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大国治贫观后感心得体会 > 导航 > 《大国重器》第六集制造强国观后感

大国治贫观后感心得体会

《大国重器》第六集制造强国观后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大国重器》第六集制造强国观后感,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篇一:大国重器观后感第六集

论“大”与“强”

大国重器第六集观后感

虽然中国在机电设备、数控机床、港口设备、船舶制造等诸多行业装备制造量占有领先地位,中国的装备正在装备着世界,但是核心技术、核心部件依然需要依靠进口,造成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问题,这依然是困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大问题,使中国无法真正从装备制造大国变成装备制造强国。而这集里讲到的变压器生产、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光伏太阳能制造、飞机、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在这几项装备制造里我们可以说一定程度的突破了技术壁垒,可以称得上强。然而虽然我们已经开始转变,但是距离装备强国还有一段距离。

那么,国内装备业的发展思路也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了,就是先做大,再做强。所谓大,指的是产量多,价格竞争有优势,可以抢占大片的中低端市场,我国大部分产业都是如此。中国人勤快,手巧,同样的工作中国人具有无与伦比的人工成本优势,所以片子里有句话,这世界上的事情,只要中国人能做,就没有别人什么事了。在最初,我们公司也应该先走这一条路,以我们本来就具有的优势,以人工成本为着眼处,向国外市场发起冲击,占据了市场份额,我们便可以考虑做强。

做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正泰有20%多的员工为研发人员,机器人是由800多为工程师共同努力而研制成功,这个过程,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所以只有先占据了一部分市场,才可以考虑进行高端研发,做强企业。

篇二:《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

第一集:《国家博弈》

装备强则国强。古往今来,国与国之争,实质是装备制造业之争。当前阶段,高端装备之争已上升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利器。中国瓮福集团在与欧美20多家公司的角逐和博弈中取胜,成功中标沙特全球最大磷肥装置的选矿项目;振华港机通过不断地钻研,以具有国际水准的技术占据了全世界的港口;湘潭电机厂以电机为动力驱动轮子转动的几层楼高的300吨矿山电动轮自卸车,驰骋在国内外的大型矿山;

第二集:《国之砝码》

讲述了沈鼓集团,大连光洋集团和徐工集团凭借着自主研制的核心技术冲破了我们一直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并且打破了国际垄断的格局。事实证明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 第三集:《赶超之路》

唐山客车厂,北京第一机床厂,沪东中华集团在借鉴国外技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消化了原来的技术还加以创新,达到更高的水平。后来者居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

第四集:《智慧转型》

“智”造转型势在必行。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山推集团将自己生产的各类工程的关键零部件打入其他发达国家并且借助研制的心产品向全产业链进军,陕鼓集团转型作能量转换的系统服务商和总包商使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仅转危为安而且利润上升,沈阳机床更是改变了世界机床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方式。

第五集:《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是关键。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我们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向装备强国的阵营进发。济二机床和双良集团凭借着自己的研发分别实现了从分包商变成了总包商和解决了全球能源问题,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装备强国出发。

第六集:《制造强国》

制造强国渐行渐近。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和突破,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沈阳新松把自己的移动机器人装上了位于长春的德国汽车制造生产线上,无锡叶片和正泰集团凭借对质量的苛求向世界进军,他们都用着各自的努力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大国重器》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该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每每看到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就感到无比自豪与兴奋,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而骄傲。

看过这部纪录片后,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中国大机械的一份子,一种民族荣誉感油然而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大型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脊梁,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是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抓住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人才,不断的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的固化学习的成果,坚持持续的改进和升级,形成具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能力。注重核心员工的国际化的培训和学习,给创新人才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使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能力,发挥其标杆和榜样的作用,支撑企业的发展。注重核心团队的建设,注重向国际先进企业学习,注重产学研的长期合作,培养核心人才,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培养规范的企业核心工艺,培养具有严谨工作态度的员工队伍,有力的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注重整合资源,注重系统的集成能力,以国际化的视野,已自身的核心技术为主导,整合全球化的供应链,作好产业方向的调整,持续不断的在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方面持续的投入,引领和突破行业的技术凭瓶颈,推动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扩展。最后应该注重行业系统服务的能力建设和创新,在研发,服务领域的创新推动创造更大的价值,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企业适应市场/客户需求的能力,让核心竞争力落到实处。

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现阶段经过近30年的技术追赶我们再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一部分成就,也在缩短着和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但作为机械行业的一员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在很多方面特别是高精尖技术上与国际顶尖水平的

差距,不能沉醉于目前取得的一部分成就,以强烈的危机感鞭挞自己,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任然是一个不争事实,这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只一味热忠搞招商引资的发展思路,使我们受制于人,为他人“做嫁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要发展就要创新,个人是这样,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这样。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我们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篇三:《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 过去的三十年,我国依托三峡机组、大秦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技术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按图加工到自主设计、从单机生产到工程总包的伟大目标。 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实体经济的竞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在全球,机器制造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机器制造的竞争每时每刻都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博弈。 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连铸连轧成套装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设备、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高速动车组等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不仅书写了装备工业的辉煌历史,更为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国重器》用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技术,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的艰辛历程。展现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记录和传播为振兴中国装备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以及他们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所做的孜孜不倦的探求。 装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从百万吨乙烯工程到高端数控机床,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国际垄断被一一冲破。后来者居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智”造转型势在必行。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向“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创新驱动是关键。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我们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向装备强国的阵营进发。制造强国渐行渐近。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和突破,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缩短着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大国重器》紧追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展示和宣传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将使人们在感受机械加工的神奇造化及中国装备非凡历程的同时,更加提振信心,并矢志为工业转型升级和打造装备强国而不懈努力。激励当代装备人传承几代人的希冀与梦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再创辉煌。


FWr816.cOm小编推荐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第六集观后感5篇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第六集观后感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美丽街巷我的家观后感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电视访谈专题节目第六期以美丽街巷我的家为主题,请到的嘉宾是朝阳区大屯街道的胡颖、西城区大栅栏街道的王俊礼、东城区龙潭街道的梁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街巷长,也叫小巷管家,他们面对社区街巷治理存在的复杂问题,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引领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到街巷的管理中,引导居民养成自觉、自治的习惯,共同解决身边的问题,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只有更好的把党的各项政策与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挂上钩,才能得到民心。少几分虚谈,多几分实干,这是新时代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最基本、最关键、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像今日节目中介绍的王俊礼,胡颖,梁萍等人一样,从我做起,从周边做起,踏实肯干,努力践行,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为指引,当好党和政府的助手,做好身边的小事,切切实实的服务百姓,为美丽街巷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要向这几名基层干部那样,时刻为孩子服务,发现问题协助他解决问题。只有为幼儿做实事,一心为幼儿,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心得体会

今天我按时收看了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新时代 新担当 新作为电视访谈节目。第六期节目的主题是美丽街巷我的家。

本期请到的嘉宾是:朝阳区大屯街道街巷长工作组办公室主任、安源小区路街巷长--胡颖;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前门西河沿街街巷长--王俊礼;东城区龙潭街道夕照寺西里小巷管家--梁萍。街巷长和小巷管家作为解决街巷实际问题的人,发挥着绣花针的作用--一方面能刺破病症,挑出城市病;另一方面也能对街巷进行编织,解决实际问题。面对基层的复杂问题,他们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引领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到街巷的管理中,引导居民养成自觉、自治的习惯,共同解决身边的问题。把党的事业放第一,人民利益放第一,尽责的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发挥示范表率的作用,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实实在在的为百姓办事。

通过收看节目,我认为,首先要学习他们面对问题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第二要学习他们脚踏实地,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做好事,干实事,加强对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从自己的身边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有为者。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观后感

我观看了北京电视台的系列节目《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第六集,记录了这样一批共产党员,她们是基层工作者,她们为了人民的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深入基层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下共产党员的风采,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片中的几位党员,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坚定不移的响应党的号召,始终心系百姓,把百姓的事当成大事,把党的关心落到实处。

看了片子,给我不少启发,作为一名幼儿工作者,我能为孩子做点什么呢?就是脚踏实地,扎实的干好本职工作。1、在健康方面,鼓励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注意关注天气变化,随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对爱出汗的孩子进行特别护理。注意孩子饮水量,提醒孩子多喝水,减少孩子生病机率。2、抓好孩子的生活习惯培养。如:喝水、饭前便后洗手,说话轻,轻拿轻放椅子、玩具,看书、礼貌等习惯。3、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求孩子自己吃饭。教幼儿尝试穿脱衣服,鞋子,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学习榜样,脚踏实地,更好的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区群众,做新时代有担当有作为的人。

《新时代 新担当 新作为》

第六期观后感

在孙书记的引领下,组织我们收看北京卫视新时代 新担当 新作为电视访谈专题节目的第六期,每一期都有我们学习的亮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在第六期中,说到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先锋,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才能使我们不断地去强化自己,用新时代的脚步去要求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心中有目标,心中有计划,把自己班的工作去当成自己家的事情去做好。这样才能心往一条线上去团结使劲,工作才会按照计划一步步去落实,去完善。作为黄村一幼的一个小的班级,首先我们班级里的教师要履行园里的规章制度,每名教师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作为班级中的班长,首先我对班级中每名教师的性格特点,工作特长有初步的了解,发现每名教师的优点,才能促使更好的落实班级中的工作。班级四名教师,每天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提前思考班级每天的工作,崔老师是一名老教师,经验较丰富,观察孩子仔细,能与教师密切的工作配合,班级中的马老师作为一名保育员,心灵手巧,在班级制作手工环境方面能与不带班的教师配合制作,通过教师们的密切配合,既在工作中保证了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发展,又保证了班级工作的各项落实。通过我们的统筹合作,顺利的工作。体现了作为新时代中,我们的努力担当、责任担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砥砺前行。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心得体会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要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树立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党员干部应该激发内在的精气神,带头担当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正是怀揣着这种精神,我在工作中我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从未放松过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我常会从网上订阅多种幼教读物,学习最先进的幼教理论,不断给自己充电。为了提高业务能力,我会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业务学习,同时参观优秀幼儿园,观摩课堂教学活动,汲取有益的教育经验。注重点点滴滴的积累,把平时工作中的反思、经验和点滴启示全部记录下来,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把自己的教学成果写成论文多次获得市区级的奖项。

全面体现社区新担当,主动回应居民在劳动经济、精神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多元诉求,坚持以居民为中心的工作向导,着力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居民群众的心坎上,更好的促进居民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这就是我,普普通通,笑过哭过的我。其实,我提及的事迹也是工作的一小部分,生活中、工作中的五味杂陈,我并未全部提及,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会逐渐了解我,并会以有我这样一位踏实、甘于奉献的同仁而感到自豪的。

我会努力,不断前行!


《大国重器》观后感3篇


《大国重器》观后感(1)

论大与强---大国重器观后感

虽然中国在机电设备、数控机床、港口设备、船舶制造等诸多行业装备制造量占有领先地位,中国的装备正在装备着世界,但是核心技术、核心部件依然需要依靠进口,造成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问题,这依然是困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大问题,使中国无法真正从装备制造大国变成装备制造强国。而这集里讲到的变压器生产、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光伏太阳能制造、飞机、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在这几项装备制造里我们可以说一定程度的突破了技术壁垒,可以称得上强。然而虽然我们已经开始转变,但是距离装备强国还有一段距离。那么,国内装备业的发展思路也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了,就是先做大,再做强。所谓大,指的是产量多,价格竞争有优势,可以抢占大片的中低端市场,我国大部分产业都是如此。中国人勤快,手巧,同样的工作中国人具有无与伦比的人工成本优势,所以片子里有句话,这世界上的事情,只要中国人能做,就没有别人什么事了。

在最初,我们公司也应该先走这一条路,以我们本来就具有的优势,以人工成本为着眼处,向国外市场发起冲击,占据了市场份额,我们便可以考虑做强。做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正泰有20%多的员工为研发人员,机器人是由800多为工程师共同努力而研制成功,这个过程,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所以只有先占据了一部分市场,才可以考虑进行高端研发,做强企业。

《大国重器》观后感(2)

2018年10月26日下午1:30晨信公司党总支组织所有的党员干部观看《大国重器》第六集,这是一部雄伟壮观的纪录片。看的我惊魂动魄,太厉害了,我的国。纪录片的主要内容是正泰集团光伏产业,变压器生产线、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等先进的高端产品。生产流水线,自动化,生产效率、员工进入生产车间的要求等。接下来在与我们公司对比,完全的没有可比性,首先员工的精神面貌,再加上我们的流水线无法比伦。

作为一名员工,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企业效益越来越好,员工的利益最大化。但是前提是首先对企业要忠诚,企业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共同渡过难关。作为一名家长,我期待我的孩子哪一天能真正的为社会和国家奉献他们的力量。

《大国重器》观后感(3)

2018年10月26日,公司办组织10月份的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纪录片,感触较深。

《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让我们又一次直击徐工核心制造的雄厚底蕴,身为徐工人,高兴啊!徐工铲运机械事业部张涵在微博上第一时间晒出了自己的感受。

在《国之砝码》中,徐工王民董事长那句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激荡着所有徐工人的内心。话语背后,是中国装备制造人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突破。在技术创新的这片沃土上,徐工一直深耕创造,不遗余力。大型技术研究中心、核心零部件实验室等。从当年的蹒跚学步到今天的世界第一,徐工已将技术创新的基因深植全球,依靠先进的技术创新,国际大佬对徐工的技术垄断被一一冲破。 放下镜头里的精彩,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工业的未来。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迈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广度、创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国工业留给徐工的万亩技术良田.深铸强国重器,放飞强国之梦,中国制造再创新高;智领技术先机,成就国之大器,徐工创造风华正茂!


《大国重器》Ⅱ《智造先锋》观后感


由CCTV-2与工信部联合制作的大型高清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季)在北京中央电视台38号演播厅举行开播仪式。徐工应邀出席,我有幸与王民董事长随行参加了节目录制。徐工智能制造是3月4日第7集《智造先锋》首秀,王民董事长对于智能制造的决心令人振奋,徐工重型智能转台生产线令人自豪。厉害了!我的徐工!

工信部办公厅部长办公室主任徐朝锋表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在于GDp,在于大国重器。无论三大产业布局如何,必须坚守装备制造业;必须完善装备制造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国,智能制造是关键之招。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战略升级的共同选择。王民董事长指出:智能制造的投入是巨大的,目前在有些行业已看到效益,有些行业却看不到效益,但谁放弃了这一点,必然没有未来。

徐工挖机智能制造项目将秉持互联柔性自治实施路径,从产线自动化柔性化改造、信息化系统建设与集成、数字化研发制造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4个方面加快智能制造建设进程,推进事业部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全面提升与协同发展,实现产品研发、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与营销服务高质、高效、快速与柔性,打造数字化样板工厂与技术领先用不毁的智能化高端挖掘机械与矿山机械产品。

就像王民董事长在接受采访时所坚定的那样: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制造是实现转型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徐工在创新方面始终目标盯着最前沿,必须通过智能制造的手段,把整个产业系统连接起来。徐工今后还要始终把智能制造实实在在做下去,通过智能制造生产线,打造出世界用户喜欢的中国工程机械高端产品。

大国重器 ,唯有重器,方可大国,大国的背后离不开重器的支撑,当重器成为利器,那么我们离重器大国就不远了。


《大国重器》第一集国家博弈观后感


篇一:《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

第一集:《国家博弈》

装备强则国强。古往今来,国与国之争,实质是装备制造业之争。当前阶段,高端装备之争已上升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利器。中国瓮福集团在与欧美20多家公司的角逐和博弈中取胜,成功中标沙特全球最大磷肥装置的选矿项目;振华港机通过不断地钻研,以具有国际水准的技术占据了全世界的港口;湘潭电机厂以电机为动力驱动轮子转动的几层楼高的300吨矿山电动轮自卸车,驰骋在国内外的大型矿山;

第二集:《国之砝码》

讲述了沈鼓集团,大连光洋集团和徐工集团凭借着自主研制的核心技术冲破了我们一直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并且打破了国际垄断的格局。事实证明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 第三集:《赶超之路》

唐山客车厂,北京第一机床厂,沪东中华集团在借鉴国外技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消化了原来的技术还加以创新,达到更高的水平。后来者居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

第四集:《智慧转型》

“智”造转型势在必行。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山推集团将自己生产的各类工程的关键零部件打入其他发达国家并且借助研制的心产品向全产业链进军,陕鼓集团转型作能量转换的系统服务商和总包商使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仅转危为安而且利润上升,沈阳机床更是改变了世界机床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方式。

第五集:《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是关键。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我们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向装备强国的阵营进发。济二机床和双良集团凭借着自己的研发分别实现了从分包商变成了总包商和解决了全球能源问题,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装备强国出发。

第六集:《制造强国》

制造强国渐行渐近。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和突破,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沈阳新松把自己的移动机器人装上了位于长春的德国汽车制造生产线上,无锡叶片和正泰集团凭借对质量的苛求向世界进军,他们都用着各自的努力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大国重器》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该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每每看到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就感到无比自豪与兴奋,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而骄傲。

看过这部纪录片后,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中国大机械的一份子,一种民族荣誉感油然而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大型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脊梁,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是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抓住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人才,不断的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的固化学习的成果,坚持持续的改进和升级,形成具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能力。注重核心员工的国际化的培训和学习,给创新人才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使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能力,发挥其标杆和榜样的作用,支撑企业的发展。注重核心团队的建设,注重向国际先进企业学习,注重产学研的长期合作,培养核心人才,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培养规范的企业核心工艺,培养具有严谨工作态度的员工队伍,有力的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注重整合资源,注重系统的集成能力,以国际化的视野,已自身的核心技术为主导,整合全球化的供应链,作好产业方向的调整,持续不断的在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方面持续的投入,引领和突破行业的技术凭瓶颈,推动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扩展。最后应该注重行业系统服务的能力建设和创新,在研发,服务领域的创新推动创造更大的价值,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企业适应市场/客户需求的能力,让核心竞争力落到实处。

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现阶段经过近30年的技术追赶我们再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一部分成就,也在缩短着和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但作为机械行业的一员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在很多方面特别是高精尖技术上与国际顶尖水平的

差距,不能沉醉于目前取得的一部分成就,以强烈的危机感鞭挞自己,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任然是一个不争事实,这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只一味热忠搞招商引资的发展思路,使我们受制于人,为他人“做嫁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要发展就要创新,个人是这样,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这样。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我们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篇二: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型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脊梁,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是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 代表了我国工业化高端领域的突破和努力,这种工业精神是可贵的。这部电视纪录片深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精选了全国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该片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有力地说明了装备制造业对繁荣经济和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每个细节都散发出凝聚民心、激励斗志的正能量。

身为一个装备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看过之后,便心潮澎湃,无限感慨。

在过去十多年,中国迅速成长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也随之快速壮大。然而,中国机械制造所需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中国部分中低端产品,国内需求趋向饱和,产能过剩成为各家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在《智慧转型》专辑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一句话点中要害,让人感受颇深——“核心的部件中国不能造,所以整个产品盈利附加价值就会很低,就不能

根据这个主机产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零部件,现在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行。”

然而,面对全球制造业的产能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率下降、消费者需求更加苛刻等难题,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呢?

一、走向智能化

装备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依然突出。智能制造系统最终要从以人为主要决策核心的人机和谐系统向以机器为主体的自主运行转变。 智能制造装备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之一。智能化非常重要:产品装备实现数字化,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智能化工具,从而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二、打造自主品牌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除中小型普通机床制造、交联电缆行业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外,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热衷于仍然热衷于新上项目、铺摊子,在国家严格调控“两高一资”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形势下,纷纷将投资重点转向装备制造业,导致一些新兴行业投资过热,出现产能过剩隐优,过度

竞争风险加剧,如风力发电设备、大型盾构机、大型压力机等。如不及时加以调控,不仅将使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难,还将影响产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步伐。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打造自主品牌的瓶颈。

三、转向服务型制造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并非单纯的放弃原有产业,转而去做高科技,在企业转型升级背后,必须要与其关联的要素市场相配合。

中国制造企业重构商业模式、向服务业务转型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提供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从总体上提升客户的产品拥有体验;二是提供脱离产品的专业服务,利用企业在研发、供应链、销售等运营能力上的优势,为其他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湖北富邦科技和其他一些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开始重构商业模式的有益探索,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以保留自身原有的产品制造优势,减少变革风险。

四、制造业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中国制造业的融合朝着深度、广度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的重点包括发展智能工具、构建数字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促进转型升级、做强信息产业、催生新兴产业等六个方面。

中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了共性和个性全面共同促进的时候。面向诸多的企业,系统集成商、社会中介机构、服务实施单位把共性的平台去和每一个企业的个性结合起来来组织实施,这样才能够良性互动地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未来,集成与协同将是制造业

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来实现?在空间跨度上,从企业的集成到企业间的集成,走向企业间产业链、企业集团甚至跨国集团这种基于企业业务系统的集成;在时间跨度上,从侧重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走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集成过程;在集成和协同的重点上,从多年来以信息共享为集成的重点,走到了过程集成的阶段,正在向知识与智能发展的集成阶段迈进。在集成和协同的关键技术方面,现阶段的企业很多都集中在单元技术的应用,从发展的角度,会由这些单元技术产品通过集成平台,形成企业的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并朝着企业综合能力平台发展。

篇三:分集的大国重器读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

第一集 国家博弈

这一集内容比较多,首先讲的是沙特政府就投资50亿美元的磷肥选矿项目进行世界范围的招标,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招标项目之一,17家有实力的工程公司投标,在极端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中国瓮福集团拿下了这个项目,这凭借的是中国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和瓮福集团独有的氟提取技术。

后面讲的是大吨位自卸车的生产,澳大利亚力拓公司是一个开采勘探和加工矿产资源方面的世界级公司,自卸车是矿山开采最常用的设备,设备性能决定了开采效率,以前力拓公司一直使用的是美国生产的自卸车,到后来中国有了大吨位自卸车生产技术以后开始为力拓公司开始采购中国的自卸车,这种车在国内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之后讲的是风力发电机的制造技术,中国在掌握这套技术之前风力发电量只占2%,较西方先进国家10%相差很远,掌握技术之后两极都有了中国的风力发电机。

最后讲的是港口机械、海洋运输船、石油钻井平台、石油铺管船等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制造,不仅修复了钢结构的美国旧金山海湾大桥,钻井平台的钻井深度达到了近万米的世界先进水平,打破了之前钻井平台的建造都由西方国家垄断的状况。

这集主要思想是:装备制造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国家之间的比拼多半是装备制造的比拼,而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正在崛起。

第二集 国之砖码

首先讲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输送管道长达15000公里,每200公里就需要一个加压站,加压站的核心设备是压缩机组,这些机组在最初的10年全部依赖进口,后来中国沈阳开始制造这些压缩机,举一国之力来研发关系到国家能源等战略发展的关键设备。

后面讲乙烯设备的研制生产,乙烯在国家中的地位几乎和钢铁同样重要,在中国的镇海,百万吨乙烯工程需要制造压缩机,后面讲到了压缩机的叶轮和外壳研发、制造过程,乙烯压缩机的国产是中国在重化工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

压缩机的制造要依赖国外高端的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具有超经济价值的战略地位,中国数控高级工程师于德海研制中国的高端数控机床,后来陈虎对数控系统还有精度进行了完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最后讲徐工集团工程机械制造的崛起,里面主要讲到了世界上最大的起重机的生产和极限吊装试验。

一个国家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就必须要自己制造.

制造什么和怎么制造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的地位。

第三集 赶超之路

中国唐山制造中国最快的动车,里面讲到的零缺陷焊接,里面列队背诵是岗位的工艺要求和操作流程很适用与我们现在的生产。里面

还讲到电路接线六万根无差错觉得不可思议,反应了工作超乎寻常的的严谨和熟练,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在弯管制造里讲到苏健将自己的经验汇总成12000多个数据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套弯管软件,这里我体会到了总结和积累的重要性。

这集中间讲的是对德国科堡公司的并购让我们掌握了重型龙门数控机床技术,这里面提到了技术并购的重要性,

这集最后讲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运送液化天然气的LNG船的制造。

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要加强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脊梁。以前看美国金融方面很厉害就觉得能控制钱所以强盛,现在才懂得装备制造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更坚定了我们生产、改进和研制新设备的决心。

第四集 智慧转型

这集讲到中国制造业崛起和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机械零部件却需要依赖进口,核心部件中国不能造,中国开始研发高端产品,里面具体讲了山推集团对高端推土机的制造,陕西鼓风机公司,还有沈阳机床集团对中国机床的数控系统的研发,全球第一台只能数控机床诞生等。

国力的竞争就是实体工具制造的竞争,中国越来越多的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经历从中低端产品生产到高端机械研发的蜕变过程。

第五集 创新驱动

这集开始讲到济南二机床厂5条大型智能汽车冲压生产线的生产包括他的创新设计,独有的冲压技术,自主研发的智能技术让他们全部生产实现了智能化,这条生产线得到了福特公司的认可。2009年中国第一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这集中间讲上海汽轮机厂,百万千瓦超临界汽轮机组的研制,先进的汽轮机技术会大幅度减少煤炭能源消耗,里面讲到高级焊接是一项世界级的技术,中国掌握这项技术以后从火力发电机组进口国一跃发展成为全球火力发电设备产销量第一的制造强国

这集最后讲到中国每年要消耗全球将近一半的煤炭资源,提高发电厂的热能利用效率,是当前最有价值的新能源科技,之后讲到了热泵减少煤炭消耗和空冷塔降温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的事例。

这集主要讲中国在转型高端设备研发、生产以后开始对能源利用方面进行的一些创新。

第六集 制造强国

第六集将虽然中国在机电设备、数控机床、港口设备、船舶制造等诸多行业装备制造量占有领先地位,中国装备正在装备着世界,但是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困扰中国的大问题,使中国从装备制造大国变成装备 制造强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这集里讲到正泰集团变压器生产、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光伏

太阳能制造、飞机、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内容比较多。虽然我们已经开始转变,但是距离装备强国还有一段距离。

实施五大战略将实现我们从装备制造大国到装备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在路上,在追赶中,距离自己的强国梦越来越近。

看完这一系列的宣传片,我对装备制造及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加强了我对公司机械研发制造的信心和决心,在研发制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习和创新,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转型和技术并购,同时要坚持我们的4大战略,工作的时候要严谨要精益求精。


《红海行动》观后感 | “大国重器”撑起“强军脊梁”


为更好的开展党性教育,根据上级公司要求,3月初,衡拓液压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集体观看了现代化军事大片《红海行动》。

《红海行动》以也门撤侨为原型,深入讲述了蛟龙突击队在局势紧张的恶劣环境下奉命执行撤侨任务,解救中国公民的故事。影片中出现了不少先进的军事装备,展现了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完美诠释了中国军队的威武英姿。

影片一开头,便调用了中国国产军舰,其中就包括我国海军的071级大型船坞登陆舰,以及最新锐的054A级导弹护卫舰。这是我国首次在动作大片中调用现役最新军舰参与拍摄,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海军的强大,感受到了大国之威。

我们是中国海军,你即将进入中国领海,请立即撤离。这句话,透露了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强硬态度。回首从前,羸弱的军事力量,让我们连完整的国土都没法完整的守护,然而,今天,中国军队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辽宁号、广东号,一艘艘中国航母出现了,从核潜艇到舰载机,再到万吨大驱,中国军队强起来了,现在的中国可以挺着脊梁,向世界传递我们不惹事,但我们也不怕事的大国担当精神了,这就是强起来的中国军队应有的底气。

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不是你能免签去多少国家,而是当你在国外碰到危险和麻烦的时候,祖国的军队能够保护你,带你平安回家。恰如影片中所言的强者无敌,只有做到实力强大,中国军队才能带你回家。

作为军事配套单位的一名员工,此刻的我感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世界并不安宁,战火总是突起,现在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增强自己的责任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把自己的事情做踏实,用认真、仔细的态度,将每一项工作做到实处,为大国重器撑起强军脊梁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