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科技发展心得体会 > 导航 > 读《科学发展报告》的心得体会

科技发展心得体会

读《科学发展报告》的心得体会。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心得体会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读《科学发展报告》的心得体会”,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院发布的《20xx科学发展报告》,全面综述了世界科学进展与发展趋势,评述了科学前沿与重大科学问题,报道了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介绍了科学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读完全书,我对科学家们所取得的突破性科研成果所震撼,对世界科学所取得的进步而激动,对科学家解决重大科学难题所体现出来的顽强精神而深深叹服,这必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本书所透露出来的光芒,集中展示了科学技术的崇高价值,颂扬了闪亮的科学精神,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性。科技的进步,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动力系统从人力、畜力、水力逐步向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等方向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注入新的动力。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的进步,都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了巨大影响,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难以估量的变革。

在人类历史上,造船技术、指南定向技术、测量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地理大发现,而地理大发现又促进了地球科学、天文学、航海学、天气预报学的发展。近代科学产生后,牛顿力学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力学基础,以蒸汽机和工业机械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社会的序幕。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和麦克斯韦方程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促进了电气化和通讯业的发展,人类开始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推动了激光、光通讯产业的发展。原子理论的发展,导致了半导体、晶体管、集成电路、磁性存储材料、计算机、超导、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建立在孟德尔、摩尔根基因理论基础上的育种理论,导致了农作物品质的优化和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纵观人类发展史,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世界的进步,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的革新,都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了巨大影响,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

科学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价值在不断扩大,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人才成为了创造知识和科技创新的关键。我们科技工作者,应当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在建设学习型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的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行动,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使自己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更新知识,打牢履行好个人职责的基础。

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发展观。科技的进步最终孕育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使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从认识自然、开发自然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进步。党中央通过科学总结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历程和中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作为具体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一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认真贯彻落实,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我们要切实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服务,在科技成果的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等方面主动出击,主动参与,主动帮助,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建设创新型云南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读《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心得体会


篇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心得体会

高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涉及到办学的各个领域,体现在思想上、战略上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形成和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高校办学的灵魂和指针,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先进的办学理念可以外塑形象,内聚人心,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动力。高校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经营学校的理念、内涵和特色发展理念以及国际化的办学理念。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办好大学的核心理念,它是大学常胜不衰的根本信条。第一,要以人才为本。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周济部长要求高校要以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投入和超常规的举措来抓人才工作,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落实人才为本的指导思想。学校的各项建设最终都要落脚到培养人才、汇聚人才上。要树立人才为本的理念,在工作中必须用好现有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并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要采取多种形式,为现有人才创造发展和上台阶的机会。要引进一流人才,必须用心招人,以人引人。在做好稳定人才和引进人才的同时,还要培育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和土壤,让已是人才者充分展现其光芒,让有潜力成为人才者在良好的环境和土壤中茁壮成长。第二,要以学生为本。高校管理者要把学生看成学校生存之本,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贯彻到学校的每一项工作中。要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看成学校发展之本。大学要发展,关键在学生是否有质量、有特色,而学生的质量与特色又取决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杜维明先生指出:“能不能为大学生的自由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完善提供条件、创造环境,是评判大学素质的重要标准。”要确立经营学校的理念。中山大学黄达人指出,“大学需要经营”这一理念,实际上已经成为大学管理的一个核心。经营大学是指大学必须要精心地运作和管理。第一,高校管理者必须强化成本意识。成本问题是关系到一所大学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控制和降低办学成本的核心,在于如何使校内的有限资源运用得更为有效。高校管理者要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勤俭节约、开源节流,有所不为、有所为”的原则处理校内事务。第二,高校管理者必须强化效率观念。办学成本的压力是当前大学迫切需要提高管理效率的动因,而追求效率则是实现大学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校内资源配置系统,尽可能地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效率,要尽可能地实现资源共享。决策成本是最大的成本,决策的效率也是最大的效率。要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办学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必须在改革管理体制的同时,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高校管理者不仅要树立经营大学的理念,还要树立经营学科、经营专业的理念。要确立内涵发展的理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在校学生数和学校占地面积不应成为高校管理者追求的主要目标。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办校之基、强校之源。一个理想的大学应该既有大师又有较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大学的发展呼唤大师,同时必须为大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的条件,离开了科研设备就很难造就出或者是吸引大师。中国科技大学朱清时指出:“高校发展既不能盲目膨胀,也不能千篇一律,关键在于内涵的优化。”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沈晓明指出,大学建设“必须是软件重于硬件,质量重于数量,精重于全”。要确立特色发展理念。大学的办学特色是指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传承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秀的办学特征,具体表现在学校的各个方面,最终直接体现在所培养学生的质量、综合素质、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以及学校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大学办学特色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关键。办大学,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就缺乏竞争力和生命力。没有特色就不是好大学。因此,高校管理者要选准特色、营造特色、强化特色。要实现这个目标,高校管理者在实际办学中要力求避免盲目求全、盲目攀高和办学同质的问题。要树立国际化理念。要国际化,首先必须开放,所谓开放,就是要着眼世界。孔宪铎在《我的科大十年》中指出:“任何一所好的大学,一定要着眼世界,才能学无止境,学无国境,只有着眼世界,才不会拘于区域。”“不管在哪里,任何一所大学,一旦本地化,一旦区域化,一旦设了局限,一旦画了圈圈,就跳不出去,就无法无止境地发展。”“为什么在美国的大学理念中能包容并善用德、英模式并创出新的格局?很简单,就是因为能够着眼世界,取法乎上,并从善如流。

篇二: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科学的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目的,是回答“为谁发展”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动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党的立党为公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其首要内容和中心内容,是回答“要不要发展”的问题。 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什么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发展。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之所以是“硬道理”,就在于它是一种客观规律,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发展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规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总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人类终究会发展,一切阻挡者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发展才是硬道理”,乃是一种客观规律。正因为如此,发展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类实践的历史性课题。发展也是现代社会各国称雄竞争的时代性课题。就我国来说,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凝聚力和说服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离不开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国家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各项社会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进步,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后,从长远一点来说,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都要靠发展。因此说,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精神实质的高度概括。 (三)科学发展观还要回答“发展什么”的问题。 这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既包括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全面发展就是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统一。经济发展是指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条件;社会发展既包括实现政治民主、社会正义、司法公正、市场公平等,又包括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知识文化教育、从事生产活动的能力和本领、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和人格品质的塑造等。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还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面向21世纪的发展,不是单一目标的发展,而是

一个多层次综合目标体系的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要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 这就是协调发展,基本内容主要是坚持“五个统筹”协调发展,就是促进有关发展各系统的协调,充分发挥各系统要素的优势和潜力,使每个发展要素满足其他发展要素的要求,完善整体功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是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出发,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良性互动;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缩小,人均公共产品的占有趋于合理,享有的公共权益趋于均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特殊功能充分有效发挥;地区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便利;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和享受基本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地区之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强;地区之间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实现统筹规划和互动协调。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是把社会全面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和重要条件,着重解决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主要矛盾,不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求得暂时的经济繁荣,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使人的生产行为和生活方式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过程,加快技术进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趋利避害,坚持开放的发展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推进国内发展时考虑国际环境,

扩大对外开放时自觉地注重服务于国内发展和改革,实现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互动。

(五)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回答“怎样发展才能保持永续性”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和社会承受力;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不能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要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互动,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这也是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 统筹兼顾,就是总揽全局,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各种矛盾互相交织,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做好统筹兼顾工作。统筹就是兼顾,实质是协调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各方面各领域各地区的各种重大关系。“统筹”的主体是党和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历史变革。统筹是对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总体工作布置的要求,而不是把什么都“统”起来,不是要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不该干预的事情。统筹兼顾,首先是做好“五个统筹”。统筹兼顾,就是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统筹兼顾,就是要处理好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形成统筹兼顾的利益协调机制,引导全体人民逐步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统筹兼顾,要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当前,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要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向再就业工程、西部大开发、加快中部地区发展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倾斜,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事业倾斜,

向生态保护倾斜。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看作是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过程,其内涵十分丰富,体现出鲜明特点:一是更加注重发展的人文本质。强调发展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强调各种发展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实现各方面发展的良性互动。三是更加注重发展的持久永续。强调人口增加、生产扩大、消费升级都要适应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当代人发展要泽被子孙,建立长效机制。四是更加注重发展的多样性。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特色,不搞单一的发展模式。 二、需要正确把握和对待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看待发展与增长的关系,正确看待GDp不能把发展与增长混同起来。“发展”包括了“增长”,发展要以增长为基础和必要条件,但“增长”并不能代表“发展”。从最终意义上说,发展不仅包括人民生活的物质和经济方面,还包括就业、教育、文化、卫生、社会公平等更为广泛的方面。有人认为,应当把发展看作包括整个经济和社会体制的重组和重整在内的多维过程,提出发展=经济增长 社会变革的观点。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只有明显的量的增加,而没有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状况、政治经济体制、科技等明显的进步和质量的提高,反而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公、社会不平等、政治动荡。所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受到了普遍的批评。 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看待GDp。GDp是世界通用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在正常情况下,GDp的增加意味着经济实力的壮大和社会财富的增加。GDp又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考虑GDp的增速和趋势等因素,决定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因此,GDp具有综合性强和简便易行的优点,对它的重要作用必须加以肯定。但是,以GDp作为重要综合性经济指标有着不可忽视的缺陷,主要是难以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结构,难以反映人们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也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合理性和社会公正性,不能反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情况。因此,如果单纯用GDp来评估一个地区的发展成果、考核领导班子的政绩,就容易导致一些地方不计代价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其质量、结构和效益,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与上述问题相联系,我们必须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不能忽视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既要反对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理由,忽视和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视和否定经济增长作用的倾向;又要反对用经济增长取代其他社会目标发展和实现的倾向。 (二)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务之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没有根本转变。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三高”必然是低效率。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继续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在稳步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大力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企业规模效益和产品质量。加快企业的改革改造,提[1][2]下一页

篇三:《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体会

--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本好教材 最近,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出版发行了,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它为我们深入学习、正确领会、全面贯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本好教材。 《读本》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进一步统一认识、凝聚力量的需要。它在坚持发扬此前由中宣部主持编写《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比较全面准确地勾勒和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理论。通过对这个《读本》初步阅读学习,我认为,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和优点: 第一,《读本》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准确的理论定位,彰显了它的重大意义和指导作用,有助于我们增强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读本》肯定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一种准确和科学的理论定位。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探索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既是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也符合认识发展的客观逻辑。《读本》基于对科学发展观产生的理论基础、时代背景、历史经验和现实依据的深入分析,阐明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辩证联系;论证了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科学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因此,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反映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和新经验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只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第二,《读本》正确地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许多思想、观点和命题的科学含义,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领会和理解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初衷和原意。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以人为本”这个重要命题的正确解读。《读本》根据胡锦涛同志的有关论述,认定“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强调“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它把以人为本顺理成章地解释为“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这样,就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从而,它既肯定以人为本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一定的思想继承关系,又强调“以人为本”与中外的民本思想、人本主义有“根本区别”。尤其使人深受启发的是,《读本》还进而揭示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阐述了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观点,强调了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的社会价值目标。我认为,这样理解和阐述以人为本及其相关原理,忠实于原意,符合唯物史观,有助于我们以科学态度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第三,《读本》简明扼要地揭示出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勾勒出了它的理论构架并逐层展开论述其思想观点,这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容和精神实质。《读本》从总体上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作出揭示后,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可以说,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构架,其后展开的逐层论述,就是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展示其理论全貌。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理论。 第四,《读本》对科学发展观的概括和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挈领、鲜明准确、通俗易懂,既具有全面性、思想性和深刻性,又具有逻辑性、简明性和可读性。它所论述的科学发展观,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但《读本》能抓住其理论创新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思想,进行归纳、概括和提炼,把它们归结为环环相扣、逐层展开、紧密联系的七个方面,仅仅用5万字左右的篇幅,就把科学发展观比较完整准确地

展示在读者面前。这是很要政治眼光和理论功力的。例如,科学发展观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中,包含有多层次、多方面和多维度的复杂关系,难讲周全。


政法机关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政法机关科学发展心得体会这次中心组学习的主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刚才同志们谈了很好的观点和意见。我个人通过中心组的学习,进一步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就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顺应时代潮流、回应百姓期待的迫切要求,学习好、贯彻好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建设富裕魅力新xx,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下面,我联系政法工作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谈几点体会:一、坚持为全市科学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法治保障。我市政法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更加注重服务大局,增强为发展服务的自觉性、坚定性,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社会关系,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立足于富裕魅力新城市建设的实际,立足于平安xx建设的实践,更加自觉地为大局服务。要通过依法调节涉及“三农”问题的经济关系,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通过审理好群体性行政诉讼案件,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更好地解决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通过依法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要通过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总之,我们政法工作的一切活动,都要着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二、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出发改进政法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新期待:那就是不仅要求保护人身财产安全,还期待保护社会政治权利;不仅要求保护社会政治生活的知情权,还期待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权;不仅要求执法公正,还期待公开透明;不仅要求社会平安,还期待社会和谐;不仅要求提供社会服务,还期待态度热情、优质高效,等等。把握了这些新要求、新期待,政法工作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效果,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政法机关要通过学习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进一步深化对政法机关人民性的认识,自觉把人民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作为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全面提升工作标准和服务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更加注重公平正义,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更加重视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更加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执法办案中加强辨法析理,力求使当事人“胜败皆服”,案结事了;将更加尊重群众的意愿,在执法办案、社会管理,法律服务等方面,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措施,逐步实现变管理为服务,改变防范式管理、居高临下式管理、与民争利式管理、应付式管理等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管理模式,满腔热情为群众服务。特别在流动人口管理、消防、交通、出入境管理等各项社会管理中体现好服务的理念。三、坚持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入手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和谐稳定。只有基层基础稳固,社会和谐稳定才有可靠保障。我们将按照可持续和谐稳定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抓基层、打基础,在建立健全基层基础工作机制、整合力量上下功夫,在调动基层干警积极性上下功夫,在提高基层技法能力上下功夫,在帮助基层解决难题、提供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切实夯实基础工作,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使基层政法单位真正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稳固防线。我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建设,完善基层综治组织,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四、坚持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处理这个时期的社会问题,必须全面、辩证地分析各类矛盾的性质、成因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工作中,我们将会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打击与保护、惩治与预防、服务与管理、公正与效率的关系,贯彻落实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充分利用好调解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力争取得最好的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在注重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时,在注重解决办案质量不高等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时,要防止不讲效率、案件久拖不决的问题;在注重克服服务意识淡薄、管理简单粗暴等乱作为倾向时,要防止不敢管理甚至放弃管理等不作为的倾向;在注重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罪犯的人权保障时,要防止忽视被害人的人权和社会的反映。只

政法机关科学发展心得体会这次中心组学习的主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刚才同志们谈了很好的观点和意见。我个人通过中心组的学习,进一步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就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顺应时代潮流、回应百姓期待的迫切要求,学习好、贯彻好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建设富裕魅力新xx,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下面,我联系政法工作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谈几点体会:一、坚持为全市科学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法治保障。我市政法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更加注重服务大局,增强为发展服务的自觉性、坚定性,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社会关系,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立足于富裕魅力新城市建设的实际,立足于平安xx建设的实践,更加自觉地为大局服务。要通过依法调节涉及“三农”问题的经济关系,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通过审理好群体性行政诉讼案件,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更好地解决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通过依法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要通过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总之,我们政法工作的一切活动,都要着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二、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出发改进政法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新期待:那就是不仅要求保护人身财产安全,还期待保护社会政治权利;不仅要求保护社会政治生活的知情权,还期待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权;不仅要求执法公正,还期待公开透明;不仅要求社会平安,还期待社会和谐;不仅要求提供社会服务,还期待态度热情、优质高效,等等。把握了这些新要求、新期待,政法工作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效果,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政法机关要通过学习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进一步深化对政法机关人民性的认识,自觉把人民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作为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全面提升工作标准和服务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更加注重公平正义,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更加重视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更加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执法办案中加强辨法析理,力求使当事人“胜败皆服”,案结事了;将更加尊重群众的意愿,在执法办案、社会管理,法律服务等方面,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措施,逐步实现变管理为服务,改变防范式管理、居高临下式管理、与民争利式管理、应付式管理等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管理模式,满腔热情为群众服务。特别在流动人口管理、消防、交通、出入境管理等各项社会管理中体现好服务的理念。三、坚持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入手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和谐稳定。只有基层基础稳固,社会和谐稳定才有可靠保障。我们将按照可持续和谐稳定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抓基层、打基础,在建立健全基层基础工作机制、整合力量上下功夫,在调动基层干警积极性上下功夫,在提高基层技法能力上下功夫,在帮助基层解决难题、提供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切实夯实基础工作,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使基层政法单位真正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稳固防线。我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建设,完善基层综治组织,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四、坚持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处理这个时期的社会问题,必须全面、辩证地分析各类矛盾的性质、成因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工作中,我们将会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打击与保护、惩治与预防、服务与管理、公正与效率的关系,贯彻落实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充分利用好调解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力争取得最好的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在注重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时,在注重解决办案质量不高等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时,要防止不讲效率、案件久拖不决的问题;在注重克服服务意识淡薄、管理简单粗暴等乱作为倾向时,要防止不敢管理甚至放弃管理等不作为的倾向;在注重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罪犯的人权保障时,要防止忽视被害人的人权和社会的反映。只[page_break]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重大关系,克服简单化、片面化、理想化的倾向,才能更好地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将会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紧密结合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快突破影响和制约政法工作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束缚、保障性困扰,进一步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推动政法工作不断发展进步。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科学发展 迎难而上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迎难而上

科学发展迎难而上

最近,全球金融市场被经济危机袭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紧急措施。这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中央的这些政策措施,字里行间都贯穿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桩桩件件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30年改革开放,发展成就巨大,但是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发展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下。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关键时刻,中央重拳出手,发出了迎难而上保增长的强烈信号,坚定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促发展的信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中央的政策措施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了突出位置,从保障性住房建设到提高居民收入,从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发展到环境保护,多项措施涉及民生,不仅促进增长,也将造福人民。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发展,是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是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是可以长期持续的发展。中央的政策措施,既重视扩大投资,又重视扩大消费;既突出保持增长,又突出调整结构;既强调经济建设,又强调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的困难,也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发展,是全面把握总体布局、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央的政策措施,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力保经济增长中,鲜明地贯穿着统筹兼顾的红线。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指导方针,是我们应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强大思想武器。越是困难时候,越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工作,争分夺秒,狠抓落实,尊重规律,讲求实效,避免乱铺摊子盲目扩张,防止铺张浪费,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永恒动力。用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用改革创新推进科学发展。我们要积极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进一步理顺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是对我们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是对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效的一次重大检验。各地区、各部门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指导实践,应对挑战,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交出一份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精彩答卷。

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天地,必须要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任务。
把握以下几点,才能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第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任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切实防止片面和单打一,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第三,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果、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应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好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条件和空间。
第四,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各方面工作。关键是要结合实际,注重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更快更好的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作为一名学生预备党员的我,如何作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呢?
第一,我要按照科学、客观规律来办事。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要全力以赴的去做,不符合的就要毫不迟疑的去改正。
第二,我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依据,尽量为同学提供多的服务和帮助,切实让同学得到解决困难的帮助。
第三,我要在脑海中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节约向来是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我要做好先锋模范的作用,带头做好不浪费一针一线,成为同学门学习的榜样。
第四,要牢固树立环保的意识。这是全球公民的共同责任,因为人类生存的地球是唯一的,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一旦人类必要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人类不久必将失去活力,必将是自食恶果实,走向灭亡,那么我们如何谈生产,如何谈发展。因此,我们要带头去保护、宣传爱护身边的小环境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同学,让他们也积极的加入这个环保队伍中来。
第五,我还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本身。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不江建设。在我能力范围内,我要坚决禁止那些过度放牧、掠夺开采、毁灭性砍伐等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行为。
以上观点就是我作为一名学生预备党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念的具体严格要求和实际行动,并积极向党组织汇报思想。

优化发展环境保障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优化发展环境保障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今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的“优化投资环境、保障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是在国家宏观经济遭遇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困难的背景下推出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振兴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进机关作风的重要途径,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对于我们机关干部来说,通过这次主题教育活动,能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推进依法行政,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使人大机关真正成为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富有创造性的机关。鉴于此,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投身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摆正个人与单位、单位与社会、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关系,把这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贯穿于自身建设和工作之中,落实到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 的奋斗目标上来。三是要把优化发展环境当作提高机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良好契机,借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帮助自身查找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做一个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廉洁的机关工作者,树立人大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四是要结合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对党负责、让人民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宗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澄清模糊认识,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把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重点调研课题,与广大基层代表和群众面对面进行交流,在接受深刻教育的同时为人民群众服务。五是要认真做好对照排查工作,主要针对自身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挖根源、找差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自我排查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意见,诚恳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做好整改工作。六是要针对排查出的问题认真反思,制定具体详实、操作性强的整改方案。重点围绕是否高效完成任务,是否为人大常委会、为代表、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是否及时转办交办了群众的上访件三个方面进行整改,努力促使自身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要认真研究自身工作职责,积极进取,超前思考,超前研究,做到只要有利于发展,就敢于负责,坚决摒弃一切有悖于经济建设中心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用科学发展看中国铁路发展


年年春运,铁路一票难求的现象今年仍在继续,身为一名铁路员工,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也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反思,我们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来正确的分析与看待铁路春运一票难求的这个客观事实,才能真正用科学发展的办法解决这个长期以来制约我国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

首先,把握国情是前提;中国是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中大国,这个国情就是每个中国人乘坐一次火车,就得有十三亿的运量。世界上象我们这样的国家并不多,在这方面学习欧美国家的铁路市场化经验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印度是一个与我国国情比较接近的国家,至少在制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可以学习。

其次,正确定位是基础;中国铁路的关键问题还是体制问题,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有关春运铁路一票难求、黄牛党猖獗的情况都是表面现象。政企不分就中国铁路最大的特点,很多经济学界的人士都认为铁路一分就灵,只要实现了铁路的市场化经营,中国铁路一票难求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其实不然,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人民长期还要依赖铁路做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铁路应做为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加以扶持和保护,而不能简单的推向市场。

再次,政府支持是保障;近年来,铁路投入巨大,在发挥国民经济运输市场上的作用不容置疑,但中央与地方对铁路建设的支持仅限于政策性和引导性,巨额资金的投入全是市场化的运作,并不符合铁路做为重要基础产业的地位。对铁路投资应列入政府财政开支,并严格审计,铁路的投入是特殊的产业投入,应象社会公共事业一样,不能简单的用市场行为来衡量其投入产出。

最后,社会关注是关键;近年来,一到春运。铁路系统就成了众矢之的,在社会上遭遇一片骂声,平时也时有各类与铁路打官司的事件发生,从宣传的角度看,广大人民群众对铁路的情况并不了解,只知道铁路服务不好,经常晚点。有了各种风雪灾害,别的交通工具如民航、高速公路关闭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而铁路在以保障安全前提下的晚点就不能获得认可,原因就是社会大众对铁路运行方式的情况不了解,而服务质量也不是简单的改进和提高的问题,这里存在着体制方面的复杂原因,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铁路部门的发展。才有助于铁路的长远建设。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实现科学发展须着重把握


科学发展观,顾名思义,就是科学的发展观,其主要的特性就是科学性,即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的属性。然而,由于受自身认识能力的局限,落实科学发展观,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并不容易。笔者以为,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握科学性,在探索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应着重把握五大关键环节:

一是“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真心相信群众,切实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古人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以众力无畏乎乌获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亮的。”讲的都是同样的道理。“求木之长必固其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实践证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力量。因此,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取得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同时,应特别留意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因为往往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里。

二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讲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欺上瞒下、沽名钓誉、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不正之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一是要切实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要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三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大胆解放思想,勇于突破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传统观念的羁绊。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因此,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四是“洋为中用,借梯上楼”。“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马克思曾指出:“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还比较落后,迫切需要积极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一切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的做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广纳博采,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借梯上楼,借船下海,筑巢引凤,坚持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放下架子,谦虚谨慎,正视不足,甘当学生。绝不能自以为是,画地为牢,坐井观天,夜郎自大。

五是“审时度势,科学决策”。“过与不及者,皆非正也。”“真理再向前跨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统筹兼顾,斟酌损益,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切实把握事物的度,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不能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立起来,以为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不能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以人为本对立起来,走上“抽象人本论”的道路;不能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对立起来,转向“中心转移论”或“多元中心论”;不能把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认为保护环境是社会发展中心,而陷入“环境至上论”;不能把促进公平与提高效率对立起来,落入所谓的“公平优先”论;不能把发展同民生对立起来,尤其不能动摇只有在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解决民生问题的观点,等等。总之,不能形而上学、顾此失彼。

邓小平同志还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要想实现科学发展,不解放思想不行,必须大力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依靠群众,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坚持开放,科学决策。唯其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