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关于孩子与爱的演讲 > 导航 > 我给孩子的爱

关于孩子与爱的演讲

我给孩子的爱。

因为经历和思想不同,针对同一事同一作品,想法当然不一样,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你是否会写相关心得体会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我给孩子的爱,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给孩子的爱

时间过得真快,女儿升入高中已经一年多了。回想起当初中考时,就像昨天一样,由于中考成绩的不理想,没能进入重点高中,家里每天都笼罩在阴云里,家长的抱怨和失望,都化成最尖利的语言一股脑儿的发泄在孩子身上。那时的家里就像战场一样,虽无硝烟但压抑的每个人都喘不过气来。孩子更是每天战战兢兢的,家里的空气就好像随时都能爆炸似的。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做父母无非是因为面子上过不去,才把一切都归到孩子身上。

一个漫长的暑假终于过去了,孩子升入了一所普通高中,我们的情绪也慢慢的恢复了平静,但是在心里还是担心普高讲的没有重点高中好,每天都回时不时拿孩子中考失利来说事。现在想来孩子那时的日子是多么难熬啊!

就在升入高中不久,冯老师推出爱心早餐和与孩子好好说话的倡导。一下子把我点醒了,想想和孩子在一起朝夕相处的日子,就像高考倒计时一样的短暂了。我还在那里抱怨什么?[由整理]

我顺利的响应,第一天早上做完早餐,我并没有把写好的纸条放在餐桌上,而是放在了孩子的笔袋里。晚上放学去接孩子时,孩子一下抱住我说妈妈我爱你。我故意问她怎么了?她说昨晚你给我看冯姨给小雪写的爱心小纸条时,我就想要是你也能给我写该多好啊!今天我打开

开笔袋看到纸条兴奋了一天!我的心一下子融化了,也很惭愧觉得自己对孩子要求的太多了。孩子对父母是无条件的爱,一张小纸条一句正能量的话,她就会开心一整天,我们的爱附加了太多的条件。无形中给孩子带上了枷锁,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好。

从那一刻起我就决定每天给孩子写爱心小纸条,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还是挺难的,因为平时我们说话时,没有注意过不能说负能量的话。落在笔上都要写正能量的话,刚写几天就觉得词穷了。我于是就在微信里看别人写的套用过来,慢慢的坚持了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发生了改变,脾气变得不急燥了,家里的气氛也好了起来。孩子也不再焦虑,心情放松下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半年过去了,孩子终于有了惊人的变化,从第一次月考年组九十名,到期中考试年组四十九,到期末年组二十八。成绩的提高令我吃惊,也给了我继续和孩子好好说话的动力。这就是阳性强化法作用,我们或许都看过水知道答案,一杯水你不断的夸奖它,你喝它的时候是甜的,你不断的说它不好,喝的时候是涩的。一朵花你夸它,它开得更美。你批评它,它会枯萎,就连自然界里的这些都喜欢听好话,何况有思想的孩子了。

就这样坚持着写着,不知不觉一年多了,已经成为了习惯,现在每天早上

醒来先想着写些什么话,也不在词穷。孩子也已经高二了成绩也不断的提高,也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正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家里也在无形的发生着变化,每一个人都变得开始好好说话了,不再有抱怨声出现。心态都平和了,家里的空气都感觉在自然的流动了。想想好好说话的力量有多大啊!

所以在这里真诚的感谢冯老师提的这个倡导,让每个家庭都发生改变,让孩子在爱里成长。每一个家长都说自己是爱孩子的,那我们问问自己对孩子的爱里附加多少条件。只有我们在心里在行动上做出改变,孩子才会改变。不要老是向外在原因,多找找我们自己的原因,这样家庭才会和睦孩子才有安全感,才会进步。

最后送给所有家长一段纪伯伦的名言: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非因你们而来。祝愿所有的家庭和谐,孩子都生活在无条件的爱里。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学会去爱孩子


学会去爱孩子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寇丛丛已是大班的学生了。从他降生以来,我深知要把这个小生命哺育成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从那天开始,我时刻提醒自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形象、做人原则、思想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享受为人父母乐趣的同时,也在努力做好为人父母的形象,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义务与职责。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问题也跟着出现了:他会经常因为一些事情没有到达他的需求而大哭大闹;比如他会没完没了地看他爱看的动画片,把家长的招呼当作耳边风;比如他会在遇到困难时立即想到打退堂鼓;比如他不爱阅读、不爱写字、不爱画画这些问题令我们头痛不已,但我们也会反思:为何会这样?当然,有时也会对他有所惩罚。我们深知,一个不曾调皮的孩子,是不正常的孩子,但一个不曾受失望和拒绝的孩子,不会是一个好孩子。孩子的一些行为是他们这个年纪所特有的,家长要正确认识约束孩子的必要性。于是,我们制定了一些计划来规范他的行为

1.先定规矩,守规奖励、违反处罚。看电视的时间是15分钟,能够在15分钟后报告家长并关上电视,奖励1分;能够把玩具分类收回原处,奖励1分;到达10分以上,奖励看集动画片或者留到后面争取更大的奖

奖励。[由整理]

2.多陪孩子。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更多的是从生活方面照顾孩子,思想、行为方面的教育还是得由父母来。有的时候,孩子会看眼色,寻求爷爷奶奶们的庇护,这时必须要把这种歪风压下来,让他们明白父母是权威。

3.拒绝无理的要求。孩子想要玩具时,总会得寸进尺、狮子大开口,这时我们会告诉他这些玩具太多了,不值得购买,看看就行了。家长明确的拒绝,对孩子健康成长是有利的。

爱孩子,要为他计深远,让他们健康成长。

我对孩子的教育


我对孩子的教育

首先我要说的是自己作为家长的几点错误的教育方法:

一、我总觉得是自己离不开孩子,而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家长。总觉得孩子离开我不行,什么也做不好,因为如此往往反而导致大人之间因为孩子闹得不开心,更是干扰了孩子的独立成长。

二、我经常喜欢帮忙孩子解决问题。给孩子整理衣物被子甚至玩具,不愿让孩子主动做家务,都是自己亲力亲为,总感觉孩子还小做不到位,总觉得离三十而立还尚早。[由整理]

三、尊重个人保密我是明白的,但是有时孩子有什么心事,我就个性立刻想明白,就想方设法去追问。其实就想明白原因,以便满足自己帮忙孩子解决的欲望。但是真是适得其反,孩子不愿意说的,不想告诉家长的,那么真的不要逼迫她们说出不愿说的秘密。

对孩子教育要以身作则,包括为人处世,礼貌待人、善待老人。一个家庭再穷也不能穷志,不明白善待他人和尊重别人,知识再高也等同是没有文化。

其实谈到对孩子的教育,我们都是未毕业的学生,如何教,没有一个方法一用就灵。我相信所有的家长都是一脸茫然,我也只是多听听一些好的推荐。我也在意孩子的成绩,但是没必要太在意孩子的名次。

我不喜欢读死书的孩子,有好成绩而缺失了性格,又自私又没有同情心,教育出这样的孩

孩子那是彻底失败的。培养孩子我还是认为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从仁义礼智信方面抓起。学会做人说起来容易,不是一肚子墨水那么简单。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我们做父母的,家庭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成人才是最终目标,学会做人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教师的天职——爱孩子”讲座体会


“教师的天职——爱孩子”讲座体会
急匆匆的将朋友那借来的电脑搬到七楼,火速安装好,坐下来敲击键盘,才发现汗会水已经浸透了衣衫。毕竟炎炎夏日还没有彻底离我们而去。回想起四年前,我还是一个刚刚走向教师岗位的孩子,我用超级热情洋溢的演讲妄想温暖整个寒冷的冬季,那时候的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爱孩子的老师,单纯的认为爱是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我用自己的方式那样真诚的爱着孩子们,然而几年下来,发现经历一整天的拼搏已经体力透支,疲惫不堪的我们,面对五六十人的班级,大声喧哗的孩子,屡默不会的单词,怎么做也做不完的工作,爱,会不会慢慢倦怠?突然觉得很可怕!

原来并不是所有的讲座都是无聊至极,形而上学的应付,王玉慧校长“教师的天职——爱孩子”的讲座,深深的触动了我:让我体会到了那样踏踏实实的爱,让我认识到曾经的幼稚和肤浅。对于爱学生我的独特体会是:可爱的学生让人忍不住去爱,没法不爱,而全心全意地去爱那些学习不努力,上课睡懒觉,处处和老师作对,家长也不管不顾,不理解老师的学生,确实没那么容易吧!而我们偏偏要做到,要做好。正如王校长所说的那样,再淘气的学生也有善良的一面,有他的闪光点。是啊,想想让所有老师一提到就头疼的大白焜,看起课外书来安静的简直像个天使;总是考全班最低分的苏欣,要是有谁看到她课后努力的样子,肯定不忍心责怪她的坏成绩,只会以更加宽和与仁爱的心去鼓励她;几年前教过的李猛,父亲入狱,母亲离去,常年的孤寂生活养成了他孤僻、暴躁、极端的性格,经常打骂学生甚至老师,还恶言顶撞过校长,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为了送我这个不认路的老师参加一次教师技能比赛,竟然冒着瓢泼大雨,从很远的家中赶来,将我送到参赛地点。又冒着大雨,因为非要等到一个多小时的比赛结束送我回去而倔强的不肯离去。这样的孩子是多么的可爱啊!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大多数孩子都有一定的可塑性。他们顽皮,极端,固执或愚钝,可不要紧,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被爱,渴望关怀,渴望理解,我们要用爱去慢慢的感化他们,塑造他们,也许我们往往换不来他们的迅速转变,这很正常,如果转化他们是那么的轻而易举,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别担心,我们的爱会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慢慢的,总会的!

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不可能很好的约束自己,当然,教师也不是圣人,不可能时时刻刻,柔声细语的对待学生,面对淘气至极的孩子永远不动声色,我们也有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麻烦,每天超负荷的工作也难免急躁、动怒、激烈、甚至误解,这些问题统统存在。可是我相信,日复一日,我们所付出的爱已经深深地温暖了学生的心灵,他们会理解他们最最亲爱的老师偶尔的无可奈何,粗心失误,甚至歇斯底里。

我依然是深爱着我的孩子们的那个老师,孩子们依然是可爱的和令人挠头的孩子们,需要改变的永远是我们的教育。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