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捐赠方案 > 导航 > 开展民委救灾捐赠工作的心得

捐赠方案

开展民委救灾捐赠工作的心得。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开展民委救灾捐赠工作的心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展社会救灾捐赠活动,是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维护改革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全社会有效地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有利于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全社会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通过多年来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我们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拿出来与大家交流,研讨。
一、救灾捐赠概述
救灾捐赠工作在我国有着古老的渊源,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和进步,以及救灾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救灾捐赠得到蓬勃发展,成为救灾工作社会化的一块前沿阵地,在国内乃至国际社会吸引了众多人士参与,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和影响。
救灾捐赠,就其现代的意义而言,是指有组织、有管理、有发动的以救灾为目的,而开展的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扶危济困,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每当发生天灾人祸,邻里、乡亲、亲友之间会互相接济,携手度过难关,体现出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一些宗教寺庙、大户和官宦人家也怀着行善积德、善有善报的心理,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但这些民间的互助互济行为多是自发的、零散的、局部和偶然的,难以成为大的凝聚力的群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救灾工作的新需要,救灾捐赠工作向着社会化和规范化迈进。在这个时期,救灾捐赠不断开拓领域,扩大影响,并在组织、发动、管理、宣传等方面得到加强,成为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同时加强了对救灾捐赠政策、管理和组织发动的领导,形成救灾捐赠立体化的新格局。
二、救灾捐赠特点
救灾捐赠既是社会救助事业的一部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具有实务性和操作性。在救灾捐赠中,救灾是目的,捐赠是手段,前者决定了救灾捐赠的动机、时效、计划、目标,并使之区别于一般社会捐赠等社会公益事业,后者则决定了它的行动范围和方式。
救灾捐赠工作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捐赠一般没有长期具体的计划,而是受着突发事件的制约,其结果也难以预测。救灾捐赠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对每次受灾的重灾民进行有效的救济,其服务对象往往是特定范围内的某些灾民群体,而在救灾捐赠中受到救济的灾民也是一次性的,具有救急的特点。第二,捐赠的发动对象是整个社会,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是潜在的捐赠者。捐赠行为完全是出于捐赠单位或个人的自愿,且是无偿的支付,它只产生社会效益,无论是捐赠者还是管理者都不在其中追求任何直接的经济效益。
三、救灾捐赠作用
救灾捐赠工作对灾区和救灾工作的作用,已随着救灾捐赠规模的扩大而变得举足轻重,对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广泛和深入。通过多年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我们认识到它能起到的五大基本作用。
第一,通过捐赠募集的大量资金和物资,有力的支援了灾区人民抗灾救灾、重建家园,同时也大大弥补了单靠国家财政拨款救济灾民,救灾经费严重不足的缺陷,体现了现代“立体救灾”观念的实践。
以20xx年“5.12”汶川8.0级大地震为例,仅通过开展社会各界救灾捐赠募集到的救灾资金就达550多亿元,这笔数额巨大的资金,对救济震区灾民和灾后重建等各项救灾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救灾款物使灾区的恢复时间大大缩短,增强了灾区人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于稳定灾区的政治和经济秩序以及灾区的人心作用很大。灾区人民能够迅速摆脱灾害的影响,重建家园,发展经济,有利于保证全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差距,适应全社会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
第三,救灾捐赠能体现全社会对灾区的关心,在精神上极大的鼓舞了灾区人民,使他们从极端的困境中崛起,以满腔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心投入到抗灾自救的斗争中去。同时,通过捐赠活动还能密切城乡关系、干群关系,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
第四,通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使全民共同参与救灾工作,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使全社会的防灾抗灾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大大增强。自1998年以来,特别是20xx年、20xx年淮河流域百年不遇的洪涝灾,20xx年年初的南方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社会各界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灾害的发生与危害、灾民的困难情况,都更加了解和关心,并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向灾区人民捐款已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第五,救灾捐赠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全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通过捐赠,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爱国主义热情得到充分的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纽带得到增强。救灾捐赠还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文明水平和精神素质。一方面,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救灾捐赠才有了社会基础,因此,救灾捐赠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文明标尺;另一方面,兴旺发达的救灾捐赠事业又能反过来促进全民精神文化的发展和道德水准的提高。
四、捐赠活动开展
(一)加强领导是做好救灾捐赠工作的前提.
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重要途径。救灾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民生工程,同时又承担着抗灾救灾综合协调职能,而开展捐赠活动又是这项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政部门要提高认识,积极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抽调专门力量,全力以赴开展捐赠活动。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抗震救灾心得体会:抗震救灾思想政治工作的有


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各级党组织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地激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抗震救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实践,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贯穿于这次抗震救灾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无论是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被困群众、救治伤员,还是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都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抗震救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坚持了以人为本这一根本原则,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这启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充分尊重工作对象的人格,平等相待;尊重工作对象的特点,多考虑个人的不同情况,针对个人的思想心理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活动;尊重工作对象的心理需求,多进行感情交流和抚慰,既以理服人,更以情感人;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心理辅导,帮助人们排解不良心理,实现心理和谐。

坚持服务群众。抗震救灾中一系列科学高效而又公开透明的决策,无不体现着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表现,也使灾区群众加深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这启示我们,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坚持一切从群众出发,诚心服务、真情奉献,才能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应牢固树立诚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理念,在各项具体工作中体现透明、互信原则,努力做到不隐瞒、不打折扣,实实在在,以心换心。这是赢得群众的第一步,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坚持办实事、求实效,重视研究和把握群众的需求特点,力求贴近群众生活实际,重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现实困难。凡是能及时解决的就及时解决,能创造条件解决的要限时解决,一时还难以解决的也要向群众解释清楚。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从制度到机制、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许多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启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内容创新,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思想教育活动,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注重形式手段创新,借助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手段,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注重方式方法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多用群众语言,多用生活语言,把问题讲清讲透、讲到点子上,从而打动人、说服人。

善于利用重大时机,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在比较特殊的时机,结合重大事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特大地震是一场灾难,但我们抓住抗震救灾的机会,对灾区人民也对全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改革开放的生动教育,取得了比平时更好的效果。这启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及时捕捉机遇展开教育引导活动。一是找准切入点。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教育引导的侧重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二是抓住重点人群。每一次重大突发事件往往会牵涉到不同人群,导致强度不同的反应。在教育引导时,应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实现重点突破;特别要密切关注青年人的思想心理动态,集中力量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三是坚持科学引导。既鼓励和激发群众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又要注意针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做好各方面工作。

重视发挥媒体的作用,创造有利舆论环境。这次抗震救灾的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媒体宣传报道及时有效,确保了人们全面了解灾情和抗震救灾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焕发出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友爱互助精神,振作了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坚强意志。这启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在宣传舆论工作中贯彻及时、公开、透明、全面、准确的原则,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同时,着力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做好解疑释惑的工作。特别是遇到重大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以各种快捷形式发布动态信息,使人们及时了解真实情况、了解政府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村干部开展群众工作的心得


村干部作为农村工作的主力军,是否严格履行其职责直接影响着本村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村民小康目标的实现。在村两委换届选举拉开序幕之际,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查找问题,加强组织队伍建设是确保农村各项工作落实的关键。

村两委班子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班子队伍学习劲头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份内的工作,忽视对相关工作类别知识的学习;村干部嫌待遇低,任务繁重,工作得过且过。二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认为自己资格老、有经验,不思进取,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三是两委关系不协调。支部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遇事不沟通协调,相互推诿导致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甚至造成两委对垒局面。

针对以上典型问题,村干部如何重塑联系群众的纽带,做好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首要在于强班子。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即传、带、稳、育。

一传:争当传达落实方针政策的宣传员

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章赋予每一个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在新农村建设任务日益繁重的今天,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贯彻落实。村支部书记要做路线方针的先行者,改进学习方式,根据需要重点学、围绕工作认真学,深刻领会学习内容的精神实质,再带头组织学,做到每一个党员都知晓都领会都严格统一思想。

二带:勇做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领路员

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村级党组织和农村党员能否带头发展、带领群众发展不仅反映自身的能力,而且也体现作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激发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一靠制度,加强已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在落实过程中把与本村实际相适应的支农惠农措施规范化、具体化,建立党员多予少取、以先进带落后的长效机制,促进党员自觉发挥先进带头作用;二靠科学,在大力提倡科学推广、科技普及的同时,始终保持尊重客观实际、遵循群众意愿,加强民主管理。三靠激励。农村发展重点在经济,提高党员带领群众发展的积极性少不了政策的激励。党员要做好先锋示范双带作用。一是主动学习致富之法,根据自身特长和能力在种养殖、桑蚕加工、交通运输、务工经商等方面探寻致富之路。借助远程教育等主要平台,组织参加各类农村实用学习培训,提升致富技能。二是让先富起来的党员大方分享成功经验,向乡镇申请项目资金,发挥自身种养殖技术,主动帮带困难群众,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三是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干部和农村党员主动寻求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如千明村发挥地处双桂湖的区位优势,通过借助建设竹博园契机流转土地,同时发挥本村务工村优势,提供工业园区务工名额,让流转土地家庭所闲置的劳动力得以充分利用。

三稳:抢做维护农村稳定工作的调解员

在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有关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维护本村稳定工作。身居两重性的村干部要懂得合理分配工作重心。一要时刻保持敏感性,及时发现问题;二要始终保持公平性,学会依据依法办事,合理解决纠纷;三是积极主动向上级汇报。村干部作为基层的调解员在遇到比较棘手且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要第一时间上报乡镇,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做好调解纠纷工作。

四育:力争培育农村新型农民的指导员

为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更高目标的实现,推动广大农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村干部应首当其冲,积极宣传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重要性,加强对本村留守妇女儿童的法律知识普及。此外,经常性组织开展农业培训或安排农村适用人才到外地学习先进技术,回村与村民分享;大力推广农家书屋,鼓励村民自主学习,了解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

在做好以上四点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把重心从自身转移到组织建设上来,包括党员队伍建设。比如,要充分发挥好村干部办公、党员学习、群众活动的三大主要功能,提高服务效率。严格落实集中办公制度,并确保办公室驻守值班接待。村干部要切实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完善群众代办工作,真正做到把麻烦留给党员干部,把方便让给人民群众。

抗震救灾心得体会:抗震救灾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启示


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各级党组织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地激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抗震救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实践,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贯穿于这次抗震救灾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无论是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被困群众、救治伤员,还是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都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抗震救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坚持了以人为本这一根本原则,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这启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充分尊重工作对象的人格,平等相待;尊重工作对象的特点,多考虑个人的不同情况,针对个人的思想心理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活动;尊重工作对象的心理需求,多进行感情交流和抚慰,既以理服人,更以情感人;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心理辅导,帮助人们排解不良心理,实现心理和谐。

坚持服务群众。抗震救灾中一系列科学高效而又公开透明的决策,无不体现着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表现,也使灾区群众加深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这启示我们,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坚持一切从群众出发,诚心服务、真情奉献,才能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应牢固树立诚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理念,在各项具体工作中体现透明、互信原则,努力做到不隐瞒、不打折扣,实实在在,以心换心。这是赢得群众的第一步,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坚持办实事、求实效,重视研究和把握群众的需求特点,力求贴近群众生活实际,重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现实困难。凡是能及时解决的就及时解决,能创造条件解决的要限时解决,一时还难以解决的也要向群众解释清楚。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从制度到机制、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许多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启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内容创新,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思想教育活动,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注重形式手段创新,借助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手段,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注重方式方法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多用群众语言,多用生活语言,把问题讲清讲透、讲到点子上,从而打动人、说服人。

善于利用重大时机,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在比较特殊的时机,结合重大事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特大地震是一场灾难,但我们抓住抗震救灾的机会,对灾区人民也对全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改革开放的生动教育,取得了比平时更好的效果。这启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及时捕捉机遇展开教育引导活动。一是找准切入点。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教育引导的侧重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二是抓住重点人群。每一次重大突发事件往往会牵涉到不同人群,导致强度不同的反应。在教育引导时,应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实现重点突破;特别要密切关注青年人的思想心理动态,集中力量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三是坚持科学引导。既鼓励和激发群众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又要注意针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做好各方面工作。


重视发挥媒体的作用,创造有利舆论环境。这次抗震救灾的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媒体宣传报道及时有效,确保了人们全面了解灾情和抗震救灾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焕发出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友爱互助精神,振作了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坚强意志。这启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在宣传舆论工作中贯彻及时、公开、透明、全面、准确的原则,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同时,着力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做好解疑释惑的工作。特别是遇到重大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以各种快捷形式发布动态信息,使人们及时了解真实情况、了解政府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镇开展秸秆禁烧工作的心得


从六月初至今,我镇的秸秆禁烧工作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镇未发现一例焚烧秸秆的现象。这宣告了我镇的秸秆禁烧工作取得了全面顺利。这是全镇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秸秆禁烧工作除了每日每夜的看守之外,是否有捷径可循?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秸秆禁烧工作困难之所在。从主观方面来说,村民短期内意识不到焚烧秸秆的危害,没有形成自觉杜绝的观念;客观方面来说,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目前虽有部分地方出现了收购秸秆的市场,但是有村民反映,秸秆运输困难,且在卖秸秆时存在排队时间长,以致耽误劳作时间的现象。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焚烧秸秆就成了村民节省时间、节省劳力的选择。

因此,针对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来缓解秸秆禁烧需大力看守之困境。一是在麦收前进行广泛的宣传。我们仓集镇在三夏来临之前已通过放广播、挂横幅、发宣传单的方式全面宣传焚烧秸秆的坏处,更是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宣传小分队,定期下村开展宣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特别注重与群众互动,了解民情民意,以找到解决办法;在禁烧的过程中,我们更是将电视、新闻中报道的焚烧秸秆引起大火等事例及时告予群众,以起到警戒作用;二是在麦收中进行合理的安排。这些安排包括:安排好村内秸秆集体堆放点,将秸秆进行集中,一方面不劳力、不耽误群众的耕种工作,又减少了焚烧可能;安排好村组禁烧人员的日常作息,实行禁烧人员轮流值班制,保证每块田头时刻有人,防止村民钻了禁烧人员休息的空子;安排好车辆帮助托运秸秆至收购点等等;三是在麦收后进行后期的统筹。具体包括:组织人员进行耕种宣传,以促使村民提早耕种;组织车辆、人员进行秸秆清理工作,清理道路两侧、沟渠旁遗留的秸秆,消除安全隐患等等。

秸秆禁烧工作是进入三夏以来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进行好秸秆禁烧工作,只有在考虑了以上更方面因素之后,合理全面地采取措施,才能够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本境内不着一把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