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实施方案 > 导航 > 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实施方案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实施方案

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实施方案。

我们应该一步一步去规划,去做准备,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根据企业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我们必须着手准备一套方案。方案制定的目标为各级员工指明了组织开展方向,可以使人们的行动对准既定目标。你知道怎么样去写好此次方案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实施方案,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实施方案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加强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每一个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发〔2016〕66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切实为农牧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维护农牧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和受保护的权利,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决策部署,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保护,不断健全法规规章和制度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大关爱保护力度,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确保农牧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基本原则

——家庭尽责,依法监护。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强化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在家庭发展中首先考虑儿童利益。加强对家庭监护和委托监护的督促指导,确保农牧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坚持把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落实县市、乡镇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民政、教育、公安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责任,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切实保障农牧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制度保障,标本兼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经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将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未成年人保护等专项规划,完善儿童保护制度和儿童福利政策,落实农牧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人身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儿童留守问题。

——社会参与,全民关爱。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着力解决农牧村留守儿童在生活、监护、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全社会关爱农牧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目标

全面建立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确保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农牧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有效运行,侵害农牧村留守儿童权益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全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规章和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人身安全更有保障、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1.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夫妻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外出务工人员要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常联系、多见面,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给予更多亲情关爱和教育指导。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村(居)委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安等有关机关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2.落实关爱保护工作属地责任。各县市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关爱保护工作覆盖县域内所有农牧村留守儿童。乡镇政府(街道办)和村(居)委会要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宣传、监护监督和指导,督促其履行监护责任,提高监护能力。要通过党员干部和驻村干部定期家访、专业社会工作者随访等方式,重点对性格孤僻、生活困难、残疾患病、有不良倾向的农牧村留守儿童进行核查,有针对性地组织妇女干部、志愿者、“五老”、留守妇女结对帮扶,对农牧村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和分类救助,确保他们得到妥善照料,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要充分利用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农家书屋”、“七彩小屋”、农牧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等场所,为农牧村留守儿童阅览图书、假期活动、电话和视频与父母联系提供便利。县级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及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要对乡镇政府(街道办)、村(居)委会开展的监护监督等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

3.加大教育系统关爱保护力度。各县市要完善控辍保学部门协调机制,督促监护人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农牧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良好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加强对农牧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牧村留守儿童的认识和能力;会同公安机关指导和协助中小学校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做好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增强防范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中小学校要对农牧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了解农牧村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帮助监护人掌握农牧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管理能力;及时了解无故旷课农牧村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要依托学校现有资源,设立学校农牧村留守儿童之家,改善学校关爱保护设施条件,满足农牧村留守儿童学习和关爱服务需求。寄宿制学校要严格落实教职工24小时值班和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寄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

4.发挥群团组织关爱服务优势。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农牧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工会、共青团要广泛动员广大职工、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妇联要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活动场所,为农牧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加强对农牧村留守儿童父母、受委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引导他们及时关注农牧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加强亲情关爱。残联要组织开展农牧村留守残疾儿童康复等工作。关工委要组织动员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协同做好农牧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工作。

5.推动社会力量开展关爱服务行动。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农牧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组织动员农牧村各种协会共同参与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依托学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举办农牧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财税部门要依法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二)建立健全农牧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1.健全信息管理机制。村(居)委会要全面排查、定期走访,及时掌握农牧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按年度、季度向乡镇政府(街道办)报告。乡镇政府(街道办)要建立翔实完备的农牧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并按年度、季度向同级民政部门报告。民政部门要会同教育、公安等部门,依托现有信息系统完善农牧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功能,指导乡镇政府(街道办)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施策,为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支持。

2.建立强制报告机制。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居)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农牧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人员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积极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当地政府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3.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强制报告责任人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属于农牧村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生活的,要责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并对父母进行训诫;属于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的,要联系农牧村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委托其他亲属监护照料;上述两种情形联系不上农牧村留守儿童父母的,要就近护送至其他近亲属、村(居)委会或救助管理机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监护照料,并协助通知农牧村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重新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属于失踪的,要按照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及时开展调查。属于遭受家庭暴力的,要依法制止,必要时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或者福利机构实施保护;属于遭受其他不法侵害、意外伤害的,要依法制止侵害行为、实施保护;对于上述两种情形,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公安机关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乡镇政府(街道办)。

4.健全评估帮扶机制。乡镇政府(街道办)接到公安机关通报后,要会同民政部门、公安机关在村(居)委会、中小学校、医疗机构以及亲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助下,对农牧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对于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5.强化监护干预机制。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农牧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对于监护人将农牧村留守儿童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监护职责六个月以上导致农牧村留守儿童生活无着的,或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农牧村留守儿童导致其身心健康严重受损的,其近亲属、村(居)委会、县级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三)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

1.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更多帮扶支持。各县市要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对符合落户条件的要有序推进其本人及家属落户。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要纳入保障范围,满足其家庭基本居住需求。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要在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提供帮助。倡导用工单位、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为其照料未成年子女提供便利条件和更多帮助。各级义务教育学校要普遍对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开放;要完善和落实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参加中考、高考政策。

2.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各县市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加快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和落实财政、金融等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便利条件。人社等部门要广泛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加强农牧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对有意愿就业创业的,要有针对性地推荐用工岗位信息或创业项目信息,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要将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等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加的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妇儿工委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要将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统筹推进相关工作。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托底作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牧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纳入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保障范围,保障其基本需求。公安、教育等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督促有关方面落实相关责任。要加快推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权利义务和各方职责,特别要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为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加强能力建设。各县市要围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工程,积极统筹各方资源,推动和加强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寄宿制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关爱保护设施建设,切实满足留守儿童入学需求和临时监护照料等需求,逐步实现县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农牧村和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全覆盖,让农牧村留守儿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各级财政部门要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统筹解决关爱保护工作经费,支持做好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编制调整和人员交流,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村(居)委会要设立未保专干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未保专干可由村妇女主任或素质好、有爱心的留守妇女担任,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各县市要积极创造条件落实未保专干报酬待遇,调动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三)严肃责任追究。各县市要将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工作考核,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认真履责、工作落实到位、成效明显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视情追究县、乡、村和有关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的责任。对贡献突出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要适当给予奖励。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县市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方式,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措施,强化政府主导、全民关爱的责任意识和家庭自觉履行监护主体责任的法律意识,形成社会共识。乡镇政府(街道办)和村(居)委会要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发放宣传册、设置宣传栏、定期家访等方式,加强对监护人的法制宣传、监护监督和指导,确保监护人知晓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内容和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增强依法履行监护主体责任的自觉性。要建立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理性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宣传报道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加强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强化督查指导,认真抓好落实。市政府将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

F132.coM小编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实施方案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实施方案范文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实施方案范文,请大家参阅!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府发〔2016〕31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府发〔2018〕5号)等文件精神,积极有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促进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常态化,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全面构建“家庭尽责、源头预防、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立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有效遏制侵害、伤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事件。到2020年,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留守儿童数量明显减少。

二、工作措施

(一)明确各方责任

1. 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父母要自觉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对监护、教育职责不到位,造成重大伤害的,要依法追究监护主体责任。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并及时向村(居)委会、社区报告,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外出务工人员要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常联系、多见面,给予更多亲情关爱。

2. 落实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社区责任。各乡(镇)政府要加强未成年人(留守儿童)保护中心建设,强化统筹协调,采取有效举措,确保关爱保护工作覆盖辖区内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各乡(镇)政府要建立详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做到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施策,为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支持。各村(居)委会、社区要定期走访、全面排查,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并向乡(镇)政府报告。乡(镇)、村(居)、社区要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宣传、监护监督和指导,督促其履行监护责任,提高监护能力。

3. 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县教育部门及各乡(镇)政府要指导中小学校建立健全辍学学生登记制度、辍学失学学生劝返复学制度、辍学学生书面报告制度。学校发现留守儿童逃学旷课、辍学失学、存在监护缺失或不良行为等风险隐患的,应及时与其父母或监护人取得联系,提醒督促家长履行教育养育责任。对于劝返无效的辍学学生,各中小学校要及时书面报告县教育部门和乡(镇)政府,县教育部门和乡(镇)政府要依法及时采取措施。适龄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依法送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经批评教育无效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依法追究责任。对确实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残疾适龄留守儿童,要根据一人一案原则,做好送教育和送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完善学校(幼儿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设施,力争使每一所农村中、小学校都建设有标准的心理辅导室,配备生活老师和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建设有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的必要设施。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设施,创新关爱与教育形式,加强心理辅导、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4. 推动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团县委、妇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依托“七彩小屋”、“亲情家园”、“儿童之家”、“托管中心”等现有服务阵地,建立工作网络,按照有机构、有制度、有队伍、有档案资料、有活动安排的“五有”标准,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食宿安排、亲情关爱、学习辅导、志愿服务、文化娱乐、图书阅览、心理呵护、家庭教育等关爱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与留守儿童结成爱心帮扶对子。基层党组织要动员和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者工作,实现社会关爱帮扶时间和空间全覆盖。

(二)健全各种机制

1. 建立强制报告机制。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居)委会、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是救助保护强制报告责任单位和个人,应自觉履行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疑似遭受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对未报告的,其主管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

2. 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公安机关是应急处置的责任主体,接警后,要第一时间出警调查;对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疑似遭受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分类救助,必要时将留守儿童送往医疗机构接受救治或就近护送至其他亲属,并将相关处置情况通报有关乡(镇)政府。救助保护强制报告责任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3. 健全评估帮扶机制。各乡(镇)政府要会同县民政、公安、人社、教育、卫生计生、司法等有关行政部门和团县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在村(居)委会、社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以及亲属的协助下,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对于监护人及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将其纳入救助范围。

4. 强化监护干预机制。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村(居)委会、社区、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安等有关部门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等有关部门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对情节恶劣构成虐待罪或遗弃罪的,要依法立案侦查,并依法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有爱心、责任性强的监护人。

5. 实行重点时段排查机制。县教育部门要加大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的宣传和教育,增强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女童的自我防范意识;要加强沟通联系,督促监护人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切实担负起假期安全责任。县公安、教育、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重点时段儿童伤害风险排查、防控、报告等制度,加强检查考核,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特别要全面加强对寒暑假等重点时段、重点事故点和重点对象的排查,成立排查服务队,有效预防和控制农村留守儿童溺水、跌伤、交通伤害、烫伤、坠落、中毒等伤害事故发生,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8年3月25日-2018年4月15日)

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会议,明确职责分工,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横幅、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目的、目标、要求及措施,大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8年4月16日—2018年6月30日)

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各乡(镇)、村(居)委会、社区要建立完整、准确的农村留守儿童台账,完善资料,建立档案。落实家庭、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社区、教育部门和学校、群团组织责任,大力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使每个农村留守儿童都纳入有效监护范围,实现各乡(镇)、各村(居)、社区关爱保护工作覆盖区域内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切实发挥各职能部门、单位的作用,充分履行职责。建立健全好强制报告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评估帮扶机制、监护干预机制、重点时段排查机制,并确保运作正常。县政府将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时整改到位。

(三)常态化推进阶段(2018年7月1日起)

从2018年7月1日起,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转为常态化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和创新行之有效的做法,不断提升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水平。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将该项工作开展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于2018年6月30日前报送至县民政局(联系人:曾宪中,联系电话:13970712018),由县民政局梳理汇总后形成全县汇报材料于2018年7月5日前报县政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县民政部门牵头,县教育、公安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查、年末有考核。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关爱保护行动,确保关爱保护工作实现全覆盖。

(二)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关爱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确保有人干事,长期稳定干事。各乡(镇)政府要结合计生专干的使用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各乡(镇)、村(居)委会和社区配备1名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干,每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县财政部门要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并统筹使用县财政资金和上级专项资金,保障农村留守儿童阵地建设和关爱保护工作正常开展。

(三)严格激励问责制度。县政府将关爱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重要内容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各乡(镇)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责任制,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县政府将采取明察暗访、跟踪问效等方式,对关爱保护工作进行严格专项督查。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推进我旗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13号)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发〔**〕75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字〔**〕149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旗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目标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特殊弱势群体,扎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对我旗未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精准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困境家庭儿童救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因缺乏精神关爱而造成心理障碍,辍学、厌学,甚至成为问题儿童,因缺乏监护而遭受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目前全旗外出流动人口达到总人口的36%。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加将是我旗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项长期的、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密切配合,抓出实效。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儿童优先,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的关爱保护。要坚持构建“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形成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确保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有效运行,切实防范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事件的发生。**年全旗要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和机制,在重点乡镇和服务内容上要有创新和突破。到2018年,各乡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未成年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安全、更有保障,留守儿童现象明显减少,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在祖国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家庭监护,父母尽责。家庭监护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主体责任是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家庭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家庭发展中,要优先考虑儿童利益,更加注重以文明方式进行教育,防止家庭暴力,虐待等侵害事件的发生,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

(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实行以地方为主、分级负责、各部门协同推进的管理体制,各乡镇、各部门要在旗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列入政府重要工作内容,与各相关部门积极协作、相互支持,促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和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格局。

(三)社会参与、全民关爱。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事业,加强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宣传、报告和监督,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爱心人士、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着力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监护、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拓展关爱服务形式的内容,规范关爱行为,加大关爱力度,形成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格局

(一)强化家庭文明监护意识

督促家庭依法履行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增强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责任意识。重视对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培训指导,在政府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项目中,增强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应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鼓励父母外出务工、创业期间通过微信等新媒体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子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状态,给予更多亲情关爱。培育监护人依法监护意识,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时以文明方式进行,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杜绝家庭暴力发生。加强对监护人的监督,各乡(镇)、村委会以乡约村规、邻里互助等方式加大对家庭监护的宣传和监督。父母或接受委托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村委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安等有关机关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二)建立覆盖城乡三级(旗、乡、村)救助保护体系

旗人民政府负责协调指导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推动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加强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切实将国家、自治区和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结合我旗实际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方案,细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措施,认真组织指导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关爱保护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协调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做到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确保各项具体政策的落实和工作任务的完成。创新管理方式,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台账式管理,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责任制和监督问责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乡(镇)、村委会开展的摸底排查和监护监督等工作要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好上级部门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各项措施,细化工作任务,打牢工作基础,形成关爱保护工作机制。要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一季度检查更新一次,精准施策。同时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和其他监护人员的法制宣传和指导,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督促其履行监护职责,提高监护能力。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走访、专业社工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各村委会要细化责任,指定专人负责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要熟悉和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和其家长外出务工情况信息,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全面排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家庭状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并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

(三)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

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两免一补”教育资助政策,确保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要督促指导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向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开放,实现小学、初中阶段就近入学,完善和落实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参加中考、高考政策;要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加强对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留守儿童的能力,会同公安部门、共青团组织指导协助中小学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做好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增强防范校园欺凌等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中小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利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受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帮助监护人掌握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能力;及时了解无故旷课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旗教育局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落实学生宿舍管理责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艺术、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帮助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外出务工家长间的联系沟通,形成学校、家长、委托监护人共同关爱培育的合力。

(四)发挥群团组织特点参与关爱服务

强化各群团组织之间横向协作机制。工会、共青团、关工委、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妇女儿童之家、职业培训和介绍机构等为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创造条件,提供心理疏导、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就业指导等服务。工会、共青团、妇联要广泛动员广大职工、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加快推进“妇女之家”“儿童之家”“青少年维权岗”等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平台创建工作,有效发挥各群团组织在维护留守儿童权益中的作用;逐步探索、建立观护制度,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测评服务;妇联要依托妇女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共青团要重点建设青年志愿者数据库,为留守儿童选择专业青年志愿者提供服务。残联要组织开展残疾留守儿童康复等工作。关工委要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工作。

(五)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保护

坚持全民关爱,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寒暑假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读书学习、心理疏导、城市体验等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奉献爱心。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门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民政部门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家长”关爱帮扶机制,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帮助援建爱心家园和村委会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等关爱服务设施、举办村委会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日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促进全社会共同来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

四、构建夯实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一)建立强制报告机制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等及其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报告责任,在工作中发现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积极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救助保护强制报告责任人和有关单位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发现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生活的,要责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并对父母进行训诫;属于受委托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的,要联系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委托其他亲属监护照料;上述两种情形联系不上留守儿童父母的,要就近护送至其他近亲属、村委会或市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监护照料,并协助通知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重新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属于失踪的,要按照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及时开展调查。属于遭受家庭暴力的,要依法制止,必要时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市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实施保护;属于遭受其他不法侵害、意外伤害的,要依法制止侵害行为、实施保护;对于上述情形,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公安机关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乡(镇)。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提供法律援助。留守儿童因遭受侵害等原因需要转学、异地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教育部门应给予保障。

(三)健全评估帮扶机制

对受到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各乡(镇)人民政府在接到公安机关相关情况通报后,要及时会同民政部门、公安机关在村委会、中小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及亲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助下,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对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将其纳入保障范围。

(四)强化监护干预机制

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监护人将留守儿童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监护职责六个月以上导致留守儿童生活无着落的,或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留守儿童导致其身心健康严重受损的,其近亲属、村委会、乡(镇)民政管理所等有关人员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同时,要发挥好村委会作用,协助做好入户查访。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等行为情节较轻,依法可不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应在送交加害人、受害人的同时,通知村委会做好入户跟踪查访工作;对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保护令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公安机关及村委会后,公安机关及村委会应当协助执行;对协查中发现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不能很好落实与执行的,村委会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保护。

五、加强关爱服务阵地建设和能力建设

(一)加强关爱服务阵地建设。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水平。加强农村学前和义务教育投入,结合国家以及自治区关于农村中小学建设相关项目,在有条件且符合整体布局要求的乡(镇)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在留守儿童集中的乡(镇)建立寄宿制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容纳能力,突出儿童特色和积极向上的时代特征,积极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家园及“阳光庭院”“有福‘童’享”“快乐学校”等标牌的关爱服务阵地,配备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对留守儿童数量较少、居住分散的边远村庄,要将留守儿童送至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就读。在农村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村委会、社区建设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爱心家园,力争3年内基本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全覆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家园等关爱服务设施建设,要按照有统一标牌、有固定场所、有完善设备、有人员管理、有儿童档案、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台账、有经费保障的标准,强化建设和使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要与基层文化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基层文化中心的多重服务保障作用。

(二)加强关爱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旗、乡、村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构,加强关爱服务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建立旗、乡、村专兼职工作人员微信群,互动交流,促进工作。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工作经费、有专职人员、有制度措施。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适当提高寄宿制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中小学校师生比例,完善农村学校教师工种结构。择优选拔优秀教职工担任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管理员,对于兼职管护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创新关爱方式,综合采取学校寄宿、社会托管、家庭代管、父母回归等管护形式,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六、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主动作为,抓好落实。

(一)调查摸排,实现精准帮扶

按照《**开展农村牧区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统计台账。与学校合作,依托全市“三留守”人员(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困境未成年人摸排工作,每季度最后月15日之前更新数据库报旗民政局,持续开展调查分析研究,为实施精准帮扶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立考核问责和激励机制。旗政府将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责任制,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奖优罚劣,对认真履责、工作落实到位、成效明显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责任。对贡献突出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要适当给予奖励。旗未成年人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采取明察暗访、跟踪问效等方式对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严格督查,及时发现措施不落实、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督促限期整改解决,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扎实推进。

(三)加强法治保障。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开展立法调研,加强执法检查,进一步明确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监护义务,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法规规章和制度体系,增强全社会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法治意识。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维权服务,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四)营造关爱保护氛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利用公益广告、微电影、爱心捐赠等形式,积极宣传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企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等参与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中来。鼓励城市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手拉手”自由结对,互帮互学,共同成长。建立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理性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网络管理,避免对农村留守儿童产生不良影响。认真总结交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经验,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全面提高我旗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水平。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留守儿童”即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这些儿童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境遇。有的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有的劳累过度,力不从心等等。因此,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成了研究当今教育问题中出现频率较高话题,为此,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务之急。为了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同步进行,根据《**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20**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要点》,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请各校抓好落实。

一、指导思想

在市教科局和办事处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关心下一代工作机制,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组织机构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 长:**

副组长:** 、 **

成 员:** ** ** ** **

各学校、幼儿园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小学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三、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摸排、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机制,强化责任,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一是各校要仔细摸排,建立留守儿童台账和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分别于**月**日、**月**日前上报**小学,**小学汇总上报教科局和相关部门。二是各校要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制度,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并根据学校实际,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三是各校要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以中心校人员包校,校领导包片、教师包户的结对帮扶工作机制。通过层层抓落实,内外联动,确保所辖范围内的留守儿童生活有人照料、学习有人辅导、困难有人帮助。

(二)真情关爱,做到“四优先”。一是学习上优先辅导。各校根据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按照成绩、年级、班级进行分类分组。任课教师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的时间、内容。学校对任课教师的帮扶效果采取不定时抽查,定期检查和考核。二是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在教师中开展敬业精神和师德师风培训,增强教师的同情心、关爱心。要求教师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对留守儿童做到“四多”: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拉一把,多处一会,精心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在教师值班的时候要求值班教师做到多和这些孩子们在一起,时刻把他们挂在心中。三是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为了让这些孩子享受到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校在活动上优先安排,甚至特意安排他们参与各种活动。如各校组织开展以下活动:1、观看励志片:《让生命充满爱》之一——爱祖国;《让生命充满爱》之二——爱老师;《让生命充满爱》之三——爱父母;《让生命充满爱》之四——爱自己。2、可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首歌作为学校开展活动时的召集歌。每当播放《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时,让其沐浴来自祖国、老师、父母的亲情。四是安全上要优先监督,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并配合村(居)创建“四点半学校”,确保真空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的监管。

(三)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一是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专门向电信局申请安装一部电话爱心电话,免费向留守儿童开通,遇到重大事情或留守儿童身上发生可喜变化,班主任老师及时和家长通气。通过亲情电话的开通为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供了一个桥梁,方便了学校、班主任与家长的定期沟通。二是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学校从三个层面和途径对委托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培训,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家庭教育的能力、水平。a家访。各校制定家访工作制度,教师每月必须家访5-10名学生,每周必须到留守儿童临时住所和委托监护人进行沟通,通过家访,提高委托监护人的责任意识。b家长会。通过每学期2次的家长会,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委托监护人的家长意识。c家长学校。学校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开展“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建设,并把家长学校建设列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使他成为第二个宣教阵地。通过家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培训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三是加强与社区、村组配合,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沟通。学校搞好干群工作,每年定期与街道村居进行沟通,建立鱼水般融洽关系。四是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四)明确职责,形成制度(三个制度、一个机制)。留守儿童在一般情况下没人监管,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为此,各校要结合实际,建立一系列制度。一是学校领导、党员、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帮扶责任人行使代理家长权力,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思想的困难进行及时解决,并定期(至少每两周一次)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二是教师、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的结缘制度。(1)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每星期任课教师、班主任至少一次深入的谈话沟通。(2)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学校设立专向资金,用于心里咨询室的投入和师资培训。(3)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三是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制度。应急预案三步走:①留守儿童在校遇到突发事件,班主任、学校将采取救助措施,及时处理。②第一时间与外出家长联系。③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汇报。四是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留守儿童的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直接影响学校对外的形象,学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列入学校的教育发展重要部分,并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具体体现。学校还将其列为对教师、班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签订管理责任状,纳入绩效考核。因工作不力造成失职,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被学校测评为不满意的,年度(学年度)评优选先、晋升晋级等一票否决;问题严重,情节恶劣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将给予严肃处理。同时,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校园广播、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进展情况,抓好典型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动员引导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和关爱氛围。

(五)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励志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五、工作要求

(一)各校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领导亲自过问和参与其中,带领广大教职工从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二)各校要结合本方案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或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做到制度健全,组织保障,工作到位,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三)广大教职工要积极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学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四)各校要不断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大力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爱留守学生。

(五)各校要做好该项工作的过程材料收整工作,并及时将工作开展情况报送**小学办公室。

小学春季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春季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实施方案


20xx年小学春季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围绕让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家庭的儿童得到更多关爱、得到更多扶持、得到更多锻炼,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管理机制,努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建设新农村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对留守儿童实行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 )料。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1、3月份,启动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设立专线,将电话号码公开(2742376),为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结合校教务处开展的“教学管理月”辅导学生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并结合学校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2、4月份,各班教师每周与3—5名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3、5月份,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学校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4、6月份,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和留守儿童一起参加校艺术节展演活动,并优先让留守儿童参加书法,手抄报等到系列比赛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5、教师在班上要大力开展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逢假日还可以举行生日party、卡拉ok、讲故事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学生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五、活动要求
1、全校广大教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要从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2、各年级各班要结合本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广大教职工要积极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我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4、不断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大力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爱留守学生。

留守儿童关爱方案


留守儿童关爱方案(一)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农村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的需要,是践行“”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的具体体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直接关系到众多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千万个农村家庭的未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次关爱行动将对山区农村的20名留守儿童进行家访,熟悉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将他们接到市区,组织开展参观大学校园、观看爱国题材电影等为期两天的活动,并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为每名留守儿童寻求一对“代理父母”,项目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家访,为期1天;

第二部分:将农村留守儿童接到市区进行拓展训练、参观大学校园、观看爱国题材电影,为期1天;

第三部分:为20名留守儿童寻求一对一帮扶。

项目内容具体如下:

一、一次家访:对20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家访,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排摸,逐个登记。家访时每名留守儿童送学习用品一份。

预计费用:

1、交通费:300元2、学习用品:20份X30元=600元

3、志愿者误餐补助:15人X10元/餐X2餐=300元预计参加志愿者人数:15人

二、一套读物:“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鉴于农村儿童对课外书阅读相对缺乏,为增加留守儿童的科普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给20名农村留守儿童每人发一套科普读物。

预计费用:1、科普读物:20份X50元=1000元

三、一场电影:组织20名农村留守儿童观看一场爱国题材电影,进一步增强留守儿童的爱国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预计费用:1、电影票:20人X25元=500元

四、一次历练:组织20名农村留守儿童到“东江野战俱乐部”进行拓展训练,帮助留守儿童提高整体素质,让留守儿童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磨练意志和品质,培养勇于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一次游园:组织20名农村留守儿童参观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大学校园浓浓的文化气息,形成追求科学的精神,激发爱好科技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的科学,引导他们学以致用。预计费用:

1、接送留守儿童车费:1000元

2、志愿者误餐补助:15人X15元/餐=225元

3、留守儿童餐费:20人X15元/餐=300元预计参加志愿者人数:15人

六、一对一帮扶:为每名留守儿童寻求一对“代理父母”,让“代理父母”不定期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履行家长的部分职能,在思想、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对结对的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包括逢年过节、儿童生日和孩子见面等。

其他活动费用明细:1、活动用帽子:40顶X15元=600元

总费用:4825元

河源市红十字会

河源市红十字会志愿者爱心服务队

留守儿童关爱方案(二)

一、我校留守儿童的现状

西湖镇中心学校中学现有学生508人,留守儿童379人,占全校总人数的74.6%;小学现有学生1678人,留守儿童1355人,约占小学生总数81.6%,其中父母双方外出的占全中心校留守儿童总人数的58.6%;父母一方外出的占全中心校留守儿童总人数的41.4%。这些留守儿童隔辈监护的占62.5%,父母单亲监护的占30.5%,极少数留守儿童寄宿在亲戚家中4%;还有一些留守儿童一个人在家生活,长期无人监护,这类留守孩子大约占3%左右。

二、我校留守儿童工作现状、措施

(一)、实行留守儿童的普查登记。我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制订电子档案。学校安排老师专门负责,使这些留守儿童在学校的管理日常化、正规化。

(二)、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和乡村少年宫。学校设立了大小为一个标准教室的“留守儿童之家”和一个标准教室大小的“留守儿童阅览室”。西湖镇乡村少年宫设立了音乐室、美术室、书法室、电子计算机室、手工制作室、舞蹈室、体育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

“留守儿童之家”和乡村少年宫,室内布置美观而温馨,有专职管理人员指导学生活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由进出,在这个“家”中读爱读的书,说想说的话,玩好玩的项目,看喜欢的节目。留守儿童备感温馨自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每年末的校园艺术周活动、《经典诵读》朗诵大赛、音乐舞蹈展、优秀书画展、乒乓球比赛、自行车慢骑、羽毛球比赛、节假日给爸爸妈妈写条短信、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拔河比赛、到敬老院关爱老人、到西湖景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留守儿童在展示才华、锻炼身体、增长知识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团结互助、力求上进的思想情操,更让留守儿童在团结友爱互助合作中得到快乐,拥有自信。

(四)、鼓励留守儿童学生自主管理

留守儿童室从开放起,就交给留守儿童学生自主管理。留守儿童轮流值日,负责管理留守儿童之家学生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准时开放留守儿童之家。值日学生负责留守儿童之家日常工作,管理好卫生,做好亲情电话记录、活动记录等。在留守儿童阅览室,值日学生登记好图书,在学生借阅时,做好借阅登记;维持好阅览室纪律、做好阅览室卫生工作等。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自主认识、自主组织、自主监督、自主调节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磨练了留守儿童,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主管理的能力。

(五)、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双向包保的形式,选配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和班团干部与留守学生开展“结对子”活动,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学生到家里做客,感受家庭的温馨。帮扶教师:1、每学期至少家访一次;2、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以及假期经常辅导学生,从学习上及心理上进行辅导;3、每学期至少和在外家长通一次电话,汇报学生在校情况。

(六)、亲情沟通。学校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很好和家长沟通,专门设立亲情电话一部,全天侯开放。在留守儿童室放置电脑一体机,学生可以通过QQ视频实现和家长实景沟通,音、像俱全,就像父母在身边。留守儿童生病了,学校及时联系监护人,监护人没及时赶了的,学校对留守儿童先进行治疗。这些举措,受到了留守学生及家长欢迎。

(七)、假期管控无真空。寒暑假期来临,学校组织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并为优秀留守儿童送喜报,同时进行安全教育、作业辅导、生活关爱,对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进行。充分利用西湖镇少年宫各室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美术兴趣班留守学生刘凤代表西湖镇中心学校进行现场绘画比赛获市级一等奖、经典诵读班留守学生申德阳获区级朗诵比赛二等奖,像这样留守学生通过西湖镇少年宫兴趣班培养,获奖的很多。

三、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惑:

由于留守儿童绝大部分是隔代监护,使得留守儿童教育走向了放任自流和娇宠溺爱两个极端,部分家长不重视子女教育,家庭教育几乎空白,不要求孩子学习成绩,把孩子放在学校只是为了长身体,等孩子初中毕业出去打工。又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制约,学校没有能力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虽然有心理咨询室,但使用率低,无法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家庭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不理想以及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敏感、胆怯等。

学校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教师在对留守问题学生教育过程中,往往无法与孩子父母直接沟通,造成教育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错失教育良机;更有甚至,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帮助孩子隐瞒错误、缺点,对教师横加指责,造成教师与学生对立,助长孩子的歪风邪气,使问题学生越走越远。

西湖镇中心学校

留守儿童关爱方案(三)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精神,结合全市留守儿童实际,以“54321关爱行动”为主题,以服务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以师生结对帮扶为形式,着力解决留守儿童在亲情关爱、家庭教育、、社会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保障。

二、工作对象

全市农村中小学中父母双方或一方长年或连续3个月外出工作的农村在家儿童、孤儿、遗弃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

三、工作目标

关爱行动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动员组织教育工作者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以弥补留守儿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内容,本着“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54321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工作网络,力求达到帮助一名儿童,稳定一个家庭,安定一方社会,培养一代新人的目的。

四、工作内容及步骤

主要内容: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创造留守儿童成长的优异条件,对留守儿童实施54321关爱行动,要做到基本信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五清楚”,对留守儿童做到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管、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四优先”,与留守儿童本人、远在他乡的儿童父母、在家照看儿童的第二监护人保持“三沟通”,实行和“代管家长”协同管理的“双管理”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机制,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安排部署阶段(1-3月)

1、加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研。各地各校要积极组织、全面动员,开展面向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专题调研,准确掌握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确保“五清楚”,即清楚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清楚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等。

2、建立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工作台账。各地各校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档案,做到全覆盖、底子清、情况明。要加强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强化监督检查,掌握整体情况,做到班主任和教师有联系信息表,学校有动态情况表,县(市、区)教育局有信息汇总表。

3、全面启动54321留守儿童关爱行动。4月上旬,市教育局组织全市54321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启动仪式,印发实施方案。各地各校要进行广泛宣传,理清工作要求,明确工作部署,研究并制定地区和学校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方案。

(二)全面实施阶段(4-11月)

各地各学校要根据全市54321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总体部署和学校行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1、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教育“四优先”制度。一要做到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管。各地各学校要优先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安全自救和逃生能力,以及在遭遇暴力侵害时的处置方法,确保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二要做到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各地各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科任教师。科任教师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订立学习帮助计划,明确帮助的时间、内容和方案。要积极动员班内的同学进行结对帮扶,促进学业进步。三要做到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实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全面完成农村初中食宿条件改善建设任务,启动农村小学食宿改善工程。各地各学校要积极动员各种力量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全方位的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四要做到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各地各学校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依据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他们感受活动的愉悦,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

2、建立完善与留守儿童父母、第二监护人和本人的“三沟通”机制。各地各学校要进一步密切与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密切与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的沟通,密切与留守儿童本人的沟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每周与联系的留守少年儿童谈一次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每月指导其给父母写一封爱心书信或通一次亲情电话,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学期向其父母通报一次学习表现和行为习惯,形成家教合力;每年陪同其过一次有意义的节日,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定期组织面向留守儿童家长、第二监护人的家教讲座,提高教育子女的方法与技巧。

3、建立完善班主任和“代管家长”协同管理的“双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代管家长制度,组织教职员工担负起校内监管与教育职责。要加强代管家长的管理与指导,提高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要每月进行一次温馨家访,加强代管家长与家长、第二监护人的密切联系,提升代管家长的管理水平。要加强学校管理职能,班主任要切实掌握学生家庭背景,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要与代管家长密切协同,管好思想,管好学习,管好生活,管好身体。

4、建立完善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机制。各地各学校要积极动员多方力量共同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工作。要建立教职员工与留守儿童结对教育帮扶制度,建立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结伴成长制度,要动员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家庭结对帮扶。条件成熟的学校,要动员教职员工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以村为单位建立校外学习小组,指派教师担任指导,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组织组内学生互帮互助互学活动。也可邀请热心公益的人士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了解学生校外表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三)活动总结阶段(12月)

各地各学校要召开推进会、会,总结54321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经验,探索深入组织实施活动的方法措施和长效机制,表彰54321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先进集体和个人。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地各学校要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明确方案,科学部署,层层落实。

2、明确职责,精心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关爱行动中做好牵头协调、汇总反馈、督促检查、动态管理等工作,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信息库,指导留守儿童家长配合结对活动,组织教师志愿者参与结对活动。学校要按照工作部署和职责,认真谋划、迅速行动,密切配合,各尽其责,要制定工作进度,作出具体安排,形成分工合作、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确保目标要求落实到位。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各地各学校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多种宣传渠道,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的社会宣传。要大力宣传开展54321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积极意义,宣传各地各学校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结对关爱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使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使外出的家长更懂得自己的责任,使在家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亲情、关爱和保护,努力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4、抓好结合,注重实效。各地各学校在开展54321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要注重与本地本学校的品牌活动相结合,在整体联动中深化和提升关爱活动。要与学校心理健康活动相结合,引入亲情电话、心理辅导等工作手段和载体,将教育、关怀和服务紧密结合起来。要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愉悦学生身心,营造健康成长氛围。要与校外教育相结合,依托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阵地,广泛开展有留守儿童家长、爱心家庭代理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互动活动。

关爱留守儿童方案


关爱留守儿童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目标要求

1、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潜能、培养健康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政教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综合素质做出应有贡献。

三、具体安排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募捐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

3、实行代理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师代理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学校免费提供信封)学校在五月份将开展一次“给远方父母一封信“为主题的活动。

5、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政教处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在教学楼下设立悄悄话信箱,每周五开信箱,阅后并给与回复。

6、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每位教师需帮扶两位留守儿童,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帮扶教师必须按照“三知、三多、三沟通”的家长职责和“三个二”的具体要求,主动履行家长义务,正确引导孩子成长。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多到其家中走访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托管人、老师联系沟通

“三个二”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两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托管人联系两次;每两月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两次

8、学期末,每位教师结合自己帮扶学生的情况,写一篇经验总结上交政教处备档。对落到实处,认真撰写论文的,期末考核加分;对敷衍了事的者,则在期末考核上扣分。

四、德育成果

经过近一年来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在结对的老师中更是涌现了像张从梅这样的优秀教师,三年如一日,照顾一位来自四川雷波的贫困学生,当起了“知心妈妈”。一直那么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着。

五、方案评价及反思

本方案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了以家庭、学校为主,临时监护人为辅的共同关爱网络。其一,家庭建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其二,学校作为留守儿童受教育的场所,充分发挥其教育留守儿童主渠道的作用。

(二)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重点应放在了心理及思想层面。

但存在以下足: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关爱留守儿童方案(二)

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事关社会和谐长期任务,为进一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县有关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校广泛联系家长的优势,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和资助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援助渠道,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优化留守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本着“动真情、想实招、办实效”的原则,推进关爱活动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家庭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村风、民风建设融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与学校教育各类家庭教育活动相结合,引入亲情电话、心理辅导等载体,依托村委会、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多类亲子互动活动。

二、总体目标

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弥补留守儿童感情缺失,提高留守儿童道德素养为目标,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广泛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工作网络,通过实施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创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对象

全校学生中父母长年或连续3个月外出务工的在家儿童和孤儿、遗弃儿童及单亲家庭儿童。

四、活动内容

(一)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

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做到“四有”:有宽敞安全的活动场所,有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扑克等活动器材,有一部亲情电话,有图书室等;设立“三室”:图书室、亲情室、活动室。管理实行“八个一”:一份、一份成长档案、每学期一封亲信、做一次家访、一张爱心联系卡、一个心理咨询台、一部亲情电话、一套,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活动之家的亲情和温馨。

(二)推行“四个一”计划,广泛开展社会关爱活动。

开展一次征募志愿者行动,在母亲节、“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心手相连”结对帮扶活动;以先进乡镇为示范点开展一次交流观摩活动;对、临时监护人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活动;6月份开展一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评比表彰活动。

1、摸准信息,建立台帐。学校组织班主任对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儿童临时监护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

2、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指导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班主任或临时监护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宣传普及家教知识。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利用节假农忙时节,组织召开返乡家长会,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

3、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帮扶活动,广泛发动学校力量,组织教师担当“爱心家长”,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志愿帮扶活动。邀请“五老”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和成长教育的“大手牵小手”活动;加强与教师、监护人的联系,保持与留守儿童对话、沟通,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作业辅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弥补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保护人,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4、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特困留儿童进行救助。

5、实施步骤

关爱活动分三个阶段

(一)安排部署阶段(2010年3月20日~31日)。重点做好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全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5月31日)。全面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三)活动总结阶段(6月)。总结活动开展情况,进一步探索建立关爱活动经常化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领导机构。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每月召开一次会议。

(二)构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健全以留守儿童亲属为主体的监护网络,督促临时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建立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助网络,加强学校与临时监护人和法定监护人的密切配合,建立和完善与监护人的沟通联系制度。

(三)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学校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加大对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培训力度,提高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育人水平,保障留守儿童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权利。

(四)建立结对关爱志愿者与留守儿童联系卡制度。

定期召开志愿者、留守儿童、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座谈会,要求志愿者通过书信、电话、面谈等多种形式与结对的留守儿童进行联络谈心,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要及时填写“爱心联系卡”,记录孩子取得的进步和存在问题及相关活动等。

关爱留守儿童方案(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 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本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班主任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班级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班级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抓好生的辅导、就餐等日常工作,让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班级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班级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只要解决了客户的问题,就是好的策划书。《农牧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实施方案》如果还没解决您的需求,请访问我们为您2024准备的“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实施方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