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字 > 导航 >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900字2024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字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900字2024。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900字2024,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暑假里,我怀着敬仰的心情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整本书以作者艾德加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对革命领导人及红军战士进行采访,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斯诺的语言并不优美,而是十分朴实,他的文字没有任何对历史的扭曲和夸张,而是遵守一个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准则尊重历史。他以白描的手法刻画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而在其中,最为重要的,也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位便是毛泽东了。那么,就让我们跟随斯诺的脚步,共同来认识这位伟大的革命英雄,一位拥有红色灵魂的革命英雄。

首先,毛泽东是一位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书中是这样描写他的:毛泽东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也正是因为他有着这样的聪明才智,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在他的领导下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使得百废待兴的中国在他的领导下开创了新的时代。

其次,毛泽东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书中是这样描写他的:毛泽东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他是中国现有的最有才干的战略家,这是令人很感兴趣的事。正是这种才能,才使得毛泽东所带领的共产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最后,毛泽东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书里是这样描写他的:毛泽东和他的夫人(指贺子珍)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毛泽东的伙食也同每一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馒头夹着辣椒吃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两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这是因为毛泽东曾在小时候饿着肚皮,徒步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徒步走遍湖南全省。而这一切,都是为了锻炼他那顽强不屈的品质。也正是有了这种品质,才使得毛泽东跟随红军走到了长征的最后一刻,从而勇敢无畏地走向了胜利。

斯诺写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后,正如书中所言,革命事业已经照耀了全中国,而中国也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300字2024


《红星照耀中国》写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却长期以来在西方拥有众多的读者,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现在倡导讲好中国故事,怎么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我看可以从斯诺这里得到某些启示:讲好中国故事要有媒体的职业素养与人文情怀,有直面真实的勇气担当,还要拓展视野,解放胸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

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这本书引导读者通过的阅读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胸襟气度,以传承与弘扬革命传统;还希望读者们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掌握新闻类纪实作品阅读的方法,学会如何观察事物,抓住特点,锻炼眼力和提升表达能力。也让读者了解,新闻报道是纪实,但也有立场态度,有作者的关怀与选择。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让读者学会观察、思考和选择,是非常必要的。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400字2024


红一军团军团部、红二师主力及红五军团,沿大渡河西岸,夹河北,协同袭取泸定桥,为中央红军主力开辟过河通道。

5月27日凌晨,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接到军委命令,担任左纵队先头团,以3天时间赶到并夺占泸定桥。同时,刘伯承、聂荣臻率红一师一部先行开进。6时整,红四团出发了,向泸定桥方向飞速奔袭前进。当时的路,有的是绝壁上硬凿出的栈道,有的是蜿蜒缠绕、忽起忽伏的羊肠小道,有的路边就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令人心惊目眩,随时有失足落入万丈深渊的危险。

突然,下起暴雨,天黑得像倒扣的锅底似的,部队一天没有吃上饭,加上道路泥泞,简直寸步难行。但是,英勇的红军战士没有被困难难倒,他们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坚持前进。临近中午时分,红四团的机qiang分队和配属的军团炮兵营也赶到了泸定桥。

他们很快消灭了桥头堡的敌人,又冲向泸定城,最终顺利夺桥。

红军们真的渡过了许多艰险,为了老百姓,战士们把自己的生命也拿出来做奉献,这难道不令我们感动吗?我们现在所以拥有这美好的世界,全都是因为我们有这些勇敢的战士。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450字2024


1976年1月8日,大雪纷飞,忧伤笼罩着整个京城整个中国,笼罩着每家每户。

十里长街送总理。

他是我们的周总理,是新中国的开国总理。他的故事激励着几代人,成为我永远的偶像。

他待人淳朴。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周总理对埃德加斯诺是宽容友好的。不因他是一个来自白区的外国记者而横眉冷对,他说:你虽不是共产主义者,但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你来到了苏区,我都热烈欢迎。周总理是共产党员,他最大的特征就是对人友善。

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南昌起义失败后,周总理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对失败的原因冷静地分析。他认为这次的失败是他领导的失误,导致党内出现了叛徒没能及时察觉。他分析了很久,他批判了很多很多,但唯一肯定八一起义是共产党对国民党的第一颗子弹,也是中国崛起的第一步,他是谦虚的化身,他拥有严于自省的精神。

或许这一切,都离不开他年少时的梦想: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他去过法国,去过美国,去过很多很多地方,学习了很多先进文化,一心挂念着中国,他的待人淳朴促进了与他国友好交往;他的头脑冷静为中华崛起而创新。

41年后,他离开了我们,有谁还记得41年前的盛世。

从前往后数,41个春秋。

从后往前数,依然41个春秋。

您永远是我们的领袖,我们的偶像!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500字2024


蓝天之下,红旗飘扬

望着映入蓝天的红旗,我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于是从摆满书的书架上取下了一本封面赤红的书。封面上是一行醒目的英文单词:《REDSTAROVERCHINA》。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纪实文字作品。它讲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许多他无法理解的问题,来到中国一探究竟的经历。

作者埃德加斯诺是一位优秀的新闻记者,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在中国也保持着他的意识。他用娴熟的写作手法,让我们能用一种第三者的身份,片面但能直观地了解当时的中国。

这本书中,关于长征的片段可谓是本书的一大精彩之处。

从第五次围剿失败开始,无论是过大草地,还是过卢沟桥,在阅读时,我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我的眼前,书中的文字仿佛是一幅幅会动的画,向我们叙述着这次举国大迁移

整个旅程都是步行的,有些是世界上最难通行的小道,多数无法通行车辆,还有亚洲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河流。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长征,红军说到它时,都叫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路程长,环境差,行走艰难,而这,正是对军人毅力惊人的考验。的确,长征是一场战斗,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但是,如果没有长征,那么现在的中国很有可能会是一个封闭的黑暗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果没有这次举国大迁移,至少现在的中国就不会有共产党的存在。但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民而言,也许红军就是希望,支撑红军战士的也就是人民的希望,他们的信仰。

红旗上的星是黄色的,但为什么照耀中国的星是红色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现在我明白了,红旗上的星星是指人民,照耀中国的红星,就是中国共产党!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600字2024


眉目萧瑟间,红军长征胜利已经有 70 周年了。时光如流水,当年一脸稚气的红军小战士,在岁月的磨砺下,已成为饱经岁月沧桑的白发老翁。一切的一切,都早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物似人非。然而今天,当我追忆那段红色的历史,重走那段红色的历程,仍旧会热血沸腾,感慨万千,只听得泸定桥上的枪林弹雨,桥下奔涌的浪潮。

时间追溯到了从前,斑驳的岁月。泸定桥上,一半的木板被撬走,留给红军的,只有空铁索,北岸的桥头堡有敌军的机枪阵,身后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他们只有过桥,但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渡河呢?

大无畏的红军战士就这么做了!

敌人援军还未到达战场,红军们要赶在他们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开始征集志愿者,一位位战士都不惧牺牲,一一站了出来,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这支仅有三十人的敢死队。他们无所畏惧,爬上了铁索,而在他们下面的,是沸腾的水流。许多战士都中弹倒下,却阻止不了战士的步伐与斗志。

在四川军队的乱枪扫射中,终于有红军战士爬过桥板,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他们把手榴弹投到了敌军的机枪阵地,白军仓皇后撤。此时,更多的红军爬上了铁索,在安顺场的红军也出现,对残余的敌军发起进攻。一两小时之内,整个军队便放声高歌,渡过了大渡河。

他们用血与肉,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展现出了中华名族不灭的正义。那些战士的年龄不过25,放手了未来的前程,参与军事,为国家贡献。这一幕幕,必将载入之策。

祖国,沉重的山;战士,鲜红的血。

历史已经走过无数个春秋,红军长征的脚步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岁月易老,精神永存。长征精神将永远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们开拓进取,奋勇前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