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白鹿原的读后感200字 > 导航 > 《白鹿原》读后感200字2024

白鹿原的读后感200字

《白鹿原》读后感200字2024。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白鹿原》读后感200字2024,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鹿原》早有耳闻,故事的时间跨度从清末至建国初,正是中国近代史中最为混乱的半个世纪,在这个动乱的社会背景下,这片渭河平原上的人们各自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上演出一部悲欢离合的人生大戏。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对书中主要人物性格根据这点,加以分析。

白嘉轩:书中主人公,刚正不阿的同时又心思缜密,处事大度的同时又能谋会算,重视孝道的同时又有原则,做事只讲仁义不讲亲疏。在乱世中竭力维护白家及全族利益,不畏土匪、不畏鬼怪、绝不向命运低头,书中我最爱的人物。他身上的缺点也非常明显,虽然口上讲仁义,但凡事只为自家考虑,对外人都留有一手,从孝义借子怀胎一事就能看出,不信任冷先生,同时他对族人管理上缺乏事先预防,对有确凿证据证明犯错的族人施行家法,只有严惩而无鼓励与教育,对他的对头鹿子霖则采取姑息养奸的态度,表面上二人和和气气,却暗地较量,导致了鹿子霖一错再错,走向毁灭,甚至连他亲生儿子孝文的悲剧结局,都负有责任。但从另一角度来说,他的这些缺点也成为他能在乱世中屹立不倒的优势,毕竟好人难活啊。

吴仙草:白吴氏,白嘉轩之妻,勤劳善良的女性,为报恩不顾白嘉轩接连克死六位妻子,哪怕我明天死了也心甘,嫁给了他,同甘苦共患难,在发现自己染上瘟疫后,异常平静,看到僵立的丈夫第一句给你下面吧? 让人唏嘘不已。

白孝文:白嘉轩长子,被父亲作为自己继承人加以培养,被田小娥勾引后自甘堕落,变卖家产、田地、吸鸦片、要饭,被白嘉轩逐出祠堂后,离开白鹿原,投靠县保安团,镇压国产党员,篡夺起义果实,建国后成为县长。白孝文的这个结局,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代表了精通厚黑学,没有道德底限,无所不用其极的野心家们,虽然在乱世中可能一时猖狂,但终究会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

白孝武:白嘉轩次子,在孝文被逐出家门后,成为白家的继承人,共同维护家族,但作为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缺乏梦想与冲劲,与父亲相比又缺乏仁义。

白孝义:白嘉轩三子,执拗而耿直,但缺乏父亲的心机,管理庄稼的能手。

白 灵:白嘉轩长女,书中两只白鹿之一,因自小受父亲宠爱,不像几位哥哥在父亲严格管教下思想保守,接触新思想,自由恋爱,抵制包办婚姻被父亲逐出家门。在白色恐怖时期,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主动加入共产党,进行地下工作,因组织学生运动袭击教育部长,被迫转移至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肃反运动中被人陷害,不屈不挠,据理力争,最后被活埋。百灵的悲剧结局可以说是书中的亮点,真实的再现了历史的实际情况。与她相同命运的那些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们,他们真诚的对待自己的革命战友与同志,却被党内野心家、阴谋家利用陷害杀害,在历史上又岂止白灵一人。

朱先生:白嘉轩姐夫,书中的另一只白鹿,他具备了孔子所云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君子的化身。同时多智而近妖,禁烟犁毁罂粟,只身劝退30万大兵,放粮赈灾,编撰县志,在抗战中托残躯弃笔从戎,只因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战,而半途而废。朱先生甚至能预测自己的死亡,在墓穴中留下刻在砖头上的文字嘲笑文革中掘坟的革命小将们。

鹿 三:白嘉轩家长工,仗义执言,讲义气,被白嘉轩当成亲兄弟看待,为抗税曾率领乡亲向官府交农,不惜杀死儿媳田小娥而制止其害人。鹿三无疑是苦难大众的写真,他们活着就是为了与不公平的社会抗争,他们的精神时刻紧绷着,不要怪他们不懂变通,一旦所有的苦难结束了,他们紧绷的神经舒缓之时,生命存在的意义失去了,自然走向死亡。

黑 娃:鹿三之子,有冲劲,看不起自己的东家白嘉轩而外出打工,娶回田小娥,被逐出祠堂,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在四一二之后落草为寇,在大拇指被害后投奔县保安团,接触毛泽东思想后响应起义,最终建国后被白孝文迫害致死。纵观黑娃一生,当土匪时叱咤风云,招安后开始读书为学,反而落得悲惨结局,证明了乱世中好人难活,也告诉了我们,不要随随便便就相信世界是美好的,身边的人都是爱你的,如果你不懂看人的话,还是对任何人都留心眼吧。

鹿子霖:心计过多,一辈子与白嘉轩斗来斗去,为出人头地不考虑局势如何就投靠国民党做了联保长,作威作福,进了监狱被营救后,依然不知悔改,变本加厉,建国后受到审判,承受不住疯了,最终惨死家中。

鹿兆鹏:鹿子霖长子,反对包办婚姻,娶妻后将妻子扔在家守活寡,投奔革命,加入共产党后,做地下工作,反复游走劝说他人,但在进攻西安一仗中可以看出他的策略及心计相当一般,在被黑娃救下取出腿中的子弹时又叫得死去活来,一点也不爷们。哥们照搬马列主义教条思想是干不成革命的,看看毛泽东就知道了,他最爱看的书是二十四史。

鹿兆海:鹿子霖次子,也具备新思想,开始计划加入共产党,但看到在农村搞的土地觉得不靠谱,加入国民党了。西安属于冯玉祥的地盘,兆海自然属于西北军,西北军英勇抗战,没被日军消灭,又被委员长拉去打红军,阵亡。书中没有描写,但我们都知道兆海被派去打红军时,心情肯定是悲愤的,为了救国而参加革命,最后死在内耗上,如果领导人只讲个人利益把手下人都当棋子当傻子的话,为啥替他卖命呢。

冷先生:白鹿镇中医堂医生,医术高明却无法医治自己腐朽的心,虽然寡言少语,但一开口说话就腐朽透顶,惧怕得罪白鹿两家无法在白鹿镇立足,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白鹿两家,充当和事老的角色,没什么主见,即使大女儿受欺负惨死鹿家,也不敢撕破脸皮。

田小蛾:黑娃之妻,害人害己,死后依然化身鬼怪,加害别人,最后被白嘉轩镇在塔下,作为与人通奸被休的小妾,她其实只是为了生存,但不想办法谋生,只想靠男人,不想与命运抗争,可悲但不值得可怜。

剩下的还有那些像白嘉轩皮匠姐夫那样的市井小民、蠢妇愚民们,就像鲁迅笔下的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麻木不仁、愚蠢透顶,革命也好、乱世也好跟他们毫无关系。

书中两只白鹿转世,朱先生和白灵灵,象征着新旧两种思想,中华传统思想和共产主义,这两者没有孰高孰低之分,只有将两种思想合二为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做到中华崛起,人民幸福。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白鹿原》读后感1300字2024


我是个山西人,可我深爱陕西这片热土。

和山西一样,陕西人好面食。肉夹馍、臊子面、羊肉泡馍、凉皮难能可贵的是,在大快朵颐、酒足饭饱之际,还有充足的精神食粮等着我去享用。

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到贾平凹的《秦腔》,陕西三位土生土长的作家,都洋溢着秦风秦韵的陕西制造,铸造了陕西文学的辉煌。

而在其中,我又偏爱陈忠实。陈先生的鸿篇巨制《白鹿原》,从作品原著到电影,再到电视剧,看了十遍有余,百年中国忽如一梦,我仿佛成了这原上的一份子,跟着那个古老的村落跌宕起伏的活了一回,《白鹿原》写的是时代的悲欢,也是个人的悲欢,百年中国忽如一梦,不知关中是否还有白鹿的传说,不知下一场大梦又是什么。

故事以白鹿两家的斗争为主线,而斗争的输赢再也无关乎故事的精彩程度,历史也无法重现,各种猜测的可能xing在陈忠实先生落笔的那一刻,定格的不只是一段历史,一些故事,一个个在脑海中可以反复勾勒和联想的画面,而是那个佝偻远去的背影,在残阳的碎影中,渐渐的沉落。

站在一个时空的高度上,俯视下面的芸芸众生,世间百态,那是只有上帝或者神灵才可以做到的事。

朱先生的通彻明达,睿智深远,于圣贤书中寻求智慧的根源,于平凡厚实的践行中底定立身,立言,立志的功德,于洞明人世的快意中诠释了知行合一的奥妙哲理。

生如朱先生,虽不如疆场破敌,沙场建功而扬名立万,彪炳千秋,而决然将生命赋予智慧的使命,最大程度将这样的使命揽起了,筑厚了,拓宽了。将一个苦读圣贤书而期待一展宏图的文化人应该撑起的历史责任和态度,用一个个平凡而坚实的举动,托起着,燃烧着,奔跑着。张扬着无限的生命力,释放着耀眼璀璨的光辉,人xing的大格局,生命的大灿烂,世俗的大是非,已然缩减的如一粒无法用肉眼辨识的尘埃。

朱先生,用黑娃写在挽联上的那句清气朗朗,乾坤动容的挽联来说自信平生无憾事,死后方能面青天,足矣。

白嘉轩,一个在大时代的动荡期中坚强的恪守着最后一点儿家族的信仰,道义的规矩,生存的良知,和复杂人xing最后一道防线的使徒,我们有过期待,有过抱怨,有过指责,更有过失望,但最后,终究在读懂故事以后,读懂了时代,也读懂了白嘉轩。

如果说朱先生是圣人,笼罩着几分神秘的光环,那么,白嘉轩便是地地道道、朴朴实实的普通人,一个需要操心计算着每一日的生计,柴米油盐的庄稼人,他的出彩动人之处,归总为两个字责任。

他没有朱先生那么高深莫测的智慧,他只是始终牢记着一个肩负家族使命,命系家族的男人,扛起了责任,扛的坚实,扛的牢靠,扛的稳重。最后他才慢慢明白,自己扛起的再也不是这些,而是对活着的交代,和对那些远去的魂灵们精神上的应和。活着,不仅是一份责任,骄傲的活着,更变成了家人的支柱,而顽强不屈,坚守着生存底线的活着,那才是对责任的最高礼赞,白嘉轩,用责任和坚守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我们成不了朱圣人,我们却有责任对自己的生命担起一份严肃的态度。不管信与不信,我相信,在一种道德尺度的规矩下,让我们的生命始终保持着一种对陌生力量的敬畏,时时检索内在的阴影面积,内心始终可以获取长久的安稳和坦然,如果非要加上定义的话,那应该叫做信仰。

《白鹿原》读后感1100字2024


2016年4月29日,中国著名作家陈忠实去世,国内一片哀悼,又掀起了一场追思热。我也找来陈老的代表作《白鹿原》读了读,确实写得很棒。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通过描写白鹿两家三代的恩怨情仇,当地的风土民情,使白鹿村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书是文革后反思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又借鉴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经验,很好地诠释了农村粗野落后,却又质朴纯真的民风。

全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对传统与变革的取舍。白嘉轩是作者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白鹿村的族长,也是儒道传统的代表,他固执守旧,正义凛然,一生除了骗取鹿子霖的一片福地外,没做一件亏心事。即使他腰折眼瞎,妻死子散,他依然坚持他的学为好人,耕读传家的家训。他做到了儒道慎独隐忍的处事原则,最终历经磨难,得以善终。与之相对比的鹿子霖,祖上就是忍辱偷生之辈,到他还是贪名逐利,好色之徒。他扒灰田小娥,后又恶施美人计,这一系列丑行使他得到了应有的报应,自己彻底疯掉。书中因果报应的主题又是传统佛家所宣扬的。二者的对比能看出作者对传统的思考与肯定。

作者对变革也算描写的比较客观,我党建党初期的农协,阶级斗争等过于激进所犯下的错误书中也有所描写。鹿兆鹏和白灵无疑是变革的代表,只是最后一个不知去向,一个惨遭迫害。

当然书中也有对传统的反思,那便是白孝文的故事。这个从小接受传统纲常教育的大儿子,对人xing和yu)

至于现世,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宗法家族制度早已淡化,很多家庭没有传承,很多人没有信仰,就像鹿子霖那样唯利是图。而此时再读读《白鹿原》,再重温一下白嘉轩学为好人,耕读传家的家训,我想对我们的个人修养或是家庭教育都有不小的借鉴意义。

《白鹿原》读后感700字2024


今天读完《白鹿原》,又一部陕北汉子撰写的经典。读完此书我再次深深地感到,对于经典,必须要读原著,必须要读实体书,以为通过电影、电视剧来记住经典名著,实在不可取。

《白鹿原》以白鹿意象构成此著的灵魂,成为人神一体的精魂。白嘉轩是本书的主要人物,是个仁义的硬汉子,一生在内省、自励、慎独、仁爱中生活。而白嘉轩的姐夫是他一辈子最钦佩的一个人,也是被作者神话了的圣人,他似乎就是白鹿的化生。

可作品中的黑娃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黑娃出生长工子弟,所受教育微乎其微,后来年轻懵懂为一女子田小娥被逐出家门,遭世人唾弃,他却情比金坚。追随过革命部队,当过土匪,又加入国民党保安团,后又为共产党作内应,最后却惨遭从小一起长大的白孝文陷害。但是在他经历了诸多纷扰世事后,却毅然决然地投到朱先生门下读书,成为朱先生的关门弟子,也是朱先生慨叹的想不到我的弟子中真求学问的竟是个土匪胚子!他有如此大的变化,不得不提他后来明媒正娶的高老秀才的女儿高玉凤,她话语不多,知书达礼却深刻地改变了黑娃。说女人是祸水,田小娥就是一祸水;娶到一个好女人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高玉凤就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

曾经早就看过电影版《白鹿原》,感觉电影的主要人物除了白嘉轩就是田小娥了,也许是为了收视率吧,就连那电影海报也是把田小娥作为吸引眼球的宣传重点。与原著的差距不是一点两点啊

近期安徽卫视又在热播《白鹿原》的长篇连续剧,因时间关系没能逐集收看,我想还是看完原著有空再看电视吧,免得看了电视,看书时每个人物姓名的背后都站着一位眉目清晰的演员,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白鹿原读后感3000字2024


起初,浅读《白鹿原》最大的感受便是新鲜,因为个人很少接触这种类型的小说,还记得第一次接触这类作品是高三时候阅读余华先生的《活着》,虽然故事情节已经模糊不清了,但那时候给我的震撼还是非常大的,结局只剩一人一牛的孤独感真的透过纸张直击人心。而《白鹿原》给我这个读者的触动也不亚于《活着》,陈忠实先生看着是写白鹿原这片土地上的人事情怀,实际上是将中国清末到新中国初期的历史发展浓缩在白鹿原上。

从故事内容上看,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大点。第一个是,书中故事主要是从白、鹿两个家族的斗争来展开,同时作为白鹿原的两个大户人家,秉承着一山不容二虎的原则,正如有些学者认为的他们为了生活而争,也为了脸面而争。这两个家族本身又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来自于家族文化以及发家史的不同。白家是祖祖辈辈一步步踏踏实实发展壮大的,所以家规中格外注重香火继承,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保守。美名其曰:注重礼义廉耻也因为这样白嘉轩先后娶了七位妻子,即使前几位妻子都无故惨死,即使村子里对他的谣言不断,他的父亲秉德老汉和母亲也多次表示不论如何哪怕是花光家产,也要娶妻生子,当然重点是在于生子。哪怕是秉德老汉丧期,白嘉轩的母亲也为其婚事尽心尽力,白嘉轩心累表示想放弃时也被母亲责怪,要想真正的尽孝道是娶媳妇生儿子。他母亲原话为:女人不过是糊窗子的纸,破了烂了揭掉了再糊一层新的。死了五个我准备给你再娶五个。时代背景不同,那个时候的思想腐蚀能让一个妇女把自己贬低成这样,以我所处的时代教育来说是完全难以理解的,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注重自由注重个人想法现实化,而不是像那时候把人当成工具,儿子是继承的工具,妻子是生育的工具,自己是整个家族发展的工具。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是多么可怕,也不是说他们不爱家,只是这种爱家人的思想相对于现在来说我觉得缺少了点单纯性,说到底还是害怕人言。家族大于天,不能给家族蒙羞,不过也因为如此白家才会在白鹿原声誉高于鹿家。才会在军阀混战中聚拢人心,并安度余生。总的来说,家族,宗室和祠堂成为了白家的重要代名词。再来谈谈鹿家,与白家的脚踏实地不同,用暴发户来形容鹿家或许更为贴切,在他们身上更多看见了投机取巧的本事。鹿子霖应该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反派角色。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来说,我其实并不喜欢这个人物,他永远带着自身的利益去做事情,甚至于有些时候损人不利己。看到书上鹿子霖购买别人的田地,抓壮丁,征收军粮的场景我总是能联想到我们高中历史课本上背诵的那种恶霸土豪之流。他作风不谨,争强好胜,风流成性,同时也非常胆小怕事。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也是反映出了鹿家的风气,我虽然不是很赞同白家的家族风气,但是相比较于鹿家。白家的兢兢业业墨守成规使它成为两个家族最后的胜者。鹿家也随着鹿子霖的晚年凄凉而散尽家产,以前的名气也随之烟消云散了。第二大点是关于书中的共产党和国名党之争,国共合作抗日成功之后便开始进入了内战时期。书中不同于我们以前历史课本上的那样极力宣扬共产党从而贬低另一个党派,仿佛一切就是天注定,似乎就是电视剧上的正义战胜邪恶一样理所当然。书中很写实的写出了那个动荡的时候年轻充满热血的大好男女为祖国的事业所奋斗的场景,并没有所谓的绝对正义,历史总是由胜者书写的,只是每个人的信仰不同罢了。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白家的白灵另一个是鹿家的鹿兆鹏。白灵是书中唯一一个与其他女性不同的一个存在,如果说别的女性都是唯唯诺诺成为那个时代的傀儡,那白灵就是一个肯为自己的信念所奋斗的新兴女性代表。她是共产党员,为了共产主义伟大事业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但是令人讽刺的是,死于自己的同志之手,也无为是那个混乱时代的一个牺牲品。而与白灵息息相关的鹿兆鹏也是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他是鹿子霖的儿子,却有着和他父亲甚至于和他家族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国名党员在白鹿原大肆搜捕共产党员的时候他能安然无恙,也体现出了他的机智,同时他也是一个拥有杀死43个日本小鬼子的记录的一名真正的抗日英雄。为了执行任务和百灵假戏真做,老实说,我觉得鹿兆鹏对百灵的感觉是书中男女之情最为纯洁简单的,换句通俗的话来说我觉得他对百灵就是真爱。虽然也悲惨地死于共产党员的枪口下,但无非是个真男人,一个为事业为爱情奋不顾身的真男人。当时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部不错的内战微电影,主要也是围绕一对男女所展开的,男主角和女主角都是同一个大学的知识分子,日本入侵中华使得这群孩子的保家卫国之心高涨,他们一个加入了共产党一个加入了国民党,两党原是同根生,共同合作战胜了日军。中华大地并没有就此得到了安宁,内战的风波又起。女主角作为共产党的特务打入男主角所在的国名党组织,什么时候两个人的感情升华为一个国家两个政党的纷争,见面何其尴尬。女主角最后为了掩护队友在男主角的面前牺牲了,男主角也就此抱着以前和女主角一起读的小说离开了这座城市,退出官场纷争。也是从看了那个电影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要想小家幸福必须大家安定的概念,男主角的一句台词:什么时候我们居然变成了中国人互相杀戮的时代。也让人印象深刻。内战也许是必要的,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是打着安定中国的旗号,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只是感恩于那个时代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前辈,也感恩于自己生于一个好的不断发展的新时代。

再来谈一下几个书中的角色吧。首先是一直贯穿小说始终的白嘉轩,其实我觉得这本书中的有点内容还是有点魔幻色彩风格的,比如说,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白嘉轩的前六位妻子是因为什么惨死的,谣言说是因为白嘉轩的生殖器官上有毒钩,当然这不是真的,可为什么白嘉轩的前六个短命妻子都会惨死呢?我本来觉得从他的父亲病状死亡来看可能是家族遗传病史之类的原因,可是又觉得这个设想经不起推敲,如果白嘉轩真的有家族隐性疾病的话,为什么第七个妻子没有像前六个一样,秉德老汉是因为家族疾病去世的话,他的妻子也就是白嘉轩的母亲为什么能安然无恙?这种疑惑或许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每个读者都有每个读者的理解吧。再者就是说一下鹿黑娃,他是白家的长工鹿三的儿子,也我书中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了,敢爱敢恨,敢于挑战封建迷信的思想,带回一个被所有人当成婊子的田小娥作媳妇,虽然作为一个女生的角度,我难以理解后面他把田小娥独自留在窑洞中,自己出去当土匪这个行为。但不得不承认我喜欢这个角色是因为陈忠实先生把这个角色给写得有血有肉的,他敢于承担面对自己的得失过错,放在现在也是很少人可以做得到的。原以为按照发展这个角色会有一个好的结局,结果就是这样一个坦荡荡的人还是被白孝文这样的伪君子给设计致死了。说到这里,就更加讨厌鹿子霖这个角色,调戏黑娃的妻子又指使白孝文害死黑娃,所谓的缺德坏心眼就是说这类人。关于田小娥,她应该是书中最悲剧的女性角色了,她出身秀才之家,却嫁给了一个老举人做小妾。老举人惧怕正妻只能像偷情一样和田小娥相处,年轻漂亮的她有自己的想法,她想摆脱这样的命运,所以便与长工黑娃勾搭成奸,这是当时社会所绝不能容忍的事情。她决心与长相厮守,哪怕是在窑洞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也义无反顾地跟着黑娃。当黑娃带着她走出祖宗的祠堂时候,我以为终于可以成一对苦命鸳鸯了,结果黑娃留下小娥一人然后去当土匪了,这种行为应该算是一种变相的抛弃妻子吧。而田小娥的美色也招引来如同苍蝇般的男人,而这种终日与男人厮混的日子,也给田小娥带来了杀身之祸。公公鹿三觉得她害人不浅,便用矛枪刺入小娥后心,将小娥杀死。生而痛苦,死后也要被人所诟病,她的离经叛道之举使得她被抛弃在社会最底端。

《白鹿原》是一部历史故事非常厚重的作品,再次感叹于陈忠实先生的文笔。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