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教育论着百篇》读后感。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在读过一本书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知教育论着百篇》读后感 ”,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行知教育论着百篇》读后感
文/厉秀清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
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摔破罐,撑破船。
陶行知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除了爱的教育,教学做合一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和认真学习。
陶老先生说过:教学要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重视教给学生许多学习方法,放宽解题的思路,促进空间想像,训练求异思维等能力。平时,我也一直以这些理念引领自己的教学,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锤炼。而且信息时代,新经济,学习化社会是21世纪的标志性特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当代国际社会教育改革的主流,也是世界各国教育竞争的着眼点。
在终身学习这一思想观念指导下,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次深刻的变革,那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将成为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中,明确提出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培养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人。我们教师应深深懂得陶老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广泛地开展阅读活动,睁开眼睛看看课堂之外的风景。新课程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新课程强调: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心中装有一堆的教学情境及其相关的引导经验。以上这些知识的获得,一要靠孜孜不倦地探索,二要靠虚心刻苦地学习,学习以往从未接触过的新东西。
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一)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在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后,我深有体会。
创造教育理论,实施一爱一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个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一精一神的学习一操一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操一作要求。实施一爱一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精一神。
要进行生活教育,首先要将其与传统教育区分开来。陶先生称传统教育为吃人的教育,因为这种教育下学生只读死书、死读书,逐渐失去了生活里、创造力。相较而言,生活教育则刚刚相反,它教人做人,教人生活,在生活教育下的人读活书、活读书,这样的人即使做官,也是服侍百姓的好官。这种是非分明的论断虽有些偏激,但一语道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并且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
陶先生用简单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什莫叫生活教育,这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很是有启发。就从小学的课本上来看,教材中的课文越来越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开始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再看课程的设立,多了综合活动、校本课程等综合课;最后看学校的制度,逐渐从管理学生转变为学生自律,通过与社区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校与社区结合,让学习与生活结合。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她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其次这个做也是行是知之始的行。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个学生,关心一爱一护他们,让她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成长。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己,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二)
今年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酷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认识到:实施一爱一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精一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一操一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操一作要求。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一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一性一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一精一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生活教育理论是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它也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什么是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说明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三)
今年暑假,我认真读了【陶行知教育理论】。
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是陶行知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看思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一精一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一性一,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一性一格和个一性一品质。
看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当我把自己?一精一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时,我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示课件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道德的楷模、知识的源泉、正义的化身,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在孩子们面前透着一脸的霸气,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一精一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簇缤纷。
1、播下爱的种子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为了教好每位学生,让每位家长放心,我认真完成家长拜托的任何事。有时家长出门在外,托我多多关心他们的孩子,我就会在工作之余找那些孩子聊天,为他们分忧解愁,有时还辅导他们的学习,并定期与身在外地的孩子家长联系。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为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心烦,但一想到他们还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克制自己心中的不满。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2、浇灌爱的雨露
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通过大家的努力,王芳、邹晓静合格地毕业了。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3、收获爱的回报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真情的付出使我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就是王芳和邹晓静这两位学生,在我请产假期间,携手来看望我,拿着家长给她们准备的鸡蛋,带上自己收集废品后换钱买来的水果,她们的心是透明的,她们的真诚至今令我深深感动。当我不经意间向学生嘘寒问暖时,我已赢得了学生的心,学生的爱。在我生病住院时,学生们来看望我,他们告诉我,我不在时,他们也能得红旗。有的学生精心制作贺卡,写上几句祝福的话语老师,祝您早日康复!
老师,收到我的祝福了吗?虽是寥寥数语,却足以表达他们对老师的爱,那一刻,谁见了都会羡慕地说一声:当老师真好!是的,当老师真好!在我看来,无论是那些憨厚的小助手,还是那个在我喉咙沙哑时提醒我轻声教课的有心人;无论是那个花了好常时间编制中国结又将它偷偷塞进我手心的胆怯女孩,还是那几个在我参加排球比赛前不断捡球给我练习、又不断朝我喊加油的调皮蛋,他们的行为都是爱的表现,这份特殊的爱值得我珍藏一生一世。谁说做老师的只有清贫陪伴,我说,我们教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对于陶行知,只知他是杜威的弟子,只知生活即教育。闲暇空余之时,我读了他的教育名篇,现把所读、所想、所悟零碎记录下来。
1、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穴,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2、生活即教育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①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用生活来教育,教而学,学而教,这是我读完陶公著作的收获。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一)
没有一爱一,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一爱一的教育,他一爱一教育,一爱一学校,一爱一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一爱一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没有一爱一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一爱一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一爱一学生,喜欢学生,以温一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一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一爱一,即使教学也没有激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情的交一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一爱一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一爱一,偏一爱一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一爱一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一爱一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一爱一。教师有不偏一爱一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一爱一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一爱一,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一爱一是包含教育目的一爱一,而且通过这一爱一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一爱一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一爱一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一爱一学生,就有教育,学生一爱一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爱一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一性一。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一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一一精一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摔破罐,撑一破船。陶行知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一爱一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一爱一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一爱一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
当然,一爱一不是放纵,一爱一里有严,一爱一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一浪一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一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一爱一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老师们,热一爱一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一爱一去熔炼锻造呢?教师一爱一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一爱一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二)
在一个春意盎然,草长莺飞的美丽而温暖的季节里,我们一批走在教育改革的先行教师队伍怀着求知,创新的理念满腔热情地奔赴在南京行知路上。
初见和蔼可亲年过七旬的汤老师,被她的博学多才所吸引!被她的旺盛一精一力和神采飞扬所惊诧,被她的求知、传知的一精一神而折服!被她的忘我境界而感动!
我们敬一爱一的汤老师,连着三天给我们讲授陶行知思想,出口成章,联句成文。字字珠玑,声情并茂,听得我们入境入情,茅塞顿开
行知思想,行知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有幸结识汤老师作为教育引路人,给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我们将以行知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
以前,我们只是机械的传授知识,教法死板、老一套。只知道一味的灌输,不知道让孩子实践。听了报告,我们明白了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不能一味的追求分数。要把课堂变得灵动活跃起来,贵在实践和参与。行知行就是通过实践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行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获。要解放孩子的头脑,眼睛,嘴巴,手脚。让孩子去尽情的想象,尽情的看,尽情的说,自一由的跑家长放手,老师放手,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在清香的泥土中锻炼自己,在伟岸的大山间,在潺一潺的溪水旁,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的孩子是乡村的孩子,我们的学校是乡村的学校。我们有优势,我们有资源。我们要利用我们的优势和资源。让孩子参与耕、种、收。让孩子凭着兴趣和热情自己去开展一些乡村活动,亲自实践,掌握技巧,技能。从中获取知识,明白道理。一次实践活动远比在课堂上听一百遍要深刻的多!所以要重在动。只有多做,多动,多实践,多参与,才会有最大的收获!
现在是课堂讲授多,实践活动少。孩子听得多,而做的少,看的少。所以多数孩子有知识无能力。变成了所谓的书呆子。
要想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我们的教育就要顺应陶行知思想,从娃娃抓起,从现在做起。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注重差异,因材施教。把一代代的孩子培养成具有能力和魄力的健全人才。
乡村文明教育需要陶行知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乡村教育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永放光彩!
我们要以汤老师为榜样,牢记汤老师的教诲。汤老师的播陶,传陶,研陶一精一神激励着我们将在行知路上阔步前进!勇往直前!相信会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陶友队伍不断壮大,让陶的种一子遍撒每一个角落!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三)
假期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感觉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开辟了一条中国教育的新路,并同时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这在世界上引起了各方教育家的关注。所以说陶行知先生被誉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可谓当之无愧!今天结合实际来读【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又有了更深的感受。
一、陶先生是热一爱一学习的楷模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一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一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一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一水到渠成的进步。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永无止境。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峻、陶行知是热一爱一学生的典范
玖陶行知文章,他的平易近人、热一爱一学生,在书中处处能感受到。在【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一文中他说道:我虽觉得我有好多地方可以帮助诸位,但指志针确是有些不敢当。我和诸位同是在乡村里摸路的人。我们的真正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一席话,不仅使人感到他非常谦虚,更体现陶先生求真、务实的态度,既不夸大自己的作用,也不轻视自己的作用。在给【吴立邦小朋友的信】中,他写到:平时得了小孩子的一封信,如获奇宝:看过了即刻就写回信:回了信就把它好好地收藏起来。每逢疲倦的时候,又把它打开一读,一精一神就立刻加增十倍。小朋友的信啊,你是我一精一神泉源!一个不是真心关心儿童、从内心一爱一护儿童的成年人是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一个孩子给他的信,陶先生都给予这样认真的回复,待人之诚恳、做事之认真可见一般。
三、陶行知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园丁的梦境,常常是花的芳一香,叶的浓荫,教师的梦境,常常是雅甜的笑脸,朗朗的书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一爱一就没有教育。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陶行知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一一精一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没有流芳百世,没有权力财富,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清贫与艰辛。
陶行知先生的理论给我的启示很多,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尽最大的努力去践行这些先辈的指引,从而让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师的责任!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一)
一爱一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一爱一儿童,热一爱一青少年,而且热一爱一教育、热一爱一科学、热一爱一真理、热一爱一祖国人民、热一爱一全人类。一爱一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一爱一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一爱一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一爱一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一爱一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蔟缤纷。
一、播下一爱一的种一子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一爱一的一陽一光,把一爱一的种一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一嫩的幼苗在一陽一光的沐浴下茁一壮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一爱一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一爱一的种一子便会在教师的一精一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峻、浇灌一爱一的雨露
一爱一是雨露,她能滋润人;一爱一是夏日,她能温暖人;一爱一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一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爱一,希望得到一爱一的滋润,一爱一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一爱一心,可以拨心弦。
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一爱一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三、收获一爱一的回报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一爱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
实践证明,一爱一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一爱一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一爱一教育人,以崇高的一精一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一爱一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二)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玖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一精一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一性一,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园本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话,是预见?还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时,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在学习中领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高。现谈谈自己对生活既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生活化的教育内容
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切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合学生实际发展的,是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否定一切资源。
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在自然的生活中进行教育,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生活是活的教育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学生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
围绕一次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我进行了观察和引导活动,把关注学生的结果转移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让学生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方法,获得经验。在动手区制作动物指偶的活动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制作的方法,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绘画。同时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各自表现,发现学生对困难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景:有的马上请老师求助,有的表现不耐烦,也有的在失败、尝试中反复继续着我想这不只是一次一操一作活动,从活动中,我们更看到了学生处理问题的情绪和方法,因此围绕这次制作活动,我组织了谈话活动遇到困难了,怎么办?通过谈话,让学生不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学习经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一性一格和个一性一品质。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三)
教育的智慧来自于实践,真正高水平的理论成果也都来自实践。而真正的教育家、教育大师也只能是来自于实践。无论古代,还是近代、当代,真正称得上教育家的,没有哪一个是缺少教育实践的。日本人评价中国只有两个半教育家,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朱熹,那半个是陶行知。这当然是他们比较苛刻的说法,但也反映了陶行知在其心目中的地位。陶行知先生是当代着名教育家,是留洋回来的博士,但他真正在教育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认识,则来自于他的生活教育实践。教师对教育的各种看法、各种主张,教师所接受的各种理论和学说,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特别是在实践的反思中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离开了与实践的结合,最多只能说我们掌握了教育学知识,而不能说它已经转化为我们的思想,上升成了一种智慧。【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综合一性一学习要求,并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体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即教育,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玖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一精一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一性一,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我们发现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英语习惯一性一差,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整体英语水平偏低。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英语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使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凝固了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
从英语自身的特点来看,英语首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
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智慧教学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话,是预见?还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时,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在学习中领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高。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篇一: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篇二:《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篇三:《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篇四:《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篇五:《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
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下面是我觉得很有道理的一些内容,都是摘自《陶行知教育文集》。
一、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
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
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二、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同甘共、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肃清形式和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等。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重视在课堂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使师生达到情感交融,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爱,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