,我们要做到的也并不难。希望我们与父母之间,彼此不要留下遗憾!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目送读后感1200字2024


有人说,龙应台的《目送》是对亲情的领悟与歌颂。写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老迈、儿子的远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同行

有人说,这是一本生死笔记,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深邃、忧伤、美丽

而我却认为,这本书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当我翻开《目送》的第一篇文章,心就被狠狠地触动了。龙应台写自己目送孩子第一次上小学时离去的瘦小背影,目送孩子出国时消失的决然背影,目送他上大学时与我渐行渐远的背影回想我们现在,又何尝不像那个孩子一样呢?我们总是会因为父母多唠叨几句而不耐烦,总是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可以独立,不需要父母的过多帮助,总是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对的,而父母总是多此一举我们留给父母的总是背影,却从来没有给过他们想要的回头一瞥,一次都没有。

文章的后半部分,写的则是作者自己作为一个孩子,目送父亲的背影。目送他送孩子到学校,又怕孩子丢脸而默默离开的背影;目送他为了不耽误孩子上班,而坐轮椅独自离开的背影;目送,最后一次目送父亲走完生命的旅途的背影。人生苦短,父母却为我们在不停地奔波、付出,不求回报。或许,他们永远追不上我们的脚步,只能凝望着我们渐行渐远的背影,直至消失不见,但那颗目送的心是永远不会变的。

读完这篇文章,我思绪良多,好像也和作者一样,开始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除了第一篇《目送》,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有《寒色》。《寒色》诠释的是作者对家的理解。家是什么?或许很多人都知道却又都无法解释清楚。作为子女来说,家是有父母在的地方,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星辰ww)可是我们又何曾想过,这个家,会怎样呢?在当今社会中,又有多少真正和睦、幸福的家庭呢?我们不得而知。就如同作者所说,人会变,生活也会变,家自然也跟着变质。子女长大之后,终究会离开家,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常回家看看呢?那时,那个家还能算得上一个家吗?它代表的不过是孤独与空虚。又或许,等到某一天,父母被一张白布盖着抬出去,那时,那个家只能算是曾经拥有。我的文笔不够好,对家的认识也当然远远不及龙应台。但是我也知道,家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港湾,是在外面无论受到多大委屈都能得到安慰的地方。也许,它狭小、暗淡、阴冷、老旧,但只要有父母在,有我们在,就足够了。有爱的地方就是家,有家的地方就温暖明媚、五彩斑斓。

合上《目送》这本书,心中感念纷纷,许多回忆涌上心头,眼睛竟是不能自持地湿润起来。其实这本书,有些部分我并未完全看懂。或许有一天,当我长大了,开始走上社会,有了自己的生活,体会到人生的不易,我才能真正读懂龙应台的《目送》吧!

《目送》读后感600字2024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这是我认为《目送》这本书中的精华所在,因为它让我感触颇深。

爸爸步行送我上学时,我素来是一到学校就进门,从来不跟爸爸道别,我似乎能看到爸爸那落寞的眼神。

记得有一次,我到了学校门口,回头想看看有没有其他同学到校了,好一起走到教室。也就是那一次,我的心好像颤抖了,我的坚强也沦陷了。我看见爸爸还站在那,看见了他那憨憨的笑容。我想,他以为我是专门回头看他的吧我恍惚了,眼神也变得逐渐空洞起来,并僵硬地向爸爸所在的方向挥了挥手,在心里呐喊:爸爸,我爱你!

就好像我们的家长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我们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我们用背影告诉他们:不必追!

我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不自觉。有时我就想,如果没有父母对我的督促,我是不会取得现在的好成绩的,总是他们在帮助我。

现在逐渐长大了,明白了: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们不能只依赖父母,成长的路漫漫,父母又能陪我们到几时?如果我们不学会自己坚强,那么我们的路也许就不会走的那么远了。

父母在为我们铺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走好这条路。

父母一直都在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们,仿佛我们即将要创造奇迹。

爱就像是雨露,浇灌我们心灵的种子;爱就像是小船,我们乘着它乘风破浪;爱就像是翅膀,我们拥有它,就能直上云霄,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目送读后感1400字2024


我很感谢我的父母,在那个知识不被看重的年代,送我去上学。然后就遇到了很多很多优秀的老师,TA们教会了我识字。就这样,我开始了读书的生涯。

记得小学几年级的时候,我开始迷上了小人书,如《鸡毛信》、《少林寺》,然后被老师罚站;初三的时候看了人生中第一部武打小说《射雕英雄传》,害我很长一段时间夜不梦寐,整晚净想着忠胆侠义做大英雄;高三高考冲刺阶段看了《平凡的世界》,那个励志啊,然后我就开始拼命的找寻他的作品,才发现路遥的作品就那么几部,是个短命鬼,老可惜的;大学的时候,开始迷失自我,学习人家那个洋气,居然开始看言情小说,虽然看得不多,琼瑶的《海鸥飞处》算是难得一部记忆深刻的作品。然后,工作了,无规律的看些杂文,直到有一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下面这么一段话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为之一震。

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内心深处,还是蛮喜欢文学的,尤其是这种催情的散文作品。后来仔细想想也是,或许大学里读的言情小说,敢情是能够丰富人的情感。于是立即求助*娘帮我找到了这篇文章,这本书,也让我了解了这本书的作者龙应台。

《目送》不同于《挪威的森林》、《血色浪漫》,后者书中主人公过于强调追求自己的生活,忽视了他人的感受;也不同于《活着》,题材写的太深主人公的生活被写的太过压抑;当然他们之间本身没有什么可比xing,一个是散文集,一个是小说体。如此,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我的年龄在不断地增长,我才更看重《目送》,因为这本散文集可以读出满满的一种责任意识。

《目送》,只是这本散文集的开篇。开头作者是写自己在孩子第一天上学时看着他慢慢地一步一回头地走进校门,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中;再到孩子十六岁时在机场目送他离开;当孩子慢慢地不再粘着父母,不再愿意和父母齐头并进的时候,这个做母亲的人,慢慢地独自咀嚼着这份落寞,慢慢地眼前出现了另一个背影,这个背影也是落寞的。在被泪水湿润而模糊了的视线里,我们都看到了那个背影,是被长大了的我们无意时怠慢了的父母的背影。(星辰ww)他们从不打搅我们,总是在离我们十步之遥的地方缓慢前行,是为了看我们是否安全,是确保我们在无助的时候能第一个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在看到我们欢乐时他们也能偷着乐

每每到了节日,尤其是传统佳节,我也总免不了俗,心中塞着满满的思愁。那里有我可亲可爱的父老乡亲,有我美好童年的记忆,还有那种挥之不去的,不能简单用言语表述的味道,给人温暖、安全。再次深刻体会到了《目送》里面主人公的那种不舍。

于是,我决定无论如何我要在春节里为父母做一顿饭,远离手机好好陪父母唠叨一回。于是就有了年二十九早上那个烧相并不好看的早餐,有了年初一陪伴老爸爬一整天山,唠嗑了一整天的场景。突然发现,我的老爸已不再年轻,再也不是小时候我眼中那个力大无比永远干不垮的大英雄;才发现,我的老爸已然75岁了,满头白发,可伶我长这么大居然还不记得老爸的生日;我的心灵被狠狠的鞭笞,无言以对。

感谢龙应台,感谢《目送》,是您给我上了这么深刻的一堂人生哲理课。爸,妈,记得节日里教你们的微信视频,儿子一定会常常跟你们联系!

《目送》读后感650字2024


读着龙应台的《目送》,真的是不忍释手,几度泪眼模糊。书中文章,多是作者对父母兄弟朋友的亲情和牵挂,几分落寞,几分温婉,也有不舍无奈之际,作者决然转身的背影。

《目送》是书名,也是第一篇的篇名,诉说对父亲、儿子的眷爱。一边是父亲的远逝,作者深情凝望,目送曾经是英姿勃发的父亲,走完去往天国的最后一程。一边是儿子,松开妈妈的手独立行走,到长大成人,一次次走向远方,消失于茫茫人海,每一次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没有,一次都没有。

作者柔肠百结,终于慢慢地、慢慢地领悟了: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于是,作者幽婉慨叹: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就这样,生与死,别与离,作者用文字透露内心那片最不甘的柔情,还有微妙与细腻,无奈与难舍。

书中,龙应台叙述质朴,有款款深情,也有万丈豪气,有些冷,也让你温暖无比。她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对亲情延续与生死别离的思考,如花枝春满,让人悲喜交集。刚柔之间,漫溢出幽微与深邃,忧伤和美丽。

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可以更寒冷。我想有一个家,家前有土,土上可种丝瓜,丝瓜沿竿而爬,迎光开出巨朵黄花

再犀利的笔也有难以言尽的时候,作者心路的曲折我们无法尽览,但对亲情和人情,作者心底的凄清与渴望,却用最朴素的方式绽放出了最动人的诗意。合上书本,《目送》再难让人忘怀。

《目送》读后感900字2024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是龙应台在她最近出版的一部书《目送中》中的一段。龙应台,这支亚洲最犀利的一支笔,也会有最柔软和难以言尽的时候。在此之前我读过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都是用尽了深沉和喜悦的笔锋,写尽了一个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惊叹和感慨。而《目送》却是思考着生与死的人生大问题,在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垂老、儿子的远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进的同时还写失意、失败、脆弱和放手,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其实,《目送》只是这本书中的开篇。开头作者是写自己在孩子第一天上学时看着他慢慢地一步一回头地走进校门,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中;再到孩子十六岁时在机场目送他离开;当孩子慢慢地不再粘着父母,不再愿意和父母齐头并进的时候,这个做母亲的人,慢慢地独自咀嚼着这份落寞,慢慢地眼前出现了另一个背影,这个背影也是落寞的。在被泪水湿润而模糊了的视线里,我们都看到了那个背影,是被长大了的我们无意时怠慢了的父母的背影。他们]从不打搅我们,总是在离我们十步之遥的地方缓慢前行,是为了看我们是否安全,是确保我们在无助的时候能第一个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在看到我们欢乐时他们也能偷着乐是的,养儿方知父母恩。在我们目送着孩子远离了自己的视野时,才知道这样的滋味父母已经尝过了很多遍。

于是,我读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话。一下子,眼泪就像决堤了一样再也不能收住。我一遍一遍地读着这段话,那不必追三个字狠狠地刺痛着我的眼睛。孩子所去的方向是灿烂的未来,而那个背影要去的地方却是无尽的黑暗。我知道,花开总有花落的时候,但,真到了那天,情何以堪?熟悉的老屋却没有了最亲的人,庭前花开却失去了驻足欣赏的人,你的喜悦再也无人分享,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你额前的伤疤出自何时来自何处,你,可以这样想象吗?

感谢龙应台的《目送》,让我们们下定决心再对父母好一点,再好一点。穷尽我所有,爱他们,因为我们是爸妈最亲爱最疼爱的孩子!

目送读后感600字2024


母亲的老,父亲的逝,让她笑对着生活,领略各地风光,用笔记录下她心中最真实的感情

母亲老了。

曾经她是个多爱美的女人,六十五岁还去文了眉毛和眼线,可现在她的手臂上布满了老年斑,眼袋下垂,不见了年轻时的容光焕发。

父亲的离去,让母亲备受打击,本已虚弱无力的她只能让人扶着行走,这让母亲似乎有些反应不过来,一天到晚迷迷糊糊的,连自己的女儿似乎都有些不认得。

每当我回家,总要仔细地给她上妆,涂指甲油,空气中满是指甲油的气味,也是幸福的气息。

自古以来,歌颂父母爱的人太多了,朱自清和三毛的《背影》,都是以火车站为背景,但两人的情感又不同,父母养育了我们一辈子,总有他们享福的时候

我们向母亲索取了太多,但奉还的太少,从不道谢一声,我是他们的骄傲吗?还在为我担心吗?你们牵挂的孩子长大了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每一年,(星辰ww)都有四千个孟买人死在铁轨上,有一个做风筝的人,不忍见死者暴尸野外,给一个死者捐出两码白布,他每个星期四到火车站巡回,每一年,他都要捐出六百五十码白布。

他说:不管信什么教,一块干净雪白的布是不应该少的。

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人终究会老去,离开人世,但这种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

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目送读后感1500字2024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每当看到这句话,心底总是泛上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带着微微的苦味。大概是因为有些许理解这句话吧,因一些小事与母亲争吵时,不耐烦于母亲的各种询问时,自以为成熟而对母亲的关心不?a href='/zhuanti/jiazuowen.html' target='_blank'>家还耸?hellip;母亲的心中是不是也会泛起这般感受?只不过是她从来不曾言说,而龙应台先生却将这种感受真真实实写了出来。

有人说,《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如烛光冷照山壁。

而在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她与儿子华安的目送,就好像是在写母亲与我自己一样。

年幼的孩子对未知的世界是充满好奇,茫然和害怕的,这时候他的世界多么小啊,小小的空间只有他自己,和最为亲近的母亲。就像雏鸟情结一样,他会下意识的依赖自己的母亲,不愿离开,哪怕是被催促和鼓励,也会带着十二分的不舍。

龙应台先生写送华安上小学时,校门口华安的不断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这时候,对于他来说,眼中只有自己的母亲,隔着人潮遥遥相望,仿佛周围人群一瞬间化为灰色,只有他和母亲带着鲜艳的色彩。

而当孩子一点一点成长起来,他的世界也在一点一点变大,变得色彩斑斓,会有越来越多人进入这个世界,将他和母亲,一点一点分离开,对母亲的依赖,也在一点一点淡去。他会觉得自己已经成熟了,懂得足够多了,也不再在乎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开始不耐,开始烦躁,开始厌倦。不再对母亲的有言必行,不再将母亲的嘱咐放在心上。而母亲,还是如以前一样,将他捧在心尖。就像母子在机场离别时,龙应台先生这样写道,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一种酸涩的感觉又从心中泛出。

当孩子真正成年,不能再用孩子来称呼时,他开始与母亲越来越陌生。正如书中所写:

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他开始不自觉的疏远母亲了。在他的心里,母亲与自己是有代沟的,母亲始终把他当成孩子的,隔膜越来越厚但他从来没想过去打破。他甚至可能有了愿意捧在心尖的人,却把那个始终将自己捧在心尖的人忘了。母亲也好像突然感知到了这一切,只是默不作声的。

等到当初的孩子真正成熟,他可能会愧疚自己做的这一切,但在他心里,这不就是正常的叛逆期吗,他会重新去孝敬母亲,他会愧疚,但也只会愧疚。等他真正有了孩子,为人父,对那个小生命满心满意的疼爱,开始感受母亲最初所经历的。(星辰ww)而等他再次重复了母亲所经历的一切,他会后悔,会痛心,会想自己当初为什么那样对待母亲,会责怪自己为什么不早点清醒不早点孝顺,却可能为时已晚。

岁月如同握在手中的细沙,总会从从指间偷偷的滑落,悄无声息,却总能留下一些不易察觉的痕迹。不经意间,人们在时间的河流中各自衰老,才发觉,在生老病死的轮回中,无论是得到的,还是失去的,都离自己越来越远了。流逝的时光覆水难收,我们为何不珍惜当下?

人生漫漫,岁月匆匆。不要让父母与自己,渐行渐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