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读书与思考的演讲稿 > 导航 > 关于读书的思考

读书与思考的演讲稿

关于读书的思考。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关于读书的思考,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关于读书的思考

人自出生,就开始探索世界。包括三个途径:一是直接方式,即亲身经历;二是间接方式,汲取他人经验;三是思辨,透过已知推导出未知。

读书属于第二种途径,虽不是唯一,但是很有效的一个方式,通常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远。

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用处多,却往往被狭隘理解,或者片面化。[由整理]

读书常被当做工具,用来追逐名利。然而现实太残酷,仅有少数人能博得功名。失意者要么苦苦坚持,争取有生之年早日中举。要么心灰意懒,感而叹之:百无一用是书生。

许多大学生刚参加工作,往往什么也做不好。有人总结: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凭没水平。此刻的院校教育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既是穷人逆袭的独木桥,又要教书育人。本来只是兼职追逐名利的工具,却造成读书只为名利的表象,因此被世人病诟。

读书不只为学习,也包括消遣娱乐。很多网络小说、鸡汤美文,对于认知世界没有多大帮忙,却很有市场,因为能够满足人精神需求。对此不必褒扬或是指责,应抛开光环、不带偏见视之,此读书和打牌钓鱼并无不一样,正如食色性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认识世界两种方式,缺一不可。相对快捷的还是读书,毕竟书也是万里行的经验。

书种类

类繁多,包括自然科学、历史、军事、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等。各学科之间又相互联系,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更好理解运用。比如在古代,中国学者多精通诗词书画,西方学者多擅长逻辑物理几何数学。

二、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秦桧、严嵩都是才高八斗的读书人,却遗臭万年,此刻大学教育也培养出不少自私自利的社会精英。

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书的问题,也不是人性问题。读书人中流芳百世的更多,如屈原、文天祥、铁铉等等,包括近代一些伟人,多为读书人。

回到之前提到的读书之好处。读书之目的是认识世界,而世界包括外部世界,以及人自我。两种读书人之差别,就在于是否认识自我。

老子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佛家所谓菩提,即梵语中的觉悟一词。悟者,吾心也,认识自我。一古希腊神殿上也刻有铭文:认识你自我。

如何认识自我,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指的是以小见大,比如小小细胞,却蕴含生命之蓝图;最微观的粒子,却能体现宇宙运行之规律。

而我认为也能以大见小。比如学天文,识宇宙之浩瀚,才知人非宇宙之中心、才知人非万物之主宰,才懂敬畏天地、才懂尊重生命。读历史,见历史之长河,才知人的由来、才知何为是非,在历史演变中才会给自我定位,

才会看到前进之方向。

外部世界就像是镜子碎片,掌握越多,通常看自身也越清晰。但通常不等于必然,古人知识远不如我们丰富,却不必须比现代人肤浅。或许是更善于拼凑碎片,或许是更善于多角度审视自我,或许有人根本没想过认识自我。

朱熹认为万事万物都包含理,明白所有的理,便是圣人,这就是格物致知。方式很理想,无奈宇宙永远探索不尽,镜子永远不完整。王阳明认为心即理,所有的答案就在心里。心即宇宙,不必格物致知,直接审视内心。这又难免主观唯心,脱离了客观,原始人可不会成圣。正如孔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三、以上所说,全是错。

一个深奥的问题,三言两语怎说得清。非我故意胡说,语言即是如此。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此文之人,或许得到结论却是和我相反。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极不完善,不论汉英。逻辑学通常认为内涵越广,外延越少,反之亦然。比如说以下三类:甲(人)、乙(人,中国的)、丙(人,中国的,JG学院的,龙姓)。显而易见,任何语言都受制于其内涵和外延。

当初公孙龙言白马非马,亚里士多德提三段论,必须时期内争议很大。皆源于当时词汇不足以及语法缺陷。

此刻很多无神论者试图用这句悖论否定万能的上帝:上帝能否造出自我也举不起的石

头。我是无神论者,也不禁觉得荒唐。人类语言的缺陷,却让上帝背黑锅。

没有任何语言能描述终极问题,正如禅宗云: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但人类读书的方式不断在进化:读(听)文字->看图->看视频->感受虚拟现实等等。不知未来是否会出现一种完美的语言,或是以后根本不再需要语言,正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如真有,不知是永恒还是末日。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关于城管执法工作的思考


关于城管执法工作的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管理工作的作用越来越大。城管作为一支行政执法力量,在维护城市形象、服务民生、打造文明卫生城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当前社会处在发展转型期,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与滞后的城市管理之间矛盾突出,城管部门往往处在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部分群众对城管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暴力抗法。如何做好城管执法工作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充分认识理解城管执法工作的重要性。一座文明整洁的城市,离不开城市管理。城市是三分建、七分管,我们共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每天的工作生活都与城管工作密不可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城管,车辆乱停乱放、小摊小贩占道经营、垃圾乱扔乱倒、房屋乱搭乱建等不法行为充斥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想要的幸福生活吗?可以说,城管工作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关千家万户,工作任务任重而道远。

二、严格管理,依法行政,不断提升和规范城管执法工作。城管管理的对象大多是下岗工人、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城郊失地农民、无业人员等弱势群体,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法制观念淡漠,文明意识、道德意识缺失,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动辄置他人利益于不顾,以“要吃饭”、“要谋生”为借口,不服从城管的管理。看热闹的群众往往不明真相,出于同情弱者的心理“打抱不平”,乱起哄,喝倒彩,对城管人员围观指责,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城管执法人员一定要文明规范执法,彻底摒弃随意执法、粗暴执法的陋习,严格依法行政。要创新管理方法,在探索科学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方面下功夫,改变过去重处罚、轻管理的工作模式,坚持堵疏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积极解决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发掘潜能,通过合法经营脱贫致富,提升他们的城市公德心。同时,加强队伍管理,坚决处理清除城管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以文明之师的崭新形象取信于民。

三、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工商、卫生、公安、民政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避免城管孤军作战。变城市管理由城管部门一家“独唱”为“一家领唱,大家合唱”。通过“大兵团”作战,杜绝“有利互相争、无利互相推”的不正常现象。

四、加强宣传,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城管工作难做,首先是群众对城管不够理解,所以不支持甚至敌视城管的执法工作。加强城管执法宣传,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改善城管执法形象,有利于维护城管执法权威。“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城管,理解城管,进而达到支持城管,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改善城管执法环境的目的。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宣传城管为城市建设、人民生活所做的努力,树立城管的良好形象。

城管执法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艰辛,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城管部门也要推行精细化、长效化、人性化管理,积极打造和谐城市,努力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关于乡村建设规划的几点思考


关于乡村建设规划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为了圆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建议》强调“必须搞好乡村建设规划”。乡村建设规划有综合和专项规划之分。本文着重就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气、电、路、通讯、广播电视、文化活动场所、村容村貌整治等规划中的几个问题作些分析探讨。

乡村建设不能没有规划。乡村建设涉及到乡村重大建设目标的确定、空间布局的设计、重大项目的资源配置、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等等,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的规划。乡村建设规划是乡村建设的前提和依据,对乡村建设具有先天性的决定作用。缺少规划或规划制定不科学、规划实施不到位,必然会使乡村各项建设处于盲目、无序、自发状态,其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建议》提出“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就是要以规划为手段,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主动搞好对各项建设的宏观调控,优化配置建设资源,使乡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在正确的轨道上起好步、开好局。具体说,中央之所以强调“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是因为:
1.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土地是我国最宝贵、也是最紧缺的重要资源。乡村建设无论是村民住房扩建,还是道路拓宽、兴办企业、扩大文化阵地等都需要占用和使用土地,不占用和不使用是不可能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地。过去由于不少乡村缺少建设规划的指导和约束,对土地占用、使用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大量占用土地、浪费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如乡镇新工业园区任意扩大圈地规模;企业用地大手大脚;招商引资过程中乱批、贱卖土地的行为屡见不鲜;农民住房超标准建设,占地过多现象比比皆是,结果造成了农村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使用效率不断下降。许多有识之士指出,长此以往,将对我国粮食安全乃至经济安全形成严重威胁。
节约土地,提高我国土地的使用效率,需要多管齐下,采用多种措施方能奏效,而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途径和手段。因为,科学的制定和实施乡村建设规划,用规划指导村庄整治和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能从源头上排除政府、集体和个人用地的随意性,促使政府、集体和个人都必须按照规划要求和相关制度的规定,实行严格的土地使用审批。用地的方向和项目、规模和数量都受到规划的约束。谁违反规划用地,谁就承担相应责任,这样显然能有效杜绝对土地的滥用。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科学合理的乡村建设规划,会按照中央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的要求,遵循节约土地、合理使用土地的原则,会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统筹解决目前存在的建设规划与用地规划两张皮的矛盾,把农村经济建设用地、社会公共事业用地、农民居住用地结合起来,最有效地整合好土地资源,最合理地安排好农村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地用好农村每寸土地。以农民住房用地而言,如能通过规划,逐步实现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就能大量节约土地。据我省有关部门预测,按省政府制定的我省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规划,就会节约用地50万亩。对农民居住进行规划是如此,其他建设规划也是如此。
2.有利于促进城乡空间结构布局优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城市与乡村是两种典型的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与农村相比,城市是人口和多种非农产业活动比较密集的空间场所,是一定区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布局,这是加速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首先必须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而这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规划为依据、为先导,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试想,如果没有一个统筹考虑城乡一体发展的规划,仍旧沿袭城乡分治的思维定势,城乡政府对城乡交通、水电、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各行其是,各搞各的一套,结果势必造成城乡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混乱无序,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现象反复出现,带来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为严重的是,混乱无序的城市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难以实现城乡两个板块的有机结合,促进城乡共同进步和繁荣。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差距扩大,二元结构方面的问题愈来愈多,不能不说与城乡建设规划不接轨、不科学、不合理直接相关。
我们认为,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的必然要求。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并把乡村建设纳入一地总体发展规划,把乡村与城市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考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城乡交通、水电、能源等设施,把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积极向乡村延伸,这样把乡村与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打造一个农业承接工业反哺,城市带动农村的科学平台,就能实现城乡建设空间布局最优化,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公共运行成本;更好地发挥城市对乡村的辐射作用,增进城乡居民的人际交流,这对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非农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都

关于乡村建设规划的几点思考第2页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规划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
3.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农民生活质量不仅反映在农民收入上,还集中体现在农村人居环境上。农村人居环境包括与农民吃穿住行乐等相关的水、电、路、能源、市场、文化阵地、医疗设施等的建设状况,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人居环境优劣,对农民生活质量高低、幸福指数升降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作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事实表明,好的人居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好的乡村建设规划,需要有好的规划作整体安排。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普遍较差,个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出在规划上。仅以目前不少地方农民面临的许多重大安全隐患来说,往往就是规划缺位或规划滞后造成的。因为乡村建设规划缺位或滞后,在大力发展农民家庭养殖业的同时,造成农民住房与畜禽圈舍混杂,留下了发生大规模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安全隐患;因为乡村建设规划滞后,使乡镇企业生产污水、养殖业污水和农民自己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进入河流、水塘,污染了水源,严重影响了农民身体健康;因为乡村建设规划滞后,农民随意乱搭乱建厕所,乱堆乱放生活垃圾,一到夏天,臭气冲天,蚊蝇乱飞,使农民处于很不卫生的环境之中。如此人居环境,当然无益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少地方的经验证明,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乡村建设规划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全面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的规划。有了一个好的乡村建设规划,就能坚持以农民为本,充分考虑广大农民多方面的需求,切实搞好村庄整治,配套建设方便农民、提高农民、保护农民安全、促使农民身心愉快、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多项基础设施,如便捷的交通、安全的饮水、清洁的能源、畅通的网络、多种形式的文化阵地等等,这些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认为,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好、落实好,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此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还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总之,要把乡村建设好、管理好,首先必须把乡村规划好。目前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或多或少与规划有关,或缺少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或虽有规划但规划不当、水平不高,难以科学指导乡村建设。因此,乡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制定好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划,这乃势所必然,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把编制规划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件大事,置于新农村建设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乡村建设规划要在乡村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先导作用,首先取决于乡村建设规划本身是否先进、科学和合理,否则,不但起不到规划的正面效应,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甚至意想不到的后患,影响乡村建设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一个好的乡村建设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立足全局,统筹谋划,使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特色性。
1.前瞻性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个好的乡村建设规划必须体现这种发展特点。不但要对乡村近期建设进行精心谋划,而且还应对乡村未来建设作出科学构想,即规划要有前瞻性。这就要求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必须与时俱进,观念要新,思路要宽,眼光要远,预见性要强。要能够准确地预测和判断乡村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趋势,城镇各项建设向农村延伸的趋势,政府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的趋势,乡村部分村庄合并的趋势,人口增减和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广大农民群众物质和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做到既立足当前,从近处着手,紧密结合乡村实际,编制好乡村近期建设规划,使其能在近期实现,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更要放眼长远,适当超前,以前瞻性的长远眼光,编制好乡村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分步实施,分步建设,并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这样尽可能使规划内容全而贴切,目标远而现实,既为当前建设指明方向重点,又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充分考虑今后较长时间的发展,否则,用不了多久就会失去规划的指导性。以往一些城镇在编制规划过程中,由于没有把握好远近兼顾关系,规划缺乏前瞻性,导致城镇建设变成“摊大饼”,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区域、行业各自为政,成为一盘散沙,这样的教训我们应该牢记,不要让这种现象在编制乡村建设规划时重现。
2.科学性
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使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合乎规律性。强调这一点,就是要求编制规划切忌主观随意性,坚持科学性。科学性包括多方面含义:
编制规划的态度要科学,编制规划的方法、技术手段要科学,编制规划的内容要科学。比如,乡村建设规划目标的确定,总体思路的设想,建设项目的布局,分阶段、有步骤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等等,都应是科学的,合乎规律要求的。一切能从实际出发,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讲究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力求不走或少走弯路和回头路;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不搞“一刀切”、“一风吹”,不搞一哄而起,不搞盲目攀比。为了确保乡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编制工作中既要善于听取和尊重民意,又应注重吸纳专家、学者参与编制规划。规划工作应首先从对乡村的调研开始,在收集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制预选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优化组合;做好规划预算,计算风险成本,给规划的实施留有余地;对规划进行评审,召开由各方面人员组成的听证会,完善规划细节。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内容作合理的动态的调整,确保规划能科学指导每一个阶段的乡村建设。
3.可行性
可行性是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乡村建设规划不是标准定得越高,前景描绘得越漂亮越好,而是越有可能转化现实越好。这就是说,规划不仅在理论上具有科学性,在实践上还必须具备可行性。规划是一个逻辑演绎的过程,如果说科学性是对规划整个过程的逻辑性考察,可行性则侧重于对逻辑起点的探究。即在编制乡村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对规划地的经济、政治、人文、地理、习俗等社会要素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从而确定规划的目标、规划的阶段性任务是否切合实际;或者乡村在承接规划项目时,是否有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作保证,其中人力还包括人的意愿,即广大农民是否认同、拥护和支持规划,这些都是在编制规划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规划的可行性决定规划的生命力。规划只有具备可行性,规划所描绘的蓝图才能转化为现实,否则规划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因此,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必须十分重视对规划的可行性研究。对可行性研究越深入、越透彻,规划的质量就越高,规划对乡村建设的指导作用就大。
4.特色性
乡村建设规划,既要用城市规划的理念,又应与城市有所区别,城乡一体化不能变成城乡“一样化”,应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传统文化、尊重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充分显现农村风貌,体现农村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及各种个性特色。千万不能在乡村建设规划中把典型的地域特征搞没了,把鲜明的民族特色改样了,把传统的文化传统弄丢了。乡村建设规划所设计的新乡村,应当是类型多样、特色鲜明、风貌各异、多姿多彩,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乡村。为此,规模要避免几种误区。一是大拆大建。随意地推倒重建或盲目地大拆大建,这就毁掉了祖先创造的财富,毁掉了文化遗产。历史名镇名村一旦被拆,即使重建也是假古董。二是大包大揽。乡村建设既是为了农民,又要依靠农民。大包大揽的做法是建立在农民无能力论和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基础上的,认为农民愚昧落后,不堪重任。但他们忘了诸多令外国友人叹为观止的古村落正是农民祖祖辈辈创造出的灿烂文化的代表。三是贪大求洋。盲目照搬照抄城市小区建设的模式,克隆城市的人文景观,片面追求村庄的整齐划一,把乡村搞得千人一面。这种无任何个性特色的乡村,广大农民群众是不会满意的。乡村建设规划必须走出上述误区,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花气力。

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涵盖面宽、涉及的问题多。在推进过程中,无论是工作重点、工作思路,还是工作步骤、工作方法等方面,必须切实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确保规划编制好、实施好。
1.必须尊重民意,鼓励和发动农民参与编制和实施乡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相信农民、依靠农民,让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这是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理所当然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应当看到,农民是编制乡村建设规划的参与者,落实乡村建设规划的实践者,又是实现乡村建设规划成果的享受者,尊重农民的意愿,调动好、保护好广大农民编制和实施规划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至关重要。因为建设农民自己的家园,村庄怎么整治、民居怎么改造、路桥怎么修建、水电设施怎么安排,诸如此类乡村建设规划中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农民心里最有数,农民最有发言权。必须充分尊重民意,坚持走群众路线。要与农民换位思考,思考我们所编制的规划目标,是不是农民所需要的;实施规划所采取的措施是不是
农民所欢迎的;按规划建设的结果,能不能让农民得实惠等等。总之,乡村建设规划所设计的一切重大项目都应听取农民意见,大主意应让农民来拿,只有按照这个原则来编制和实施规划,才能在广大农民的支持下,把纸上规划变成活生生的客观现实。
2.必须循序渐进,坚持立足实际编制和实施乡村建设规划
乡村建设规划必须立足乡村实际,坚持一切从乡村实际出发,这样才能确保规划统领乡村建设。目前我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是,从总体上分析,各地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且各地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但表现在东西部农村之间,就是在同一区域内部的差异也很大。与此相关,各地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严重不足,各地发展程度也参差不齐。根据这种状况,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既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又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乡村建设。各地乡村建设的起点不一,资源多寡不一,发展实力不一,因此对建设目标的规划、基建项目的规划、推进速度的规划等等,相互间无需盲目攀比,只能立足实际,用现实主义态度和方法编制与实施规划。一个好的规划,不在于目标设计的标准定得多高,基础设施建设盘子定得多大,实现规划目标的进程定得多快,关键在于规划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果我们编制和实施的规划偏离循序渐进的原则,乱设目标,急于求成,一味追求短期效应,到头来必然欲速则不达,酿成劳民伤财、怨声载道的结局。这种状况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
3.必须点面结合,坚持用以点带面方法编制和实施乡村建设规划
乡村建设是个新课题,目前不少地方对编制和实施乡村建设规划的工作才刚破题。笔者认为,要确保编制规划的科学性,落实规划的有效性,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按这一原则去实践,可以充分利用点上规划工作的经验教训,使面上的规划工作减少风险,少走弯路,使规划工作开展得更自觉、更有序、更健康,也更受农民的拥护和支持。须知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先搞试点和示范,通过实实在在的试点,就能让农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规划。实际工作中既要重点扶持各方面条件较好的乡村成为试点,率先编制和实施规划,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适时推广;又要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敢于试错,为其他地区的建设提供反面教训,发挥试点的纠错作用。点面结合时,必须综合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点上试点和面上推广不是一回事,不能刮风。对于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环境、生产生活条件相近的乡村,应及时推广点上经验,扩大规划建设的范围。对试点村落实规划所需的资源,政府可进行一定的资助,但千万不能垒大户,把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试点上,否则规划试点村就失去了试点价值。千万不能将那种“好是好,就是学不了”的典型硬性推广。
4.必须依法行政,坚持以严肃的态度编制和实施乡村建设规划
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既要以认真的态度编制规划,又要以严肃的态度实施规划。目前,不少地区对此态度不够严肃,有的地方热衷于对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具体实施时却对规划视而不见,把规划当儿戏;有的地方是“书记调动,规划重弄”,使规划失去了稳定性和连续性;也有的地方领导随意干预和频繁地变更规划,使得规划形同虚设,所有这些均使规划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严重影响了规划作用的发挥。规划具有严肃性。乡村建设规划是经过科学论证,依据资源环境条件,适应各地发展要求,为实现政府发展目标,经过人大讨论,县政府批准和乡镇政府公布实施等法定程序制定的,是一种政府行为。规划一旦确定,应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折不扣地执行。任何人都不能自作主张,随意变更规划。当然,规划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作一些动态的调整,以保持规划的超前性和指导性,这是必要的,也是允许的。为了依法行政,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一方面,要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人们的规划意识,要让大家真正认识到乡村建设规划既是乡村建设的目标和蓝图,需要逐步付诸实施,又是乡村建设的法定依据、规范和准则,必须遵照执行,否则就失去了规划的意义。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对规划实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有效监督,严格监督各行为主体,督促其按规划的要求进行乡村建设。对违规违法行为不能手软,必须严肃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这样方能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关于农机节油工作的思考


关于农机节油工作的思考

农机节油:宣传、培训、推广、维修一个都不能少
建设节约型社会,农村也不例外,尤其是农机节油,是农村的重点,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截止20xx年底统计。**市共有拖拉机23.38万台159.74万千瓦,其中手扶拖拉机22.1万台,年耗油46万吨。手扶拖拉机分布在全市农村千家万户,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作业。从以上数字看农机节油不仅数量大,而且前景广阔。同时也是摆在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认为,要搞好农机节油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农机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已遍布千家万户,是农民很欢迎的农机具,不仅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且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好处,使广大的农机手改变传统的观念,变为一种自觉地行动,提高农机手对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要将节约的观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增长模式,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相当突出,如果不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节约资源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二、送科技下乡,搞好培训
针对农民机手文化水平偏低的实际,有关部门应采取送科技下乡等方式方法,对农机手进行培训,向农民传授节油科技新技术、新工艺以及驾驶操作方法等。新开办的农机培训班要增加节油技术新课程。如指导农机手减少机器空转时间,不超负荷作业,保持机器清洁,做到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三不漏。使农机手快速掌握节油技术和操作方法。
三、建立农业机械更新报废制度
农业机械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建立农业机械更新报废制度,使那些使用年限长且耗油高的旧机实行强制报废,同时给予农机手一定的报废机具补贴,使之成为农机手的一项自觉自愿的行动。这样不仅减轻了农民因报废机具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还能达到节油、废机具充分利用的目的。
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有关部门应研制、推广具有节油、适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给农民,对耗油高、工艺落后,且又不适用的农业机械逐渐淘汰,并不准进入农机市场。这样从源头上抓好先进机具的生产关。
五、加强农机流通和修配管理
农机管理部门要配合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搞好农机流通行业和修配行业的管理,加大工作力度,开展农机打假统一行动。对假冒伪劣农机、坑农害农的行为坚决查处,确保农民使用上放心机械。同时,加强对农机修配行业的管理,对全市近千个农机修配网点,加强节油宣传教育,使之在修配活动中使用推广先进的节油新技术、新工艺,把机器调整到最佳状态,达到省油、省工、省时、省钱之目的。对清洗件用油要采取多级过滤、沉淀等工艺,增加使用次数,科学合理的充分利用每一滴油。
按全市23.38万台拖拉机,每台节油10公斤计算,将节油233.8万公斤,是一个很大的数量,因此,农机节油,前景广阔,利国利民。
目前,**市农机管理部门已经着手制定全市农机节油增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计划,使该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使每一位农机手,每个修配网点对开展节约型社会有一个正确地认识,变成为自觉的行动。

关于卷烟品牌培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卷烟品牌培育的几点思考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品牌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激情、智慧与信念。品牌的强大取决于品牌领导力:定位(position)是方向,平衡(balance)是方略;平衡中蕴含定位,定位使平衡具有力量。这就是ibf品牌之道平衡力理论的精义。(品牌文化与战略专家梁中国)
关键词:品牌制约措施
品牌培育工作是一项非常全面的持久性工作,几乎包含了卷烟营销活动的所有内容,品牌培育活动的开展既是对营销人员的技巧、能力、水平的一种检验,也对卷烟经营企业营销活动整体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销人员能否切实端正品牌培育态度,立足烟草行业建设大局,从整个卷烟零售市场发展的实际出发,全力推进卷烟品牌培育工作,将会对整个卷烟经营企业的进步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对培育品牌的制约因素以及现阶段开展品牌培育工作措施做粗略的探讨。
当前培育强势品牌的制约因素
品牌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能力是构成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源。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重点骨干品牌的市场集中度、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个别重点骨干品牌的销量增长仍然依赖于重组整合带来的自然增长,对省内市场的依存度偏高,省外市场的覆盖面和有效占有不足。一些品牌随着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原料保障、产品品质控制等跟不上要求,产销结构、产品线组成的问题比较突出,致使在市场中不能形成较为稳定的美誉度和忠诚度,品牌的竞争力并没有随着产销规模同步增长,缺乏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和能够保持品牌持续增长的市场扩张力,市场维护成本高,显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
在零售终端推广不力。零售终端作为卷烟销售的最前沿,开展品牌培育工作必须要有零售客户的积极配合,但有的零售客户没有认识到培育强势卷烟品牌的重要意义,在经营的过程中消极对待日常的市场信息收集、品牌上架及品牌推介等工作,或者是受其本身综合素质的限制,对市场分析、卷烟营销知识掌握不够,无法在品牌的推广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客户经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有的存在应付心理,服务客户流于表面,走马观花,走过场不重结果;有的协调沟通能力、研究分析市场能力及指导客户经营能力不强,从而影响了培育强势品牌工作的成效。
缺乏品牌经营策略。有的企业在品牌建设上都是“广种薄收”,少有“精耕细作”,不能保持品牌长久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品牌营销过程中,服务、信息反馈工作跟不上,对品牌文化的积累、拓展不够,开发新产品欲望强于保护老品牌意识,经常是舍弃原来已经有一定市场基础和消费需求的老品牌,以新品牌取而代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的市场信誉和形象。还有的企业盲目乐观,当品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便认为品牌培育工作取得成功,便片面追求销量、利润,不注意掌握好投放节奏,过量投放,结果事与愿违,造成库存积压,不仅市场占有率没能扩大,而且损害了品牌形象。
开展品牌培育工作的几项措施
众所周知,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并拥有自己的消费群体。与此同时,同一领域的不同品牌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有强有弱,强到可以互相替代,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例如,当消费者喜爱的某一品牌暂时缺货时,消费者就会选择与该品牌相关性比较强的品牌作为替代品。
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习惯,这就形成地区消费观念。开展品牌培育工作应充分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根据地区实际,按照“控量、稳价、铺面”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铺开销售,打牢市场基础。控量的常用措施是制定品牌销售策略,控制零售客户的单次购买量。价格的波动是卷烟品牌培育的最大杀手,稳价要力争持久性。“控量”与“稳价”,主要取决于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相关机制。“铺面”就是广泛铺开品牌烟的销售面,使之广泛地与消费者见面。这是我们客户经理做好品牌培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铺面”要力求最大化,即最大限度地提高品牌烟的上架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零售点的积极性,最大范围地与消费者接触,最大范围地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铺面”工作的常用措施有:一、品牌宣传。向客户传递企业信息,介绍品牌情况,运用自身的沟通技巧,说服客户购买。二、重点营销。将有购买相同或相近档次品牌烟的客户作为“铺面”的重点目标,增加对这部分客户的拜访频率,加大推介力度。另外,要把品牌的档次与客户级别的高低相结合进行铺面。三、有奖销售。通过对零售客户进行销售奖励促进品牌烟的上架与销售。除此之外,指导零售客户主动销售也是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成功培育品牌的关键因素。做法是:“晓之以理,动之以利”。介绍品牌信息,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品牌的利润,调动他们主动向消费者推介品牌的积极性,提高销售量。
品牌培育工作不但是一项

关于卷烟品牌培育的几点思考第2页

持久性的工作,需要耐心、坚持才会有成效,同时也是需要全体营销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的一项工作。综上所述,卷烟经营企业在开展品牌培育工作时,必须全面分析当前零售市场对卷烟的需求和消费新形势,找准品牌培育的关键所在,切实扩大新品牌的上柜率,增加品牌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同时,也要准确把握卷烟品牌在研发、投放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正确培育相应的替代品牌,提升品牌的认可度。这样,才能使得整个品牌培育工作做到合理有序,规范高效。

关于财务与业务融合的思考


关于财务与业务融合的思考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科技迅猛发展,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而作为一项全面综合的管理活动,与企业的经营环境密切相关,需要财务管理与业务高度紧密融合,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财务控制与业务融合方面,存在脱节、两张皮的现象,如何处理财务管理与实际业务的融合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正如任正非所说“财务唯有深入业务,才可能服务好业务”一样,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突破传统财务思维模式,不再局限于财务核算与财务监督,而是要将财务工作延伸到业务的全流程中,结合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发挥财务有效资源,将财务工作深入业务最前端,在业务实施过程中贯穿财务,强化过程控制和监督,有效促进业务财务相融合。

其次,要改变工作方式,提前根据不同业务需要,针对业务发生具体事项进行预测、研判,将财务传统的服务、事后核算、关注过去的职能,转化为财务价值创造、事前算账、规划未来的职能。如原燃料采购节奏的把控,公司库存经营、公司套期保值等等业务,财务部门可以通过与业务部门共同计算资金占用成本,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全过程参与到业务中,也只有通过参与才能促进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再次,要抓住业务关键点,学习业务服务业务,抓住业务的关键需求,真正渗透到业务中,解决业务过程中的问题。如财务人员积极参与目前公司ERp 流程的讨论,通过重新梳理公司各业务流程,一方面财务人员学习业务,更加熟悉业务,另一方面根据业务特点,运用相关财务知识规范业务流程,明确部门职责,实现过程风险控制,进而实现公司的精细化管理。

总之,财务要建立对业务作战最实用的财务能力,必须要建立如任正非所说的“财务也要走向高铁化,让别人感受不到财务在管理,但其实已经安全地让业务快速通行”的理念。(文/丁莹)

关于“懂政协”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懂政协”的实践与思考

杨宏 安阳县政协

从今年5月份以来,全国政协系统开展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的工作,我们安阳县政协也在全体政协委员中开展了学习活动。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论述读本,好多新观点、新认识对我们做好政协工作非常意义重大,为此县政协专门搜集整理出了一本书,也是希望大家都来学、都学懂弄通,以此来促进我们政协工作。

自开展学习研讨活动以来,全国政协共组织政协系统召开8个片区座谈会和7个专家学者座谈会,确定了18个重点课题和6个基础性理论课题,非常广泛,共有各级政协委员79.38万、机关干部27.9万参与学习研讨、形成研究论文3.6万篇。

9月底全国政协召开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及很多专家学者出席和参加座谈会,他们的发言刊登在《人民政协报》上,我进行了认真研读,这些理论文章立意高、认识深、看问题准、思路清,我看了很受启发和感动,非常赞同,对我们工作很有促进。

我认为,作为一名政协人,政协委员要了解政协、知道政协、热爱政协工作,特别是要想干好工作,有所作为、必须懂政协。

所以今天就拿“懂政协”这个话题与大家交流学习。

一、懂政协首要的是“懂”政协的政治属性

懂政协的政治属性,首先要了解政协的历史。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社会主义新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爱国人士都做出了极大贡献。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布“五一”,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正确主张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响应和拥护。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等23个单位,134名代表。会议由毛泽东、李济深、沈钧儒等人主持。会议通过《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等文件;选出由21 人组成的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推选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李维汉为秘书长。9 月17 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等文件提交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决定新政协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作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国歌、纪年四个重要决议,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60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建立了历史的功勋!

这些都充分说明,政协工作是政治工作,政协是政治组织,懂政协首先要懂政协的政治属性,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工作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论述全面深刻,从国情上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特征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优势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纵向上指出“党是最高政治力量”;从横向上指出“党是领导一切的”。所以把握人民政协政治属性,最重要的就是增强党的观念。在政协工作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两个维护”,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大力夯实党的基础,积极助推党的事业,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二、懂政协主要的是懂政协的统战功能

政协的主要功能在“统一战线”。在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中首先就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在人民政协“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中,首先是“团结”。在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中,首先就是“协调关系,汇聚力量”。

统战的主要目标在“心”。政协发扬优良传统,优势在于凝心聚力。政协“画好”同心圆,方法在于坚守政治底线,最大限度增进各方面的政治共识。凝心的主要方式在“引”,就是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今年是安阳县和示范区套合后第二年,各项建设任务非常繁重,围绕这一重大实践,县政协及各位政协委员开展了多方位的调研视察,通过调研视察,感受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力,感受到了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的感召力,感受到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感受到安阳县未来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作为安阳县政协和政协委员,要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发挥好团结统战功能,着力引导各界人士正确认识安阳县(示范区)发展形势,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安阳产业新高地,城市副中心,打造安阳县新县城,奋力开创安阳县(示范区)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的扎实实践上来。

三、懂政协重要的是“懂”政协的时代担当

新时期人民政协的工作要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加强学习、固本培元上率先垂范。真正做到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坚持协商就要真协商,践行协商理念,弘扬民主精神,带头愿讲话、敢讲话、讲实话。坚持监督就要真监督,紧扣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市县委重要决策部署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诤言、献良策。坚持把提高调查研究、提案及建言质量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方向,注重增强工作实效。

当前,我国正处于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并行期,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正处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期。安阳县(示范区)也正处于套合后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矛盾和问题、发展和困难的叠加期,人民政协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新时代。

全国政协系统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担当作为。并且要求全体政协委员积极行动起来,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展现作为,作为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安阳县政协人、政协委员更应如此。但也有个别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存在不担当,作为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愿为、不想为、不会为等,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强教育。教育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不断强化担当作为的精神;其次要查改突出问题,再次要健全落实制度,把教育培训引导、纪律规矩约束,考核激励推动,责任追究倒逼等制度落到实处。

四、懂政协必要的是“懂”政协的履职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履职提出一系列要求,强调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强调要懂协商、会协商、善议政;强调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等等。这为政协履职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科学方法。

全国政协系统都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但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我们在内,如能力不足,方法不当,调研不深。解决这些问题;一要在政治建设上下功夫,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二要在理论武装上下功夫,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真正做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三要在提升能力上下功夫,以习近平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为指导,使自身能力“持续升级、不断扩容”。

关于建筑企业品牌战略的思考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很多行业重新洗牌,很大一部分企业相继破产倒闭。然而,纵观全球经济每个行业都有一些企业他们不但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反而在危机中生命力更加旺盛,企业的发展更加稳健。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些能在风暴中仍岿然不动,蓬勃成长的企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已在风暴来临之前他们在自身企业品牌的建设上做足了功夫,使自己的品牌在同行业里立于不败之地!
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经过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累计;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企业的各部门互相通力协作;品牌建设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工程,既夯实了企业自身的内功,也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具体到建筑企业来说,品牌建设尤为如此,一项工程动辄一年甚至几年,出一件精品不足为奇,件件作品都是精品那就并非易事了,企业好比一张绸缎,一件精品好比绸缎上的花朵,件件花朵簇拥的绸缎必将花团锦簇。现在的企业都在做大做强,一个企业在做大的同时,就需要有一个强效的管理团队,加强企业自身建设,调动各个部门的生产积极性,把每个部门的效率发挥至最大,那这个企业必定在同行业里逐渐壮大,最终成为王者。当一个建筑企业发展壮大了,使用他的产品的客户就会更多,他肩负的责任也就更大。
所以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要有高瞻远瞩的长远意识、统筹全局的整体意识、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一个建筑企业品牌建设的过程犹如一座雕塑成型的过程。企业里的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就好比那一个个制作雕塑的工匠,工匠技艺的娴熟与否直接决定了雕塑的优劣。如果一个建筑企业里员工具备完备的专业知识和优质的技术水平,在日常工作中能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那样的话企业品牌的建设定能顺风顺水!
品牌战略应从品牌定位、品牌策略、品牌建设三个方面着手。
一、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对一个企业的品牌战略来说至关重
可以说,品牌建设是建筑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把利器,是差异化的最高境界,是追求高于平均利润的最持久、最可靠的法宝,是追求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平台。但国内一些建筑企业在品牌建设中往往只注重外表,急于求成、浮躁取巧的心态仍然十分普遍,品牌出现得快,消失得也快。
从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XX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及《世界最具影响的10大品牌》中上榜品牌的情况来看,其平均品牌年龄大于70年。由此,可以看到品牌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一个经过长期建设的优秀品牌其生命力必然也是长久的。要让品牌长久不衰,其关键在哪里呢?简而言之,就是要塑造品牌的个性。要塑造品牌个性,先要明确品牌的个性是什么。
品牌的个性其实是针对主体和客体而言的。对主体而言,可以通过市场调查和数据统计的方法加以区分和把握,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企业经营者对目标责任者的选择。通过市场细分,企业应对市场的组成有较详尽的了解,通过对自身优势、资源的分析,选择自己最有优势的细分市场,这样就完成了市场定位的工作。一个建设项目的完成,由许多方面组成,这些组成部分也形成了行业竞争市场。如建筑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产品价格。这些都是对市场的细分。所以,一家建筑企业即使没有特级建筑资质,但同样可以在其中的一个分项上确立自己的优势和地位,从而明确自己的品牌个性。
从客体方面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一直就是向着更高与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所谓更高,就是精神领域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谓更深就是越来越细化。因此,伴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通过对社会需求的把握,在坚守对社会承诺的基础上,企业的品牌个性也要不断赋予新的含义,新的形象。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塑造一个品牌无疑是使建筑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获得高额利润的一把利器。通过品牌个性的塑造,会使品牌立得稳、立得长久、立得效益好。没有个性的品牌,无论花费怎样的巨资进行推广与传播,也不可能有长久生命力。
二、品牌策略

1、以企业文化支撑品牌战略
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的核心。从表面上看,品牌展现的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实际上,品牌所表达和传递的是企业的价值观、理念和精神,也就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其所代表的文化的竞争。而世界品牌在发展过程中,也无不闪耀着品牌文化的光芒。文化是品牌的灵魂,灵魂有多深,企业品牌就能走多运,离开了企业文化这块沃土,企业品牌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筑企业要生存、求发展、欲与世界知名建筑企业试比天高,首先必须构造自己的强势建筑企业文化和品牌。
2、强强联手,用品牌占领市场
强强联手,是指一流企业与另一实力企业联合,实现双赢,实现1加1大于2的战略组合。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只有先做强然后才能逐步做大。
建筑企业的联合可以是在同行业以及其衍生行业中,两个强大的建筑企业的联手将更加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从而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工程项目上联合的只能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企业,由一个企业担任总承包,然后按照专业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协作。这样,尽管实行联合的两个企业,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中都有自己的弱项,但由于是资源互补、强强联合,就能利用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产生内耗达到最小。如果是两个类型和资源相同的企业联合,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利益关系,往往只能产生内耗而不能产生合力,所以,在建筑业应当提倡“互补强强联合”。
3、注重宣传,争取更多客户
广告是品牌传播的手段和工具,是宣传品牌形象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作为企业的广告宣传要有的放矢,要针对锁定的目标市场,利用一切可以传播信息的渠道。因为,每一个知名品牌,无不在广告宣传上表现出色。
当前,企业在广告宣传中为做广告而做广告的现象相当严重。原本一个很浅显很简单的思维却硬要用极其复杂的手段来表达,结果不是广告形象模糊,就是过于赤裸裸地传播销售说词,甚至是令人乏味的产品说明告白,老百姓看了自然头晕乏味。因此,企业在品牌宣传中,不妨做反差的媒体投放策略,避开其他大型知名品牌的攻势,讲求直效性。
三、品牌建设
建筑企业的品牌建设包括建筑产品的建设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首先是自身产品的建设
建筑工程要考虑建筑工程常涉及移民搬迁、占地补偿、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因素。牵扯到的各种问题及其复杂,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工程建设影响到周围百姓生活时,我们制定合理的搬迁计划;项目选址侵占了百姓的土地时,我们给百姓一个满意的赔偿标准;建筑垃圾,工业废料影响周围环境时,我们做到工程结束,废物消失,还周围一片清洁美丽的环境。
做到了以人为本,我们的工程才能排除后顾之忧,才能顺利开工,才能伟后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企业发展要时刻把建筑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在施工中要时刻坚持质量合格这条底线不动摇。完善各种监理制度,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偷工减料,技术不合格等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指出、及时纠正,消除一切质量不合格隐患。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创新设计理念,使自身更多的建筑产品。
同时,针对企业职工的培训以不断提高他们在工程施工中的业务水平也尤为重要。
去年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全国上下在谴责不负责任建筑企业的同时,由四川汉龙集团援建的几所学校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那几所学校的师生均安然无恙。汉龙集团的品牌形象在地震后更加熠熠生辉。
前段时间上海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正在施工的一座楼盘整体倒塌。此事一出舆论一片哗然,由后来权威部门公布的调查结果得知,造成整栋楼整体倒塌的原因是由于上海“莲花河畔景苑” 南侧正在开挖4.6米深的地下车库基坑,两侧压力差导致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 “楼坚强”自此走红网络,不知道是对那顽强整体倒塌楼房的褒扬还是对该建筑企业极大的讽刺!该企业的品牌形象瞬间崩塌。

由“上海楼房整体倒倒塌”事件,我们可以认识到建筑质量的重要性,建筑企业稍有疏忽,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其次是建筑企业自身文化的建设
中国大部分建筑企业一开始是没有清晰的品牌规划的,企业在一步步的发展过程中了解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再逐步摸索品牌的建设之路。有人讲品牌的98%是文化,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往往决定着一家企业的价值取向,也最终决定了这家企业品牌背后的文化基因。
提炼品牌核心价值是企业品牌建设的第一步,“一流企业卖品牌,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一个知名品牌是靠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支撑的。品牌是一种文化空间。企业品牌经营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渗透的过程,品牌文化的差异化,是企业最好的市场竞争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文化构筑着品牌基因,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这种企业品牌经营具体体现在:建造一个工程,结交一班朋友,培养一批企业人才,在丰富企业文化的同时,为企业树一座丰碑,为社会作一份贡献。
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漂浮的,没有文化的品牌是虚幻的。
企业文化的创建虚要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其实品牌建设不仅仅是企业高管或者是我们品牌管理部门自身的工作,应该是全员的参与,当全体员工都把他们的每一个岗位当作是企业品牌建设重要环节的时候,我想这种共同行动就一定能使品牌产生很大的效果,所以我们在品牌建设上首先着眼于眼睛向内,让全体员工参与品牌建设。
这方面,比如每年在品牌建设上,除了出小报、出了内部网,普及我们品牌建设的这些内容,同时也把把企业文化的一些内容跟品牌结合在一起。比如说我们每年的元旦,一定是举行了欢乐家庭日的活动,使这个品牌成为一个欢乐的品牌,是大家庭跟小家庭的共同品牌。比如元宵节,一定是企业所有员工的大联欢,我们用这种形式塑造我们的品牌。比如中秋节的时候,为单身职工举行单身汉的联谊,使青年职工能更多的享受这种大家庭的温暖。比如到了年终的时候,举行全企大联欢,使我们的员工能够在品牌文化的感召下拧成一股绳。我觉得一个体会就是我们要眼睛向内,品牌落地。
面对中国进入wto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品牌整合营销时代的到来,着力品牌建设,投资品牌建设,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唯一出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