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旅游发展心得体会 > 导航 > 生物医药园区旅游发展构思

旅游发展心得体会

生物医药园区旅游发展构思。

用百折不回的毅力,有计划地克服所有的困难。当我们对于眼前的困境,手足无措的话我们应制定并不断优化方案,方案的逻辑结构应顺畅合理,什么样的方案比较高质量?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生物医药园区旅游发展构思,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生物医药园区旅游发展构思

生物医药园区旅游发展构思

一、浏阳生物医药园区在浏阳旅游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浏阳生物药园区原名浏阳工业园,位于319国道浏永高等级公路两旁,距长沙市中心35公里,距黄花国际机场18公里,距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25公里,临近浏阳市北大门,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园区1997年开园,1998年确定走医药专业园区之路,系省唯一的医药专业开发区,中国医药

企业集群发展示范区。园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控制区域面积60平方公里,分东园、西园、南园,入园企业65家,其中医药生产企业42家,国家重点医药实验室8家,国家级新药和国家中药保护品种59个。目前它是全国面积最大、医药企业最多、科技新药最集中,最具医药专业服务管理水平的生态智能型园区。

在20xx年编制的《浏阳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产业旅游是其五大特色专项旅游产品之一,当时,其产业资源主要是花炮、花卉苗木,而数年后,生物医药园的迅速崛起,生物医药在省内乃至全国赫赫有名,生物医药资源成为继花炮

资源之后产业旅游的又一补充部分。中外开展工业旅游的历史证明,工业旅游必将成为生物医药园的一张名片,开展工业旅游,对园区的整体形象乃至企业、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都将会是一次很大的提升,同时对浏阳整体旅游形象也是一次凸现其形象的绝佳手段。工业旅游的开发将使浏阳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彩,使浏阳旅游更好地融入长株潭,服务于长株潭,互补于长株潭。

二、生物医药园区的资源评价与现状分析

(一)人文资源历史价值

生物医药园区设立的原因之一是:医药产业转化水平不高,尤其是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产业转化的平台,使我省即使有排在全国第二位的中药材料,有排有全国第五位的医药

科研力量,但医药经济总量却长期徘徊在全国二十位左右。所以,刚一开始,生物医药园区就被定位为医药专业开发区,为湖南医药搭建产业化平台,准确的定位,使园区发展速度加快,短短数年,其占地面积和企业总量甚至超过了张江“药谷”,生物医药园的成功运作,现已成为湖南医药科研产业化的加速器,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基地,中国医药企业集群发展示范区,也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中国唯一进行医药产业促进项目的地方。生物医药园的先进管理模式,高效独特的运行机制,实现了园区开发建设向定向、特色、多元化的转变,其发展速度之快,效果之明显被誉为湖南园区经济的一匹黑马。这匹黑马让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纷至沓来,数年时间,为园区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资源,加上65家企业和园区的管理模式形成多姿多彩的企业管理文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园区发展工业旅游提供了独特的人文资源。

(二)自然资源价值

园区芳草凄凄,绿树成茵,鲤鱼塘水质清冽,秀丽的捞刀河绕园而过,其空气质量、水源条件、植被情况都达到一级标准,园内建筑错落有致,独具特色的水榭街、山地街透露出欧陆风情;即将建成的水域面积153亩的千鹭湖和曲径通幽的民俗文化街,营造出“崇尚高科技,亲近大自然”的怡人环境。自然风光秀美,环境清新怡人的园区,为打造健康新城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三、生物医药园区旅游功能及设施现状版权所有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生物医药园的发展环境日益优越,已成为投资者的首选之地。园内实现“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做到了雨污分流、管线地埋、厂舍分离、通透式围墙的现代化建园理念的实施,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了园区的城市化进程。水榭街、山地街等商贸步行街和紫星广场、健康广场、入园口广场和幸福泉等别具特色的市政工程的建设,基本上做到了吃、住、玩、购不出园,已成为投资者的“创业乐园、居家乐园、休闲公园”,全新、齐全的基础设施为发展工业旅游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四、未来规划

初期阶段(1—3年),在园区开展工业旅游,首先要让企业认识到发展工业旅游不是为了赢利而是借旅游搭建树立企业社会形象的舞台,通过自身企业文化,企业产品去影响游客,让其认可并为此去推广宣传,要让企业真正认识到工业旅游是企业整合营销的重要手段。

其次,要为游客提供一些基础条件,如游览线路的安排,最好开辟一个游人专用参观通道,并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安全标志,美化环境的同时,要注意尊重游客的需要,游览线路内要避免出现“闲人免入”、“谢绝入内”等禁止字样,对不适宜游客进入参观的,最好不要安排进线路内。

最后,园区整体介绍及文化内蕴要精心设计,独具特色,树立起“健康新城,关爱人生”的品牌形象。参观线路内的企业应采用声、光、电等多种手段,在通道内予以精心设计企业的文化,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线,最大限度地向游客传达企业的经营、生产管理理念,得到游客的认可,提升企业知名度。同时可在

生物医药园区旅游发展构思第2页

出口处销售该企业用于保健之类的医药物品,一方面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游客的购买情况获得第一手的反馈信息,利于调整生产、开发的方向,适应市场需求。

后期阶段(3年之后),在具备了开展工业旅游的经验后,根据产品生产周期规律,应开辟新的项目,深度开发工业旅游项目,保持吸引力,同时,因为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富裕,有着比较强烈追求健康心理的需求,后期可开发医疗项目,应选择在自然风光秀美的鲤鱼塘区建立医药疗养院,开发医疗保健项目,吸引游客在参观、考察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后,满足其验证产品药效的心理,一方面使其获得保健,另一方面可通过他们对外宣传,提升企业与园区的知名度。

F132.coM小编推荐

医药工业科技园区规划



××医药工业科技园区规划
⒈园区概况小编,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 wmxz.cn
园区名称:××医药工业科技园区
所属行业:医药
园区所在地:××生态农业开发区
建设单位: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园区简介:××医药工业科技园区是××生态农业开发区根据我省建设医药强省的战略目标,按照我市建设“北药之城”的定位,依托丰富的北药资源和开发区良好的环境,而辟建的一个功能园区。规划占地面积公顷,由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整个园区的规划建设、“七通一平”以及环境的绿化、美化等工作,以吸引和扶持科技含量高、产品市场前景好的龙头制药企业为重点、竭力为新建医药企业创造良好的基础建设条件,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市医药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

截止目前,园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亿元,规划区内已全部达到“七通一平”,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已有雪都制药、康宝药业、林海雪原制药、金鹅生物制药等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总投资近亿元,年产值达到亿元,生产药品剂型种,药品品种个。同时,正在与十几家制药集团洽谈合作事宜。

⒉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医药产业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投入高产出型“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值年均增长,已成为全球医药十大新兴市场之一。黑龙江省北药资源丰富,年末已步入医药大省行列,医药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位,医药产业已成为拉动全省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牵动力量。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用药消费的增长、新疾病带来医药的新需求以及医药生产的多元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医药产业发展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药业产业发展,将医药产业列为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出台了税收、土地、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强力推进。依托丰富的北药资源和开发区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我市辟建医药工作科技园区,打造医药发展平台,不仅符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导向,符合我省提出的建设全国医药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而且可以迅速形成块状经济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和产业带动作用,推动全省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⒊园区建设的相对优势

我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张广才岭东麓,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北药种植和生长,发展医药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野生药材富集。全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品种共科、种,其中名贵中药材有山参、鹿茸、熊胆、豹骨等种;道地药材有黄芪、黄柏、北五味、刺五加等种;大宗药材有柴胡、灵仙、地榆、升麻等多种。全市中药材年蕴藏量达到万吨,周边市县药材年蕴藏量在万吨左右,开发潜力巨大。

种植历史悠久。种植中药材已有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掌握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先后成功种植了龙胆、五味子、黄芪、平贝等十几个品种。全市现已形成了横道镇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场平贝种植基地,山市镇黄芪、五味子种植基地。我市已被黑龙江省列为刺五加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到多亩。

森林食品多样。森林食品资源丰富,有蕨菜、刺嫩芽、猴腿等多种山野菜,年贮藏量万吨。松籽年收购量吨以上,野生黑木耳、猴头蘑等食用菌年产量吨,适宜林蛙养殖面积达万公顷。多样的森林食品为开发生产保健食品提供了优越条件。

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经济大通道中,距省会哈尔滨公里,距牡丹江市仅公里。滨绥、图佳铁路、⒈国道横贯全境,距国际航空港牡丹江机场仅公里。周边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距绥芬河铁路和公路口岸公里,距东宁公路口岸公里,对俄贸易优越。便捷的区位交通条件,对于我市发展药业产业,迅速抢占俄罗斯市场提供了先机。

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市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目前,市工业企业人员工资分别为: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元;技术人员月平均工资元;一般工人月平均工资元,可为医药企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

电力充足,水质优良。所处的黑龙江电网,是东北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我省全年总发电量为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电价相对较低。境内有大小河流条,全市地下水储量约亿立方米。

境内的海浪河是黑龙江省少数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水资源充沛,水质好,为加工企业生产用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⒋园区建设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总体思路

遵循药业发展和产业集聚两大规律,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按照“政府扶持、统一规划、市场运作、法人开发”的方针,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打造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医药产业发展平台,构建以中药为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关联配套、互为动力的医药加工产业体系,把建成黑龙江省外敷药基地,力争做成全省龙头。

发展目标

到年,把园区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备、产业配套,以医药生产加工为主,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省级医药工业科技园区。

每年引进入区医药企业—户。到年,入区企业达到户,销售收入实现亿元以上,税收实现万元以上。带动北药种植基地发展到万亩。到年,入区企业达到户以上,销售收入实现亿元,税收亿元以上,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户。带动北药种植基地发展到万亩。

⒌园区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园区在××生态农业开发区管委会组织下,由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

××生态农业开发区管委会,系代表市政府负责××生态农业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开发区成立于××年月,是全省第一家省级生态农业开发区。开发区经过多次清理整顿,已成功保留下来,成为全省家开发区之一。开发区享有省政府赋予的省级开发区管理权限和牡丹江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开发区规划总面积平方公里,目前已达到平方公里,部分达到“七通一平”。已有户企业进驻园区,总投资近亿元,其中户开工建设,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实现亿元,税金达到万元。

开发区管委会对医药园区进行宏观指导,负责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本地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的制定及实施监督,负责园区的征地、向上争取资金、政策、综合协调服务,以及入区项目的审批、对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检查、考核等日常事务。

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系××生态农业开发区于××年月成功引进具有亿元资产的北京泛华集团投资亿元,与管委会共同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泛华集团占公司的股权。

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医药工业科技园区的筹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经营及日常管理等。

在经营运作机制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并存的方针。入区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我发展。

⒍园区建设的配套政策与保证措施

配套政策。

新建企业建设期间免收一切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投资企业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全部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代办、领办,办理相关手续只收工本费。

对新建、盘活、改制制药企业,市财政将在企业所缴纳土地出让金地方分成部分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入区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十年之内全额投入企业,扶持企业发展;企业投产后前三年,从企业所交流转税地方分成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给予企业法人代表奖励。

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项目给予适当贴息。

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高新技术的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为国内先进以上的项目,积极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争取国家、省资金扶持。

对我市制药企业与省内、国内知名企业挂靠、联牌经营的,视贡献予以重奖。

争取国家减免税政策,扶持企业不断开发新药产品,增强研发能力,实现全市制

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积极解决好医药制药企业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户口、住房、待遇、出入境、家属就业、职称评定、个人科研基金申请,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为其提供工作、进修学习和生活上便利。

入区特大企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优惠。

保证措施。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多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积极为企业进驻创造条件。一是在现有的优惠政策上进一步量化,在操作上采取更加灵活更加优惠的措施,让投资者发财,以求自己发展。二是推行招商引资责任制度,采取开发区、市直各部门、各乡镇分解下达引资任务等措施,形成全社会共同招商的氛围。三是认真搞好项目储备,切实把地产资源优势项目和医药关联产业项目推介出去进行招商,努力形成医药产业和关联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群体。四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加大宣传力度,如采取举办招商会、新闻发布会、报刊广告、上网招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扬我市发展药业政策和环境。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广泛吸引外商到我市投资兴业,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药业总量。

拓宽筹融资渠道。牢固树立加大投入、促进发展的观念,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开辟园区开发建设的筹融资渠道,形成多渠道、多方式的投入机制,为园区建设搭建资金保障平台。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在充分论证、做好项目储备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投资计划,抓好地方配套资金的筹措,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努力扩大间接融资,按照产业和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建立项目筛选优化机制,以良好的预期效益争取信贷资金支持。大力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实施招商引资的鼓励政策,提高利用外资投资比重。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强化资本运营,推进股份制改造,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放宽民间投资领域,创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领域。

发展中介机构,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要按照全市药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技术、技术推广、技术贸易、创业服务、信息服务、评估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的发展。市科技局要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和管理,发挥其培训、咨询、服务等功能,为制药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要健全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组织形式,促进中介服务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和服务产业化,努力提高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服务的能力。

加强管理,创优服务环境。严格执行和落实《市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规范》和《××生态农业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明确开发区内设机构人员和公司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真正做到职责分明、任务明确、协调有序。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机制,强化为入区企业服务功能,继续推进一站式办公、一次性办结服务,全程领办、代办,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针对特殊情况,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方式,为企业排忧解难,通过简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使投资者心暖意畅。

强化协调,形成企业合力。引导企业间要加强沟通,密切联系。定期召开研讨会和协调会,共商企业发展大计,实行资源共享,战略联盟,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共同发展。在信息上互相沟通,在技术上互相交流,在开发市场上互相支持,齐心协力向上新项目、研发新产品和拳头产品上攻坚突破,形成强大的企业整体阵容,共同打造“北药之城”。

⒎有关附件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生态农业开发区(省级)的批复(黑政函号)

市人民政府与泛华建设集团合作合同

关于重新组建市城北新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决定

开发区管委会与新城区开发公司工作规范的意见(海新城发号)

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总平面图

市主要野生中药材品种及蕴藏量一览表

市中药材种植情况(留存面积)

医药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XX医药工业科技园区规划


XX医药工业科技园区规划 1、园区概况 1.1 园区名称:XX医药工业科技园区 1.2 所属行业:医药 1.3 园区所在地:XX生态农业开发区 1.4 建设单位:HL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5 园区简介:XX医药工业科技园区是XX生态农业开发区根据我省建设医药强省的战略目标,按照我市建设“北药之城”的定位,依托HL丰富的北药资源和开发区良好的环境,而辟建的一个功能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00公顷,由HL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整个园区的规划建设、“七通一平”以及环境的绿化、美化等工作,以吸引和扶持科技含量高、产品市场前景好的龙头制药企业为重点、竭力为新建医药企业创造良好的基础建设条件,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市医药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 截止目前,园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规划区内已全部达到“七通一平”,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已有雪都制药、康宝药业、林海雪原制药、金鹅生物制药等8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总投资近2.1亿元,年产值达到3.4亿元,生产药品剂型11种,药品品种37个。同时,正在与十几家制药集团洽谈合作事宜。 2、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医药产业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投入高产出型“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值年均增长16.6%,已成为全球医药十大新兴市场之一。黑龙江省北药资源丰富,2000年末已步入医药大省行列,医药经济总量居全国第7位,医药产业已成为拉动全省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牵动力量。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用药消费的增长、新疾病带来医药的新需求以及医药生产的多元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医药产业发展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近年来,HL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药业产业发展,将医药产业列为今后HL发展的主导产业,出台了税收、土地、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强力推进。依托HL丰富的北药资源和开发区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我市辟建医药工作科技园区,打造医药发展平台,不仅符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导向,符合我省提出的建设全国医药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而且可以迅速形成块状经济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和产业带动作用,推动全省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3、园区建设的相对优势 我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张广才岭东麓,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北药种植和生长,发展医药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1 野生药材富集。全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品种共102科、215种,其中名贵中药材有山参、鹿茸、熊胆、豹骨等9种;道地药材有黄芪、黄柏、北五味、刺五加等76种;大宗药材有柴胡、灵仙、地榆、升麻等120多种。全市中药材年蕴藏量达到12.5万吨,周边市县药材年蕴藏量在30万吨左右,开发潜力巨大。 3.2 种植历史悠久。HL种植中药材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掌握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先后成功种植了龙胆、五味子、黄芪、平贝等十几个品种。全市现已形成了横道镇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场平贝种植基地,山市镇黄芪、五味子种植基地。我市已被黑龙江省列为刺五加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 3.3 森林食品多样。森林食品资源丰富,有蕨菜、刺嫩芽、猴腿等100多种山野菜,年贮藏量5万吨。松籽年收购量1000吨以上,野生黑木耳、猴头蘑等食用菌年产量40000吨,适宜林蛙养殖面积达17.5万公顷。多样的森林食品为开发生产保健食品提供了优越条件。 3.4 区位优势明显。HL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经济大通道中,距省会哈尔滨285公里,距牡丹江市仅12公里。滨绥、图佳铁路、201、301国道横贯全境,距国际航空港牡丹江机场仅20公里。周边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距绥芬河铁路和公路口岸175公里,距东宁公路口岸220公里,对俄贸易优越。便捷的区位交通条件,对于我市发展药业产业,迅速抢占俄罗斯市场提供了先机。 3.5 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HL市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目前,HL市工业企业人员工资分别为: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1044元;技术人员月平均工资848元;一般工人月平均工资561元,可为医药企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 3.6 电力充足,水质优良。HL所处的黑龙江电网,是东北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我省全年总发电量为295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电价相对较低。境内有大小河流144条,全市地下水储量约181.7亿立方米。境内的海浪河是黑龙江省少数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水资源充沛,水质好,为加工企业生产用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4、园区建设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4.1 总体思路 遵循药业发展和产业集聚两大规律,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按照“政府扶持、统一规划、市场运作、法人开发”的方针,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打造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医药产业发展平台,构建以中药为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关联配套、互为动力的医药加工产业体系,把HL建成黑龙江省外敷药基地,力争做成全省龙头。 4.2 发展目标 到2010年,把园区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备、产业配套,以医药生产加工为主,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省级医药工业科技园区。 每年引进入区医药企业2—3户。到2007年,入区企业达到15户,销售收入实现8亿元以上,税收实现5000万元以上。带动北药种植基地发展到2.1万亩。到2010年,入区企业达到25户以上,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税收1.2亿元以

上,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户。带动北药种植基地发展到5.3万亩。 5、园区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5.1 园区在XX生态农业开发区管委会组织下,由HL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 5.2 XX生态农业开发区管委会,系代表HL市政府负责XX生态农业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4月,是全省第一家省级生态农业开发区。开发区经过多次清理整顿,已成功保留下来,成为全省41家开发区之一。开发区享有省政府赋予的省级开发区管理权限和牡丹江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1.9平方公里,目前已达到2.27平方公里,部分达到“七通一平”。已有12户企业进驻园区,总投资近3.88亿元,其中9户开工建设,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实现7亿元,税金达到3500万元。 5.2.1 开发区管委会对医药园区进行宏观指导,负责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本地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与的制定及实施监督,负责园区的征地、向上争取资金、政策、综合协调服务,以及入区项目的审批、对HL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检查、考核等日常事务。 5.3 HL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系XX生态农业开发区于2004年7月成功引进具有35亿元资产的北京泛华集团投资1.36亿元,与管委会共同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泛华集团占公司的51%股权。 5.3.1 HL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医药工业科技园区的筹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经营及日常管理等。 5.4 在经营运作机制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并存的方针。入区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我发展。 6、园区建设的配套政策与保证措施 6.1 配套政策。 6.1.1 新建企业建设期间免收一切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投资企业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全部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代办、领办,办理相关手续只收工本费。 6.1.2 对新建、盘活、改制制药企业,市财政将在企业所缴纳土地出让金地方分成部分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6.1.3 入区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十年之内全额投入企业,扶持企业发展;企业投产后前三年,从企业所交流转税地方分成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给予企业法人代表奖励。 6.1.4 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项目给予适当贴息。 6.1.5 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高新技术的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为国内先进以上的项目,积极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争取国家、省资金扶持。 6.1.6 对我市制药企业与省内、国内知名企业挂靠、联牌经营的,视贡献予以重奖。 6.1.7 争取国家减免税政策,扶持企业不断开发新药产品,增强研发能力,实现全市制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6.1.8 积极解决好医药制药企业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户口、住房、待遇、出入境、家属就业、职称评定、个人科研基金申请,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为其提供工作、进修学习和生活上便利。 6.1.9 入区特大企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优惠。 6.2 保证措施。 6.2.1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多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积极为企业进驻创造条件。一是在现有的优惠政策上进一步量化,在操作上采取更加灵活更加优惠的措施,让投资者发财,以求自己发展。二是推行招商引资责任制度,采取开发区、市直各部门、各乡镇分解下达引资任务等措施,形成全社会共同招商的氛围。三是认真搞好项目储备,切实把地产资源优势项目和医药关联产业项目推介出去进行招商,努力形成医药产业和关联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群体。四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加大宣传力度,如采取举办招商会、新闻发布会、报刊广告、上网招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扬我市发展药业政策和环境。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广泛吸引外商到我市投资兴业,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药业总量。 6.2.2 拓宽筹融资渠道。 牢固树立加大投入、促进发展的观念,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开辟园区开发建设的筹融资渠道,形成多渠道、多方式的投入机制,为园区建设搭建资金保障平台。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在充分论证、做好项目储备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投资计划,抓好地方配套资金的筹措,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努力扩大间接融资,按照产业和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建立项目筛选优化机制,以良好的预期效益争取信贷资金支持。大力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实施招商引资的鼓励政策,提高利用外资投资比重。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强化资本运营,推进股份制改造,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放宽民间投资领域,创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领域。 6.2.3 发展中介机构,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要按照全市药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技术、技术推广、技术贸易、创业服务、信息服务、评估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的发展。市科技局要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和管理,发挥其培训、咨询、服务等功能,为制药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要健全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组织形式,促进中介服务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和服务产业化,努力提高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服务的能力。 6.2.4 加强管理,创优服务环境。严格执行和落实《HL市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规范》和《XX生态农业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明确开发区内设机构人员和公司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真正做到职责分明、任务明确、协调有序。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服

务机制,强化为入区企业服务功能,继续推进一站式办公、一次性办结服务,全程领办、代办,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针对特殊情况,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方式,为企业排忧解难,通过简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使投资者心暖意畅。 6.2.5 强化协调,形成企业合力。引导企业间要加强沟通,密切联系。定期召开研讨会和协调会,共商企业发展大计,实行资源共享,战略联盟,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共同发展。在信息上互相沟通,在技术上互相交流,在开发市场上互相支持,齐心协力向上新项目、研发新产品和拳头产品上攻坚突破,形成强大的企业整体阵容,共同打造“北药之城”。 7、有关附件 7.1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XX生态农业开发区(省级)的批复(黑政函40号) 7.2 HL市人民政府与泛华建设集团合作合同 7.3 关于重新组建HL市城北新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决定 7.4 开发区管委会与新城区开发公司工作规范的意见(海新城发1号) 7.5 HL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总平面图 7.6 HL市主要野生中药材品种及蕴藏量一览表 7.7 HL市中药材种植情况(留存面积) 7.8 医药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浏阳市高坪农业旅游规划构思


目 录 一、基本概况 二、战略分析 三、市场开发规划 四、基础设施建设构想 五、休闲农业发展构想 六、主题形象与营销规划 七、规划 八、支持体系 高坪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第一节 基本概况 高坪乡属浏阳市近郊,距浏阳市区5公里,距省会长沙80公里,是一个农业大乡,属丘陵山区,土地资源丰富。境内青山绿水,植被茂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被誉为湘东第一溶洞的大型钟乳石洞——古风洞,有天地之称的——浏阳湖;有闻名世界的浏阳河之源——小溪河;有秀丽而神秘的道教圣山——白羊山,天岩寨。 近年来,高坪乡依托近郊优势,适时实施旅游兴乡战略,随着2001年浏阳河第一漂成功运作,高坪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随之越办越红火,知名度越来越高。 目前,全乡“农家乐”发展到44户,投入建设资金近1000万元,日接客能力达3000人。主要分布在“一河”,“一洞”,“一线”。其中小溪河流域39家,古风洞周边3家,荷石公路沿线2家,服务项目大致分为度假休闲、垂钓娱乐、体验生活三大类。2003年1—10月份产值450万元,日平营业额超过1.5万元,日平接客500人次以上,实现利润100万元,解决了200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同时带动了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的迅速发展,服务内容由单纯的吃、住发展到垂钓、打猎、健身、休闲、劳动等多样化的参与性项目,并逐步实现功能多样化,休闲农业的发展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产业发展,信息的流通,群众观念的转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器”。 第二节 战略分析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民思想意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结构调整为实破口,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经济交流,转变思想观念,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最终达到共同致富奔小康。 二、SWOT分析 (一)优势 1、邻近长株潭 2、浏阳河声名远扬,自然环境优美 3、当地旅游意识浓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5、具备一定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旅游开发经验 6、依托的旅游大环境比较好 (二)劣势 1、内部交通不理想 2、旅游产业体系不规整 3、产业规模尚未形成 4、总体形象不鲜明

运城市桃花洞旅游村(初步)总体构思及策划


运城市桃花洞旅游村(初步)总体构思及策划

莱邦(北京)国际建筑设计公司

2014年4月

目录

一 桃花洞村基本情况

1 优势与劣势对比分析

二 桃花洞村旅游主题定位

1 主题定位的构思原则

2 主题定位的部分具体内容

三 桃花洞村的规划构思

1 规划内容

2 规划构思

四 桃花洞村建筑建设构思

1 建筑改造原则

2 建筑改造重点

3 建筑改造具体思路

4 道路修建思路

五 桃花洞村花木种植构思

1 桃树种植

2 爬山虎种植

六 桃花洞村特色农作物构思

七 桃花洞村特色饮食构思

八 桃花洞村文化建设构思

运城市桃花洞旅游村总体构思及策划

要点:

1、“解州庙里拜关公,桃花洞村品传统”,将桃花洞村作为关帝庙景区的延伸和景区的一个亮点来建设。

2、桃花洞旅游村的主题定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聚集展示地和体验为主题。

3、以桃花洞村为中心,对周边村庄进行统一配套规划。

4、“大地艺术”,在中条山山坡上用种植方法,种出巨大的艺术造型,使之成为桃花洞村的地标。

5、"花"--旅游景区永远的主题。一村一花,一村一果。桃树种植,将使环境与村名名实相符, 界时花可赏, 果可采;“长长丝瓜”的种植将增加旅游村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6、延伸小溪至村中、增加水池、放养锦鱼等,将使村庄成为北方旅游村中的亮点。

桃花洞村位于解县关帝庙西南,离城五里,古时属解州八景之首,名曰“仙洞桃花”,村境内有神仙洞与水打桃花之景和明清时代建筑群,亭台楼阁、舞台戏院、佛堂、神殿等(明清古建筑群已毁于战火)。现经当地政府初步意向性决定,计划在桃花洞村原有的民居建筑群的基础上,结合周边山水地形和邻近村落,将桃花洞村打造成国内乡村旅游地中一流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村。让它成为不仅针对当地城市游客还能吸引国内国际游客的“民俗文化”旅游村,实现“解州庙里拜关公,桃花洞中品传统”,进而成为解州关帝庙旅游线的延伸和关帝庙风景区中的一个亮点。

一、 桃花洞村基本情况

计划中的旅游村即运城市桃花洞村,据解县县志记载,该村以解州八景之首的水打桃花得名,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桃花洞村位于解州关帝庙西南,运永公路南1.5公里,北临运永旅游线,南依中条山。周边整体环境优美,依山远眺可见梯田层叠、盐湖明澈,无比壮观。

桃花洞村现有农户80余户,人口330余人,土地面积470余亩。村中有100余栋保留较完好的原生态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并带有传统的晋南地区建筑风格。村内村外植被丰富、树石参差,与原生态民居一起形成了一幅特有的半山自然风景。

优势与劣势对比分析:

1、优势

a.建筑依坡而建,错落有致,极具观赏性;

b.南邻中条山,山景优美,人工梯田也十分壮观;

c.植被茂盛,又有后山水坝相辅;

d.村庄有着自身的悠久传统文化底蕴;

e.与关帝庙近在咫尺,又邻近主要旅游线路,可以依托发展。

2、劣势

a.建筑群多为传统形式,但大多建国后兴建,虽然保留晋南风格,但缺乏真正的文化底蕴,缺乏有规模和品味的深宅大院;

b.中条山虽是名山,但该段山脉规模很小,且山势并无奇险之处;

c.村后山中虽有一水坝,但与村庄只有深不盈尺的小水沟相连;

d.植被多为普通树种,也没有年岁长久的古树。

二、 桃花洞村的旅游主题定位

“解州庙里拜关公,桃花洞村品传统”,作为关帝庙旅游景区的延伸,桃花洞村的传统民俗旅游是对该景区旅游产品的一个补充:即在满足当地城市居民乡村休闲游的要求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国内国际游客对晋南传统民俗民风了解的需求。因此,要将桃花洞村打造成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聚地与展示地,同时配套相关的吃、住、行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建设。

1、 主题定位的构思原则

即:打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聚集展示地和体验为主题的旅游村。

传统的乡村旅游主要有农家乐模式、休闲农庄模式、采摘园模式等等,多数采用这些陈旧模式的产品多为自发产生,没有认真分析本地资源优势与客户市场,缺乏个性,造成旅游村建设重复、功能雷同、品味不高,加上配套设施和环境的建设不到位,无法吸引和留住游客。

深入来分析,目前多数乡村旅游没有挖掘农业旅游资源与乡村传统民俗文化内涵,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以满足游客物质需求为主。而游客平时只能玩牌、聊天、唱歌等,缺乏体验类项目、休闲运动项目、民俗文化项目等活动来参与体验,无法满足他们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

所以,在桃花洞村这个项目上就必须走出传统的思路,在物质以外的需求上满足游客。

2、 主题定位的部分具体内容

a. 吸引若干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桃花洞村,提供优惠政策,让他们在桃花洞村开放集民俗文化展示、制作、销售、体验于一体的工作,()如:西北布艺、年画、剪纸、陶艺、传统食品等等;

b. 恢复传统的民间作坊,如:织布作坊、铁匠铺、油坊、酒坊、豆腐坊等等。最好要做到并非摆设陈列,而是能够实用,包含可以体验的部分;

c. 建立村级民俗博物馆,收集各时期民俗文化的遗留文物、生活用品、工艺知识等,不设人看守,供游客自行参观;

d. 恢复传统娱乐项目,在村里合适位置建立传统型游乐园,设置跷跷板、木马、秋千、悠悠桥等传统项目,并提供场地和传统玩具如:陀螺、铁环、弹子、毽子、沙包等。而这些设施与玩具要完全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制作,保持原始风味。

三、 桃花洞村的规划构思

以桃花洞村为中心,统筹周边各村落,围绕吃、住、行、购买、娱乐、健身、文化体验、传统活动参与等,因地制宜,在充分体现主题定位的情况下,规划一次到位,结合资金与实际情况分步实施。

1、规划内容

a. 结合主题,对从运永公路到桃花洞村之间的村庄、道路、环境进行统一规划;

b. 在运永公路上设置标志性入口,沿途进行适当的环境改造;

c. 规划一条从村中参观、周边游览到登山观景的旅游线路;

d. 根据建筑数量、质量和格局、位置等统筹安排:“非遗”工作室、博物馆、餐饮住宿、民俗作坊、公共休闲活动空间等;

e. 结合周边土地使用情况安排:农作物种植体验、农作物观光参观、动物喂养体验等;

f. 在桃花洞村后中条山上以“大地艺术”方式,采用种植方式种出一个“寿桃”造型,最好在公路上就能看到,给游客造成视觉冲击和吸引;

g. 规划设计预留出:停车场地、招商引资建设度假村或者品牌餐饮设施的建设用地;

h. 根据村后水坝和引水渠的状况与山体坡度走向,引出水流到村中形成水系,并在相应位置挖出小水池并设置传统木板桥,放养部分观赏鱼,这样的小水系会成为北方地区旅游中的亮点;

i. 在村内外的旅游线上相应位置节点设计摆放景观小品,并设置休闲空间(亭台、桌椅等);

j. 在村后山坡上设置俯瞰全村和眺望远处的观景台;

k. 整体规划村内外交通线路,防止停车难和行车难。

n.村左侧二处采矿装料台保留,环境进行适当修建,曾摆部分采矿设备,将其做为一个景观保留。

2、 规划原则

a. 对原有建筑、农田、景观等尽可能保留原始风貌与格局;

b. 不把城市景观建筑设计风格搬到村中,保证风格原始统一;

c. 改动道路时尽量不改动原始自然形成的道路,尤其是不把弯曲绕转的道路拉直;

d. 改动水系时尽量不改动原始水系,尤其不要建成笔直的水渠形式,建筑材料上最好使用石块卵石等而非混凝土;

e. 绿化种植时要因地而种、风格自然原始,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转角顺其自然地栽种,切忌按城市现代园林风格成行成块种植;

f. 规划中的停车位要利用边边角角,保证就近停车,既要保证充足又不能破坏环境风格。可以按车位大小用树木植被来划分车位,形成树林式的停车场,既是景观又能实用。

四、 桃花洞村建筑建设构思

1、 建筑改造原则

a. 新建筑外观风格传统化;

b. 建筑用材本地化、传统化;

c. 室内装饰要民俗化、本地化;

d. 住宿设施使用功能现代化;

2、 建筑改造重点

a. 恢复建设一些原始作坊店铺,外观需要传统风格,并收集相关设备、陈设;

b. 根据主题定位中的设计,建设若干“非遗”工作室。设计建设、改造时依据项目的特点,增强展示性与参与性,入口、外墙处可做通透式设计,方便参与和观察;

c. 根据村庄整体风格,为一般村民提供晋南传统建筑风格的设计标准图集,以方便大家自行兴建时统一风格。

3、 建筑改造具体思路

a. 外墙使用清水墙,要贴面砖,使用仿青砖、仿红砖和石材;

b. 院落围墙尽量保持原有的土围墙,新建围墙也要使用青砖竹木等原始材料;

c. 外观必须符合晋南传统民居风格,坡屋面、瓦片覆盖,尽量使用本地材料;

d. 对已有建筑修缮改造时,要修旧如旧,充分保留传统风格,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甚至可以保留陈旧风貌;

e. 规划建设新建筑时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要,结合游客接待量的分析,避免超量建设与重复建设。

如:现在的村入口小广场旁村委会办公室,其外观可采用 贴砌青砖的方法恢复成传统建筑风格。

4、 道路的修建思路

除主干道使用现代材料外,其它支路小路尽量使用地材,石块青砖铺设即可,并保持原始自然弯曲转折,如资金不足也可使用粗砂铺筑(平时多维护),给人自然的亲切感。

五、 桃花洞村花木种植构思

花木--旅游景区永远的主题,纵观现在许多成功的旅游景区,特别是本身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不足的景区,多以特色花木种植为亮点,来提高旅游区的吸引力。

1、桃树的种植

桃花洞村,结合村名及村中现有花木的种植情况,可以将桃花洞村以后种植的花木确定为桃树--各种花色各类品种的桃树。今后村内村外,可以新种植花木的地方都只种植一种花木--桃树。

届时桃花洞村院内院外、村内村外、山上山下遍布桃树,花期时满村遍野桃花烂漫,赏花游人必将蜂拥而至;果熟期又可采摘出售,增加村民收入。

这种“一村一花,一村一果”的特色种植方式,是旅游村建设的核心之一,小、见效快,可以带来差异化,形成本村自有特色。其种植也不额外占用耕地,只利用房前屋后、村头村尾的空余土地,一旦形成规模,花期可赏花、果期可采摘,能够带动旅游的持续性发展。

2、爬山虎的种植

桃花洞村外有因原来石料开采而破坏了植被的山坡,可在坡底和半山腰上密植爬山虎或同属爬藤类植物(易种植、生长快、免维护),预计一至二年内该山坡就可重新绿化。另外还可以在村内建筑的墙角或者大片墙面下种植来形成景观,可以为村内建筑和环境增色。

六、 桃花洞村特色农作物构思

旅游村的规划建设,一定要在农副产品生产上形成本村的特色,种植一两种特色农作物,即可观赏又可食用,简单加工后还可以出售给游客。

另外,需要建立本村自有的农副产品品牌,设计注册一个商标,统一设计包装风格,确定一两种主打的农产品。建立品牌之后,可以在该品牌下销售村中各种果品蔬菜,拉长农副产品的产业链,带动经济发展。

如:研究出桃花村(食物)"四宝 ",即便于传播,又可引导村民种植制作,又可带动这四种食物的销售。

特色蔬菜种植建议--“长长丝瓜”,理由如下:

a. 该品种丝瓜长成后长达两米,趣味性强、观赏性强,十分吸引眼球;

b. 该品种对种植环境没有特殊要求,易于栽培,院内院外随处可种;

c. 该品种不仅可观赏也可食用,干制后还可作为屋内陈设或者出售。

当然,具体的种植品种需要由当地村民与农业科技人员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特点研究确定。

七、 桃花洞村特色饮食构思

游客来乡村旅游,在村里体验当地风味是自然而然的。而特色饮食是建设一个旅游村时不可或缺的部分,下面是一些关于特色饮食的构思。

a. 形成桃花洞村“农家乐”菜品系列;

b. 形成一两道有影响、与其它村有区别的桃花洞村特色主打菜;

c. 在桃花盛开季节可制作几道能以桃花入菜的特色菜;

d. 在桃子收获季节可制作几道能以桃子入菜的特色菜;

e. 餐具的使用上要有当地的传统特色或者更进一步形成各家各户各有特色;

f. 特色主打菜一定要有一个传闻与之相配,例如当地的“金龙羊肉泡”;

g. 制作一种当地农家特色的“酒”,还可以考虑以桃花、桃子入酒。

八、 桃花洞村文化建设构思

“文化”这个词,语义广泛,有“艺术文化”、“传统文化”,也有“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等。下面是就桃花洞村文化建设的一些构思。

a. 围绕主题定位,引进“非遗”项目,重点打造以传统文化为桃花洞村之“魂”的主题概念。建设好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从建筑形式到陈设装饰都要充分体现该文化遗产的历史和传统;

b. 建立村级博物馆,将民俗传统文化以实物的形式展示给游客。另外还要恢复各类传统作坊店铺,以方便游客体验了解传统为原则进行建造;

c. 结合旅游村的规划和主题定位以及实际情况,对村中的主要建筑、街道、广场、山水、道路等取个朗朗上口而又有内涵的名字。如:仙女山、紫云山、宝峰山、云雾峰、玫瑰谷、月亮沟、花溪、丽水、浣纱湖、桃花涧、映月塘等等;

d. 整理桃花洞村的民俗、故事、传说等历史典故,编印成册,发放给村民,让大家不仅知晓还可以随口讲述;

e. 收集三至五台大型的建国初期的农业机械,预留出地块陈设供人参观。如:大型东方牌拖拉机、手扶拖拉机、旧式推土机、脱粒机等;

f. 评选桃花洞村的“吉祥树”、“镇村石”、“吉祥物”等,可以对评选出的“吉祥物”进行装饰,营造气氛;

g. 围绕村名中的洞,在山中建造一个洞,布置好洞内陈设,编写一个相关故事;

h. 民居和住宿设施除保证现代化的设施外,室内室外其它装饰陈设均要按历史传统方式布置,尽量使用真实的旧物,新制品也要按传统式样制作(如:土炕、兰花被、瓷盆、瓷缸等),墙上要挂置历史照片、农具等;

i. 可以建设一个以酒文化展示、体验为主题的酒馆。

九,运营模式

1, 基础设施和环境(包括一些危旧房加固)由政府部门投资。

2, 吸引十余户"非遗"类工作室,初期免费提供房屋改造成集展示/销售/体验制作为一体的工作室。

3,村里已无人居住的房屋,可统一依据每栋房屋具体情况逐户设计改造,可分户或多户出租经营 。

4,村里有人居住的房屋,可依据各户房屋空余情况和各户人力情况自愿参与经营。

5,规划中予留的做度假村的场地,可招商引资,建设有一定规模和品味度假村,以带动当地旅游。

以上是本公司就运城市桃花洞村旅游村建设的初步构思和策划。由于该旅游村建设还处于可行性探讨阶段,本策划书是根据根据本公司以往经验和对该村的初步考察了解做出的概念策划。具体还要根据当地政府政策、投资、实施步骤,详细研究当地及附近旅游资源,分析游客消费水平,收集气候地理资料,综合分析后,再做出详细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

2014.4.29

陈建初

发展乡村旅游建议提案


发展乡村旅游建议提案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发展乡村旅游建议提案供大家参阅!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向,虽然早已形成,但获得较大发展则是在近几年,可以说是异军突起,是目前旅游业中具有独特自身优势的一种旅游业态。发展乡村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推进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新农村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及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有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以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载体为旅游开发出发点的旅游活动即属于环境旅游,而以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而乡村旅游也包括了上述两种旅游模式,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追求与自然融合的心理需求,符合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和不断完善的要求,是旅游开发转型的新探索,从目前发展看,基本具备了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感知体验的功能。目前乡村旅游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还停留在需求层次初级阶段,更多处在观光、休闲阶段,而随着旅游多级化发展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快速,乡村旅游逐步向集观赏、参与、购物、度假、养老等多层次需求发展,呈多元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态势;因此针对不同区域消费群体、不同消费体验需求,乡村旅游是一个细分的市场,应该依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从长远看复合型的乡村旅游产品是长期发展的趋势。随着我省国际旅游岛开发的不断推进,利用我省生态环境优势和独特的地方人文习俗、文化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是我省旅游规划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特别是随着自驾游人数的增加乡村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产品较单一、配套不齐全、产品链短的发展瓶颈,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一、长远规划,提高规划水平,精心培育和打造地方乡村旅游品牌。我省乡村旅游主要依托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的民俗文化,一定要以不破坏环境为基础,根据各地的情况进行发展规划,以力求保持其独特的旅游资源特点和差别化的经营思路,逐渐打造出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

二、以一带多、抱团发展,利用生态文明村和旅游风情小镇的深入发展拓宽乡村旅游发展的范围和深度。海口市秀英区2014年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以贫困村创建为重点,突出打造石山镇施茶片区和永兴镇建群片区,共投入资金3681.08万元,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59个,使全区文明生态村创建总数达到257个,为文明生态村创建注入了活力,带动了该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挖掘和利用好乡村旅游资源,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开发。有的地方为了效益盲目上旅游项目,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四、拓展客源市场,不断创新开发旅游产品,规范经营秩序。保亭和琼海在这一方面走在前头,整合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拓宽经营思路,以树立大的旅游品牌为契机,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发过来又带动了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五、强化市场经营观念,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配置。目前乡村旅游市场已呈细分化、精细化、个性化的特点,游客的消费需求和体验直接关系到经营的成败,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市场和线路时一定要突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配置,突出独一无二的消费体验。

六、实现规模化经营,鼓励组建旅游大企业,有效整合旅游资源,淡化区域界线带来的竞争劣势。目前我省乡村旅游看似遍地开花,但实际上是各自为阵,经营理念的单一以及产品设计上的雷同或相似无形之中削弱了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主打产品的效应不明显。可以考虑引进有管理经验的大企业主导联合各地区的旅游企业成立经营联盟,充分发挥各自区域资源优势,避免了相互竞争,可以提升经营水平,向规模经营要效益。

七、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扶持,首先要解决基础设施配套的问题,包括道路、管网、商业配置等;其次由于乡村旅游会用大量的乡镇集体土地,如何规范此类土地的使用和经营,以及土地的流转,政府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以达到利用效益最大化,能保证维护好农民的利益。

八、创新合作社机制,统一规范行业标准,变无序为有序,提高经营水平。

九、大力化解城镇化给乡村带来的竞争力减弱,提升城乡合作互补,突出乡村旅游的主导地位,整合文化、商业、医疗、养老等,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产业基础。乡村旅游的发展必定是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和乡村资源平衡的结果,同时也是对城市旅游的补充。建议在城乡结合部大力发展以养老、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利用城市配套的辐射作用,以及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进行开发,既可以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缓解了城市资源压力,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难题。

关于x市旅游发展情况及发展思路的报告


作者:jiagm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88更新时间:2004-11-9 关于近五年旅游发展情况及今后五年旅游发展思路的报告 一、近五年襄樊旅游发展情况 199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旅游局的大力指导下,我们立足把旅游业培育成襄樊经济的支柱产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使这五年成为襄樊旅游发展最快的五年,旅游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整个旅游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全省排序位次前移。经过市、县两级共同努力,以“三国文化”、“荆山生态”为主题的旅游品牌日趋成熟,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市旅游景区招徕、吸纳游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据预测,2003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将达到487.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9亿元,分别达到1998年的1.74倍和1.06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将由当年的全省第6位跃居全省第3位,位居同类城市第2位。 二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精品名牌正在形成。经过多年开发和建设,目前全市已形成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疗保健、宗教朝拜、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以中部名城文化寻古旅游区为主体,以西南部山地峡谷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东北部平原河湖采风揽胜旅游区为两翼,贯通湖北精品旅游线、中国三国文化线和襄樊名景揽胜大循环线的旅游精品正在形成。以这些产品为依托,襄樊名城一日游、汉江水上一日游及荆山原始自然生态长线旅游产品,正在成为鄂西北精典线路,受到各地旅游者的青睐。2003年,吸引了北京、广东等地旅游专列的到来,实现了旅游专列停靠我市游览观光的重大突破。 三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旅游接待能力日益增强。截止2003年底,全市共建成开放各类景区29处。其中,国家A级景区(点)13处,国家4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各1处;设立各类旅行社23家,其中具有经营出境游资格的国际旅行社1家;评定星级宾馆51家,其中4星级1家,3星级9家,1-2星级41家,床位4000余张。旅行社和星级宾馆的数量分别达到1998年末的5倍和6倍。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海内外游客的不同需求。 四是旅游合作开局良好,区域旅游地位日渐突出。为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我们大胆探索与周边地区进行旅游协作、合作的新路子,先后联合十堰、南阳、神农架等地,联手开发广东、山东、武汉、北京等地市场,成功吸引了广东、北京等地旅游专列到来,放大了襄樊作为中西部和鄂西北旅游的门户和集散中心的效应,提升了襄樊在中西部旅游中的区域地位。目前,在湖北省旅游总体规划中,襄樊与武汉、宜昌被并列为湖北三大旅游区域中心。 五是综合环境明显改善,旅游市场全面规范,。结合城市“创优”,围绕创造“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和游客满意”的总目标,全市大力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整治旅游环境,全力规范旅游市场,使市、县两级重点景区全部实现了“四通”、“六化”。即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通无线通讯和绿化、硬化、美化、净化、旅游厕所标准化、公用信息图形符号规范化,提升了城市旅游档次,保持了旅游市场连续多年重大旅游投诉和旅游安全事故的零记录。 近五年来,我市旅游虽然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问题的长期积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发展规划没有得到很好实施,旅游发展重点不突出。二是旅游产品开发相对滞后。全市旅游产品品种虽然日趋丰富,但以“跟风”产品和大路产品居多,缺乏自身的个性和特色。在已经开发出的诸多类型产品中,且不说在内国际、国内缺乏领先地位,单是在省内领先也廖廖无几。三是旅游“六大要素”结构不够合理整个产业链条发展不够均衡,宾馆环节畸粗,高品位景点、旅游交通、旅游商品生产、旅游娱乐等环节畸细的状况仍很严重,直接制约了整个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四是旅游整体形象尚不鲜明。“荆山生态”、“三国文化”两个旅游主题,既难以体现、突出襄樊特色,又停留在概念化阶段。除了本市的业内人士外,外界知之甚少,缺乏相应的吸引力;五是旅游服务环境亟需改善。窗口行业服务意识不浓,旅游企业服务手续繁琐,优质服务差距较大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直接影响了今后旅游市场的发育、发展,人为延缓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步伐。 二、今后五年我市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今后五年,我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和“”重要思想为指针,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国家、省、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继续贯彻落实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方针,以提高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为中心,以整合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开拓市场、优化结构,提升形象为重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争到2008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1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7.03%,把旅游业培育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具体措施 1、用“三划”明确方向。一是编制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建设鄂西北旅游门户和集散中心”的发展目标,把握好我市旅游业发展优势,有效重组、整合和利用旅游资源,科学地进行产业设计,制订出阶段性发展目标、政策、措施、重点项目等,指导今后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避免盲目、低层次和无效建设。二是搞好整体形象策划。导入形象设计战略,根据襄樊自然、人文、历史等资源特色,策划和设计

襄樊旅游总体形象,使襄樊旅游品牌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让人一读朗朗上口,一看就能记住。三是做好旅游项目策划。精心策划一批旅游景点建设、旅游线路包装、旅游休闲娱乐、旅游基础设施和项目,扩充旅游容量,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扶持,培植我市旅游业发展后劲。 2、用“三提”展示形象。一是提升文化品位。深入挖掘襄樊及所属各县的历史文化遗存,使襄樊成为三国文化、楚文化的代表。在搞好现有开放景点的文化项目开发建设基础上,加快邓城遗址、九连墩遗址、雕龙碑遗址、马跃檀溪等文化遗产可视性景观的规划、建设,力争建成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经济增长点。二是提升环境品位。依托襄荆、汉十等高速公路的开通,提升市域内公路等级及景区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好旅游交通环境;按照ISO14000环境认证体系和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推进景区规范化管理,促进景区保护、管理、开发、经营与国际接轨。三是提高建设品位。按照弘扬个性、优势互补的要求,指导景区做好项目设计与建设工作,打造襄樊整体形象。 3、用“三调”优化结构。一是调整市场结构。重点抓好广东、北京、上海、西安、洛阳等大城市和襄樊航班、火车直达城市的宣传促销,以襄樊周边地区为基础,积极开拓中远程市场;同时,指导景区、饭店等涉旅单位调整销售政策,实行新老市场、大小客户、淡旺季节相区别的灵活的价格政策,吸引游客。依托古隆中、荆山生态等成熟景区点,携手武当山、三峡、明显陵等周边景区,开展联合宣传促销,拓展襄樊旅游市场。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以鼓励开发旅游商品、设立旅行社团、旅游交通企业为重点,针对性地制订出台优惠政策,创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引导旅游行业进行结构调整,逐步将旅游六大要素培植成六大产业,并形成有机高效的旅游产业链。三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由单一产品向多层次产品、高品位产品结构的转变。要重点开发新时尚的生态旅游产品、高品位的观光旅游产品、大众化的休闲度假产品、独创性的文化旅游产品等。通过调整优化结构,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素质,加快推进我市旅游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轨。 4、用“三开”拓展市场。一是开放旅游市场。打破行政区划,在与神农架、南阳、十堰等地开展联动协作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区域性联动协作范围,通过旅游部门推动、行业协会互动、企业联合行动等各种形式,在市场管理、营销策划、产品开发等方面广泛开展协作,实现区域间旅游经济协同发展。同时,积极降低市场门槛,鼓励吸引有实力的外地企业开发新景点、设立新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促进旅游市场开放。二是开辟境外市场。以国家、省旅游局每年一次的海外宣传促销活动为载体,加大“三国文化”品牌的境外促销力度,在世界范围内营销襄樊旅游。坚持把营销重点放在日、韩和东南亚市场,依托他们,带动我市入境游快速发展。三是开通网络市场。积极支持、鼓励旅游企业将现有的宣传网站建设成为集宣传、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站,大力推动网上交易,建设旅游网络市场。 5、用“三化”引导发展。一是旅游市场规范化。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加强对宾馆、旅行社、导游、购物商场、餐饮、娱乐业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使旅游市场始终保持规范、有序的状态。二是旅游企业集团化。适应加入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县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范文


县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范文

小编寄语:旅游业是当前一些地区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范文,请大家参阅!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加大旅游改革、创新和提升力度,推进我县旅游全域化发展,制定我县全域旅游发展实施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战略:把握新常态下中央、省、市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政策新机遇,顺应城镇居民“5+2”休闲消费生活模式的升级新变化,着眼我县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后而凸显的区位新优势,精心设计树立“我家在景区”的全域旅游形象和旅游开发理念,以海西中心城市“后花园”的精准定位,打造**中朱子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二)目标定位:按照“政府主导、部门支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充分发挥朱子文化、源头活水、优美生态、清新空气、民俗古村、绿色食材、湖光山色、七彩梯田、秀峰幽谷等资源特色,全面实施“朱子文化、生态休闲、乡村民宿”旅游崛起工程,打响“中华理学名城、海西休闲胜地、**最美乡村”三大旅游品牌,努力开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新局面。

(三)空间布局:以创建五个国家4A级景区为抓手,不断提升“我家在景区”旅游形象,做强全域旅游产业,打造**中旅游新高地,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休闲旅游产业。把政策引导、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市场营销、壮大龙头、旅游创客和服务提升作为重点,认真打好朱子牌、生态牌、**中牌、民俗牌和文化牌,全力打造休闲游、度假游、养生游和体验观光游,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旅游+”行动,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相融合,与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相融合,全力打造**中国民度假新高地。“十三五”期间,**县旅游发展布局定位为“一园一城四景区”的空间结构形态。

一园:打造海西中心城市后花园。围绕“我家在景区”发展方向,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中朱子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全力打造“海西中心城市后花园”。

一城:建设“中华理学文化城”。发挥朱子文化国际影响力和我县朱熹诞生地、公山、文山、紫阳湖、紫阳公园等独特资源优势,以理学文化为内涵,把城区作为景区来建设,结合水南片区改造,加快朱熹诞生地、公山景区、仿古民俗文化街规划建设,力争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四景区:开发“九阜山文化养生景区”、建设“北**生态文化景区”、构筑“汤川生态休闲景区”、打造“**中山水体验景区”。

发展路径:将全域旅游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宜居富民的有效途径,按照《**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树立“清新**,文化**”旅游主题形象,深刻挖掘“朱子文化、生态休闲、乡村民宿”的内涵,凸显**良好的山水生态环境、农业产业基底和乡村田园,探索“景城合一、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打造**主题全景旅游空间、全时产品体验,构建以休闲度假为内涵的旅游全领域经济,推动产业结构的全业融合升级和多元化的全地域营销,将**建设成为“中华理学名城、海西休闲胜地、**最美乡村”的全国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中朱子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名城,让旅游业成为惠及全县人民的幸福导向型的重要产业,成为**省依托旅游全域化实现跨越发展、富民强县的新典范。

二、工作目标

**年,实现全县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2亿元,使旅游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初步建成**中朱子文化与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2017年,全县实现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亿元,游客逗留时间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文化旅游产值明显提高,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县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018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超过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5亿元,结合“朱子故里”、“食材**”两张名片的打造,把“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有机串联起来,打造出鲜明的旅游整体形象。

到2019年,实现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6亿元,旅游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旅游成为人们闲暇时间的主要活动内容,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到2020年,实现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8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工作任务

(一)实施旅游景区精品创建工程

1.逐步打造A级景区品牌集群。在2015年成功创建**首个“侠天下”国家4A级景区,实现国家A级景区零的突破基础上,逐步创建朱熹诞生地、桂峰古民居、九阜山、联合梯田4个国家4A级景区和枕头山、高春山庄等3A级景区,形成A级景区集群,扩大景区效应和影响力,打造**全域旅游,逐步发展成为旅游强县。落实朱熹诞生地4A级景区创建主体,实施景区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工程,确保明年朱熹公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认真对照标准,完善桂峰景区、九阜山、联合梯田、枕头山、高春山庄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综合接待能力,为下一步创建国家A级景区做好准备。

2.实施多轮驱动打造品牌体系。各乡镇、各部门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梳理,积极开展和鼓励业主进行涉旅品牌申报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农业文化遗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农业文化遗产、休闲农业示范点、水乡渔村、森林人家等品牌,推进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特色村,市级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等品牌创建工作,打造亮点纷呈、百花齐放的品牌优势。

(二)实施重点景区开发工程

1.全面修订县域旅游总规。在新形势、新政策下,聘请国内顶级设计团队,高标准、高要求进行县域旅游总规修编工作。在修编过程中,对全县旅游资源情况进行重新摸底,策划生成一批旅游储备项目。通过落实部门单位工作责任,有计划、有步骤的制定投资计划、招商计划,引进实力企业开发**景区。同时,积极对接中央和省市扶持旅游发展相关政策,积极争取旅游专项补助资金。

2.全面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计划总投资约3.45亿元,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朱熹诞生地景区计划投资5000万元,在埔头东滨花园建设“城东游客服务中心”,包括游客餐厅、旅游商品购销商场、停车场、公厕等项目,满足团队游客用餐及创4A级景区停车场硬件需求。在农机车辆厂建设一个专属朱熹诞生地景区使用的游客中心、停车场、公厕等,满足4A级景区评审和游客停车的需要。洋中镇计划投资7500万元,全力推进桂峰古民居停车场、旅游公厕、景观湖工程、萧公庙和红鹰“绿盒”浮洋生态谷项目60套零能耗度假住宅小区建设。汤川乡计划投资1.8亿元,加快侠天下景区野外生存、玻璃天桥、水滑道、探险挑战赛拓展、自助美食园、农产品营销中心等项目和蔬活汤川休闲旅游度假项目建设;九阜山计划投资1450万元,完成双溪经聚龙潭至天舒塔游步道、观景台、旅游公厕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联合梯田计划投资2600万元,完成景区道路拓宽、节点景观、观景台建设和民宿改造,种植油菜花450亩和紫云英200亩,促进景区建设再上新的档次。

3.全面挖掘开发新兴旅游热点。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对接市场对休闲度假体验类型产品的消费需求,寻找新兴旅游热点,全面开发**旅游。一是依托**金东矿业有限公司开发废旧矿洞资源,发展现代工矿旅游,打造集观光、体验、科普为一体的矿山地质公园,体验独特的矿山文化。二是引进**信迈科技集团,在景区建设高端生态木质板房,让游客吃住在景区,享受“我家在景区”的特色体验;三是打造沈郎乡茶籽油观光工厂和洋中后楼食用菌产业园,以DIY方式增强游客体验,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四是充分利用台溪万亩茶园、蔬活汤川农业园、下村油茶园和管前金柑园等特色农业资源,发展壮大现代休闲农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打造集农业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力争在新兴旅游热点上取得突破。

(三)实施乡村旅游示范县工程

1.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本。抢抓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遇,深挖乡村旅游资源潜力,提升乡村旅游整体水平,进一步深化有基础的休闲集镇、示范村、特色村建设。依据“我家在景区”的开发理念,参照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围绕乡村旅游特点科学规划、深入开发,有效改善我县乡村旅游的软硬件水平。在规划引领下,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传统饮食及制作工艺等资源,以优质化、差异化的标准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等乡村旅游形式。进一步深化休闲集镇、特色村、示范村建设,将桂峰村、云山村、胡厝村等优势明显的旅游重点村再次升级。立足乡村魅力对都市人群的吸引力,既保持住这些重点村的自然、生态、民俗、民居、农事、农家菜等又“土”又“野”、原汁原味的乡村内涵,又在宣传、管理、服务、交通、卫生、村民素质等现代理念上继续提升,全面改善游客体验,打造乡村旅游2.0版。加大对乡村旅游创业者的旅游政策法规、乡村旅游营销、接待礼仪、经营理念、传统菜品与地方特色菜品开发、乡村旅游导游知识和民间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等知识的培训。依托职专教育资源培训、邀请高校师资及国内知名创意团队授课等方式,培养出一批思想观念新、致富技能高、经营能力强的乡村旅游创业能手,实现物质、精神双富民,有效推进我县乡村旅游上档升级。

2.激发乡村旅游创业热情。着眼大学生回乡创业、乡贤回乡投资、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契机,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全县各方面力量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动力,营造乡村旅游创业创新良好氛围。对乡村旅游创业实施工商注册绿色通道、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补助、评优奖励等,吸引本地大学生、乡村能人和理念新、能力强的外地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投入乡村旅游创业。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休闲集镇、特色村、示范村建设等进行补助;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利用多方资金改善美化乡村环境,为创业者提供较好平台,为乡村旅游创业创造良好的信贷环境。

3.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集中力量建设旅游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力争利用较短时间改善旅游示范村道路、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匮乏的状况,为乡村旅游发展壮大打下坚实基础。多渠道筹集资金修缮部分较差路段,加宽、美化入村道路,完善标志标牌布置等。加大餐饮、住宿和娱乐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创建**乡村旅游民宿“绿野乡居”品牌,确保游客吃的放心、住的舒心。加大对桂峰村、书京村、云山村等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示范村的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深度挖掘古民居文化、土堡文化、农耕文化,积极创建创新文化展示和体验的载体,以文化的魅力让游客感受、认同景区之美。

(四)实施旅游产品营销工程

积极与景域国际旅游运营集团、厦门春晖旅游公司等知名企业对接,充分利用其营销体系、人脉资源、专业知识实行整体宣传营销战略,以“我家在景区”、省会城市“后花园”为主题,结合“朱子故里”、“食材**”两张名片的打造,把“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有机串联起来,打造出鲜明的**旅游形象。依托侠天下景区的“侠文化”、洋中桂峰村的“民俗文化”、联合梯田的“农耕文化”组成东北旅游带线路,逐步延伸至县域中心朱熹诞生地的“朱子文化”和九阜山的“养生文化”,形成多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以创建“**省摄影十强县”为抓手,组织举办“清新**”摄影大赛并出版旅游画册,不断提高**旅游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拍摄制作《我家在景区》、《玩转**》等旅游宣传片,在**电视新闻综合频道主流媒体黄金时段投放。充分利用电商产业园,推动“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发展。建立健全营销网络,通过微信、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旅游,全面打响**旅游品牌,有效增长游客总量。进一步拓展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客源市场,争取二日游旅游团队常态化。

(五)实施旅游商品提升工程

全力打造“食材**”名片,成立旅游伴手礼开发办公室,联系、筛选国内知名的大陆与台湾旅游文创机构和团队,与本地的旅游商品生产相关企业牵线搭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帮助企业提升质量和形象。挖掘振兴传统小吃,借鉴宁化、沙县成功经验,成立**特色小吃领导小组,依托县旅游协会设立小吃办,抓紧收集传统小吃,从中筛选不同种类、做法、工艺的精品小吃,编辑出版《**传统特色小吃》书籍,在全县广泛传播、培训。挖掘老字号**特色小吃,并抓紧做好商标注册工作。保护地方知识产权,对传统小吃、特色美食要努力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着手规划、打造美食街区,逐步把南门市场规划、建设成为汇集特色小吃、茶楼酒肆、艺厅戏台为一体的“宋城”,打造**民俗文化大观园,创造消费热点,提高游客吃、住、购弹性消费的比例。提升旅游商品营销实效,通过电商园进行线上线下营销互动,线上开展互联网+旅游推销,线下景区旗舰店、淘宝等电商大力推介。举办伴手礼创意设计大赛、**特色小吃评选大赛等活动,采取网络、微信投票等新媒体,不断扩大**旅游商品市场影响力。通过参加旅游商品交易博览会,向外界推荐**旅游商品,扩大和提高**旅游商品知名度。

(六)实施旅游人才培育工程

制定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和完善旅游人才培训体系,做大从业人员培训,纳入旅游管理服务中心管理,优化旅游人才结构,提升我县旅游发展软实力。加强与省内高校合作,建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考核,定期举办各类旅游技能大赛,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加强旅游人才引进。重点引进与我县旅游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级饭店行政管理、会展商务与节事组织、景区规划与项目策划、电子商务与现代服务等旅游高端专业人才,强化人才引进政策向旅游业倾斜,吸引高层次人才为我县旅游发展服务。完善旅游人才激励政策。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旅游人才评价机制,在职位晋升、科研立项、经费、评奖等方面向旅游倾斜。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提升导游队伍素质,调整和完善导游队伍结构,重视复合型、社会高级兼职导游等导游人才的培养,加强和改善导游在岗培训,规范和落实导游薪酬和社会保险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将旅游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目标考核体系。各乡镇要成立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确定旅游分管领导,设立旅游办,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解决办公场所和经费问题,推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沟通协作,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面完成旅游产业发展任务。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各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着力改善进村、进景区道路、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国土部门要出台符合乡村旅游发展实际的用地政策,优先审批并减免相关费用。交通、公路部门要按照申报国家4A景区节点要求,保质保量做好通往九阜山、联合梯田等重点旅游景区内外交通建设,完善旅游标识标牌,争取开通重点景区旅游公交线路或直通车。金融机构要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积极的信贷支持,适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适度降低乡村旅游业主贷款准入门槛,支持农村发展的小额贷款优先用于乡村旅游项目,扶持乡村旅游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全力推进旅游业发展。

三是严格目标考核管理。各乡镇、部门要结合旅游资源条件,做好开发规划和项目包装、实施,制定落实目标责任考核监督制度。要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县级绩效管理目标体系重点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责任体系,制定考评奖惩机制,促进各乡镇、各部门形成奋力争先,全力发展旅游的新局面,同时,各乡镇要把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建立县乡两级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和考核机制,出台具体的目标、政策、措施;整合各类资金,广泛吸引各部门、集体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县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


县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省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我县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推进健康**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优化应用环境、强化要素支撑、调整产业结构、严格产业监管、完善推进机制,逐步扩大医药产业规模,激发医药产业创新活力,推动医药产业智能化、服务化、生态化,实现医药产业中高速发展向中高端转型。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宏观指导、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责任,落实国家相关医改政策,完善产业政策和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2. 坚持创新驱动与开放合作相结合。 将自主创新作为医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切实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引进省内外一流研发团队,加强科技攻关技术合作,加快我县医药研发创新。

3. 坚持区位优势与转型升级相结合。 发挥中药材种植区位优势,优化中药材种植结构,促进大宗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规范化加工、品牌化经营。引导中药企业种植、加工一体化,促进医药产业改造升级和绿色安全发展。

4. 坚持提高效益与提升质量相结合。 紧抓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医药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落实国家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安全。

(三)主要目标

到2020 年,全县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医药健康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促进,产业格局更趋合理;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 30 万亩以上;骨干企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产业集聚水平大幅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成为省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区域。全县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医养结合形成规模;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医药成本医疗费用有效降低。

二、主要任务

(一)做大做强中药材种植业,打造道地中药材品牌

1. 加快药源基地建设步伐。 以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品种提纯复壮为重点, 坚持品种繁育与野生驯化相结合 , 科研、生产、经营并重 , 加快品种选育和种源基地建设 , 全面推行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中药材质量水平。用足用活现有政策措施,加大中药材种植扶持力度,把中药材种植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纳入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生态屏障保护等项目支持范围,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2. 加强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壮大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种植示范基地。依托华瑞农业、宏泰药业、本草源生物科技等中药材加工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订单种植,重点在沿山片区建设板兰根、甘草、黄芪、柴胡、孜然、王不留行等特色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积极培育发展中药材产业链。采取“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 基地 +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中药材种植“订单式”生产和企业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资金导向作用,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3. 提升中药材加工生产能力。 鼓励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改进工艺和设备,消化优势道地中药材品种原料。提升中药材仓储、养护等管理水平,切实解决虫蛀、霉变等问题。采取多种形式,调动社会资本建设中药材储藏设施,形成加工中药材龙头企业集群,全面提升中药材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 大力发展药菜两用蔬菜加工产业。 各乡镇在规划蔬菜产业发展时要将药菜两用蔬菜作为重点产业来抓,结合实际,合理确定种植品种。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围绕药菜两用蔬菜开发相关产品,提高药菜两用蔬菜附加产值。

牵头单位:县农委、县林业局

配合单位: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食药监局、县卫计委、各乡镇。

(二)加快中医药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竞争力

1. 依靠科技研发新药产品,推进中药现代化。 坚持注重品牌、提升品质、扩大品种、持续利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和挖掘中药材资源固有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加强道地药材作用机理、生产特性及标准化研究,以及中医药领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围绕板兰根、甘草、黄芪、孜然、王不留行等优势品种,大力推进“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挥全县中药材产业园优势,推进优质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规范化和加工一体化建设。鼓励药品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医疗机构联合攻关,建立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医药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中药新制剂开发。积极打造区域生物医药基地,鼓励药品生产企业围绕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全过程,推广应用基因工程、生物催化、生物转化等绿色制造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构建符合国家规范、开放共享的新药筛选、安全性评价、临床评价、制药工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2. 加强保健食品及药食同源中药材的开发利用。 积极争取陇药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鼓励和扶持相关企业开发药膳、保健食品、药食同源中药材产品。争取将地产甘草、板兰根等中药材纳入国家药食同源管理目录或申报为新资源食品,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开发食疗、保健、养生、康复产品。鼓励扶持社会机构开展推拿按摩、艾灸拔罐、药浴熏洗、贴敷刮痧等养生保健服务和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服务。加大药食同源中药材的研究开发,积极开发涵盖食品、化妆品等日化用品的系列产品,提高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3. 推动中医药产业品牌化发展。 引导和鼓励中医药企业进一步加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积极培育、申报、认定国家发明专利、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等;充分发挥我县被省农牧厅确定为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板蓝根之乡”的品牌优势,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知名品牌和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引导和促进中医药企业提升发展质量和品牌竞争力,支持企业开展品牌价值评估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医药产业品牌影响力。

牵头单位:县工商质监局、县科技局

配合单位:县食药监局、县卫计委、县工信局、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推进绿色改造升级

1. 规范药材生产企业生产行为。 按照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污染物综合治理的绿色制造和循环生产模式,实施中医药标准化提升工程,运用中药材现代化科学检测技术,推动开展中药制品和大宗道地药材标准升级,增强标准的适用性、配套性和针对性,提升药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强化药材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建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的药品生产销售一体化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2. 健全药品质量监管体系。 建立药品风险排查机制、风险管控机制和风险应急机制,实施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精准监管,强化药品生产经营管理事前预防、事中事后动态监管,实现药品安全全程无缝监管。加快基层药品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步伐,加强基层药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药学和法律专业人员比重,实现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和风险信息分析评价全覆盖。推进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逐步建成横向联通、纵向联动的投诉举报系统、审评审批系统、药品稽查系统。加大企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药品生产经营。加强医药广告发布审查,严肃查处虚假违法医药广告,净化医药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营环境。

牵头单位:县食药监局

配合单位:县工商质监局、县卫计委、县文广新局、县公安局

(四)统筹资源优势,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1. 推动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以创建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县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统筹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优势资源,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开展针对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老年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的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服务。鼓励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的护理服务,大力开展中医医疗、保健、康复和治未病服务。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支持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将康复护理延伸至居民家庭,逐步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2. 发展中医药生态养生保健旅游。 围绕全市创建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要求,打造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特色基地,支持企业开发优质、安全、养生的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用品、药膳美食等,围绕医食养生、中医药康体养生、温泉养生、中药材香草花卉养生等项目,积极推广开发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熏洗药浴、温泉疗养、药膳食疗等可体验、可消费的养生保健产品,打造中医药保健养生旅游服务品牌,使养生保健产品进景区、进宾馆、进餐馆、进乡村,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游客消费需求,推进中医药与养生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依托227 线观光游览线、乡村旅游文化示范点、方舟水世界和扁都口景区,开展养生休闲、健康饮食和养老服务,把健康养生融入旅游体育产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山地户外运动、自行车和自驾旅游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养生保健旅游。逐步构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网络,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大中医药健康旅游宣传推广,推出一批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精品线路和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一批融中药材种植、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开发等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进中医药与养生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3. 推动健康服务多样化发展。 积极开展健康体检及咨询服务、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服务,加强各类健康体检、咨询机构和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融合建设,引导体检机构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立健全健康保险服务机制,加大健康保险产品创新力度,为参保对象提供多样化选择。加快健康养老、医疗保险、健康体检等服务行业发展步伐,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健康保险服务体系。

牵头单位:县卫计委、县民政局

配合单位:县旅游局、县文广新局、县教体局

(五)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同步发展,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1. 提升医疗服务综合能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加强诊疗行为管理,防止过度医疗等不规范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处方,保障患者的购药选择权;推进各类所有制医疗机构设备共享,推动医疗机构间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完善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等方面对所有医疗机构同等对待,加快形成多元化医疗服务格局,扩大患者选择权。推动医师多点执业,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快落实分级诊疗。到2020 年,力争全县医疗服务综合能力进入全省县区前列。

2.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实施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结合医药分开,加快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推动分级诊疗、中西医同病同价和医师多点执业,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强价格、招标采购、医保政策衔接,推动药品价格形成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价格信息公开,防止药品价格虚高和过度医疗。完善药品招标采购机制,逐步扩大医疗机构药品招标采购及使用范围。建立健全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用药综合评价体系,控制临床不合理用药行为,促进基本药物和常用低价药品优先使用。鼓励采用首购、订购等非招标采购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促进新药(医疗器械)研发和规模化应用。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支付方式,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健全大病保障政策,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满足社会多样化健康保障和医药产品需求。

3. 开展智能化医疗服务。 积极推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行动计划,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进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互联网在线健康咨询、网上预约分诊、移动支付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等便民服务,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拓展和完善现有设施资源,推进以全员人口数据、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库建设,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面向基层开展病理诊断、影像诊断、专家会诊、监护指导、手术指导等远程医疗服务,加强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协同应用。到 2020 年,跨部门、跨区域的医疗、医药、医保、健康等领域数据融合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牵头单位:县卫计委

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工信局

(六)发展现代医药物流,着力构建医药诚信体系

1. 建立现代营销模式。 建设药品流通大健康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融合线上线下功能,开展药品配送和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推动优势企业开展零售连锁经营,统一采购配送、质量管理、服务规范、信息管理和品牌标识,提高连锁药店规范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依托生态工业园区“西部药都”及洪水镇、三堡镇、新天镇中药材批发市场,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配送和仓储中心,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中药材期货市场。加快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完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立现代医药流通体系,推动大型企业联合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覆盖城乡的药品流通配送网络,提高基层和边远地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推动中小流通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做精做专,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

2.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健全医药诚信管理机制,改善市场诚信环境,整合现有信用信息资源,建立医药研发、生产和流通企业信用记录档案,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并依法及时在“西部**”网站、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开。依法制定信息收集、评价、公布等制度,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依法加大对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力度,提高失信成本。加快企业信用与商品质量保险体系建设,探索实施产品质量安全强制商业保险,强化企业自我约束。引导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制定考核评价制度,开展守信承诺行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牵头单位:县商务局、县工商质监局

配合单位:县工信局、县食药监局、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加强政策保障和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立足区域医药产业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将医药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促进医药产业发展议事协调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眼产业长远发展,统筹推进药材种植、医药制造、医药流通、医药科研、药品监管以及医药改革、健康医疗、养生旅游等医药产业发展。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全县医药产业发展实际,结合部门职责和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推动中医药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扶持力度。 认真落实医药产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利用奖励引导、资本金注入、应用示范补助等方式,支持医药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平台、产业服务平台等应用示范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整合部门现有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带动作用,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扶持具备医药创新发展能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联盟发展。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业贷款、企业兼并重组、小微企业发展、研发费用扣除、引进重大装备关键设备,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向创新人员转增股本、奖励科技成果转化股权等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孵化器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支持投资医疗健康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建设发展资金。积极培育成长性好的医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交易,引导符合条件的医药健康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进行融资,推动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资产负债率,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以医药产业集聚区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医药企业和重点产业链延伸项目,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带动全县医药产业提档升级。对投资建设综合性现代医药物流园区、养生养老场所、大型医疗服务机构的,在享受已有优惠政策的同时,按照国家和省、市、县有关规定优先保障土地供应。

(三)加强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医药产业人才评价、流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支持职业学校培养栽培种植、制药制剂、医药物流与营销、医药电子商务、老年护理、健康管理、养生旅游管理、对外交流等与中医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复合人才。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医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人才、专利、技能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机制和股权激励机制,形成“团队+ 技术 + 资本”的引智新模式,充分调动各层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医药产业引进的符合相关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 优先推荐入选人才计划,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持续开展省、市级名中医和县级名医名科评选认定工作。依托国家和省级医药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培养本土化医药创新创业人才梯队。

(四)加强协同监管。 加快构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定期沟通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 , 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健全药品价格监测体系,重点监测竞争不充分药品的价格行为,对价格欺诈、价格串通和垄断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完善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医药企业沟通机制 , 构建全社会共治的监管格局。遏制部分原料药包销垄断现象,加大查处力度,防止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垄断行为,保障药品正常供应,使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

(五)完善推进机制。 建立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评估乡镇、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健全考核评估和监督检查机制,适时组织专项督查,对执行不到位、进度迟缓、敷衍塞责等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依法依规问责,确保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全面落实。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专项行动计划,加强督查指导和跟踪调度,发现重大情况和问题及时向县政府报告。探索建立医药产业发展评价体系,支持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开展产业运行监测分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行业信息发布,及时整顿规范医药市场,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霸州市旅游局发展“乡村旅游活动”的实施方案


霸州市旅游局发展“乡村旅游活动”的实施方案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住2016年为中国乡村旅游年的契机,贯彻落实我市四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的会议精神,我局决定在全市发展“乡村旅游活动”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景区主体,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风光为旅游吸引物打造**的乡村旅游品牌。
(二)工作目标,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以旅助农、以旅富农、以旅兴农,推动全市的乡村旅游向规范化、规模化、集团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开展乡村旅游工作的意义
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有观光休闲、体验性质的旅游活动。**市旅游业刚刚起步,并被确定为“十一五”期间的支柱产业,**人口的85以上在农村,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工业占地与农民关系问题日益严重而乡村旅游正好能缓解这一矛盾。并且搞乡村旅游有投资就业率高、带动就业率高和就业面宽的特性,因地制宜的搞乡村旅游,农民有职业又有“物业”,男女老少都能动员起来,同时也可以消化农副产品,这本身就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潜力和原动力。
三、工作内容及要求
依托乡村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以农业生产活动、乡野风光、农村生活习俗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一)打开乡村旅游的突破口
我市南孟镇历史上就是以农业为主,农民有丰富的农作经验,紧靠106国道,交通便利,且在观赏树木,大棚蔬菜,水果采摘等多个项目上已初具规模,因此,南孟镇作为乡村旅游试点的条件已经十分成熟。
首先,确定2-3户有一定经济基础,农业种植有一定规模,诚信可靠的农户为试点单位发展乡村旅游。
其次,要确定3-4个采摘品种突出优势、发挥特色。
第三,原有果园大棚要进行改造以适应旅游采摘的实际要求,将原民居装修,做到“屋内舒适化,屋外农村化”以此吸引更多的城市游客。
第四,旅游局和镇政府对试点农户进行政策上的支持。
(二)制定我市乡村旅游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不仅需要加强“硬件”建设也需要不断提升“软件”服务的质量,尽快出台《**市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健全乡村旅游的标准体系,规范产品、设施、管理、经营服务。对乡村游实施挂牌经营评定星级等措施,使**乡村旅游从严规范、高档次入手,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三)开展以“新农村,新旅游”为题的乡村旅游大宣传
宣传推广乡村旅游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办法,推介乡村旅游精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多渠道、多方位、高强度开展大宣传。首先,筹集资金在重点路段竖立旅游指示牌,编制现存旅游宣传画册,提供咨询服务,引导游客来霸州消费。其次,与中央、省级主要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合作,推出专题采风等专栏和系列报道。第三,抓好典型宣传,总结经验,大张旗鼓、广泛宣传,发挥典型的示范引路的积极作用。第四,发挥“口碑效应”利用当地城乡居民对乡村旅游的认同,自觉进行“口碑”宣传,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四)突出特色,发展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力,我市可发掘的乡村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不断发掘资源、突出特色,才能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一是要以茗汤温泉为核心,吸引和指导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古村,古乐的文化内涵,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村工艺技术,如扬芬港泥人等。三是展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使游客在乡村游中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农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等。四是建立南孟乡村旅游园区,以政府为主导,集沈家营观赏树木,马坊大棚采摘,西北岸桃树基地,粉营蔬菜基地为一体,统一规划而又各成体系,让游客一年四季都有采摘内容和娱乐项目。
(五)搞好旅游人才的培育工作
人才的培养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立足于长远发展,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有条件的地区应加强和有关专业院校培训中心的联系,分期分批地组织培训和学习,积极培养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同时要十分重视对广大村民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增强村民的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六)加强管理,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引大量旅游者的重要原因,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加强管理成立乡村旅游办公室,根据《**市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加强日常的指导管理,避免出现无序发展和管理混乱的情况霸州市旅游局发展“乡村旅游活动”的实施方案

霸州市旅游局发展“乡村旅游活动”的实施方案。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6年7月2日----2016年8月1日)
1、成立开展“乡村旅游”活动领导小组。
2、制定《**市乡村旅游服务规范》(试行)
3、制定**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同全市旅游规划同步进行,年底完成)
第二阶段(2016年8月1日----2016年9月30日)
1、敲定2—3户积极性高,有一定基础,口碑好的农户,在南孟搞乡村采摘试点(挂牌经营)
2、借助茗汤温泉宣传**采摘,推出“南孟采摘,茗汤泡汤”活动
3、制作**市乡村旅游宣传画册及乡村旅游指示牌,引导顾客在**消费。
第三阶段(2016年10月1日----2016年1月30日)
1、市旅游局对试点单位全面验收,挂牌经营,颁发《**市乡村旅游从业许可证》
2、在完善农家采摘的基础上。,确定1-2户“农家饭”“农家旅馆”试点,开发**乡土小吃,使游客在**市享受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3、**市旅游局对“农家采摘”“农家旅馆”试点进行业务指导,并给予政策支持。
第四阶段(2016年12月1日----2016年12月30日)
1、制定《**市星级农家院评定标准》对现有的“乡村旅游”点按照《标准》进行评定活动,评定星级,导入竞争机制,规范管理。
2、举办全市“乡村旅游培训班”,对参与乡村旅游的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使乡村旅游在**可持续发展。


**市旅游局
2016年7月20日
霸州市旅游局发展“乡村旅游活动”的实施方案

策划方案,是策划成果的表现形态,通常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策划方案源自于提案者的初始念头,终结于方案实施者的手头参考,其目的是将策划思路与内容客观地、清晰地、生动地呈现出来,并高效地指导实践行动。《生物医药园区旅游发展构思》如果还没解决您的需求,请访问我们为您2024准备的“旅游发展心得体会”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