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花鼓戏主持词 > 导航 > 花鼓戏《耀邦回乡》观后感

花鼓戏主持词

花鼓戏《耀邦回乡》观后感。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花鼓戏《耀邦回乡》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花鼓戏《耀邦回乡》观后感

胡耀邦作为一代伟人,在湖南他的家乡有许多他脍炙人口的故事,深受百姓的拥戴。由长沙市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统筹演出的现代花鼓戏《耀邦回乡》,在第六届湖南省艺术节成功演出,勾起了许多观众的怀念之情,这是一部达民心、歌品德、颂清廉、扬我党优良传统作风的好戏剧。

我省编剧曾少祥、赵凤凯老师执笔创作的大型现代花鼓戏《耀邦回乡》以胡耀邦书记1962年回湘潭兼任地委书记蹲点浏阳工作为切入点,采用平民视角,撷取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运用戏剧情境设置来展现胡耀邦身为党的高级干部的崇高品德,他揆诸现实,下察民情,关心群众疾苦,不以权谋私,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不搞特殊化,成功刻画了一个一切为民,一身正气的优秀党干部的亲民形象,呈现于舞台,屹立在观众的心中。

花鼓戏《耀邦回乡》这部戏展现给观众的不是一个完全的故事,甚至没有一根集中于主线路的运动形态来贯穿始终,或是并列交错多线条的情境与冲突,或者是性格冲突,意志冲突,心理冲突,甚至也没有一般传统戏剧性结构的起承转合来抓住观众的眼球,但观众却被戏中人物带着泥土味诙谐风趣的语言所感染,被胡耀邦这个特定人物不一样的处事方式所深深吸引。全剧通过呷食堂借古书看大戏拒礼物回老屋五幕场景所展现的生活小事,层层递进,逐步演绎,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领导干部。他在路上遇到困难的群众,立即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车将孕妇送到医院,自己徒步前行。他拒吃大鱼大肉,用草粑粑教育干部;他排队用餐,排队买戏票;反对家人用公款维修自家漏雨的老屋等等,清.郑观应道:上揆天道,下察民情,酌古准今,知微见著。从平凡中见伟大,从轶事中见精神,该剧从小事情来诠释了大人物的家国情怀,细致而生动地刻画了耀邦书记的亲民形象。

该剧以一幅人物风景画面定格启幕,一群衣着朴实的老百姓围在耀邦书记,用画外音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第一场的场景是县委机关食堂。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有一个特点,为了表达对一个珍贵客人的热情,必定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最隆重的接待,这不,食堂一介工作人员准备好了许多食材,还忙着张贴标语,准备迎接中央领导的到来。剧中胡光保这个人物的设置很出戏,可以说,他是这个戏的调味剂。胡光保这人是胡耀邦儿时家的邻居,对于做了高官的儿时朋友的到来,他的心理无疑是喜滋滋的,加上这个人平时就有好吹牛皮的毛病,人称光牛皮,于是,他嘟哝着说出了胡书记的小名九伢子,又故意买关子,实则兴致勃勃地跟大家聊起了胡耀邦小时候上山捉麻雀,下田抓青蛙。林间捡茶籽,小溪摸鱼虾。他聪明又好学,成绩顶呱呱。 刮瘦人又矮,有时还结巴。的诸多儿时趣事,接着又开始想当然、信口开河地吹嘘眼下即将到来的北京领导的形象,因为城里生活好,荤菜放肆呷。到如今他肯定是身材高又大,体胖如铁塔。走的是威风凛凛的八字步,说的是这个那个......四平八稳官场的话。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说得天花乱坠,众人都对他投去羡慕的眼光。然而,在新媒体发达的今天,观众是知道胡耀邦书记不是一个体胖如铁塔的人,听光牛皮在舞台上的吹牛,大家都觉得十分滑稽有趣好笑。如果说,人在情境中的行动是主体个性的显露,那么,剧作家选定了某个个性作为作品中的人物特性,就必定会使精心构思的情境具有足够的张力,从而推动剧情朝前发展。当胡耀邦一个人风尘仆仆双脚沾泥来到时他面前时,他仍然是鲁班面前耍斧,牛皮自个吹。即便是胡书记自报了家门,他怎么也不相信眼前的人就是自己吹嘘的人,心存疑虑,他甚至考问起当事人来了,俩人随之对唱起了当地的民谣。这一段戏,表面上是胡光保插科打诨,却从正面表现了耀邦书记不拘小节,平易近人,不奢张浪费,未忘根本的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一番对话下来,已经三十多年未曾谋面胡光保也因此折服了胡耀邦,在后面的戏份中,他处处维护耀邦书记,成为典型的胡粉。

米仁义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剧中的二号人物,他是一个有文化的年轻人,先前他是县委机关食堂的司务长,在第二场,他与耀邦书记有一场专门的对手戏。且不论米仁义拿着一本珍贵的旧版书籍在市场上当街阅读的真伪,但米仁义是一个有着几分呆呆的读书人,喜欢读书,不谙时务,是他这个人物的典型性,他手上拿着书读,也就不足为奇了。典型形象是艺术家在认识、理解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艺术必须通过个别事件的描写来反映某一事物的普遍性,即本质规律。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戏剧场面的特定性,一本旧版书籍引发的故事,让耀邦书记发现这个年轻人身上的才华和潜能,他用心做事,在小事上能够为集体考虑,是个不错的年轻人,于是动员他下基层,建议他到农村田垄到生产第一线去锻炼。刚开始,米仁义狭隘地认为是因为自己不乐意将书借给耀邦书记所导致的打击报复,到田间去与农民摸爬滚打,远比在县机关工作劳累,内心里很不乐意去下乡,甚至害怕耀邦书记是假借书真霸占,开口要耀邦书记打借条。然而,耀邦书记独具慧眼,认定这个小伙子是个人才,与自己的脾性颇有几分相识,果断地安排他转换工作性质,后来,他又亲自考察他,了解到他工作的确有能力,而且吃苦耐劳后,便提携他担任了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米仁义了解到书记对自己的良苦用心,为了报答他的知遇之恩,要把自己珍爱的且价值不菲的古书籍送给他,被耀邦书记严词拒绝。

米仁义:胡书记,我真的不知怎么表达对您的感激

胡耀邦:那就好好工作!

米仁义:胡书记

胡耀邦:(严肃地)不要再讲哒,再讲,我们之间革命同志的关系就会变味!

米仁义:(震撼,紧紧握住胡耀邦的手)耀邦同志

〔伴唱:一句关系会变味,

心头至今响惊雷。

但愿为官皆如此,

风清气正吐芳菲!

戏剧艺术对于人物塑造有特殊的要求,它要通过舞台上演员扮演一定的角色,表现一定的情节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意向。最后一幕回老屋是这部戏的高潮部分,也是感人至深的一场戏。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现今阔别家乡多年的书记即使回到了家乡工作,他同样没有先回家,而是先到任职单位,走基层,搞调研,熟悉工作环境后,再利用休息时间去苍坊老屋看望自己的家人兄弟。作为中央领导,在乡亲们的眼中已经是达官贵人了,耀邦书记此行同样没有前呼后拥,劳众动师,炫耀乡里,他轻装简行,给哥嫂的礼金只有区区十元,引来大家的窃窃私语。汪叔,大队支部书记提出想由公社出资修缮已经破旧的他老家祖屋,胡耀邦第一次发火生气了:

胡耀邦:(一下子跳起来)公社出?我胡耀邦家翻修老屋,关人民公社什么事?公社出?

汪 叔:胡书记,你莫激动,听我慢慢讲啰

胡耀邦:不激动?不激动就不是我胡耀邦!慢慢讲?讲么子?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衣锦荣归光宗耀祖?讲封建主义腐朽文化那一套,我不听,一个字也不听!

为了这件事,结果引发了他与哥嫂弟妹之间的口角抱怨,家人之间闹了和气,引起了新的矛盾冲突,也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他借机耐心的做说服教育工作,让哥嫂明白不搞封建特殊化的作用,有许多先烈为了革命事业作出了牺牲,他不能够带这个头。

胡耀福:人家好心好意

胡耀邦:好心好意害死人!

福 嫂:(猛然站起)九伢子呐,话莫讲得那么难听!冇得哪个想害你!

胡耀福:(也站起身)修个老屋,你讲起那样多。你,你还有点良心吗?算哒,今天只当你冇回来过,从今往后,你做你的大官,我们当我们的泥腿杆子。水牛角,黄牛角,各顾各!

胡耀邦 我的哥嫂呀!

且不说三年自然灾害刚度过,

共和国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好好疗伤

你看看身边有多少乡亲肚子还吃不饱

你看看有多少乡亲还住着破瓦烂房

倘若我以权谋私,动用公款修老屋

你就不怕让人戳脊梁?

高乐基说,文学的真实并不是脱离现实的,而是和它紧密地连结着的。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所有外在活动及举止行为都受到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指导。在戏剧作品中,多以人在情境中的选择为表达方式,也就是人的心理在特定情境中的具体实施,从而揭示主题。我想起了自己在媒体上面看到的一则真实的事情:上世纪八十年代,胡耀邦在济阳老家一直做农民的弟弟去北京看望生病的哥哥,身穿旧衣,背着土特产,买的湖南至北京的火车站票,一张坐票他都舍不得。耀邦书记对家人的严格要求,不搞特殊化,由此可见一班。

花鼓戏《耀邦回乡》在舞美设计上没有追求那种大制作的舞台效果,而是力求简洁,以乡村绿意山水为主,用翠竹来比拟主角的清华其外、淡泊其中、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第二幕中舞台背景为农贸市场,土墙上一幅 东风压倒西风字,非常典型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虚实相生,富有深意。在看大戏一场,导演巧妙地穿插了一段浏阳地方流行的民间艺术板凳龙,胡耀邦在剧场门前用群众手中的一条长板凳舞起来,丰富了胡耀邦的形象。该剧精致的舞美设计、感人的故事情节、生动朴实的人物语言,让观众在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一出花鼓戏里,真实地感受到耀邦书记作为党的领导人廉洁自律的高贵品质,颂扬了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一部接地气的廉政好戏!


FWr816.cOm小编推荐

孙振耀退休感言观后感


篇一:孙振耀退休后九大感言

Hp(惠普)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后九大感言

近日,前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撰文谈退休后的生活感言。其中对生活、工作、职场、跳槽、机遇等多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及感悟。以下是其退休后的九大感言:

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冲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k-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前两天问我的一个销售,你会的这些东西一个新人2年就都学会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却只是你的一半,到时候,你怎么办?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大多数人都会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他们会认为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已经不是自己的原因了。虽然他们仍然不好对付,但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更没有清晰长远的目光。就像一只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象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

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

最终的决赛来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赢得决赛,因此对于决赛的决胜因素也只能凭自己的猜测而已,这个时候的输赢或许就像武侠小说里写得那样,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世界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二、 根源

你工作快乐么?你的工作好么?

有没有觉得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工作很不开心?有没有觉得自己入错了行?有没有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有没有觉得工作像一团乱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种痛苦?有没有很想换个工作?有没有觉得其实现在的公司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好?有没有觉得这份工作是当初因为生存压力而找的,实在不适合自己?你从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么?你每天开心么?

天涯上愤怒的人很多,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不快乐?你为什么愤怒?

其实,你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我总觉得,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人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只能哀叹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时,只能到天涯上来发泄一把,在失败者的共鸣当中寻求一点心理平衡罢了。大多数人都有生存压力,我也是,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而消极的人则会因为焦虑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做出选择,这就是世道,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

一般我们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队一样忙碌痛苦,也是因为工作中没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说自己活在水深火热为了生存顾不上那么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难是当初你们没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们还是因为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将来要继续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结果。

我始终觉得我要说的话题,沉重了点,需要很多思考,远比唐笑打武警的话题来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请先忘记一切的生存压力,想想这辈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最要紧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三、什么是好工作

当初微软有个唐骏,很多大学里的年轻人觉得这才是他们向往的职业生涯,我在清华

bbs里发的帖子被这些学子们所不屑,那个时候学生们只想出国或者去外企,不过如今看来,我还是对的,唐骏去了盛大,陈天桥创立的盛大,一家民营公司。一个高学历的海归在500强的公司里拿高薪水,这大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问题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做这个梦,好的职位却只有500个。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认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好吧,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这是你想要的么?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这是你想要的么?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么?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另一方面,他们薪水福利一般,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他们的晋升机会比较少,很难做到很高阶的主管,他们虽然厌恶常常加班,却不敢不加班,因为你不干有得是人干,大部分情况下会找个台湾人香港人新加坡人来管你,而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你想清楚了么?500强一定好么?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都到美国了,甚至毕业这么多年了,还有人最近到国外去了。出国真的有那么好么?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还是在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地挣扎着,至今只有一个正经在一个美国大学里拿到个正式的教职。国内的教授很难当么?我有几个表亲也去了国外了,他们的父母独自在国内,没有人照顾,有好几次人在家里昏倒都没人知道,出国,真的这么光彩么?就像有人说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觉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人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 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对于大多数正常智力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比如你没有考自己上的那个学校,没有入现在这个行业,这辈子就过不下去了?就会很失败?不见得。

我想,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四、普通人

我发现中国人的励志和国外的励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国的励志比较鼓励人立下大志愿,卧薪尝胆,有朝一日成富成贵。而国外的励志比较鼓励人勇敢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普通人的困境,虽然结果也是成富成贵,但起点不一样,相对来说,我觉得后者在操作上更现实,而前者则需要用999个失败者来堆砌一个成功者的故事。

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因此,我们不会买彩票中500万,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我们不会坐飞机掉下来,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我们之中有30%的人会离婚,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活过65岁……

所以请你在想自己要什么的时候,要得现实一点,你说我想要做李嘉诚,抱歉,我帮不上你。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这种人,是靠命的,看我写的这篇文章绝对不会让你成为

他们,即使你成为了他们,也绝对不是我这篇文章的功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真正当皇帝的只有一个人,王侯将相,人也不多。目标定得高些对于喜欢挑战的人来说有好处,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反而比较容易灰心沮丧,很容易就放弃了。

回过头来说,李嘉诚比你有钱大致50万倍,他比你更快乐么?或许。有没有比你快乐50万倍,一定没有。他比你最多也就快乐一两倍,甚至有可能还不如你快乐。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和别人比赛,比谁要得更多更高,比谁的目标更远大。虽然成为李嘉诚这个目标很宏大,但你并不见得会从这个目标以及追求目标的过程当中获得快乐,而且基本上你也做不到。你必须听听你内心的声音,寻找真正能够使你获得快乐的东西,那才是你想要的东西。

你想要的东西,或者我们把它称之为目标,目标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为自己的目标没有别人远大而不好意思,达到自己的目标其实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乐却是一样的。我们追逐成功,其实追逐的是成功带来的快乐,而非成功本身。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被攀比的心态蒙住眼睛,忘记了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忘记了是什么能使我们更快乐。

社会上一夜暴富的新闻很多,这些消息,总会在我们的心里面掀起很多涟漪,涟漪多了就变成惊涛骇浪,心里的惊涛骇浪除了打翻承载你目标的小船,并不会使得你也一夜暴富。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我们这些普通人既没有当贼的勇气,又缺乏当贼的狠辣绝决,虽然羡慕吃肉,却更害怕挨揍,偶尔看到几个没挨揍的贼就按奈不住,或者心思活动,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贼,却也不敢。

我还是过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乐,至少,晚上睡得着觉。

五、跳槽与积累

首先要说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个性,天涯上或许会有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叫好,煤气公司电话公司不会因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免了你的账单。当你很帅地炒掉了你的老板,当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账单还是要照付,只是你赚钱的时间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没人受损失。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现在很多人从网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网站常常给人出些馊主意,要知道他们是盈利性企业,当然要从自身盈利的角度来考虑,大家越是频繁跳槽频繁找工作他们越是生意兴隆,所以鼓动人们跳槽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会常常告诉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报又是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至于是否会因此让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更加开心,那个,他们管不着。 要跳槽肯定是有问题,一般来说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就像围城里说的,城里的人拼命想冲出来,而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去。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偶尔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我见过不少面试者,30多岁了,四五份工作经历,每次多则3年,少则1年,30多岁的时候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基本初级的薪水,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么?这种日子好过么?

我非常不赞成在一个行业超过3年以后换行业,基本上,35岁以前我们的生存资本靠打拼,35岁以生存的资本靠的就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

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换了两次行业,35岁的时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积累,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积累,谁会占优势?工作到2-3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有熬过去你就领先了。跑长跑的人会知道,开始的时候很轻松,但是很快会有第一次的难受,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坚持过了以后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复,难受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坚持不下去了。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第三次虽然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可是跑到这里的人也没几个了,这点资本足够你安稳活这一辈子了。

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很多时候的跳槽是因为觉得失去兴趣了,觉得自己已经完成比赛了。其实这个时候比赛才刚刚开始,工作两三年的人,无论是客户关系,人脉,手下,和领导的关系,在业内的名气……还都是远远不够的,但稍有成绩的人总是会自我感觉良好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跟客户关系铁得要命,觉得自己在业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实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不是,这个时候,还是要拿出前两年的干劲来,稳扎稳打,积累才刚刚开始。

你足够了解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老板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手下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如果你不知道,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够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又何来的成功?

六、等待

这是个浮躁的人们最不喜欢的话题,本来不想说这个话题,因为会引起太多的争论,而我又无意和人争论这些,但是考虑到对于职业生涯的长久规划,这是一个躲避不了的话题,还是决定写一写,不爱看的请离开吧。

并不是每次穿红灯都会被汽车撞,并不是每个罪犯都会被抓到,并不是每个错误都会被惩罚,并不是每个贪官都会被枪毙,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坚持都会有人看到,并不是你每一点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个善意都能被理解……这个,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够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气么?如果没有,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么?有很多时候,人需要一点耐心,一点信心。每个人总会轮到几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周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周星驰等待过,王菲等待过,张艺谋也等待过……看到了他们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剧场里给一位观众说相声?你可曾看到周星驰的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我几乎能想象得出来他们借酒浇愁的样子,我也能想象得出他们为了生存而挣扎的窘迫。在他们一生最中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却两手空空,一如现在的你。没有人保证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如果当时的他们总念叨着成功只是属于特权阶级的,你觉得他们今天会怎样? 曾经我也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并不比我有能力却要坐在我的头上,年纪比我大就一定要当我的领导么?为什么有些烂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赚钱?为什么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的人能那么容易赚钱,而轮到我们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正规化了?有一天我突然想,我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在社会里挣扎奋斗了,他们在社会上奋斗积累了十几二十年,我们新人来了,

篇二:孙振耀退休感言读后感

投身钢构,赢在终点

——读《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有感 文/南京工业大学 万龙

前段时间奥运会,有幸看到一场20公里的竞走比赛。我一直不明白这项运动的意义,但它却颠覆了我的我的价值观。人究竟是要赢在起点,还是要赢在终点?

其实在比赛之初,所有人在一起比赛,很难想象他们最后如何决出胜负,陈定只是他们中的一员。随着比赛的进行,大家离终点越来越近,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犯规或者是无法坚持而失去了角逐奖牌的资格。当俄罗斯名将在离终点不远处倒下的那一刻,我彻底的震撼了。他一度领先很多,我曾以为冠军非他莫属。而最后到达终点的,只有三个人。是的,只有三个,他们就是这场比赛的最终胜利者!

这些天,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直到今天看到孙振耀先生的退休感言,我的困惑困惑终于解决。“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比赛”孙振耀先生如是说。马上毕业了,同学之间总会晒一下自己的第一份工资,似乎是在标明:这就是我的身价!当然,也有工资不尽理想的,默默的走自己的路。这真的就是我们的身价吗?我们需要用它来满足我们一点点的优越感吗?我听过很

多的神童,但他们中却没有一个真正成为伟人。他们确实赢在了起点,但正如孙先生所说:“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我们只要静静的跟着大部队,减少我们的失误,保持冷静的头脑,就可以有资格去争夺金牌,即使没有获得金牌,在我们之上的人也不多了。

据我的观察,成功的人各种各样,但他们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认清自己。能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扬长避短;能认清事情对自己的利弊,然后选择坚持或者放弃;能够认清自己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然后成为最后的赢家。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而又贴切的定位,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然后紧紧咬住第一批部队,坚持到最后,我们就是成功的。

四年的大学生活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心理的成熟。我不再盲目的去选择远大而不切实际的目标,而是更加务实的为自己规划以后的道路。基本上所有人都梦想有一天成功,虽然对成功的定义各不相同。就如听孙先生所说,认真听内心的声音,寻找真正能够使自己获得快乐的东西,那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因此给自己找到一个合理的目标,最好是一个短期的目标,这将是我们前进路上的一大助力。

有了坚持不懈的品质,认清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生活会更加快乐,我们成功会向我们招手。因为热爱,所以选择,投身钢构,赢在终点。钢构将作为我的舞台,我在上面演绎更好的自己。

篇三:读孙振耀退休感言心得体会

读《Hp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后感言》有感

人总是想找到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对于别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

——孙振耀 读了孙总的退休感言,结合到自身,感觉到非常惭愧,对于大多数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我们所犯的错误在孙总的感言中都被一一表现出来,孙总的九大感言,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无穷无尽的。 年轻的我们拥有着最大的资本,那就是青春,然而我们却忽视这一点,对于工作,我们往往集中于眼前,过多的在意工资的多少,在意别人的看法,总是认为别人所说的工作便是最好的,然而,回过头来想一想,工作的本身是没有好与坏的,任何一项工作业绩的取得,靠的是人,而不是其他,我们往往忽视了最根本的东西,只要坚持一下,我们都会是最棒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的成功都离不开枯燥的坚守,工作的枯燥很难避免,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人总要有些压力,而压力背后的艰辛,可能不一样了,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只要你付出了,收获了你所想要的,不管是成功或是失败,对你而言都是一种胜利,换个角度考虑一下,眼前的成功不一定代表未来,眼前的失败不一定就是坏事,对于我们而言,不断地积累、坚守方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孙总关于“普通人”的解释最好不过了,我们都是普通人,应该说世界上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一夜暴富或者中彩票的想法,还是尽快打消掉,与其投入过多的时间去想象这些不现实的东西,不如安心

的奔着你原来的目标前进,在这条迈向梦想的路上,会有很多诱惑,很多选择,并不是所有的分叉路都可以走向成功,也许跳槽看起来很诱人,但是你要考虑好,跳槽对你而言,究竟有多大的收获,大多数人在意的仅仅是工资涨了多少,有多少节假日,或者是补贴高一些,难道这些就代表着你的未来吗?代表着你的梦想?当然,也不是不能跳槽,对于一个没有未来的企业而言,离开或许最现实不过了,所以选择要认真,更要慎重,而选择的结果要真真切切有着你的梦想。 当一个人处在事业的低谷时,请你不要灰心,你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等待也许会很辛苦,但是只要你脚踏实地的付出、积累,以及永不放弃的鞭策自己,收获的一定是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

孙总的退休感言对我们而言意味着太多太多,他做为我们的榜样,将鞭策着我们的人生,我们也将践行自己的诺言,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向着梦想前进,将我们的公司做好做大。。。。。。


《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观后感


篇一:《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观后感

《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

模范授奖仪式》观后感

2015年10月17日,我和家人看了《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总共有四大项,有见义勇为奖、敬老爱亲奖、诚实守信奖、敬岗爱业奖。他们一个个都让我感动。其中,让我最为震惊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见义勇为奖获得者徐丽华老师,另一个是敬岗爱业奖获得者王国强。

徐丽华是一位老师,教书是老师的天职,而她却为了救学生而牺牲了自己。她用弱小的身体挡住大汽车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难以抹去,让我永远记忆犹新。殷老师,我不知道您为什么会这样做?但我想一定是您的善心驱使您这样做的吧!您真是太伟大了,不只您教过的学生,我想所有的学生也都会像他们一样为您的离去感到悲痛。我多么想自己能变成一个神医,能让您起死回生啊!可我不能,只有请微风带去一颗我最真诚的心,我为我们有您这样的老师骄傲,我要向您学习,我会向您致敬,您的壮举会永远激励我:做一个好人。我会祝福所有像您一样的好人一生平安!

王国强是一位航天技术的研究者,他的发明更为中国航天事业做粗了伟大贡献。然而他的名字里却有一个强字,国强的强,这也正是最能代表他的一个字。他是个名人,是个

伟大的科学家,是多个重大奖项的获得者。但他却很少出现在领奖台上,因为他太忙了,他不是在航天研究基地,就是在去航天研究基地的路上。王国强曾做过这样一个梦:在丰收的季节,他研究的火箭也升空了,奇怪的是他的火箭像高月球那么高,航天技术是世界顶尖技术水平,而他就坐在火箭下面乘凉,这就是他的火箭下乘凉梦。这不明显地告诉我们王国强迫切希望现实中的航天也能发展这么好么?我真是太幸福了,因为有这样一位敬岗爱业的人在我们身边,我们怎能不感到幸福呢?我在想,如果说世界上每个人都像王国强一样,那这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反正我以后一定要像袁隆平爷爷学习,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人。

颁奖晚会虽然结束了,但他们的这种精神将会延续,他们将会激励更多的人,做出更多喜人的成绩,更多感人的事。

2015年9月20日是全国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举办了“道德的力量——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这是一次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评选范围最广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共有254位获得提名、53位获得道德模范称号。道德模范的评选涉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

我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来看这个颁奖典礼。耳边是主持人饱含深情的语言,眼前是那一个个真实故事的再现??

他们中有舍弃自己的货物不顾、在洪水面前积极救人,让儿子和自己走在最后的退休教师李明素;有照顾几个孤寡生活又不能自理老人长达30多年的农民林秀贞;有在疾驶而来的汽车面前把六个孩子推出去,而自己却献出生命的殷雪梅老师;有为夫还债,常年奔波的吴秀君;有为了病人耽误了失去了孩子的维族赤脚刘医生;有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站在领奖台上,台下是经久不息的掌声。一枚道德模范的奖牌是对他们可歌可泣行为的最好诠释。

而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在评选结束之后为父捐肝的事迹。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孝子故事广为传唱。然而随着社会物质化进程的加快,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耳闻目睹的更多的变成了父母的付出,什么《哈弗女孩刘亦婷》等更是认定了孩子的较量归根结底就是父母的较量。在这种情境下,弘扬“孝老爱亲”显得就特别重要,而他赵明亮为身患肝癌的父亲捐献肝脏就为天下的儿女在孝敬父母方面作出了榜样。虽然当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手术成功率挺高的,但我们都能看出他决定为父亲的性命与病魔赌一把的决心。太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母亲为了儿子如何如何,父亲为了女儿怎样怎样,这些子女为了父母牺牲些什么的例子太可贵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让不赡养老人、丢弃孩子的悲剧不再

发生吧。我从国家举办这次活动中,看到了党和国家树立、弘扬一种良性的、不容置疑的正气的决心。我从参加投票人之多、人之广,参选人之各行各业、各族各地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我从雷鸣般的掌声中听出了赞同、听出了承诺。同一种力量,把我们凝聚在华夏大地上。我仿佛看到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在道德模范事迹的感召下摒弃了陋习,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不可欺,中国人不可欺,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一定会如雄狮般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篇二:2016《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心得体会

2016《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心得体会

3

《圆梦中国德耀中华》心得体会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经过1亿多人投票评选出的54位道德模范走上颁奖舞台,立刻被可爱的孩子和鲜花簇拥住。德耀中华!这一刻,道德模范把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力量传递到全国各地的每个角落。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我分明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模范的力量!这一届候选人大多来自基层,是普普通通的百姓,身上所体现的道德光芒,令人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经过1亿多人投票评选出的54位道德模范走上颁奖舞台,立刻被可爱的孩子和鲜花簇拥住。德耀中华!这一刻,道德模范把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力量传递到全国各地的每个角落。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我分明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模范的力量!这一届候选人大多来自基层,是普普通通的百姓,身上所体现的道德光芒,令人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生,吾所欲也;义,吾亦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一一我们的社会需要榜样,人心需要方向。

道德光辉光彩照人,正义之辉光芒闪耀。“为人师表”这四个字看似简单,但有几个人可以领悟到其中的真正含义呢?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没错,是她,是我们的最美女教师,是她用行动证明了一位教师是如何把学生的利益放在心中重要的位置,是她平日里与学生打成一片,亲切的称呼她的学生们为“宝贝儿们”,学生们也饱含深情的叫她“丽莉姐”,就是这样一位朴实而伟大的教师让我们懂得了为人师表的意义。当张丽莉坐着轮椅走上舞台,当更多英雄只能由亲人上台代领奖牌时,全场的掌声久久不息。

“‘我躺下就是病人,坐着就能工作。’在生命最后,全国道德模范林俊德这句话斩钉截铁,有雷霆万钧之力。”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激动地说,这次评选的12位“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他们视工作为生命,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争创一流。

上善若水,止于至善。看着短片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许多人眼里噙满泪花。“来吧,朋友。给你一片蓝天,放飞这世界的爱翼”,歌词响起,也传递着所有道德模范的心愿。温暖的旋律让观众和我们的身边模范们再一次奏起爱的共鸣,爱,在所有人的心中融化。且为他们烙下最深情的祝福――圆梦中国!

金色的阳光洒在中国大地,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共和国迎来64华诞。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分享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感怀对于伟大祖国的责任与使命。 3

篇三:圆梦中国——德耀中华颁奖典礼观后感

传播正能量·践行中国梦

——观“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有感

看完以“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后,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与鼓舞!

虽然我不能记清他们每个人的名字,但是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感人事迹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鼓舞着我去弘扬善的真谛,去传播真善美的正能量,去勇敢实现我心中的中国梦!

他们的大真大诚,大智大爱正激励着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激励全社会积善成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善行无疆!那些助人为乐的模范们,用浓浓的心,热情的手,扶危济困,雪中送炭!他们崇高的利他精神,是流淌在中国人身上的血液,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标识。他们的善行善举,如和煦春风,温暖着亿万人的心,用生命在诠释着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用行动告诉世人无私奉献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年仅12岁的何玥在弥留之际,没有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而是想着怎么用生命中的最后一点力量去救助别人!她离开了美丽的世界,但她留下的爱将会永远直定格在那感天动地的瞬间!她用自己的器官挽回了三个年轻的生命,让爱的光辉撒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鼓舞活着的人们好好生活,传递爱心火炬,让温暖遍布人间!还有高淑珍的爱心课堂,龚全珍的默默奉献……他们都助人为乐,仁者爱人;或存孤恤寡、扶老帮贫,或捐资助学、献血救人,或热心公益、提携相亲。这些凡人善举,是崇高境界,是立人达人;有了这仁者爱人,我们这个民族就会手牵手、心贴心,和衷共济,相互帮衬,在中华圆梦的航程上,摇橹奋进!

我为他们的善行所感动,并将秉承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去生活,去帮助、关心身边的人,让我们的中国梦早日成真!

敬业奉献的道德模范,对事业虔诚执着,他们付出辛苦,倾注心血。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超乎常人的坚韧,铸就无私奉献的丰碑。这是操守,是品格,是人生境界。他们,是民族复兴的脊梁。

林俊德是中国核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身患重病,最牵挂的依然是工作;在医院说得最多的也是工作,当病情危及到生命的时候,他想到的却是未完成的事业,他用一生的努力践行了一名老党员的誓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科学家的崇高职业品质,用生命推动着祖国科技进步的步伐,为世人所敬仰!祖国会记得他,人民会记得他,有这样的科学家,国家甚幸,民族甚幸!还有钟晶对医者的坚守,罗斌的最后一班岗……他们虔诚共勉,或肩负重大使命、做出突出贡献;或锲而不舍、业务技术精湛;或是本职岗位、毕生默默奉献,这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写得都是吃苦耐劳的动人诗篇,这美妙乐章,谱写的是一辈子的辛劳跟汗水,镌刻的是自己的大写人生,承载的是民族崛起的重任。

他们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将鼓舞千千万万的中国劳动人民艰苦奋斗,努力拼搏,为了祖国的伟大复兴和繁荣富强贡献全部的力量。有了这份对劳动的虔诚,中华圆梦就有不竭的动力!

还有许许多多的道德模范们,他们的伟大我用文字难以表达,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如何用自己的善行去帮助和感动身边的人!

作为学生党员的我,看着老党员跟群众的善行善举,热血沸腾,全身充满着能量,我会将他们的模范事迹牢记于心,那将是我前行的不竭动力,我要像他们一样,在平凡的人生中谱写善的乐章,用自己的行动让平凡的生命熠熠生辉,去关心、帮助,感动生边的人,让善行传遍中华大地,让每个人的中国梦得以成真!

我们一代一代追求着善良,使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让我们像他们一样,去做个好人;他们的事迹就像种子一样,在每个人的内心生根发芽。激励我们共同努力,把美德传扬得更深,更远!

传播正能量,践行中国梦!我将不懈努力!

作者:***

联系方式:*********

支部:*******************


德耀中华观后感800字精选5篇


世界上的影视作品多若星辰,总有很多经典让人们印象深刻。看电影的视角不同,我们对电影的理解也会不同。观后感,可以认为是看完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之后的感悟,从而写下来的短篇文章。观后感可以引发我们对于影视作品主题,立意的思考和联想。怎样让作品的观后感看起来更加生动呢?为此,范文资讯网编辑特意呈上“德耀中华观后感”,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德耀中华观后感 篇1

观看了《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节目后,感动于孝老爱亲吴林香的孝顺懂事的先进事迹,我深深地感到,她的事迹应该让我们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看了汗颜。

因为这让我想起我前几天上过的一节综合实践课,是关于洗菜、摘菜的劳动节技能。经过调查、展示,班上有帮助父母洗过菜的学生没有几个,连最简单的洗萝卜都不会,基本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所以,看了吴林香的事迹,真正让人感受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值得我们所有的独生子女以及城市孩子好好学习。

全国道德模范廖月娥倾情照顾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正含义。

相对于我们这些整天忙碌于工作、事业中的人来说,能做到天天服侍家中的老人确实不易,甚至根本做不到,甚至常年不回家看望老人的都大有人在。不是有新法规出台常回家看看吗?

两相对比,我们每个人都要从道德模范身上得到启示,不但要常回家看看,还要常关心、常照顾、多孝顺、多行动。

我就是这样践行着孝道。

我无论多忙、身体多么不舒服,我必定每个星期回老家一趟,看望我近90岁的外公、年迈的父母,帮老人洗头、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回忆往事、说说自己的工作情况,当然肯定是报喜不报忧,以便让老人放心,让老人安度晚年生活。

德耀中华观后感 篇2

国庆期间《圆中国梦德耀中华——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播出的时候,我从头看到尾,也从头感动到尾,甚至感动到几乎从头到尾都是满眼泪水,无论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还是敬业奉献或者是诚实守信等等,每一个获奖者背后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着它或甜或酸的味道。

之后,忽然想起曾经有幸听过的《中国青年报》社评部曹林老师的一堂课中说道的:“当先进事迹的短片播放完毕,当颁奖晚会结束,你的感动还会持续多久?”他在课中提及曾经有一个拾荒老人,靠拾破烂的收入资助了不少学生上学的故事,他说当时这个故事得到了社会较大的反响,有不少记者前去采访,后来就有不少媒体刊登文章说的这老人怎么吃苦怎么艰辛怎么不容易,当他所在媒体也去采访,跟这位老人聊天的时候,老人说虽然他确实不容易,但他并不觉得自己怎么艰难,反倒是帮助那些孩子的时候感觉到很快乐,尤其是当那些资助的孩子给他写信报告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的时候他最快乐。所心曹林老师认为:以快乐为引导,传播快乐能够更多的传播正能量,更多的传播爱。他说“快乐和感动不一样,每个人都会毕生追求快乐。”

确实,快乐是每个人的终生向往,大家都在有意无意的靠近快乐的阳光。无论是媒体宣传还是平常的谈话聊天,快乐的话题、快乐的故事、快乐的人物总是能更快的拉近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传递陌生人之间的关爱、传播爱的正能量。

在时下的社会里,如同雷锋精神、如同道德模范、如同感动中国人物似的种种正能量正在聚集、蓬勃,还有我身边的普通气象工作者,无论风雨还是周末假期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监测、预报、预警……以自己的平凡工作守护更多人的安宁。这许许多多的人和许许多多的故事里蕴含了许许多多的能量,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宇宙。给它们一个快乐的出口吧,看看他们全心付出的快乐,看看他们金秋收获的快乐,再看看他们传播快乐的快乐吧,然后你也会快乐很多,快乐的你会让快乐在你的手中停止吗?

喜欢一句话:我希望能躺在向日葵上,即使沮丧也能向着阳光。希望我们的心都能够和向日葵一样,始终向着太阳,始终孕育希望,始终传递爱和力量。

德耀中华观后感 篇3

观看了《圆梦中国德耀中华》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一直萦绕着那些人,那些事。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迹 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内心,感染着我的思想。从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诚信?什么是无私奉献?他们正在用行动向我们诠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我一次次被平凡的英雄感动的热泪盈眶。大家的美德善行,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时代新风,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56岁的高淑珍只是河北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高淑珍心疼落下残疾不能上学的儿子,想在家办个小课堂。由于附近村庄也有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家里响起读书声。

炕头课堂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母女二人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地,自行车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她怕路上颠坏了,就一直抱怀里。再后来,为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她靠艰辛劳动获得的报酬教育扶助残疾孩子,十几年来不离不弃,对于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来说难能可贵。

高淑珍的精神是崇高而伟大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她的善良之心、博爱之心、包容之心、奉献之心、让我感动,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从她身上学到的东西很多,她对孩子们是发自内心的爱,她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耐心对待每个孩子的成长,是真正的关心孩子。她没有豪壮的语言,没有华丽的外表,她用自己的善举触动了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这就是美德的力量,播种爱、传递爱,大爱无疆,善行天下。

这些模范中有助人为乐的,有见义勇为的,有诚实守信的,有无私奉献的,有孝老爱亲的。他们在不同的方面,展示了道德的风范。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但却在做着不平凡的事。他们给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力量,那就是道德的力量。时代进步需要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用付出和行动来将道德的力量传递下去。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德耀中华观后感 篇4

2011年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观后对我触动很大,深受教育。特别是中国南丁格尔和谐天使王文珍护士和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的事迹使我感受很深。

护士的岗位是平凡的,但王文珍护士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感动了许多人。2003年非典期间,王文珍作为北京地区最早收治非典患者的医院之一的海军总医院的护士,第一个站出来请战:不管这种病有多大的传染性,只要有病人来了,我先上。2005年春节前,王文珍查出腹膜肿瘤,但她考虑到春节前后工作量大,不少护士都想回家探亲,毅然选择坚守工作岗位,直到3月下旬才住院动手术。术后不到一个月,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王文珍护士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我应该向她学习,在困难面前不退缩,鼓起勇气去战胜它。特别是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我应坚定自己的信念,想办法去克服它,战胜它。同时,在学习上主动帮助同学,共同进步。

信义二字,很好写,也好理解,但真正能做到的有多少。特别是现在,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了信义。但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义。孙水林、孙东林兄弟组建了一支农民建筑队,他们有一个习惯,在每年春节前把工资发给工人。今年,为了赶在春节前把工资发给工人,哥哥孙水林在回家途中出了车祸。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弟弟孙东林在办完哥哥的丧事后,借钱在除夕前把工资发到了工人手中。兄弟俩共同完成了一场生死接力的发薪义举,真正体现了信义的价值,给那些离道德的准则越滑越远的人,上了一堂深动的诚信教育课,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找回诚信,找回良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从小事做起,讲诚信,讲道德,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德耀中华观后感 篇5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我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在观看了德耀中华故事。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个人物是一位先生,他的名字叫郭明义。它的主要事迹是无偿献血,他为了一些小孩子的生命而献出了自己的鲜血。

然后我们又看到了一对母女,妈妈的名字叫刘芳英,女儿的名字叫孟佩杰这对母女的感恩事迹是妈妈刘芳英她腿脚不好而她的女儿孟佩杰在八岁时失去了爸爸这个家庭支柱而要自己一个人照护妈妈。

我问一下大家你们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

下面请大家让我说一下我的感受。首先我先来说第一个人物郭明义吧我对他的感觉是他是一个具有牺牲自我挽救他人的大好人因为请你们自己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会像郭明义一样为了挽救一些小生命而愿意牺牲自我呢?很少吧。而现在还有一些人为了钱财而拐走小朋友这些坏人在我的心中连一人的基本道德都没有了这些人真坏。

然后我们再来说那一对母女吧首先我们来说孟佩杰吧她八岁那年就失去了爸爸就等于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而她又很辛苦一心只想着母亲,我想在他的心中母亲比自己的性命更加重要这种精神连我也很难做到。你们再想一想她从八岁就开始照护母亲;八岁自己的身高比一个炉子还矮却要帮母亲做早餐;八岁就要一个人照护母亲多么的辛苦;八岁就要一个人帮母亲大小便。而现在有一些人不知回报伤害父母,还有一些人更自己的父母吵架真是不知羞耻的人啊。然后我们再来说孟佩杰的妈妈刘芳英吧她也是一个好妈妈她也是很辛苦的自己只能坐在轮椅上或者是床上看着自己的女儿在帮自己做事但自己什么事也不做,这种感觉你们能体会到吗?

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还是觉得这三个人在我心中永远是三个非常好的人。

《魔术记忆观后感》观后感范文


心灵的震撼,不知不觉中,他已让我跨入了超级记忆的门槛,魔术记忆观后感。

众所周知,要运用魔术记忆记住任何事情只需要三个步奏:

1.找到放信息的地点---桩子

2.将信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

3.用心灵胶水把图像与桩子连接起来。

那么运用到实际记忆当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管好你的桩子

桩子就好比你的容器,好比你的电脑上存放文件的文件夹。比如数字桩,比如人体桩等等。桩子是可以创造的,而且最好是你自己创造的;因为,自己造的东西自己才会容易熟悉不是吗?我们要无限熟悉我们的桩子,道理很简单。比如你把文件放在某个文件夹里了,现在你连文件夹都忘记了,还能想起文件吗?所以不断的练习是很在必要的。熟能生巧。

其次-丰富你的想像力

超级记忆的精髓就是想像力;记忆力的好差,其根本差别也是想像力的差别。那么怎么样的想像更容易使人记住东西呢?凯文告诉我们几个要素:疯狂的、无意义的、有趣的、不合常理的。

举个例子:我们想创造铃和衣(0和1)的图像

你可以想像这个铃是个法器,法海一边揺着它,一边念着咒语;只见一件衣服从半空中飘起,越来越大,最后把整个天都盖住了。

最后-心灵胶水

把我们想要记住的东西,和我们已经记住的东西(桩子)联系在一起!原则就是,可以让自己更容易记住。这里,我们可以用到李博士平时强调的-以熟带新,观后感《魔术记忆观后感》。这时候,我们运用到的还是我们的想像力。我个人有种想法:想像的时候如果能把自己加进去可能会更容易记住。因为,别人搞过什么我不知道,我自己做了什么自己还不知道吗?

以上所说全是方法论。那么,我们平时要怎么做才能得到好的记忆呢?怎么样才能两分钟内记住一副牌,并且倒背如流呢?

(想想你在一帮朋友面前表演这个,让他们目瞪口呆的拉风场面吧)

还是那句--熟能生巧

还是那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平时运用软件,和科学的方法不断的锻炼,这就是我们平时应该做的。给自己设下目标,比如36计通关,也许你一开始要400-500秒,后来200秒就能解决,再后来150就可以搞定。只到有一天,你在点击过关的时候发现自己似乎根本就没有经过思考。那么你离成功就不远了(单指36计过关的成功)。哪天人品爆发,也许你可以超过那个保持记录的小丫姑娘。

关于桩子:

为了方便你记忆你想记忆的任何事情,桩子得是你自己的。

如果是别个创造的,你得把他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值得收藏!德耀中原观后感第八届3篇


德耀中原观后感第八届(篇一)

品德凝聚人心,榜样感动你我,凡人善举 ,微光成炬。热烈的掌声,感动的泪水,铭记着一段段暖心感人的事迹。颁奖仪式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篇章,通过播放事迹视频、现场访谈、歌舞等形式,生动再现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只要还能动,助人为乐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我的时间不多了,要争分夺秒为党做点事,做不了大事做小事,这是我的精神支柱、我的命”。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救援队在哪里救援,群众就把伙房搭到哪里,让队员顿顿都有热饭吃……”“一个人只有一颗心,如果这颗心一辈子只能用在一个地方,那我的这颗心就全部放在学生身上了。”……

整个颁奖晚会,感动无处不在。带领老同志、老党员传播党的声音、参与社会治理、弘扬清风正气的张冬香;捐资助学献爱心、把孤寡老人当亲人的方凯;以诚信经营和产品品质赢得客户信赖的宋振廷;被誉为“小地方的宣讲大工匠”的梁海磊;心中始终装着人民、舍身为百姓的杨旭恒;一生简朴热心公益捐赠,淡泊名利矢志教育的王泽霖;毅然担起家庭重担并帮助残疾人和留守妇女实现脱贫梦的禹宗圻……这些道德模范以平凡无私的举动,创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迹,传递着道德的强大力量。

颁奖晚会后,我院老师都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自己教书育人这个普通岗位上,不断提升自身服务师生的能力,争做新时代出彩河南人,无愧于三尺讲台,无愧于自我初心。

德耀中原观后感第八届【篇二】

在暑假里,我观看了《德耀中原——道德模范在身边》。

《德耀中原》中主要讲了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的一些事迹和成就。河南入选的人数较多,引领全国。有美德少年采访道德模范,快板赞扬道德模范等细节。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美德少年在采访道德模范。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他们两个中的一个,但我最想成为的还是美德少年。因为我现在还是一个小孩。烈火英雄王峰,舍身救人,三入火海的精神让我十分感动。创造了除自己被重度烧伤、被烧成“炭人”外无一人伤亡的奇迹。王锋舍身救人、义薄云天的壮举,感动了南阳,感动了河南,感动了全中国,引爆社会爱心如潮,纷纷伸出援手救助,产生了独特的爱心互动效应,为“河南好人”群体形象增添了温暖而亮丽的一笔。捐献两百多万元的张全收,在一个个贫困的乡村里,创造出一个个的梦想,他这种无私捐献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刘娇娇带着母亲上学,边上学边照顾母亲,她这种热爱母亲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看了《德耀中原》后,我知道了我们要做个好人,不要做偷偷摸摸、不劳而获的人,另外还要助人为乐,要向那些道德模范们学习。将来我要捐赠很多东西送到贫困的山区里,让那些贫困的家庭的小孩们每一天都能快快乐乐的生活。希望他们长大后能报答国家。

《德耀中原》这个节目很有意思,爱帮助他人的朋友们,喜欢的话也可以去手机上看一看!可以让你认识很多你不知道的道德模范。

难道这不是道德模范的行为吗?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但是,每天做一件好事却很难。如果我们每天都做一件好事,一定也可以成为道德模范,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德耀中原观后感第八届【篇三】

今晚是全省骄傲的日子,今晚是值得纪念的日子,今晚是我们全省人民感动的日子。吃过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观看了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主办的“德耀中原·道德模范在身边”直播节目,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一直被一个个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而深深地感动着……

“大善河南,群星璀璨;榜样引领,深植中原”是这次表彰大会的主题。整场晚会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环节。每个章节采用播放电视短片,现场访谈、歌曲舞蹈、朗诵颁奖礼致辞等多种形式交替进行,诠释了震撼心灵的道德之美,让我走进了他们的心灵。在活动现场,展现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宽夫妇卖唱养育孤儿感人故事的小品《好人王宽》、再现王锋三入火场救人场景的舞蹈《向英雄致敬》、讲述好媳妇王梅荣孝亲故事的评书《点赞王梅荣》等节目轮番上演,多路网络直播、网友及时互动。他们质朴的语言、动情的演绎温暖着人心,观众、网友纷纷表示,节目实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而且用传统形式与网络直播相结合的方式来宣传道德模范,很有创意,也激励更多人学榜样,身体力行传播正能量。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把这次活动一次次推向高潮。回想我省近年来先后涌现出的许多典型人物,为我省赢得了很高的评价。今天,我牢牢记住了这些英雄的名字,如: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王宽、张全收;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王峰、黄伟;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宋兆普、刘文新;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茹振钢、张效房;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王梅荣、刘交交。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默默奉献,铸就了时代大潮中不平凡的感动,标注出中原儿女的道德高度,折射出中原文化的时代光辉。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礼义廉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具有注射强心针的生命意义。这些道德模范,他们是一群平凡的人,他们在一天天一年年当中,用自己的高尚、甚至是宝贵的生命,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许,他们用心诠释着道德之美,他们用行动温暖了全社会,感动了全中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间的大爱,书写了生命中最灿烂的一页。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家里孝敬体谅父母;在学校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在社会文明守德,乐于助人,用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时刻激励着自己一路前行!

观后感题目


篇一:读后感题目怎么写(共4篇)

篇一: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写法)

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读后感该怎么写。

一、写好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二、写读后感要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谅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倶到、泛泛而谈。

三、写好读后感要联系实际,感情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者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

四、叙议结合,以“感”为主。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触动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人物语言等。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二:读后感的开头和结尾该怎么写

读后感的开头和结尾该怎么写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 “ 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

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篇三:读后感的写法

读后感的写法

(观后感的写法也如此)

一、读后感的拟题方式(一般有两种):

读《xxx》有感;《xxx》读后感; 从《xxx》想到的

团结就是力量

——《绿野仙踪》读后感

二、内容的写法

(一)开头要扣题

关健词:篇名 、感点

例如: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

(二)中间写具体

关健词:介 、议、 联

1.介。简介原文主要内容。

2.议。

3.联。

常用的写作手法有:

(2) 联想。

关健词:照应 、总结

三、写读后感三忌:

篇四:读后感的基本格式

读后感的基本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六、要审清题目。

七、要选择材料。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矗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我国北京,闯入圆明园,而慈禧太后带着皇帝逃出了京城。英法联军疯狂地抢夺、毁坏、火烧园中宝藏文物、古建筑,这帮侵略军在中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

然而,这美好的一切为什么会不复存在呢?又是谁下此毒手呢?这场浩劫正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所描述和抨击的一样:有一天,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抢劫,他们见物就抢,每个强盗都把口袋装得满满的,更可恶的是将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打得粉碎??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脏灭迹,掩盖罪行,竟下令火烧她,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从此变成了废墟??

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我在沉默。这是一种被刺痛后的沉默,内心像在被火燃烧。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五位壮士真是太勇敢了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故意把敌人引向悬崖,把危险留给自己。假如我是班长马宝玉,我一定会左右为难。既想掩护群众和部队,又不想让自己牺牲。

看了这篇课文后,五位壮士的勇敢让我想起了生活中我的胆小。记得那一次,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一集电影,里面的内容让人一看就胆战心惊。看的时候我还没有那么害怕,可一到了晚上,一些妖魔鬼怪就浮现在我眼前,顿时,我心里什么都没有,只有那些恐怖的事情,已经很晚了,我还是不敢睡觉,嚷嚷着要和妈妈睡,可妈妈不但没让,还批评了我。现在想起这件事,再想想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觉得自己当时那么胆小,竟然被一些不存在的东西笑得不敢睡觉,真是可笑。

演讲稿格式:一、称呼及问候语

二、正文部分 三、结束语 其次注意演讲稿的语言,最好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运用排比句式,在文章的结构有层次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并不应该是我们21世纪中学生的作为。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

同学们,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

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在这里,我倡议大家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记得一位名人曾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由文字。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高尚的情操。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大家都知道,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70年前的一天,发生了惨极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带着刺刀和枪的日本人,仗着刺刀和枪在中国烧杀抢掠。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受尽屈辱的历史,不能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鲜血,不屈不饶的精神。

中国人努力抗争、奋进的精神会永远激励我们,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对先辈功绩的敬佩,必将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篇二:电影观后感题目格式(共8篇)

篇一:影评写作格式

影评的格式和范文

模式一:单角度评析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或者艺术手法)

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中心论点(20字)

第二段:分论点一

第三段:分论点二

第四段:总结(升华主题,并联系现实,提出个人思考)

模式二:多角度评析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不用提出角度,只需要点出评什么电影就可以了)

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

第二段:评主题思想(看不出准确的主题思想,可以用感受来代替,但一定要结 合电影情节,不要写成纯观后感)

第三段:评人物形象(可以评一个,也可以评多个)

第四段:评艺术手法(镜头、音乐、台词、画面、色彩等等)

第五段:总结,提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弥补开始第一段的中心论点缺失)

模式三:散评式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

也可以只用一个题目:比如说“评电影《花火》”

篇二:读后感、观后感格式例文

读后感与观后感

一、读后感的格式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二、读后感的基本要求

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一、读懂原文抓中心,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要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三、读感结合有侧重,要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

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要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三、读后感的写法

1、要审清题目。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4、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四、读后感例文

读《师道实话》有感

点军区土城小学教师 陈发喜

七月十五日,我们终于放假了。忙碌了一个学期,教育教学中的收获也确实不少。可整天忙于教学,忙于其他日杂事务,耽误了自己的不少读书时间。

我这次读的书,是全国著名教授陈桂生的《师道实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此书的内容和小崔的“实话实说”有点类似。

一辑中。

书中就教师职业的漫话,可谓是中的之矢,“教师”本身就是尊称,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而新出现的一些提法,其目的是以打造骨干教师“明师”意向。这种新的变化与以前隐喻“学者”“专家”倒也不同,如今的隐喻,“名”与“利”的关系过于密切,它实际上是慕虚荣、重名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余波。作者的漫话式的笔调,剖析了一个现实深层次的问题。其实,在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与同等学历的群体相比,或许偏低,但又低不到哪里去。在中国,由于教师群体多达千万之众,普遍提高教师地位与待遇,谈何容易?问题是教师工作如此繁难,如此艰辛,其地位、待遇又不尽如人意,这就存在对教师寄予“厚望”与是不是“厚待”的困惑。如果把教师的工作比做咖啡,味觉感受,咖啡是苦的。加糖固然固然重要,但咖啡的本质没有变甜。

《师道实说》中的《教师修养》一辑中谈到教育者为了使学生形成责任心与义务感,不必对学生行为过程多加干涉,而应少加干涉,否则他们会把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看成是别人的事,老师的事。

好的榜样,发扬正气,激发良知。

作者在《师道实说》中以丰富的知识底蕴以及严谨务实的学术作风,对一些说法的论述,绝不混囫囵吞枣,必深究到底。比如在漫话善待学生一文中,认为“宽严结合”、“严字当头”、“审时度势”等只是一些口诀而已,但如今在当量教育著作、文章以及教育行政人员的口头中还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类口诀,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对“口诀”的迷恋和“口诀”与“规律”的混淆,是我国教育研究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的重要方面。并通过研究对学生“宽”还是“严”的问题,剖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大致思路,作者认为“宽”还是“严”事实上到底有多少种宽法,多少种严法,应该在大量的事实基础上进行分类,继而研究每类

宽法或严法各导致什么结果,再进一步寻求宽与严的界限,分辨“宽严结合”的不同类型,在作者看来,这样,虽未必发现什么规律,但至少可使实践者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类型。

但这些“实话”,陈桂生教授却自谦为“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其中的一篇篇文章,“大都是以话搭话而来”,但作者在似不经意的言谈当中,从最平常的话题中,给人以最切实的实践指导,这些“实话”,乃是通读教育、千锤百炼之后的思考,其中所蕴涵的内容之丰

富,让读者在沉思当中也倍感亲切。《论语》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反思我们现有的教育状况,有很多浮在表面的口诀现象、口号现象,究其实质是教育中的浮躁问题,这种浮躁是在教育中总是寻找自己熟悉的、按部就班的、经验主义的,能够企及的那种很切近的目标,因为那种目标常常含有很多功利的以及操作层面的各种方便,但是呢,对于再多走几步,再往前一点的探索基本都自动止步。这种现象忽视了教育的主旨和本真,造成了众多“浅尝辄止”的研究,没有实践与操作意义。陈桂生教授的“实话”告诉了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和可以做些什么。

《师道实说》这本书,不是师道专论。没有给已经相当混乱的教育理论添乱,只是在一线教师遭遇师德、师道、师风虚文时,尽可能说些“实话”罢了。

观后感与读后感十分相似,这里只提供例文

观后感例文

观电影《孟二冬》有感

点军区土城小学教师 陈发喜

2010年4月4日晚八点到十点,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了电影《孟二冬》。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完了整部电影。这部影片全面展现了孟二冬教授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用生动的故事、平实的手法向人们真实再现了孟二冬博学笃志、淡泊求真、痴情讲台、清正刚毅、乐观豁达、执着追求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孟二冬教授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我。特别是孟教授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事迹,最让我感动,我真得佩服得五体投地。

孟二冬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 “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标兵”。

最让我感动的是2004年春,刚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不久的孟二冬就病倒了,但他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坚持上完最后一节课,圆满完成了支教任务。那几乎说不出话来的声音,以及那始终微笑的面容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作为一名教师,从孟二冬教授身上,我还学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也必须具备的品格与素质:一是教学方面,我应该学习孟二冬教授

严谨的治学态度,平实的做人风格。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是同样应该以教书育人为第一要务。因此,在课前的备课,课上的教学,课后的批改及总结,将每一个环节都尽量做好做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学生家长,对得起党和国家、人民的栽培。用平凡的工作来换取不平凡的掌声。二是做人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求真务实,珍爱生活,自强不息,不卑不亢。为学生树立一面良好的镜子。三是关爱学生方面,一定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友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时刻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把自己的爱心献给自己的学生。

孟二冬教授,安息吧!一路走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我用我最诚挚的心,向孟二冬教授致以崇高的敬礼!向所有为了教育事业而奋斗着的老师们致敬!

篇三:读后感、观后感格式例文

读后感与观后感

一、读后感的格式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二、读后感的基本要求

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一、读懂原文抓中心,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要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三、读感结合有侧重,要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要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三、读后感的写法

1、要审清题目。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4、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四、读后感例文

读《师道实话》有感

点军区土城小学教师 陈发喜

七月十五日,我们终于放假了。忙碌了一个学期,教育教学中的收获也确实不少。可整天忙于教学,忙于其他日杂事务,耽误了自己的不少读书时间。

我这次读的书,是全国著名教授陈桂生的《师道实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此书的内容和小崔的“实话实说”有点类似。

一辑中。

书中就教师职业的漫话,可谓是中的之矢,“教师”本身就是尊称,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而新出现的一些提法,其目的是以打造骨干教师“明师”意向。这种新的变化与以前隐喻“学者”“专家”倒也不同,如今的隐喻,“名”与“利”的关系过于密切,

它实际上是慕虚荣、重名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余波。作者的漫话式的笔调,剖析了一个现实深层次的问题。其实,在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与同等学历的群体相比,或许偏低,但又低不到哪里去。在中国,由于教师群体多达千万之众,普遍提高教师地位与待遇,谈何容易?问题是教师工作如此繁难,如此艰辛,其地位、待遇又不尽如人意,这就存在对教师寄予“厚望”与是不是“厚待”的困惑。如果把教师的工作比做咖啡,味觉感受,咖啡是苦的。加糖固然固然重要,但咖啡的本质没有变甜。

《师道实说》中的《教师修养》一辑中谈到教育者为了使学生形成责任心与义务感,不必对学生行为过程多加干涉,而应少加干涉,否则他们会把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看成是别人的事,老师的事。

好的榜样,发扬正气,激发良知。

作者在《师道实说》中以丰富的知识底蕴以及严谨务实的学术作风,对一些说法的论述,绝不混囫囵吞枣,必深究到底。比如在漫话善待学生一文中,认为“宽严结合”、“严字当头”、“审时度势”等只是一些口诀而已,但如今在当量教育著作、文章以及教育行政人员的口头中还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类口诀,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对“口诀”的迷恋和“口诀”与“规律”的混淆,是我国教育研究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的重要方面。并通过研究对学生“宽”还是“严”的问题,剖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大致思路,作者认为“宽”还是“严”事实上到底有多少种宽法,多少种严法,应该在大量的事实基础上进行分类,继而研究每类宽法或严法各导致什么结果,再进一步寻求宽与严的界限,分辨“宽严结合”的不同类型,在作者看来,这样,虽未必发现什么规律,但至少可使实践者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类型。

但这些“实话”,陈桂生教授却自谦为“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其中的一篇篇文章,“大都是以话搭话而来”,但作者在似不经意的言谈当中,从最平常的话题中,给人以最切实的实践指导,这些“实话”,乃是通读教育、千锤百炼之后的思考,其中所蕴涵的内容之丰

富,让读者在沉思当中也倍感亲切。《论语》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反思我们现有的教育状况,有很多浮在表面的口诀现象、口号现象,究其实质是教育中的浮躁问题,这种浮躁是在教育中总是寻找自己熟悉的、按部就班的、经验主义的,能够企及的那种很切近的目标,因为那种目标常常含有很多功利的以及操作层面的各种方便,但是呢,对于再多走几步,再往前一点的探索基本都自动止步。这种现象忽视了教育的主旨和本真,造成了众多“浅尝辄止”的研究,没有实践与操作意义。陈桂生教授的“实话”告诉了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和可以做些什么。

《师道实说》这本书,不是师道专论。没有给已经相当混乱的教育理论添乱,只是在一线教师遭遇师德、师道、师风虚文时,尽可能说些“实话”罢了。

观后感与读后感十分相似,这里只提供例文

观后感例文

观电影《孟二冬》有感

点军区土城小学教师 陈发喜

2010年4月4日晚八点到十点,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了电影《孟二冬》。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完了整部电影。这部影片全面展现了孟二冬教授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用生动的故事、平实的手法向人们真实再现了孟二冬博学笃志、淡泊求真、痴情讲台、清正刚毅、乐观豁达、执着追求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孟二冬教授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我。特别是孟教授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事迹,最让我感动,我真得佩服得五体投地。

孟二冬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 “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标兵”。

最让我感动的是2004年春,刚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不久的孟二冬就病倒了,但他以坚

篇三:读后感标题

读后感常见的格式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

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

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

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

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

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

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3)围绕基本内容证明观点。这一部分要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不

能空洞,要有具体的例子。这就要求在写读后感之前,你就要对内容非常地熟悉,知道那些

材料能为你的观点服务。(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

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

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

目联系、前后脱节。

读《西游记》有感

儿时的经典读物——《西游记》是我读的第一本书。它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以及生

动的人物刻画,无不吸引着我。孙悟空勇敢、忠诚、威力无穷,也使我对他充满了仰慕之情,

他也成为了我儿时的 偶像。

不过如今,随着知识阅历的增长,当我重新诵读这部经典时,又有了些新的想法与疑问。我想,一方面是体现了佛家道义,佛家的法力无边、大慈大悲。另一方面,也正是讽刺

了当时政府的风气!讽刺了当时的官僚制度。唐僧好似皇帝,孙悟空是掌政大臣,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即使有再大的能力,也只能就是这个样子了,没有“升职”的空间。而那些作恶

的坐骑们好似社会的恶霸,因为身后有强大的后台,所以就可以无恶不作,即使是被发现了

其所作所为,照样可以活得很舒坦。我想作者正是借助这样的比喻,表现了自己对社会的不

满。

再谈谈悟空的成长史吧,一开始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享天地之精华,后来又被高人收

为弟子,学习法术,再到后来王母娘娘的一路扶持,护送唐僧是观音的教诲、众仙家的帮助??

这一切好像都是机缘巧合,促使悟空成为一名英勇、法理高强的神猴。我想,假如其中这任

意一环出了差错,孙悟空也必然不会像今天这样神气。这也正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吧我想。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没有“高人”扶持,即使再有才,天赋再高,到最后也只不过是归

隐山林,过上山水田园般的生活,为后人留下一些经典诗作罢了,显出自己的豁达。 另

外,基本每次打败敌人,很少靠孙悟空的单打独斗,更多的是 请求仙家们、观音前来相助。难道这只是想说明佛家的伟大么?只是想说明团结就是力

量?显然不是的。我想,作者更想表达的是当时社会的状态,要想办大事,就必须得有上层

阶级的社会关系,否则门都没有!《西游记》这部经典,看似只是对故事、人物的描写,却隐含了如此深刻的社会意义,

或许我的理解有所偏差,但我相信,这部经典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所挖掘、学习的东西。 读后感的基本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

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以“感”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 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

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

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

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

“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

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

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

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

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

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矗走马

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

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 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

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

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

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

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

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

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

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

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

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

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

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

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

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

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篇二:读后感的写法 其一,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有的正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

点。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副题比正题低两格。其二,掌握读后感

的一般套路:“引—议—联—结”。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

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议——就自己“感”的重点、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

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

抒发感受。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

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又可是劝勉式,还可是

鼓动式。视行文内容而定。读后感在写感想的时候,要防止离开原文;“读”与“感”互相脱离。初学写作者常犯的

一个毛病是引出观点后,就把所读的作品放到一边了,这是不恰当的。应当在行文中注意抓

住原作品,最后也应当回到原作品上,以照应开头。 仔细阅读下面这篇读后感,体味一下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今天,奋斗的起点

──读《明日歌》有感昨天带着回忆默默地逝去了,今天携着希望悄悄地来临了,而明天,又闪烁着光辉等待

着人们。有人沉浸在回忆中,他们依恋昨天;有人只迷醉在梦幻中,他们企盼明天。这两种

人,都忘记了最应当珍视的是宝贵的今天!今天,不就是短短的一天吗?我从明天开始勤奋学习。今天,不就是短暂的二十四小时

吗?我从明天开始认真工作。今天,不就是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分之一吗?我从明天开始为共

产主义事业奋斗。──有些人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朋友,我决不怀疑你的真诚,但为什

么要把做的事情放到明天,一切要从明天开始呢?日月匆匆,到了明天,明天又变成了今天,

而每个今天之后都有无穷尽的明天。那么,你的决心,你的理想,哪一天才能变为行动,变

为现实呢?

莎士比亚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我说:“抛弃了今天的人,今天也会抛

弃他;而被今天抛弃的人,他也就没有了明天。” 农民种田,不在今天及刈草、施肥、灭虫,哪有金秋时节的丰收?医生不在今天及时抢

救、医治病号,哪有人们日后的健康体魄?清洁工人不在今天及时清扫垃圾、扫除尘埃,哪

有日复一日街道马路的洁净?解放军战士不在今天全副武装,做好战备,哪有千家万户永久

的安宁?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短短的几句诗,是先辈千折百

曲、历经磨难的生活体验的结晶啊!古人有感于此,于是有了“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

壁借光”的勤学佳话。现在我们条件优越,不是更应珍惜,抓紧今天的分分秒秒吗?抓

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掌握获取知识的机会;抓住了今天,就是抓住了发明创造的可能。聪

明、勤奋、有志的人,他们深深懂得时间就是生命甚至比生命还宝贵。他们决不把今天的宝

贵时间虚掷给明天。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从来就珍惜时间,利用在车上卖报的闲暇,搞实验

时,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块面包;困了,趴在桌上打个盹。爱迪生如此,牛顿、居里

夫人、爱因斯坦??一切有志气、有成就的人莫不如此。他们决不沉湎在昨天之中,更不空

空观望明天,他们永远从今天开始!相反,对有些人来说,时间就像代表它的那本日历,撕了这一张,还有下一张,撕完了

这一本,还有下一本,却不知道在洁白如雪的日历上留下自己辛勤奋斗的汗水和学习工作的

收获。那样,他们从呱呱落地到长眠地下,都是在闲散和观望、等待之中度过的。如果人的

一生如此度过,那么消逝的岁月将如一场凄凉的悲剧,留在个人生命史上的回忆,也将拌和

着悔恨、痛惜和哀伤的泪水??虚掷光阴,在折损着生命的光;及时努力,在开辟理想的路。朋友,不要沉湎昨天,不

要观望明天,一切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 今天,是奋斗的起点啊!赏析:“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

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诸君听我《明日歌》。”明代文嘉的

这首《明日歌》,问世数百年来,万口传颂,至今不衰。它告诫和劝勉人们要紧紧抓住稍纵即

逝的今天,不要把一切计划和希望寄托在尚是未知数的明天。本文作者在准确领会和把握原

诗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根据自己读后的实感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例证、引证、正反对比

等论证方法,论述了今天的宝贵,只有紧紧抓住今天,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反之,就

会一事无成,悔恨莫及。因此,应“一切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文章内容充实,结构谨

严,论证有力,语言流畅。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

力,是一篇值得一读的获奖佳作。读后感在学生作文训练中倍受重视,但很多学生对读后感一直缺乏理性认识,只浮在感

性经验阶段。什么是读后感呢?读后感是一种表达个体的人因受到某一客观知识影响而引起的独特心理感受的文体。

从这一定义看,读后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这是由它的写作对象的性质决定的。读后感的写作对象

是“感”,即作者的感想、认识、体会、观念。它不是自然形态的事物,而是观念形态的事物。

因此,不能写成记叙文,只能写成议论文,而且是议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第二,读后

感作为议论文的一种特殊文体并不像一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书信、公文那样,是从

写作方法或功能上划分的,而是从其产生方式上来说的。其他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书

信、公文都具有自为性,即作者所表达的是自己对生活的自为认识和自为感受。读后感则不

同,它具有受动性。读后感中的“感”虽然是作者自己的感想,但不是作者自为的,而是被

为的、引发的。因此,读后感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就是引感物,即引起作者产生感想的

具体客观知识。感与引感物的关系是结果与原因或结果与条件的关系。没有引感物,就不可

能引出某种独特之感。引感物变了,感想也就变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引感物是“感”这一

观念形成的物质基础。第三,无论从理论上或是从实践上说,凡文章都是作者对事物和生

活的认识性反映,读后感当然不能例外。但读后感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通过引感物将自己

对事物和生活的认识引发出来的。而且,这引感物不是自然形态的事物,而是观念形态的事

物,如一本书、一幕剧、一篇文章、一幅画、一则消息??这种观念形态的事物就是英国新

理性主义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所说的“客观知识”。它不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而是人的思维

创造的结果。这就是读后感和别的文体的主要区别,也是它比一般议论文的特殊之处。因此,

读后感也往往依据引感物进入作者感觉器官的具体途径称为观后感或听后感。第 四,读后感即读后之感。“读后感”这个词本身是一个偏正结构,“感”为正,“读后”为

偏,可见,读后感的议论对象是“感”,而不是引感物。但这个“感”不是作者自为产生的,

而是由于受了引感物的影响和启发,作者才把自己思想中潜在的意识作为感想,再以观念形

态显化出来。因此,读后感的重点虽然是感,但不能离开引感物。离开了引感物,读后感就

不成其为读后感了。第五,文章讲究照应。因为文章应该是一个密闭的整合的“一”,而

不是“半”或“缺”,只有首尾照应才能体现这一点。如果说照应是一般文章普遍的要求,那

么它对于读后感就尤其重要,因为读后感本身是一种读后之感,属于受动而为,所以它必须

照应,而且必须照应于引感物。归纳以上特点可知,读后感的基本套路是: 第一部分:简介引感物。第二部分:引出感想。第三部分:论证感想的真理性。第

四部分:照应引感物,收束全文。具体分析如下:第一部分是对引感物的简介。它有两个要求:一是要用说明的方法,二是要简明准确。

引感物作为客观知识,一般不需要叙述,只要准确地说清楚它的内容和基本精神即可。由于

文章本身为议论文,应试(课堂)作文又有时间和字数限制,因此对于引感物的说明不必多

费笔墨,以免浪费时间,或者详略不当,本末倒置,甚至脱题。第二部分是从引感物引出

作者的具体感想。这之间最好有一句或一段过渡性的句子。作者将自己的具体感想引发出来,

就是文章的论点,所以有的作文指导书上说这是提出论点,都是说的一个意思。第三部分

是读后感的主体和重点,即论证部分。论证什么呢?既不是论证引感物的内容,也不是论证从

引感中引发出某一感想的合理性即“我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感想,而不是别的感想”,而是论证

论点的真理性。这时候作者可以调动自己的论证方法,从各个方面加以论证。在论证过程中,

一般可以抛开引感物,只须紧紧扣住论点即“感”进行议论。读后感成功还是失败,主要取

决于这一部分。第四部分是文章结局。文章在作了充分论证之后,论点得到深刻充分的证

明,也就达到了目的,应该结束。但读后感由于是“读后之感”,所以不能在议论部分嘎然而

止。它从哪儿起笔,应该又回到哪儿去,所以它一定要照应引感物,才可能结束全文。这

四个部分,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启—承—转—合”,文章从引感物始启),引出感

想(承),转入对感想的议论(转),最后,论点与引感物融合为一,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合)。

应试作文,虽然大多写的是议论文,但即便是读后感,题目形式也往往不同,有些是明显的

读后感形式即普遍性题目,如《读??有感》《??给我的启示》《读??之后》;有些是具体

性题目加副标题,有些则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具体题目,并没有用副标题显示它是一篇读后感。

严格说来,之所以说读后感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就是因为它的议论对象(感)带有某种规

定,但任何规定都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具有启发作用,一方面具有限制作用。读后感虽

然是写“感”,但这“感”有它的规定,就是引感物。引感物作为“感”的原因和条件,一方

面可以启发作者的思路,另一方面又限制了作者的思路,要求作者的感想必须与引感物内容

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如果感想与引感物的内容缺乏形式的上相似性,就不是“读后之感”,

而成了游离于引感物之外的自由思想,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脱题。因为这“感”不是从给定

的引感物中引发出来的,而是作者自发产生的。 为什么说读后感的感想必须与引感物的内

容具有形式上的类似性呢?因为,如果感想与引感物的内容本身具有类似性,那就是围绕着引

感物本身的内容继续或深入地议论,最终与引感物成为同一个内容。读后感中的引感物与感

恰恰是两样事物,而两样事物的内容即质的规定性是不可能相同的,它们只能是形式上的类

似。由于内容不同,形式相似,才可以发生由此及彼的联想,才叫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

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

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

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

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

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

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

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

是 记叙文 ,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

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

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

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

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

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

感。因此,在读好原作的基础上,把可以引发感想的“点”排出来。例如,写《继续保持艰

苦奋斗的作风》一文的读后感,就可以排出如下感点: ① 全文的中心思想:在即将夺取全

国胜利的新形势下,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巩固这个胜利,建设一个新世界。 ② 巩

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力气的事情。 ③ 因为胜利,骄傲的情绪,以

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不前的情绪可能生长。 ④ 要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 ⑤ 夺取全国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