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世说新语德行读后感700字 > 导航 > 读《世说新语》有感700字2024

世说新语德行读后感700字

读《世说新语》有感700字2024。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小编特别编辑了“读《世说新语》有感700字2024”,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近,继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后,我们又读完了《世说新语》。它是中国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叙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如果我们从诗的角度对这部中国最早的志人小说重新进行解读,则不难发现,这部以记写帝王将相、名士风流遗闻轶事为主要内容的的古典作品呈现着鲜明的诗性品质,放射着夺目的诗性光辉。

它由36个主题作为一章的标题,分别是:德行、言语、政治,每篇里都有数量不定的小故事。每个小故事虽然大多都只有寥寥数语,但却也引人深思。不过,我也坦陈,我读的时候,有许多故事都没读懂。故事中有许多人,他们说的很多话看得我云里雾里,觉得深藏玄机。可能这就是它的高深之处吧。

不过,书中经常会用到许多巧妙的比喻和一些巧妙地回答,这些很多都收录在《言语》篇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在这个故事中,邓艾听到文王的戏谑提问后,有一点不满的情绪,但是他很镇定,没有直接回答。如果直接回答,结果不是得罪人就是自己变成一条摇头摆尾的哈巴狗。偏偏邓艾读过一点书,于是机智地他说:凤兮凤兮,也就只有一个凤。这个回答利用了巧妙的比喻,成功地化解了那份尴尬,真是了不起!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和引用,对后世笔记小说影响尤其大。《世说新语》的影响、魏晋士人的风范已深深地扎根于知识分子心中,它所体现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追求。

我觉得,《世说新语》是一本值得回味、一生去读的好书。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世说新语》有感1000字2024


一切跌宕起伏、波澜不惊的情感并不新鲜,在此之前早就发生过。可是当那些改变无情地到来时,这种感情又会占据我们的整个心灵,让我们欢笑;但更多的是让我们流泪,让我们苦苦挣扎着惊慌叫喊,尤其是在改变刚来临之际、面对着失去一些曾经拥有的东西的时候。

《世说新语》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触动我心弦的是伤逝篇(二)王睿冲为尚书令, 著公服, 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 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 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 邈若山河。。主要描写了一段王戎的话:王戎担任尚书令,乘马车经过黄公酒家时,他回头对车后的客人说:我当初与嵇叔夜、阮嗣宗一起在这家酒店畅饮。竹林之游,我也参与末座。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便为时势所束缚。今天看到这家酒店虽近在眼前,却感到遥远得如隔着山河一般。

看了这段话,多愁善感的我竟觉得心酸起来,但显现在我脑海中的,不是那家酒店,而是承载着我过去的母校。。。。。。

我的母校,我只能离开你的怀抱,远远望着你,在白昼里生机勃勃的样子,永夜里宁静无声的空寂;我的朋友们,原谅我只能向你们告别,时而微笑又或是含泪望着明月思念,在将要启程的人生路的火车站看着你们登上其他属于自己的列车,又或是看见谁还在人海中穿梭于世间的迷茫。。。。。。如今,这是时光容许我作出的唯一选择。

每次放学回家都能经过我昔日的母校。车开过的刹那,也有和王戎一样的看着黄公酒家相似的感觉:看似近在眼前,又宛若远在天边。我触不到她,学习生活过于忙碌,以至于我几乎没有机会也没有理由再回到那里看一看。唯一的理由是这份思念,但又有谁真正明白我这份复杂的感情,比起我的未来和学业,她在人们眼中实在太渺小,太不堪一击。岁月改变了许多,从我的身心到这整个世界,一个都不放过。就像那些校园里的风景,少了我和我的朋友,这些风景还是风景,但毕竟少了我们,毕竟还是变了。因为这些改变,我与我的母校,遥远得如隔着山河一般。。。。。。"

我的朋友们没有像古代的嵇叔夜和阮嗣宗一样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依然无法相见。然而我们无法穿越平庸岁月的尘埃,回到过去重拾快乐,哪怕古代作为尚书令的王戎也一样。可是时光的美丽正在于它的不可回溯,这一切的一切,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我们。

正是因为改变,因为失去的痛苦,才造就了我们的坚强,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才让我们学会了珍惜,才让我们学会了做人,才给了我们充实多彩的一生!

读《世说新语》有感750字2024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的刘义庆所著,主要描写魏晋时期名士风度,是一部志人笔记小说。

在阅读中,识鉴篇第十五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投舒丧命》(识鉴篇第十五篇)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王敦去世,王敦兄弟王含,与王含的儿子,王敦的嗣子王应,都准备投奔王敦堂弟王舒,结果被王舒沉入江中害死。

王彬与王舒同为王敦堂弟,王含为王敦兄弟,王应为王含之子,王敦的嗣子,这是一家人。而王舒不仅没有像王彬那样接待王含父子,反而害死了他们。

这让我想起《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登基后,对才华横溢的曹植心怀忌恨,命他在七步内作一首诗,否则处死。曹植在七步内写下了这首诗,曹丕自觉不如。曹丕对兄弟残酷迫害,甚至要处死,将手足情深抛至九霄云外,这是何等残忍!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道,安德烈看见有的人来家里,对开门、倒茶的安德烈不予理睬,甚至没看见,反而一上来就热情地抱着弟弟菲利普,大声夸赞,并送他礼物,逗他玩,心里很难受。在龙应台的指引下,安德烈渐渐接受了弟弟。

2016年1月1日,我国的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这意味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孩子拥有弟弟妹妹。

我自己就有个弟弟,从他刚刚出生,躺在医院的小小的婴儿床上睡觉,到他在家里大哭大闹,楼上楼下的人们见到她说:这个小孩的哭声真响啊!现在,他能扶着床边的栏杆站起来,平时呀呀学语,我见证了弟弟的一点一滴地成长。

有个成语叫手足情深。兄弟姐妹影视情谊深厚,而不是为了小事而斤斤计较,甚至自相残杀。白居易的《对酒》诗中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兄弟姐妹的身体中流淌着同样的血,兄弟姐妹的心中有着同样的梦想,没有什么可斤斤计较。我希望我与弟弟从小到大一直能手足情深,成为这个成语的最好注脚。

读《世说新语》有感350字2024作文


《世说新语》是南宋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方正、雅量、政事等三十六篇,讲述了当时名士的轶闻趣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德行篇的第九篇。这篇文章介绍的是一名叫荀巨伯的人,听说在远方的友人得了病,便什么都不管去看他,正值匈奴人攻打这座城。匈奴人已经闯进,问荀巨伯:我们大军已到,城中无人,你是何等的汉子,还敢留在这儿!,他说:不忍留下朋友,宁以自己的性命来换朋友的命。匈奴人听了很是感动,便撤军了。荀巨伯冒死也要保护朋友,这才是君子之交啊!这就是真和诚的一种体现,能让敌人自惭而退,让我们见到了患难见真情的可贵。

这篇文章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讲情义,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的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重义,这些品德值得我们推崇!

《世说新语》读后感700字2024


《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组织门客编纂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名人轶事的笔记小说,是反映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丰厚内涵与文化的中华经典著作。语文教科书中也编入了多篇该书中的片段,我却总没有时间阅读原书,而在这个暑假,我终于有幸捧起它一览为快。

《世说新语》共分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门,使我印象最深的则为文学篇的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一段,讲的是一次郑玄对他的仆人做的事不称心,想要打她,此时恰有另一位仆人经过,引用《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问她为何站在泥中,而这位仆人也用《诗经》之句薄言往槊,逢彼之怒来解释她被拖拽于泥中的原因。且不说郑玄为何要大发雷霆,仆人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属于下层,而郑玄家的婢女却能引经据典,娴熟地用于日常问答,不得不让人佩服他家良好的文化氛围。

同样反映出魏晋人士机智聪颖的,还有言语篇中的钟毓钟会少有令誉。这篇短文描写了十二三岁的兄弟钟毓和钟会共同面见魏文帝的事。钟毓脸上流下汗珠,魏文帝问其为何有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魏文帝又问钟会,钟会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兄弟俩随口应对,巧妙运用同义、同韵的言语回答,字句中流露出他们广博的学识,而钟毓后来担任武将,更可见他们受到的良好教育。腹有诗书气自华,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不也该传承先人的良好风气,多多体会阅读带来的益处吗?

木犹如此,情何以堪、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指间在书上一页页划过,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幕幕充满智慧与风度的先哲对话,我一读再读,体会着份中华经典的无穷魅力

读《世说新语》有感


近来在读《世说新语》,一开始觉得没什么意思,因为许多词句看不懂,看着看着,却觉得好看起来了,里边每一个小故事都有着自己的道理,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比死读书好,不是吗?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在脑海里盘旋起来:书中所讲的魏晋文人倒底是干什么呢?

其实,这一个问题,书中的序里已有解释书中大部分讲的都是关于清谈的内容,即魏晋的名士们谈论的政事和玄理,但不管谈论的事有无依据,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们对于清谈的热情显然很高,好像不善于清谈就算不上是名士贵人了似的。从许多篇目中都可以看出来,比如言语篇的第二十八篇和第三十一篇,都有趣极了。

第二十八篇讲的是谢尚年轻的时候去拜访殷浩,听他谈论玄理的事,殷浩讲得很生动,谢尚直听得注神倾意,不觉得流汗交面,殷浩却从容地叫人取来手巾帮谢尚擦脸。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又觉得很钦佩。

第三十一篇讲的则是殷浩与孙盛一起清谈,不知两有多激动,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甚至有些针锋相对起来,卿莫作强吗,我当穿卿鼻、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这样的话也无伤大雅,由此可见他俩对于清谈辩论的热情有多高了。

魏晋也许是政治上最混乱的时代了,但它一定是精神上最富有、自由的时代。当时的文人志士们无一不好学、好辩,在现代,恐怕很少有人了解他们。但我觉得他们与名垂青史的那些古人一样值得尊敬,他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仍保持着对道理、文学的热爱,这正是现代许多学生所没有的。

《世说新语》是通往魏晋时期文学、历史、习俗的一扇窗。对我来说,也是一本关于当时人的学习、生活的故事书。现代的我们学习生活远远没有他们那么艰苦,但他们浅谈仍不亦乐乎,我们读书也乐在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乐于学、勤于学。

世说新语读后感1000字2024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写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我觉得最富有哲理的是《言语》,寥寥数语的小故事却诉说着发人深思的大道理。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因此名利面前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品xing。举例来说,管宁与华歆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共同在菜园里种菜,劳作中他们翻出了一块金子。管宁没有捡起金块,而是把金子视作土块,继续干活。华韵却把金子拿在手里,反复地看不忍丢弃,导致管宁对他心存芥蒂。还有一次,两人一起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路过,引起大家围观。华韵丢下书本也去凑热闹,管宁心里十分不满。于是,他拿刀割断草席,和华韵分席而坐,说:我们不是朋友!因为管宁发现他们两人的价值观截然不同,华韵太看重金钱和名利。而华韵因此失去了一位人生路上的真正益友。这就是著名的管宁割席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简单但道理很深刻。我绝不会学华韵,不是自己的东西,我绝不存占有之心,我绝不为名利失去自己的良知!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我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真正的人生价值。(星辰ww)

因为《世说新语》里面这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我的整个暑假才变得意义非凡!

世说新语读后感600字2024


读完《世说新语》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德行第一》的一四和四五篇。这两篇都是讲孝,但完全是两种风格。

一四讲的是王祥的继母很恨他,他却爱继母;当王祥得知继母恨他时,他竟然求继母处死自己。我认为这种孝,太过头了,一个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只是因为继母恨自己,仅仅为了一个人放弃自己的未来,这还算是孝吗?王祥的继母如果没有醒悟过来呢?这世界上又会少一个智者吗?

要是天下所有的人都变成这样,得有多少人不明不白地死去啊。而且,继母已经暗中派人去砍他了,这么一个恶人,敢在她面前请求处死自己,是很有可能被处死的。那时,这个所谓有孝心的人,岂不是成为一个很做作的、会被后人笑话的人了吗?

相反,我认为四五才是真正的孝,不过头的孝。

故事讲的是陈遗的母亲喜欢吃锅底jiao饭,他任职州郡主簿时,常带一只口袋,把焦fan放在里面,回家送给母亲。后来,他被迫去打仗,那几斗焦fan来不及送回家,就带到军队里去了。但是,好多兵在战败时饿死了,只有陈遗靠着焦fan活了下来。陈遗把送给母亲的焦fan在战败时吃了,这是对的,不然他怎么活下去。但有些人会认为这样是不孝,我很不理解。我认为,如果陈遗硬是要把饭给母亲,就很做作,像王祥一样。吃了那些饭,既能让别人知道他很孝顺,又能使自己活下来,这不是很好吗?何必像王祥一样做作?这才是孝。

我很赞赏陈遗的自然之孝,不喜欢王祥过头的孝。这就是我对孝的看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