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 > 导航 > 关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三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

关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三篇。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关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三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语:追风筝的人,那些拼命地追,他们笑着,咧着嘴,喘着气,奔跑在风筝的后面,追逐着,追逐着,直到追到那只风筝。人不就是为了一个目标而前进着,为了梦想向前努力奔跑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三篇,欢迎借鉴!

篇一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一直以来对阿富汗这个神秘而又多灾多难,饱经战火的国家充满了向往。当我从报纸上的书评上看到《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的时候,便迫不及待的买来一睹为快。

小说其实是男主人公阿米尔寻找心灵救赎的回忆录。

阿米尔从小生活在阿富汗一个富足的家庭里,从小失去了母亲,但有一个同样从小失去了母亲但情同手足的仆人哈桑。哈桑对阿米尔忠心耿耿,无论是阿米尔做了什么,他总是一味的信任跟包容.在阿米尔遭受坏孩子的欺负的时候,他也是挺身而出,为朋友两肋插刀。可是,在阿米尔的内心深处却清楚的感觉到,自己并没有把这个出身低贱,目不识丁的哈桑当作自己的朋友。

在阿富汗,一直都有冬天赛风筝的传统,并且按照惯例,那些被击落的风筝可以被看作是胜利者的奖赏,哈桑聪明机灵,是个追风筝的能手。某年冬天的赛风筝会却让阿米尔和哈桑友情彻底的决裂。那次的比赛,阿米尔成了冠军,哈桑为小主人去追那只被击落的风筝。

习惯了哈桑的一诺千金,阿米尔知道他肯定能顺利完成任务,他满心欢喜地等着哈桑为自己带来战利品,可哈桑迟迟没有回来,阿米尔只好出去寻找。可却在找到哈桑的那一刻惊呆了。原来,追到风筝的小哈桑遇到了麻烦:正被几个曾经找过阿米尔麻烦的坏孩子胁持,对方逼迫他拿出风筝,而哈桑不愿意,于是,势单力薄的他因此遭受了自己人生最大的耻辱——被这几个坏孩子强暴了!而即使在这样,他死命地保护好那只被击落的风筝。——残酷的一切,站在巷口的阿米尔全部看在了眼里,可是,他却没有勇气上前制止 !

那次事件之后,阿米尔内心就开始被羞愧与痛苦所折磨,他知道自己很对不起朋友,自己懦弱,虚伪愧对朋友的忠诚。这样的感觉一直把他压不过气来,终于,他在父亲面前撒谎说哈桑是小偷,让父亲赶他们走。而即使是这样莫须有的伤害,哈桑也毫无怨言地承认了。虽然父亲执意留下他们,他们还是黯然地离开了。

几年之后,阿米尔随父亲去了美国,先前优越的生活没有了,在美国的日子,他们过的很窘迫,可父亲还是一贯地有担当,靠着父亲卖力的打苦工,阿米尔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开始工作,恋爱,结婚,直到父亲去世。对他而言,平淡的生活正好是他用来淡忘过去回忆的良方。

父亲去世后的某一天,阿米尔居然意外得知哈桑居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回到阿富汗,哈桑已经死去,阿米尔找到他留下的孩子,往事一幕幕,他带着这个小侄儿,决定替哈桑承担做父亲的责任.。跟哈桑的儿子谈到他父亲追风筝的时候,阿米尔充满了钦佩和尊敬. 他带着哈桑的小儿子一起去放风筝。

很多人把目光聚焦在阿米尔的自我救赎之上。其实每个人的生活很平淡,可能没有那样的事情让你来面对与阿米尔类似的困境:犯一个禁锢着自己一生的错误,为此感到遗憾,难堪,让我们总是为此耿耿于怀。也没有人太多的人回象小说里的阿米尔那样,在自己犯了错的多年以后,还能有重新赎罪的机会。这种太过巧合的事在小说中读来自然流畅,但现实中并没有太多机会去体会,也不会有太多的人愿意有这种机会来体会。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你也许会像阿米尔童年的时候那样,有一个亲如弟兄的人,可能你们身份不同,职业不同,甚至是国籍不同。当他们全心全意对你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你是觉得这是必然的呢,还是这是你应得的,你有没有好好想过自己应该如何珍惜这样的一个人。而不是在自己犯错之后找个借口与这个人断绝关系呢?

也许很多人会说:我也一样对他的阿,我也一样为他着想,也一样愿意尽我的一切力量去完成他的愿望。但是真正当一件足以影响你们一生的事情发生时,你是否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你那个最亲的人。

人们往往会忽视那个永远躲在角落,但是却是永远对你最亲的人。觉得他们都跟我那么亲了,根本用不着费力来维持这种关系,而是随随便便,马马虎虎的对待他们,比如说我们的父母。曾经有人当面对我说过:“为什么所有人的意见你都能耐心听取,唯独你父母的意见你却一点也听不进取。”想想以前,无数次为了一点小事跟父母摆臭脸,难道我这样做的资本就仅仅是父母总是无条件的支持你,在我最不开心的时候,本想来开导的却最后总是成为我的出气筒,事后又总是来嘘寒问暖,我们却为了自己那一点小小的自尊而不理不睬。我们就是这样对待那些对自己全心全意而又别无他求的人的吗?虽然长大后象阿米尔一样尽量找机会弥补,而父母也像阿哈桑一样仁就毫无怨言的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是当初为什么要为了自己那个小小的风筝,那个现在想来毫无价值的自尊心而忽视自己身边的人。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他想要追逐的风筝,有的人追到了,有的人没有追到,有的人凭借自己的力量追到了自己心中的风筝,有的人凭借他人的力量追到了那个风筝。但是,请记住,在你追逐你心中的风筝的时候,不要忽视了自己身边的人,忽视那些往往躲在角落里,毫不起眼但却是最最关心你的人,给他们一点关爱,哪怕就一点。不要认为他们对你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更不要为了自己的那只风筝而让那些人作出了痛苦的牺牲,最后才哭往往比笑到最后更令人印象深刻。

篇二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这本书,让我哭了,笑了,愤怒了,反省了,最终敬佩了。

书中讲诉了两个阿富汗孩子的故事,其中交织着我们整个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主题:爱,友情,恐惧,愧疚,赎罪。书中一句话,令人疼惜有令人敬佩“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不知道自己已经为这句话哭过多少次。我从未想象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会这么深。我甚至觉得,这已经变成了“信仰”。哈桑,只为了帮阿米尔追那只风筝,而受到了别人的侵犯,到死都不知道,他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我真的是猜到了开头,没猜到结尾。

在看这本书是,我曾极度讨厌阿米尔,他的嫉妒,他的懦弱。但我也佩服他,他继承了他爸爸的好,知错就改,他听了拉辛汗的“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他走了那条可以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但转念一想,我们有何资格去讨厌阿米尔,我们同样如他一般重伤过深爱着我们的人,不是吗?

伤得最深的,应该是我们的父母吧!网友排出的上加入最深的话之最“你好烦,别管我。”这句话,大多数人应该都说过。我同样说过。我们都曾像阿米尔一般,把那个深爱我们的人伤得体无完肤,或许,阿米尔比我们过一些。他为了赶哈桑走,还做了那般不耻之事。但我们又有什么区别?就好比一个杀了人不知悔改,还捅上两刀的禽兽与一个杀了人,还分尸的禽兽一样,他们在本质上没区别,都是没良心的禽兽。而我们似乎比禽兽更过。

禽兽杀人,一刀解决干净,让人没了痛苦。而我们从内而外,一点点的伤,甚至还厚颜无耻的继续赖在身旁伤,索取着。因为这是他们应该给我们的一切。但是,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索取,去对他们抱怨?他们没欠我们,我们也未曾付出过。阿米尔会噩梦惊醒,而我们却安眠于世。这不公平也不合常理。

阿米尔与他的父亲都护学会了救赎,那我们呢?难道要等到,他们一个个离我们而,才想到悔改吗?或许别人愿意,但我不会。

我可以想象得出,我若厚着脸皮索取,那将不是我。我的灵魂、信仰、自尊都不允许这种事发生。看过一些书,让我明白一件事“心之外的事,都可以不是大事。”我想,这句话,我只能理解一半,而理解这一半,活在这世间,心灵都是无比快乐,充实的。所以,我每天怀着感恩的心,面对世间的一切。尽量让自己处于冷静,平静的状态。去对待别人,谦卑的。

以平常心面对一切,用爱保护身边的人,对于自己,活在当下。

篇三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朝阳失去了昨日的光彩,被雨水洗涤了的天空好苦涩。 仰天而坐,心中的苦闷都被叠加在了一起――她的不理解,让我很心痛。一封绝交信紧紧地握在手心里,心在流泪,浸湿了友之干涸。现在,友情在我眼里变得好淡然。

偶然在网上看到《追风筝的人》,原本以为是关于爱情的小说呢,细细读了之后才发现,它讲述的是友情之间的纯粹故事。乌云压头而至,我坐在幽暗处,闭着眼,带着淡淡的伤怀,回忆起文章的内容:多么单纯的孩提时光,哈桑与阿米尔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之间的友情却很真切。

处处受到本地人的欺负,异样的目光,加之战火的侵袭,让原本亲和的世界失去了本应快乐的儿时天地。大人的情感愁楚给了他们,在坏小孩面前,阿米尔产生了畏惧,然而,善良可爱的哈桑却时时都在保护着阿米尔,不让阿米尔受到任何伤害,他做这些,并不是因为阿米尔是他主人的儿子,而是因为他们之间那份真挚的友之约。然而,哈桑被打,被欺骗,被误解都因阿米尔的心境过于懦弱所制。最后,哈桑选择了离开,阿米尔的内心则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十几年后,阿米尔用行动弥补了多年前的过错,挽回了自己儿时的懦弱之行。”文章里的风筝是他们之间友谊的见证,哈桑在给阿米尔捡风筝时受到欺辱,而阿米尔却看之不理。事后,他们都在无声的躲避什么?”

哈桑幼小的心里面并没责备阿米尔的意思,他选择了默默承受。时间与地域的推移并没有使他们之间的友情变质。细细想我与她之间的友情呢?是不是随时间的消逝而变了质?

漆黑的夜空下,月光倾斜,我倚窗望影凝思:“每个人的心境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试着用心的去感受他们的心,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对于自己的朋友,如果你进一步去感受他的心境,你就会发现,你与他的心境是有相通之处的,就因为这一点,它才时不时的会触动你的情感线,让彼此的心境都明白彼此的意思。哈桑就是明白了阿米尔的心境才离开的。但我们要明白,不真挚的友谊好似你的影子,当你处在阳光下时,它会紧紧地跟着你,但你一旦走到阴暗处时,它立刻就会离开你。我和她,感情是真挚的吗?借着月光,我打开自己的日记本,翻开那一页。

阿米尔因为儿时的不勇敢,在哈桑受欺负时抛弃了他,之后又故意让他爸爸误解他。单纯的哈桑就像单纯的我们,误解了友谊的真谛。我和她之间也是如此吗?我想时间会证明一切的,包括被黑暗笼罩的月之友。拿起我与她共同拥有的笔,依光写下:“真正的友情延续来自心灵,不论联系有多少,只要内心留有彼此的一片天空,那么偶尔一声问侯就会带来会心的一笑。时间长了,这种友情也会如咖啡一样浓厚了。就像阿米尔与哈桑,他们的友情就是源于心底的最深处的结果。”好想告诉你,其实我的默默关心是。。。

时间在我的记忆力划过了十八个秋季。身影匆匆地穿梭在自己的人生小路上,我用心寻找着属于我的那份友情。今夜,我发现,我与她之间的误解解开了。

培根说:”最好的朋友是那种不喜欢多说,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过多的关心,不会打破友谊的。因为友谊是一种相互吸引的感情,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夜幕中,我把她装进树影里。一直以来,我都以真心对待她,即使偶尔的相遇对视,让彼此陌生了,这种陌生也是最真挚的。从写一张纸条给她:“真正的友谊是不掺杂任何杂质,没有价钱可讲的。你需要朋友的时候我会不请自来,你有难的时候我也会奋不顾身。”

朋友是琴,演奏一生的美妙,朋友是茶,品位一世的清香,朋友是笔,写出一生一世

[关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三篇]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关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说起这本《追风筝的人》,高中的时候,就在书店里看到它,听到人推荐它,一直就想看它,诚心祈祷,世界和平——《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可是又听说内容讲的是阿富汗啦、战争啦什么的,好像又没了什么兴趣。有几次在书店里将它拿起来,翻阅一下,又放了回去。直到高考结束后,又去逛书店,想买些书打发漫长的安逸的奢侈的暑假时光,仍是在最显眼的地方看见了它,这次终于没有犹豫,买走了。话说那次买了200来块的书。回家以后,也是先从别的书开始看起,《追》就暂时被搁置在书橱里了。到了有一天同学过生日,实在是不知道送什么给他好,于是把买来还没有看的两本书——《追风筝的人》《瓦尔登湖》用漂亮的包装纸包好,附上吉言,送给了他。其实,我还是很舍不得的。。进入大学以后,也去图书馆找过这本书,但已借出,于是预约,可是留下电话后便再也没有收到过消息。学校的图书馆让我很失望。。。上学期放假前,逛图书馆,偶然间,真的是偶然间,因为它甚至没有放在书架上,只是被堆在了放未整理图书的书篮里,读后感《诚心祈祷,世界和平——《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于是兴高采烈的拿走。。哈。突然发现,我讲了好多废话。书中内容还只字未提。真啰嗦。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伴随我的,一直是强烈的心痛。从小生活在平安、远离战乱的国度里的我,很难想象出书中描绘的那个残酷的世界。但那里的人们,却又都那么地淳朴、善良。我爱哈桑,我爱索拉博,我爱阿米尔,我爱索拉雅,我爱阿里,我爱拉辛汗……我爱那所有善良的人们。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所有人都会死掉?看到索拉博自杀的那一个瞬间,我的眼眶湿润了。为什么美好的事物,都不能长久?那个瞬间,我想到余华的《活着》,《活着》里的人也死光了,剩下主人公和那头老牛。《活着》中最伤心的,是看到苦根死掉,那么无辜、纯真的小生命,缘何走得那么快?所幸的是,《追》中的索拉博,还活着。虽然他的身心,受过各种伤害,他似乎已经对生命没有了希望,可是,只要活着,一切都还有可能。而在书的最后,我们也看到了,沉睡的心开始苏醒。那一刻,阳光灿烂。我合上书,含着泪,还是笑了。愿这个世界,永远不要再有杀戮和伤害,愿所有善良的人平安。诚心祈祷,世界和平。

[关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再次看到风筝时,已然是七月。绿草如茵的空地上,几个人在放风筝,脸上的笑容宛若夏日雨后的天空。我坐下,神思有些困倦。不知是睁眼之时还是闭眼之时,我望见一片瑰丽的苍穹,灿烂的云朵中是成片的风筝,如同飞鸟。远处,放风筝的人伫立,追风筝的人奔跑。一切都如此熟悉。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追风筝的人》中的对白此刻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意识到周围的一切都是一场梦境。我在延续着一个梦,一个《追风筝的人》的梦。

那晚霞的移动荡漾着我的眼睛,那风筝的弧线激扬我的心神。感动与欣慰,害怕与无助,心酸与悲凉,这本书字里行间带给我的是如人生百味般的悸动。是什么得以有这样大的力量让心灵颤抖?那质朴的语言敲响的到底是怎样一种伟大的乐律?

阿富汗,一个在曾经在我印象中只有战火纷飞的地方。而《追风筝的人》却为我呈现了一个真正的阿富汗一个有欢乐,有情谊的国土。阿米尔和哈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是那样幸福。虽然身份与种族的差异不时扰乱两人的友谊,但是谁也无法忽视这之中令人艳羡的美好。然而,这样一个美好的开头,冥冥之中注定会有一个令全文发生转折的岔路口。阿米尔和哈桑在当地的斗风筝比赛中取得了胜利,狂喜中,哈桑要去追那只被割下的风筝。那一刻,我仿佛预感到了之后的事情,我听到我的心中大呼不要去!可是,我只是一个看客。我只能一页页翻下去,看着阿米尔走街串巷寻找着哈桑,看着哈桑被一群不良少年施暴,看着阿米尔在这重要的岔路口选择了胆怯当那只风筝坠落,阴影扫过白雪上斑驳的血渍,我知道,坠落的不仅是风筝,还有阿米尔与哈桑之间一整个过去,连同快乐与悲伤。

那时的我想,如果是我,我会挺身而出吗?如果阿米尔当时用自己救下哈桑,他们之后又会如何?我不知道。这世界没有如果。但我知道,阿米尔在他尚且年幼人生中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而正是这一错过,将用他的一生来补救。我们的人生究竟禁得起几次这样的错过?人生竟是这样坚强而又脆弱!

无尽的痛苦让阿米尔逼走了哈桑。而同时,阿富汗的战火也开始燃起。阿米尔随着父亲逃到了美国,背离了战火却始终无法背离对哈桑的自责和愧疚。终于,在朋友的指引和劝导下,阿米尔冒着生命危险回到阿富汗,拼了命从塔利班手中救出哈桑饱受折磨的儿子索拉博。而此时的哈桑早已死在了塔利班的魔爪下,阿米尔能为昔日友人所做的,就只有为他可怜的孩子找回一颗心,一颗过去的心,一颗未来的心。这心,又何尝不是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的延续?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为索拉博追着风筝。那风筝究竟是什么?到底谁才是追风筝的人?这两个问题一直伴随我到最后。我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我知道,这问题阿米尔已经明白了,我也已经明白了。

生命就是那一片天空,或鲜红或湛蓝。望着远方的风筝,我们追寻,我们仰望,在追风筝的路途中,我们诠释一整个世界。这途中,有沟壑,有山坡;有彷徨,有疲乏。可是,没有人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担起责任,鼓起勇气,翻过千山万水,跨越艰难险阻。我相信,我的风筝一定会在某座山的后面等着我。

睁开眼睛,声旁依然是碧绿的草地。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阳光在各种风筝下投下细碎的光斑。夏意正好,此时的我仰望天穹,仰望天穹上的风筝,嘴角的弧度悄然上扬。

呐,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讲诉了关于一个关于家庭与友谊、关于背叛与救赎、关于童年选择如何影响成年生活的故事。故事开始于阿富汗,一个在作者笔下呈现出宁静美丽、同时又夹杂着种族歧视的阴影的地方。

主人公阿米尔是上流社会的少爷,和仆人的儿子哈桑从小一起长大,两人情同手足,然而在一次风筝大赛后,却发生了悲惨的事,令阿米尔再无法面对哈桑,愧疚与不安下他逼走了哈桑。而后阿富汗战后燃起,阿米尔随父亲逃亡美国。然而童年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折磨着阿米尔。十几年后在父亲的好友的鼓励下,毅然重返阿富汗,去寻找哈桑的儿子索拉搏,实现对自己以及父亲的救赎。

书中在叙述两位主人公的故事之余,还描述了阿富汗的文化传统,阿富汗民族的价值观,还原一个真实的阿富汗。而书中对于战争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将阿富汗变得满目疮痍的战争的痛恨,对阿富汗遭受的苦难的痛惜。

十几年前和十几年后,阿富汗早已面目全非,那个心心念念的人也已经死在战火中,然而十几年前我犯下的错,几十年前我父亲犯下的错,还在时时刻刻的折磨着我,我要回去,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人性的救赎,正是这本书中最为打动人心的地方。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几乎贯穿始终。童年时,它是哈桑对阿米尔真情的承诺,他的橡胶靴子踢起阵阵雪花,已经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他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 为你,千千万万遍! 。十几年后,它代表着阿米尔的救赎,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

哈桑的友谊令人感动。哈桑与阿米尔,是仆人与少爷,也是朋友,但是不对等。哈桑愿意在每次阿米尔捣乱后,承担被大人责骂的后果而不吭一声,愿意在阿米尔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愿意在风筝大赛后,追回第一个掉落的风筝,成就阿米尔的胜利,甚至在遭到背叛后,还在祈求他的原谅而阿米尔心中却存在着各种芥蒂,他嫉妒父亲对哈桑的好,他在眼见哈桑遭受凌辱时懦弱的转身离去,还说服自己﹕他只是个哈扎巴人。

是的,童年的阿米尔,是个懦弱的人,他对不起他们的友谊。然而,十几年后,他了解了真相,再也不愿忍受良心的折磨,他跨出了那一步,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离开心爱的妻子,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一切去阿富汗找寻索拉搏。他是个真正懦弱的人,在去之前他在犹豫,在去的途中心惊胆战,在面对强势的阿塞夫时,他瑟瑟发抖但是,他没有退却!那时,他是个勇士,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尽管害怕,却依然要去承担的时候,才可以称之为勇敢。

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是激动的。阿米尔童年的表现令人憎恶,然而他敢于直视过去,他拼尽全力去补偿,去赎罪,所以他又是令人敬佩的。我在想,阿米尔的那些弱点,在我们身上也是存在着的,那是人性的弱点,懦弱和自私。也许我们也曾逃避过什么,也曾伤害过别人,也曾在每个睡不着的夜晚,悔恨着。这本书教给我们的,是救赎。不管以前做过什么,勇敢地站出来,去寻找那条重新成为好人的路,不论结果如何,你已经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结局,阿米尔为索拉博追着风筝,一如当年哈桑为他。他看见了索拉博唇边的几乎看不见的微笑,他相信那是第一片融化的雪花,尽管微小,但是总会等到那一天,冰雪消融,春天来临。他追着风筝,追着一个希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