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 > 导航 > 读傅雷家书有感1100字2024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

读傅雷家书有感1100字2024。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读傅雷家书有感1100字2024,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傅雷家书》有感350字2024


在学校组织的阅读活动中,我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傅雷及其妻子对他们的孩子的爱。

此中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傅雷夫妇写给他们儿子的日常生活小事。作为父母,他们肯定都是爱着孩子的。在此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点,但傅雷对儿子的爱是不溢于言表的,更多的提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处理问题,提高音乐上的造诣。而其妻子的信表达更多的是要傅聪注意身体健康,注意多关心家庭。

作者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教育家,更是位严厉,却不乏关爱的父亲。他与儿子谈音乐,谈艺术,谈爱国,谈待人。他也会以自身的经历去教育傅聪。虽然他对傅聪很严厉,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心切。

看完此书,我觉得有些遗憾,因为在傅雷夫妇身体并不好的情况下,傅聪及其妻子弥拉都没有回来看看父母,而傅雷夫妇也没有看过自己的孙子。

这本书给了我很深的感触,读这书就好像自己也在接受这淳淳教导。

傅雷家书读后感1100字2024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

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

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后感、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100字2024


在后半本书中,傅雷再次对傅聪强调要调节生活节奏,要亲近大自然。确实,大自然可以让人放松心情,调节人的身心,减轻人的劳累。其实大自然也是很能培养艺术细胞的,大自然可以使人恬静旷达,维持精神与心理健康。由此可见,大自然对于我们来说真是非常重要,能够给予我们很多。每逢节假日或有空的时候,父母都会带我出游,亲近自然,放松心情,调节状态。大自然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同样,博物馆和人文景观也值得观赏。傅雷在书中也建议儿子傅聪可以去博物馆,看看美术作品,陶冶艺术感。我想人文与自然一样重要,也都能调节身心。因此,我也经常游览博物馆或人文古迹,它不仅能够给我们更多的知识,而且对我们的身心也有极大好处。傅雷在家书中对自然和人文的重视及这背后对儿子的爱与关心就体现得十分明显。

在后半本傅雷家书中,令人愈发感受到傅雷夫妇的衰老多病和处境艰难,也正因处境艰难,太过劳累,财资又不够,所以更加多病。他们的境遇令人十分的同情。傅雷曾在信中写过我素来对生死看得极淡,只是鞠躬尽瘁,活一天做一天的工作,到有一天死神来叫我放下笔杆的时候才休息。确实,衰老只有早晚之别,绝无不来之理,我不禁为傅雷的看淡生死十分敬佩,同时我也觉得我也要像傅雷一样,坦然地面对困难和命运,该来的总会来。同时傅雷的那番话也体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有责任心,他和儿子傅聪一样,总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工作上,不知疲倦。我想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工作和学习是必要的,但也要适当休息,陪伴陪伴家人,做到劳逸结合,就如信中的劝告:见信后望立即收拾行装,出去歇歇,即使三五天也是好的。

文中写了傅雷和傅聪父子都有一个坏毛病:总是为了一些小事生气、暴躁。这确实是一种有损家庭和睦的习惯。我想,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就急躁,与家人翻脸,这是对他们的不尊敬。我们要养成像弥拉和傅聪妈妈一样的性格,温和、善良、宽厚,尽量避免冲突与火气,对家人或他人的生气行为也要有一定限度的宽容善良,要维持好家庭和社会的友好和谐。

文中还写到了傅聪对黑人的同情以及想要为黑人义演,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和想法。我想如果所有人都能够恨殖民主义者的欺凌弱小,对世界上一切丑恶愤懑,充满热情,充满爱和正义感,那么世界人民必将迎来美好与平等。种族歧视是一种极不好的现象,我们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不能有任何歧视或不公,毕竟黑人没有做错什么,不能因为他们落后就不平等对待。

信中父母对子女的爱体现得依然十分明显,傅雷夫妇时常催信,儿子、儿媳的一封信能看上几遍,且时常教导傅聪和弥拉婚后应怎么做,分享自己的经验之谈,夫妇俩还积极为傅聪、弥拉的结婚挑选礼物,为新生孩子想名字 父母对晚辈的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读傅雷家书有感


前段时间在家整理书柜时发现了这本三联版的《傅雷家书》。便又重新读了读,说实话,看着书上面以前读时随手画的重点线、在缝隙间随手写下的点滴感悟,让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爱书却没有能力买书的学生时代。而今天,只要看着顺眼的书都会淘回来,但现在满架的书真正读完读通读懂的却越来越少了。总是觉得今天太忙,总是希望以后有时间再读,但实际上这不过是在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而已。

《傅雷家书》主要摘编了1954年至1966年间傅雷先生暨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共约180多封。这本书陆续出版过增订版,但大体内容差不多。而且其中大部分的家信是写给后来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儿子傅聪的。

在这洋洋洒洒几十万言的家信中,傅雷先生谈了对国事、政事的看法,与儿子就音乐和艺术进行了探讨,更在对儿子生活的嘘寒问暖中,教育儿子要懂得珍惜国家的尊严和荣辱,要有正确的做人态度和品格。更难能可贵的是信中也不乏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自责和后悔。说来,这些文字始终贯穿着一个字,那就爱!

现在的人们可能早已很少写信了。是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交流越来越方便,那怕远隔万里也完全可以像近在咫尺一样交流。但在那个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书信无疑是沟通两地情感的使者。而傅雷先生通过这一封封的家信,把一个个人生哲理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灌输到儿子的头脑,影响了其一生!

所以,虽然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先生谈了很多关于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的知识,很多人并不懂,当然我也不懂,但里面更多谈的那些人生的哲理却是共通的,是属于每个人的。所以这本书才会一直那么畅销。现在据说有很多出版社也出版了自己的各种版本。

《傅雷家书》也充分体现了傅雷先生的思想,他在信中写的看似都是些家常话。但更为真切、自然和诚实。他无拘无束,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正因为如此,我们通过《傅雷家书》才能看到傅雷先生的真xing情。傅雷先生对他的儿子疼爱有加,这是人之常情,但这种疼爱不是溺爱,而始终把道德与艺术的全方位教育放在舐犊之情之前。而这也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爱。

说到这里,也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先生那样伟大的人,他们很普通很平凡,但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先生给儿子的爱要少。他们为我的付出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立身行事的准则!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总是最让人感动的。(星辰ww)体现在傅雷先生身上,就是其在家信中不但谈事业人生艺术,更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都无不关怀备至。印象最深的是傅雷先生在家信中告诉儿子: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shenti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父亲,每一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但像傅雷先生爱的那样严格、那样细致、那样富有原则xing、倾注那么多心血教育子女的父亲,世上恐怕不多吧!

今天的我,因为太多的原因来到外地工作,在做出这个决定前也纠结了很久,不在身边了不知道还能不能照顾好家人,教育好儿子。但我想,爱、关心与教育是距离不能阻隔的,我虽然不可能写出像傅雷先生这样的家信,但这份关爱是一样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