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550字 > 导航 > 读《三国演义》有感550字2024

三国演义读后感550字

读《三国演义》有感550字2024。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读《三国演义》有感550字2024”,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诗,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在那时,我们华夏民族的大地上渐渐崛起了三个强悍的国家:魏、蜀、吴。他们三足鼎立,为了使自己统一天下,尔虞我诈,烽火连天,最后争得头破血流,却依然把机会拱手相让,给了司马家族。

刘备身边有如此多的足智多谋的贤人,依然撑不到最后;诸葛亮是那么忠心耿耿,但就是扶不起阿斗;曹操一代雄杰,却被费尽心机的司马家族窃取了权位

正如三虎雄争那样,我们的一生中也处处充满着竞争,虽然很多时候会失败,但依然十分有意义。因为,竞争重在过程。

记得在上学期的大队长竞选,我再次报名。和以前一样,我怀揣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填完了报名表,且再次顺利通过了第二次考验。最后来到我的生死关。一开始,我自己充满期望,可真正临阵磨枪时,才担心自己十分内向,不能在老师面前大放光彩,展现自我。到了开始游览的时刻,我望着我那些队友喋喋不休,不停翻动的嘴唇,我也试着开始为自己创造机会,虽然不像其他人那样活力四射,但也足以留下一个好印象,而我同时也在尽心尽力地管理队伍秩序,让小朋友乖乖听话。我同样是那么努力去争取,但依然没有通过。

仅仅是几次失败,不过是你以后成功的垫脚石。而且,无须在意竞争的结果,只看争程中的努力。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2024


封建社会大权独揽,所以三国竞争实际是三国的君主竞争。哪国君主懂政治、军事、经济,会用人,哪国赢。曹操没什么明显的缺点,刘备的弱点是情绪化、教育失败,孙权也是教育失败,大局观弱。

骑兵是古代先进兵种。北方骑兵强,所以魏国军事占优。

三国中,魏国的政治最清明,是统一天下的决定xing因素。曹操早年在董卓治下就敢遏制豪强,说明曹操是个懂得维持阶级矛盾平衡的精明统治者,曹操手下人才济济。从刘备手下那几个烂人就知道,刘备的政治能力不行,除了诸葛亮没有几个杰出的政治人才,到了诸葛亮时期就更差了,魏延死于内斗,说明了当时内部权力斗争之激烈。刘备是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代表的是旧贵族势力,没落腐朽的寄生虫一类的。所以,刘禅再无能,也能继承皇位,本身也说明了蜀国政治制度极端落后。吴国孙权也是生了个败家儿子,就灭国了。子女没教育好,很大程度是家教不好,家教不好多半是因为政治风气不好。

诸葛亮是封建贵族腐朽势力的代表,不是新兴地主阶级代表,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兢兢业业还是一败再败的原因。诸葛亮的阶级立场不值得学习,但是诸葛亮毕竟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亮读书独观其大略,提出向薄弱的四川进军的主张,以及联吴抗曹。

三次著名战役:1 官渡之战,取胜的关键是烧粮草 2 赤壁之战,取胜的关键是水战中烧船 3 夷陵之战,取胜的关键是主动后撤,让蜀军顿兵高山,地形不利,然后在最热季节火攻。三把火定天下,古代除了骑兵,利用环境可以取得最大的优势。

三国时代,曹操、曹丕和曹植都是很有文采,也是当时社会风气的体现。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魏国社会内部的安定,经济的富足。危机重重朝不保夕的环境下,老百姓绝没心思吟诗作赋。

关羽的缺点挺多,所以最终下场不好。1 狂傲,同事关系处理不好。所以出事了,没人愿意去搭救他。2 轻敌,在对魏国用兵时,不注意维护和吴国的关系,他没有力量同时防备两个方面的力量。3 不懂政治和战略,所以对刘备重用诸葛亮不理解,对诸葛亮的联吴抗曹政策估计也是没注意彻底执行。

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2024


曹操字孟德,其父本姓夏侯,因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曾投奔献帝手下司徒王允,并刺杀过董卓,可惜未遂,后因被通缉,逃回老家陈留招兵买马,发起诏告,与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又前去捉拿吕布,成功后,又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后刘备造反,前往讨伐,又派兵攻打新野,被火烧新野败退,后取荆州,后带兵亲自攻打东吴,但由于周瑜实施火攻,又有黄盖等诈降,未能成功,差点丢命。后因头疼病招华佗前来,多疑,杀神医,次日死。后立曹丕为太子,设72疑墓,年终66岁,时乃建安年一月。

其本xing多疑,先以吕布谋反,后以助酒论英雄试探备是否有争天下之心,又因献帝之妻伏皇谋反,尽杀之三族,后因治其病须开其脑,取病根,被疑为想杀其,遂杀神医,次日死,由72口棺材抬出,其真墓于河南安阳。(星辰ww)

不可说其一无是处,曹操精通兵法,曾著《孙子略解》、《孟德新书》等兵书,又精通诗赋,作《短歌行》等诗篇。其在年少时,十分会随机应变,刺杀董卓时,以献刀为由,逃过一劫。其军法严明,一时,曹讨伐张绣,因其马受惊,踩踏稻田,《春秋》有言:刑不上大夫。割发代首。其智也,征张绣时军士渴也,其说前有梅也,军士舌下生津,不渴也。

不可说其乃一奸雄,因其虽要挟天子,但未废其。因其一,如果曹操称帝,孙权得益。其二,如冒然称帝,会给政敌机会。其三,曹操曾说,没有废汉之意。其四,此人讲究虚实,已有实权,不如不要虚名。其五,他年岁已大,将不久于人世。足以见其智也。

读《三国演义》有感700字2024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名著中,我最爱读的一部。书中含有许多人生的哲理,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我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空城计,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反映的淋漓尽致。

公元228年,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挥师南下,诸葛亮身边只有一班文官,五千兵马也有一半去运粮了。这可怎么办呢?众官大惊失色,焦头烂额。只有诸葛亮一人镇定自若,命城门四开,每门派二十士兵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其余的士兵不能出去,诸葛亮本人带着两个小孩,坐在城楼上弹琴。

等到司马懿率大军来到城下,见城门打开,无人防守!换作别人早就攻进城内,杀诸葛亮个措手不及。可生xing多疑的司马懿犹豫了片刻,便令前军作后军,后军作前军,立即撤退!

他的二儿子司马昭很是疑惑:父亲,是不是诸葛亮他没有兵马,故意这样,迷惑我们啊?

司马懿回答道:孔明生xing谨慎,从不涉险,这次,必有伏兵。

就这样,司马懿错失了拿下蜀国第一统帅诸葛亮的机会。

武侯诸葛亮巧唱空城计,告诉了我们以下几个道理:

一是遇到急事,不要慌张,先要沉下心来,仔细想一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去应对问题。现在,社会上太多因过度惊慌,心理承受能力不足而去做傻事,(星辰ww)其实他们都没有做到,第一时间要冷静。

二是不要多疑,要果断。有些时候,就是疑虑的太多,让眼前的机会白白地溜掉。更甚者,造成了不可改变的影响。

三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有适当的冒险精神,往往这时,冒险就是不得已而为之了,也许这个时候,就能救自己于一线希望之中。

我要善于去吸取历史的教训,分析古人的做法,这样才能在生活中变得更强。

由此,我的内心会更加强大。

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2024


诸葛亮,这个人物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是《三国演义》一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他这出场方式不可谓不隆重。但他出山之后的待遇可不太好。关羽,张飞对于刘备一师礼待诸葛亮的这种行为非常不满。诸葛亮没有仗着刘备就对着他们破口大骂,他用自己的实力让大家信服。他假借刘备剑印,调兵遣将,力挫带十万兵力杀奔新野的夏侯淳,确立了威信。

他这一举,不仅仅体现其足智多谋,更是体现了诸葛亮以实力服人的xing格特点。

诸葛亮睿智,遇事冷静。是刘备的智囊。他的智商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最高,连周瑜都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天问。他虽只是一代文士,不会武功,可他也有武将的豪迈。刘备死后,诸葛亮没有去投靠他人,而是留下来辅佐刘备的大儿子刘禅。刘禅无能。蜀国只能依靠诸葛亮。诸葛亮没有丝毫的篡位之心。尽心尽力辅佐刘禅。但他在和司马懿相拒于渭水时,病逝里中。

诸葛亮,是一个可喜可悲的人物。他初出茅庐,便立下大功。流出祁山,试图一统天下。一代军师,心中存着武将的豪气。但他却在五丈原一战中病逝。(星辰ww)让后人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叹。何尝不让人感到悲戚呢?

诸葛亮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怕是很难找出这样一位。或许比他还要聪明机智的大有人在,可像他这样与兄弟肝胆相照,对君主忠诚义尽,对天下怀着接济之心的人呢?这二者结合的人呢?这样的一位,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怕是没有几个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