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 > 导航 > 读四世同堂有感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

读四世同堂有感。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读四世同堂有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近代史是用耻辱写成的,尤其是侵华战争,更是浸没在了血泪中。

初看老舍的《四世同堂》,只觉得是一个陈旧家庭的生活写照迂腐的祈老爷子、无才有德的小顺儿妈、本分勤恳的瑞宣、天真爱闹的小顺儿弯弯绕的胡同,破旧的门,似乎可以将整个世界关在外。

的确,那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年代,当陈败的门被从外打开时,布满灰尘蛛网的古旧之物已承受不了风雨,被迫接受灼目的阳光。

日本鬼子来了,祁家四世同堂,他们不怕!祈老爷子一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呢?囤上三月的咸菜,不问那份乱世事便好了!那三月的咸菜,岂能抵过14年战争!又如何能在万象世界安稳长存!

如果历史能上色,这14年必定是黑色的。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屠杀是黑,汉奸的无情压榨是黑,长期不见光明的人的无知是黑,故事中这段黑色时间里,许许多多人为了钱、权出卖灵魂。大赤包、胖菊子、蓝东阳、祈瑞丰、招弟等,替残忍的侵略者更进一步虐待更多无知百姓。末了,仍是被日本鬼子清除。《四世同堂》这本书十分厚,也十分重。它的重不仅是在手上感到的压力,更是心上的沉重。黑色像泼了漆的夜幕,向天际漫延,无边无际,直到那新的光芒从东方升起,才劈斩开了浓重的黑暗。有人叛变,也有人抵抗,有人死了,又有人紧接不舍。既然旧屋已摇摇欲坠无法承载,就让新砖亮瓦将它替换。

大量爱国人士从尸体中爬起,擦干泪,流尽血,在风沙中磨砺出坚毅。诸如故事中的瑞全、桐芳、高第、钱诗人等,他们的勇气,是驱除黑暗的根本。读到他们的事迹时,我的心为之一振,历史,终于有了亮光。

飞蛾扑火,的确弱小,但飞蛾万千,不可抵挡,终于有一天,新生的中国人又牢牢擎起了光明的火把。

合上书,历史并未关闭,黑暗也不曾全无。今日,世界仍是动荡的,并不安稳,但我心中已经埋下了火种,充分沐浴着新鲜的空气和耀目的阳光,直到一天火种燃起,即使没有雄雄之势,也必然可以照亮一方夜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四世同堂读后感1000字:《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对有现在人来说,四世同堂是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的代名词,它是一种幸福,一种美好:老人含饴弄孙,悠闲自在;小孩子轻松愉快、茁壮成长。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就是描写了一个北京普通老百姓祁老太爷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但不幸的是,由于战争,他的这种幸福被敌人强行夺走。

这场战争直到今天提起来仍令人毛骨悚然,它就是日本侵华战争。日本侵华,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日本侵略这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想必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倒背如流。但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的罪行真的震撼了你的心吗?

说实话,在没读这本书之前,面对南京大屠杀,面对那冰冷的30万,除了感慨日本人的野蛮外,我便无其他的感觉。毕竟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毕竟我没有经历那一场屠杀。直到我读了这本书,直到钱默吟入我的视线。他善良、友好,虽然贫穷,却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作为一个文弱的诗人,平时连一只蚂蚁都不肯踩死。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被日本军带走以后,被拉去做电椅,被用皮鞭抽,脸被打肿后,连东西都看不清,嘴里的牙齿所剩无几。更可悲的是,儿子在他被捕后因病去世,妻子不堪打击而自杀身亡。这就是侵华,日本侵略者在把亡国奴的称谓强加给中国人之后,硬是把幸福的家庭搞得家破人亡,把平平凡凡的人摧残得不成人形。

看着钱默吟那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模样,听着那皮鞭落下、皮肉裂开的声音,心里冒出一阵钻心的痛。对于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不能忘却,而且我们也更应该清楚,国亡了,我们何去谈幸福和尊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是勇于反抗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千千万万个爱国青年。书中描写了这样一群人,像瑞全一样,受过教育,有爱国心,怀揣着一股激情,不甘心当亡国奴,奔赴战争前线,为人民谋幸福;像瑞宣一样,为了家庭忍辱负重,在敌人的魔爪下斗争着,拯救着那些被敌人压迫的人。他们不仅要把自己的家艰难的维持下去,而且还要忍受着亡国的折磨。他们的身体虽在家里,但心早已飞到了战争的前线。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正因为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历经五千年而不衰,毅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里,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要时刻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积极地奉献祖国。只有国家富强,我们才会有尊严,我们才不会受欺侮。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人民纷纷把自己的钱财存入银行,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国难当头,最能反映出来的就是一个国家人民的爱国心。然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情况就不容乐观了。书中描绘了这样的一群中国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汉奸。像冠晓荷一样,像瑞丰一样,为了发达,出卖灵魂,出卖尊严,甘心做敌人的走狗。他们抓住亡国的机会,尽享荣华富贵。他们是我们五千年文化下产生的耻辱,是我们永远唾弃的对象。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做一个有尊严,有骨气,内心坦荡荡的中国人。

《四世同堂》读后感


今年4月份,国家话剧院改编的话剧版《四世同堂》来西安演出,又燃起了我重读这部老舍先生代表作的想法。于是我在工作之余再次通读了原著。

《四世同堂》这部作品,大家都不陌生。这部作品活灵活现的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沦陷区的北平人民生动的生活图景。故事的中心是北京护国寺附近小羊圈胡同的祁家。通过祁家四代人和他们邻居们各种各样的故事反映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命运和他们对命运的抗争。

祁老人最担心的是自己过不了八十大寿,不能在自家院子里搭上喜棚接受亲朋好友拜寿。老人最得意的是祁家是小羊圈胡同里最全活的一家人,儿孙满堂,四世同堂。老人一辈子经历了清末的外强入侵,经历了民国的军阀混战,老人认为任何战争在北平折腾不过三个月,只要自家屯够三个月的粮食、咸菜和煤球,用装满石头的水缸顶住大门就可以应付战争,自家过好自家的日子,战争不会给自己四世同堂的大家带来大的波澜,认为只要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紧。

老人的儿子,祁家的第二代祁天佑是一家布匹店的掌柜,一生忠厚老实,诚信经营,秉持着生意人的本分。他也万万想不到日本人占了北平城,让自己连本本分分的生意人都做不成,最后不甘日本人的羞辱投河自尽。

祁老人有三个孙子,祁瑞宣、祁瑞丰、祁瑞全。瑞宣是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受过新思想的教育,是一位中学老师并在一家教会学校教英文,是祁家的顶梁柱。祁瑞全是新时代的大学生。瑞宣和瑞全都是有骨气中知识分子,明白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中国人只有抗争这一条路可走,不反抗只有死路一条。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老大瑞宣借助邻居李四爷为人出殡的机会把老三瑞全送出了北平城,到城外找寻抗日队伍,参加了八路军。兄弟二人商量好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既不能当亡国奴还要照顾好一家老小,只能一人尽忠,一人尽孝。老二瑞丰能说会道,是祁老人最疼爱的孙子,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无聊也无耻,甘心做亡国奴,是作者笔下顶没出息的年轻人。

小羊圈胡同的钱家住着诗人钱默吟一家,是胡同里最充满书香气的一家人,钱诗人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好作诗、作画,擅养花草。北平沦陷后,钱诗人是最有骨气的知识分子,把开卡车的大儿子孟石送出城参加抗战,当钱诗人知道儿子通过同归于尽的方式摔死了一车日本兵后感到的深深的自豪。钱诗人在日本人的监狱里遭受了日本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出狱后参与地下抗日活动。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对住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良心。

胡同里冠家的四合院是整个小羊圈最体面的院落,四合院的主人冠晓荷是在早年在军阀政府做过几任小官,发了财,冠晓荷和他的夫人大赤包因为飞扬跋扈在小羊圈人缘最差,是乡亲们都不愿意打交道的人家。冠晓荷因南京政府不给自己官做痛恨南京政府。两口子想着日本人打进来了,自己终于有了升官发财的机会,出卖了钱家,是一对十足的汉奸。奈何,到日本人战败投降,赚足了昧心钱,最后死在了日本人的监狱里。祁家的瑞丰想借着他的冠大哥升官发财给日本人做奴才,最后做了日本人的特务,被日本人用枪打死。这些小羊圈里的汉奸们自私自利,想借着日本人发国难财,最终和日本侵略者一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胡同里的李四爷和四大妈是胡同里的热心肠,在街坊里威望也最高,为了保护街坊,李四爷听了白巡长的劝告做了小羊圈的副里长,最后还是为了保护街坊被日本人用枪托打死。

拉车的小崔,稀里糊涂的被日本人拉去做了替死鬼,身首异处;剃头的孙七因为吃了共和面拉肚子被日本人活埋消了毒;冠家的二太太尤桐芳加入了地下组织,也死在了日本人的抢下;唱戏的小文夫妇不堪日本人羞辱而死。祁老人的重孙女小妞子因为没有粮食,被活活饿死。祁老人的好朋友常二爷替祁家在郊外看着祖坟,性情耿直,因不肯受日本人屈辱而自尽。

在老舍先生的笔下,这些人物活灵活现,一幕一幕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了解到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是如何生存的。在日本人的欺压之下有人能奋起反抗,但我们也看到了软弱、冷漠、妥协甚至趋炎附势,有的人不屈不挠,深明大义,有的人卖辱求荣,贪图安逸。小崔、孙七、长顺都恨日本人,都动过要出城打鬼子的念头,可是只要有一口饭吃仿佛他们也可以接受现状。这种软弱、冷漠只有在战争危及到自家人生命时才能醒悟,就像祁老人在最后抱着小妞子的尸体冲着日本人大喊。

整部作品引人入胜,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不由得心中升起一股悲悯的呼唤。泱泱华夏,数亿人口生灵涂炭,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究其原因就是落后,落后就要受欺负。只有民众醒悟,国强民富,我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使我辈醒悟,只有从自身做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砖添瓦,百姓才能活得有尊严。正如京韵大鼓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

四世同堂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已近一个多礼拜了,说实话,刚开始读这本书觉得很乏味,或许是现在的抗日神剧太多了吧,居然让我产生了一种和手撕日本鬼子的剧情差不多的感觉,但是渐渐的被里面的人物所吸引:祁老太爷的未雨绸缪,李四爷一家的热心肠,冠晓荷的汉奸心态等等。

先从祁家说起吧,老太爷是经历过八国联军进城和军阀混战的,在老人眼中或许这次的东洋人也和其他时期一样只是走走过场或者更重要的是让政府赔款而已,老人心中可能更重要的是粮食充足与否和后代(第2.3.4代)的生活,而祁家最有思想的人物,同时也是贯穿整本小说的灵魂人物之一祁瑞宣,却因为自己是家里的长子长孙,是大哥是人父而不能和老三祁瑞丰一起离开北平城,只能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而奔波于被完全封锁的北平。

本书一个关键人物,钱墨吟老先生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绝大部分的老派知识份子,他们有学识,却稍显迂腐;有见识,却图安乐;直到从日本人的大牢中还活着走出来时,才发现:我应该怎么做!钱老先生是勇敢的,他熬过了日本人的严刑逼供,他和绝大多数人不一样,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那就是:坚决不能当汉奸!坚决不能替日本人做事!

有对比才能有成效,而对比钱老先生一家的刚烈和无谓的恰恰是与他们一墙之隔的冠晓荷一家,冠晓荷,大赤包和他的二女儿招弟,怎么说呢,这一家人除了大女儿高弟和尤桐芳以外可都是奇葩中的奇葩,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日本人们只能干咽吐沫,想不出主意,如何处置他(冠晓荷和祁瑞丰)。他们不能再给他施刑,不然对不起两位支那通的报告。(星辰ww)他们不能真用他做特务,因为他的嘴是一座小广播电台。他们囚着他,光多浪费了一些饭食;放了他,又不大妥当。而对于无恶不作,丧尽天良的大赤包,能死在她要极力巴结的对象蓝东阳的告发下,是对他最大的讽刺吧。

读一本书,看一座城,其实小羊圈就是一个小型的中国社会,这里有温情、有友情、更有亲情,但是这里也有罪恶、有仇恨、有人世间一切见不得人的事情,老舍先生的经历也让他把全部的情感都融入到了这一本小说里,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是我创作时间最长,或许也是我写的最好的一本书!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_初中读书笔记精选600字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四世同堂》,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个便签,上面写着三句话: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藏的民族记忆;老舍: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尤其是老舍先生说的这一句话,最让我记忆犹新,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一层的爱意。

首先,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里的26位主人公,他们分别是:桐芳,祁瑞宣,高亦陀,韵梅,李四爷,祁老太爷,孙七,天佑,马老太太,钱先生,小顺,祁瑞全,妞子,祁瑞丰,丁约翰,长顺,冠晓荷,白巡长,大赤包,小文,蓝东阳,文若霞。招弟,高弟,胖菊子,小崔太太等。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的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忠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的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多年来的写作经验,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让人废寝忘食。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_初中读书笔记精选1000字

一口气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

而瑞宣和瑞全同样令我印象深刻。我觉得他们两人与巴金先生《家》中的觉新,觉慧极为相似。瑞宣是祁老太爷的长孙,虽然他同瑞全一样希望去参加革命,但终究放不下这个家,瑞全则不同,他敢想敢为,毅然帮助王排长离开北平,亲手杀了自己的初恋做了特务的招弟。把一个新一代的有志青年刻画的淋漓尽致。

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他们因RB人的到来而生,又因RB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冠所长,冠晓荷,无论何时何地,他对RB人永远是必恭必敬,直到临死,RB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就连RB官宾查他档案的时候,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祁瑞丰,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也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汉奸们对利益的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们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其实不仅是汉奸,当今社会那些腐败官员都是对自身的放纵,仅一贪字,便至人于死地!

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

老舍在揭示当时一些人性的堕落的同时,也反思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会被RB欺辱?作者把问题的根源指向了中国古老的家族文化。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而这个堡垒却容纳了包括等级观念、宗法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家族文化的诸多内容。祁老人、韵梅他们都是受这种观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虽然是个博士,但在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会受之波及,这应该就是他后来一直生活在自责与痛苦之中的原因吧!

四世同堂读后感1000字:四世同堂读后感


我合上书,老舍的《四世同堂》就这样读完了。这样就结束了么?书中那凄凉悲壮的感觉仍然挥之不去,我总觉得还应有什么。

这本书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在日寇铁蹄下,那黑白颠倒,暗无天日的世界。当时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们的惶惑与软弱,民族的精神与气节在作者的笔下展现的淋漓尽致。

小羊圈这个地方是北平城的一个缩影,那各个阶级的人民是北平广大平民的代表。老舍是着重并且擅长写人的,他写的真,写的活。在《四世同堂》这部小说里,他刻画了六十多个人物。

不愿得罪人,一心只想庆得了八十大寿的祁老太爷;有文化又爱国却无法抛下家人的中学教员祁瑞宣;忠厚善良的商人祁天佑;满腔豪情的热血青年祁瑞全;胆小怕事却无聊的祁瑞丰;无怨无悔的韵梅;乐于助人的李四爷;无耻狠毒的冠晓荷、蓝东阳、大赤包、胖菊子、高亦陀等人。还有拉车的,唱戏的,抽大烟的,妓女等等。

在那样的世道下,祁老太爷悲痛,无奈,知道了反抗,他说:就是一口锅,也别生在这个年代呀!忠厚老实的人被逼得跳河,无辜善良的人被残忍迫害,单纯的少女一步步堕落;一个隐士诗人被逼成了革命斗士,奸诈狡猾的小人却横行当道

八年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大地留下了斑斑伤痕。

小说中有爱国情怀的人塑造的很好,汉奸形象尤其饱满。在太平日子中,他们没有权没有势,日本人打过来了,要改朝换代了,他们就忙着巴结。连名字都改成了日本味儿的,他们心甘情愿的当日本人的走狗,无论何时都毕恭毕敬的,见到日本人都赔上笑脸,鞠大于九十度的躬。当别地有了反抗战争时,他们惶惑不安;,当中国城池沦陷后,他们反倒组织各种人游行庆祝。但他们的死不但没能让人感到痛快,反而让人觉得悲哀。大赤包在狱中都疯叫着她是冠所长,冠晓荷被活埋前都对日本人卑躬屈膝。

这是中国人可悲的一面。在利诱威逼,高官权势之下,丧失气节。曾经拳打汉奸的金三爷,因为日本人带来的生意好转而感激,他甚至出卖了钱默吟先生。年轻貌美的招弟,堕落成一个出卖肉体的女人,却还以此为荣。这无疑是贪念作祟,以致自掘坟墓,最终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当抗战终于胜利。人们已经不怎么能高兴起来了。年幼的妞子饿死,祁老人抱着尸体像去找胡同里的日本老太婆,胡同中的一些人想要报复,当大家把持不住的时候。

瑞宣站了出来:

她,是咱们的朋友。

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不得不赞叹老舍的目光长远。

无论如何,那都已是历史,但我不禁想到,我们离他还有多远,现在社会上贪婪,软弱,利益熏心的人,在当时或许就是一个汉奸。而我们,假若处在当时的社会又会是哪一种人?怎样的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