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公司发展规划方案 > 导航 >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公司发展规划方案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为了使自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出色,我们要抓紧时间写一份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能指明工作方向,是公司上下协调行动的纲领。一份合格的工作计划,要符合哪些方面的要求?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感谢您的参阅。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一、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和问题

“**”以来,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档次和水平不断提升;房地产、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商贸流通业规模不断扩大。20**年,**县有限额以上的商业企业16家(零售企业11家,住宿企业2家,餐饮企业3家),大个体2家(喜阳阳超市、凯森大酒店)。20**年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亿元,较上年增长12.2%。20**年预计可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亿元;计划发展限上企业4户以上,经摸底调查,**东方百货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县宜美轩商贸有限公司、五谷城加油站、华泰美业大酒店(大个体)、华联购物广场、凯圣大酒店、圣唐大酒店等企业今年有望发展入库限上企业。

商业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商业中心商流集聚、竞合发展态势日益明显;社区商业便利服务功能日益显著;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特色消费区域日益增多,大中型、多门类的商品交易市场不断壮大,现代商贸物流支撑能力不断提高。

商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消费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双轮驱动能力得到加强。连锁经营从城市向乡镇拓展,从传统领域向服务业态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等新商业组织形式不断涌现,无店铺销售模式开始显现。以电子商务、商贸物流为代表的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经营环境不断改善。集中购物方便购物是消费者的需求,县城区目前有超市7家,城区大、中、小商品、服装、文具等门店和各类专卖店遍布,超市经营模式走进农村,农村各种中小开放经营超市不断增加。政策环境方面,20**年以来,**市、**县分别出台了关于发展限上企业和“个转企”的鼓励政策,将对新纳入限上统计名录库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个转企”并纳入限上统计名录库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推行统一结算并纳入限上企业名录库的大型卖场(市场),根据销售规模,给予10万元补贴。

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开始走进我县。随着全县通讯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传输和接入能力不断增强,网络购物在**大地悄然兴起,并呈迅猛发展之态势,虽然还只是买方市场(以买进外地进货物为主),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物流运输业和仓储业的发展,20**年,全县已拥有卓昊、新艺、金三角等物流企业(货运部)和圆通、韵达、中通、申通、EMS等快递公司20多家,日均派送消费者网购的物品10

吨左右。

20**年5月份,我县完成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的申报工作。20**年,从中、省、市到县,各级政府和商务部门都很重视电子商务发展工作,在申报“示范县”时,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县长为副组长的**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县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试行)》等鼓励和支持政策,为我县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多问题,商贸流通业务发展入攻坚期。从零售业看,传统消费居多,新型消费偏少,商品消费居多、服务消费偏少,中心街区商业居多、周边商业偏少,共性消费居多、特色消费偏少的“四多四少”现象仍较突出。从批发业看,服务第一、第二产业的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场地对手交易方式急需向商品组织、信息集成等更高形式发展。从商贸物流业看,物流园区建设刚刚起步,物流潜力有待发掘。从商业空间布局看,单城市商业中心模式已经不适应城市扩容发展步伐。县商贸业仅有的几处市场均分布于县城老街, **、**、**等人口密集区没有一家商贸市场,给广大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从乡镇商业发展看,传统商业“小、散、弱”现象依然较为明显,部分乡镇没有固定的商贸市场,产地市场发展步伐较为缓慢,农村流通业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对社会经济的贡献能力有待增强和提升。从市场建设看,专业化市场建设一片空白,而且商贸市场建设工作中缺乏规划、建设滞后、硬件设施差等问题依然突出;商贸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村级商贸市场无序建设,无证开办,管理疏漏,对市场安全构成隐患。

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牢固树立“大市场、大流通、大产业”的理念,大力发展“四大一总”(大型专业市场、大型批发市场、大型卖场、大型生活服务设施和区域总部)经济,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先进技术为支撑,通过实施县城核心商圈提升、物流园区建设、商品市场集群培育、特色商业街打造、流通产业发展环境优化等重点工程,到2020年,基本把**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

(二)发展目标

依托县城、工业园区、中心镇、交通干线,建成集建材、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日用百货、服装、汽贸汽修等专业市场为主体的商贸物流体系。启动商贸物流产业“1**93”行动计划,即打造1个核心商圈、建设1个物流园区、5家三星级以上酒店、培育9个市场集群、打造3条特色商业街,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推动商贸物流与社区服务、信息服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亿元。

(三)重点任务——重点领域、产业布局、重点项目

1、打造城市核心商圈。放大**“红军长征落脚地”“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延长石油主要采油区的影响力,以老街区——开发区为“一核”,以**路——迎宾大道和**——杨青川口为“两翼”,着力打造5平方公里范围的核心商圈、中央商务区。在该区域内,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方式,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建设大型购物中心、企业区域总部、物流配送网络、星级宾馆、高档品牌专卖店、特色专业街、高档休闲会所,提质改造农贸市场,社区超市和连锁超市实现全覆盖。努力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配套,名店云集,名品荟萃的高档次商业聚集区。吸引零售业巨头入驻该区,鼓励大型商务集团、高科技企业总部入驻,培育高层写字楼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向楼宇要效益,向空间求发展,提高科技电子信息聚集度,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同时,大力扶持以现代服务为特征的金融保险、信息商务、现代传媒、公关策划、会展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以法律公证、资产评估、信用担保、会计核算、工程咨询为主要形式的中介服务业,构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

2、建设全功能物流园区。按照功能集成、定位科学的要求,利用延吴高速公路入口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建设物流园区,整合**物流公司(货运部)及快递业务,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布局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集中力量培育一批为制造业、专业市场和城乡经济服务的运输、仓储、转运、加工配送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落户园区,促进各种物流资源和物流要素向园区集聚,提高物资配送能力和辐射能力,提升现代商贸服务水平。

3、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加快引导商业网点门面划行归市建设专业街,按照“政府规划、市场运作、规模经营、特色突出、重点推进、打造品牌”的原则,推进特色商业街建设。整合现有史迹旅游、红色旅游、绿色旅游等和民俗文化、休闲文化、特色小吃等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商业街区;规划建设集汽车贸易、维修保养、配件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汽贸汽修城;引进国际国内著名品牌,形成包括名店、名楼、名街、名企、名品的精品化商业集群,拓展高端消费市场;加强政府引导,提升专业店、专卖店、特色资源的集聚度,打造精品街区、特色街区,构建韵味浓郁、文化底蕴丰厚、购物休闲便利的商业网点集聚区。

4、加快市场升级改造。初步将县城化为7大片区、8个人口集聚区,2020年之前规划在县城内建菜市场5个,超市5个,专业化市场5个,12个乡镇和社区各建商贸市场1个、超市1个。对现有商贸市场、菜市场4处(金海池市场、百盛市场、北苑市场和胜利山市场),按照市场建设标准化要求改造升级。对一些不符合市场建设条件的小市场关闭停运。

重点建设“**农贸综合市场项目”,项目总投资2亿元,选址于二道川口,总建筑面积64175.47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57072.2平方米,其中商业建筑面积51972.2平方米,办公用房建筑面积5280平方米,地下商业建筑面积7103.25平方米,容积率1.24,地上停车位323个。商业建筑体量为3层,东西入口处增加到4层。一层沿街主要安排农贸、五金、电器、特产等商业店铺,后为菜市场,二层为服装商场,三层主要功能为餐饮娱乐;地下商场安排为生活超市;商业步行街两头安排主力旗舰店。

规范废旧物资回收和加工市场,在城郊重点建设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处理建设项目,项目拟选址于**镇侯岔村,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规划用地100亩,对废旧塑料、橡胶、纸张、钢铁、有色金属等回收及分类加工,主要建设露天堆放场、分类加工车间、成品仓储间,建设塑料颗粒、橡胶粉胶粒等生产线。

5、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综合**县交通、人口、用地等因素,合理布局和建设现代化的购物游憩区。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宗旨,形成以大中型超市为龙头,便利店、食杂店和社区菜市场为网络,生活服务和市政服务网点为有机补充的便民生活服务圈。大力发展城郊商业网点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满足城乡居民基础生活需要,构建层次化、功能化的零售商业发展格局。

6、提升信息化水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流通现代化,加强规划和引导,推动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有机融合。引导发展货运代理、物流信息服务、联运等新型物流业态。进一步规范商贸物流企业的交易场所、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商贸物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电子商务水平。运用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三农”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马铃薯电子商务平台、**特色旅游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喜阳阳、全鑫等大型超市对接生鲜蔬菜基地,实现农产品直采直销直配工程,支持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上下游延伸对接,发展冷链物流。

7、引导和规范电子商务的发展。成立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50%;企业网上购销占企业全部购销业务的比重、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逐年提升;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复合人才200人左右,培训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人才500人左右,电子商务支撑体系较为完善,发展秩序和发展环境良好;实现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目标,全县现代农村流通基本形成电子商务应用更加广泛、保障体系更加健全、配套服务更加完善、产业发展更加集聚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格局。

“**”期间,电子商务方面重点项目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产业园根据功能划分为A、B区。A区主要为电商服务型企业,包括技术服务企业、平台服务企业、金融服务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培训咨询企业等,目前拟入驻“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等快递企业,卓昊、金蓝、新艺、金三角等物流企业;银行等公司;B区主要为电子商务应用型企业,包括工业、农业、商贸、旅游等开展网络销售的企业,目前拟入驻企业有**圆方集团、**百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乡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环球电子商务、**套最广告传媒、**大地网络传媒等公司。

三、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县商贸物流产业促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商务局。负责对全县商贸物流经济工作的领导,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协作,及时研究解决商贸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引导划行归市,创建特色特区。凡符合规划要求新建、改建的特色商业专业街,鼓励采取经济手段引导同类商品向专业街、专业市场集聚,验收合格后,运作正常的,给予经营业主和牵头单位一定的奖励。

(三)优化经济环境,营造发展氛围。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服务水平,做好市场监测调控工作,建立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数据库,完善市场信息快速反应系统,提高生产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预警和调控能力。严厉打击欺行霸市、黑恶势力强买强卖、哄抬物价等损害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公安、经发、商务、国土、城管、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增加办事透明度,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咨询服务,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加强诚信教育,完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商贸物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形成发展合力,营造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FwR816.coM编辑精选

某区服务业发展规划


某区服务业发展规划

XX服务业发展规划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全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全区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进全区服务业快速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XX服务业发展规划。

一、我区服务业发展现状

1、总体经济规模

“十五”期间,我区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XX%,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及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从事服务业劳动者人数年均增长速度也超过了第一、二产业劳动者人数年均增长速度。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由20xx年的XXXX%提高到20xx年的XXXX%,这充分表明发展服务业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增加就业岗位的有效途径。

目前在XX辖区内从事服务业活动的单位XXXX个,从业人员XXXX人,其中市直、XX县、龙城区工商、税务管户XXXX户,从业人员XXXX人;我区从事服务业活动单位XXXX户,从业人员XXXX人,20xx年实现总产值XXXX万元,营业收入XXXX万元,增加值XXXX万元,实缴税金XXXX万元,资产总计XXXX万元。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均有较大发展。

2、主要行业基本情况

(1)批零贸易业

到目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我区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一定的管理水平,形成了较为开放、高效、畅通的市场体系。现具有区域特色的步行商业街XX条,全封闭市场XX座,露天市场XX座,集贸市场XX座,批发零售单位XX个,从业人员达XX人,20xx年营业收入XX万元,实现税收XX万元。

(2)餐饮业

由于我区位于XX城区中心,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此行业发展较快、较为繁荣。形成了大酒店、风味店、快餐店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餐饮服务体系。现有餐饮服务单位XX个,从业人员XX人,20xx年实现营业收入XX万元,实现税收XX万元。

(3)社会服务业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社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领域也得到不断拓宽。全区现有文化娱乐、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各类社会服务业单位XX个,从业人员近XX人,20xx年营业收入XX万元,实现税金XX万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生活需要。

(4)交通运输业

随着城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网络建设的顺畅和现代物流的加速,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全区现有交通运输业户达到XX户,从业人员达XX人,年可实现税收XX余万元。(注:此行业税费由市里统征统管)

(5)房地产及物业管理业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金融政策的调整,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全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断加大。全区现有房地产及物业管理企业XX个,从业人员XX人。20xx年营业收入XX万元,实现税收XX万元。

(6)其它各行业

均有不同程度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保险、科技、教育、文化等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计算机软件业和科研技术服务业也显示出了巨大潜力。

3、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区服务业有较快发展,但总体看,仍较落后。服务业经济总量仍低于省内一些先进县(市)区水平。造成我区服务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1)技术水平低,民间资本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中,从而使传统行业企业间竞争激烈。行业门类不齐全,新兴领域和知识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过小。投资水平的降低也直接导致多数行业增长方式粗放。

(2)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行业上看,新兴行业的发展快于传统业的发展。但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仍然较低。从区域上看,各街道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同时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小企业多,缺乏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实力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

(3)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经营思想僵化,社会化、产业化程度较低,既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又缺乏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

(4)XX位于市中心城区这一地理位置,XX县、龙城区及直等有关部门争相跨区域征缴税费,职能交叉、体制不顺,造成管理混乱,税费流失。更不利于综合协调和宏观规划管理。

二、指导思想、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城市扩容提质的重要战略机遇,牢固树立“三产立区”的工作理念,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进城市化为主攻方向,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宗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扩张发展总量,拓宽发展领域,不断增强区域辐射力,全力把我区打造成为

某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第2页

XX服务业核心区。

2、产业定位

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面提升XX服务业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使之成为全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完善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

3、发展重点

结合XX处于全市中心城区这一特点和优势,“十一五”我区服务业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是:

立足市区、服务XX、辐射辽西,以确立现代流通体制和构造区域性商贸中心为目标,建设以新华广场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以珠江广场、文化广场、中山广场商业副中心为支撑,以步行街等XX条特色商业街为框架,以各乡镇集贸市场为节点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竞争力强、流通秩序规范大商贸格局。

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快速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新型营业态的流通方式,推进传统商贸业的改造和提升;形成以信息咨询、社区服务、高新科技、休闲旅游等为主导的多主体、多层次、多元化的新兴服务业发展格局。

三、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1、总体目标

到20xx年末,总收入XX万元(区属指标XX万元),年均增长XX%;增加值XX万元(区属指标XX万元),年均增长XX%;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XX万元,年均增长XX%;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XX人,年均增长XX%。

2、主要行业发展目标及任务

(1)商贸流通业:

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要求,进一步适应城市功能转换的需要。以龙山步行商业街为龙头建设XX条以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电子产品销售、装饰材料经营为主题的各具特色商业一条街,逐步打造区域名街。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区发展趋势,在凤凰组团、北大街商贸区、和珠江广场以南区域建设XX个专业市场,在市区繁华地带和主要居民社区建立大型商场或超市。形成以核心商业区、各广场的副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社区商业为主的点、线、面结合的市区商业网络。

全面加强对乡镇集贸市场的指导和规划。结合商务部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省政府开展的“城乡万店“工程加快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力争五年内在全区培育出标准乡镇店XX个、标准村屯店60个。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

通过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发展连锁经营、推进物流配送、探索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建立起现代流通体系。到XX年末力争全区连锁经营年销售额达到XX万元,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XX%左右。新发展城镇连锁店铺XX个(其中社区连锁店铺XX个,农村连锁店铺XX个);重点培育XX个商业物流中心,物流配送总额XX万元,社会物流成本下降XX个百分点;发展电子商务企业XX家,居民持卡消费额和网上交易额达到XX万元,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XX%。

通过现代经营方式对传统经营方式的改造和提升,到20xx年,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XX万元,年均增长XX%。

(2)社会服务业:

社会服务业包括社区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

按照便民、为民、利民的要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坚持从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社区商业。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业的购物、服务、休闲三大功能。积极开展家政服务、法律咨询、医疗保健、就业指导等社区服务。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多功能的连锁超市、药房、便利店、餐饮店和家居用品维修店。到20xx年末全区实现流通服务业规范化社区20个,省级示范社区XX个,市级示范社区XX个;到20xx年,全部社区均要达到流通服务业规范化社区标准,达到市级示范社区XX个,省级示范社区XX个,国家级示范社区XX个。社区服务业增加值占三产业的比重达到XX%。

信息服务业要依托良好的信息网络基础和区位优势建立结构合理、手段先进的为管理决策和生产经营运行服务的信息、咨询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电脑通讯器材销售、软件制作、网络服务、辅助设计、信息咨询等信息业。拓展电子政务、远程教育和社会信用等网络增值服务。积极推广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提高信息网络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程度。到20xx年末全区党政机关要争取实现部分业务网络化办公。20xx年末前完成“五一电子特色街”和“滨河电子一条街”的建设。

本着“服务全市”的理念,重点发展投资理财、资产评估、市场研究、广告策划、以及法律、公证、代理、会计、审计等中介、咨询服务。鼓励和引导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建设成经济服务、人才交流、法律服务等中介集群。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资格认定,强化行业自律。到20xx年,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功能完善、运作规范、法制健全的中介服务体系。

(3)房地产业:

要立足于我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抓住城市扩容提质的契机,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注重提高开发的质量和效益。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开发,大力发展商工贸房地产项目和房屋装修项目。积极加入到凤凰组团、燕都组团、北大街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中去。在搞好房地产开发的同时进一步规划建设好XX服务业发展的载体,使得更多的布局和格局更合理的商业网点得到充分的利用。“十一五”期间力争完成8个城中村的改造任务,开发建设面积XX万平方米,安置居民XX户。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房地产市场开发体系和物业管理体系。使其成为全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4)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业: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点基础产业。我区处于中心城区和全市交通中枢,客货交通运输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强对XX余辆人力车的管理,要在积极向市里进一步争取政策的同时,加大在全省物流业建设大背景下的XX交通业的发展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区新铺油路里程达到XX公里,实现村村、乡村、乡镇之间的油路畅通。

精心打造物流公共基础设施,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网络。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这一契机,发挥朝柴、朝重、XX电源等大、中、小工业企业集中市区及我区处于全市商业中心、交通中枢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全省物流结点城市的作用,大力发展物流业。到20xx年末充分利用XX火车站和重型西厂区的设施建成以机械产品和居民生活消费品配送为主的XX个大型物流中心。物流业的发展速度适度超前于全区服务业发展速度,其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对全区服务业有较大的拉动,使之真正成为我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4)旅游、餐饮业

重点开发、整合、利用凤凰山风景区、桃花山景区、XX南北塔、佑顺寺、关帝庙等历史、人文景观和长宝梨花、孙家湾大枣等生态农业发展旅游业。围绕城市旅游的观光、餐饮、娱乐和休闲功能加快旅馆、餐饮、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行业的发展,并拓展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和销售,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文兴旅、以旅促文、文旅结合,以商带旅、以旅促商、商旅互动。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餐饮服务在根据地区特点发展不同档次的风味店、快餐城、大酒店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风味料理和吸收各种系,丰富饮食市场,以满足不同层次、品味和收入阶层的需要。加大风味小吃街、滨河烧烤街和凌河餐饮大街的建设力度。到20xx年要实现就业岗位XX个,使之成为安置就业的主要渠道。

(5)其他各行业

文化、教育、体育事业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建立布局合理、门类齐全,满足群众需要的文教服务体系。鼓励以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教育培训、竞技体育为主体的产业进入市场。加快培育文化代理、文化经纪等中介组织,不断拓宽发展领域,探索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到20xx年末逐步实现产业化。

金融、保险业要不断适应XX经济加速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搞活金融市场。开展金融创新活动,完善金卡工程,发展电子货币、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业务。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个人信用担保体系,增强融资能力。积极培育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拓宽保险服务领域,逐步完善保险业的社保机制。

农业服务业要以农业精品化为目标,积极在长宝、他拉皋、桃花吐、孙家湾乡镇和八里堡、中山、榆树林、八宝等村开展以禽畜饲养、花卉栽培和果蔬种植为依托的农业服务业。

四、主要政策措施

1、加快步伐,努力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

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总量扩张上。一是造就全新的市场主体和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扩张服务业民营经济总量,大幅提高民营经济所占的比重。二是与“城中村”改造“城出口”建设及北大街改造相结合,逐步形成服务业繁荣发展的“块状经济”或“带状经济”。三是“面向大辽西,建设大市场”,建设好各类专业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规模集聚效应发展服务业。四是坚持“集聚发展压缩空间,集约发展节约空间”的原则,加大楼宇经济的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空间利用率,资源收益率,要素集聚力和区域辐射力,真正实现有限空间无限发展。

2、拓宽领域、全方位发展第三产业

以现有的第三产业规模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增强第三产业各层次、各行业的发展能力,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在充分考虑财力和人力资源的前提下,重点从规模、品牌和科技三个角度出发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深度和广度。对于现代物流业、计算机软件业等新兴行业在资金、技术等各方面予以扶持,促其快速发展。

3、内引外联,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放宽市场准入,打破对民营经济的各种限制。除国家明令禁止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开放领域都要对民营经济开放,逐步形成准入宽松、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引进域外资金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重点在信息中介、文教卫生、城市旅游等领域寻求突破。提高外贸工作水平。努力实现出口主体多元化。鼓励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4、差别发展,不断优化产业内部结构

从当前的区情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新兴服务业。“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发展以信息服务、旅游、社区服务、科技等行业为主的新兴服务业,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中心城市土地置换、“退二进三”等政策的实施力度,在第二产业有序退出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现代产业。进一步完善和扩大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对适宜规模经营的行业,引导其扩大规模,实现资本集中,提高经济效益。

5、加大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和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投入为支撑的原则,广开投资渠道,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对重大项目,要以民营企业为投资主体,增强服务业更好更快的内生动力。对成长较快、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服务业项目给予适当扶持和激励。通过银行贷款、企业投入、社会集资、引进外资、政府贴息等手段,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投入体系,使服务业能够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6、加强服务,积极改善发展环境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实实在在的政策吸引和政策驱动。把改发展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在用好、用足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本着“符合实际、切实管用、最大从优”的原则制定具有本地特点的鼓励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增强发展服务业政策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用科学管理、真诚服务和务实作风营造良好环境。努力为经营者排忧解难,对有牵动力的项目可以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办法进行办理。

7、真抓实干,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领导

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切实加强对服务业的管理和服务。各街道、各部门要成立相关组织,明确任务,密切配合,以部门、街道为基础,以各项法规制度为手段,建立条、块结合的管理服务网络。健全考核统计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反馈各行业各部门的服务业发展信息,确保服务业工作的整体推进。

8、加强管理、强化属地化区域经济建设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市里及XX县、XX区的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为了既得利益跨区征管,造成辖区内服务业各行业各部门管理无序,甚至使国家资源浪费,遭受损失。基于此,我区要在向市里争取政策的同时必须强化工商、税务、物价等属地化行政管理职能。以促进区域内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XX商业和粮食局

20xx年8月10日



某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


某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

在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下,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正在急剧变化。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提升与消费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我市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本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面临机遇,明确全市今后5 年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以及主要任务,提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本规划纲要的基准年为20xx 年,期限为20xx 一20xx 年。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服务业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进展,为下步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1 、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0xx 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1 亿元,比20xx 年增长70 . 3 % ,年均增长19 . 4 % ,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的比重达33 . 5 % ;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15 . 7 亿元,比20xx 年增长80 . 1 % ,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2 . 5 %。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 、传统服务业优势明显。20xx 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 . 7 亿元,市场成交额达412 . 8 亿元,分别比20xx 年增长60 . 9 %和83 %。全市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2 . 54 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4 . 4 %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

零售贸易及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 . 77 亿元、34 . 63 亿元、16 . 14 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8 . 4 %、24 . 6 %和11 . 4 %。
3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保险业快速成长,20xx 年,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8 家,保险企业35 家,分别比20xx 年增加了8 家和23 家,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6 . 67 亿元。会展经济发展迅猛,20xx 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展会8 个,实现交易额54 亿元,比20xx 年增长94 . 2 %。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方兴未艾,芦城物流、舜发物流等一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自20xx 年创办至20xx 年底成交额超过1200 亿元,“中塑价格指数”已成为全国塑料行情的风向标。休闲旅游业日益兴旺,至20xx 年底,市内共有国内旅行社20 家,大小景区23 个;20xx 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0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 亿元,分别比20xx 年增长96 . 8 %和108 . 3 %。
4 、服务业载体不断完善。全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框架基本形成,以华联商厦为代表的百货业和华联超市为代表的连锁业初具规模,形成了**西路餐饮休闲街、南进路服饰街、丰大路汽车销售街等一批商业特色街区,同时建成了一批乡镇、村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城乡商贸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专业市场建设步伐加快,中国玩具城、中国科技城、江南水暖城等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毛皮城、华东灯具城等建成投运。各类展会活动频繁,中国塑料博览会、中国**节、四明旅游节等节庆会展影响度不断扩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不断深化,良渚文化、钱江名人文化以及革命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以及四明山自然生态资源得到不断挖掘利用。

(二)存在问题。尽管近几年来我市服务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服务业发展层次有待提升。我市服务业业态尚处于较低层次,低附加值的商业批零、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总量较小。同时服务业企业单体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一批有实力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和有影响的服务品牌,服务业企业在经营理念、管理方法、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等与先进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
2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相对滞后。虽然我市传统服务业相对集聚发展的趋势比较明显,但微型cbd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科创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相对滞后,规模集聚效应还没有形成。
3 、服务业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我市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在城市边缘、各乡镇、社区和农村的发展则相对迟缓。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开,服务业的设施、布局与城市化推进步伐不相协调的矛盾日益显现。
二、发展趋势
(一)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着服务业进入加速发展期。当前我市已进入人均gdp5000 一10000 美元的发展阶段。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经验表明,在这一阶段,城市化、工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将加速转变,经济发展将逐步形成“消费主导+服务业推动”发展模式。城市化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

某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第2页

提高,将促进消费性服务业需求总量扩张和层次提升;工业化步伐加快促使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工业经济逐步转型并重点向研发和营销两端延伸,服务外包步伐不断加快,生产

性服务业发展将迎来越来越大的需求空间。
(二)自然享赋及产业基础为服务业加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我市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加上我市十分丰富的山水资源和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为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发展休闲旅游业提供了良好条件。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市在农业、工业领域已基本形成一批产业基础扎实、特色优势明显的优势产业、块状经济(产业集群),并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产业、龙头企业;传统商贸服务业以及中国塑料城等专业市场在周边区域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辐射力,同时,物流会展、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发展方兴未艾。这些都为今后我市服务业加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为服务业加速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今后几年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而服务业对物质资源的需求以及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相对较少,且现代服务业能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互动,加快发展服务业,既能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带来的制约,又能促进全市经济的转型升级、持续平稳发展。随着我市城市化和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消费服务业需求容量将不断放大,而且中心城区“退二进三”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这为服务业发展既提供了发展需求,又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以及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服务业国际资本、人才流动将转向经济相对稳定的中国的趋势更为明显,这为我市承接国际服务业资本、人才转移,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带来难得的机遇。
当前,我市服务业内在发展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我市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顺应发展趋

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区域性服务业高地为目标,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将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增强功能,努力形成“附加值高、带动力强、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经济体系,并使之成为我市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基本原则。
1 、市场导向,改革推动。发展服务业必须以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环境,促进供需互动。同时,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把创新制度供给、公平市场准入、扩大开放合作,努力优化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环境和开放环境。
2 、发挥优势,塑造特色。发展服务业必须立足**实际,充分利用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和宁波港口经济大发展带来的大好机遇,紧紧围绕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以及具有明显特色的产业集聚优势,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能体现**特色的服务业。
3 、突出重点,创新驱动。按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大力发展物流会展、科技信息、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快速发展来加快推进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继续抓好商贸、旅游、房地产以及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消费性服务业,在持续

扩大服务业发展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同时,积极引导服务业企业不断进行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培育服务业发展新亮,点。
4 、产业互动,城乡联动。坚持三次产业共生互动,引导服务业与制造业及农业间的互促、互动和融合发展,利用一、二产业基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一、二产业更好发展。同时,坚持以城带乡,在继续强化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的基础上,扶持农村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服务均等化,实现服务业的城乡合理布局。
(三)发展目标。今后五年,我市服务业发展要顺应服务业加速发展态势,努力在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创新体制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使服务业成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坚强保障。
1 、总量进一步扩大。积极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规划期内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2 个百分点以上;到20xx 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54 亿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 %左右。
2 、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进物流会展、科技信息、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壮大传统商贸、休闲旅游、专业市场等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服务业企业集团。积极推进服务业向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集聚,促进服务业由城镇向农村延伸。
3 、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着力深化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融资、用水、用地、税费等政策体系,不断扩大服务业开放水平,进一步营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浓烈氛围。建立健全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机制。
**市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商贸流通业。
1 、发展目标:通过推行现代流通方式,调整商贸流通业的布局结构和业态结构,全面形成深购远销、高效畅通的批发经营网络和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零售商业格局。到20xx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50 亿元。
2 、发展重点:
( 1 )不断健全城乡商贸服务业网络体系。围绕中心城区商业中心的培育建设,突出引导现代商贸服务业聚集发展,积极推进商品、建筑和人文特色鲜明的商业街区建设,合理配置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新建路、阳明路、南雷路、四明路等市级商业街区的功能。积极推进区域商业中心建设,引进和配置一批大中型超市、各类专业店、专卖店,不断增强区域商贸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全面推进社区商贸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加服务门类和网点数量,积极打造方便、快捷的社区居民10 分钟消费圈。加快镇级商贸中心建设,按照“一条街、一个卖场、一个标准化菜场”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城乡商贸网络布局,促进城市商贸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菜市场改造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
( 2 )加速提升商贸服务业能级。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推动连锁经营向传统业态及多个领域渗透,推进传统商店向连锁超市或便利店转型。加快发展商贸物流配送,推进传统批发交易市场的调整改造和提升,逐步推广现代商品交易方式,强化展览展示、商品信息服务、购销代理等多种交易服务功能。结合中心城区重大区块改造,加快引进一批精品百货店、专业店、品牌折扣店等

新型零售业态,加快建设大型购物广场,积极培育高端商贸服务集聚区;积极推进“退二进三”步伐,加快塑料城中央商务大楼、阳明商业广场等一批商务办公楼建设,着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加快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推进优势企业开展跨行业、跨地区的资本和业务重组,培育大型连锁龙头企业和流通企业集团。( 3 )提升发展餐饮住宿业。大力推进特色餐饮街区建设,积极发展大众餐饮,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坚持“量质并重、质为优先”策略,积极培育国家特级酒店等餐饮品牌企业和餐饮特色街,努力推进特色菜品创新和文化挖掘,促进餐饮经营内涵式、特色化发展;推进住宿业快速发展,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积极发展经济型酒店,规范发展各类大众化旅馆。在餐饮和住宿业全面推进标准化服务和现代化管理,全面提高餐饮住宿业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管理,推进全市餐饮和住宿业健康发展。
( 4 )加快推进专业市场建设。紧紧依托新建北路生产资料市场集聚的先发优势,加快中国塑料城、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模具城二期的规划整合和项目建设,努力把城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国际工业原料采购中心”、“杭州湾南翼物流枢纽节点”、“长三角南翼国际特色工业会展基地”、“区域性知识型商务服务中心”。加强专业市场培育与特色市场新建的战略研究,加快传统市场信息化改造提升,积极培育发展中国裘皮城、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梁弄灯具城。以现代流通理念、流通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专业市场,推进有条件的市场由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转型。
(二)进出口贸易业。

1 、发展目标:依托宁波港口和我市产业集聚优势,搭建平台,创新服务,稳定发展对外出口,全面强化生产资料和重要资源产品的进口,确保全市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到20xx 年,全市自营出口达到60 亿美元,自营进口16 亿美元。
2 、发展重点:
( 1 )加快引进和培育各类进出口贸易主体。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支持外贸流通企业发展壮大,努力培植一批综合性外贸龙头企业。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品牌销售总部和大型企业采购配送中心以及资本雄厚的批发商、代理商等境内外的进出口贸易机构,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进出口贸易体系,到20xx 年,外贸流通企业力争发展到200 家以上。
( 2 )鼓励发展进口贸易。依照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业态发展趋势,以发达的制造业为依托,着力引进机电、小家电、模具等相关产业的研发、工艺设计、销售、采购、物流配送、咨询和创意中心、教育培训、进出口代理等服务业机构,为提升出口制造业提供配套服务。充分利用当前发展进口贸易的有利形势和良好环境,积极拓展进口贸易,扩大进口规模,引导企业扩大新设备、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进口。
( 3 )突破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结合产业特点,主动承接跨国公司的离岸服务外包,建设以市科创中心、裘皮服装城、塑料城、模具城为重点的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大力发展能提升我市产品、产业结构的嵌入式软件、第三和四方物流、工业设计、信息技术以及家电、塑料模具等重点行业的行业解决方案设计等离岸外包业务,引进一批国内外重点服务外包企业,培育一批有承接离岸外包业务能力的市级服务外包骨干企业。

(三)休闲旅游业。
1 、发展目标:深入挖掘“一山一水一古城”为核心的优势资源,开发观光、文化、生态、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体系,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将**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文化旅游休闲胜地和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到20xx 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力争达到580 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0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0 亿元。
2 、发展重点:
( 1 )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构建以“一山一水一古城’,为核心,以独具地方特色的精品项目为支撑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发展多元化、组合型的观光旅游,扶持发展高端休闲度假旅游设施,推进文化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农事节庆旅游,规范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着力培育和发展体育健身旅游、自助旅游、探险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
( 2 )加强旅游市场营销。认真细分目标客源市场,有针对性地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实施对接世博会的专题计划,加强与周边县市及长三角地区各中心城市的区域合作,构建苏南、上海及除浙东以外其他区域的营销网络。创新营销方式,用足用好各类宣传促销平台,精心策划并定期举办各类旅游主题活动及农事节庆旅游,打造提升**旅游品牌。
( 3 )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推进浒溪线拓宽改造升级,加快连接鹑鸽岩、四季山庄、阳明山庄、东岗山等景区的主干道路建设。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形成**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乡镇旅游咨询服务分中心、重点旅游企业旅游咨询点三级服务网

络。构建游客支付便利体系,制定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和信息化标准,提高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组建国际旅行社,加快建设旅游演艺和旅游购物等场所,完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具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不断增强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
(四)金融服务业。
1 、发展目标:金融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更加强大;金融助推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核心作用进一步突出,更为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初步形成,金融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先导产业属性更加突出。到20xx 年,全市存款余额上千亿,贷款余额比20xx 年翻一番;银行业金融机构力争达到23 家,上市公司达到10 家,金融保险中介机构达到60 家。
2 、发展重点:
( 1 )构筑功能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联系,吸引和支持其金融机构在**设立分支机构。推动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建立健全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实现金融服务的专业化、特色化和多样化;积极开展金融工具创新,规范发展票据融资业务。积极培育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合作银行做大做强,推进村镇银行试点,引导有实力的大企业参股、控股或出资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引导规范民间投融资,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做大做强。
( 2 )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大力发展证券市场,鼓励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机构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积极探索银行信贷业务、中间业务与创业投资多种形式的结合,完善创业投资服务体系。加强对企业上市

的统筹、规划,进一步挖掘上市资源,增加上市公司数量,优化上市公司结构。
( 3 )加快保险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进一步发挥保险业在社会管理、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做大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农业保险等传统险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注重发展保障型保险品种,大力发展养老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促进失地农民养老、医疗保险发展,不断扩大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覆盖面。加大责任保险开发力度,争取在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部分高危行业和公众聚集场所建立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发展企业年金业务和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大力发展适应民营企业需要的保险产品,为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提供保险服务。
(五)运输物流业。
1 、发展目标:加快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加速现代物流企业培育和引进、加强物流信息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形成以都市配送型物流、园区基地型物流和枢纽转运型物流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
2 、发展重点:
( 1 )推进交通集疏运网络建设。协调发展铁路、公路、运河等运输网络,积极推进余慈客运交通枢纽中心、交通干线、轨道交通和东港区码头、西港区码头等交通设施建设,加快现有国道、省道、县道以及农村网络公路改造建设步伐,基本实现“十纵二连”的干线骨架网和铁、公、水互相依存、多种运输方式联合的新格局。切实加强对外连接的交通设施规划与建设,充分发挥宁波等周边地区交通网络功能,不断拓展区域运输通道,塑造

区域交通运输优势。
( 2 )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构筑和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物流企业从传统货运模式向现代物流升级。深化发展中塑在线、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做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优势互补、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积极推进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步伐,鼓励物流企业建立健全交易平台、信息平台和管理平台,加快推进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发展。
( 3 )加大物流企业培育力度。扶持舜发物流、芦城物流、东方物流等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引导中小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开展战略重组,加快推进舜发物流运输中心、一拖物流建设,积极培育一批上规模、有品牌的现代物流企业。依托专业市场、产业集群以及开发区等资源,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品牌企业,不断发展物流产业。鼓励制造业企业、流通企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主辅分离和流程改造,合理选择物流业务外包,促进物流市场的培育壮大。
(六)科技信息服务业。
1 、发展目标: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和服务业,推动科技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构筑与创新型城市相适应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到20xx 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 d )经费支出占gdp 的比重达到1 . 5 %以上。
2 、发展重点:
( 1 )不断完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测等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科技研发、技术推广、成果转化、人才服务和信息化支持。积极培育

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与自主创新体系,推动本地企业加快建设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科技信息平台。以产业集群为依托,鼓励建立标准检测、检验等市场化生产服务企业和公共性生产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创中心的载体作用,吸引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入驻,建设高水平的软件开发基地、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建立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主要面向本地特色优势行业的关键技术服务平台。加大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和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构建全面的信息网络服务公共体系。
( 2 )鼓励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推进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加快推广信息网络技术在商贸、物流、金融、旅游、中介咨询、会展等领域的应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建设服务业信息网络,广泛应用数据流通标准化、商品销售信息化等技术,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平台等为切入点的网络增值服务业。着力培育商贸服务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 3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积极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改革和完善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引导银行加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投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建设领域。培育市民文化消费观念,激发文化消费需求,不断挖掘新的文化题材,打造新的文化品牌,促进创意产品的消费和销售。以实施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为抓手,积极推进**博物馆、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休闲中心等文化产业基地和标志性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市文化资源丰富、

文化需求旺盛的态势,培育和发展广播影视、文化娱乐、研发设计、广告、艺术品交易等产业,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系。
(七)会展服务业。
1 、发展目标:通过5 年左右的培育,使得会展业的基本要素更加完备,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并形成以塑博会为龙头,以2 一3 个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会展为支撑,若干个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展览、会议和节庆活动为主体的会展业格局。2 、发展重点:
( 1 )完善会展服务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塑料城展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塑料城商务中心建设,强化展馆周边设施配套,不断优化会展环境。坚持引进国内外知名展览公司与培育本土展览公司相结合,积极发展会务公司、会展中介机构,大力推进会展服务专业化、市场化。建立会展服务的协调机制,实现展馆、酒店、餐饮、娱乐、交通、旅游等相互配套联动,放大展会效应,延长会展服务产业链。
( 2 )注重举办特色展会。把会展业发展与我市优势产业和资源特色结合起来,与农事、旅游节庆等活动结合起来,精心举办好中国塑料博览会、中国裘皮服装节、中国杨梅节、四明山旅游节等各类展会、节庆活动,以及河姆渡文化节等体现**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更多地注入**产业和资源元素,着力提高展会质量与档次。
( 3 )加大引会办会力度。吸引一批国际国内重要会议和投资、贸易、洽谈、年度订货等大型商务会议来姚举办,通过举办各类展会,构筑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贸易洽谈和招商选资,

充分发挥展会媒介功能。继续开发和举办房地产、汽车、美食、年货等展示展销活动,不断提升和扩大城乡及周边地区的消费需求。
(八)房地产业。
1 、发展目标:通过适度管理,加强监督和引导,到20xx 年基本实现房地产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2 、发展重点:
( 1 )完善房地产市场。完善房地产用地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有效控制土地需求。加强对房地产一级市场管理,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土地出让、转让招投标制度,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发展规范房地产二级市场。发展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交易以及公开拍卖等中介服务,规范转让、租赁、抵押行为。培育房屋租赁业,促进租赁市场与交易市场的协调发展。发挥金融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加快房地产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社会信用监督。加强行业监管,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 2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住房供应体系。调整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扩大普通商品住房建设规模。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加快建立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住房公积金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特困家庭构建居住方面的最后保障线。
( 3 )推动房地产业集约化发展。积极推动房地产业的制度

创新与科技创新,通过住宅生产全过程的开发、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构成完整产业系统,以提高住宅质量,提高劳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实现住宅生产、供给、销售和服务一体的标准化、工业化、商品化的生产组织形式,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强强联合,引进和培育一批上规模、管理规范的物业管理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品牌房地产企业和物业管理企业。以节能、节电、节水、节材、环保和生态、智能为重点,着力提高住宅小区建设和管理标准,打造一批环保节能型的示范精品住宅小区,不断提高我市住宅建设水平。
(九)社区服务业。
1 、发展目标: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到20xx 年,在全市形成2 一3 个全国商业示范社区等有知名度的社区服务品牌。
2 、发展重点:
( 1 )大力推进商业示范社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鼓励企业开展经营性社区服务业务,依法简化审批手续,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骨干企业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实现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休闲娱乐、美容美发、药店、照相冲印、家政服务等基本生活需求,积极创建全国、宁波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通过开展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和“放心早点示范店”创建活动,运用规划引导、示范推动,使我市社区商业基础设施更为改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 2 )大力推进社区功能多样化。进一步加强市社区学院、

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和市民学校三级网络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继续教育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完善服务网络和服务功能,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社区慈善事业,街道、乡镇和社区建立社区捐助接收点、慈善超市等,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帮助。加快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健全养老网络和经费保障机制。( 3 )大力推进社区服务组织多元化。加强城乡社区居(村)委会建设,支持居(村)委会根据居民需求组织社区成员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加强社区居(村)委会发展社区服务的能力建设,实现城市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大力培育社区服务组织,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各类社区服务活动。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引导和支持社区内或周边单位的文体、科教和生活后勤保障设施对社区居民开放,鼓励企业开展经营性社区服务业务。
(十)中介服务业。
1 、发展目标: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导向,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促进中介服务业规范发展。到20xx 年,初步形成与城市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特点、市场配置要求相适应的中介服务体系。
2 、发展重点:
( 1 )制定分类发展措施。加强对代理类、经纪类、鉴证类、协调类中介服务的调研,摸清现状及发展趋势,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分类发展措施,完善全市中介服务业发展规划。根据提高档

次、提升质量的原则,对各类中介服务业制定分类发展措施,进一步提升传统中介行业,加快发展知识性和技术性的现代中介服务业。明确在城区发展中介机构和农村重点发展经纪人的发展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规范中介机构有序发展。
( 2 )优化中介服务业发展环境。积极推动各类中介机构与挂靠的政府部门脱钩,逐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中介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改制,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实行“非禁即入”,引导民间力量发展各类中介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服务企业来姚拓展业务,大力培育广告服务、会计、税务、律师、管理咨询、专利商标代理、技术检测和进出口等中介服务机构。
( 3 )培育中介服务优势企业。引导、鼓励中介服务机构增强品牌意识,鼓励本地知名中介服务企业通过自身拓展、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搞好知名中介服务机构的跟踪服务,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指导,提升品牌知名度。五、重点功能区块
根据我市“北工、中城、南闲”的总体布局,以及打造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现代和谐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在规划期内我市服务业总体上要突出四大功能区:中心城区商贸综合功能区、片区商贸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休闲旅游功能区。
(一)中心城区商贸综合功能区。
1 、中央商务区(微型cbd )。高铁站为中心及周边区域约9 平方公里。该区域以余慈中心城为主要服务对象,利用杭雨高速铁路带来的交通优势,以高铁站为中心,与塑料城片区

联动发展,建设成为集商务办公、物流管理、信息咨询、会议、公司总部、商务洽谈、文化娱乐等相关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微型cbd ) ,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余慈地区商务、物流、信息的核心区。
2 、中心商业区(核心商圈)。以桐江桥中心商业区和姚北商业副中心为核心,形成立足城区、辐射周边的集聚效应,使之成为余慈地区的商业龙头。中心商业区以提升华联为代表的大型商场经营的档次为重点,积极引进国际著名品牌和先进业态,使之成为余慈品牌商业的集聚地。推进河姆渡国际广场建设,搭建高端品牌商业引进平台,进一步提升中心商业区的功能。3 、特色商业街(区)。继续提升和改造我市7 条特色商业街:新建路一南雷路综合商业街、阳明西路餐饮特色街、府前路历史文化休闲特色街、丰山路汽车特色街、胜山西路餐饮特色街、东旱门路餐饮特色街、保庆路电脑特色街,重点开发四明西路综合商业街,把商业特色街区建设作为打造我市“高端商业之城”的重要突破口。
(二)片区商贸集聚区。
加快泅门、丈亭、马诸、梁弄镇商业中心区建设步伐,完善商贸服务功能,优化网点布局,提高商贸流通业的信息化水平,努力形成开放、畅通、高效的商贸流通新格局,使其在滨海、姚东、姚西及姚南片区的商业体系中发挥重要支撑点的作用,成为各片区的商贸集散中心。
泅门镇。通过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投入,改造完善旧城商业区,加快培育创建专业特色街。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建设大卖场、连锁超市、仓储式超市等其他商业业态。形成布

局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商业新格局。丈亭镇。通过对老区商业环境的整治及新区商业氛围的营造,带动丈亭商业网点建设的全面发展,构建“一主一副”的商业格局,形成集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人居服务三大特色于一体的商业体系。
马诸镇。依托老镇区的商业基础带动周边人气,加强服务功能,以较丰富的商业业态、休闲文化和餐饮设施为支柱,高标准、高要求,设置商业服务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挖掘城镇特点,把诸山文化融入城镇建设中。
梁弄镇。以现有的镇中路商业轴带为中心,并逐步向梁弄大溪西侧跨河发展。老镇区以传统风格的正蒙街、上街、下街、晓岭街为中心,保护性改造建设具有历史传统特色的文化景点和商业设施。
(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1 、城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该区以新建北路为轴心,西起经八路、东至城东路、南至萧雨铁路、北至余慈公路,总占地面积9 . 73 平方公里。根据该区现有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通过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集聚发展,经过5 一10 年的培育和发展,努力把城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国际工业原料采购中心”、“杭州湾南翼物流枢纽节点”、“长三角南冀国际特色工业会展基地”和“区域性知识型商务服务中心”。2 、姚西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依托泅门及周边乡镇工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基础,利用滨海产业园开发建设的后发优势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的交通区位优势,积极推进一拖物流等物流企业以及与生产相配套的专业市场和服务企业建设。

3 、姚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顺应余慈统筹发展以及姚周新城建设,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内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开发建设,努力形成服务于姚周新城和**工业园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4 、杭雨运河物流园区。加快推进杭雨运河东港区码头、西港区码头建设,结合杭雨铁路货运站资源,加快建立一个以大宗货物仓储、中转、配送为主要功能的物流园区。
(四)休闲旅游功能区。
1 、龙泉山历史文化旅游区。涵盖龙泉山所在区域以及周边地块。充分发挥城区尤其是龙泉山为**文脉与地脉之所在,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按照“适度保护、合理开发、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包括龙泉山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在内的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开发项目。重点开发好东麓逊逮路片区、西麓博物馆片区等名人文化旅游项目,把龙泉山打造成为**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区。重点规划和保护好武胜门、县东街、胜归山等历史文化片区。
2 、四明山休闲度假基地。涵盖了梁弄镇、大岚镇、四明山镇、梨洲街道南部山区等区域的景区和景点。继续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加快四明湖度假村、丹山赤水景区、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老景区的品质提升步伐,打造四明云顶、仰天湖和东岗山的养生休闲、梁弄镇的红色旅游、大岚的运动健身等各类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成为“长三角地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的核心支撑区块。3 、环牟山湖区域乡村旅游圈。涵盖**市西部环牟山湖区域,主要包括牟山湖、四季山庄、姜山村、诸山、马家堰、泰夫昌农庄等景点。围绕打造乡村风情的定位,重点依托牟山湖和姜

山村对整个区块进行整合开发,进一步完善水上人家等垂钓俱乐部;促进泰夫昌农庄和四季山庄的建设和提升;有效整合姜山村等古村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招商引资开发杏山湖江南水乡景区,使环牟山湖区块形成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区。4 、姚江旅游文化带。涵盖姚江沿岸**市区至宁波三江口地段所在区域。逐步整合两岸可利用的相关资源,依托**和宁波两个城市,采取“组团+节点”的模式来开发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好姚江旅游文化带**段的旅游项目,加大对河姆渡区块、天下玉苑区块的深度开发,开发三江口、车厩、丈亭、蜀山等新的重要旅游节点和亮点,同时美化沿岸村庄及建筑,注重净化水体和营造江面灵动空间,绿化两岸,丰富四季景观,构筑百里滨水画廊形象。
六、项目支撑
在规划期内,按照以规划促项目,以项目带发展的思路,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等多元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实施一批带动性强、辐射面广、效益高、前景好的建设项目,拉动服务业加快发展。规划期内重点推进城市综合体、商贸流通、商务办公、现代物流、专业市场、旅游服务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局,并建立市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以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政策制定。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也要设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职责分工,以加强对本地服务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开展服务业研究、咨询、培训等方面工作,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健全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制度,以强化对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服务业工作绩效及发展状况的考核评价。加强服务业统计分析工作,整合服务业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源,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办法和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重点行业的统计分析体系,健全服务业信息发布制度,为监测分析和考核评价提供基本依据,提高服务业统计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研究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向,积极构建全面有效的政策促进体系,不断调整完善现有服务业扶持政策,重点加强对适合**发展的新兴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巩固提高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鼓励工业企业主辅分离。进一步完善年度服务业企业和个人评选办法。根据服务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逐步增加推进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主要支持鼓励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有效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

服务业的投入。按照现行税法要求,切实抓好现行服务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加快推进对服务企业收费项目的清理工作,对不符合服务业发展要求的政策和行政性收费要及时废除或修改。
(三)努力提供各种要素保障。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鼓励金融业加快开发适应服务业需要的金融产品,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鼓励设立和引入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服务企业开展业务,逐步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合理调整城乡用地结构,逐步增加服务业用地比例,对鼓励发展的服务业建设项目,在供地上给予优先支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与高校院所加强合作,支持其与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建立实训基地,重视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与再教育,完善和规范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加快培养服务业紧缺人才。重视引进职业管理、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旅游服务、会展策划与管理等高素质服务业管理人才,在住房、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建立服务人才多元化分配激励机制,促进以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四)着力强化品牌培育和引进。建立健全服务业品牌发展规划,重视对服务业各级商标、名牌等的创建和保护,有序引导服务业企业加快服务类商标、名牌、商号、老字号的申请、推荐、认定和复检工作,加强服务业行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做大做强服务业品牌。不断加强品牌会展、品牌旅游、品牌市场建设,

注重商业中心、特色街区建设。鼓励服务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逐步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产品品牌促进服务品牌提升的互动发展。
(五)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切实维护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服务业市场,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到**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进价格管理、纠纷仲裁和社会监督等方面的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为服务业企业投资经营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通过各类各级媒体注重宣传服务业企业和企业家的典型事迹、成功经验和经营策略,使公众了解服务业,关注服务业发展,不断营造我市活跃的服务业发展舆论氛围。切实加大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各类机构和服务主体发展营造优良的商务和人居环境。

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工作计划


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工作计划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工作计划,请大家参阅!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xx发〔xx〕xx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xx政〔xx〕xx号)和《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xx政〔xx〕xx号)精神,进一步发挥保险业在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带动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保障社会稳定运行、提升社会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县现代保险服务业加快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工作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坚持完善监督、防范风险,使现代保险服务业成为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高效引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努力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保险保障和服务。

(二)发展目标。力争到xx年,全县保险业保费规模突破7亿元;保险深度、保险密度等主要发展指标接近或者达到全市发展水平,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保险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主要措施

(一)大力支持“三农”保险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强化涉农保险发展机制。立足县情,扩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大豆、油菜等主要农作物保险覆盖面,力争今年种植业承保面积达到实际种植面积的65%以上。推进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肉鸡保险发展,健全支持畜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支持保险机构积极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核保理赔简单的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产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推广过程中应坚持政府主导、控制风险、鼓励创新、审慎监管、适当保护、持续发展、普惠服务的原则,使低收入群体买得起、买得到和愿意买,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让保险保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鼓励龙头企业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引导支持保险机构创新支农惠农方式,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农村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广泛开展设施蔬菜、现代种业、经济林果、肉牛、肉羊等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积极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房保险、农机保险、水利保险、森林保险、农业基础设施等普惠涉农保险业务。加大政策支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低保户、贫困户等重点群体的保险保障工作。

(二)统筹发展城乡养老和健康保险。加快养老保险业务发展。支持企事业单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支持保险机构开展面向无养老保障人群以及独生子女家庭、失独老人、残疾人等人群的普惠型保险业务。大力发展各类医疗、疾病、失能和残疾人康复护理等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引导和支持保险机构开发推广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产品。支持保险机构开展执法人员、医护人员、环卫工人等意外伤害保险。全面推广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经验,稳步扩大经办服务范围。鼓励支持保险机构与基本医疗管理单位开展城镇职工、城镇居民补充意外伤害保险,弥补基本医疗中意外伤害补偿不足的问题,构建更加全面的城镇职工及城镇居民保险保障体系。按照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要求,切实做好大病保险受托承办工作,建立覆盖企事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统一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

(三)大力发展重点领域意外及责任保险。根据国卫医发〔xx〕xx号文件精神,由卫生部门牵头,将医疗意外险纳入医院管理,力争xx年全县三级公立医院参保率达到100%,二级公立医院参保率达到90%以上,积极引导私立医院参保。将食品生产安全责任险纳入地方食品安全工作考核体系,对已投保企业优先获得行业专项支持和政府政策扶持。在大型游乐场所、影剧院、商场、宾馆、写字楼、歌舞厅等公众聚集场所强力推广意外伤害保险及公众火灾险。完善校方责任保险,将教职工意外伤害、校方责任、校车承运人责任纳入保险范围。加强中小学、职业院校学生保险意识的教育,通过“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保险宣传教育活动,倡导理性投保、依法维权,在全社会形成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良好氛围。教育部门应当为保险进校园宣传提供便利条件,支持开展学生、幼儿平安保险,扩大覆盖面,与校园责任险形成互补,保障学生、幼儿校内外安全。加大开办建筑工程保险的力度,所有建筑工程必须办理建筑工程意外保险,不办理建筑工程保险的工地不允许施工,为工程人员提供意外保障。全面落实旅行社意外保险制度,实现县内旅行社意外保险全覆盖,鼓励旅游景区投保意外险,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四)积极吸引保险资金参与我县经济建设。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体量大、投资期限长、融资成本低的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吸引保险机构通过项目投资、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各种形式参与我县经济建设,为保障房、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鼓励保险机构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工作要求

(一)完善保险工作协调机制。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大对保险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为保险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县财政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纪委、财政、税务、卫生计生、教育、交通、农业、人社、民政、公安、消防、工商、食品药品监督、旅游等部门在保险业发展中沟通协作,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尊重保险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坚决打击保险欺诈、侵占挪用保险资金等违法活动,维护保险合同双方合法权益。支持保险机构扩大基本医保经办范围,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保障水平,支持健康养老保险改革创新。物价、定损、伤损鉴定等部门要严格标准,科学公正。各相关部门在实施涉及保险业的执法行为时,要加强与县金融办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坚持依法行政,严禁“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大力支持公安机关要建立交通事故车辆和盗窃车辆信息共享平台,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加大推进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盗抢保险的力度,让老百姓能在生产、生活中享受保险带来的保障。加大交通事件的甄别,严厉打击骗保、骗赔行为。司法部门要切实维护好保险机构的正当权益,依法查处涉及保险领域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保险欺诈、侵占挪用保险资金和骗取保险金等犯罪活动。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保险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于商业保险机构运营效率更高的公共服务,委托保险机构经办,对于具有较强公益,但市场化运作无法实现盈亏平衡的保险服务,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服务的方式,积极推进商业保险机构承担农村居民、城镇居民、职工等各类养老、基本医疗、意外伤害保险经办服务。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健康保险、企业为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医疗保险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规范地方配套资金预算管理,及时足额发放财政补贴资金,加强农业保险政策与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之间的协调与联动。鼓励金融机构对投保农业保险和涉农保险的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积极争取国家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制度支持。加大机动车辆交强险的执法检查力度,引导机动车车主足额投保商业第三责任险。在人群聚集的车站,大力支持城乡公交乘客意外伤害保险,使出行人获得更多的保险保障,使意外灾难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三)建立工作落实和督办机制。切实加强对保险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保险协调配合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发挥各保险机构的纽带作用,建立政府与保险公司总部投资部门沟通联络机制,争取保险资金为我县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中长期直接融资服务。县政府金融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搞好跟踪服务,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并定期将推进情况报告县政府,推动我县现代保险服务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引进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扶贫工作。发挥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优势,多渠道筹措资金,探索利用地方财政资金、贫困村互助资金公益金及扶贫专项资金为贫困人口购买大病及意外伤害保险,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保险保障水平,使贫困人口不再因病返穷,因病致穷。

(四)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各保险机构要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创新发展模式,从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出发,加快保险信用体系建设,培育保险诚信文化,加强保险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加强对保险机构服务承诺履行情况的监督,健全保险消费者纠纷调解机制,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保监会“保险三进入”号召,鼓励选择实力强、品牌大、服务优、网点全的保险机构,开展保险驻社区代表及驻村服务代表服务活动,以保险服务为切入点,使之成为保险服务的窗口,直接延伸柜面服务,实现“保险不出门,有病跟着人,赔款送上门”, 打造15分钟保险服务圈,提升保险机构服务形象,便利城乡居民办理保险服务手续;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为保险驻村代表的建立提供便利条件。

(五)防范化解保险市场风险。加强保险业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完善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优化风险处置流程和制度,提高行业风险处置能力,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服务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


服务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

为发挥服务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xx年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川办函〔20xx〕53号)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现就20xx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以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统领全年服务业发展工作,深化对服务业规律性的认识,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积极探索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效途径,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水平提高。20xx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突破274亿元,增长10.5%以上,超过同期GDp增幅,占GDp的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超过30%;服务业税收突破37亿元,增长24%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促进重点行业加快发展。
1.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着力打造商业中心、核心商圈及特色商业街,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推动中小型商业网点均衡布局。培育农村商贸体系,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设。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24小时便利店等现代经营模式,丰富商业业态。全年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30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亿元,增长13.5%以上,全面启动35个农贸市场、10个产地批发市场新(改)建工作。
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扎实推进省级现代物流试点示范市建设,加大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力度,培育壮大本土物流企业,支持主辅分离物流企业发展,积极申报A级物流企业。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构建以枣山园区为核心、临港及各区市县物流园区为支撑的“一极多点”物流发展格局。全年培育A级以上物流企业3户以上,第三方物流营业额实现增长15%以上。
3.加快发展旅游业。按照“一圈三带”格局(“一圈”,即以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为中心的广安城市旅游圈,“三带”,即渠江沿江生态度假旅游带、华蓥山旅游带、嘉陵江休闲旅游度假带),以红色文化、休闲度假、生态养生为主线,进一步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全国红色旅游基地”和“川渝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73.4亿元,力争实现200亿元;完成旅游项目投资32亿元,力争完成33.3亿元。
4.加快发展会展业。按照“主城为主、县城为辅”原则,因地制宜,争取主办一批中、省大型会展活动(论坛),提高广安影响力。支持市内企业“走出去”参加国内外知名专业展会,构建多途径的营销网络。因地制宜开展节庆促销活动,积极举办广安车市联展、家装建材、名优特产等展会,力争将广安打造成为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会展城市。全年力争举办各类会展30场次以上,实现交易额15亿元以上,带动餐饮、广告等相关收入5亿元以上。
5.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积极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建设电子商务仓储、配送中心。深入推进“全企入网”、“全民触网”工程,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鼓励、引导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或利用第三方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实现线上、线下协同运营。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入驻“天虎云商”平台,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2%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36%以上,“天虎云商”平台入驻企业360户以上,各区市县规划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1个以上。
6.健康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业。有序发展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产业,完善推动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并存的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健全规范物业管理体系。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增长25%、20%、30%以上。
7.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发展健康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策引导,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符合广安实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年新增养老服务设施床位0.5万张。
8.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资产评估等专业服务行业,推进市场调查、管理咨询、品牌服务、信用评估等咨询服务行业发展,发展商务写字楼、总部楼宇经济,增强城市商务服务功能。引进和培育一批商务服务企业,带动商务、商贸、餐饮、娱乐、购物、创意设计、咨询等行业的发展。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1.引导集聚集群发展。广安经开区、枣山园区、协兴园区等要探索创新,吸引多元市场主体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形成多元主体、多业支撑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力争申报成为省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各区市县要规划建设现代服务

服务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第2页

业聚集区,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2.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服务业重点项目储备库,加大对外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战略性投资项目。建立完善程序优化、服务高效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落实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业重点项目责任制。加快实施一批投资大、带动强、效益好的大项目,确保新开工项目数、投资额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全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50亿元,增速达35%以上。
3.培育大企业大品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招大引强,做大做强,力争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32户以上。实施服务业品牌发展战略,创建一批知名服务业品牌。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争创中华老字号、四川老字号、地理标志商标、驰(著)名商标、名牌产品、政府质量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机(绿色)产品等称号,力争获省级以上品牌5件以上。
4.提升创新能力。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研发、工程中心和各类实验室,搭建一批专业化服务平台。全力打造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创业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专业孵化器建设运营。大力发展科技咨询、科技评估、技术推广等中介服务机构,培育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5.优化发展环境。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组织清理服务业准入方面政策规定,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创造非禁即入的宽松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秩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取消和下放服务业审批事项。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制订机关后勤社会化服务管理标准。推动落实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同价,严格落实宾馆饭店执行一般工商业用电、用水、用气同价的价格政策,降低服务业经营成本。
6.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引导主城区及县级城市转型发展服务业,推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实现产城一体发展。鼓励利用旧城改造区、棚户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有条件的产业园区转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支持中央商务区和现代商贸功能区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标志性区域。
7.促进制造业主辅分离。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科技研发、现代物流、贸易营销、设计策划、文化创意、咨询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逐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鼓励制造业企业将生产性服务环节外包,提高市场化水平。
8.大力培育消费热点。创新消费业态和商业模式,培育汽车消费、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消费热点,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积极参与“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惠民购物全川行动”三大市场拓展活动,扩大服务消费市场。加强产销对接、农超对接,推进鲜活农产品进社区、进超市、进市场,推进农村商业连锁和统一配送,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三)提升发展承载能力。
1.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公厕、垃圾站、通信、学校、医院、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要素配置保障优先、专项资金支持优先、基础设施配套优先、重大项目布局优先的“四优先”支持政策,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加快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提升铁路通道运输能力,加快与周边重点区域和城市大能力货运通道、快速客运通道建设,推进城市内部交通路网建设,构建铁路、公路、水运“三位一体”的现代运输枢纽,为扩大服务业辐射半径提供保障。
3.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4G网络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建设应用,提高运行速度和质量。整合信息网资源,推动“三网融合”,推进“智慧广安”建设,启动实施智慧旅游建设。加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各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优化信息消费环境,拓展信息消费领域,提升通信运营商服务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统筹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目标绩效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服务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区市县政府、园区管委会要逐步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整合商贸流通、旅游、金融、文化产业等扶持资金,规范资金用途,提高使用效益,特别要在服务业综合改革的重要载体、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三)提高用地保障水平。对服务业项目可区分不同情况采取出让、租赁等方式依法供地。城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要逐步增加服务业用地。城市中心城区土地及旧城改造迁建整合的建设用地要优先规划发展服务业,并明确服务业用地最低比例。城市与产业园区间要合理安排生产性服务业用地。
(四)强化统计监测工作。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建立政府、部门、行业相结合的统计体系,加强重点行业、新兴行业的统计监测,提高预测预警能力。研究制定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消费、健康与养老服务统计分类及指标体系。建立服务业统计信息共享机制、门类季度统计调查制度,每季度召开运行监测分析会,注重统计监测及其成果运用。
(五)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引导社会培训机构、现有中高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业专业教育,提高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比例。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培训组织开设分支机构,开展技能培训业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在职人员业务水平。支持各类产业园区经当地政府批准后自建公租房性质的员工公寓。用好高层次人才管理基金,制定吸引人才优惠政策,强化人才奖励与保障制度,引进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公司发展规划方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