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婚礼现场即兴演讲 > 导航 > 春行即兴

婚礼现场即兴演讲

春行即兴。

做事没计划,盲人骑害马。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准备工作计划了。事先写好工作计划能够提升执行效率,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工作计划范文呢?或许"春行即兴"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李华 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译文及注释】
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也曾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现下,这里清冷冷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流逝了。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烂漫的山花,花只好任其自开自落, 虽鸟语婉转,但也是自鸣自听,一切是那么的寂静荒凉。
1、宜阳:县名,在今河南省西部,洛河中游,即唐代福昌县城。

【赏析】
这是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这首诗写的是静景,然而静景偏于动处写:水流、花落、鸟啼,无一不是变动的景象。
李华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而此诗正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当时宜阳位置很重要,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境内女几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山上古木流泉,鸟语花香,景色妍丽,是一座天然的大花园。它年年都吸引着皇室、贵族、墨客、游人前来观赏。然而,在安史之乱中,这里却遭到严重破坏,景象荒凉。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经过此地,心情可想而知。
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
涧水东流复向西。太平时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过的玉真路,不仅可以观看鸣流走响韵,含笑树头花的美景,而且也会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此时,这里清泠泠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昔日,这里的香竹、古柳、怪柏、苍松,无处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今,且莫说那些,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
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
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
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说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却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fwR816.coM精选阅读

琵琶行


白居易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及注释】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玄: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 舒长。切切:细促轻幽。
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 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云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嘲哳(音折):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赏析】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元和十年(815 ),白居易因为直言进谏得罪权贵,遭谗被贬为江州司马,满怀抑郁,无处宣泄。于次年秋天送客湓浦口之际,借描写琵琶女的不幸身世,抒发了对自身遭际的无限感伤和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行,乐府古诗的一种体裁。全诗叙事曲折,篇幅宏大。与诗人的另一长篇巨制《长恨歌》一样,同为传世不朽之作。白居易死后,唐宣宗李忱曾写诗悼念他,其中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句,可见当时就流传极广。
这首诗可分为三段 。开头至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秋月白 为第一段 ,叙述与琵琵女的偶然相遇,及其弹奏琵琶的精湛技艺。诗人送客江头,秋风萧瑟,一片凄凉。宾主话别,醉不成欢,实际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此时此刻,忽然听见有琵琶弹奏声隐约传来 ,宾主不约而同地被吸引过去 。由描写朋友话别到引出琵琶声及弹奏琵琶的倡女,转接极其自然巧妙。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弹琵琶者演技非凡,接下来描写艺人的出场,先是琵琶声停欲语迟,迟字表现出琵琶艺人犹疑不决,似有隐衷,复又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后一句描写女子羞答答的样子极传神巧妙,为流传很广的千古佳句。同时又暗示着这是个饱经风霜 ,深受磨难的不幸艺人。果然 ,在调弦定音后,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弦声低沉,似乎弹者有意掩藏、压抑内心的情感。每根弦都发出低沉忧郁的声音,每一声都寄寓着无限的哀怨。这就为后面描述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做好了铺垫。诗从写琵琶女的试弹动作开始,一步步将读者引入乐曲优美的情境中去。她的演技是精湛神妙的,诗人以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撚抹复挑两句描绘其技艺娴熟。因为训练有素,虽是信手弹来,也无不合乎节拍,弹技可谓炉火纯青之境。诗人接下来运用复杂而又连贯、贴切而又优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节奏快慢转换的变化 。嘈嘈急雨 ,切切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一连串精妙绝伦的比喻仿佛使读者身临其境 。至于乐声低缓停歇如冰泉冷涩,进入高潮如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及曲终收拨时的声如裂帛,句句是新颖贴切的比喻,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仅使人想见其声之清脆,进而还会体验乐声如珠玉般圆润的感觉 。最后诗歌用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作结,说明了乐曲的动人效果,使人陶醉在琵琶弹奏所造的艺术氛围中。
从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至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是第二段,琵琶女自诉其辛酸的经历和眼下的不幸遭遇。从她的诉说来看 ,她曾是个色艺俱佳的艺人。年轻时,五陵年少,富贵公子争相馈赠缠头之费。那个时候,她头戴钿头银篦,歌舞时用手击节,上身相应颤动,首饰有时竟堕地而碎;或穿红艳如血的罗裙,日日与少年宴饮笑谑 ,不觉酒翻而裙污,也不感到过可惜。春花秋月,良辰美景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然而荣华易逝,容颜易老,一个年老色衰的艺人再也没有人靠近了,她象一只被人玩坏的玩具一样被那些富贵子弟们所抛弃 。门前冷落鞍马稀正是封建时代包括琵琶女在内的许多歌舞艺人晚年的形象写照。于是她不得不落得老大嫁作商人妇 ,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商人身上。然而,一个丧失了花容月貌的老艺人岂能拴住重利轻情的商人之心?于是商人重利轻别离 ,男人离家经商,妇人独守空闺,又成了她们必然的结局。她想嫁人找个归宿,借以慰藉自己心灵的愿望又一次落空了。诗人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结束了琵琶女的倾诉。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所谓忽梦并非偶然,梦啼也是白日情感的再现,回忆辛酸的往事,面对眼下的痛苦遭遇,她不由得老泪纵横,脂粉合流。
诗人在《序》中说 :予出官二年 ,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诗歌的最后一段就是由歌女的沦落,联想到自己的屈遭贬官。诗人和歌女同是 天涯沦落人,他们都身怀绝技,具有非凡的才华,却又同样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遭到封建制度的遗弃和扼杀。诗歌强烈倾诉了诗人对自己不幸贬官 、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心曾相识一联融议论于叙事之中,其中所含的哲理章蕴 ,耐人回味 ,千百年来 ,一直被广为传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以杜鹃啼血和哀猿悲叫两个意象的描写,因景生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人羁旅在外而想念家乡的心情。下文更以苦酒独酌 ,呕哑嘲哳之山歌村笛上承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极力渲染谪居浔阳的痛苦与不幸,同时也与歌女的琵琶仙乐作了强烈的对比。最后以琵琶女的二次演奏,诗人泪湿青衫作结。所谓满座重闻皆掩泣 ,是描绘音乐效果之动人,是上承第二段中对琵琶演奏的细致描写 ,而 江州司马青衫湿,以诗人泣泪最多上承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描写,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贬,推己及人,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 ,也为自己的壮志难申而哭 。青衫 :唐代八 、九品官所穿的官服。作者时任江州司马,是五品官,应着浅红色。说青衫意在表达自己的沦落身份。宋人洪迈说 :白乐天《琵琶行》一篇,读者但羡其风姿,敬其词章。至形于乐府,咏歌之不足,遂以为真为长安故倡所作。乐天之意,直欲抒写天涯沦落之恨耳 。这段话点明了诗的主题,但就全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而言,此诗也表现了诗人对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女艺人的真挚同情。她有可悲的不幸命运,诗人则被贬出京,社会地位虽不同,但在身怀才艺而不被重用,以至沦落天涯,这一点上是相通的。因此,诗人将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唐宋诗醇》卷二十二)。
全诗对琵琶女的出色演奏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她的不幸遭遇激起了诗人强烈的共鸣;而诗人悲苦的贬谪生活,也深深打动了女艺人的心。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 ,因而很容易互相同情、怜惜,产生感情的交流。诗人正是用饱含着丰富感情的笔触,来叙述故事、描绘场景、刻画人物,从而成功地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这两个鲜明的艺术形象。
对琵琶女的描写尤为出色。她早年春风得意,中年门前冷落,晚年独守空闺,其不幸遭遇极富典型性;同时诗人所塑造的这个艺术形象又极富个性特色,她青春年少时的美丽、她的多才多艺,她悲惨的身世以及犹抱琵琶半遮面时的羞愧、哀怨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个形象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从诗歌的结构看 ,此诗所叙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借助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情节安排得波澜起伏、错落有致;材料剪裁,详略得当。对两次琵琶演奏的描写 ,前一次大笔泼墨 ,第二次惜墨如金,前为实写,后为虚写,二者都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在语言方面,诗语朴素平实,流畅自然,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唐宋诗醇》称这首诗比兴相纬,寄托遥深 ,其意微而显,其音哀以思,其辞离已则,与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同为千秋绝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春葺新居


白居易 春葺新居
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
栽松满后院,种柳荫前墀。
彼皆非吾土,栽种尚忘疲。
况兹是我宅,葺艺固其宜。
平旦领仆使,乘春亲指挥。
移花夹暖室,徙竹覆寒池。
池水变绿色,池芳动清辉。
寻芳弄水坐,尽日心熙熙。
一物苟可适,万缘都若遗。
设如宅门外,有事吾不知。

代春怨


刘方平 代春怨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赏析】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诗,要言的是春怨。诗中无一春字,但从写景可见;至于怨字,则只能从字里行间细加品味,仔细琢磨了。
朝日,犹日日,时俗口语;春暮莺稀,故谓残莺。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自然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更令人愁肠百结。愁之无奈,只好拉开窗帘,目之所见,芳草萋萋,碧色天涯。这无边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马蹄的回忆,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征人难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后者,抑或两者皆有,总不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李重元《忆王孙》)。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景、事相连,更惹动无限伤怀。她只得再次将视线移开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这两句别具匠心。时有东风入为千条尽向西之因,在东风的吹拂下,杨柳千条向西摇摆,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因为唐时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杨柳千条尽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玉立亭亭,忧思万缕,终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终篇,收到了情深意挚,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诗中须有人在。这首诗句句写景,却句句有人在,人与自然获得了奇妙的对应。人之所见所闻,既是情的触媒,又是意的流向,人之情动心驰,与物之声色势态融为一体,是情化的自然,是自然的情化,两者浑然无迹,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春行即兴》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婚礼现场即兴演讲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