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演讲稿 > 导航 > 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作要点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演讲稿

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作要点。

想要将工作和活动开展地更加顺利,更加流畅,我们可以按照自己工作性格制定一份工作计划。好的工作计划可以帮助工作目标更快完成。在写工作计划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哪些内容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作要点,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作要点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作要点,请大家参阅!

xx年是xx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将天津静海县等61个地区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建设地区的通知》(x改办环资〔xx〕x号)精神及《xx省xx市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要点。

一、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

(一)加快农业循环型生产体系建设

1.发展绿色农业。着力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活动,继续加大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肥、节药工作力度,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加大有机肥使用比例,逐步减少化肥用量。重点实施xx市颍泉区古西湖合惠专业合作社联社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建设项目、xx华桂花木有限公司生态循环农业项目、xx御泉湾生态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生态农业项目、颍上县六十铺农业循环园区开发项目等。xx年末,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率达到21%,化肥使用低于国家平均水平9%,农药使用高于国家平均水平的程度降至9%。(市农委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相关园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加大对农业节水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继续实施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推进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和灌区用水监控能力建设。扩大节水灌溉耕地面积,xx年末,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农田节水综合利用技术普及率达到19%。(市水务局牵头,市农委、市财政局等参与)

3.实施农膜回收工程。建设废旧农膜收购网点,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县、乡镇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推广使用可降解环保型农用薄膜,取代传统塑料薄膜。重点实施阜南县废旧农膜塑料综合加工利用示范项目等。xx年末,废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5%。(市商务局、市供销社牵头,市农委等参与)

4.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大力普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把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先行措施,建立健全农作物收获机械准入制度,收获机械必须配备秸秆粉碎和打捆设备等。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组建专业化秸秆收储运机构,健全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奖补资金激励作用,进一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重点实施xx赛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秸秆综合利用造粒收储项目、美洁国祯(xx)绿色炼化有限公司年产18.5万吨纤维素乙醇醇电联产项目、xx国祯集团与意大利mg集团xx生物质循环利用产业园项目、xx原野秸秆收储运有限公司50万吨秸秆收储体系建设项目、xx康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秸秆综合利用生产饲料及建设养殖基地项目等。xx年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5%。(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农机局牵头,市科技局、市畜牧兽医局、市财政局等参与)

5.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各县市区政府依法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确定禁养区内需关闭搬迁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名单,并逐步依法关闭或搬迁。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逐步建立完善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配套设施。散养密集区要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xx年末,畜禽养殖场(小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市畜牧兽医局牵头,市城管执法局、市环保局参与)

6.发展节能低碳农业。积极淘汰老旧农业机械化作业、农用运输设备,推广农用节能机械和设备。普及省柴节煤灶(炕),节约煤炭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推广“种植+养殖+畜禽粪便制沼气+沼气供农家燃料+沼渣沼液做农肥”的生态大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利用畜禽粪便因地制宜发展集中供气沼气工程,鼓励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多种原料发展规模化大型沼气、生物天然气工程,推进沼渣沼液深加工生产适合种植的有机肥。重点实施阜南县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项目等。xx年末,农村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40%。(市农村能源办负责)

7.完善现代生态农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树立xx市绿色、安全农产品的市场形象。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生态农产品销售,开展“农批零对接”、“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打造流通链条。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网上推介、洽谈和交易,开辟特色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重点实施xx市国峰伟业粮油有限公司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等。(市农委牵头,市商务局等参与)

(二)全面推动循环型工业体系建设

8.完善特色工业循环产业链。完善清洁煤电产业链,加快推进华润xx电厂二期建设,鼓励发展热电联产和热电冷三联供,提高煤电转化率;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积极延伸电力工业静脉产业链,大力推进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废水等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延长建材循环产业链,重点实施xx国泰新型建材开发有限公司节能新型建材生产线建设项目、九环集团相变蓄热调温功能建材产业化项目、临泉文王酒厂曲酒节能改造项目等。优化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以圣象木业(xx)有限公司、xx省xx沪千人造板制造有限公司、xx大亚装饰材料有限公司、xx华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围绕壮大柳木文化产业、农林“三剩物”循环利用,整合技术资源,积极增链、补链、强链,促进柳编加工产业与贸易、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复合发展。延伸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产业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扩大企业规模,重点实施阜南县年处理40万吨废旧轮胎热裂解项目、xx省陶庄湖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年处置20万吨含铅废物项目等。打造汽车拆解再制造循环产业链,重点实施xx华成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及报废汽车回收利用项目等,逐步形成“回收—拆解—分拣—再制造—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林业局、市环保局等参与)

9.重点行业全面施行清洁生产。认真落实《xx市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工作方案》,水泥、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煤炭、电力等重点行业全部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重点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重点行业企业持续开展清洁生产。xx年末,《xx市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工作方案》中80%的企业完成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实施计划,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率达到70%。(市环保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等参与)

10.全面实施省级开发园区循环化改造。持续推进省级开发园区强化功能分区,合理布局企业、产业、基础设施及生活区,对区内供电、供水、供热、道路、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实施绿色化改造,共建共享、集成优化,实现企业、产业间循环链接,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循环化程度,促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鼓励开发园区创建省级、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低碳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新能源应用示范产业园区等绿色园区,积极开展区域合作生态园建设。xx年末,工业园区平均建筑密度达到25.5%。(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规划局负责)

11.推进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开展化学石膏、尾矿等产业废物综合利用,推进工业固废资源化和高值化示范工程建设。依托昊源化工集团、晋煤中能化工、xx华润电厂等企业,推进工业余热、余气梯级利用,建设覆盖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能量梯级利用系统。以谢桥煤矿、刘庄煤矿、口孜东煤矿为重点,提升煤泥矸石、煤矿瓦斯、矿井水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煤炭矿区的补充用水、周边地区生产和生态用水应优先使用矿井水。xx年末,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地面抽采煤层气利用率、矿井水利用率分别达到97%、94.1%、35%、16.5%。(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环保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市城乡规划局等参与)

(三)加快发展循环型服务业

12.加快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和提升作用,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互促并进。重点推进国家再生有色金属橡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建设,加快xx省功能型复合调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澳德矿山钻采掘专用切割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大力实施“互联网+”工程,加快推进园区工业废弃物互联网交易平台建设,提高工业资源产出率。(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市商务局等参与)

1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完善开发区汽贸物流园、太和华源医药物流园的园区建设,着力打造颍泉区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临泉县电商产业园、xx北快递产业园等电商项目,重点推进xx港颍州物流园、xx农产品物流中心、xx祥源颍淮生态文化旅游城、太和养老中心、xx铁路物流港项目进程,加快阜合园区现代物流基地、临泉县中能物流园、xx公路物流港等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支持低碳循环服务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循环经济服务业集聚区。xx年末,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全部服务业产值的45%。(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商务局、市政府金融办、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参与)

(四)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4.加快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着力抓好太和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太和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体系,统筹抓好界首节能环保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太和创意发艺产业园(金瑞祥发艺提升规模档次等)、阜南智能家居、临泉机械电子和畜禽养殖产业化(奶牛、山羊、肉鹅等)、颍东煤基新材料和食品精加工、颍泉多联物流和现代生态农业、颍上生态文明示范、阜合园区欣奕华新材料等基地培育工作,积极申报xx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用好用活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二、推广普及绿色消费模式

15.倡导绿色消费理念。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在全社会进一步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开展节能宣传周、世界水日、土地日、环境日、“光盘行动”等相关活动。(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粮食局、市商务局、市公共机构节能办等参与)

16.推广绿色节能产品。商场、超市等商贸企业自觉抵制过度包装,鼓励大型超市销售节能产品。酒店等住宿、餐饮业逐步提高选用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和可再生利用产品替代一次性用品,超市农贸市场等经营场所严格执行“限塑令”,主城区农贸市场无超薄塑料袋销售。新建道路推广应用太阳能路灯。xx年末,绿色照明产品推广量达到100万个,大型商超市节能产品销售比例超过80%、包装物限塑比率达到89%,星级宾馆减少一次性用品消费推行程度达到40%。(市商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旅游局、市公共机构节能办等参与)

17.鼓励绿色低碳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全市营运车辆中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推广天然气作为动力能源。xx年末,公共交通工具中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69.73%,绿色出行(公交、步行、自行车)比例达到42.5%(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实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总体发展规划,按统一规范标准配备安装充电设施;加快城市慢行交通专用道和步行交通示范街区建设;加快发展阜城公共自行车项目,根据实际需求,增设公共自行车站点,扩大公共自行车覆盖面积(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全面启动xx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加速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汽车(市环保局负责)。

18.实施绿色办公和绿色采购。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绿色产品占40%以上,政府节能环保、再生利用产品采购率超过66.5%。(市财政局负责)

三、推进城市建设的绿色化循环化

(一)加强城乡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

19.加强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积极开展省级森林县(市)、森林城镇创建,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绿化整治增量提质工程、公园绿地建设工程、道路配套绿化工程等。xx年末,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6㎡∕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4.5㎡∕人。(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

20.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力度。重点实施颍上县五里湖湿地公园、颍上县滨河公园、祥源颍淮生态文化旅游区、太和县沙颍河湿地公园、茨淮新河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等(市林业局、市水务局牵头,市旅游局等参与)。加快推进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水务局、市农委、市城乡规划局、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旅游局、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参与)。

(二)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21.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扩建、新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按照一级a排放标准设计建设。以建制镇、乡集镇和中心村为重点,因地制宜建设低成本、易管理的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重点实施界首市污水处理综合系统改造工程项目、颍上县城南污水处理厂、太和县第三污水处理厂等。xx年末,市(县)域建制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比例、推行生活污水处理及再利用的行政村比例分别达到9%、6.5%。(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等参与)

22.完善雨污分流体系。强化城中村、老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及配套管网建设。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配套管网应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新建城区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并因地制宜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等参与)

23.推进污泥处理处置。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点一律予以取缔。按照泥水并重原则,规范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加快启动污泥焚烧处置项目建设,防止污泥二次污染。自xx年起,新建污水处理厂要同期建设污泥处理处置工程。xx年末,污泥资源化处理处置比例达到32%。(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等参与)

(三)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24.推广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强绿色建筑强制政策落实监管力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确保列入强制实施范围的建筑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继续开展建筑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率先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加快推进我市浅层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水平。xx年末,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城镇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应用比例分别达到21%、82.5%。(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

(四)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25.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鼓励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采煤沉陷区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天然气管网全覆盖,发展和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气。xx年末,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8.5%。(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质监局等参与)

四、健全社会层面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一)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利用

26.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在全市选取若干个小区、行政村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行政村),以点带面,逐步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重点改造传统垃圾箱,大力推行能同时具备放置有机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如电池等)的新型垃圾箱。建立政府和市场调控机制,引导公众参与,完善废旧家电、废旧电脑、废电池、废塑料、废纸、废金属包装物等物资的分类回收系统,加强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回收。重点实施大峰野公司废旧家电拆解中心项目。xx年末,市(县)域范围建制镇垃圾收集处理比例达到79.5%,城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小区比例达到11.5%,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8%。(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市商务局等参与)

27.促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制定并出台《xx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xx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以条例或政府令形式公布实施,使工作开展有法可依。组建餐厨垃圾管理办公室,专门成立一支餐厨废弃物管理大队,负责全城餐饮企业、非法收购餐厨垃圾的流动商贩的监督、管理、处罚。建立规范的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农贸市场和超市餐厨废弃物定点收集、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重点实施xx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阜南县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项目、太和县餐饮油烟污染治理项目等。xx年末,餐饮企业废弃物集中回收率达到65%,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到30%。(市城管执法局负责)

28.推进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严格落实建筑废弃物处理责任制,按照“谁产生、谁负责、就地处理、就近回用,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减少污染、降低运输成本”的原则进行建筑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加强建筑废弃物的分类、破碎、筛分等技术研发和引进,推广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新型墙材产品。推行建筑废弃物集中处理和分级利用,因地制宜设立专门的建筑废弃物集中处理基地。鼓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延伸产业链,参与建筑垃圾的拆除、分类、收集和运输,实现建筑垃圾无害化与资源化。重点实施全有生态建材有限公司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等。xx年末,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市城管执法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

29.构建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城市废弃物回收平台,支持智能回收、自动回收机等新型回收方式发展,培育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骨干企业。重点实施界首市再生塑料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界首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交易大市场项目、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物资回收体系建设项目、颍州静脉产业园项目等。xx年末,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91.5%,城区再生资源回收比例提高到63%。(市商务局负责)

30.安全处置有害垃圾。对于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应交由专门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机构收集,实现安全处理处置。(市环保局负责)

(二)推进水资源分质循环利用

31.大力提高用水效率。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定额计划用水管理,规范非居民用水。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基础上,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与生产操作管理,尽可能的减少新鲜水的使用量和污水的产生量。推行清洁生产工艺,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改进工艺流程,采取计量体系、水平衡测试,降低管网渗漏率,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创建。xx年末,水资源产出率超过95元/吨,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64.5吨/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8%(市水务局牵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等参与)。制定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再生水利用实施计划。建设和完善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设施,加快推进xxxx能环保电力有限公司与昊源化工共用中水项目、国祯生物质产业园中水利用工程等再生水利用工程,大力提高城市再生水利用。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火电、垃圾焚烧、化工、制浆造纸、印染等项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扎实推进城市节水工作,积极开展节水型城市申报工作。xx年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5%(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牵头,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参与)。

五、推进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创新

(一)强化保障措施

32.成立xx市发展循环经济办公室。加强组织协调、统筹推进,整合专业人员,成立正县级“xx市发展循环经济办公室”,具体负责指导、服务和推进全市循环经济建设工作,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以及重大项目的实施工作。各县市区要比照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循环经济各层面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33.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循环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确立

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作要点第2页

“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34.建立健全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循环经济建设统计核算和评价体系研究,建立健全全市循环经济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资源产出率统计工作,测算xx年度资源产出率指数,统计汇总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指标体系。(市统计局负责,市直有关单位配合)(二)强化循环经济教育体系建设

35.加强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宣传。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在全社会进一步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制作并播放循环经济公益片,扩大xx循环发展对外宣传。年终将年度宣传资料汇总报送市发展改革委。(市委宣传部负责)

36.加强循环经济知识普及教育。加快培育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提高社会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推动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引领项目和企业;建设一支星级水平的循环经济宣传教育队伍;建立并完善面向学生和市民的循环经济教育长效机制,中小学课外教育中要有明确的循环经济内容。(市教育局负责)

FWr816.Com拓展阅读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方案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方案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1155”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生态经济为核心、生态生活为目标、生态文化为灵魂、生态制度为保障、生态安全为根本,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

二、工作目标

在我县创成省级生态县和国家生态县的基础上,持续发力,加快推进。20xx年底达到**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标准,在20xx年底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标准,并申请环保部考核验收。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空间发展格局,构建良好生态空间

1.全面落实主体功能规划。积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国土开发格局和主体功能定位落实。健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配套政策,区域规划编制和重大项目布局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定位,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明确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准入事项,明确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禁止和限制发展的产业。实施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县发改委牵头)

2.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编制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建立严格的生态红线管理制度,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明确各地各部门、各责任主体的保护职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红线管控要求,确保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县环保局牵头)

3.优化城乡产业发展布局。以尊重自然和保障生态安全为原则,进一步优化城乡与产业发展布局,引导生产生活空间适度开发,切实加强各类自然资产保护,严守生态安全底线。(县发改委牵头)

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天然林、生态公益林等区域的保护,确保受保护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22%。(县国土局负责汇总各类受保护区面积,县环保局、县林业局、县住建委、县旅发委、县农委等部门负责提供各类保护区相关资料)

贯彻执行国家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xx-2020年)》及省政府确定的有关耕地保护约束性指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耕地红线并严格遵守。(县国土局牵头)

1. 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切实把规划环评作为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的主渠道,通过规划环评落实以及跟踪评价,明确区域环境准入条件,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我县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建立规划环评联动、跟踪和责任机制,加强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的衔接,建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近 3 年全县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100%。(县环保局牵头)

(二)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服务业。抓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行种养平衡的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模式,打造农业与文化生态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契机,融入我县的生态优势,着力打造东西部发展的重要纽带和长三角地区的后花园。(县发改委牵头)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严禁新增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严格执行国家淘汰落后政策,按时完成省下达的淘汰落后年度目标任务。(县经信委牵头)

1. 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加强全过程管理,实施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开展重点工业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实施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计划;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广节能与新能源交通运输装备;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活动。确保完成国家或省政府下达的能源消耗总量控制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的能源消耗≤0.7吨标煤/万元。(县发改委牵头)

4.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推进企业节水改造,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城市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按期完成关、停、淘汰高耗水企业。确保完成国家或省政府下达的水资源总量控制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所使用的水资源量≤70吨/万元。(县水务局牵头)

5.严格控制工业用地。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市场调节、标准控制和考核监管,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认真执行国家《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禁止用地项目目录》,严禁向淘汰类及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工业项目供地,从严控制限制类工业项目供地,严格执行各类开发园区新建项目供地条件,提高工业用地的投入产出率。确保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65万元/亩。(县国土局牵头)

6.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认真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全面开展,确保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按时完成。落实清洁生产审核奖励机制,鼓励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经济与环境绩效。开展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和清洁生产示范行业建设活动,鼓励园区内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间资源综合利用。确保全县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数量占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的企业总数≥100%。(县环保局牵头)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1. 不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以持续实施“两山行动”为载体,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依据空气环境质量状况、国家政策要求的变化、污染源类别及分布的变化,分年度制定方案,开展工业废气污染防治、机动车尾气治理、施工扬尘整治等专项行动,不断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持续提高我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实现蓝天常在。确保按期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大气环境质量不降低,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有效监测天数的比例≥85%,消除行政区内严重污染天数(占全年有效监测天数的比例不超过1%)。(县环保局牵头)

1. 大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以徽水河、白沙河流域治理和污染防治为重点,切实改善我县水环境质量。深入贯彻 “水十条”,按照《**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建立县、乡(镇)“河长制”,分流域分段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实施水源涵养、湿地建设、流域污染源治理等项目,严禁生态环境破坏行为,保护水生态系统完整性,不断改善重点水体水质和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建立完善全流域跨行政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健全各级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化解流域水污染纠纷问题,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按期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确保水环境质量不降低,主要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的比例≥85%,且i、ii类水质比例不降低,过境河流断面水质不降低,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占比不超过5%)。(县环保局牵头)

3.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综合防治。加强对灌区、基本农田、主要农产品产地、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加强影响土壤环境的重点污染源监管,重点防范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污染。保证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不降低,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土壤环境质量改善任务。(县环保局牵头)

4.扎实推进总量减排。加快环境治理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等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减排项目管理,督促指导排污单位加强治污设施运行管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加强减排工作督查考核,确保按期完成国家、省政府和市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县环保局牵头)

(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提高生态环境指数

1.稳步提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保持我县生物多样性优势和生物丰度指数;巩固植被覆盖指数和水网密度指数,降低土地退化指数,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指数,确保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55。(县环保局牵头)

2.加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通过森林增长工程、农田林网、城乡绿化网、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绿色廊道工程建设,加快生态公益林和森林生态网络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组织实施道路、河渠沿线绿化,加快小城镇和村庄绿化步伐,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成全县域分布相对均衡的森林生态系统,构建**南山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确保全县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60%。(县林业局牵头)

3.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依法保护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国家一、二级野生动、植物,禁止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乱捕乱采和破坏,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加大马家溪森林公园的保护建设力度。(县林业局牵头)

4.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县农委、县林业局、县住建委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好外来物种入侵管理工作,确保外来物种不能对行政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与功能发挥造成实质性影响,不能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和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县农委牵头)

5.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比重≥50%。(县农委牵头)

(五)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健全环境风险管理

1.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严格环境执法监管,落实污染源“双随机”抽查机制,全力构建网格化环境监管监督体系,筑牢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安全的底线,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健全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实施环境风险源全过程管理,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落实工程措施,储备环境应急物资和装备,完善环境风险防范资源调配体系和专业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调用机制,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全县无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县环保局牵头)

2.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以确保危险废弃物全部依法安全处置为目标,建立完善对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包装、运输及处理处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管理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规范产生单位危险废物管理,实施完善的申报登记制度,建立全县涉危信息数据库,进行数字化管理。确保全县危险废物实际处置量占危险废物应处置量的比例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县环保局牵头)

3.建立污染场地监管体系。建立污染场地调查、监测、评估、修复等环境全过程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建立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形成污染场地多部门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加强影响土壤环境的重点污染源监管,重点防范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形成污染场地多部门联合监管工作机制,确保全县无污染场地风险事故发生。(县环保局牵头)

(六)建设良好人居环境,营造优良城市环境

1.严格饮用水水源地监管。重点防范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威胁饮用水水源水质的环境违法行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风险评估机制,提高饮用水水源地应急能力,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供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水源地应急保障体系,规范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标牌,加快备用水源地建设,加强水质安全监测。确保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县环保局牵头、水务局配合)

2.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对现有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加强城镇污水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能力,逐步实现城市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快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做到企业污水全部纳管集中处理。大力推进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建立污泥转移联单制度,不断提高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县城及乡镇建成区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或其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且达到排放标准的排水量占建成区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85%。(县住建委牵头)

3.完善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建立和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分装、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加大生活垃圾收集力度,提高收集率和收运率,扩大收集运输覆盖面,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垃圾收运模式。推行封闭、环保、高效的垃圾收运系统,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与资源化项目建设。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严格控制填埋场污染物排放。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场管理,处理能力和设施建设应符合相关建设标准,满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要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制定并推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长效保障机制。城市、县城及城镇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占垃圾产生量的比例≥90%。(县城管局牵头)

4.加快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加快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态功能,实施河道绿化和整治工程,推进滨河生态景观带建设,改善河道周边环境。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力度,增加植物品种、丰富植物层次,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以城市绿化工程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公共绿地建设,提高我县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美化居民生活环境,切实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形象,确保全县城镇公园绿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13m2/人。(县住建委牵头)

5.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善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和农村污水治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提高全县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编制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科学划定畜禽养殖区、禁养区,大力发展沼气、有机肥生产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逐步改进农村地区能源供应结构,抓好秸秆综合利用,有效解决露天焚烧秸秆问题。加强村庄和集镇发展规划,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创建工作。全县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县水务局牵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卫计委牵头)。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5%。(县农委牵头)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65%。(县美好办牵头)

(七)倡导绿色生活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1.大力践行绿色消费。建立绿色消费体系,规范绿色产品设计、生产,打造绿色流通渠道,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推进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回收,大幅减少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扶持绿色产业,规范绿色产品的市场管理,完善绿色消费税收制度和激励机制。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环保,实现可持续消费。强化资源回收意识,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改变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活习惯,形成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鼓励公众优先购买节水节电环保产品,确保全县通过认证的节能节水器具销售数量占同类用电用水器具销售总数量的比例≥70%。(县商务局牵头)

2.广泛推行绿色居住。鼓励推广新建绿色建筑,积极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大力推行有利于节能、节水、节地和低污染的绿色住宅,加快老旧小区绿色改造,不断绿色建筑比重。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更加注重景观环境、建筑立面的丰富和小区绿化率的提高,更加注重改善热舒适性、声环境、室内空气质量和绿地生态效应,更加注重自然环境、物理环境等的舒适性、健康性。确保全县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xx)的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总面积的比例≥40%。(县住建委牵头)

1. 积极倡导绿色出行。大力推行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交通方式,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网络,推进不同公共交通体系之间以及县内公交系统与铁路、高速公路等之间无缝衔接。制定保障绿色出行的相关制度,降低公共交通出行费用,鼓励城乡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引导转变出行方式,广泛**传“绿色出行”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开展以绿色出行为主题内容的**传活动,鼓励民间团体、环保组织积极参与,建立绿色出行**传教育基地和绿色出行志愿者队伍。确保全县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方式出行的人次占交通出行总人次的比例≥50%。(县交通局牵头)

4.建设节约型政府。党政机关带头开展反浪费行动,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在节电、节水、节纸等方面率先垂范,严格落实节能节水产品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有关规定,加大政府采购绿色产品工作力度,增加政府绿色采购比例。确保全县政府采购绿色、循环和低碳的产品规模占同类产品政府采购规模的比例≥80%。(县财政局牵头)

(八)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完善创建保障机制

1. 科学编制创建规划。根据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情况,科学编制《**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统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明确规划的重点任务和工程项目并落实到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大力推进规划项目实施。(县环保局牵头)

2.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依法追究造成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的企业与责任人的经济和刑事责任,并建立跨年度持续后果严惩机制。对重点排污企业要建立永久性污染物排放档案,作为永久溯源责任终身追究制的证据。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细则(试行)》,对领导干部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环境损害后果的,严格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县纪委牵头)

3.不断完善考核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与考核办法,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的比例。把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地方党政干部实绩考核评分标准中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所占的比例≥20%。(县委组织部牵头)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推动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努力摸清自然资源资产的家底及其变动情况。(县统计局牵头)

4.建立排污许可制度。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统筹考虑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等要素,形成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有效衔接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制度的“一证式”固定源排污管理体系,许可证覆盖率100%。禁止无证排污和超标准、超总量排污。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行业性和区域性污染物总量控制。(县环保局牵头)

(九)加强生态文明**传,普及生态文明知识

1.生态文明纳入干部教育。将生态文明等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为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有序开展,现就做好2013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各项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全面做好创森迎检准备工作,完成森林工程建设22万亩,其中:城市森林0.3万亩、农村森林19万亩、通道森林1.5万亩、水系森林1万亩、林业育苗0.2万亩。重点区域绿化树木挂牌。

二、主要工作

(一)迎检准备工作。

1.档案整理工作。认真对照考核验收标准收集整理资料,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资料整理年限为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点收集整理2009年10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以来的工作资料。资料整理内容包括与城乡造林绿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相关的所有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

2.现场准备工作。按照“特色显著、景观美丽、环境优美、水平一流”的目标,精心准备迎检现场。现场点涉及城市森林、农村森林、水系森林、通道森林、种苗基地“五大工程”和森林安全、生态文化“两项建设”内容。城市森林包括公园、小区、街道、校园、医院、工业园区和企业绿化;农村森林包括乡村、乡村道路绿化和产业基地绿化;水系森林包括重点江、河、库水系绿化;通道森林包括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县乡道绿化;森林安全包括森林防火能力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生态文化包括森林公园、全国义务植树示范基地、古树名木保护等。现场准备工作包括绿化栽植、补植补造、绿化管护、绿化树木挂牌、环境整治、标识标牌设立及展板制作等。

3.氛围营造工作。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的系列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森氛围。进一步丰富宣传载体及形式,充分利用各类户外广告牌、公共电子显示屏幕、汽车车身、灯杆、休闲广场、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业宣传栏、社区宣传板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创森工作,努力提高市民对创森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使市民知晓率和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二)巩固提高工作。

1.继续实施森林工程,深入推进创建工作。继续按照“城市森林工程重景观、农村森林工程重效益、通道森林工程重特色、水系森林工程重防护、种苗基地工程重科技”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森林城市建设质量。

2.努力保护建设成果,切实巩固创建成效。建立健全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疫源疫病防控,完善森林防火体系,加大对盗伐林木、乱占林地和湿地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古树名木和种质资源的保护,全力做好采伐限额管理、木材流通管理、林地林权管理等工作,切实保护好森林城市建设成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迅速行动。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创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利用春季和秋冬季造林绿化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补植补造活动,加快创森工作进度,确保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二)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全市创森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各自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区市县政府要结合辖区实际,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构,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创森办、市级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创森工作和各项迎检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三)加强筹资,强化保障。各区市县要采取政府财政投入、向上争取项目、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筹措创森资金,为创森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创新体制机制,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项目投入为载体,采取集约经营、股份合作、个人承包等多种形式,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力量承租林地、培育树苗、植树造林,全力参与森林城市建设,提升创森工作水平。

(四)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各级要将创森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做到严格考核,逗硬奖惩。市创森办要会同市督查办加强对各地各相关部门创森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及时通报工作开展情况,褒扬先进;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区市县和部门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进一步确保各项创建任务和迎检准备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年度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计划


年度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方案》和县卫生局下发《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目标责任分解表》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单位2013年度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创建卫生城市,构建"为宗旨,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文明卫生意识,提高城市整体形象,促进我县经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创卫组织管理

1、健全完善创卫组织,把创国卫生工作纳入我院主要工作议程中,每月召开两次以上创卫工作会议或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创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工作,对各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定期检查落实,积极开展群众性创卫运动。具体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经费有保障,活动有记录,档案管理规范。

2、制定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完善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领导小组只能,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有健全的卫生制度,卫生工作要有专人负责。

3、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创建活动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创建卫生县城活动。

(二)健康教育

(1)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或板报,定时刊载健康教育知识,并有原始资料。

(2)全面开展控制吸烟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创建无吸烟单位活动。窗口单位、公共场所和单位会议室要有明显的戒烟标志。

(三)除"四害"工作

(1)有除"四害"专职人员,除"四害"经费有保障,能根据"四害"季节消长规律,做好经常性除"四害"工作,科学合理用药,不使用国家禁止药物。

(2)每年组织开展春秋季两次统一灭鼠和一次灭蟑活动,单位办公场所及周围环境无死鼠、鼠洞、鼠粪等鼠迹;单位办公场所无死蟑、蟑粪、蟑螂卵鞘等蟑迹。适时开展灭蚊、灭蝇活动,将"四害"密度基本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

(四)办公环境卫生

(1)有专人负责卫生工作,积极开展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坚持检查评比制度,有固定宣传场地,开展健康教育。

(2)单位内外环境整洁、绿化、美化,无乱堆杂物。

(3)个人卫生好,垃圾日产日清。

(4)公共场所和厕所符合卫生要求,公共场所有禁烟标志。

三、责任分解

(一)爱卫组织管理

健全完善创卫组织,把创国卫工作纳入单位主要工作议程中,进一步制定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成立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开展创建活动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发动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创建卫生县城活动。

(二)健康教育

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或板报,全面开展控吸烟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创建无吸烟单位活动。

(三)除"四害"工作

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四害"孳生地得到有效控制。

(四)办公环境卫生

有专人负责卫生工作,积极开展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医疗废物合理归类处理,公共场所和厕所符合卫生要求,公共场所有禁烟标志。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任务重、时间长,各科室要切实加强对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的认识,明确责任,实行专人负责,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并做到有据可查。

2、完善机制,常抓不懈。一是建立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分工明确,实行目标管理,做到层层有人抓,环环有人管;二是建立奖励制约机制。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对不履行创建职责、未按时完成创建任务的,要采取相应措施追究责任;三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照国家卫生县城标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一系列长效管理制度和措施,做到常抓不懈。

3、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完成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分派的创建工作任务,就离不开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因此,各科室要相互密切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大力整治脏乱差,改善环境卫生。要及时互通信息,协调处理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合力,推进工作,全力以赴如期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4、突出重点,加强督查。各股室对照标准,整合资源,重点攻克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努力使各项工作达到标准要求。要广泛发动干部职工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活动,认真做好自查工作,形成检查评比经常化、制度化。院创卫办要定期对创建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及时通报创建工作进度和督查情况。

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计划


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计划

为了加快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确保各项预期目标顺利实现,根据《**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年度计划。

一、总体目标

按照“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标本兼治、管建并重,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城区环境卫生和市政建设,提高广大居民及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水平,不断美化环境,倡导文明新风,为建设精美、富强、宜居、和谐新**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完善创卫组织。各级、各部门进一步高度重视创国卫工作,将其纳入今年重要工作日程。充分发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对各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定期检查落实。积极开展群众性创卫活动,各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经费有保障,活动有记录,档案管理规范。

(二)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宣传活动,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二是扎实抓好健康教育,县城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在校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90%,健康行为形成率≥80%。各级医疗机构门诊及病区有健康教育专栏,住院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80%。深入抓好社区及工作场所健康教育工作,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70%。各部门、单位、企事业职工健康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70%。三是全面开展控烟健康教育,积极创建无烟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窗口单位、公共场所和单位会议室要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城区无烟草广告。

(三)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精美**·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六大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县城垃圾填埋场运营监管,促其规范化管理,确保达到标准要求。

(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完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机制,落实专项经费,积极开展春秋两季以灭鼠、夏季以灭蚊、灭蝇、灭蟑螂为重点的除“四害”活动,消除蚊蝇孳生地。使用国家规定的合格灭鼠药物,降低鼠密度,有活动记录。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重点监测,完善病媒生物防制监测资料,以及各系统、各单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档案资料,确保今年顺利通过病媒生物防制市级、省级、国家级三次考核鉴定。

(五)规范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认真执行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健全市容环卫机构、环卫设施。有清扫保洁队伍,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垃圾袋装化收集、日产日清,密闭储存清运。落实单位门前“三包两禁止”卫生责任制,集贸市场卫生设施完善,功能分区合理,城区无放养家畜家禽。城区绿化、亮化、美化符合标准,空气、水、声三项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规划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医源性污水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医疗、危险废弃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贮存、处理。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生活饮用水及公共场所卫生工作。认真贯彻相关法规,完成国家重大疾病控制规划,各医疗卫生机构按要求做好传染病登记、报告工作,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加强食品、生活饮用水及公共场所卫生,水质监测资料齐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六小”行业经营许可规范、生产经营条件、操作过程符合要求,“三防”设施完善。家畜定点屠宰、管理规范。无重大食物中毒、饮水污染、职业危害事故发生。

(七)加强社区、镇、村卫生管理。社区、镇、村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齐全,积极开展卫生先进单位创建,定期检查评比。村容村貌整洁,主干道路平整干净,家禽家畜实行圈养。单位、社区环境整洁,绿化、美化,无乱堆乱放、违章搭建,垃圾清运及时。大力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城区及各镇公路沿线消除旱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国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营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造福人民的惠民工程。为了确保创国卫工作的顺利进行,指挥部及各工作机构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能,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全面推动创卫工作。各镇、各部门要按照全县创建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大创国卫推进力度,既分工负责,又协调配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顺利完成。

(二)强化综合整治。加大县城综合执法力度,住建、环保、公安、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交通、农业、城关镇等重点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抽调专人开展综合执法,要对照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对主要大街、窗口单位、六小行业、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集中依法整治,全面提高城区环境卫生整体管理水平。

(三)严格督导检查。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检查评分标准》,定期督查,定期通报。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对因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造成工作任务未能如期完成并影响到全县创卫工作进程的,将严格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工作汇报


不断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工作汇报

20xx年,国家计生委发出《关于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的通知》后,我区确立了争创首批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的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满足广大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为唯一标准,以强化优质服务为重点,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按照"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要求,形成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内涵质量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建区以来,在无锡市级考核中,我区均获全市9市(区)中最高分。在今年省中期评估的17项考核指标中,我区获得9项第一,4项第二。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放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确保责任、措施、投入"三个到位"。

责任、措施、投入到位,是做好优质服务工作的前提。我区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充分认识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一)责任到位

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专题汇报,研究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大问题,部署重点工作,解决计生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区委、区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意见》、《关于争创"十五"期间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区的意见》等7个文件;区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区计生局《关于争创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的意见的通知》等l3个文件,对进一步做好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争创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区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每年年初,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三级干部会议,分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形势,明确新一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营造了有利于工作的政治、社会和工作环境。根据工作要求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区长任副组长的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也及时调整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区人大、区政协也十分重视、关心计划生育工作,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听取计生部门的工作汇报,审议《条例》实施情况,对全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和城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情况组织专项视察。今年区人大又组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评议全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措施到位

坚持和完善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区政府每年与各镇政府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在党政干部的政绩考核、表彰奖励、提拔晋升和评比各类先进中,坚持"一票否决制"。

不断提高计划生育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水平。区政府每年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部门下达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职责任务书,并列入政府对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区计划生育局能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根据计划生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不断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决策依据,及时提出提高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方案。各成员部门发挥各自的工作优势,在队伍建设、经费安排、办证年审、宣传教育、依法行政、社会保障等方面积极支持。

(三)投入到位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显著社会效果的公益性事业,我区坚持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来保证投入到位。一是增加计生干部编制。在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中,区计生局、指导站和各镇中心服务站都增加了编制。二是提供财力保障。区财政每年都能按上级规定和全区实际工作需要及时安排、落实计划生育事业经费,今年按全区总人口人均7.6元的标准核拨了事业经费;在依法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妇免费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总经费中,区财政承担了55%的经费。各镇财政也都能优先安排计划生育工作和奖励、优惠所需各项经费,计划生育优惠政策落实率达99.8%。

二、加强队伍和阵地建设,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建设和完善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和阵地,是做好优质服务工作的保证。我区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了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数量合适、结构合理、业务熟练、作风正派的计生干部队伍,完善服务阵地建设,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区计生局和区指导站公开招聘引进了3名中、高级职称的卫技和文秘人才。镇、村择优配强了计生专(兼)职干部;调整配齐了4219名信息员队伍,落实了"三定"责任制,使镇、村、村民小组三级计生网络更加完善。加强了对各级计生干部的培训。每年定期组织镇、村分管领导和三级计生干部进行学习培训,鼓励计生工作人员参加各类进修学习。健全了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做到职责明确,奖惩分明。建立了计生工作联系帮困制度。三级计生干部共联系了29OO多户婚、孕、育家庭,筹措资金开展了对独生子女贫困家庭的扶贫送温暖活动。

二是加强服务阵地建设。以学习贯彻国务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为契机,围绕"创新服务机制、调整网络布局、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按照"加强区级、完善镇级、健全村级"及"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方便群众、服务上门"的工作思路,加强了区、镇、村三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软硬件建设。区指导站增添设备,扩建药具宣传超市和培训指导室,发挥指导培训和技术服务龙头作用。镇级"中心站带动分站运作机制"加强建设,面向全省公开招聘引进了8名有二证的卫技骨干,增添了新型B超、宫颈癌筛查仪等设备,确保了工作需要。增加投入,按照六大系列工程要求,加强科普宣传氛围建设,营造了新颖、文明、科学、温馨、具有时代气息的环境氛围。区指导站和镇服务中心按照获得的省执业许可证核准范围,开展优质服务,达到了"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科学、群众满意"的要求。村(社区)按照"五个一"要求,完善了与卫生室"二室合一"的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强化了宣传咨询,配合搞好镇随访和积极做好村访视工作,规范随访服务率达97.96%。

三是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各镇、村根据优质服务先进区的"六好"要求,结合争创省示范区的活动,在全区深入开展了争创计划生育示范镇村、先进镇村、合格村、优质服务先进站和计划生育优秀工作者等争先创优活动。区政府召开了争创工作专题研讨会,修订和完善了争创工作实施方案。各镇你追我赶,攻克薄弱环节,做到整体推进,平衡发展。在20xx年年底检查考核中,全区有3个镇被评为区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镇,8个镇被评为先进镇;75个村被评为示范村,31个村被评为先进村,全区合格村率达92.8%;8个镇计生服务站被评为优质服务先进站。

四是加强系统自身建设。开展了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及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等争创活动,增强计生工作者的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弘扬"团结求实、敬业奉献、创新争先"的计生精神。撤市建区以来,区计生局连年被评为区文明机关、无锡市文明单位,今年又被推荐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并通过了省、市验收;区计生局党支部连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区计划生育系统20xx年荣获区文明行业称号。

三、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着力建设新型生育文化。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促进计划生育知识进村入户、登堂入室,是做好优质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一是与部门联手开展活动,区计生局与宣传部联合下发文件在全区范围内开"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与教育局联合发文,在全区中学生中开展性与计划生育知识教育。二是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周口新闻》开设"计生园地"栏目,共刊登稿件122篇;在周口电台开播"计生天地"节目,共播放135次。三是抓好党校、人口学校的人口理论教育。各镇、村以党校、人口学校为主阵地,广泛深入地开展人口理论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和工作培训,并着力抓好当年婚、孕、育对象的应知应会知识普及教育,区、镇两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89期,参加培训67006人次,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保持在96%以上。四是开展计生知识宣传活动。在重大节日、纪念"9.25"公开信发表和法律、法规出台前后,积极开展计生科普知识宣传、法律咨询服务、知识竞赛和"三服务"下乡活动;连续两年组织寓教于乐的计划生育文艺汇演;增设体现"十五"规划要求的大型计划生育公益广告牌38块。五是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区计生局和司法局两次联合编写了3万份图文并茂的计生法律、法规干部版和群众版宣传资料,免费分发到全区各镇、村;投资7万元印制了11.3万份《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条例》和2500份《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汇编》,免费赠送给全区人大代表、计生干部和各家各户;投资13.5万元购买和自制了37万多份计生知识折页免费发放。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有利于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氛围,提高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促进了"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等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

四、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科学管理和依法行政水平。

计划生育基础管理、科学管理和依法行政,是做好优质服务工作的基础。我区围绕这三个方面,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是强化基层基础管理。在8个镇召开了4次镇、村计划生育基础管理、优质服务工作流动现场会,促进了基层台帐资料和日常工作的规范化。每年对45周岁以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孕、环情检测服务,受检人次超过30万,受检率达99%以上,期内综合避孕率达到97.9%,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99.95%。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对基层服务中心软硬件建设等计划生育事业,尽最大努力在资金和物资上予以支持。

二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编制好人口计划,抓好人口计划的落实工作,促使育龄群众依法生育。组织力量研制开发了育龄妇女信息管理服务应用软件,提高了计生工作效率和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该软件荣获川汇区科技进步奖,在周口市各县(市、区)全面推广应用,并被吸收到河南省计生委信息系统软件中应用。组织各镇将出生数等有关数据及时与民政、卫生、公安等部门的数据进行核对,全区统计信息准确率达99.5%。建立了川汇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网站,公开计生工作政务和举报电话,促进了计划生育信息的及时了解、沟通和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多次组织基层干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依法规范婚育行为;区、镇两级政府和计生干部认真执行"七个不准",自觉依法规范行政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度、评议制度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规范落实率达1OO%。区计生局和区人民法院、区政府法制办公室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密切配合,不断提高计生案件的执结率。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建立了领导接待来访制度,做到信访件件有落实。

五、适应新形势,落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举措。

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做好优质服务工作的关键。根据我区行政村撤并、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剧增的新形势,我们落实有效举措,确保了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一是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根据撤并行政村后、村级规模大、计生工作任务重的新情况,各镇择优配强村级计生干部,以点带面,高标准全面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发挥协会作用,组织育龄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增强了村级自治能力,全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率达99.8%。

二是加强城镇居委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城镇管理服务网络,落实所需经费。加强对城区计生工作的领导,完善了"单位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社区服务"的城区计生管理体制,强化培训、指导、检查和考核,使城镇计划生育管理走上了规范、有序的轨道。

三是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样宣传、同样管理、同样服务和同样考核。明确"单位属地管理"和"个人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责任制;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谁的辖区谁负责"。召开现场会,学习推广港下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经验。计生、公安、劳动、工商等部门配合,加强验证工作。建立了医院对无证孕产妇的孕情、生育情况及时向同级计生部门通报制度,做到及时掌握信息、正确统计、依法查处,使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流出人口发证率达99.7%,流入人口验证率达97.6%。

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

进一步扩大计划生育工作的服务领域和范围,是做好优质服务工作的要求。我区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增强"依法、按需、免费"服务意识,把优质服务作为尊重人、关心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民办的实事工程抓紧、抓好。

一是全面开展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工程。根据省、市"十五"期间80%以上的育龄妇女要享有较好的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的要求,我区把这项工程列入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工程,充分发挥计生系统网络优势,利用卫生系统技术优势,精心组织,低廉收费,并通过召开流动现场会议,以点带面,在全区推广。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87066名妇女参加了检查,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检查率已达86.3%,对患有目标疾病的18863名妇女进行了现场防病、治病和知识宣传,第一次防治率达93.17%,实现了三年任务二年完成的目标。

二是积极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我区为省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l8个项目点之一。自去年7月份起,全区一级干预已经扩大到婚检点所有新婚夫妇,新婚对象和照顾二胎对象接受检测的有4072 人,检测率达93%,对检测呈阳性的177人都进行了治疗和指导。二级干预从去年9月份起在7个试点镇组织实施,通过广泛宣传、加强培训、增加投入、规范运作和优化服务,高标准地开展了出生缺陷二级干预工作,做到了"三个规范":规范服务阵地,确保工作有序;规范现场操作,确保检测质量;规范服务行为,确保群众满意。"三个到位":摸清孕周,确保参检率到位;跟踪服务,确保转诊到位;分级负担,确保经费到位。到目前为止,送检血样20xx份,参检率达98.7%,B超复诊率100%,羊水检测率99.1%;对查出的1例唐氏综合症、2例葡萄胎、14例胚胎停止发育等均及时陪同转上级医院处理。

三是有机整合推进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作。在推进计划生育系列服务中,我区把开展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工程与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程、随访服务工程等七项系列服务有机结合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利用自制开发的管理服务软件积极实施随访服务、避孕措施更换、不孕不育查治等系列服务,育龄妇女接受规范的生殖健康服务率达86.3%。在开展知情选择服务时,按照"全过程、宽领域、多层次"的要求,区计生部门与卫生、妇保部门联合下发了《川汇区知情选择实施方案》,举办了多期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培训班,明确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共同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使知情选择内涵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开展规范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村达100%,知情选择率达90.70%。

四是积极开展男性生殖健康服务。充分发挥男性生殖健康门诊作用,通过门诊咨询、发放资料和专家门诊等形式,积极宣传男性生殖健康科普知识,为男性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查治不孕不育症提供优质服务。

经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扎实工作和共同努力,我区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展现了新面貌,体现了新特色,取得了新业绩,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上了新台阶。

新世纪新形势对我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以这次评估验收活动为契机,认真总结、巩固现有成果,继续深入开展争创活动,进一步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整体水平,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人口环境!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计划


交警支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为加快我市现代化建设目标,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我市知名度和城市品位,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严格执行市委政府的工作方针,现提出如下创建工作计划。

一、主要工作任务及要求

(一)健全组织,完善网络。为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创国卫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建立支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拟订创建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具体工作人员,落实好创建各项工作。

(二)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利用电脑网络、黑板报、印发资料、学习会等形式,开展对在职干部、离退休人员及家庭成员的创卫工作的宣传和健康知识教育,使干部职工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0%、85%以上;坚持控烟工作,会议室等公共场所要有禁烟标志,积极创建无吸烟单位。

(三)坚持开展除"四害"工作。在市"除四害"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布置下,坚持开展春秋两季的灭鼠工作及灭蚊、灭蟑、灭蝇工作,确保单位和职工家庭"四害"密度在规定范围内。

(四)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一是结合爱国卫生月活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努力形成全员卫生意识。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强化单位和职工家庭卫生工作,做到"门前三包、门内达标"。二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要加强单位办公场所、职工宿舍楼、出借出租房屋的卫生管理,清除城市"牛皮癣"、乱搭建、乱堆放、乱停车现象。三是加强食堂卫生监督,规范营业,做到环境整洁,生熟食品分置,清洗、消毒、保洁和"三防"设施完善,工作人员持证(健康证)上岗,坚持二次更衣,确保餐饮卫生。

二、工作措施

(一)、为确保各项创建工作落实到位,支队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开展工作情况督查,查漏补缺,及时整改,对不重视,工作不到位的部门适时进行通报,限期整改,确保到位。

(二)、严格考核。建立考核机制,强化工作责任,把创国卫工作作为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比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作要点》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演讲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