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世说新语读后感600字 > 导航 > 读《世说新语》有感600字2024

世说新语读后感600字

读《世说新语》有感600字2024。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世说新语》有感600字2024”,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近我看了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在此过程中,让我感悟颇深的是德行一章,其中管宁与华歆的故事让我最为记忆犹新。

一次管宁与华歆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不被金子所打动,视金子如瓦片和石头,照常挥锄完成锄菜的任务;而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扔在一旁。

还有一次,他们俩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当有官员乘坐华丽的马车从门外经过,管宁专注读书,不为车马所动,而华歆却被车仗所吸引,扔下书跑去观看。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俩德行的不同,最终使得他们割席断义,不再成为朋友。

我想,管宁和华歆的故事,今天其实仍旧无时不刻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管宁那不为外界之物而分心,把专注力放在自己所做事情上的德行和精神是我欠缺而必须学习的。但在努力将自己培育成一个有毅力、有专注力的人的同时,学会帮助自己身边的人做出同样的改变,那我想我就比管宁更出色了。

读完《世说新语》后和爸爸聊天,爸爸说,华歆后来成了曹操的三公,做了大官,而管宁成为一名知名学者。这样的结果让我觉得,其实他们俩都拥有一颗执着的心。管宁一直致力于成为一个学者,而华歆同样也执着于权势,他们读书的目的本就不同,但都拥有一颗坚定而执着的心,他们那为着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努力的精神才是自己真正值得学习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定有他自己的优点,就算他在一件事情上成了反面教材,但在另一件事情上就可能是一个好的榜样,只要努力去做了。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世说新语》有感1000字2024


一切跌宕起伏、波澜不惊的情感并不新鲜,在此之前早就发生过。可是当那些改变无情地到来时,这种感情又会占据我们的整个心灵,让我们欢笑;但更多的是让我们流泪,让我们苦苦挣扎着惊慌叫喊,尤其是在改变刚来临之际、面对着失去一些曾经拥有的东西的时候。

《世说新语》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触动我心弦的是伤逝篇(二)王睿冲为尚书令, 著公服, 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 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 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 邈若山河。。主要描写了一段王戎的话:王戎担任尚书令,乘马车经过黄公酒家时,他回头对车后的客人说:我当初与嵇叔夜、阮嗣宗一起在这家酒店畅饮。竹林之游,我也参与末座。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便为时势所束缚。今天看到这家酒店虽近在眼前,却感到遥远得如隔着山河一般。

看了这段话,多愁善感的我竟觉得心酸起来,但显现在我脑海中的,不是那家酒店,而是承载着我过去的母校。。。。。。

我的母校,我只能离开你的怀抱,远远望着你,在白昼里生机勃勃的样子,永夜里宁静无声的空寂;我的朋友们,原谅我只能向你们告别,时而微笑又或是含泪望着明月思念,在将要启程的人生路的火车站看着你们登上其他属于自己的列车,又或是看见谁还在人海中穿梭于世间的迷茫。。。。。。如今,这是时光容许我作出的唯一选择。

每次放学回家都能经过我昔日的母校。车开过的刹那,也有和王戎一样的看着黄公酒家相似的感觉:看似近在眼前,又宛若远在天边。我触不到她,学习生活过于忙碌,以至于我几乎没有机会也没有理由再回到那里看一看。唯一的理由是这份思念,但又有谁真正明白我这份复杂的感情,比起我的未来和学业,她在人们眼中实在太渺小,太不堪一击。岁月改变了许多,从我的身心到这整个世界,一个都不放过。就像那些校园里的风景,少了我和我的朋友,这些风景还是风景,但毕竟少了我们,毕竟还是变了。因为这些改变,我与我的母校,遥远得如隔着山河一般。。。。。。"

我的朋友们没有像古代的嵇叔夜和阮嗣宗一样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依然无法相见。然而我们无法穿越平庸岁月的尘埃,回到过去重拾快乐,哪怕古代作为尚书令的王戎也一样。可是时光的美丽正在于它的不可回溯,这一切的一切,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我们。

正是因为改变,因为失去的痛苦,才造就了我们的坚强,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才让我们学会了珍惜,才让我们学会了做人,才给了我们充实多彩的一生!

读《世说新语》有感750字2024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的刘义庆所著,主要描写魏晋时期名士风度,是一部志人笔记小说。

在阅读中,识鉴篇第十五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投舒丧命》(识鉴篇第十五篇)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王敦去世,王敦兄弟王含,与王含的儿子,王敦的嗣子王应,都准备投奔王敦堂弟王舒,结果被王舒沉入江中害死。

王彬与王舒同为王敦堂弟,王含为王敦兄弟,王应为王含之子,王敦的嗣子,这是一家人。而王舒不仅没有像王彬那样接待王含父子,反而害死了他们。

这让我想起《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登基后,对才华横溢的曹植心怀忌恨,命他在七步内作一首诗,否则处死。曹植在七步内写下了这首诗,曹丕自觉不如。曹丕对兄弟残酷迫害,甚至要处死,将手足情深抛至九霄云外,这是何等残忍!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道,安德烈看见有的人来家里,对开门、倒茶的安德烈不予理睬,甚至没看见,反而一上来就热情地抱着弟弟菲利普,大声夸赞,并送他礼物,逗他玩,心里很难受。在龙应台的指引下,安德烈渐渐接受了弟弟。

2016年1月1日,我国的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这意味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孩子拥有弟弟妹妹。

我自己就有个弟弟,从他刚刚出生,躺在医院的小小的婴儿床上睡觉,到他在家里大哭大闹,楼上楼下的人们见到她说:这个小孩的哭声真响啊!现在,他能扶着床边的栏杆站起来,平时呀呀学语,我见证了弟弟的一点一滴地成长。

有个成语叫手足情深。兄弟姐妹影视情谊深厚,而不是为了小事而斤斤计较,甚至自相残杀。白居易的《对酒》诗中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兄弟姐妹的身体中流淌着同样的血,兄弟姐妹的心中有着同样的梦想,没有什么可斤斤计较。我希望我与弟弟从小到大一直能手足情深,成为这个成语的最好注脚。

读《世说新语》有感350字2024作文


《世说新语》是南宋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方正、雅量、政事等三十六篇,讲述了当时名士的轶闻趣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德行篇的第九篇。这篇文章介绍的是一名叫荀巨伯的人,听说在远方的友人得了病,便什么都不管去看他,正值匈奴人攻打这座城。匈奴人已经闯进,问荀巨伯:我们大军已到,城中无人,你是何等的汉子,还敢留在这儿!,他说:不忍留下朋友,宁以自己的性命来换朋友的命。匈奴人听了很是感动,便撤军了。荀巨伯冒死也要保护朋友,这才是君子之交啊!这就是真和诚的一种体现,能让敌人自惭而退,让我们见到了患难见真情的可贵。

这篇文章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讲情义,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的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重义,这些品德值得我们推崇!

世说新语读后感600字2024


读完《世说新语》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德行第一》的一四和四五篇。这两篇都是讲孝,但完全是两种风格。

一四讲的是王祥的继母很恨他,他却爱继母;当王祥得知继母恨他时,他竟然求继母处死自己。我认为这种孝,太过头了,一个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只是因为继母恨自己,仅仅为了一个人放弃自己的未来,这还算是孝吗?王祥的继母如果没有醒悟过来呢?这世界上又会少一个智者吗?

要是天下所有的人都变成这样,得有多少人不明不白地死去啊。而且,继母已经暗中派人去砍他了,这么一个恶人,敢在她面前请求处死自己,是很有可能被处死的。那时,这个所谓有孝心的人,岂不是成为一个很做作的、会被后人笑话的人了吗?

相反,我认为四五才是真正的孝,不过头的孝。

故事讲的是陈遗的母亲喜欢吃锅底jiao饭,他任职州郡主簿时,常带一只口袋,把焦fan放在里面,回家送给母亲。后来,他被迫去打仗,那几斗焦fan来不及送回家,就带到军队里去了。但是,好多兵在战败时饿死了,只有陈遗靠着焦fan活了下来。陈遗把送给母亲的焦fan在战败时吃了,这是对的,不然他怎么活下去。但有些人会认为这样是不孝,我很不理解。我认为,如果陈遗硬是要把饭给母亲,就很做作,像王祥一样。吃了那些饭,既能让别人知道他很孝顺,又能使自己活下来,这不是很好吗?何必像王祥一样做作?这才是孝。

我很赞赏陈遗的自然之孝,不喜欢王祥过头的孝。这就是我对孝的看法。

读《世说新语》有感


近来在读《世说新语》,一开始觉得没什么意思,因为许多词句看不懂,看着看着,却觉得好看起来了,里边每一个小故事都有着自己的道理,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比死读书好,不是吗?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在脑海里盘旋起来:书中所讲的魏晋文人倒底是干什么呢?

其实,这一个问题,书中的序里已有解释书中大部分讲的都是关于清谈的内容,即魏晋的名士们谈论的政事和玄理,但不管谈论的事有无依据,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们对于清谈的热情显然很高,好像不善于清谈就算不上是名士贵人了似的。从许多篇目中都可以看出来,比如言语篇的第二十八篇和第三十一篇,都有趣极了。

第二十八篇讲的是谢尚年轻的时候去拜访殷浩,听他谈论玄理的事,殷浩讲得很生动,谢尚直听得注神倾意,不觉得流汗交面,殷浩却从容地叫人取来手巾帮谢尚擦脸。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又觉得很钦佩。

第三十一篇讲的则是殷浩与孙盛一起清谈,不知两有多激动,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甚至有些针锋相对起来,卿莫作强吗,我当穿卿鼻、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这样的话也无伤大雅,由此可见他俩对于清谈辩论的热情有多高了。

魏晋也许是政治上最混乱的时代了,但它一定是精神上最富有、自由的时代。当时的文人志士们无一不好学、好辩,在现代,恐怕很少有人了解他们。但我觉得他们与名垂青史的那些古人一样值得尊敬,他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仍保持着对道理、文学的热爱,这正是现代许多学生所没有的。

《世说新语》是通往魏晋时期文学、历史、习俗的一扇窗。对我来说,也是一本关于当时人的学习、生活的故事书。现代的我们学习生活远远没有他们那么艰苦,但他们浅谈仍不亦乐乎,我们读书也乐在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乐于学、勤于学。

《世说新语》读后感600字2024


鲁迅先生说《世说新语》像是一本名士底(的)教科书。很多人,包括我,都非常推崇这本书。的确,这本书里每一个小故事,都很有可读性、教育性。我觉得到如今,这本书反而更加重要了,因为作者收集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有前瞻性。刘义庆像超前的看到了现在我们的种种问题,而特意从古代为我们找到了解决方法似的!

德行和言语两篇是我最先看的,也是印象最深的。尤其是里面不止一次讲到孝。这个话题很古老,但现在人们依然在对什么是孝喋喋不休。德行第十四篇里,王祥对待后母的做法让我既惊讶于他的想法,又钦佩于他的勇气。这位后母把王祥视为眼中钉,想半夜杀掉他。计划未遂,王祥竟然跑到她那里去请死!回想现今社会,也许是人们的惯性思维罢,后妈这个敏感的问题也是被人不断的炒作,把后母丑化成了冷血魔鬼一般的形象的人大有所在。难道后母真的没有心了么?这么一句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的事实,可能就让那些人哑口无言。后母和母亲在以前和现在都是一样的,都是有爱,有心灵的人,继子与儿子也无不同之处,皆为有孝心之子也。

《世说新语》里面切和生活的故事还有很多:荀巨伯的友情和无畏,陈元方和长辈对答的机智,曹操不可挡的英雄气概。。。。。。?现代生活中问题也多如牛毛。我们能不能,不再为钱、权所束缚;我们能不能,让家庭变回和睦;我们能不能,让恶人回心转意;我们能不能,让友谊重回纯洁;我们能不能,让生活充满爱?!古史为今惑之明镜,《世说新语》早已在古代为现代的我们带来了它的答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