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 导航 >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做事前没有预先方案,那便会失去宝贵时间。根据上级提出的相关要求,方案为了明确融资等发展目标,方案对有效控制工作节奏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制定详细的方案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达州市国土资源局,教育局《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校区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确保全县中小学校安全,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贯彻实施意见,望遵照执行。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中小学校是未成年人集中场所,确保安全至关重要。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全县不少学校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防灾能力和措施相对薄弱,随时面临地质灾害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目前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内容。

各中小学校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高度重视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把它作为执政为民,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具体行动,彻底排查隐患,落实防范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应急预案,坚决杜绝因地质灾害造成的学校重(特)大伤亡事故。

二、建立机构,全面普查

为贯彻落实部、省、市关于中小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精神,有效防止中小学校校区(舍)周边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经县国土资源局、县教育局会商决定:从十二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开展全县中小学校校区(舍)及周边地质环境普查工作,凡是存在(可能存在)地质灾害的学校都要分类登记造册,作为国土资源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整治、加强监督的依据,作为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勘查工作,向各级人民政府申报立项整治的依据。普查工作按照分片普查,逐校排查的原则,采取重点查和一般查相结合,彻底摸清辖区学校面临的地质灾害威胁,存在后地质灾害类型和危险程度。第一普查小组:由莫建全、吴世康、涉及乡镇分管国土、教育工作的副乡(镇)长、学校校长、国土资源所所长组成,负责渠江、天星、城郊、板桥、三板、宝城、有庆、鲜渡、琅琊、卷硐片区;第二普查小组:由程兴社、许明勇、涉及乡镇分管国土、教育工作的副乡(镇)长、学校校长、国土资源所所长组成,负责临巴、土溪、流溪.三汇、丰乐、文崇、涌兴、贵福、岩峰、清溪、静边片区。

三、健全制度,落实应急处置预案

凡是可能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都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做好日常(特别是汛期)监管工作,建立有效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快速反应体系。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应急处置预案,尽量周全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研究制定对策,同时加强抢险救灾队伍建设,储备相应抢险物资,全面提高学校应急应变能力。

四、加强教育,努力提高师生防灾救灾能力

学校是加强防灾救灾教育的主要阵地。各中小学校要把防范地质灾害的要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增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教育活动要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借助科普读物、影像资料、互联网络等手段,通过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疏散演练、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和救护能力。要特别注意加强教职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好应急预案演练,通过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 步增强各中小学校防灾救灾能力,从而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篇二: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作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校舍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现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及法律法规,并从学校实际出发,特制订本预案。

一、灾害性质

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陷塌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应急分类

地质灾害应急分:临灾应急和灾害应急两类。

三、救灾机构及职责。

(一)、地质灾害防治、救灾工作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及班主任

领导组主要职责:

1、建立学校及周边地质、地貌档案,建立有效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快速反应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作好日常监控工作。

2、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上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指挥和下达其它地质灾害防治救灾任务。

3、监督、检查、落实各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调查,预防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威胁,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和措施。

(二)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分组及职责

指挥组负责人:

警戒组负责人:

救护组负责人:

疏散组负责人:及班主任

1、救灾注意事项:

①、当某处发生地质灾害时,全体人员应保持镇定,及时报警并迅速依据任务分工和组长的命令担负起抢救工作,不可袖手等待救灾人员前来抢救而延误时机。

②、迅速切断配电箱总电源等。

③、救灾人员抵达现场后,除参与抢救工作外,其余人员应从速远离现场,以免影响或妨碍抢救工作的进行。

④、现场有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应迅速搬离。

2、各组职责:

指挥组:(1)、熟悉学校建筑格局及道路情况;(2)、清楚学校地质灾害的地点、范围;(3)、了解学校内楼房装修材料的性质;(4)、了解电线铺设的线路;(5)、了解灾害的走势;(6)、确定逃生路线、避险场所、救护方案。

警戒组:(1)、了解学校建筑格局及道路情况;(2)、当某处发生灾害时,应迅速确定安全逃生的路线,避险场所,以便疏导他人逃生;(3)、在警戒线负责拦阻无关人员进入灾害现场。

救护组:(1)、应具备救护常识;(2)、应了解一般药物的使用;(3)、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线;(4)、根据伤情紧急救护,或送医院治疗。

疏散组:(1)、利用学校报警设施和广播迅速报道逃生方案;(2)、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班主任有序疏导学生。

四、灾情调查

灾情发生后,学校要积极协助查明原因,提供必要的信息。

五、善后处理

在事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过程中,应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立即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治疗,尽量安慰受伤人员及家属,妥善解决他们的要求,并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事故处理结束后,及时将事故处理结果书面报告县教育局。


篇三: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xx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有效的防范、杜绝汛期地质灾害引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我校接通知后,对校园围墙、校舍、厕所及学校周边地质环境进行了全面排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排查内容

1、学校的围墙、厕所。

2、校园内校舍。

3、学校围墙外地段。

二、排查的情况

接通知后,我校立即安排部署地质安全排查工作

1、学校周边地质灾害防范,目前未发现有危险地段。

2、学校围墙、厕所未发现有危险情况。

3、校园内校舍也未发现异常。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校园内锅炉上的烟囱断了一条拉线、房顶不结实抗风能力弱,暴风天气十分危险。

四、防范措施

一、加强排查、严加防范

充分认识当前汛期地质灾害的严峻性,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灾情预测预报,注意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问题,一旦出现险情,及时向上级报告;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学校财产的安全。

二、加强值班、落实责任

加强值班,明确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确保责任到位。坚持汛期全天值班和昼夜巡查,如遇险情,要第一时间上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篇四: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确保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每天的正常上课工作,根据黎川教育局有关防汛文件精神,特制定学校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防汛工作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证的原则,实行防汛责任学校领导负责制,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置学校防汛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突发性灾害事故。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学校,坚持自保、自救,防大灾、保安全,确保学校汛期安全。

二、防汛应急预案内容

1.坚持实行教育局、气象等有关部门发布暴雨将达起始标准,学校值班校长和值班人员必须到位,加强值班,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在汛期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和报告制度,做好防汛值班记录,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2.当教育局、气象台发布暴雨警报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全部到位。及时通知各村校防汛信息,通报风情、水情、雨情。各村校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加强值班,进一步检查落实各项防汛应急措施。
 
3.遇暴雨突发性灾害天气时,学校要迅速组织人员及时检查疏通排水管道和沟渠,做到排水畅通;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学校易倒塌、易滑坡、易积水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报告灾情,监督学校有关人员到位、到岗,确保学校排涝设施全过程、满负荷运转,必要时及时组织足够的临时排涝设施进行强排,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当遇到暴风雨袭击时,学校应及时把校舍倒塌、师生受伤情况在第一时间报告教育局学校防汛工作办公室,并立即报告所在乡镇,及时查明是否有人员被困,如发现人员被困,要立即组织营救,并做好伤员的抢救工作,转移和安置师生。各校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落实安全工作的责任制。要特别注意预防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及时掌握灾情预测预报。根据校内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分布特点及诱发因素,立即对低洼地带、操场、校舍和易发生山体滑坡地带等地方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凡有安全隐患的,要立即转移到安全地方上课。必要时要采取停课等紧急措施,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汛期期间严禁各校组织学生外出及重大活动。各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师生开展汛期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的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学校一旦发生汛情,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根据灾情,联系有关部门及时赶赴现场,做好抢救、转移和安置受灾师生工作,把受灾情况降到最低点。

三、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陈志明

副组长:张雪雄 黄 军 孔黎萍

成 员:黄兆华 王小英 周小燕 汪黎金 王元贵 吴盘松 朱兴旺 葛景红

四、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成员职责

1.全面掌握汛情、灾情和各类动态等消息,按重要信息汇报制度在第一时间报送县教育局防汛办公室,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学校的防汛和抢险工作,做好学校防灾、抗灾和灾后恢复教学活动的指导工作。

2.负责检查、监督各学校防汛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检查、监督学校的防汛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组织一定的人力,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工作,确保师生安全,杜绝人员伤亡。

各成员除上述职责外,在学校汛情紧急时,均需承担突击性防汛救灾任务。


篇五: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和安委教[20XX]48号《关于进一步规范汛期学校防灾抗灾工作的通知》的规定,为切实做好我校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避免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

我镇的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山洪暴发为主,同时也存在大量可能发生威胁师生安全的溪、河、圳、池、水库等危险点。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汛期为4月1日-10月31日,其中5、6月份为连续降雨期,7、8月份为台风暴雨期。汛期是自然灾害多发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也是重点防范期。

三、地质灾害主要隐患点的监测、防灾责任人

各校应认真排查,找出地质灾害主要隐患点的位置,分析灾害类型及可能诱发因素,并明确其责任人,联系电话,填好下表。

校名

隐患点位置

灾害类型

可能诱发因素

责任人

电话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镇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防治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各校应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尽早落实责任、措施,及时防治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同时要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实现自觉防灾,全民防灾。

2、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危害严重。但是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形成条件,并且有一定的前兆反映。一旦有前兆出现,要及时预防或避让;对于难以预防或避让的地质灾害则要及时上报。

3、地质灾害的基本防治措施。滑坡的防治是合理切坡,及时支挡和坡面防排水,预防诱发泥石流;雨季加强巡查。

4、加强地质灾害的调查,完善预警体系。各校要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调查工作,查清地质灾害隐患;密切注视气象部门发布的灾害性降水的趋势预报,及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提示,尽量避免地质灾害的危害。

5、各校要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学习《地质环境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灾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对保护地质环境和治理地质灾害的认识,掌握地质灾害监测、避险、抢险和治理等有关知识和技能,增强人民防灾减灾意识,全面实现群测群防。

6、各校必须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汛期学校防灾抗灾工作制度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建立一个机构,编制两个方案,落实三条措施,完善四项制度,明确五项要求,使汛期灾害防治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

7、对存在严重隐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五、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汛期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原则上由受威胁的学校承担,预防责任人是地质灾害所在学校校长。

六、各基层小学安全工作挂钩责任人

总负责:赵世伟 陈文举

片区挂钩责任人:

平原点:蔡国林 陈丽真

洪山点:许志良 朱进强

龙泉点:林木火 唐展望

新林点:林文通 林培钦

安全巡查员:刘海滨

挂钩领导及安全巡查员职责:

1、及时传达上级、中心学校有关安全工作文件、会议精神。

2、检查督促挂钩小学安全教育防范工作的落实情况。

3、协助挂钩小学解决排除安全隐患。

4、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救,并按要求上报。

七、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电话:23355215

F132.coM小编推荐

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现状

我县位于皖南山区东北部,境内多花岗岩体,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地质灾害发生频繁。据省地质调查院的调查,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在各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在庙首镇、版书乡、孙村乡、云乐乡、俞村乡、白地镇等地,空间分布上呈条带状展布。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统计,1996年以来,全县各类地质灾害造成死亡7人,受伤2人,房屋被毁630间,农田被毁近100亩,潜在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为1500人,直接经济损失3170万元,可能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约为4500万元。

我县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一般对村民危害性不大,对村民构成危害性较大的各类地质灾害点有17处(见附件2)。20xx年我县地质灾害点总体稳定,白杨岭滑坡受6月25日暴雨诱发发生小规模的塌方,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但少数地质灾害点仍然存在不稳定状态,需要继续加强监测和防治。

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

(一)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白地镇—版书乡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位于我县南部丘陵至中部山区,空间分布基本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一致,是我县地质灾害点密度最高的区域。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41处,其中滑坡7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2处,不稳定斜坡31处。该重点防治区面积为179.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9.88。

2、云乐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于云乐乡以及俞村乡北部部分地区,已发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为主,次为泥石流。该区域内共有各类地质灾害点26处,呈条带状密集分布,其中崩塌1处,泥石流3处,滑坡9处,崩塌滑坡隐患点13处。该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面积约92.1Km2,占全县总面积约10.18。

(二)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

庙首—蔡家桥—旌阳镇次重点防治区:位于我县中、西部的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庙首镇、孙村乡、蔡家桥镇、旌阳镇及白地镇、云乐乡和俞村乡的部分地区。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分布面积约425.6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7.04。该区分布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共有106处。其中:滑坡39处,泥石流2处,地面塌陷1处,崩塌滑坡隐患点64处,规模均为小型。

(三)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

位于县城西北部和东部,覆盖兴隆乡、三溪镇、俞村乡,分布面积207.2Km2,占全县总面积约22.90。

1、兴隆—三溪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位于我县西北部的兴隆乡和三溪镇境内,近东西向展布,分布面积118.4Km2,占全县总面积约13.09。该区分布有6处地质灾害点,其中滑坡2处,崩塌滑坡隐患点4处,规模均为小型。本区地质灾害的重要防治点为三溪镇霍家桥村(原龙山村)滑坡,该滑坡虽然规模较小,但危害性较大,其防治措施可采用: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适当削方减载、支挡、避让等。

2、俞村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位于我县东部的俞村乡,分布面积88.8Km2,占全县总面积约9.81。该区有各类地质灾害点13处,其中滑坡6处,崩塌滑坡隐患点7处。坡体稳定性较好,同时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弱。北部花岗闪长岩构成丘陵地貌,山势平缓,坡度低,坡体稳定,仅在局部切坡地段产生小型滑动,危害性较小。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的内容

(一)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类型

我县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为主,占全县地质灾害半数以上。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来看,以滑坡、泥石流为主。因此,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类型为滑坡和泥石流。

(二)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版书乡白杨岭山体滑坡

云乐乡张村大岭脚滑坡

俞村乡凫阳村下周家滑坡

白地镇洪川村泥石流

孙村乡玉溪村水金洼泥石流

云乐乡许村茶林二组崩塌

兴隆乡光荣村萤石矿区地面塌陷

蔡家桥镇乔亭村上川滑坡

(三)重要居民点

三溪镇:霍家桥村(小河里村民组)、三溪村(炮台桥);

孙村乡:玉溪村;

庙首镇:祥云村;

白地镇:洪川村、汪村;

蔡家桥镇:乔亭村上川、汤村;

版书乡:南关村(白杨岭)、江坑村(枣树岭);

旌阳镇:凫山村;

云乐乡:许村(茶林二组、茶林三组)、张村;

俞村乡:芳岱村、凫阳村。

(四)重点防范期

5—9月份雨日多、雨量大,是各种地质灾害的多发时期,也是我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五)重要工程设施

道路:G205国道、S217省道、蔡大国防公路;

水库:白

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第2页

杨岭水库。

四、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措施

(一)监测

包括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形监测和降雨监测。降雨量监测主要由气象部门完成,或在监测区设置雨量观测站。监测方式分宏观与微观两种,宏观监测内容有:掉石、滚石、裂隙的宽度变化、垂直位移、泉水的流量和颜色、民井的水位、流量、房屋、桥梁等建筑物的破坏变形、植物倾斜、地面塌陷等变化情况;微观监测主要指采用精密仪器进行大地变形测量。根据实际情况,我县目前采用的大多为宏观监测方式。

(二)预报

地质灾害险情预报分为预警预报、警报、临灾警报,根据雨量及灾体变形等有关资料确定。

1、预警:连续阴雨,出现中到大雨,连续两天降雨量超过50mm,两天降雨量共130mm以上;灾害体后缘拉裂隙已具雏形,原有裂缝加长加宽;灾害体前缘出现膨胀现象;地下水水位、流量、颜色发生变化。

2、警报:进入预警状态后,中到大雨仍在继续,降雨强度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日降雨量100mm左右,或连续两天合计降雨量超过180mm;灾害体后缘拉裂缝已形成且仍有加宽趋势,地表主要裂缝明显扩展,新裂缝出现;灾害体前缘膨胀明显继续扩展;地下水水位明显大幅度变化。

3、临灾警报:地下水出现多种异常,如涌砂、涌水、冒泡等现象,水位埋深降低或干涸后回升;地下及深部变形加剧;灾害体后缘出现拉裂变形,掉块或滚石;动力出现异常,出现地声等异常。进入临灾状态后要做好救灾准备,及时疏散灾区群众。

(三)防治措施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形成条件及规模等,我县地质灾害的防治所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分为削坡、排水、护坡、挡墙、监测、种植被等六种。

1、削坡:主要用于滑坡及崩塌,对县内大量的中小型灾害点特别适用。县内已发生的崩塌、滑坡,目前仍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其原因在于滑体及滑塌体并未达到平衡状态,依然在滑塌面上处于重心较高的位置且保持较大坡度。削坡减重,简便易行,削坡坡角随不同坡高而异。

在削坡而无护砌时,汛期需观察上方山坡裂缝、坡面变形、坡上林木状态等情况,以备及时避开。

2、排水: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区域内部分崩塌、滑坡因上方水渠渗漏或排水不畅,使土体浸润,岩土体抗剪度降低蠕变所致。在防止崩塌滑坡体上方地表水下渗时,可采用填缝恢复植被及汛期裂缝区薄膜覆盖的方法,地下水排除可采用坡脚反流层抗潜蚀设施,引出的清泉水可供生活用兼可监测滑体动态。

3、护坡:在崩塌、滑坡前缘较陡且需防护的灾害点中,可将崩塌体、滑坡体削坡成为多级护坡,在多级护坡上用水泥片石砌成肋骨并种上草木。

4、挡墙:适用于道路及初坡较高的崩滑体,一般中小型地质灾害宜采用重力式挡墙以支挡或拦截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5、监测:在不稳定的地质灾害中,对于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或交通安全,没有搬迁或避让的灾害点,需对其实施监测。监测分定期目视检查、简易监测、地面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如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避开。

6、种植被:在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中,有的灾害点坡面岩土体裸露,受雨水冲刷严重,为了保护坡面水土不被流失,需在坡面上种植被。

(四)防治计划

根据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xx]61号)、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宣城市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方案的通知》(宣政办[20xx]10号)文件精神,我县已有3处地质灾害点列入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治理项目,1处地质灾害点列入市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治理项目。

今年我县将对版书乡白杨岭山体滑坡实施整体搬迁避让,版书乡政府和国土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根据上级要求和具体实施方案,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整体搬迁任务。

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绩政办[**]45文件精神,特制定我镇**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我镇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镇地质灾害一般集中在汛期发生,主要类型有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因修建道路开挖山体、农民切坡建房时护岸、边坡加固不力;二是地质因素。岩层软硬相间,断层纵横交错,岩浆岩穿插,地表风化等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因;三是天气因素。雨量集中,造成土壤严重超饱和吸水,处于不稳定或失衡状态;四是地形因素。地形陡峭,植被破坏,常年累月渗入坡体,造成地质结构严重松散。这些因素的存在,加上汛期时雨量集中,就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在5-9月汛期和主汛期,必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调查统计分析,我镇地质灾害的诱发与降雨量等有着密切关系。连续降雨量超过50毫米就易诱发地质灾害,超过200毫米就会产生大范围的地质灾害。根据我镇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结合汛期降雨情况、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人为活动等因素,对我镇**年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区域预测如下:

(一)由于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继发性、危害性等特点,**仍有继续滑坡的可能。

(二)因S217线拓宽改造,对大源村部分山体进行了开挖,切坡较陡,有的尽管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但一些山体构造极不稳定,受汛期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影响,极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三)近年修建的农村公路,有些是开挖山体修建的,由于切坡较陡,防护措施少,受汛期强降雨的影响,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四)各切坡建房点,由于边坡加固不力,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五)大源村梨川地质灾害点治理项目的监测。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措施

地质灾害预防要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最大限度降低财产损失。

1、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镇政府调整充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由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对防灾救灾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2、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社会对地质灾害的了解和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土中心所要充分发挥职能,向群众开展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危害性宣传,大力普及鉴别地质灾害发生前兆、如何预防地质灾害、避免灾害发生等知识,增强自测、自报、自防和自救的能力。

3、坚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五项制度。即汛前检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灾后总结、资料存档五项制度。

四、临灾及灾后应急措施

1、灾前预报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信息和预报,由**国土管理中心所提出有关短期预报和临灾警报,在报镇政府的同时,及时通知各村国土资源信息员和地质灾害点监测员,使各村能及时了解本区域的灾情及危险等级,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2、临灾应急

警报发布后,临灾区进入临灾应急期,在镇领导组的统一指挥下,镇直各有关单位立即启动救灾措施,对临灾范围采用预警信号(敲锣),迅速组织临灾影响范围内的人员和财产安全转移,并严防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3、灾后应急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警报,镇领导组会同防汛、交通、民政、卫生等部门迅速到现场组织灾后应急工作,防汛、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队伍迅速进入灾区进行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并组织非临灾区进行救援工作。

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务必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履行职责,按照本预案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进一步搞好***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预防相结合”的方针,制定***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 ***镇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

***镇虽不是地质灾害主要危险区,但也存在不少灾害隐患,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防治。地质灾害因素很多,主要是降雨、不当采矿、劈山切坡、取土等工程活动。在讯期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发生,境内主要地质灾害点有***村四组罗家堡、***村滑石板、***村芭蕉坪;煤矿易造成地质塌陷的区域有***村芭蕉坪、***村烂泥池。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各部门必须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加大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和防治管理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认真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建立各级负责制,落实监测责任人。

***国土资源管理所为地质灾害防治、协调、组织、指导等工作的责任单位,负责及时按上级预警通知向地质灾害点传达预警信息,

驻村干部为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其主要职责:负责落实、监测人监测,值班制度、人员组织等工作。

监测人职责:做好监测标志,监测记录,监测报告,有重大险情时,及时报告。

在汛期各村要密切监测灾害点,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区域内的灾害隐患点及时上报镇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所,同时采取相应避让措施防止发生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治理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人为工程造成地质灾害点要提出,避让、治理,各区域责任人要相关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方案。

三、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其成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国土资源管理所,王学维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日常工作。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继续做好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连续性,根据新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在上年度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网制订了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我市地质灾害分布与防治区划分情况
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前缘,地势较平。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在区内遗存有数条古河道带。区内西部聊考断裂活动强烈,因此在地质构造上属不稳定和次不稳定地区。受自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漏斗、砂土液化等。根据其发生几率及危害程度,我市建立了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鄄城红船地面塌陷等3个重点监测与防治区。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防治对策
(一)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区
1.灾害现状菏泽市城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存在多年,自80年代中期就初具规模。90年代漏斗面积近1000KM2。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且下降速度惊人。据80年代初期监测资料,当时水位埋深仅6m余(406孔1980年9月11日监测值);至1995年,水位埋深已达45.603m。15年间水位下降了近40m,下降速率为2.6m/a。406孔位于漏斗的上缘,位于漏斗中心地带的城东地区,该层水水位埋深已达100m。由于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城区地面沉降也随之发生。20xx—20xx年城区地面最新沉降数据为26mm。牡丹区在20xx年汛期出现两起地面塌陷,其中牡丹办事处苇子园村塌陷已威胁到人员安全。
2.致灾原因
无规划、无节制、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是造成城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及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
3.灾情趋势预测分析及风险评估
短时间内如不能削减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该漏斗将进一步扩展,漏斗区水位将不断下降,甚至有与东明县深层地下水漏斗区连接的可能,已发生的地面沉降也将随之发展。这势必会对菏泽城区建设、工业生产等造成直接影响。
目前,地下水是菏泽城区主要的供水水源。而由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质灾害涉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且恢复难。因此,灾情若得不到控制,由此造成的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
4.防灾对策及建议(1)禁止城区地下水的乱开乱采,重新分配水源量,合理开采地下水;(2)开辟新的供水源地;(3)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4)做好地下水及地面沉降的监测工作。
(二)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区
1.灾害现状
自九十年代初,南部黄河故道带已发生多起地面塌陷、地裂缝,致使道路破坏,房屋受损。1992年7月10日,单县高韦庄镇赵集村发生地裂缝,地裂缝走向以北西方向为主,缝宽5—20cm,单条长10—20m不等,有十几条之多,并伴有地面塌陷发生,一桥梁撕裂,30余农户房屋因地裂缝造成不同程度破坏。1993年8月5日,曹县梁堤头镇石香炉村发生地裂缝,呈北西和北东西个走向,单长20多m,宽10cm,深4—5m,可见地裂缝4条,其中一条切房基而过,另一条穿过一农家院落,造成房屋墙体开裂。
2.致灾原因
地面塌陷、地裂缝发生于黄河故道带上,地表岩性以粉细砂或粉土为主。灾情多发生于雨季,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原因共同作用而引起。
3.灾情趋势分析
该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是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因素引起,只要影响因素存在,在其共同作用下,在适宜的时段内就有灾情发生的可能。
4.防灾对策及建议(1)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幅度;(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3)在该区应采用湿润灌溉,不可漫灌;(4)新建建筑物应避开古河道带。
(三)鄄城红船地面塌陷区
1.灾害现状
地面塌陷区主要分布于鄄城县红船镇前梁楼村西,长、宽各约500m,面积2.5万m2。自八十年代末以来,每逢雨季时有发生。地面塌陷区内共有塌陷坑二十七个,陷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表层粘土亦有深浅不一的裂痕。塌陷有时发生在个别农户的房前屋后,甚至危及到居民安全,造成居民心理恐惧。
2.致灾原因分析
经考察,地面塌陷区位于古河道带上。地表岩性为一层厚0.3—0.5m的粉质粘土,其下为粉细砂或粉土,约1.5m深处为厚约10cm的淤泥层,以下又为粉细砂,在17m深处有一黑色砂砾土层。雨季时,在表层土被破坏处,雨水直接下渗,以至下漏,地下粉土由于液化等原因随水流失,日久便形成一定空间,上部土壤重量因降水等因素增加或超过空洞承受极限时,便形成塌陷。
3.灾情趋势分析及风险评估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第2页

 雨季降水较大时,该区仍有地面塌陷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塌陷区紧邻村庄,应做好地面塌陷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以防灾情发生,危及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4.防灾对策及建议(1)做好群众宣传工作,不要在塌陷区及其附近挖土、建房;(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3)在该区应采取湿润灌溉,不可漫灌;(4)做好监测工作。
(四)巨野煤田在建矿井的地质灾害防治
巨野煤田的多个井田现已开钻,个别主井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难度相当大。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地环监测机构一定要做好日常煤区地环监测管理,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
三、地质灾害区域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市国土资源部门将组建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小组,在市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协调工作;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小组,负责本县区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各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将防治任务逐级明确到单位到人,确保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或出现重大地质险情时,能够及时进行抢险救灾。
(二)健全防治、抢险、救援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度,坚持汛期巡查和值班电话制度,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设立明显标志,明确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预设医疗救治点,同时加强相关的科普宣传。
灾害或灾情出现后,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民政、卫生、药品监督、经贸、公安部门,应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气象主管部门要做好气象服务保障;通讯、铁路、交通部门要保证通讯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品、食品的运送。
(三)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灾害或灾情发生后,各县区政府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查明灾害发生的原因,并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继续扩大,并按照地质灾害分级报告的有关规定,向市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遇到人员伤亡的,应在6小时内将灾害情况报告市政府。

注意了,好的策划书不一定按某种格式,或许一篇好文案本身就是一部好的策划书。以上《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文能帮助您解决策划书的撰写需求,如果还想阅读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相关内容,请访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