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比较委婉的辞职报告 > 导航 > 比较出来的“快乐”

比较委婉的辞职报告

比较出来的“快乐”。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也许下面的“比较出来的“快乐””正合你意!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比较出来的“快乐”

老爸老妈今天来看衡衡,见到书桌上放着一张班级发的喜报,大约就是老师鼓励小朋友的奖状。老爸老妈赶紧把衡衡叫来,第一句话问的是

你们班有多少小朋友得喜报啊?

没有问你是如何获得喜报的,而是问别人是不是也得到了喜报,这里面的思维是:如果很多小朋友都得到了喜报,你的喜报就不值钱了,就不值得表扬你了。如果你兴得要死,说不定还骂你一顿。[由整理]

也就是说,孩子做了正确的事不一定表扬,比别人强才表扬。

这种方式延续下来,是不是就变成了当我们做了正确的事时,心里并不感到多满足,因为没有超过别人,所以心里反而可能有烦恼和压力?吟组词

我们的高兴如果只能建立在超过别人这件事上,那么我们这一生能获得的快乐感受究竟有多少?

如果从很小的时候,每当我们做了正确的事或是有了进步(却不一定比别人做得好),就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可,我们便会知道

我的目标是做正确的事,我的眼睛在自己的方向上,我会一直在自己正确事情的累积中向前进。别人的好不会让我更羞愧,别人的坏不会让我更得意,我羞愧的是自己做得不对,我得意的是自己有了收获。空间名字霸气

但是这件事很难,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都会想:你看看别人怎样怎样。我们都觉得这样不

不痛快,但我们又习惯于这样。这是一个怪圈。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一次,我去听一位家庭教育专家的讲座,其中一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批评出来的”引发了我的深思。很多父母每天只盯在孩子的缺点上,不断的批评指责孩子,使孩子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导致孩子不自信,没有上进的动力,这样是不可能改变孩子的。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父母要把孩子的优点逐渐放大,时间长了,优点就固定下来了,这样他的自我价值就会升高,进而会产生自我完善的欲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真谛。

那么如何恰当的夸孩子又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夸多了怕孩子骄傲,有些话说出来孩子又觉得父母虚伪,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其实表扬孩子是有技巧、有原则、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的。第一,表扬要具体,父母应该具体的指出孩子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取得了进步,而不是泛泛地说:“做得不错,继续努力”。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就越清楚哪个地方做得好。比如,孩子写完字后,我们要挑出其中写得好的对他说:妈妈喜欢这几个字,看起来很干净、很工整,没有出格。”这种真诚的有内容的夸奖孩子是很容易接受的并且下次会把其他的字也写得越来越好。第二,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和取得进步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孩子考完试取得了好成绩,这个时候很多父母会说“你真聪明!”这种敷衍泛泛的表扬是不合适的,应该夸孩子用心看书,努力背诵,很用功,考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其实聪明与否不是孩子所决定的,大人的重点应放在奖赏孩子认真努力的行径上,这样他会意识到好成绩是由踏踏实实的准备而来的。第三,不要事先表扬,要事后鼓励。有很多家长在孩子考试之前经常说:我相信你,你肯定能考好,爸妈等你的好消息。这样看似鼓励表扬的话实际上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很多考生临场发挥不好都是由于孩子心里承受太大的压力所致。考前父母的态度应该这样告诉孩子:考试就像平时做作业,要有平常心,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即可。在考试过后,如果考好了,就要肯定他平时的努力和认真复习的过程,如果没考好,或者遇到比赛失败等现象,这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肯定、支持和鼓励,这是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和敢于尝试直至成功的关键时期,从失败中建立起来的成就感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的自信强大。第四,要人前表扬。很多父母习惯性的在人前夸别人孩子,贬低自己的孩子,这样最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了。想让孩子有自信,一定在人前表扬他,诚心诚意的把孩子的性格中的闪光点、行为上让人欣赏的地方说出来,让孩子真正的感觉到你为他骄傲。比如,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像会主动帮你倒垃圾、主动帮你拿东西或者说话很有礼貌等等,但要注意的是不是人前炫耀孩子的成绩,否则孩子会变得爱炫耀或自傲。第五,不要用物质交换,很多家长经常说如果你考高分我就给你买山地车、买高档手机、游戏机、带你去旅游,如果考不好就哪儿都不要去,在家补习功课,这种是典型的“有条件的爱”,这种有条件的爱会直接导致孩子根本学不会感恩,学不会自律,也产生不了安全感,我们必须把对孩子的爱和孩子的行为分开,即使孩子做了错事,也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无条件爱他的,接下来要语重心长的谈心,鼓励他不要灰心并告知接下来怎么做。教育孩子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所以天下父母要有耐心,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今天表扬一下,明天又开始批评了,控制不住自己。要想改变孩子必先改变自己,真诚的表扬孩子,平等的尊重孩子!

一位家曾说过:“一个不舍得赞美孩子的家长,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一个长期得不到别人认可的孩子,他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认可自己?特别是在周围充斥着质疑声时,父母一句温暖的认可、及时的表扬显得尤为可贵和重要。学会恰当的表扬孩子才是教子成功的法宝!

龙文教育第一届“龙文杯”教育大赛入选作品

原标题:《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作者:刘丹丹

城市:北京

喂出来教学反思


篇一:喂出来

对话教学常有相当程度的“生成性”特征,它不是上演充分准备好的“教案剧”,而更多是即兴创作,同一教材、同一思路在不同班级均有不同特色,不同亮点,稍有不慎,便会留下生硬、牵强、不流畅之感。从这堂课中,我觉得通过平等对话教学途径,虽说师生有一种“创造着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但要求老师对教学内容有更丰富的背景知识,并能充分考虑学生会怎样回答,会提出哪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设想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老师又如何正确把握好提问的尺度……这一切不仅都应有预见性,而且需要老师要纵观全局,将文本,学情,课堂调控均能运筹于胸间,这样才能得心应手,使课堂波澜起伏。

一、对学生了解不够,对教材理解不透

如:第一次试上《喂—出来》,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作者星新—叙述一个什么?我这样做是出于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希望能让每个层次学生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但我没有意识到新教材的阅读提示已经概括故事内容。学生又很认真地做了预习,以至低估了学生的最起码的阅读能力。如此简单既没有新意又缺乏挑战的问题,他们是不屑于回答的,场面一度冷静。还好有一位学生见我如此尴尬,站起来非常流利的读了一遍提示内容。下面学生发出“嘿嘿”地笑声,眼睛不时瞄我几眼,更多的学生在翻看课文,一幅百无聊赖的样子,这笑声眼神里一部分包含着对这位爱表现的学生可爱之处的善意的揶揄,但更多的是对我提出如此幼稚的问题的嘲讽。出师就不利,信心一落千丈,最后草草收场。这正是我没有从学生入手,没有充分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去解读文本,设计的问题只是一厢情愿,这样胡乱地生搬硬套,以为抛出一个问题,学生能回答出来就是平等了,就是互动了,真是荒唐之极。

二、对问题设计不深 对学生引导无效

1、我曾想将“对话式”这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以此来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课堂的民主和平等,孰料,教后我才意识到对话式教学不仅只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简单模式,而是能否真正启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是否体现了追问和启发的精神,能否做到这些,问题的设计成了师生之间对话的关键,因为“对话式”教学不是对话而对话,这样只能流于形式,产生无意义话语的循环,而无本质的认识。

如:我设计问题:在填洞之前,人们有无意识到这些垃圾对人类自身造成的伤害?课堂上出现了看似激烈争论,有些说有,有些说无,依据林林总总,举目皆是,不一而足〈如前所述〉。但学生的回答都是集中于筛选文章信息,很少有自己完整的分析,看法都流于表层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较单一,缺乏启发性,特别是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东西太少,无法激发学生潜在的对话欲和表现欲,说白了,这对提高能力,增长智慧方面来讲没有一点效益。归根结底学生要探究的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根源所在。

2、我发现以“问题”组织形式进行的教学活动,会出现一问一答的流弊,琐碎而无功效,课堂呈现的是推一推,动一动“层推式”,学生心思是在揣摩老师的用意,欲言又止,举棋不定;不然就是东拉西扯,断章取义,课堂里所激起的只是“微波”和“涟漪”而已。有时甚至是“石沉大海”师生关系是两条平行却无法碰撞的铁轨,生硬而缺乏生机。从这之后,我看了一些理论文章,尤其是余映潮老师的“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4”中提到要克服这种流弊,教师要努力创设“主问题”背景,提出问题要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不仅如此,由于每个“主问题”都要牵动有一定时间长度的讨论,于是教师的讲析就可以转化成对学生的评点,与学生的对话以及对活动成果的精彩小结。有时,只顾闭门造车往往会犯主观主义,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尝试着去这样备课。

如上《广告》,我这样设计:(1)现在广告类型千千万万,放眼皆是,你觉得广告大致有哪些类型?你认可或不认可哪种类型广告,说说理由?(2)举一则你认为最精彩的广告,并说说理由。

这两个主问题的创设,不难发现它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说三道四”,可以将自己平时所思所想一一讲述出来,将“生活之水”引进课堂,贴近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感悟来填充课堂的空白,解读广告的精彩与不足,从而归纳出广告的特点:雅俗共赏,幽默风趣,直观形象,名副其实。给学生“零存整取”之效,加深了对广告的整体理解。这种主问题的设计,它能帮助教师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又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想象空间,让学生“化整为零”,从不同角度与不同的体悟来填充课堂的空白,课堂呈现出来就是师生,生生互动的火花,这正是我所期望的。

从以上看出,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环节要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特体验为基础,但实际上这种活动又与教师“导演”密切联系,这需要教师对文本、对学生的能力也要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宜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活动,从而达到彼此接纳,互相造就,其乐融融的境界。

篇二:喂出来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原本准备抓住文本中“庙”的问题深入。因为小说多次“不厌其烦”地叙写“庙”的“年代久远”、“连根卷走”,还有后来现代化高速公路进驻后的变化以及村民对利益的趋之若骛等,来探讨星新一通过代表“传统和信仰”的庙宇被“连根卷走”,“洞”开始出现,以此深入探究作者对现代化社会深层次问题的隐忧。对文本的思考&细读还让我有了许许多多的新发现,自己也为之兴奋,所以自信地选择了《喂——出来》一文来参赛。但后来考虑到其他中学学生不一定能领悟到这一层面,只能将许多有价值、有意味的探讨忍痛割爱,或将其放入到最后的文字呈现中,或束之高阁了。仅从最后呈现在课堂上的环节和效果来看,的确是我自身存在的诸多“漏洞” 来我跌跌撞撞。为此,我再次进行了粗浅地反思,在此特就教于方家同仁。第一,课堂组织的稚嫩和教学经验的匮乏,让原本存在的“漏洞”进一步暴露。

就我这堂课的教学预设而言,教学设计的新颖和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也许是一个典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不默契表现,两者没有自然融合造成了课堂的僵硬。这是我今后最需要思考的,也是我本次失败最沉重的收获。我想,首当其冲的原因是课堂组织的稚嫩和教学经验的匮乏,所以出现问题后就不免紧张,而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这种紧张状态不仅影响到了课堂的从容和节奏,也影响到了学生的情绪和发挥,所以课堂一下子就干涩起来,由此也走向了可怕的恶性循环。这急需我于今后的教学中,更关注自己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间的融合,更关注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的培养,更关注自己对课堂“火花”的抓取和课堂机智的训练,以求课堂组织的成熟和圆润。

第二,我的“眼里没有学生,只有教案”,没能“带着镣铐跳舞”。课堂其实和格律一样,也是“带着镣铐跳舞”。在一堂课的有限时间、有限空间和陌生化的学生和紧张化的气氛中,这些“镣铐”一下子就把我这个“ 初生牛犊”给束缚住了。面对原本想让学生在有趣的想像中“热身”,更从容地进入课文,谁知学生的不佳表现一下子把我打入冰窖,不由自主地进入了紧张和急躁状态。于是,心中就只剩下了干枯的教学环节,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闪光点,学生的出彩和火花被熄灭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不可能会有最大程度的激发。当时王曜君老师“眼里没有学生,只有教案”的评点闪电般击中了我,汗颜后的反思更深入人心。

第三、教师的自身条件限制,尤其是课堂语言和语音语貌的“漏洞”明显。面对诸位前辈高手的出色表现,面对他们的洒脱自如,面对他们出色的教师功底,虽然我也“对课堂爱得深沉”,但我终究只能自惭形秽地“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了!加上我习惯了杭外课堂的大容量和快节奏,所以语速很快,以致于许多精彩点睛之处也被我快速而过,落下了如“水漂”般“滑”过水面的下场……这些都将不断提醒我这些“硬伤”对于语文老师而言,是必须改正克服的。所以,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更加注意自己的语音面貌的改善和课堂教态的改进,否则奢谈课堂的洒脱自如,更奢谈“如沐春风”了!

以上就是我这堂课“进去”前后“出来”的一点粗浅想法,零零碎碎,不成体统。

也许,我应该对自己的“漏洞”使劲呼喊一声“喂——出来”!以呼唤出自己的问题和反思,呼唤出自己的优势和自信,也呼唤出众前辈高手们的不吝赐教!

教师教育日志:打出来的道理


打出来的道理

文/扈少垡

在这丰收的秋天,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新学年,在每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的我要更精彩。就在我仍沉浸在对明天的憧憬时,不和谐的阴云已悄然而至了。

开学第二天的一个课间,一个孩子冲进办公室,对我说:“老师,不好了,刚刚小林打了小鹏一个耳光,您快去看看吧!”说话的孩子叫小昊,平日里最听老师的话,还总像小侦察兵一样为我“监视”着班里的动态。看着小吴气喘吁吁的神情,我能想象出事态的严重性,心里暗想:这两个小家伙,刚开学就不消停。我没好气地说:“把他们两个人都叫过来!”小吴随即掉转身子去叫人了。

“本以为过一年又大一岁了,没想到这一开学就出事,打耳光多恶劣的行为啊!这两个孩子怎么不学好呢,一会儿我非得好好教育他们一顿……”我的话像连珠炮一样说个没完。对面的马老师看着我的表情却“扑哧”一声笑了,她的笑声打断了我。“马老师,您还笑呢,这俩孩子气得我都不行了!”“你看你现在的表情多可爱啊,‘嘟、嘟、嘟’像机关枪一样,孩子们过来见你这样还不得吓个好歹?你的教育能收到成效吗?”马老师的提点敲醒了我,刚才实在是有些失态,如果孩子们过来了我也这样咄咄逼人地跟他们问话,只会拉远我们之间的距离,我还怎么和他们做朋友呢?想到这儿,我看着马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两个孩子气呼呼地被送了过来,小鹏的右脸有明显的手印,眼里噙着泪花,痛苦的表情在向我述说自己的委屈;再看另一个:紧皱眉头,小嘴几微撅着,有点儿像被惊到的小马,看着他似乎比小鹏更委屈,我的火气又冒了出来。想将小林一把揪过来劈头盖脸地狠狠说一顿。“啃、啃”马老师的一声咳嗽又打断了我,她给我使了个眼神,示意我冷静—下。我马上会意,于是,让两个孩子向后走了几步靠窗站两分钟反思自己刚才的行为。借此时,我也让自己的心情稍稍平静—下,因为一名合格的是应用理智处理问题而不是冲动。

两分钟后,当孩子们把头扭过来时,他们脸上的表情没有太大的变化,反而都显得愈加委屈。他们此时的表情让我意识到一定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酿成的这场“悲剧”。( )于是,我心平气和地问:“你们谁愿意把老师当朋友,清楚、诚实地把事情的原委讲给我听呢?”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两个孩子是在玩儿真人版CS.并约定,如果被抓就挨对方一个耳光……事情叙述完了,两个孩子都褪去了当初的委屈,羞愧地低下了头。看着孩子们的表情我轻轻地用手指点了点小林的脑袋,又捏了捏小鹏的鼻尖,用眼神看了看他们两个人的手。空气瞬间凝结了,我们三个人在那刻定格住了,过了一会儿,小林往后退了一步,伸手抓住小鹏的手,正对他,先有礼貌地鞠了一躬,然后很正式地说:“对不起,虽然之前我们有约定但是我也不能那么用力地打你,是游戏破坏了我们之间的友谊。”这时小鹏也不好意思地说:“我也不好,不该提出玩儿这个游戏,规则本身就有些不合理,我们可千万别因为游戏破坏了彼此的感情啊!”说完两个孩子都笑了,我也笑了。

第二节课我在班里表扬了小林和小鹏,因为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承担责任,是了不起的男子汉。班里响起了清脆而响亮的掌声,这掌声是全体同学为他俩而鼓的……

我心里窃喜,在马老师的指引下,我正确地处理了这起“大事故”,在这个清香流溢的上午,我明白了这样的道理:虽然两个孩子的行为有不恰当的地方,但他们的本意也只是玩儿。小鹏因自己选择了错误的惩罚方式而挨了狠狠的一耳光,虽然疼,但相信在他十岁的人生中也画过了一道优美的曲线,让他懂得了今后应当如何选择;小林虽失手使劲儿打了小鹏,但我们不妨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此时,他一定已经意识到错误了,那么被叫到办公室之后再受到老师的一顿责罚会育什么意义呢?他可能会因为这一次批评而失去自信,甚至害怕、抵触老师、同学,甚至是学习;可能会因为这一次批评而遭到同学们的厌恶、耻笑甚至会因此失去很多朋友;还可能……

也许有人会说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我有些偏袒小林,那么试问有哪个老师在处理班级琐事的过程中没有偏袒过哪个孩子呢?教师有时是需要给孩与偏袒的,因为正确运用了它,孩子们会更加深刻地体味老师对他们的苦心,对他们的爱心,孩子们才会更加快乐地成长,班级才会更加健康地成长。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小数的大小比较》

登封市通达路小学 毛梅花

《小数的大小比较》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知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买东西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本课一开始就带领学生去商店逛一逛,创设学生熟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由于学生已有整数比较大小知识做铺垫,我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比较商品价格的高低,充分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达到群体智慧共享。巩固练习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为切入点,创设运动会比赛的情境串,让学生结合跳高、跳远、跑步等运动的真实情境,将多个小数进行比较,去解决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我借助教科书上提供的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创设了四名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的动态画面的活动情境,并让学生根据跳远的成绩排列名次。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使学生感到小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我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激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位数多的小数一定比位数少的小数大”这句话对吗?我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整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能主动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虽然也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但我总觉得本节课我上得不够成功,许多地方不够大胆放手,怕学生回答不出来,总是“牵“着学生走。例如归纳“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时,我应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式子,去发现,自己归纳方法,不要每步都启发学生,这样学生学习主体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现代的教育理念是:知识并不能简单的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构建”。

道路选择的比较级


道路选择的比较级

14年7月,在经历双向选择后,我成了湖北省青马工程的一员。初期的我只用跟着培训步伐走,协调好学校和青马班两边的事情,没有多少来自未来的压力。

步入大三下学期后,我便不得不面临未来道路选择的关键期,私交甚好的几位老师只要一见面就会劝我选择保研的道路,而我一心只想跟着组织走,巨大的分歧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想也不敢和他们谈论我的选择。他们对于我的职业想象不尽相同,却没有一位老师希望我走选调之路,要么希望我读博到高校任教,要么希望我去企业打拼,在市场经济中谋得一席之地,换一个更安逸、自在的人生。

论工作环境,基层比不上高校。在高校任教,意味着同时拥有较好的社会地位、较轻松的工作环境、较优质的婚姻选择对象,不会大富大贵却也能安然过一生。论工资待遇,在基层政府工作的物质回报远低于企业。相比之下,基层工作压力大,环境差,待遇低,约束多,上升渠道狭窄。作为一名女性,如果我在基层待得过久,婚姻将会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从这种现实角度衡量,我放弃保研,将参加选调生考试奔赴基层作为第一选择实在算不上明智之举。但若论被需要感,基层恰恰最符合内心的意愿。[由整理]

就青马班的培训而言,家国担当的使命感确

确实催人奋进,可是这种使命感绝不是像身边部分同学所谓的被洗脑了,它更多的是一种被需要感,这种被需要感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实实在在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在奋斗。何况撇开理想信念,单就个人感情来说,在青马倾注的年华从如今算起不过两年就已经让我如此热爱,这注定了我无法脱身。另一方面,是组织对我的培育和肯定,让我能够保持较高的热情像个战士一样去战斗,如果少了组织的认可,我不确定我是否还能有足够的动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