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组织生活会方案 > 导航 > 参加检察院换届生活会的体会

组织生活会方案

参加检察院换届生活会的体会。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参加检察院换届生活会的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20xx年6月23日上午,让胡路区检察院组织召开严肃换届纪律的全院干警大会,充分体现了院党组对严肃换届纪律、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的负责态度和坚强决心。通过对会议精神的学习,深刻领会了换届各项政策规定和纪律要求的精神实质,现将本人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换届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加强对地方换届工作的纪律保证,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监督,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院领导带头签订了5个严谨、17个不准、5个一律换届纪律要求承诺书,并庄严承诺:决不买官卖官、决不跑官要官、决不违规用人、决不干扰换届,并对严肃换届纪律进行专题部署。这些都为我们做好换届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我们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到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顽固性,认识到防止、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换届风气的好坏,直接关系换届工作的成败,关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目标的实现,关系党的形象和威信。如果换届风气不好,就会扰乱干部群众思想,就会偏离科学发展导向,就会有失选人用人的公正性。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换届工作的纪律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严厉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二、严明严肃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吏治腐败是危害最烈的腐败,风气不正是干扰换届工作顺利进行的最大危险。针对换届中容易发生的不正之风,院党组明确了换届选举的纪律要求,这是谁也碰不得的高压线。必须把严肃换届纪律作为保证换届顺利进行的关键性措施,只有严肃换届纪律,才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工作上,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次换届,目的是要为科学发展配班子、选干部、聚人才,群众关心,各界关注。因此首先要严格监督,坚持正确选人导向。选拔任用干部要重德才、看实绩、讲公论,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把那些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用起来,努力造就推动科学发展的骨干队伍,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的导向。二要严密程序,发扬民主。发扬好民主、产生好代表、选出好班子是本次换届的根本任务,也是创造风清气正换届环境的重要抓手。三要严明纪律,警示在前。要坚持惩防并举,全面落实严肃换届纪律的各项举措,立足一个早字,早教育、早警示、早预防;突出一个严字,严监督、严查处、严考核;落实一个实字,摸实情、用实招、求实效,确保换届环境风清气正,确保换届工作顺利推进。

三、讲政治顾大局,确保换届和促进工作两不误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院党组集中换届之年。搞好新一轮换届,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对促进跨越发展,乃至十二五时期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每名党员干警都肩负着繁重的改革和发展任务,在换届期间要切实的担负起岗位职责,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正确面对个人的流转进退,统筹处理好换届与促进各项工作的关系,切实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松、力度不减、发展不慢、人心不散,确保换届环境风清气正,确保换届工作圆满完成。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检察院:检察院关于预防模式的思考


检察院:检察院关于预防模式的思考

一、封闭式预防模式之反思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以下简称预防工作)自开展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预防工作的开展本身就是我国防腐反腐进程的一大里程碑,表明我国防腐反腐理念的巨大转变,由“注重打击”演变为“惩防并举,重在预防”。

但当前的检察预防工作正遭遇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预防工作的立意不够高、对预防的功能认识不够全面、预防工作开展的后续动力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根源是当前的封闭式预防模式。所谓封闭式预防模式,就是只包含预防主体与被预防主体的二元预防模式,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主体参与。封闭式预防模式的特点是:

(1)主体单一,只包含预防主体与被预防主体两个主体,两个主体均为国家工作人员,而属于同一社会阶层。

(2)预防内容简单,只是针对被预防主体的职务犯罪进行宣教、警示教育、查漏补缺、建章立制。

(3)预防信息交流封闭,只是在预防主体与被预防主体之间进行交流,没有第三方力量的介入。

(4)预防主体处于被动地位。囿于信息交流封闭,以及被预防主体天然的消极性,致使预防主体掌握信息不足,在预防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当前检察预防工作通常为“预防—打击—预防”模式。在“预防—打击”阶段,“预防”与“打击”实际上是脱节的,“预防”几乎不能为“打击”提供支持;在“打击—预防”阶段,“预防”实际上成为“打击”的附属,“预防”很难超出“打击”的范围。而预防工作的这种地位显然与国家“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目标不相符。

封闭式预防模式的上述特点,导致预防工作无法获得国家战略和社会全局的视野,不能正确理解预防工作的价值和定位,进而无法拓展预防功能,无法丰富预防手段,使得预防工作有蜕化为“文案工作”的趋势,最终影响预防工作的生命力。

二、人民群众参与预防的必要性

检察预防工作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建立开放式大预防模式,即引入人民群众力量的预防模式。人民群众参与预防工作十分必要,理由如下:

(一)由预防工作的价值决定的。预防工作的价值是什么?只有弄清楚这个核心的问题,才能使预防工作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获得俯瞰社会全局的视野。预防工作由国家发起,一般认为预防工作的价值在于维护国家公权力的正常行使。使国家有做好预防工作的良好愿望,但作为预防主体(同时也是职务犯罪潜在主体,从另一角度讲也是被预防主体)的预防工作人员未必有做好预防工作的充足动力。

预防的唯一源泉和真正的基础只能是人民群众,而不是国家(公权力)。因为人民群众才是腐败行为的最大受害者。所以,预防工作的价值在于,通过防止和减少职务犯罪,维护社会公平和正常的社会秩序(当然也包括国家机关的运转秩序),使人们免受公权的侵害。预防是一种实践的事业,而不是一种冥想的事业。因此它所要回应和关注的是社会的需要。预防工作的好坏,职务犯罪发生的多寡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因此人民群众——作为利益攸关方——参与预防工作理所当然。人民群众的参与、社会的需要是预防工作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克服封闭预防模式弊端的需要。正如苏力教授在《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一书中讲的那样:“事实上,以政府的力量构建起来的市场,也可能因为政府的力量而萎缩和缺乏活力;同样,以国家权力推行法治也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强化国家的权力,而不是有效地规制国家的权力。”[①]同理,以国家权力推行的预防也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强化国家的权力,形成国家在预防工作上的垄断。可以看出,当前预防工作的实质就是公权力对公权力的制约,属于体制内的制约。

因此引入第三方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构成对公权力的制约,打破公权力垄断预防的封闭模式,建立有制约、有监督、多方参与的开放式大预防模式。

(三)利益博弈的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以职务犯罪为代表的腐败行为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了国家、社会或者个人的利益。职务犯罪行为不仅造成了腐败分子与国家利益的冲突,同时造成了腐败分子与社会或者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预防工作就是预防主体代表国家对可能的腐败主体进行教育和防范,预防主体与被预防主体之间的冲突也是必然的。这一点从被预防主体参与预防的消极性也可以看出。“冲突创造了联合和联盟”。[②]因此,人民群众是国家反对职务犯罪的天然同盟者。国家要想在与腐败分子的博弈中取胜,应当联合人民群众。

三、开放式预防模式的特点

主体的多元化。相较于封闭式预防模式的双主体,开放式预防模式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虽然预防工作中,有时也会出现像农村检察联络员这样的人民群众,[③]但是首先这样的联络员往往由乡镇、村干部兼任,其自身也属于被预防主体;其次,有些联络员由普通农民担任,但这些人员都是由检察机关委任的,其附属于检察机关

检察院:检察院关于预防模式的思考第2页

。开放式预防模式中的人民群众与检察机关,地位上平等,没有附属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因此封闭式预防模式中的人民群众与开放式预防模式中的有本质不同。

内容更加丰富。开放式预防模式中,除了旧模式的内容,其他像廉政作风、生活作风等均可以纳入其中。

信息交流更加频繁,通畅。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交流维度的增加。人民群众、预防主体、被预防主体三方之间协作与制约关系,也必然使得交流更加通畅。尤其是随着人民群众与预防主体之间交流的增加,也必然推动被预防主体交流的增加,这就是所谓的”外部性“效应。

预防主体主动性增加。由于预防主体与人民群众的联合,预防主体的信息资源优势大大增加,其预防主动性会增加;其次,由于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制约,预防主体工作的自觉性会大大增加。

四、开放式预防模式下预防功能的拓展

在开放式预防模式下,由于预防元素的多元,预防空间的扩大,除了“防范和减少职务犯罪”这个基本功能外,预防的其他功能开始显现。

(一)社会冲突的“减压阀”。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缺少确定性,在遭遇某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情况的时候,不是依据明确而确定的制度安排来解决,而是依靠一次次的具体博弈”,[④]因此各种矛盾比较突出。因制度内的利益表达渠道不健全且被强势群体所掌握,导致社会弱者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采取激进的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民间积聚的对职务犯罪的愤怒情绪十分强烈。这种情绪的积聚不利于社会稳定。

“社会应当提供排泄敌对和进攻情绪的制度。这些安全阀制度通过阻止其他方面可能的冲突或通过减轻其破坏性的影响而有助于维护这个系统……它会减轻迫使系统发生变动以适应变化了的条件的压力,并使紧张由于阻塞而在个人中积聚起来,这样就造成了毁灭性爆炸的潜在性。”[⑤]在开放式预防模式中,人民群众既是预防工作的依靠对象,也是检举揭发行为的服务对象。作为在对立双方——人民群众和腐败的公权力——之间的联系者,预防工作理所当然成为社会冲突的“减压阀”。做好预防工作,可以减少职务犯罪行为,减少和缓解民众的愤怒情绪,促进社会稳定。这也是检察机关“维护社会稳定”职责的要求。

(二)社会整合功能。目前的现状是,虽然人民群众有高涨的反腐热情,却没有合适的参与渠道。最高检举报网上线首日即被挤瘫,电话一度被打爆就是一个例证。[⑥]检察机关的预防工作有工作渠道,却陷入“文案化”的泥潭。这种情况其实是我国“断裂社会”的一个侧面。[⑦]尽管断层社会可能呈现出有序状态,但是这种秩序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与社会缺乏内在的亲和性,往往无法有效调动个体运用个人的知识采取有效行动,促成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形成、发展、选择更为人们偏好的、有效的秩序,因此这种秩序往往缺乏自我生产、扩展和自我调整的强大动力,也很难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做出灵活有效的反应。结果是,社会显得相当僵化。[⑧]

如果让人民群众参与到预防工作中来,那么将会为弥合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断层”提供一个平台。另外,弥合“断层”的关键是,要充分认识到在预防工作中,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是利益社会关系,要进行持续的平等对话,引导人民群众进入合作者的角色。[⑨]因为“在任何情况下,角色总是通过相互行动的过程逐渐形成的,而不可能是事先确定了角色,然后只是被动的按照角色一成不变的去完成角色行动”。

结语

总之,将人民群众引入到检察预防工作中来,不仅引起预防模式的变革,也使得预防功能更加丰富,更富于生命力。

检察院严肃换届纪律全院干警大会学习体会


XX年6月23日上午,xx区检察院组织召开严肃换届纪律的全院干警大会,充分体现了院党组对严肃换届纪律、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的负责态度和坚强决心。通过对会议精神的学习,深刻领会了换届各项政策规定和纪律要求的精神实质,现将本人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换届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加强对地方换届工作的纪律保证,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监督,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院领导带头签订了“5个严谨、17个不准、5个一律”换届纪律要求承诺书,并庄严承诺:“决不买官卖官、决不跑官要官、决不违规用人、决不干扰换届”,并对严肃换届纪律进行专题部署。这些都为我们做好换届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我们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到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顽固性,认识到防止、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换届风气的好坏,直接关系换届工作的成败,关系党的xx大提出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目标的实现,关系党的形象和威信。如果换届风气不好,就会扰乱干部群众思想,就会偏离科学发展导向,就会有失选人用人的公正性。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换届工作的纪律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严厉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二、严明严肃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吏治腐败是危害最烈的腐败”,风气不正是干扰换届工作顺利进行的最大危险。针对换届中容易发生的不正之风,院党组明确了换届选举的纪律要求,这是谁也碰不得的高压线。必须把严肃换届纪律作为保证换届顺利进行的关键性措施,只有严肃换届纪律,才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工作上,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次换届,目的是要为科学发展配班子、选干部、聚人才,群众关心,各界关注。因此首先要严格监督,坚持正确选人导向。选拔任用干部要重德才、看实绩、讲公论,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把那些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用起来,努力造就推动科学发展的骨干队伍,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的导向。二要严密程序,发扬民主。“发扬好民主、产生好代表、选出好班子”是本次换届的根本任务,也是创造风清气正换届环境的重要抓手。三要严明纪律,警示在前。要坚持惩防并举,全面落实严肃换届纪律的各项举措,立足一个“早”字,早教育、早警示、早预防;突出一个“严”字,严监督、严查处、严考核;落实一个“实”字,摸实情、用实招、求实效,确保换届环境风清气正,确保换届工作顺利推进。

三、讲政治顾大局,确保换届和促进工作两不误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院党组集中换届之年。搞好新一轮换届,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对促进跨越发展,乃至“十二五”时期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每名党员干警都肩负着繁重的改革和发展任务,在换届期间要切实的担负起岗位职责,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正确面对个人的流转进退,统筹处理好换届与促进各项工作的关系,切实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松、力度不减、发展不慢、人心不散,确保换届环境风清气正,确保换届工作圆满完成。

检察院中层任职体会


检察院中层任职体会

处长,在本级检察机关内部是一个中层领导岗位,在辖区系统内又是一个专业系统领导岗位。因此,处长这个职位是“兵头将尾”,又是关乎承上启下的中枢。当好处长,是每个处长岗位的同志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在这个岗位上任职的同志永无止境和不懈追求的永恒课题。

我前后在中层岗位工作了20多年,其中在省检察院任职18年。工作中勤勉事职,但疏忽缺憾之处颇多,深感与干好这个处长还有很大距离。但是,教训是成功的先导,弯路是捷径的经验。它迫使我们思考,怎样胜任这个职位,怎样带好一班人,怎样推动本系统的工作健康发展起来。

一、正确把握职责定位

人总是有所追求的。人生价值也总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体现于岗位之上。因此,把握好处长这一岗位职责的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我感觉,处长这一职位有两个特点:

一是在机关处长是“兵头将尾”。

上连检察长,下连处室成员。也许有人讲,处理好上下关系就行了。有责任可以上推下卸,有困难也可以上交下派。但要做一个负责的、有所追求的中层干部,就要有两头负责的责任意识。对上不辱使命;对下,要敢于负责。要相信,没有人会为不负责任的人去赴汤蹈火。负责是信任的基础,信任是胜任的条件。因此对两头负责的结果,必然是两头对你的信任。这是当好处长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二是在本系统处长是“领头羊”。

在一个省、一个市,就渎检系统而言,处长是本辖区业务系统的“领头羊”。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一个人的智慧有强弱,但是一个中层干部称职与否确实直接关系本业务系统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不能轻看这个职位。这个职位虽不是什么官,但他应该是本系统的领军人物。

在明确自己职责定位后,就会感到个人的渺小和职位责任的重大。这里,个人价值与职业价值、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是荣辱与共。随之而来的就是目标的追求。因为,谁也不可能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总有离开的时候。你这一届处长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心中应当有数。我认为一个称职的处长的标准应当是这样的:纵向比,在历任处长中是比较出色的;横向比,在各处室中应是有特色的;在任时,应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充分信任;离任后,上上下下对你应有所留恋和怀念。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修养品德、创造业绩。业绩不是吹出来的,威信不是捧出来的。“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在任时,要时刻想到离任后的群众评价。

二、精心研究工作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没有一个正确、明晰的工作思路,工作就会陷于忙乱和应付,形成庸才理政。作为一处之长,自己工作思路不清,幻想依靠别人为自己制造工作思路是不行的。这样的工作,会形成“上边看不清,下边摸不着”的局面。思路的明确,不是来自于个人的聪明,它来自对整体工作的理性思考。

1、正确把握上级的精神。对高检院的文件、领导讲话、工作要点,对本院党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要精心研究和理解。对中央的重大决策和中央对政法、检察工作的指示要深刻解读。并要把这些上级的精神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找准实现上级要求的结合部与切入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本部门的工作思路与中央合拍,自觉地在为大局服务的工作中找准本职业务工作位置。这是业务工作的政治把握,也是研究确定工作思路的一个基本原则。

2、正确判断工作形势。对本辖区业务工作形势心中有数,是确定工作思路的第二基本原则。办案规模是否符合社会状况,办案质量是否扎实,工作前景是否乐观,都需要认真调查分析。在分析本地工作形势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到本地的工作在全省、全国的位置。在这样的反复分析中去发现问题。因为,问题就是工作的弱项,弱项就是工作的努力方向。对本地区、本系统存在的问题,要敢于面对、敢于亮丑。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问题就是水平,解决问题就是政绩,掩盖问题就是失职。一个发现不了问题的处长,不是一个称职的处长,也绝不是一个有思路的处长。

3、正确地把握工作目标。处长心中要有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期目标是工作的发展规划、发展方向。也就是本届任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就工作而言,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应当在社会上为检察工作创造出一种新的品牌性效应。近期目标,先一个一个地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在短期内将工作纳入协调发展的轨道。这就需要立足本地、着眼全局,实事求是地确定工作发展思路。属于观念上的问题,要大力扭转;属于机制上的问题,要创新发展。面对问题,不要着急,“一口吃不成胖子”。反之,则“天燥有雨,人躁有祸”。要沉着应对,冷静处理。只要思路正确、举措得当,工作就一定会发展进步。

三、率先垂范真抓实干

要想做一番业绩,扭转被动的工作局面,重在真抓实干。一次实实在在的行动,顶一万次枯燥的说教。工作目标的实现,工作难点的实质性突破,也要求处长本身必须具有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处长一定要在各项工作中率先垂范,为大家“出点子、引路子、做样子”。我觉得至少要做到二条:

1、心中有全局。全省的工作情况、工作进度、存在问题要了然于胸。尤其要学会看报表,能从枯燥的数字中看出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然后,能够根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部署调度工作,修正阶段性的,并对各个基层院的工作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这就需要处长本身要用心用脑,思考全局,谋划全局,也就是宏观工作指导要亲自谋划。

2、手中有典型。在正确把握宏观指导工作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微观指导,手中必须有典型案件。每个季度、每个年度,都要亲自抓几起典型案件的查处。只有上下都办案,才能带动全省的办案工作。通过亲自抓办案,形成辐射效应,推动全省办案工作的健康深入发展。

四、服务基层形成合力

邓小平同志讲过,“领导就是服务”。何况一个中层干部还谈不上什么领导。因此,我们在工作指导思想上,要始终确立为基层院服务的思想。为基层服务,实质上是为作时,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给基层增加负担、添麻烦。扰民的事绝不去做。为基层服务的事,要大做、积极地去做。为强化这一思想,我们应做到这样几点:

1、贴近基层。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的情况,干警的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加深对基层的了解,增强与基层同志的感情。

2、当好基层的秘书。基层同志在资料积累和工作视角上有一定的局限,他们需要上级院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为此,基层有疑问的问题要为他们论证,需要资料积极为他们提供。总之,当好基层的秘书,并要从小事上做起。

3、做基层的主心骨。基层同志们办案遇到阻力、遇到困难,要利用省院的影响深入下去为他们解决,给他们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如果基层有困难不向你讲,有问题宁可自己解决也不向你讲,那就肯定是你脱离了群众,你在群众中没有威信。而一个没有群众基础的处长,也肯定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处长。

五、提高素质增强影响力

俗话说,“人格是脊梁,学识是翅膀”。提高领导素质增强领导者的个人影响力,是胜任本职的基本要求。

1、加强学习,增强政治鉴别力。政治理论是一切工作理念的理论基础。执法理念的确立也是同理。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方法,去认识和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复杂问题。学习政治理论,尤其要学习当代马克思主义文献。实践中要纠正一个误区,那就是不要仅把理论与科教书划等号。中央文件,中央领导讲话,都是当代政治理论文献,而且是与时代最贴近的当代文献,要把握好工作的正确方向,就要认真学习当代文献,努力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

2、加强业务学习,做本部门的业务带头人。法学是一项专门的科学,是研究实际操作的科学。要实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思想,就是要打好专业理论基础,以指导我们公正、高效地处理好每一起案件。而业务学习,离不开资料。只有大量地占有、掌握资料,并认真地钻研和运用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执法是能动的,不是教条的。可以说,能动的执法过程,就是理论与实际、法律与案例的结合的过程。在应用法律上,尤其要注意总则和分则的结合,与相关法的结合。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带头深入研究,以提高个人业务素质,指导本地的工作。“学主知,术主行”,这就是学术的核心。每个中层干部,都应是本职业务的学术带头人。

3、加强人格修养,增强影响力。影响力就是号召力,也就是凝聚力。没有影响力就不能有效调动广大干警积极地投入到事业发展之中。而影响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因此,人格修养对一个中层领导干部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的体会是:

(1)为人诚实,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对上,竭诚事职,不跟人跟线;对下,诚以待人,不拉帮结伙,不失职放任。工作中,你可以得罪很多人,但不可因私得罪一个人;()你也可以有众多的拥戴者,但不可因私培植一个追随者。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2)为人宽容,上下言路畅通。要学会听取不同意见,听得进不同声音,要创造一个同志们敢于和你交心、畅谈的工作氛围。在与同志们接触的过程中,要防止自我在心中的谈话方式。在人际交往上,要不记小过、不记私过,宽以待人、和以处事。

(3)为人表率,但上不诿过,下不贪功。组织性是权力的基本要素。一个人再有本事,离开组织。离开团队,也都将一事无成。因此,工作上要为人表率,吃苦耐劳。功过面前,要力戒虚荣,贪功诿过。要把自己看轻,把团队看重;把荣誉看轻,把事业看重。不要让大家推崇你的功劳,要让大家公认你的品行。有了群众基础,才会有个人影响力和凝聚力。人格的培养是无止境的,要做一个称职的中层领导,需要永恒地追求人格的完善与健全。

检察院民行处实习体会


20xx年9月22日至20xx年11月22日,我在海口市人民检察民事行政检察处进行了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来贵单位实习,对这里的一切还很陌生.学会去适应它,是一种锻炼自我的过程.我的心情是非常地激动,因为贵单位能给我这种实习的机会,我想向所有为我的实习提供帮助和指导的海口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致谢,感谢你们为我的顺利实习所作的帮助和努力.让我不断地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实习时间虽不长,只有2个月,但我心得甚多.

民行处工作是针对民事和行政案件终审作出后当事人申诉展开工作的.只有做好检查工作才能真正的捍卫法律的尊严,保障社会的正义,保卫人民的生活.民行处的工作让我了解到,检察院的工作不一定处处直接与法相关,但处处都是为了更好的执法而服务.司法工作不仅是正面与不法分子突击,提高当事人对法律的认识,纠正错误,平息民怨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如何更好更有效的解决申诉问题是司法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经过短短两个月的见习,对此我有了深刻的了解.立志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的我也接受了一次无形的培训.

学习法律的最终目的是要面向群众,服务大众,为健全社会法治,为我们的依法治国服务的.检察院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社会上起到重要作用.现 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规则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要与世界接轨,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实际,面向 社会,面向国际.法学教育本身的实践性很强,所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是比较可行的,所以,大学的法学院与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安排学生见习,让学生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法学的兴趣,避免毕业后的眼高手低现象,向社会输送全面,合格,优秀的高素质法学人才,现在我看来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从学校走向临时的工作岗位,在各级组织和 领导的热心关怀下,我坚持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培养责任心,磨砺方法论,以不辜负组织和领导的殷切期望.在实习期间 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和检察人员交办的工作,得到院领导及全体检察干警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这次实习是 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其收获和意义可见一斑.

首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这时才真 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结合在民行处的工作和自身的专业,我深刻地认识到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法学的发展是在实践 中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的法学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具体说就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践将理论深化;暑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以暑期实践为主要时间段;社会实践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力求实践内容与实践规模同步调进展.

其次,做一个部门的见习人员,必须熟练操作电脑,尤其是打字技术与word,excel的掌握,否则,可能会延误一份重要的任务.而我所在的贵 单位,是对文字要求较强的,因此,要准确无误地处理好文字,其中包括文章的段落层次的划分,句子结构的合理,词语搭配的准确等多个方面的要求.我想不管是 文书性秘书,还是操作性秘书,文字的表达准确,清晰,条理对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这样的实习生必须要应对的.

再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这次实习,我深觉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学习,弥补不 足,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我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其次,本次实习开阔了我的视 野,使我对检察工作在现实中的运作有所了解,也对接人对事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此外,我还结交了许多检察员和优秀的工作人员,他们对于我的实习提供了良好的 环境和悉心的指导,在指导我理论学习的同时,也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心得体会良多.略述一二.

一,要认识自我,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在见习过程中,我结合工 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和社会知识,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用学来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有限的社会知识不断拓展视野.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堂.作为一 名大学生,要经常性地和社会打交道.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人工作的成功和失败.因而,丰富的社会知识是工作顺利开展的润滑剂.我 想只有以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接纳吸收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才能丰富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内涵,拓展自己的视野,促进自己工作的顺利开展.

自参加见习工作后,我继续保持自己在上学期间养成的读书看报的习惯,在工作之余,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自学,以了解和吸收最新的信息.在各项工作 中积极完成项目任务,参与各种会议,了解工作情况与工作要求,树立工作责任心.对工作和生活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总结,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工作中学习工 作,在理论学习中关注理论的实践特性,在实践中对实践进行理论反思,以提高实践活动的品格."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 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 意志.

二,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做好自己.

虽然自己是法律科班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 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 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三,做事先做人

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 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 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我向他们学习到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此外,一个大学生的个人形象直接影响着工作单位对海南大学学生的形象的认识.一个法科大学生的形象直接关系着人们对高等学校法学教育的公正的判 断.高尚的人格获得工作单位认可的条件.真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在工作中,始终注意对自己人格的塑造,勤奋工作,谦虚谨慎,对人待事和颜悦色,以礼相待, 自觉以一名法科大学生的角色来要求自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两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干警们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