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 导航 > 县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范文

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县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范文。

做事没计划,盲人骑害马。我们要开始着手准备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的制定对于一个阶段的工作安排和资源分配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怎样将一篇工作计划写的充满合理性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县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范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县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范文

一、“十一五”以来的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及省市县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强化措施,整体推动,促进了民政各项工作的不断进步。

(一)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城市低保工作逐步规范。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城市低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05-07连续三年实现了10%提标的基础上,08、积极落实各项物价补贴,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按时完成了季度和按月复核及审核审批的工作任务,实行分类施保,分类审核管理。目前,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165户4663人,占城镇人口的17%,月发放保障金52万元,物价补贴27万元,人均补差116元。全年发放低保金1007万元,其中生活补贴354万元。预计20xx年能够持平。

2、农村低保工作运行良好。我县农村低保是从开始的。,按照省市农村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对农村低保进行了全面审核审批。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716户10279人,占农业人口的6.8%,平均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51元,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90万元。预计20xx年4000户11000人。

3、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有序开展。农村医疗救助逐步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开始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逐步得到规范。发放农村医疗救助166万元,其中,实施大病救助192人,为5566人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万元。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208万元,其中,救助城市患重大疾病困难群众211人,为794人缴纳城市医保2.6万元。预计20xx年可达400万元。

4、灾民救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全面落实《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积极争取上级救灾资金230万元,救助1.2万人次。预计20xx年可发放救灾资金300万元。

(二)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

完成了第二次城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认真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展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三个社区均达到了市级和谐社区标准。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协调有关部门,每年对新当选的村委会主要领导在县党校进行了培训。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继续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试点实验县,又被确定为农村社区全覆盖试点县,农村社区均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站、治安调解服务站、公益事业服务站、环境卫生服务站、妇女与计生服务站、社区志愿者协会等“一委一中心五站”,并挂牌全面运行。

(三)进一步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了全县-20xx双拥创建工作三年计划,深化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着力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努力打造军地构建和谐社会新平台。进一步健全老红军、烈士家属、牺牲及病故军人家属、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复退军人得到妥善安置,20xx年可发放优抚金90多万元。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1、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争取资金250万元,兴建1所100张以上床位,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提供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综合福利院。20xx年投入使用。

2、推动社会化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加快建立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全县城市、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年发放90岁以上高龄津贴15万元左右。

3、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完善农村五保供养,严格按规定确定供养对象,每年初对全县农村五保户重新进行调查排摸,重新审核确定,确定农村五保户577户624人,其中,集中供养33人,集中供养标准为月人均250元,分散供养月人均150元。全年发放116万元。

(五)进一步健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提高民政社会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积极开展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依法管理,逐步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的民间组织发展格局,登记合格率达90%以上。加强了对流浪乞讨对象实行属地化救助管理。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开展城镇街、路、巷、居民区门牌号的设置工作和县政府驻地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不断提高地名

县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范文第2页

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登记合格率达100%,领证规范率达100%。深化殡葬改革,积极推行绿色殡葬,生态墓地建设,每年清明节期间对重点墓区进行督促检查,推进了文明祭祀活动。

(六)民政为民科学规范化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按照市县委要求,结合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及时学习研究,认真安排部署,使活动得以深入开展。在救济救灾、危房改造、老龄等工作中,坚持由分管领导带队,业务干部全部参加,严格“一线工作法”,使各项工作切合实际,符合民心。在婚姻、信访等窗口工作中,我们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使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也得到全面加强。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使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包括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信访接待、基层工作、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完善补充,保证了服务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坚决履行“一岗双责”,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从未出现违反党的原则和财经纪律的问题和现象。今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70多人(次),立案处理7人(次),现场答复解决51人(次),其余均及时予以妥善解决,群众满意率95%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一)民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民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民政工作也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为民服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城乡救助体系初步建立,还不能达到动态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农村低保还不能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县财力投入不足,资金短缺,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四是民政办公经费不足,不适应目前民政工作量大、任务重的实际。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和克服。

(二)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

要正确分析当前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就必须认真解读党的十七大以来历次会议提出的各项指导精神。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将保障民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社会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而给以保障民生和社会建设为着力点的民政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科学发展观新观念的提出,为我国率先走出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相协调的科学发展道路,全面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指明了一条新途径。民政工作承担着保障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把握发展的内在要求,明确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始终扭住民政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创新发展民政工作的思路举措等等,所有这些全部都涵盖了民政工作。省市提出的关乎民生的一涵盖了民政工作。省市提出的关乎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大主题”、“五大战略”等都与民政工作息息相关。换句话说,就是民政工作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建设的许多方面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实现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为总目标,以维护民利、保障民主、落实民权为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理念,推进民政工作体系建设,推进民政工作的务实、开放、透明和社会化,着力打造强势民政,推动全县民政事业稳步、协调和全面发展。

基本思路:基本任务从维护社会稳定为主向促进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向转变;工作重心从侧重单项推动向完善民政工作体系,建立和完善民政工作发展机制转变;管理方式从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的方向转变;工作手段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依法行政、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现代信息手段的方向转变。

四、十二五规划发展原则

民政工作社会化。积极动员、鼓励、扶持、吸引社会力量,融纳社会资金,推进民政事业发展。

民政工作法制化。加强民政法规体系建设,促进依法行政,保证民政工作在法制轨道内规范、高效、有序运行。

民政工作人性化。立足“以人为本”,确立民政发展理念,确保民政价值取向、管理服务行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求相一致。

民政工作现代化。以“数字化民政”建设为手段,实现办公自动化、资源信息化、传输网络化和民政管理科学化,提高民政工作效能。

五、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建设

(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完善政策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强化基层保障队伍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全面建立起精干高效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实现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到十二五末,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运行更加规范、顺畅,保障面占应保障数的100%,从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居民的生活都得到有效保障。

2、完善各项专门救助制度。以建立完善制度、理顺有关部门关系为重点,总结积累经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到十二五末,全面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乡医疗救助、助学、住房、取暖和法律援助等救助制度,有效解决特困群众因病返贫及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难题,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生存、生活、学习等权利。

3、完善救灾救济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救灾工作应急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督督查机制,全面落实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和救灾监控探视制度。全面加强救灾应急队伍组建、救灾物资储备、救灾装备配置、灾害信息评估、紧急救援、灾情监测、预警、救助捐赠等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县、乡(镇)二级减灾、防灾、救灾信息网,普及减灾、防灾、救灾知识,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能力,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及时有效地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健全基层政权建设体系,构建和谐社区和村镇

1、健全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县、镇、社区管理关系,明确社区组织职能职责,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规定,建立社区事业投入发展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增强社会和谐基础。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到十二五末,使城乡社区居委会服务站建成率达到100%,使社区服务走上产业化、实体化和社会化发展道路。社区具有实践经验的专职管理人员和服务特长的专业志愿者,服务组织建设得到普遍加强,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使社区真正成为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环境优美、人群和谐的新型社区,为建设和谐皋兰打下良好基层和谐基础。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程序,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大力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未来五年,使村级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和开拓创新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全县村民自治模范乡镇达到乡镇总数的90%,村民自治模范村达到总数的80%。

(三)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1、稳步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强化对全县各级各界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双拥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人民军队建设,协调军地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军民共建活动,全面落实抚恤、补助、优待等政策规定,将重点优抚对象优先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未来五年,县和3个乡镇连续达到双拥模范县(乡镇)标准,力争得到国家或省市命名,优抚对象的生活达到城乡中等以上生活水平,重点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全面解决。

2、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探索建立安置就业、扶持就业、经济补偿和自谋职业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安置退役士兵的保障体系,加大退役士兵安置经费投入,加强对退役士兵的技能培训和就业中介服务,加大军地两用人才和优秀士兵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育才、荐才、用才一体化服务。十二五期间,每年都按照一定比例,将自谋职业补助经费和职业技能培训经费列入预算,建成复员退伍士兵管理服务中心,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

(四)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1、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大社会福利事业投入,进一步建立完善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福利事业,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兴建和购买服务,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自主经营的社会福利事业运行机制。到20xx年,兴建一所100张以上床位,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提供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未来五年,力争兴办3所50张床位以上的民办福利机构,公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设置达到每千名老人10张以上的要求,基本形成以国办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格局。

2、建立完善社会化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加快建立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在城市依托社区,不断加强尊老、敬老、助老宣传,强化居家养老意识和责任,大力兴办居家养老院,妥善解决空巢老人难以自理等难题,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农村要在强化家庭养老责任的基础上加大以敬老院为依托的“五保”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寄养社会老人业务,拓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功能,做好散居五保老人和空巢、独身老人的供养服务。20xx年前新建、改建、扩建敬老院6所,每所设置床位均达到30张以上。到十二五末,社区、7个乡镇全部建成“星光老年之家”,全县城市、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城镇“三无”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全额救助,农村特困老年人救助标准达到500元/年。继续实施9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政策,构建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

3、积极推动福利彩票销售力度。进一步理顺彩票发行体制,不断加强发行网点建设和队伍建设,拓展发行空间,积极探索新的发行方式,推动福利彩票销售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电脑彩票销售每年保持增长15%。

(五)健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提高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1、加快培育发展民间组织。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培育市场需要、社会需求、群众欢迎的各类民间组织。在农村,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效益好、作用发挥突出、对当地经济有影响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城市,重点扶持、发展公益性民间组织、行业协会和社区民间组织,促进民间组织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探索建立民间组织自我发展、自律管理机制和诚信评估社会监督体系。建立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打击非法、违法民间组织的综合治理机制,城市民间组织数量年增长率达到15%以上,诚信自律合格率达到99%以上。

2、稳妥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按照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新途径,大力推进农村村委会合并和城中村改居、村居整合等工作,依法加强行政区域界线和地名管理工作,加强地名数据库建设,做好地名命名更名和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全面推进地名标准化进程。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到期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

3、推进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法制化建设。积极推进婚姻登记改革,建立婚姻登记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行婚姻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婚姻登记率达到95%以上,婚登合格率达到100%。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建设占地面积300亩左右的公墓区2家。加强收养登记工作,建立国家供养、个人收养、家庭寄养等多样化机制,实现收养登记要件、材料出证、信息资料收集储存微机化管理,收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新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

(六)重大项目

1、城乡低保及特困救助项目。(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综合十一五末全县低保工作情况,十二五末全县低保人数5000人左右,年需保障金1000万元,合计5000万元。(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未来五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预计在8000—1人之间(含移民),按照每人每年800元的平均补差计,年需资金约900万元左右,合计4500万元。(3)城市医疗救助资金。未来五年,全县城市基本医疗救助按年救助5000人左右计,人均150元,大病医疗救助按年救助300人左右计,人均8000元,年需总资金约240万元,五年合计1200万元。(4)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资金。按照《甘肃省农村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级财政按当年农业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列支,十二五末全县农业人口预计在16万人左右,年需资金16万元,合计80万元。城乡特困群众大病救助年均1000人,人均8000元,年需800万元。五年合计4000万元。

2、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区办公用房建设。年争取省市资金30万元以上,逐年扩建城乡社区办公服务用房50平方米以上。

3、民政信息化建设项目。(1)城市低保信息管理系统,投资规模50万元;(2)社区信息管理系统,投资规模30万元;(3)优抚安置、社会福利服务、婚姻登记、民间组织、殡葬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投资规模30万元;(4)民政局办公系统投资规模15万元。以上项目所需资金通过争取省市专项资金、财政列支和自筹等方式解决,十二五期内分步建成。

4、民政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救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兰州市救助站皋兰县救助分站建设项目,争取省市县投资500万元,20xx年全面建成。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民政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机制。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运行机制。各级政府将民政事业重大项目建设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将各项民政事业费投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探索建立稳定的民政事业资金投入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民政资金转移支付,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民政事业,加强福利彩票发行和开展慈善捐助活动,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以改革民政行政体制和资金投入机制为主要内容,建立完善民政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机制。

(二)建立完善民政事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在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城乡社会救助等相关政策和文件的基础上,抓紧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衔接和落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并落实社区服务、社会福利、退役士兵安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其他民政地方性法规政策,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强化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廉洁公正的执法队伍,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民政事业自我发展机制。进一步深化民政企事业单位的改革,通过政策支持和改制,建立现代化制度,使福利企事业工作全面走向市场;通过转换社区服务、老年福利服务、殡葬服务等单位经营机制,逐步向市场化转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对福利院实施社会化管理,提高服务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民政企事业单位自身活力,促进民政企事业单位自我发展和提高。

(四)建立民政工作现代化运行机制。建设以城市低保信息管理系统、社区信息管理系统为主体,延伸至民政oa管理系统,基本涵盖民政大部分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构筑面向新世纪的全县民政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资源信息化、传输网络化和管理科学化。通过实施与重点业务相结合的“数字民政”工程,建成覆盖全县的民政电子政务系统,提高民政工作效能和水平。

(五)建立一体化强势民政队伍和民政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机构建设,协调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在各乡(镇)加强民政办公室工作,配齐、配强乡镇、社区基层民政部门工作力量,落实好基层民政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以为民、务实、清廉、高效为内容,不断强化对各级党委各类民政工作人员及社区、村委会干部民政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不断壮大民政工作力量,逐步形成以社区、乡(镇)民政办为基础的县乡(镇)一体化强势民政管理机制,推动和保障全县民政事业稳步发展。

FwR816.coM编辑精选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创建于1950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变革与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等医院,是县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综合医院,是县急救中心、县事故司法鉴定中心、县医保定点单位、实习医院、医院的网络医院。曾荣获市“文明单位”、“物价信得过单位”、“药品抽检无假药单位”、“先进党总支” “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 “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光荣称号。 “十二五”期间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现结合医院实际,对 “十一五”期间工作做以回顾并制订医院 “十二五” 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床位规模进一步扩大,门诊量、出院人次和业务收入明显增加;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得到加强;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有所突破;对外交流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医院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获得提升。

(一)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我院有职工人,副高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初级人,本科人,大专,专1人,医院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3 万平方米,开设病床张,设有有内一科(以神经内科、心血管为主)、内二(呼吸、消化、肿瘤)、外科(普外、胸外、脑外、烧伤、泌尿等专业)、妇产科(分妇科、产科专业)、儿科、骨一科、骨二科、急诊科、五官科、眼科、皮肤科、中医科、手术室等临床科室和放射、ct、检验、输血、功能科(心电、超声、脑电图、胃镜、脑超)、病理科、药剂科、供应室等医技科室。十一五期间医院传染病区、新外科大楼等工程先后竣工,新增建筑面积共计1.5万平方米;医院科室设置逐步完善,新建层流净化手术室、标准化消毒供应室、现代化产房,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截止底医院实现实际开放床位0张,二级临床学科个,病区个,医技科室个,神经内科科为市级重点专科。医院在职人员381人,聘用人员60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其中正高人、副高人、中级职称人、执业医师人,助理医师人,执业护士人。

(二)医疗技术发展情况

医院拥有日本东芝螺旋ct、日本产500ma数字光机,日本潘太克斯电子胃镜,美国产彩超、数字b超、自动生化分析仪、脑电图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血流变分析仪、乳腺检查治疗仪、体外震波碎石机、床旁监护系统等现代化诊断治疗设备,十一五期间先后添加了核磁共振、血液透析机、直线加速器、动态心电图机、进口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和多功能显微图象分析系统,平均每年投入万元用于设备的更新和配置。五年来多次组织临床科主任,护士长到上级医院学习观摩,学习管理经验,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五年来共学习引进项新技术如骨科的转子间粉碎骨折锁定板内固定术,外科的甲状腺瘤切除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医疗服务范围。

(三)医院各种标准

与相比,医院固定资产由万元发展到万元,增章率为124%; 业务总收入为万元,达到万元,增加了104%;年平均增长率为20%以上; 各项医疗效益指标节节攀升,床位使用率由58%上升为 71%;出院人数由 人上升为人,增加了22.5%;门急诊总人数由 人次\年增至人次\年,增长率为4%;;平均住院日由天降低为 天;年手术例数由人次增至人次,增长率为89%;药占比由%下降至%。

(四)医院管理情况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革新,全面开展干部竞争上岗,实行了以岗位绩效考核为主的分配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安全、门诊服务流程、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改观。

积极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等各种学习活动,狠抓了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顺利召开医院四次职表代会,全面总结医院工作,明确今后工作任务;完成医院工会换届;加强党组织建设,召开四次党员大会和团代会,完成党支部、团委换届改选。

借鉴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先进经验,按照所辖范围成立了医疗、护理、行管、院感等五个考核小组,制定了新的标准,进行检查考核、评价并制定实施相关的奖惩措施,加大了工作力度,使医护质量得以全面提高。

五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投入万元,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全院实行网络化管理,主要完成了医院信息系统(his)的软硬件升级,护士工作站、医院管理系统部分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第2页

投入使用,数字化医院建设初具规模。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增强。“120”紧急救援中心和县中心血站在我院的启用和运转切实增强了我县院前救助和治疗能力, 全年我院急救中心出动急救车台次,其中接诊人次,转送诊人次,急诊抢救成功率达到96%以上,成功地为全县万人民群众提供了院前急救服务。

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年底,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实施,在原有职工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我县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我院收治合作医疗住院病人例,农合办反馈直补6万元,减轻农民负担人均7元。

沉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手足口病疫情、三聚氰胺污染奶粉事件、甲型h1n1流感防控,我院均能全力以赴,积极应对,圆满完成了患者的救治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医院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办院的空间有限,基础设施不完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有待加强;特色专科的优势不够凸显,学术影响不够大,诊疗范围较为局限,新技术、新项目开展较少,临床疗效和技术水平不突出;门急诊量不高,应急能力不强,科室之间发展不平衡,学术队伍中高层次、影响力大的学术和学科带头人较为缺乏,临床教学和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制度贯彻执行力有待加强,管理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分析和研究,逐步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把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二)坚持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完善基础功能为支撑、以扩大对外交流为延伸、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管理服务为保障的办院思路。

(三)主要任务

床位设置:五年内由现有的张增加到张;

人员编制:五年内由现有的人增加到人;

科室设置:五年内临床科室达到个、医技科室达到个;病区由个病区增加到个病区;

一项重点工程:完成建设项目医院内科综合病房大楼及其配套设施工程建设。

两项主要指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开放住院床位达到张;医院年业务收入突破0万。(其它医疗、检查、护理任务指标按“二级”甲等医院要求完成)

三项人才计划:遴选一批医院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遴选一批医院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养和引进一批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

四项综合支撑能力建设:重症医学科建设;医技检测科室建设;重点专科建设;医院门诊建设。

五项民生相关工程:职工活动中心建设;营养食堂建设;院内停车场建设;两路供电改造;医院文化建设。

六种大型设备投入:ge64排ct、大型c臂、dr、1.5核磁共振、腹腔镜系统、-刀

(四)、具体办法和措施

1、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完善基础设施,适度扩大规模

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已规划立项筹建的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约1.5万㎡的内科病房综合大楼,内设ct室、磁共振、放射科、彩超、检验科、供血库、内科系统(含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肿瘤内科、肾病、内分泌、消化内科)儿科和新生儿科、icu、ccu等科室,该项目是医院建院以来投入最大的一项重点工程。此项重点工程建成后,医院规模扩大,床位总数达到400张,力争在20xx年5月启动,二年内完成工期,施工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招标采购,严把工程质量关,做好单体设计,力求理念超前,布局合理,经济实用,功能先进,条件舒适,设施完善,质量优秀,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将对现有门诊和病房楼进行统一规划改造,增加现有门诊空间,改善门诊就诊环境,扩大教学、科研和药剂用房,使有限的空间得到最为合理有效的利用。

2、加强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 ,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整体素质

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内涵建设的主体,大力推行以名科支撑名院,以名院提升名科。细化专科设置组建胸外、肾病内科、icu、ccu等重点专科。注重发挥专家的传、帮、带作用,遴选一批医院学科带头人为医院名医,加强名医工作建设;聘请一批院外知名专家作为医院特聘专家,帮助和指导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遴选一批科主任作为医院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带头人的作用,提升业务水平和学术地位;遴选一批优秀专业技术骨干作为医院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加强青年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努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至“十二五”期末,要达到高级职称 人,中级职称人。

3、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增强综合能力,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强化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完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健全三级质量控制网络,适时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病房工作在保持较高床位使用率的基础上,要加快床位周转次数,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出院人次和病床利用率。鼓励开展一批新技术、新项目;加强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建设,建立高标准的icu、ccu;医技科室、手术室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实技术力量,与临床相关科室有机整合和协作,分期更新添置部分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逐步完善基本功能和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加强门诊管理,制定有利于提高门诊量的考核激励办法和奖惩措施,充实专家门诊力量,改善就诊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义诊、咨询、健康教育、社区和农村医疗服务,扩大门诊宣传,增加门诊工作量。改进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措施,加强专科护士培养,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提高病人满意度。力争年门诊和出院人次增加10%以上,至“十二五”期末,年门诊量超过万人次,年出院超过 万人次。

4、坚持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强化制度规范化,凝练医院文化

坚持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依规管院,以法治院。以第二周期医院评审评价标准为依据,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达标“二级甲等”医院。健全和完善医院二级职能机构设置,实行中层干部及科主任、护士长的任期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建立管理岗位津贴和考核制度,调动从事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修订和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充实调整医院各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发挥其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注重管理队伍建设,充实管理人员,有计划选拔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深造,提高管理素质和能力;完善医院财务预决算制度,强化成本核算和资产管理,深化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事聘用和职称评聘办法,坚持效益领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完善院务公开,发挥工会和职代会民主管理作用,加强审计、监察和监督;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现有医院信息系统和医院网站,建设数字化医院,主动适应新一轮医改政策,加强医保和新农合管理;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行风建设,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凝练医院精神;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权益,努力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利益问题;筹建医院职工和患者营养食堂,为医院职工和病人提高良好的饮食服务。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停放车辆管理,保证安全平稳、有序运转的良好环境,创建平安医院;在保证医院业务收入和效益增长的同时,职工收入和福利待遇得到稳步提高,共同构建和谐医院。

“解放思想谋求发展,科学发展实现跨越”,面对未来,我们将牢记神圣的使命,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以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为维护人们的健康奉献真爱,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播撒春雨,在新的 历史起点上再创新的辉煌。

市政府quot;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市政府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市坚持用新思路、新理念打造新城市,坚持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并进,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有序发展,迈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总体上看,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效果比预期要好,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大部分达到或超过计划进度,“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和任务有望完成或超额完成,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下一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推进全市实现新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显著提高。20xx—20xx年我市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5.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5%;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5%。20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4.8亿元,增长11.8%;财政收入达到32.07,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额15.99亿美元,增长72.6%,增速排全区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8亿元,增长2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2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3754元,增长14.1%。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主导地位逐步增强。20xx年以来,我们按照郭书记关于崇左要抓好“一白一黑”两大产业的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培育、壮大糖、锰工业。20xx—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6%;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6.09亿元,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4亿元,增长21.3%。工业占gdp比重30.9%。在蔗糖业方面:一是突出抓好拉长机制糖产业链。以东亚和南华两大制糖企业为重点,充分利用蔗渣、桔水、滤泥等资源,发展蔗糖循环产业链。广西东亚纸业有限公司9.5万吨蔗渣纸厂一期工程、安琪酵母项目一期工程、广西扶绥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精炼糖生产项目都已相继竣工投产。此外,南华集团9.5万吨蔗渣纸项目、湘桂集团活性干酵母项目加快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机制糖—精炼糖—蔗渣文化纸—活性干酵母—酒精-复合肥料等产业链。二是突出抓好甘蔗种植,稳定甘蔗产量和蔗糖产量。20xx/20xx榨季,全市榨蔗量1495万吨;产糖223万吨。我们还认真抓好甘蔗田间管理,以确保今年蔗糖增产增收。三是突出抓好制糖企业的技术改造。通过技改,全市机制糖日压榨能力今年已经达到17.5万吨/日,是建市之初20xx年的两倍多。
在发展锰业方面:一是依靠锰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绿色锰业。在稳定铁合金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等产品,积极开发四氧化三锰、锰酸锂等高附加值产品。一批锰业项目加快推进。先后引进了中信大锰、埃赫曼康密劳、新振锰品等一批强优企业;二是扶大压小,调整锰业企业结构。通过实施国家环保政策,淘汰一批生产能力小、环境污染大的铁合金生产企业,扶持中信大锰、法国康密劳、新振锰品、三锰龙等大型企业;三是积极协调矿石、电力等供应,确保重点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崇左机制糖、锰业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拉动崇左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在利用优势资源方面,积极发展建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林产林化等产业。去年,扶绥海螺水泥二期工程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投产,增加生产能力180万吨/年,全市水泥年生产能力已达到480万吨,20xx年水泥产值11.37亿元,增长65%。电力行业实现快速增长,20xx年电力产值23.8亿元,增长12.7%。同时,农副产品加工、林产林化等优势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投资总量快速增长。20xx年以来,全市上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全心谋划项目前期工作,集中精力抓投入、上项目、促发展,不断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呈现了市、县(区)、乡(镇)三级联动上项目的新格局,促进了全市投资增长和经济发展。20xx年-20xx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额达314.6亿元,年均增长34.5%,高于“十一五”年均增长速度16.5个百分点,有力支持了我市建设,大大增强了我市的发展后劲。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东亚年产9.5万吨文化纸、中信大锰电解二氧化锰、海螺水泥二期、扶绥山秀水电站、扶绥东亚蔗渣产电—精制糖综合能源循环利用项目、广西安琪有限责任公司酵母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南友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崇左—大新、龙州—水口、崇左—上思等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以崇左为中心,通往首府、通往各县(市)的“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崇左—钦州高速公路、凭祥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凭祥万通物流园二、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沿边开放不断提升,区域合作有新拓展。崇左积极融入广西北部

市政府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第2页

湾经济区合作和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多区域合作,开放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沿线上规划了崇左市城市工业区、中越(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等园区,努力打造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投资平台。加强与东盟国家特别是与越南的全方位合作,全面开展在交通、农业、口岸、跨境旅游、对外投资、跨境合作区、商贸物流、资源开发等产业合作开发与相互投资。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中国凭祥—越南同登边境经济合作区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服务功能加快完善;崇左火电厂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深入;组织参加东盟各国投资合作洽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派出代表团赴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等地交流洽谈项目,进一步密切了与东盟各国的联系,20xx—20xx年,全市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47.8%。20xx年全市外贸进出口额15.99亿美元,增长72.6%;增速排名全区第一;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占广西的80%;对越出口占广西的将近50%;我市列入广西外贸出口额前50强的企业有11家。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甘蔗、蔬菜、水果、畜禽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木薯、剑麻、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产品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形成,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发展,无公害蔬菜、龙眼、辣椒、瘦肉型猪、优质肉牛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已初具规模。畜牧水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新成绩;生态林业建设进一步加强,速生丰产林建设稳步推进。20xx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0.75亿元,增长6%。水产品总产量4.65万吨,增长3.58%;肉类总产量10.84万吨,增长5.3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18个试点村正在抓紧建设中,农村本文 道路、水利、电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中心城市雏形逐步形成。按照“六年见新城”目标要求,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市行政中心、市政广场、友谊大道、公务员住宅小区、城南区13条市政道路、旧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丽江水厂扩建工程、江南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已投入使用;壮族博物馆、文化长廊、城市工业区等一批项目投入建设;新建市人民医院、市职业技术学校等项目加快建设。部分中区直、市直部门办公楼竣工使用。房地产规模不断扩大。城南区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加快。20xx年城镇化水平为31.5%,比20xx年提高9.5个百分点。。
(二)基本经验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探索符合市情的发展路子。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注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对市情的把握,提出“富裕崇左、文化崇左、生态崇左、平安崇左”发展战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三百亿工程,坚定不移地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发展思路的基础上,20xx年提出“一道、二区和三基地”,即“一道”,指构建对接东盟交通物流大通道,“二区”,指壮大全国糖蔗核心主产区、南国边关风景名胜旅游区,“三基地”,指建设全国重要的制糖工业基地、锰加工业基地和中越边境贸易加工基地。20xx年又提出了“一区两园三基地“(即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和崇左东盟国际物流园;蔗糖业生产基地、以锰铝等加工为重点的冶金产业基地、旅游文化产业基地)经济工作重点,今年提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抓项目、重民生、促发展”的总方针,积极实施“项目年、民生年、绩效年”,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
2坚持实施投资拉动和开放带动战略,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促进多区域合作。作为一个建市不久的新兴城市,投资是拉动崇左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为此,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作为夯实基础、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提出“要把上项目、抓工业摆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的观点;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没有项目建设的大力度就没有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的理念;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强化各县区、乡镇抓项目、上项目的意识,从而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互动上项目,整体推进项目建设的新格局。及时提出我市贯彻落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珠三角、“两廊一圈”经贸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国—东盟“一轴两冀”多区域合作,积极参加东盟各国投资合作洽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特别是通过加强与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我市区域合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
3、工作谋划早、行动快。及早提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增长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掌握了工作主动权。每项工作都尽量往前赶,能多快就多快。积极实施“项目年、民生年、绩效年”、推动“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建设,工作环环相扣,快步推进。
4.工作实、推进有力。我们始终强调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为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市四家班子和市直部门领导包企业、包项目,深入一线为企业、项目排忧解难;为了破解项目融资难、用地难、审批难等瓶颈制约,我市集中开展项目联合审批活动,与中国人民银行崇左支行签订政银企合作机制,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存在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可用财力少;二是工业基础薄弱,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重大项目少,产业链较短,工业受市场价格影响大,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三是城镇化水平不够高,城市规模小、功能不完善。四是“三农”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扩大投资和落实土地难度加大。六是利用外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后劲不足。
二、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大背景下,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着变化急速、变数极大、变向难测的严峻形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非常信心、非常措施、非常办法、非常力度、非常政策推动各项工作。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市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抓项目、重民生、促发展”十八字方针,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四个非常”(即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的要求,努力加快发展,切实采取了以下八项措施:一是以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为契机,超强抓好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按照“四个非常”措施的要求,超常规完善项目责任机制,市四家班子领导做到“三个一”(即负责一条线、联系一个县(市、区)、承包一批重点项目)推动项目工作的进展;超常规解决项目前期工作问题,采取“马上办理”办法,加快联审联批进度;超常规解决项目筹融资问题,组织召开银企项目对接会,积极协调市内各金融机构支持项目建设,超常规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以大会战形式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的热潮,二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和挂点项目制度,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出台了鼓励锰业企业生产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帮助企业增强信心,巩固原有市场,开辟新的市场。三是千方百计做大搞活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加强对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外贸进出口政策的分析、研究和宣传,切实把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的落到实处,保障和促进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超常扩大融资规模。紧紧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五是千方百计跑厅(委、局)跑部争项目。及时与自治区有关部门进行项目沟通、对接与跟踪,力争有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投资计划。六是着力抓好煤电油运综合协调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制糖、锰矿等重点行业的煤电油运综合协调服务工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七是切实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八是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三、“十二五“时期崇左市深入实施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老、少、边、山、穷地区加快发展新路子的初步考虑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定位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崇左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力度的加大,崇左市迎来了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崇左市今后一个时期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工业化、城镇化为核心发展战略,以发展口岸经济为突破口,面向东盟,积极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建设“一区两园三基地”(即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和崇左东盟国际物流园;蔗糖业生产基地、以锰铝等加工为重点的冶金产业基地、旅游文化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新兴城市。
(二)战略举措
一是以国家批准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建设为契机,继续面向东盟扩大开放,推动口岸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努力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特别是要以凭祥综合保税区为引擎,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打好“东盟”牌子,做好“东盟”文章,打造以南友高速公路为纵轴,沿边口岸线为横轴的“t”型交通物流、口岸经济带。认真落实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加快东兴(凭祥)组团规划。2、积极推进多区域合作。要发挥好崇左对越经贸合作的优势,争取将中国凭祥—越南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崇左火电厂、左江国际航道通航工程等一批“两廊一圈”的具体合作项目列入《中越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并加以优先推进。加快推进与越南口岸、交通、旅游等重点优先领域合作与对接。要进一步完善凭祥友谊关口岸、宁明爱店口岸、龙州水口口岸和大新硕龙口岸的发展规划,明确口岸功能定位,加大口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崇左—钦州高速公路、宁明—爱店二级公路、雷平—下雷二级公路建设进度,进一步改善口岸交通状况;要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二、三期工程建设和崇左(东盟)国际物流园的建设;加快友谊关工业园(一期20xx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家电企业入园的相关工作。全力打造533公里口岸经济带,使之成为崇左对外开放和加快发展的前沿地带。
二是突出重点,做大做强具有崇左特色和竞争优势产业,在产业发展上形成新优势。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糖、锰、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铝、膨润土、稀土、建材、电力、林产林化、商贸物流等产业。重点依托蔗糖、锰矿项目带动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尽快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打造蔗糖业生产基地、以锰铝等加工为重点的冶金产业基地、旅游文化产业基地。
三是坚持“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在城市发展上更加突出新特色,加快推进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区域性新兴城市建设。
四是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既抓工业,又抓农业和第三产业;既抓城市,又抓农村;既抓经济,又抓社会事业。这当中,尤其要重视抓好“三农”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五是加快边境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力度
加快边境地区“兴边富民工程”建设,改善边境地区边民生产和生活条件,解决边民行路难、贫困、饮水难、住房难、用电难、通讯广播电视收视难等问题。
六是坚持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蓝天。
四、崇左市对自治区起草“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报告和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崇左市是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从19世纪50年代以来的近150年间,边境地区战争不断,解放近60年就有36年在支前打仗,耽误了发展经济的良好时机,虽然,建市以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受历史和客观条件限制,崇左目前发展面临很多困难,产业、城建、社会事业、民生项目等要大上,压力大,财力非常紧张。为此,请求自治区在起草“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报告和编制“十二五”规划中给予崇左市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在政策制定、产业发展布局、重大项目布局、建设项目资金投入考虑等给予支持。
(一)建议自治区将我市产业布局纳入规划。一是建议将我市锰业、铝业、稀土纳入规划并将项目布局在我市,将崇左年产100万吨锰系不锈钢、年产50万吨不锈钢、年产120万吨氧化铝、60万吨电解铝等项目纳入“十二五”规划,支持崇左建成全国最大锰业基地、重要铝业和稀土工业基地。二是建议支持崇左利用蔗糖优势资源,发展糖化工等深加工产品,将崇左年产100万吨蔗糖化工项目、年产50万吨蔗糖—酒精联产项目纳入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将糖化工、非粮燃料乙醇基地布局在我市;三是建议自治区对崇左电厂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二)建议自治区将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规划。一是建议将南宁至新加坡国际联运铁路南宁—凭祥高速铁路项目、钦州—崇左—靖西铁路纳入规划,尽快开工崇左—靖西高速公路、崇左—水口高速公路等。二是建议支持崇左市通边出海等二级公路建设,请求采用全额投资补助方式或减少市、县、乡、村的地方自筹资金比例帮助崇左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三是建议支持崇左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请求自治区与国家水利部协调,尽快批复《广西左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和《广西崇左市左江流域抗旱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并把左江治旱工程列入国家近期投资计划。
(三)建议自治区将沿边开放战略规划纳入自治区专项规划中。
(四)建议自治区将我市园区建设纳入规划。建议将崇左市城市工园区、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等三大园区纳入规划,由自治区统筹布局、支持建设,以充分发挥我市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独特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发挥糖、锰等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势,全面推进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五)建议将凭祥市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先行先试纳入规划
(六)建议纳入规划加大支持我市边境民族地区建设力度。崇左市是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边境线长533公里,过去长期处于战争的前沿,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可用财力较少,少数民族、边民生活水平低,社会保障水平较为落后。一是建议设立边境地区“兴边富民工程“专项基金,扶持和改善边境地区边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将凭祥、水口口岸征收的关税全额返还崇左市,专项用于边境地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市政府"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抚远县农业农村“十二五”抚远县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是全县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五增一保”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抚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呈现出农民安居乐业、人均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制订此“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十一五”以来,我县各乡镇(场)以“建设新农村”总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切实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为“十二五”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主体农业稳定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各乡镇(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全县农业总播种面积达到245万亩,粮食生产保持了基本稳定,全县粮食预计总产50.05万吨。畜牧业实现1.6亿元,年增幅达到13%以上.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十一五”前四年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11亿元,完成土石方18830万立方米,修建农田路86.6公里。综合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建立现代农业园区99个,面积9.87万亩。加快农机应用推广,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64.41万千瓦。进一步健全农机服务体系,提高农机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年底,全县共完成“十一五”期间的绿化造林任务4980公顷。完成国家重点生态林森林管护面积29086.7公顷(全部在抚远林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县已确权面积3545.4公顷,确权率86.7%,林权证发证率100%。森林覆盖率从“十五”末的12.9%提高到18%。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业气象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全县建成较为完善的气象业务、科研和服务网络。

(三)农业科技应用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加大优质良种、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全县引进粮食、蔬菜新品种12个,良种推广面积240万亩,良种覆盖率在95%以上。认真组织实施《佳木斯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全县建成各类农产品基地170万亩,兴办农业龙头企业7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

(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十一五”期间,各乡镇(场)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大扶贫攻坚和帮扶工作力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96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预测数字为8485.5元,同比增长15.8%。“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农村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增产不增效、农产品卖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还不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农业生态环境仍显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先进适用农业科技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不够普遍,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还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市场缺乏有效联接,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和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体系有待加强;农村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农村工业化步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突出,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围绕《抚远县经济发展“十二五”建设规划(20xx-20xx年)》

确定的总体目标,突出阶段重点,积极实施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产业优化协调发展的新布局;坚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构建农业支持和保障的新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和健全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新机制,努力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基本原则。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应坚持的六条基本原则。一是增长速度、结构优化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实施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要措施,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土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保护和合理开发各种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第2页

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的原则。充分发挥抚远口岸及黑瞎子岛的区位优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加强技术经济互利合作,大力提高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外向度。四是坚持充分依靠科技的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的发展路子。五是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政策倾斜和增加投入,促进生产要素和人才有序流动,加快贫困乡镇及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六是坚持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计划的总体目标。——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到“十二五”期末,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4亿元,年均递增24%;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增加值达到2.2亿元,年均递增15%左右。——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明显提高。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到“十二五”期末,种植业中,水稻、大豆与其它作物种植面积比调整到60∶30:10,养殖业(畜牧、渔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200万亩高标准商品粮田;加大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完成乌苏镇灌区的建设,新建、续建涝区及田间配套工程6处;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森林蓄积量达220万立方米;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到26万千瓦,每公顷平均农机动力12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0%。——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重视适用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每年引进、示范新品种10个以上。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全县50%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达到“五有”要求。“十二五”期间年度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农民3.5万名。——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十二五”期末,继续提高出口蔬菜的外向度,年出口蔬菜数量占蔬菜总产量的65%。寒葱沟镇要抓住“场县共建”的有利契机,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促进产业和乡村人口向小城镇集聚,农村城镇人口的比重要达到32%。——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保障体系更为健全。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500元,年均递增9%以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明显见效,农民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20xx年,到抚远镇、寒葱沟镇、抓吉镇、浓桥镇及海青乡进一步加快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抚远镇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率先实现。加快其它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向现代化迈进的条件。

三、“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十二五”期间,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要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实施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着力提高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按照优质、高效的原则稳定发展生猪生产,形成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根据市场需求和自然资源条件,积极发展优势畜牧品种。积极发展城郊型养殖业,提高畜牧业生产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护和合理开发宜渔水面,在巩固提高渔业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比重。建立完善畜禽、水产品储藏、保鲜、加工体系。合理调整种植业区域布局,积极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形成特色明显的专业化、集约化的水稻和大豆的优势产业带、产业区。粮食生产要按照稳定总量,改善品质,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在全县粮食生产能力实现80万吨的基础上,压缩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和品质差的粮食品种,大力发展优质作物品种,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适应发展养殖业的需要,积极扩大优质饲料作物生产。抚远镇、抓吉镇、浓江乡及通江乡要积极发展城郊型旅游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扩大设施栽培,稳定“菜篮子”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丰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出口质量和效益。中南部平原区要巩固发展高效农业和绿色农业,不断提高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北部丘陵山区要加大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后加工及养殖业。以浓江河、大力加湖为重点发展水禽生产,规模养殖数量达到2万只,形成区域化水禽养殖产业优势。

(二)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各乡镇(场)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投入机制,持续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到20xx年建设以黑龙江、乌苏里江及各主要支流堤防为基础,与大力加湖蓄滞洪区、整治河道、以及排水工程和其它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洪治涝保障体系,确保城市、重要商品粮基地和村镇居民的防洪排涝安全。因地制宜抓好防洪工程、国土防护、水土保持、灌溉除涝、人畜饮水等项工程及相应的渠系配套建设。发挥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步推行业主经营机制,调整利益分配关系,探索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市场营运模式。加快气象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加快防洪减灾的现代化决策系统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工程带动,对全县中低产田(地)实行综合治理和改造,提高全县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加快农机化建设步伐,因地制宜引进、开发、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重点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完善农机服务网络,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使全县农业生产条件比“十一五”有明显的改善,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坚持长期稳定林业政策,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逐步实行森林分类经营,调整林业发展结构。把以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各类防护林和特用林划为生态公益林。20xx到年,规划建设总投资为3691.9万元。有林地面积增加到27131.6公顷,增加19.3%。森林蓄积达到220.5万立方米,增加21%。森林覆被率由18%增加到20%。“十二五”期间规划完成重点公益林造林421公顷,人工营造三北防护林30000亩,封山育林面积34388公顷次。规划建设的西山森林公园一处。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格局。

深入实施《佳木斯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加大投入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发挥粮食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培育扶持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一起上,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择优扶强,到20xx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

业1-2家,提高企业对基地和农户的带动作用。依托主导产业和主要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以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重点,乡镇综合交易市场为基础,各类农贸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培育发展农民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贩销队伍,促进农业与商贸业联合,多形式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到20xx年,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到70%。“十二五”时期要以培育农业龙头组织为重点,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宏观指导,按照“扶大龙、兴小龙、育新龙”的思路,积极扶持发展加工、市场、信息和种子种苗四类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对广大农户的带动。引导乡镇企业参与创办龙头企业,深化国有农林牧渔场、供销社经营体制改革,转型创办龙头企业,鼓励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创办龙头企业,吸引外资创办龙头企业,到20xx年,全县创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正确处理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合理调整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农民与企业以产品和生产要素入股,采取多种方式合作、联合,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切实增加农民从加工和流通环节获得的收益。探索以订单方式引导农产品生产,形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格局。依托龙头企业,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开展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引进国(境)外优良蔬菜品种、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及管理方法,积极发展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

(四)广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十二五”期间,我县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着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扩散速度,重点开发和推广现代化集约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园区的科技应用水平,加快科技应用的更新。面向农业和农村,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稳定农技推广队伍。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鼓励个人以技术要素入股参与开发经营。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与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扩大实用技术培训范围,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造就一支掌握农业新技术的劳动者队伍,提高农村基层管理干部的专业技术水平。

(五)积极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十二五”期间,按照城乡一体、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认真实施《抚远县农村经济强镇发展规划》,重点发展4个对区域经济影响较大的中心乡镇,切实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城镇防洪、污染治理的现代化配套市政设施,加强以新能源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深化小城镇综合体制改革,扩大小城镇政府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强化协调与服务功能,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工业和商贸小区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增强小城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功能。保护和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文化卫生事业发展。结合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商业、饮食服务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积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力度,逐步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到20xx年,乡镇中小企业要创3—5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

(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农村经营管理,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确立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各业承包合同的管理制度,规范合同档案,及时调处纠纷,组织合同兑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以专业大户为主的规模服务。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益分配制度。继续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推进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管好用活集体资金。通过开发资源、开展服务、开拓市场,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壮大集体经济。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的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盘活存量资产,化解不良债务。引导和规范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改善管理方式,活跃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制创新。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促进农村资金、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联合,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综合型、网络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中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民负担执法检查。坚持和规范政务、镇务、村务公开工作,完善决策民主制度。

市政府经济建设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范文


市政府经济建设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范文

即将迎来的”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60年后的一次再出发。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我们要有一个新的发展思路。众所周知,“十二五”规划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将面临更多的考验,而在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我们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源优势,发展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用新思路、新理念打造新城市,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并进,经济、社会、环境有序发展,迈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总体上看,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比预期要好,规划所的大或超过计划进度,“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和任务有望或超额,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下一步战略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市新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增长速度,综合实力。—我市经济年均增长15.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5%;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5%。,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64.8亿元,增长11.8%;财政收入32.07,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额15.99亿美元,增长72.6%,增速排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8亿元,增长2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2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3754元,增长14.1%。

工业生产增长,工业主导地位。,郭书记关于崇左要抓好“一白一黑”两大产业的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培育、糖、锰工业。—,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6%;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206.09亿元,增长21.3%;规模工业值75.4亿元,增长21.3%。工业占gdp比重30.9%。在蔗糖业:抓好拉长机制糖产业链。以东亚和南华两大制糖企业为,蔗渣、桔水、滤泥等资源,发展蔗糖循环产业链。广西东亚纸业有限公司9.5万吨蔗渣纸厂一期工程、安琪酵母项目一期工程、广西扶绥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精炼糖生产项目都已相继竣工投产。此外,南华集团9.5万吨蔗渣纸项目、湘桂集团活性干酵母项目建设。几年的努力,机制糖—精炼糖—蔗渣文化纸—活性干酵母—酒精-复合肥料等产业链。抓好甘蔗种植,稳定甘蔗产量和蔗糖产量。/榨季,全市榨蔗量1495万吨;产糖223万吨。还抓好甘蔗田间管理,以今年蔗糖增产增收。抓好制糖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改,全市机制糖日压榨能力今年17.5万吨/日,是建市之初的两倍多。

在发展锰业:锰业科技创新,发展绿色锰业。在稳定铁合金生产的,发展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等产品,开发四氧化三锰、锰酸锂等高附加值产品。一批锰业项目。引进了中信大锰、埃赫曼康密劳、新振锰品等一批强优企业;扶大压小,锰业企业结构。实施环保政策,淘汰一批生产能力小、环境污染大的铁合金生产企业,扶持中信大锰、法国康密劳、新振锰品、三锰龙等大型企业;矿石、电力等供应,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几年的努力,崇左机制糖、锰业初具规模,拉动崇左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在优势资源,发展建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林产林化等产业。去年,扶绥海螺水泥二期工程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投产,生产能力180万吨/年,全市水泥年生产能力已480万吨,水泥产值11.37亿元,增长65%。电力行业增长,电力产值23.8亿元,增长12.7%。,农副产品加工、林产林化等优势产业也发展。

项目建设,投资总量增长。,全市上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全心谋划项期工作,精力抓投入、上项目、促发展,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呈现了市、县(区)、乡(镇)三级联动上项目的新格局,了全市投资增长和经济发展。-,全市累计投资额达314.6亿元,年均增长34.5%,高于“十一五”年均增长速度16.5个百分点,支持了我市建设,大大了我市的发展后劲。一批重大项目,东亚年产9.5万吨文化纸、中信大锰电解二氧化锰、海螺水泥二期、扶绥山秀水电站、扶绥东亚蔗渣产电—精制糖综合能源循环项目、广西安琪有限责任公司酵母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南友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崇左—大新、龙州—水口、崇左—上思等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以崇左为中心,通往首府、通往各县(市)的“一小时交通圈”;崇左—钦州高速公路、凭祥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凭祥万通物流园二、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沿

市政府经济建设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范文第2页

边开放提升,区域合作有新拓展。崇左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和—东盟“一轴两翼”多区域合作,开放开发工作新进展。在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沿线上规划了崇左市城市工业区、中越(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

—东盟青年产业园等园区,努力打造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投资平台。与东盟是与越南的全方位合作,在交通、农业、口岸、跨境旅游、对外投资、跨境合作区、商贸物流、资源开发等产业合作开发与投资。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建设,凭祥—越南同登边境经济合作区等项目建设;—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服务功能;崇左火电厂项期工作;组织参加东盟各国投资合作洽谈会、—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派出代表团赴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等地交流洽谈项目,密切了与东盟各国的,—,全市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47.8%。全市外贸进出口额15.99亿美元,增长72.6%;增速排名全区;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占广西的80%;对越出口占广西的将近50%;我市列入广西外贸出口额前50强的企业有11家。

农业产业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甘蔗、蔬菜、水果、畜禽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木薯、剑麻、茶叶等优势产业产品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产业结构优化;优势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农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无公害蔬菜、龙眼、辣椒、瘦肉型猪、优质肉牛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已初具规模。畜牧水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新成绩;生态林业建设,速生丰产林建设稳步。,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0.75亿元,增长6%。水产品总产量4.65万吨,增长3.58%;肉类总产量10.84万吨,增长5.33%;新农村建设有序,18个试点村正在抓紧建设中,农村道路、水利、电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日臻,中心城市雏形。“六年见新城”要求,中心城市建设,市行政中心、市政广场、友谊大道、公务员住宅小区、城南区13条市政道路、旧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丽江水厂扩建工程、江南污水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已投入使用;壮族博物馆、文化长廊、城市工业区等一批项目投入建设;新建市医院、市职业技术学校等项目建设。中区直、市直办公楼竣工使用。房地产规模。城南区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城镇化为31.5%,比9.5个百分点。。

(二)经验

1、以科学发展观全局,符合市情的发展路子。和科学发展观、政绩观,一切从,注重调查,注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把科学发展观到工作实践中。的和对市情的把握,“富裕崇左、文化崇左、生态崇左、平安崇左”发展战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三百亿工程,坚定不移地经济结构,着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通道经济”发展思路的基础上,“一道、二区和三基地”,即“一道”,指对接东盟交通物流大通道,“二区”,指全国糖蔗核心主产区、南国边关风景名胜旅游区,“三基地”,指建设全国的制糖工业基地、锰加工业基地和中越边境贸易加工基地。又了“一区两园三基地“(即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和崇左东盟国际物流园;蔗糖业生产基地、以锰铝等加工为的冶金产业基地、旅游文化产业基地)经济工作,今年“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抓项目、重民生、促发展”的总方针,实施“项目年、民生年、绩效年”,了全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

2、实施投资拉动和开放带动战略,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多区域合作。建市不久的新兴城市,投资是拉动崇左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为此,市委、市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投资规模夯实基础、发展的重大举措,“上项目、抓工业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的观点;“抓项目抓发展”、“项目建设的度就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的理念;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强化各县区、乡镇抓项目、上项目的意识,从而了市、县(区)、乡镇三级互动上项目,整体项目建设的新格局。我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泛珠三角、“两廊一圈”经贸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东盟“一轴两冀”多区域合作,参加东盟各国投资合作洽谈会、—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是与广东、浙江、福建等地交流与合作,我市区域合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了。

3、工作谋划早、行动快。及早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长的任务和主要举措,了工作权。每项工作都尽量往前赶,能多快就多快。实施“项目年、民生年、绩效年”、“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建设,工作环环相扣,快步。

4.工作实、。强调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为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和问题,市四家班子和市直包企业、包项目,一线为企业、项目排忧解难;破解项目融资难、用地难、审批难等瓶颈制约,我市项目联合审批活动,与银行崇左支行签订政银企合作机制,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也清醒认识到,与新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差距。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可用财力少;工业基础薄弱,综合和精深加工重大项目少,产业链较短,工业受市场价格大,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城镇化高,城市规模小、功能不。四是“三农”工作有待。五是投资和土地难度加大。六是外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后劲。

二、应对,措施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

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大背景下,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着急速、变数、变向难测的严峻。在自治区党委、的下,我市宏观调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非常信心、非常措施、非常办法、非常、非常政策工作。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市“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抓项目、重民生、促发展”十八字方针,自治区党委、的“四个非常”(即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非常政策)的要求,努力发展,了八项措施:以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为契机,超强抓好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四个非常”措施的要求,超常规项目责任机制,市四家班子“三个一”(即一条线、县(市、区)、承包一批项目)项目工作的进展;超常规解决项期工作问题,“马上办理”办法,联审联批进度;超常规解决项目筹融资问题,组织银企项目对接会,市内各金融机构支持项目建设,超常规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以大会战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的热潮,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和挂点项目制度,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出台了鼓励锰业企业生产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帮助企业信心,原有市场,开辟新的市场。

千方百计做大搞活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对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外贸进出口政策的分析、和宣传,把出台的优惠政策的落到实处,保障和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超常融资规模。紧紧把握内需的政策机遇,千方百计投资。五是千方百计跑厅(委、局)跑部争项目。与自治区项目沟通、对接与跟踪,力争有更多的项目纳入投资计划。六是着力抓好煤电油运综合服务,加大对制糖、锰矿等行业的煤电油运综合服务工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七是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支农惠农政策。八是千方百计民生。

三、“十二五“时期崇左市实施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发展产业,老、少、边、山、穷地区发展新路子的考虑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定位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崇左融入北部湾经济区的加大,崇左市迎来了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崇左市今后时期将以科学发展观为,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工业化、城镇化为核心发展战略,以发展口岸经济为口,面向东盟,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建设“一区两园三基地”(即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和崇左东盟国际物流园;蔗糖业生产基地、以锰铝等加工为的冶金产业基地、旅游文化产业基地)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深化改革,开放,努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新兴城市。

(二)战略举措

以批准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建设为契机,面向东盟开放,口岸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努力提升沿边开放。是要以凭祥综合保税区为引擎,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打好“东盟”牌子,“东盟”文章,打造以南友高速公路为纵轴,沿边口岸线为横轴的“t”型交通物流、口岸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东兴(凭祥)组团规划。2、多区域合作。要好崇左对越经贸合作的优势,将凭祥—越南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崇左火电厂、左江国际航道通航工程等一批“两廊一圈”的合作项目列入《中越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并优先。与越南口岸、交通、旅游等优先领域合作与对接。要凭祥友谊关口岸、宁明爱店口岸、龙州水口口岸和大新硕龙口岸的发展规划,口岸功能定位,加大口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崇左—钦州高速公路、宁明—爱店二级公路、雷平—下雷二级公路建设进度,口岸交通状况;要—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二、三期工程建设和崇左(东盟)国际物流园的建设;友谊关工业园(一期亩)基础设施建设,家电企业入园的工作。全力打造533公里口岸经济带,使之崇左对外开放和发展的前沿地带。

,做大做强崇左和竞争优势产业,在产业发展上新优势。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糖、锰、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发展铝、膨润土、稀土、建材、电力、林产林化、商贸物流等产业。依托蔗糖、锰矿项目带动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尽快产业发展新优势,打造蔗糖业生产基地、以锰铝等加工为的冶金产业基地、旅游文化产业基地。

“立城、建城、兴城”,在城市发展上新,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区域性新兴城市建设。

四是统筹兼顾,发展。既抓工业,又抓农业和产业;既抓城市,又抓农村;既抓经济,又抓社会事业。这当中,要抓好“三农”工作,新农村建设,农业基础地位,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五是边境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边境地区“兴边富民工程”建设,边境地区边民生产和生活条件,解决边民行路难、贫困、饮水难、住房难、用电难、通讯广播电视收视难等问题。

六是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把保护生态环境首位,把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的抓手,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蓝天。

四、崇左市对自治区起草“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和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崇左市是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从19世纪50年代的近150年间,边境地区战争,解放近60年就有36年在支前打仗,耽误了发展经济的时机,,建市以后,经济发展,但受历史和客观条件限制,崇左发展面临,产业、城建、社会事业、民生项目等要大上,大,财力非常紧张。为此,请求自治区在起草“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和编制“十二五”规划中崇左市更多的和支持,策制定、产业发展布局、重大项目布局、建设项目资金投入考虑等支持。

(一)建议自治区将我市产业布局纳入规划。建议将我市锰业、铝业、稀土纳入规划并将项目布局在我市,将崇左年产100万吨锰系不锈钢、年产50万吨不锈钢、年产120万吨氧化铝、60万吨电解铝等项目纳入“十二五”规划,支持崇左建成全国最大锰业基地、铝业和稀土工业基地。建议支持崇左蔗糖优势资源,发展糖化工等深加工产品,将崇左年产100万吨蔗糖化工项目、年产50万吨蔗糖—酒精联产项目纳入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将糖化工、非粮燃料乙醇基地布局在我市;建议自治区对崇左电厂项目支持。

(二)建议自治区将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规划。建议将南宁至新加坡国际联运铁路南宁—凭祥高速铁路项目、钦州—崇左—靖西铁路纳入规划,尽快开工崇左—靖西高速公路、崇左—水口高速公路等。建议支持崇左市通边出海等二级公路建设,请求采用全额投资补助或市、县、乡、村的地方自筹资金比例帮助崇左农村公路建设。建议支持崇左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请求自治区与水利部,尽快批复《广西左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和《广西崇左市左江流域抗旱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并把左江治旱工程列入近期投资计划。

(三)建议自治区将沿边开放战略规划纳入自治区专项规划中。

(四)建议自治区将我市园区建设纳入规划。建议将崇左市城市工园区、—东盟青年产业园、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等三大园区纳入规划,由自治区统筹布局、支持建设,以我市连接与东盟的独特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糖、锰等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势,产业园建设和发展。

(五)建议将凭祥市—东盟自由贸易区先行先试纳入规划

(六)建议纳入规划加大支持我市边境民族地区建设。崇左市是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边境线长533公里,长期战争的前沿,经济发展滞后,可用财力较少,民族、边民生活低,社会保障较为落后。建议设立边境地区“兴边富民工程“专项基金,扶持和边境地区边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将凭祥、水口口岸征收的关税全额返还崇左市,专项用于边境地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20xx—20xx年)是乡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速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落实“314”总体部署、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巴山之门、生态之都”的关键时期,因此,编制“十二五”规划,对于乡认清自身,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未来,意义重大。

《纲要》提出了乡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做好三个“加法”。即“3+2”、“上+下”、“红+绿”。“3+2”:即前三年服务好城万快速通道,后两年利用好城万快速通道。“上+下”:即既做好山上的“文章”,又做好山下的“文章”。 在山上,建好产业基地;在山下,围绕产业基地,做好产品深加工,搞活贸易和流通,拉长产业链条。“红+绿”:即红色产业与绿色产业相结合。围绕总体思路,《纲要》提出了乡 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纲要》提出农业稳乡、工业强乡、商贸活乡、生态立乡,使双河成为县 西部形象展示区。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

县乡是城口的“西大门”,距县城55公里。全乡幅员面积178.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建制村,70个村民小组,2942户、10869人。该乡东邻九重山国家级公园,西接八台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南与万源市旧院乡毗邻,北与万源市曹家乡相连。乡内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城万红军指挥部遗址)和绿色资源(山青水秀、森林茂密、风光宜人),还有宝贵的黑色资源(煤炭)。

(二)现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乡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关注民生为重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通过五年奋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到底,全乡生产总值达到 万元(预计,下同),财政收入实现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粮食产量 吨,油料产量 吨,生猪出栏 头,猪牛羊肉总产量 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二、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一)形势与机遇

从全国看,一是“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二是在中央的“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提出了“富民”的思路和任务,这应该是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第一个五年发展的好的起步阶段,三是目前我国人均gdp首次达到3200美元,这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标志,所以,这也是我国第三次社会的转型时期,我国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要走特色城镇化的道路。

从重庆看,一是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为全国五大中心城市等系列国家战略举措,提升重庆发展在国家的战略地位。二是重庆作为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总体战略格局中长江横轴和包昆纵轴的交汇点。三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增添强大动力。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行政单元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在解决二元结构矛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可以先行先试,为加快重庆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从城口看,一是全县在“十二五”时期,提出了“加快建设“巴山之门、生态之都”的思路和定位”。二是全县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产业、城镇化、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新农村、生态保护、扶贫、改革等八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我们就可以在这些具体的任务中大做文章,大有作为。三是全县在具体的项目支撑、投资环境、招商力度、规划实施、城市形象、技术支撑等有了政策保障。

随着双河在“十二五”期间城万快速通道的打通,双河将逐步改变其封闭的对外形象,双河与外界的联系将得到加强,其资源优势也将得到充分的体现。为乡 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城乡统筹等方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二)挑战与问题

乡由于历史欠帐过大,发展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地理劣势、现有经济水平、主要生产要素的制约和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等几个方面。

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村贫困面依然很大,贫困程度较深;经济结构不合理,业态单一,经营方式落后;旅游产业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教育基础薄弱,人口素质偏低;卫生资源短缺,供给严重不足;农村社会保障薄弱,农民养老保险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原因,文化教育相对滞后,导致人才匮乏;劳动者素质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第2页

配。

全乡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利益主体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显现,各种利益纠纷和摩擦不断增加,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治安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交织将影响“十二五”期间乡的发展。

三、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五个重庆”、“四个城口”的总体部署,以“巴山之门、生态之都”为总纲,以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紧紧围绕把城口建成向北重要门户为目标,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集中精力抓重点,改革创新求突破,善作善成重落实,坚持农业稳乡、工业强乡、商贸活乡、生态立乡,使双河成为县西部形象展示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基础优先、绿色增长的原则。基础建设是整个县“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乡 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基础设施、基础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全乡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要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绿色增长。

2、坚持统筹兼顾原则。统筹兼顾全乡经济与社会建设,统筹兼顾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兼顾不同行业和不同产业发展,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确保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3、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根据全乡各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药则药,不搞“一刀切”,不搞“瞎指挥”。

四、发展思路

综合分析乡的实际情况,在未来五年,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做好三个“加法”。即“3+2”、“上+下”、“红+绿”。

“3+2”:即前三年服务好城万快速通道,后两年利用好城万快速通道。

“上+下”:即既做好山上的“文章”,又做好山下的“文章”。在山上,建好产业基地;在山下,围绕产业基地,做好产品深加工,搞活贸易和流通,拉长产业链条。

“红+绿”:即红色产业与绿色产业相结合。

五、发展目标

1、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万元,年均增长 %;

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万元,年均增长 %;

3、工业总产值达 万元,年均增长 %;

4、农业总产值达 万元,年均增长 %;

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年均增长 %;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7、人口自然增长率7‰以内;

8、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达到100%。

六、重点任务

(一)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未来五年,乡将走“生态为本,特色为魂”的发展道路,综合自然资源和发展基础等综合因素,着力培育地方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从产业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着手打造“特色双河”。

1、发展特色畜牧产业。

在畜牧业上,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布局区域化,促进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结合双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生猪、山地鸡、板角山羊等特色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合理资源配置,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为提高畜牧总体效益打好基础;二是养殖规模化,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综合利用率。规模化养殖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需要,也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在“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培育年出栏生猪50头、山地鸡只(蛋鸡常年存栏500只)、肉牛10头、板角山羊6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带动、技术帮扶等综合措施,帮助农户改善生产条件,提高适度规模养殖水平,走分工分业、规模化、专业化饲养的路子;三是生产标准化,提高畜产品质量,促进畜产品品牌化。按照现代畜牧业“圈舍标准、设施配套、品种改良、管理规范、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统一圈舍设计图纸,以圈舍及配套设施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同步推进优良品种、饲养规模、饲料兽药投入、生产防疫技术等畜牧生产标准的应用;四是经营产业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构建一体化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发展龙头企业,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坚持外引内联相结合,通过扩大开放、优化环境,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引进生产、加工、流通等龙头企业,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推广“订单养殖”、“寄养”等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和生产模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经营方式,使养殖户与龙头企业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实现企业“低成本”发展,农民“零风险”增收。五是服务社会化,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促进配套服务业发展。认真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畜牧生产设施、良种、饲料、防疫等物资供应,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和市场开拓营销等工作。重点抓好科技、防疫、融资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平台,为农户提供品种改良、饲料兽药供销、市场信息、产品销售为主的服务,实现互动共赢。

2、发展特色林业产业。

在林业上,以生态建设为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森林培育,严格森林资源保护,努力构建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健全的林业行业管理体系。发展三大产业,即以板栗、核桃为主的森林食品业、以林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加工业和以休闲观光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建设四大基地,即干果基地、中药材基地、商品林基地、林业传统产业基地(主要包括笋竹、山野菜等);培育一个市场(林产品边贸交易市场)。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全县农民脱贫致富。

在林业上,一方面抓好基地培育,不断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努力建设森林双河;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引进一家有实力的企业,对现有商品林进行合理采伐,开展林产品深加工,改变目前卖原木的现状,提高林产品附加值。

3、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

在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上,一是丰富品种创特色。双河反季节蔬菜80%以上种植包包菜。要引导菜农用科学的方法和创新观念,试种其它名优特新品种,达到产品的多样化,满足市场需求;通过轮作降低病虫害;通过使用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品质,增加收入。二是提高质量打品牌。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重点推广“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倡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对蔬菜病虫害做到对症下药、科学用药、轮换用药,加强农药使用源头管理,减少农药污染,杜绝超标菜上市。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外观包装工作。今后的发展中应在产品的包装上给予研究与完善,重点发展旅游方便菜、美容保健菜、营养多味菜、无公害蔬菜等,进一步提高蔬菜品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销量。三是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完善“公司+基地+农民”、“公司+农民”等有效机制,促进企业和农户共同发展。重视发展“订单农业”,通过“蔬菜基地连订单、蔬菜市场引订单、发挥农村能人拿订单、创办服务实体跑订单”等方式,千方百计提高产品销售量,降低菜农的生产风险,使“公司+基地+农民”形式成为农民联结龙头、联结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四是搞活流通占市场。建立一个既能贯彻政府意图,又反映企业意见的全乡蔬菜产业协会,协会由从事蔬菜相关的生产、加工、流通、监督管理的法人和自然人资源组成,以服务为宗旨,协调会员的生产、经营活动,引导各会员之间、会员和乡内外同行之间的蔬菜生产、加工、贸易、科研、信息的合作与交流,维护会员的正当权利。培育壮大营销员,通过合股、合作等方式组建销售企业,提高流通队伍的组织化程度,以适应大流通的要求。设立蔬菜信息中心,实现与重庆及外地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信息发布工作,实现蔬菜在最短的时间以最高的价格出售。

4、做大做强煤炭产业。

一是坚持依法办矿。必须进一步落实长效监管机制,严格履行打击监管职责,加大巡查密度和打击力度,采取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措施和手段,巩固“打非”成果。对因打击监管不力造成成片启封、酿成后果的,必须严格追究责任;对合法矿违规违法建设、违规违法生产、甚至给非法矿主提供民爆物品、煤炭准运卡等帮助行为的,必须严加惩处。二是坚持安全办矿。在煤炭产业中,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企业就没有生命,更谈不上效益,不抓安全就是对矿工生命不负责任。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加大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技术改造、革新生产工艺,加强人才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形成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科技办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搞企业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就会老是停留在原始状态,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引进科技、引进人才的观念,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的科技服务体系和机制,引进和推广适合煤矿特点的新装备和新技术,努力提高煤炭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竟增能力。

(二)加快城镇建设,增强城镇功能。

“十二五”期间,乡城镇建设发展的重点是扩大场镇规模,加强旧城改造力度,完善城镇管理,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风情双河”。

根据现有场镇的地形形貌、设施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进一步改善风貌,扩大规模,集聚人口,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严格实施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为断完善场镇功能。加快通讯、广电、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以及卫生院、敬老院、文化站、派出所、农技站、连锁超市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增强场镇辐射带动能力。

以“建造特色生态旅游城镇”为目标,通过牌坊、风火墙、雕塑、戏台、壁画等景观元素,表现大巴山腹地的古老风味和风土人情,展示独具特色的“红军文化”。建设滨河景观带,实施沿河绿化,布局休闲设施,打造河岸景观。在重要地段布局主题雕塑等人文景观,展现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及大巴山地域文化,展现双河特有山水相依的风情画卷。

(三)弘扬红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

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双河地方文化之魂。它源于历史、源于生活、源于基层,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红军文化不仅需要保护传承,更需要不断创新发展。要弘扬红军文化,搭建宣传平台,打造文化品牌。把每年的10月定为“红色文化活动月”,开展独具地方人文特色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挖掘和弘扬红军文化,提升文化品位,既是增强双河人民创业动力的需要,又是充分展示和推销双河红军文化、双河秀美风光的需要。依托红军文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巧打“红色”牌,以红军文化为载体,扩大英雄双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凝聚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设川渝结合部经济文化强乡,使双河这片红色土地真正成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旅游的圣地。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制约全乡各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障碍。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未来五年“发展双河”的重中之重。

坚持“不举债,量力而行”的要求,坚持“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经济发展速度,尽力而为”的原则,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解决百姓渴盼的路、水、堤等基础设施,架设地方经济发展的“轨道”。

在未来五年,乡计划修建道路 公里,修建连接每个村的公路,车辆能到每个村(居)委会,实现道路“村村通”;完成300户高山移民的分散安置工程,集中安置地为1个乡集镇、5个中心安置点;完成全乡 户农户自来水安装工程,解决全乡村民的饮水问题,保证每个村民能喝到干净的水;完成全乡的 户农家的农网改造工程,保证全乡村民的用电问题;建立污水池、沼气池等处理全乡居民的生活垃圾。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双河发展增添后劲。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居有其屋、活有所乐、灾有所救、困有所帮”的总体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和均等化,着力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民生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和谐双河”。

民生问题是城乡统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是乡未来五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关注民生民利,及时解决群众最急、最盼、最需的问题,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巩固“两基”成果,加强对乡所有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中心校特别是村小的管理,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二是高度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完善村卫生室的建设及服务管理;三是通过有线电视入户、广播村村通、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的实施,切实解决老百姓精神资源贫乏的问题,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完善移动机站的建设,实现乡 通讯全覆盖,发挥各村(居)远程教育的优势,进一步完善老百姓信息服务和交流的渠道。五是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重庆市计划生育条例》的宣传及行政执法力度,大力提高生殖健康服务质量,宣传并建立计划生育基层自治村居。六是在未来的五年继续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及户籍制度改革等惠民政策,让百姓的实惠。从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五)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二五”规划期间,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开展扶贫工作。打造“富裕双河”。

一是高山移民扶贫,继续加大对偏远山区的的农民的搬迁力度,改善其生活环境;二是产业扶贫,大力发展农林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三是教育扶贫,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四是保障式扶贫,实施农林产品收购保障价格,保障农民最基本的收益;五是劳务扶贫,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丰富农民增收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六)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模范乡建设。

未来五年内,要加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使乡内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得到有效治理,初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宜居双河”。

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农业建设、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等工程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根本控制。建成区域性自然生态屏障和生态调控地带,初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森林双河、宜居双河”建设。

(七)加强区域协作,提高开放水平。

开放与发展的过程离不开区域合作,加强区域合作的力度和强度,是从分利用资源、实现双赢的过程。增强区域经济意思,对提高开放水平有积极地作用。通过“开放双河”,实现经济增长。

“十二五”期间,乡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先进成果,提高建设水平。主要做到加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相对发达的地区的合作,通过“联帮带”等活动渠道与政府部门、企业等结对子的方式寻求合作项目或者资金等帮扶;鼓励各地企业来双河投资,特别是针对双河特色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项目投资,通过土地流转、政策支持等方面吸引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来双河落户;积极利用乡 的优势资源,争取引进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为双河经济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八)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

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等城乡统筹政策先后实施,大力促进了双河统筹发展。深化制度,创新机制,打造“统筹双河”。

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将按照有偿自愿,综合配套,分阶段推进、分群体实施、分区域布局。根据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精神,为充分保障农民利益和城镇承受能力,针对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和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为农民转户进程做好宣传,办理工作。配套实施多方面的政策,推动常住城镇的非城镇户籍人口有序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相统一。

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合理规划、有效利用农村建设用地,促进农村建设用地向城镇建设用地、工商业用地流转,引导乡镇企业、农村集贸市场、公共服务设施、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指标向就近的小城镇集中,充分发挥小城镇集聚和服务功能。针对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滞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育滞后,农民自己的市场主体缺位、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益难以保障的实际,按照人口向城镇和农民新居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建立以行政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租赁为主、投资入股为辅、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七、保障措施

(一)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到全乡上下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个方面,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全面统筹,方能取得成效。

为更好实施“十二五”规划,保证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以乡党政一把手为首,由分管副乡长挂帅、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提出重大决策,确定各阶段、各年度的重点任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年度计划、重点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编制,实施各年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的协调、管理和监督。

同时还应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规划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强化与各级领导单位的沟通协调,促进项目有序开展实施。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和交流制度,形成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建立规划实施的项目支撑体系

乡针对“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项目建设实施提了相应的项目支撑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科技支撑。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系统,完善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流网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与农业技术部门、行业组织及技术公司的交流合作,把握关键技术,打造重点产业,提高经济效益。

人才引进与培养。创造有利环境,健全激励机制,积极吸引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专业人员,特别是农技专业技术人才、经济管理、产业发展、企业管理等类型的人才到双河工作,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在注重人才引进的同时,要加强对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主要工作任务更好地实施。

扩大对外交流合作。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特别是资源主导型、投资主导型经济的发展经验,借鉴先进成果,提高建设水平。要开阔视野,拓宽领域,在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各个方面,施行积极的产业导向,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投资于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

(三)建立技术保障体系

技术发展促进行业的发展,行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而技术和人才是双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乡 未来五年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因此政府为保障“十二五”规划的实现,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保障。

通过高薪聘请市内外各行业专家,建立乡 政府专家咨询网络,使县政府在制定重大政策或决定时做到科学决策;通过投资项目的引进、建设,吸引部门行业的精英投入建设双河的队伍。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产业技术交流平台,促进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组织,企业与部门的技术交流,加快乡现有企业技术升级步伐;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乡农产品种植养殖技术,特别是林下种植、林下养殖规模化及现有品种的优质优产。坚持引进外地人才和培养本地技术骨干相结合的原则,改善就业环境,提高福利待遇,提高技术培训质量。

(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能吸引加好的项目,吸引投资的企业。强投资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形象,为投资者提供一流、规范的服务是招商引资的必修课。将招商引资的重点从以优惠政策为主转向改善综合环境为主,改善投资硬环境和投资软环境。

在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服务等各个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硬件方面改善提高,完善投资硬环境;在法律环境、政策环境、行政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社会环境、信用环境等方面着力改善软环境,为投资者提供公平、规范的体制环境,不断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加强信息公开,加强政府部门执政信息公开,推动执政社会监督体系建设,成立便民服务中心,解决群众的困难,成立企业投诉中心和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加强经济秩序的整顿和规范,解决企业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公平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问题。

(五)加大宣传力度

“十二五”规划批准实施后的开展落实是未来五年双河发展的关键,要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公众明白“十二五”期间全乡的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重点,明白政府支持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增强规划实施的透明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自觉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推动规划重点工作的实施。

扩展宣传的范围,“十二五”规划的宣传不仅要针对全乡当镇机关干部、群众宣传,还应加强对县内外、市内外的公众宣传,让公众全方面多角度的了解双河的发展状态,促进双河与周边区域的交流协作,吸引相关的产业公司参与到乡 的建设。

宣传方式多元化,加大宣传深度。通过新闻媒体、电视、网络、广播、宣传栏、横幅等方式全方面多角度、有针对性的做好各项宣传活动。借助舆论的力量宣传双河发展的态势、优势,表扬先进典型,共同支持规划重点工作的实施。

县政府食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县政府食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为贯彻落实全市工业和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关于召开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座谈会的通知》精神,现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我县-20xx年食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及保证措施。

一、产业布局规划和发展现状

根据《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20)》,双流西航港开发区布局规划为:教育科研产业园、光电产业园、机械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制药产业园、材料产业园以及相应配套产业园。《成都市产业布局规划纲要》明确将双流开发区列为成都市的医药食品、机械电子、光电及新材料基地,具有以四川大学、中科院光电所等为龙头的教育科研基地。

双流县依托与国际机场和成都物流园区紧临的优势,逐步引进品牌企业入驻开发,引导横向集中、协作配套、规模经营,重点发展以航空食品为主的高附加值产品,主动融入临空经济圈,构建与临空经济相适应的产业集群。

双流县共有食品企业近300家,其中规模以上食品企业48家,主要分布在九江、东升、华阳、西航港街道、黄水、彭镇等镇(街道)和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包括农产品深加工、果蔬菌类深加工、航空食品、畜禽肉制品和软饮料5大类。,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4.7亿元,同比增长41.6%;利润总额达16.96亿元,同比增长61.5%;利税总额达22.17亿元,同比增长51.1%。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44亿元,利润总额1.59亿元,利税1.93亿元。分别占全县企业的15.1%、9.4%、8.7%。销售收入上亿元食品企业有7户。以西航食品、川航汉莎食品、嘉里粮油公司为龙头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从而形成了食品主导产业集群,具有强劲的发展后劲。绿色食品产业在双流县域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较为突出。

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食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航空食品、饮料制造、调味品加工、粮油加工等初具规模,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四川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成都市天味食品有限公司的“金龙鱼”、“好人家”等已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等,部分企业目前正在争创省、市著名商标和国家、省名牌等,冬草莓、枇杷分别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全县获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分别达38个、28个、23个。

二、食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小。全县仅有48户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占食品企业总数的16%,形不成规模效益。

2、结构不够合理。从行业结构看,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从产品结构看,产品品种花色少、档次低、包装差、产品更新换代慢,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3、市场、加工、原料、基地产业链尚未形成。分散的农业生产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规模等方面尚不能适应食品产业的要求,没有走上最好的原料、生产最好的产品、卖最好价钱,获最佳效益的轨道。

三、食品产业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食品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国民经济发达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根据“工业强县”战略的要求,从食品产业实际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契机,以提高食品工业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为目标,加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立足小康社会对食品工业可持续快速发展

(二)主要目标

1、,销售收入达到46.1亿元,利税总额26.6亿元,年平均增长保持在20%左右。

2、20xx年,食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12.55亿元,利税总额64.94亿元,基本保持年递增25%的水平。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实现食品产业集聚发展。

(三)发展重点

重点建好六个基地、抓好六大行业、采取六项措施,即制定“3个六”的工作思路。

——建好六个基地。即充分利用双流所具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基础优势,以金桥、太平、永安等镇为重点,着力建设好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其中有全国最大的万公顷太平枇杷基地和5万亩冬草莓基地;以彭镇、黄甲、华阳、三星等镇为重点,着力建设好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在草莓、枇杷、破季菜、四季苔韭等果蔬主产地适中区(如金桥的昆山都市农业园、新兴万亩特色蔬菜产业园区),着力建设好果蔬深加工基地;在肉鸭、云崖兔主产地适中区(如华阳、三星),着力建设好小家禽深加工基地;在麻羊、生猪主产地适中区(如黄甲、彭镇),着力建设好畜制品深加工基地;以九江外贸出口加工产业区和蛟龙工业港(九江蛟龙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着力建设好出口食品加工基地。

——抓好六大行业。以嘉里粮油公司为主导,大力扶持以本地资源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企

县政府食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第2页

业,切实抓好植物油加工业;以西航食品和汉莎公司为重点,切实抓好航空食品业;以豪吉、台青、天味等企业为依托,切实抓好调味品加工业;以东平肉联厂、豪吉鸡精为龙头企业,以不断扩大熟肉制品比重为突破,切实抓好畜禽加工业;以东誉、久和、宏林等企业为重点,切实抓好果蔬及菌类加工业;以统力和黄龙溪、牧山茶叶为主,切实抓好软饮料制造业。

——采取六项措施。一是加强对产业发展的领导;二是制定食品企业招商引资目录,加大食品企业引进力度;三是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和投入力度,鼓励企业研制和开发新产品;四是大力实施“名企战略”,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知名企业;五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着力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加速培育一批“双流产”食品知名产品;六是完善一系列扶持政策,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主要措施

1、切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双流食品产业发展,整个推进工作包括“服务、引导、协调”等,做大做强航空食品、粮油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食品主导产业。一是要加强与市经委和市推进办的联系,主动争取市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并及时掌握全市推进食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本地食品产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强与县内主要企业的联系,进一步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建立起详细的资料库;三是要建立健全产业推进工作的运行机制,重点要明确工作职责、细化目标任务、制定考核办法,有序推进食品产业工作,与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沟通协调,在全县形成产业推进、整体联动的格局;四是要广泛采集与食品产业有关的信息,定期编制具有一定深度和参考价值的《双流食品产业信息》,及时反映相关的政策法规、业内动态,为领导决策和县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好务;五是要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加强行业预警,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食品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2、加大食品产业大企业培育力度。今年,我县已将嘉里粮油、西航食品2户企业列入我县快速成长壮大类和经济效益增长迅速类大企业培育计划。,嘉里粮油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利润5200万元,税金900万元,预计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利润1.5亿元,税金5000万元;西航食品实现销售收入1.14亿元,利润1675万元,税金1241万元,预计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利润3000万元,税金3000万元。

3、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食品产业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引导形成绿色食品产业链。围绕大企业培育,逐步建设一批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产业整体竞争优势。

4、积极扶持,鼓励发展。在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技术改造投入政策等方面做好研究和争取工作。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进食品企业技术进步。一是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开发新产品。二是重视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引进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三是推广应用新技术。大力推广生物工程、新型保鲜贮存、膜处理、超临界萃取、低温真空干燥技术、微电子控制、微波、无菌包装等高新技术在食品企业中的应用,提高我县食品企业科技含量、提高资源转化率、提高食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6、加大监督力度,实施名牌战略。一是继续鼓励品牌建设,对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省(市)著名商标和名牌的企业实施奖励和扶持;二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体系,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为培育我县品牌食品企业和产品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大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生产企业及经营伪劣、假冒产品网点的监督力度。三是强化对食品广告的管理,实行食品广告证明制度,对我县名优食品,媒体应加大力度广泛宣传。

7、加大招商引资引资力度。“十一五”期间,国外资本、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将加速向中国西部转移,而且双流县位于成都市的新型工业重点发展区,这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基础和基础调入方面的优势,积极吸纳国内外绿色食品产业资本,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应抓住机遇,大力培育和发展绿色食品这一主导的优势产业,加快现有工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8、抓重大项目启动和建设。建设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蜀风牧山文化旅游走廊、麓山大道国际社区走廊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实施农业博览园、城市基础菜地、种养结合养殖示范区、农牧产品深加工等农业重大产业化项目。重大项目启动和建设必将促进绿色食品主导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县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范文》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