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导航 > 医改新进展情况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心得体会

医改新进展情况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也许下面的“医改新进展情况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正合你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要明确医疗卫生的基本目标定位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所能提供的医疗卫生资源是有限的,但社会成员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几乎是无止境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确立合理的医疗卫生的基本目标。要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目标定位,坚持这一目标定位,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

一般来说,在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坚持了公平,就会影响效率;讲究效率,就会有失公平。但两者不是绝对矛盾的,也有相统一的一面。如果经济活动的规则公平,制度完善,管理科学,是能够同时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计划经济时期,在我国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中国用占GDp3%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绩效十分显著。因此,在我国未来的卫生体制改革中,应理直气壮地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三、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既不能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也不能照搬计划经济时期完全依靠政府的做法,而应该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卫生事业的特点,将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医疗卫生事业是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在这一领域,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制定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法规、提供财政支持、配置医疗资源、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监管等责任。其次,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政府承担医疗卫生责任的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第一,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引入民间资本,将部分医疗机构转变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弥补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投资不足。第二,在非基本医疗服务领域,政府可以退出让渡给市场,或者原有的政府投入的医疗机构实行完全市场化运作,取得回报,以减轻政府的负担。第三,通过引入市场经济的管理手段,增强医疗机构的活力,使医疗机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省肿瘤护理新进展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如长期不接受学习和新的信息,会让护理工作停滞不前,护理的质量也会下降。很荣幸我能参加为期5天的的省肿瘤护理新进展学习班,和来自全省各家医院的护理同行相聚沟通交流。

于3月10月正式开始5天的理论学习,培训班由资深肿瘤界护理专家讲课,使我受益匪浅,具体内容如下:

一、肿瘤患者科学的自我管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自我管理在癌症领域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由于癌症病人具有与慢性病病人相似症状特征,除了躯体方面的症状,还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情感精神障碍,因此有必要将自我管理引入癌症的支持治疗领域中。

二、介绍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让我深刻理解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制度。

三、化疗药物的分类,毒副作用预防及护理措施。加深了我对化疗知识的学习,如何正确配置、合理使用、使用中如何更好的进行职业防护,让我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能更好的做好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

四、肿瘤护理研究的选题与设计。根据肿瘤护理有哪些特点,如何从护理专业角度管理和干预肿瘤病人,尤其是癌症患者?如何开展肿瘤护理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重点应放在哪些问题和人群上等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等方面来进行肿瘤护理研究领域及选题范畴,科研的选题原则有需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明白了选题的基本程序以及肿瘤护理研究科研设计。

五、造口病人的康复指导及食管癌手术前后护理,介绍了国内目前已有的专科护士包括肿瘤专科护士,而且肿瘤护理是艺术中的艺术,作为一个肿瘤专业的护士,你不仅是一名拥有临床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看护着,你还是一名老师、一名听众、一名可信耐的人,你要帮助他们度过生活最艰难的时刻,这使我深深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六、肿瘤病人的心理支持、姑息护理及中医护理。做好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提高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命,是我们持之以恒的任务。

七、肿瘤病人生物治疗新进展。肿瘤免疫学揭示人类肿瘤抗原奥秘,丰富了肿瘤抗原加工、呈递和识别内涵。T细胞、NK、DC的研究有了重要进展,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免疫基因治疗,肿瘤疫苗的临床研究持续稳定发展。生物疗法已显示与传统常规手术、放疗、化疗三大疗法的互补性。在二十一世纪生物治疗必将得到突破性发展,并成为治疗肿瘤的常规疗法。

八、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介绍了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现况,解读《输液治疗实践护理指南与实施细则》,介绍pICC、CVC导管维护及静脉输液港维护。这一课对我影响很深,这是我科护士必须要掌握的原则和以后改进的方法。

此次学习对我来说收获很大,提升我对肿瘤专科护理服务新理念,肿瘤专科护理概念,癌症患者健康新理念,肿瘤专科护理服务理念的思考等。如果不出来学习,人就像井底之蛙一样,只看见自己那一方天空,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五彩缤纷,非常感谢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儿科急诊护理新进展》学习体会


我于20xx年4月24日至4月26日参加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举办的儿科急诊护理新进展学习班的学习,虽然只是短短三天的学习,但本人受益匪浅,管理能力和急诊急救知识掌握都得到了明显提高。现将学习体会向领导及各位同仁汇报如下:

一、自己的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陈朔晖副主任护师急诊科的简介中关于急诊护理管理的介绍,她说急诊护理质量标准、应急预案不是护士长以及科内质控人员知晓就行,而是要人人知晓,只有每个人知晓了才知道怎样去做。因为质量控制工作不仅是护士长和科内质控人员的事情而是全科每一个人的事情,比如科内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知晓度就是专家检查的重点。对质量标准、应急预案必须进行全员培训。对这方面我也有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对科内人员培训方面做的不够扎实,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提到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在现任护士长的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重点错位,重检查轻质量的思想。结合我科的工作实际,确实存在上述情况,每当上级医院、护理部或片区要检查了,就把科内的薄弱环节强调又强调,叮咛又叮咛。科内的质控标准也只是科内质控人员知晓,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调整工作方法确保急诊护理质量的内涵。

(二)在徐建英主管护师关于《儿科急诊护理纠纷和防范》讲解中,其中谈到了学法、懂法、依法执业和沟通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仅要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观念,恪守服务执业道德,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而且更要学会沟通的技巧,重视沟通和沟通的方法,沟通能够带来其他知识不能带来力量。使我今后如何面对护理纠纷,如何处理护理纠纷,知道了处理投诉8大实用技巧,处理投诉10大禁用语及处理投诉禁用行为,对今后处理护理纠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提高和更新急救业务知识

(一)叶盛副主任医师关于《CpR中团队合作》的讲解中,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就诊抢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以团队的合作的方式,组织者负责发出清洗的信息指令、明确每个人的分工职责,才能确保心肺复苏时团队抢救有序、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时效性。今后的对《20xx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徒手心肺复苏的培训,将重视团队合作的培训。

(二)在陈朔晖副主任护师讲解《儿科输液安全管理》中,其中谈到输液用具的选择方面,使我的收获很大,对今后的输液质量管理有很大的帮助。

1、输液导管的选择:

应该不再使用乙烯和聚氯乙烯这些材料制造的输液器具,因为乙烯和聚氯乙烯这些材料具有不规则表面,有利于某些病原体的粘附,特别容易造成细菌的定植和继发感染,导管材质是静脉炎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推荐聚氨酯材质(pUR)的导管。

2、输液针头的选择

持续刺激性药物、发泡剂、肠外营养、pH低于5或高于9的液体或药物、渗透压大600mOsm/L液体等药物,应避免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钢针输注。

3、静脉的选择:

门诊输液患儿建议开展留置针输液,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可选手、足和头皮血管作为置管部位,避免使用血管进行穿刺。头皮钢针可用于患儿单次采取血标本。

(三)叶盛副主任医师关于《小儿严重过敏反应急诊处理》的讲解中,让我对肾上腺素的注射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肾上腺素的注射方法:肌注比皮下注射迅速有效,股外侧肌比三角肌注射迅速有效,大腿肌注血药浓度最高。

在这次学习中还有许多老师精彩的讲课,我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在这次学习中我感觉增加了急诊急救的知识面,同时在管理方面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管理能力。我院新急诊即将投入使用,门诊输液大厅即将投入使用,急诊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也将得到大大的改观,我相信,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急诊科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院急诊急救工作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新医改心得体会范文参考


篇一:新医改学习的心得体会

有些东西只有学习了才会真正了解,有些政策方针也只有切身体会了才会了解其深刻的内涵。

今年来人们关注最多的一项政策就是新医改政策,特别是我们从事医疗行业的人,更是感触更多。新医改方案摈弃了此前改革过度市场化的做法,承诺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不断增加投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到201x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绝大多数媒体和群众对这份《意见》都充满了巨大信任和热切期待。

新医改犹如一座大厦,有其支撑的四梁八柱。四梁即:1、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2、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3、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 ;4、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而八柱即:1、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 ;2、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3、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4、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5、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6、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 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7、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8、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

新医改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二五中强调”医改工作,卫生部门必须及早谋划,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为此,必须继续坚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继续坚持医改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和维护与增进人民健康的宗旨,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形成不断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还强调,“十二五”期间,卫生领域要致力于加快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力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通过继续增加公共投入、严格控制费用增长、改善卫生总费用结构,进一步降低群众负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把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最终标准,使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新医改中我们强调落实好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是新医改能否落实到位的关键性、经济性的基础。在落实新医改过程中,仅仅倡导公益性口号是不够的,还应该强化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特别要将新医改效果和财政投入责任的落实,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察范围,落实得好,就是优秀政绩;新医改效果不够好,就可以认定是不合格。依此推动地方政府责无旁贷的财政投入责任,淡化公司化倾向,履行守夜人职责,让新医改切实成为群众“健康的保护神”。

篇二:学习新医改心得体会

学习新医改心得体会

09年4月6日,备受关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经新华社发布。《意见》全文13000余字,共分六个部分,包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新医改方案摈弃了此前改革过度市场化的做法,承诺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不断增加投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意见》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到201x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绝大多数媒体和群众对这份《意见》都充满了巨大信任和热切期待。落实好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是新医改能否落实到位的关键性、经济性的基础。

新医改方案有五大看点: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未来3年,国家将使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主要指城镇非就业人群)医保和新农合三大公立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x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两项医保的最高报销水平(即“封顶线”)已经锁定,为人均收入的6倍。加大对尚未纳入医保人群的关注,如国家将增加投入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医保问题;大学生被纳入医保。破解“看病贵”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控制药价,而是在建起医保制度后,把报销水平提上来,让大家觉得看病相对不贵。数据显示,新农合目前补偿率还不到30%,按国际惯例,补偿率提高至70%以上才能真正成为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未来投入仍有很大空间。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基本药物的“定点生产”改为“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制定零售价”修改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即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基本药物零售价格;在基本药物使用上,由“全部使用”改为“全部配备和使用”,尊重医生和患者的用药选择权。目前,基本药物定价是非常复杂的工程,总体而言,政府相关部门对基本药物价格的控制不会有太大松动。由于药品名目繁多,价格和毛利率差异非常大,在对药品价格控制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结构性“看病难”的问题

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与过去医疗改革不同,新医改重点是将“医疗人才建设”纳入其中。通过试点推广“住院医师培养制度”,让乡村医生、基层医生进入大医院接受培训,然后走出医院下到基层;通过大力发展“县级医院”,建立“县医院为龙头,农村医务室为网底、乡镇卫生院为节点”的体系,通过在基层医院加强硬件投入、人才输入,切实缓解农村看病难。看病难难在“两头”:偏远农村地区和大城市、大医院,其根源在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有限的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导致公众不论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找名医看,大医院拥挤不堪,城市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单位则少人问津。解决这一问题,尚需从设备、人才等方面“软硬兼施”地均衡配置医疗资源。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保社会公平

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经费标准。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组织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落实城乡公共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坚持公益性,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既是医改惠民的起点,又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终点。城乡居民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的提法是一种进步,公共卫生投入不再是以单个项目,也不再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某种公共疾病而设立。公共卫生长效机制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解“以药养医”

今年开始试点,201x年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规范诊疗行为,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检查结果互认。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公立医院门诊药房改制为零售药店等医药分开的有效途径;政事分开、管办分开;鼓励民营资本创办非营利医院医药分开”是新医改的重要思路。公立医院改革的大方向是“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这两者相辅相成。忽视对医务人员的支持,“坚持公益性”难达目的;而过于强调医务人员待遇,忽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任务,医院的发展就会跑偏,就会发展为创收的积极性。

据参加设计新医改方案的专家透露,未来三年在8500亿元政府投入中,中央支出约占三至四成,其余由各级地方政府支出。也就是说,新医改公益性要想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仅仅依靠中央财政的财力是不够的,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更占据了六成到七成的比例。“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而这些资金既要考虑到公立医院的投入,又要考虑到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持,还要加大对医生诊疗费的提高等。仍然僧多粥少。毫无疑问,中央财政会进行不折不扣的财政落实,谁能保证、监督地方政府的投入行为呢?

中央政府虽然确定了新医改公益性属性,如果真落实这种公益性,地方政府就需要大量投入。这肯定会影响、降低地方政府的经济创收,地方政府进行公共品建设的积极性恐怕不会太高。肯定会有个别地方政府对国家的好政策进行各种变通,弄虚作假。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中央的医疗投入资金仍然是1000多个亿,与去年相比并没有提高。地方政府的投入如果不能及时位对,再好的医改政策,没了财政支持,最终会成为一句空话。好制度却成为了冷漠制度,严重违背了新医改的公益性本质。

所以,在落实新医改过程中,医药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我国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医改的成功与否重点在落实,期待医改能够尽快出台有效的配套文件和落实措施。仅仅倡导公益性口号是不够的,还应该强化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特别要将新医改效果和财政投入责任的落实,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察范围,落实得好,就是优秀政绩;新医改效果不够好,就可以认定是不合格。依此推动地方政府责无旁贷的财政投入责任,淡化公司化倾向,履行守夜人职责,让新医改切实成为群众“健康的保护神”。

篇三:实施新医改的心得体会

宣汉县五宝镇卫生院 实施新医改的心得体会 吕云飞(201x年11月1日)

根据本次院长培训要求,现将宣汉县五宝镇卫生院基层医改工作实施进展和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五宝镇共12个行政村, 2万多人口。镇卫生院占地面积一千余平方米,医疗用房2400平方米,总资产400多万元,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12所,卫生院开设病床25张,编制人员13人,实际在岗职工13人,近三年,卫生院平均年业务收入200多万元。

五宝镇卫生院于去年10月正式实施基层医改,全面落实医改工作任务,管理体制回归了公益性,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建立了体现绩效的考核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全面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去年10月至今,门诊一万余人次,住院人次 500余人,业务收入进140万元,门诊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住院病人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5%,业务收入总量已较上年同期下降约60万元以上。 医改以来,我们的工作主要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管理,确保卫生院规范良好运行

基层医改后,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履行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个基本”的职能。为此,我们着力于规范管理,以确保卫生院的良好运行。

一是抓建章立制。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五宝镇卫生院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五宝镇卫生院职工绩效考核细则》等一系列制度,利用制度来规范管理,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建立起卫生院良好运行的长效机制。 二是抓责任落实。从院班子成员到科室再到每一位职工,我们层层明确了各自的年度工作目标和责任,并于年初,形成了院班子抓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抓每位职工的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明确责任,工作放权,我院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切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了工作的落实。

三是抓工作规范。我们坚持定期例会、监督检查、医疗质量检查制度,分析存在问题,部署本周工作,并及时传达上级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每月组织一次

全体职工会议,以会议举行业务学习,介绍医疗卫生方面的新知识、新动向,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通报卫生院收支、职工绩效考核、监督检查结果、医疗质量检查结果等方面工作情况,从而促进了工作规范。

二、强化考核,确保卫生院各项工作的“绩”和“效”

考核是促进工作落实的保证措施。我们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职工的工资挂钩,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推进了卫生院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是明确考核内容。我们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数量以及收入和支出指标核定到各科室,各科室再分解到每位职工,做到考核指标量化、细化,可操作性强,使得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压力。

二是确定考核办法。我院对职工的绩效考核,每天职工进行自考并记录,每周监察监督组进行督查自考情况,每月有考核结果,结果公示后无异议将作为兑现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依据。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对不同的岗位依据技术含量、责任风险、劳动强度等确定不同的分配系数,再按照考核得分和分配系数核定其绩效工资。

三是严格兑现奖惩。我们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制定了多项奖惩办法,如,值班、加班、误餐给予补助,出满勤、卫生清洁,给予满勤额外加分,兼职人员给兼职补助,科室负责人给职务补助,等等以经济奖惩促进了职工的行为规范。

三、强化监管,大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村卫生室是农村卫生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是基层医改的一项内容,也是卫生院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调动村医的积极性?如何使村医服从卫生院管理?如何规范村医行为?为此,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建立了包干负责制。为健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由院长牵头,会计为具体负责人,包保负责各组村卫生室的日常监管工作,每月对村卫生室进行一次督查,监督村卫生室各项工作的落实,解决村卫生室在一体化管理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村卫生室开展工作。

二是实行绩效考核。我们制定了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办法,对村卫生室下达了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指标,每月进行一次督查,半年一次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与下发财政补助经费挂钩。对村卫生室主要考核门诊人次、医疗质量管理、药品管理、财务管理、门诊统筹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分数270分及以上,全额拨付补助经费。

三是严格督查监管。我们制定了村卫生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与绩效考核挂钩。我们要求每月25日前,村卫生室需把当月公共卫生服务完成情况的各项数据报送至卫生院防保站,迟报一天,扣除当月绩效得分5%,以此类推。对医疗

服务工作:处方要求规范,每张均要有分类收费金额注明,并附有发票;门诊登记要齐全,注明患者的联系电话;抗生素二联及以上联用处方百分比不超过10%,超过的扣分;消毒登记要齐全,缺项及不登记的均扣分。对村卫生室的财务管理,卫生院对其设置总账及收支、明细账,村卫生室设立现金日记账和往来账户,村卫生室收支账目每月统一卫生院、经济实行独立核算,采取“三查、三看、二核对”的办法,即:查规章制度、查医生处方、查购药票据、看登记表册、看药品台账、看收费票据、核对库存实物、核对就诊病人,监督村卫生室药品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情况,对违规行为坚决纠正。

存在的问题:

一、债务问题 由于新建卫生院,留下了100多万元的债务,每年要承担近10万元的利息,新医改后,取消药品加成,收入锐减,靠业务收入已无法偿还这笔债务,严重制约了卫生院的发展,甚至影响了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

二、人才问题 人员少、工作量大,我院在医改后实际在岗人员数达17人,医改后编制总数为25人,由于人员分流,其中从事临床只剩5人,护理4人,公共卫生项目任务在逐渐增加,导致部分医护人员人均负荷量增加近一倍,我院自医改以来所有在岗人员基本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特别是医生护士甚至需要连续加班几个昼夜,在突击公共卫生时,因人手不足,只得关闭部分科室。

三、分配问题 待遇得不到体现,人心浮动。因我院临床一线人员医改后工资待遇大幅下降,不足民营医院待遇的一半,导致部分人才流失。

四、医院收入过小 绩效考核方案可操作性不强,职工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吃大锅饭现象无法遏制。

五、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本人因管理水平及时间有限,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又人才缺乏,本人大多时间充当一线人员,对部分职工串岗、脱岗监管有限,对旷工、违规违章人员处罚落实不能完全到位,导致一些规章制度落实欠差。

以上主观问题我们将加大力度进行整改,逐渐克服,客观问题恳请各位领导能否带到相关会议上,对医改政策进行再深化,为乡镇卫生院院长指明方向,走出困境。

总之,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和支持下,我院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距领导的要求还不够,横向和其它乡镇卫生院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今后的工作面临的困难还很多,我们将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思路,努力推进我院卫生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篇四:学习新医改全文内容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于6日正式全文公布,新医改方案摈弃了此前改革过度市场化的做法,承诺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不断增加投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意见》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到201x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绝大多数媒体和群众对这份《意见》都充满了巨大信任和热切期待。

笔者强调一点,落实好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是新医改能否落实到位的关键性、经济性的基础。

据参加设计新医改方案的专家透露,未来三年在8500亿元政府投入中,中央支出约占三至四成,其余由各级地方政府支出。也就是说,新医改公益性要想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仅仅依靠中央财政的财力是不够的,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更占据了六成到七成的比例。“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而这些资金既要考虑到公立医院的投入,又要考虑到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持,还要加大对医生诊疗费的提高等。仍然僧多粥少。毫无疑问,中央财政会进行不折不扣的财政落实,谁能保证、监督地方政府的投入行为呢?

一些地方政府完全违背了它应该具有的职能,而把自己变成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实体。地方政府集中表现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特别是把财政收入视为最高动力,gdp成为‘公司’的营业额,财政收入成为‘公司’的利润,地方政府变成了市场中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公司,地方政府领导则犹如董事长、总经理,其‘政绩’主要表现为‘公司’领导群体的升迁,从而实现行政集团的福利最大化,而忽略了政府的社会责任。(XX年11月《决策》杂志)

也就是说, 在“gdp崇拜”中,在经济总量就是官员政绩的考核模式中,地方政府不仅是社会事务的管理者,也是社会事务和经济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积极谋求更多利润和回报,比如各级政府对“土地财政”的积极性很高。因为政府能得到更多的土地转让金等。就像任何公司都喜欢经济最大化一样,“地方超级国有公司”同样有更多的急功近利、利欲熏心,他们

会疯狂扩大利润,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公共品建设以及国家积极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在很大程度上会出现悬空现象。

张鸣教授曾对地方政府公司化进行过批评:比如环境问题,往往是中央政府言者谆谆,地方政府却听者藐藐,太湖和淮河这样中央政府下大决心治理的重污染区,花费几十亿资财,却边治理边污染,不仅成效甚微,而且越治越污。显然,在治污问题上,地方政府并没有如中央政府般的积极性,至少,治理污染的动力,没有压倒追求gdp的冲动。同样,当今的劳工保护问题,热衷于招商引资的地方政府,往往表现为不热心;在劳资纷争方面,更在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工人的劳动保护、生产环境、工资待遇诸方面,即便是很低水平的要求,大多得不到政府有力的支持。(据有关资料)在这种情况下,谁能保证地方政府医疗公益性的愿望,会和新医改和国家意志一样迫不及待,并保持高度统一呢?

按照这个思路深入分析,中央政府虽然确定了新医改公益性属性,如果真落实这种公益性,地方政府就需要大量投入。这肯定会影响、降低地方政府的经济创收,地方政府进行公共品建设的积极性恐怕不会太高。肯定会有个别地方政府对国家的好政策进行各种变通,弄虚作假。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中央的医疗投入资金仍然是1000多个亿,与去年相比并没有提高。地方政府的投入如果不能及时位对,再好的医改政策,没了财政支持,最终会成为一句空话。好制度却成为了冷漠制度,严重违背了新医改的公益性本质。

所以,笔者建议,在落实新医改过程中,仅仅倡导公益性口号是不够的,还应该强化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特别要将新医改效果和财政投入责任的落实,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察范围,落实得好,就是优秀政绩;新医改效果不够好,就可以认定是不合格。依此推动地方政府责无旁贷的财政投入责任,淡化公司化倾向,履行守夜人职责,让新医改切实成为群众“健康的保护神”。

篇五:医院学习医改心得体会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通过对新医改政策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医改政策的方向和重点,具体体会如下:

一、新的医改是要改革当前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弊端。多年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直存在政事不分、管办不分、医药不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不分等问题,这些弊端不彻底革除,政府的有限投入则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从我国国情出发,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

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并充分发挥作用,才能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比较满意的服务。

二、了解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并据此做好门诊的工作。

“意见”指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1、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门诊工作涉及面广,工作质量的高低,环境的好坏,流程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病人就医,影响着医院的形象,影响着公众对医药卫生事业的认同。因此,做好门诊的本职工作,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医务人员服务落实在行动中,坚持医疗、护理质量控制,不断改进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让病人满意在省医门诊、感动在省医门诊。

2、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

3、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4、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

目前,门诊的现状是:病人多,地方小。据此,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尽量疏散病人,减少聚集;尽量减少病人排队的次数和时间,减少焦虑;尽可能地让病人坐着等候,减少不适。”

三、了解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胡锦涛总书记曾要求:“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到201x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按照总书记的描述,政府要完善和建设覆盖城乡的“四大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这些既全面又具体的规划和要

求,完全照顾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尤其考虑到了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农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以及日常食品药品安全、生活卫生、身体保健等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我们衷心希望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会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切实把人民群众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利益保障好、维护好、发展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医改的心得体会


对医改的心得体会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后,许多人称其依然是只有太大、太宽、太泛的指导意见和思想,没有任何细则和可操作的内容,而且看过后基本不明白。也看过一些专家的见解,称其是回归计划体制的倒退式思维方式。我只能以一个未毕业学生浅薄的见识来揣摩一下这个医改方案。 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此乃这个方案中最重要的一条,怎么建立,下文会有讲解。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许多问题大家都知道,但究竟具体问题落在哪里,方案中说的模模糊糊,知者知之,不知者不知,比如: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什么意思?特别是公共卫生工作薄弱是什么意思?三甲医院算不算公共卫生?算,(一次路过上海瑞金医院,当真门庭若市,还有手扶式电梯)那么这话不通,不算,那么三甲医院是私立医院?再比如: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怎么个不健全法?人不够?钱不够?运行方式不对?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自然没有什么问题,每回都那么说,从没见着有什么太大效果。倒是有几句话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经常听学校里宣讲会或者广告中厂商经常说某某药通过美国fda的检验放行(言语间还有意无意强调美国二字,实在觉得其土的不能再土。),但是政府有没有真正的向其借鉴学习?有多少人真的明白其quality by design的内涵?我摘了《美国仿制药市评模式及原料质量市评概述》中的一段:药品质量不能仅依靠最后的测试来提高,而是来源于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控制,并且再良好的cgmp条件下生产。再最理想的情况下,药品的生产和质量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被合理的设计所控制,最后的药品测试只是用于确认产品的质量。

“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中西医”一词总共再方案中出现8次,其中五次并为一处,也就是说中西医一共被提到4次,可以见到中国医药事业羸弱的今天,政府与人民对中医药的期盼。但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全中国药品生产销售收入07年是6393亿元,中成药占25%。08年八月末为止,药品分类出口的八个子行业,唯一一个下降的就是中成药,负增长5.56%,其它全是增长的,只有中成药下降。第二个数字和第一个数字吻合,在药品生产收入当中增幅最低的和实现利润总额当中增幅最低的是中成药,中成药的发展问题成了值得忧虑的一件事。怎么办呢?有人说保护,有人说产业升级,可以肯定的是中药绝对不能再是煮一煮喝下去就完事,当务之急是寻找到合适、统一的中药质量评价标准。已经有人提出使用“组分中药”,目前看来这最好的方法。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所谓稳妥二字,怕是只能牺牲广大任命的利益,先拖着,待其他方面做好利益划分再说了。

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是此方案的总目标,想必也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存在的原则。这话怎么看怎么熟。如果直接指定企业统一采购,统一调配,怕是真的回归了部门垄断集权之实!而且运输、储存成本激增,这单依然要广大劳苦人们买。但计划的就一定不好吗?产品质量稳定,采购成本降低,顺带还能扶正国企老大的地位。孰优孰劣当真试了才知道。

接下来是卫生四大体系。

1. 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卫生服务网络是整个国家医疗系统的灵魂,怎么建设?其中一级医疗卫生系统则是重中之重,我觉得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基层医疗系统怎么取得民众的信任,或许是民族传统的原因,我们总觉得刚毕业的小医生水平不够,没经验,大医院的医生才有水平,人之常情。(可见人民对高教系统,对当代大学生信心之弱。)那么怎么把有经验的医生留在基层?或者怎么让基层医生更有经验呢?方案中指出让上级医疗系统负责指导下级医疗系统。那么怎么才能让派驻培训更有成效,而不是下级单位的医生聚起来上级医院来人上两天课就算完了?怎么样让真正有经验的医生去指导而不是找个高学历的忽悠人?又怎么才能不让所谓指导培训成为上级发财,下级升官的另一条通道?

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央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看到鼓励二字我基本就泄气了。摆明了就是告诉大家:“这话我说说而已,做不做都没关系。”

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首先就应该取消叫救护车自己付费的规定,应该纳入政府拨款。为防公车私用,每次出车都应记录在案,救的什么人,时间,地点,耗油等应当与计算相符,备查。整个急救系统最重要的是信息平台,方案内有讲述。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健康

对医改的心得体会第2页

促进有营养师与保健师来完成。然急救教育我认为是及其重要的,特别是自救与第一目击者急救,有数据显示当急症突发时在5分钟内得到救助,生存率可达80%,过了10分钟生存率可能不到30%。我曾在上海找寻过此类急救技能的培训地点,一无所获,听一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同学说曾经开设过,后来又取消了。当真让我的心拔凉拔凉。

2. 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以住院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乡村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

这里对上面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基本格局和功能做了解释,但如何将三级医疗系统完美的结合起来,当中的具体措施依然是空白。我倒是有些浅见想提提。首先,全国公立医院相同级别的工资应该相差不多,特别基曾医疗单位的薪酬与大医院平齐,既可减少些腐败,又能尽量均衡的配置人才。(大城市物价高,小城市物价低,相同工资水平下自然能吸引人才去欠发达地区。)其次,指导培训应当分两种:一,每年各个下级医疗单位向上级医疗单位派员学习,实践课的比重须远大于理论课。二,每年上级医疗单位向基层单位派员指导,人员资格:毕业后实际工作经验须有10年,在读不算。同样不准只上理论课,实践课应数倍于理论课。怎么限制他们的灰色收入就仰赖反贪部门给予建议了。

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社区首诊的难度怕是不小,这个肯定不能强行规定,只能利诱。早有人说各级医院应当按不同比例进行报销,甚好。而且当有初级医疗单位的医师证明患者需要转诊时(转诊须两个或两个以上医师确认,接受单位也应确认),还应给予优惠(鼓励),如转向三甲医院,费用报销比例应大于三甲医院,小于社区医院。逆向转诊时应按社区医疗规格收费,同样也是鼓励。这样其中可产生猫腻的只能是主治医师,每次转诊所有情况都要记录在案,备查。如果有问题,两方面的医师都要接受惩罚。当然不可能一有问题就罚,每个人都可能失手,给予一定限度,就像医疗纠纷,很多情况下,医师本身已经做出了最好的判断,不可能一定正确,给他们犯错的权利,但不能太多。

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我看来,当前对于中医师本身的培养模式不合理,其更依赖经验,因此需要更长时间的实践。我认为可仿效军校的培养模式,本科先学5年,然后再拜师,跟师傅继续实践学习5年的时间,经师傅同意,才可独立行医。若师傅未同意,有异议,可找两名有做师傅资格的中医师同时证明,方可独立行医。当然师傅要对自己的弟子负责,如弟子医术未合格却得师傅批准独立行医,则师傅也要一起受罚。此学科不要设置硕士、博士。可通过其治好人数,病的轻重来判断其水平,对治愈率做些要求,与薪资挂钩。中医师获得独立行医资格较难,所以应具有较高的薪资,但其草药价格极低,则依然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况且国家可做适当补贴作为推广。

3. 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

重视解决老人和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医保应作为社保的一环来考虑,而且老人和儿童为所有劳动力的顾虑,也是医保资金花费比列最大的一个人群,怎样解决只有靠智囊中的智囊了。

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其中关键是怎么样让救助的资金确实的每一分钱都能到被帮助者的手中,否则一如有人拿救灾重建资金买110万的suv,以后还有人捐钱吗?

众所周知,我国乃是户口制,但是流动人口的比例实在很大,那么怎么才能让在外打工者看病治疗享受到医保呢?这就不是我等能给出意见的了。

4. 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产业、提高药品生产流通企业集中度。我国目前还没有具有相当规模能够在国际上数得出的制药企业。国内最大的民企先声制药,也只能说它正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何时成功还很难说。实际上,可以看看很多国际主流制药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缺乏真正有前途的新产品,以取代那些专利即将过期的旧产品;行销环境日益恶化。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可以翻过来想,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自然就有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企业。当然其中亦是无比困难。

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监管,最是考验我国公务员的事情。特别是有些医生比较偏爱用哪个品牌的药,怎么查?怎么界定?都是极其考验智慧的事情。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这个去年不知道发生多少起,还有食品亦然。首先说中药注射剂,我引用一段资料:

“中药注射剂只是最近炒的比较厉害,政府部门手里面有五个目录,第一个叫高风险产品、较高风险、一般风险、严重不良反应和不良反应。不去说这里面有多少,因为20xx年是50万多条不良反应的报告上来了,这个报告到县级以上不良反应监控网在发挥作用,虽然这些不良反应是冰山一角。我们的药品安全体系非常脆弱,比如说我们能在太和市场上看到9毛5的大输液,一个符合05版药典的经受住110度30分钟灭菌的瓶子没有六毛钱是拿不下来,符合05版药典的丁基胶塞没有0.27到3毛钱也是拿不下来的,但是成品药只卖9毛5这违背经济规律。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价格、政策的扭曲最后冲击的就是质量这条底线。

第二,我们现在批准的17.6万张生产文号大家可以生产,这里面大量的标准是50年代的标准。我们不能说50年代的标准就不好,但科学发展是有一个阶段性的问题,到了今天我们应该去回顾一下这么多的药品是不是都有效,是不是都安全?没人回答得了。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先去整那些高风险产品,自然而然中药注射剂的风险就相对来说提高。

政府看待安全问题看得比什么都重,药监局再次强调对于注射剂,当然不仅仅是中药注射剂,今年年底一定要完成现场的工艺核查和处方核查,对于中药注射剂肯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那么中药注射剂出了事情,为了安全索性一个都不批合适吗?

再说食品,一如上面所述,检测手段落后不知道多少代,比如三聚氰胺,测氮法,随便找个学化学的都能给你说出几种冒充蛋白质的方法,药检所不懂?懒惰猛于虎也!

接下来是体系保障机制的完善。

第八条意见是议论的焦点。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这么多年了,行政和司法还没有分开,还是省省吧。搞不好又定出某省某市那种“不准猥亵女童”的规定,当真让大象把脸上的鸡巴都笑掉。上面两句我开个玩笑。那么这八个字,最难的我认为还是政与事、管与办怎么对立统一,怎么相互制衡。答案,不知道。统一规划。只希望这个规划小组能够认真听取基层的意见,能吸纳各地的人才,能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制定规划,不要只是随便定定计划。还要让规划贯彻下去。中央、省级可以设置少量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承担全国或区域性疑难病症诊治的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这个希望规划者能尽量顺其自然,不要随便圈块地就硬生生地拔出个什么亚洲最大,中国最大的医学中心的。劳命伤财。

第九条 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只要给医务人员多加些工资足矣。医生收受医药代表的红包无非也是因为工资实在不高,无法维系稍高的消费水平,还要整天担心医疗纠纷,搞不好就要回家休息。如此,能不让他们为自己的将来多考虑考虑,收些红包吗?况且他们读书的时间还特别长,急于收回成本的心里可以理解。

第十条 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现在已有不少学术腐败产生,如何制止,如何防范。不让纳税人的钱成为有心人的美餐才是关键。现在国内有不少学校的研究生数量都是上千,mit也是一千多的研究生,可为什么mit是拥有2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世界超一流学府,在中国的只是二流学校?我可是真的不懂。鼓励社会资金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话就是决策者说的不对了。社会资金(明白了说就是企业家)的目的就是盈利。他办个医院通过服务换回报,你还想要他免费替政府出钱?你真当有点钱的都是邵逸夫,给每个大学盖楼,好随便让你钻空子?预算用到哪里去了?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教会公众怎么辨别医师资格证的真伪,这条就完成了。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上海红十字的电话我就从来没打通过。搞定了先,再说其他。

第十一条 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的服务,实行分级定价。此建议非常有建设性!级别越高的地方,收费应当越贵。水平越高的医生看诊费也应当越高,这并不违背医者父母心,而是对他们医术的肯定以及尊敬,减少他们行差踏错的机会。研究探索按病种等收费方式改革。这个我权当是开玩笑了,而且是很容易让蛇把脸从鸡巴上笑掉的那种。首先我没明白这是说的看病的收费方式?还是治病的收费方式?如果是看病,先让医生看,看出是干感冒10块钱,看出是癌症就1万块?如果是治病收费,就更奇怪了,无非是住院费,药品费,器材费,怎么区别对待?收个风险费,病越大,风险越高,所以交更多的钱?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于此我再引用一段资料:“坦率地讲,基本药物制度其实不是咱们国家所需要的。袁隆平伟大在哪里?是解决了我们吃饱的问题,而不是好吃不好吃的问题。基本药物就是这样的目的,在药很缺的情况下,我们先把最基本的二三百种保证供给就可以了,但是咱们国家现在早就跨过这个阶段了。而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是400种还是500种?争这个也没意义,最后争的是公关等其它的东西。

再者说,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是合并还是不合并?如果不合并,2400种药都可以报销,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让患者非要选700多种,那是不可能的。我已经2400多种药吃了十年,我们还经常不满意,这种情况下让我选700多种,老百姓肯定不愿意。享受公费医疗的人数不多但是都掌握制订政策的权力,你告诉公费医疗这些人以后只700多种能报销,剩下的不能报销,我们部长、市长会同意吗?不同意!能实行吗?不能实行。所以说,公费医疗仍然将执行2400种!城市职工地位虽然大大下降,可是现在城市人口的呼声比农村人口还是高得多。要让城镇职工享受十年2400多种缩小到700种能同意吗?不同意。最终的结果,我想肯定是这样,基本药物目录700多种,2400种医保目录不改,医保也报,基本药物也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想基本药物目录还有价值吗?没价值了!

如果基本药物报90%,非基本药物但是在医保目录里面报80%,我感觉影响不大,这些人的用药会受影响吗?还是照常用。那基本药物目录给谁用?只剩下农民了,我想有可能性,但是得加上一个条件,在欠发达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民700多种都没享受到,现在保障他们享受700多种,他们是不会反对的。”说的很精辟,鼓掌。

第十二条 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大象的鸡巴又笑掉了。按病种付费。前面说过,不说。按人头付费,啥意思?总额预付,还想套老百姓的钱?

第十三条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上面多有提及。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我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薪资就行,不要老是觉得他们是去奉献,给这样一些很空的奖励没什么太大意义。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意思是一个医生可以在几个地方看诊?这样的话还是看诊费的问题,我认为在公立医院系统内,可根据看诊地及医师认证水平共同决定收费标准。私立医疗的话,就不用管了。

第十四条 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医医、医患间都要尽量的信息透明化,信息平台中还应该有各种病症相适应的药品,各种病的周期症状等,以便患者向医生问病、问药。我个人认为还应该将各种新药信息、试药信息上传系统,方便双向选择。

第二十二条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指导意见确定的基本方向和框架体系,抓紧制订相关配套文件,进一步深化、细化和实化政策措施,并做好各项制度、政策之间的配套和衔接,协调推进各项改革。这话意思好像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协调,一切请大家自觉进行?蛇的脸又掉了。

文案其他内容恕学生才疏学浅,不知该如何揣摩。

最后——仰天长啸——能不能10年里给个细则?

学习新医改全文内容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于6日正式全文公布,新医改方案摈弃了此前改革过度市场化的做法,承诺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不断增加投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意见》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到2016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绝大多数媒体和群众对这份《意见》都充满了巨大信任和热切期待。
笔者强调一点,落实好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是新医改能否落实到位的关键性、经济性的基础。
据参加设计新医改方案的专家透露,未来三年在8500亿元政府投入中,中央支出约占三至四成,其余由各级地方政府支出。也就是说,新医改公益性要想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仅仅依靠中央财政的财力是不够的,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更占据了六成到七成的比例。“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而这些资金既要考虑到公立医院的投入,又要考虑到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持,还要加大对医生诊疗费的提高等。仍然僧多粥少。毫无疑问,中央财政会进行不折不扣的财政落实,谁能保证、监督地方政府的投入行为呢?
一些地方政府完全违背了它应该具有的职能,而把自己变成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实体。地方政府集中表现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特别是把财政收入视为最高动力,gdp成为‘公司’的营业额,财政收入成为‘公司’的利润,地方政府变成了市场中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公司,地方政府领导则犹如董事长、总经理,其‘政绩’主要表现为‘公司’领导群体的升迁,从而实现行政集团的福利最大化,而忽略了政府的社会责任。(XX年11月《决策》杂志)
也就是说, 在“gdp崇拜”中,在经济总量就是官员政绩的考核模式中,地方政府不仅是社会事务的管理者,也是社会事务和经济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积极谋求更多利润和回报,比如各级政府对“土地财政”的积极性很高。因为政府能得到更多的土地转让金等。就像任何公司都喜欢经济最大化一样,“地方超级国有公司”同样有更多的急功近利、利欲熏心,他们会疯狂扩大利润,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公共品建设以及国家积极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在很大程度上会出现悬空现象。
张鸣教授曾对地方政府公司化进行过批评:比如环境问题,往往是中央政府言者谆谆,地方政府却听者藐藐,太湖和淮河这样中央政府下大决心治理的重污染区,花费几十亿资财,却边治理边污染,不仅成效甚微,而且越治越污。显然,在治污问题上,地方政府并没有如中央政府般的积极性,至少,治理污染的动力,没有压倒追求gdp的冲动。同样,当今的劳工保护问题,热衷于招商引资的地方政府,往往表现为不热心;在劳资纷争方面,更在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工人的劳动保护、生产环境、工资待遇诸方面,即便是很低水平的要求,大多得不到政府有力的支持。(据有关资料)在这种情况下,谁能保证地方政府医疗公益性的愿望,会和新医改和国家意志一样迫不及待,并保持高度统一呢?
按照这个思路深入分析,中央政府虽然确定了新医改公益性属性,如果真落实这种公益性,地方政府就需要大量投入。这肯定会影响、降低地方政府的经济创收,地方政府进行公共品建设的积极性恐怕不会太高。肯定会有个别地方政府对国家的好政策进行各种变通,弄虚作假。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中央的医疗投入资金仍然是1000多个亿,与去年相比并没有提高。地方政府的投入如果不能及时位对,再好的医改政策,没了财政支持,最终会成为一句空话。好制度却成为了冷漠制度,严重违背了新医改的公益性本质。
所以,笔者建议,在落实新医改过程中,仅仅倡导公益性口号是不够的,还应该强化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特别要将新医改效果和财政投入责任的落实,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察范围,落实得好,就是优秀政绩;新医改效果不够好,就可以认定是不合格。依此推动地方政府责无旁贷的财政投入责任,淡化公司化倾向,履行守夜人职责,让新医改切实成为群众“健康的保护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