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总结 > 建设规划方案 > 导航 > 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

建设规划方案

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

时间过得太快,过去一阶段的工作,工作虽然劳累,但收获了很多,是时候静下心来总结近期的工作了,工作总结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识和客观事例的罗列上,必须从实践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来。应该怎样才能写好自己的总结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
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全省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特编制###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一、指导思想
我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省委“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部署,把握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我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有利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财源项目建设,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为从根本上实现财政状况好转,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推进“四个换位”,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深化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全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坚持全党抓企业,着力构筑工业强县。以工业为主导,突出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动骨干企业实现新跨越,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进一步宽松环境,优化政策,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提高自我创新能力,促进小型企业集群化发展。加速产业集聚,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提高经济外向化水平。全力推进招商引资。落实责任目标,健全组织体系,强化服务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扩增县域经济总量。
――坚持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县域经济民营化水平。围绕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金融、土地、社会保障等配套改革,进一步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创造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多方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
三、总体思路
今后五年,我们将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以推进“四个换位”为切入点,突出“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产业抓企业,全民招商招大商,增强财力壮实力”发展战略,以工业强县为重点,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全力扩增县域经济总量。坚持发展现代化农业,壮大畜牧经济总量,提高种植业标准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 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第2页品有限公司新增彩印设备、扩大生产能力项目累计增加财政收入===万元。
(=)、摇篮乳业公司自====年以来,企业经营发展较快,对财政贡献能力逐年增加,=年累计为财政提供收入=,===万元。
(=)、冰山淀粉有限公司精细化学淀粉生产线建设项目,累计提供财政收入==万元。
(=)、黄淮集团大豆分离蛋白改造项目,累计为财政提供收入==万元。
(二)财源建设开展情况
====年以来,我县按照制定的财源建设发展规划,在省市主管部门精心指导下,经过努力工作,扎实推进,财源建设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
=、财源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瑞雪糖业集团技术改造项目。精制幼砂糖生产线改造项目于====年开始实施,工程总投资=,===万元,自筹资金===万元,银行贷款=,===万元,省财政贴息===万元,当年完工并投产。项目改造后新增销售收入=,===万元,新增税金===万元。
瑞雪糖业硫化床锅炉技术改造项目于====年实施,项目总投资=,===万元,企业自筹==万元,银行贷款=,===万元,省财政贴息===万元。当年==月份完工并投入运营。项目改造后,当年新增利润===万元,上缴税金===万元。
(=)、天鹅集团公司大鹅屠宰加工和羽绒加工生产线项目,于====年实施,项目总投资===万元,县财政投资==万元,企业自筹===万元,银行贷款===万元,省财政投资===万元。该项目完成厂房改造=,===平方米,购置加工设备==台。项目当年完工并投产,项目投产后新增产值=,===万元,上缴税金===万元。
(=)、塑编制品有限公司新增彩印设备、扩大生产能力项目,于====年实施,项目总投资=,===万元,企业自筹===万元,银行贷款=,===万元,省财政贴息==万元。该项目改造增加生产设备==台(套),项目于====年=月完工并投入运营。项目改造后,企业年新增生产能力=,===吨,新增销售收入=,===万元,新增利润===万元,税金===万元。
(=)、冰山淀粉有限公司精细化学淀粉生产线建设项目,于====年实施,项目总投资=,===万元,企业自筹===万元,其他投资=,===万元,银行贷款=,===万元,省财政贴息==万元。该项目====年开工生产。项目改造后,新增财政收入==万元。
(=)、黄淮公司日处理=,===吨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于====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企业自筹=,===万元,银行贷款==,===万元,省财政贴息===.=万元。目前,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设备正在安装,预计====年投产。
=、主要做法
几年来,我县财源建设工作得到了省、市部门给予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为我县财源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全县上下也形成了对财政工作的统一认识,从主要领导到财政干部,及项目承办单位都把财源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高财政反哺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齐心协力抓财源、增收入、上项目、挖潜能,使财政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步显现出来。
(=)以规划为先导,确保财源建设有章可循。我们根据省、市财源建设工作总体规划,研究制定了《###县====年—====年县级财源建设发展规划》。规划以建设“三产有序衔接、前后联系密、后劲日益增强”的新型财源体系为主要目标,坚持立足资源优势,坚持面向市场,围绕特色经济选项目,围绕招商引资上项目,切实做到项目精选到位,保证实施成效,并力争在三个方面搞突破。一是围绕农业战略性调整,实现基础财源建设的新突破。重点是实施种植基地建设性工程、畜牧业养殖工程和乡企发展工程。二是围绕工业经济战略性升级,实现主体财源的新突破。重点是实现产业升级带动战略、名优品牌发展战略和优质项目升级战略。三是围绕县域经济的战略性转移,实现新兴财源建设的新突破。重点是实施大户带动战略,载体拉动战略和集散地升级战略。
(=)以落实为关键,确保财源建设稳步推进。在财源建设过程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财源建设与农业开发力度,全县绿色、特色作物面积达到===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这些作物有大灾之年显示出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在畜牧业上,按照“主辅换位”的发展理念,突出特色优势。鹅、牛、猪等规模饲养大场、大户分别发展到===个和=,===户,畜牧业中轴作用得到明显加强。在乡镇企业上,深入实施乡企振财工程,努力推进乡镇财源向“造血”型转轨。====年全县就启动===余个乡镇财源建设项目,仅马铃薯加工一项就上马小型淀粉厂===个,实现了马铃薯就地加工转化增值,促进了乡镇财政增收。二是财源建设与企业产改相结合。通过租赁、合资、转制、出售等有效途径,使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实施到位,取得了增活力、添后劲、提效益、促发展的多赢功效,进一步确立了工业主体财源地位,有力地支撑了财政经济平稳运行。三是财源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努力培植财源建设增长点。截止目前,我县个体私营业户已发展到=,===户,年可实现税金=,===多万元。四是财源建设与招商引资相结合。通过辟建工业园区、老企业出售等多种形式吸引内资、外资,扩大项目空间,提高项目质量。五年来,全县共完成各类招商引资项目近===项,引进到位资金==多亿元。同时还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辟建了化肥农药市场、蔬菜批发市场、粮油批发市场、建材装潢市场、种籽营销市场、百货购物商场及食品批发市场,这些市场的建立,活跃了城乡经济,繁荣了物贸流通,不仅盘活了国有企业闲置资产近=,===万元,而且安置下岗职工近千人,为我县财政集聚了发展后劲,维护了安定稳定。
(=)以机制为保障,确保财源建设健康运行。将完善机制建设作为搞好财源建设的有力保证,并将健全的机制融入到财源建设的各个环节,从而营造了全县上下想财源、建财源、养财源的良好工作氛围。一是强化领导。我县成立了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主管财贸、工交、农业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经济计划、工商、国税、地税、审计等部门的一把手任成员。各乡镇也成立了财源建设工作领导组织,由乡镇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同时,我县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对财源建设项目的包扶责任制,完善包生产、包效益、包稳定措施。对制约财源建设的难点问题进行协调处理,构建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包项目、基层领导抓落实的财源建设三级领导网络。并将财政工作和财源建设项目纳入目标考核,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勤政业绩的重要内容,兑现奖惩。二是强化管理。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始终把重点放在保工资、保支农、保教育、保稳定等钢性支出上,压缩人、车、会、电话等各种弹性支出。坚决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做到预算从严、支出合理、监督有效,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优化资金使用途径,逐步增强财政资金对各业生产的反哺能力。三是强化税收征管。通过专项整治,加大对偷、逃、漏税等的打击力度,做到抓常税、清欠税,大税不放,小税不漏,依法计征,实现工商税应收尽收。并且认真贯彻实施免征农业税试点工作,积极开展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发放工作,使农民减负增收,提高生活水平,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围绕依法行政,各行政执收执罚部门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政策,确保各项规费按时收缴到位。
=、财源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们在财源建设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扶持资金到位晚,致使有的项目不能及时上马投产,错过了商机。二是项目承办企业贷款难,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项目建设。三是有的项目运行质量不高,达不到项目论证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

fWr816.com强烈推荐

“十一五”发展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发展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立足于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创业、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的发展路子。初步建成了林、糖、电、矿支柱产业体系,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找准方向,打牢基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新阶段。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建设投资规模、发展速度、变化显著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各项工作,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依法按规、配套完善、稳步推进的大好局面。
(一)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启动建立以总体规划为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为保障的三层规划体系。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批准实施县城江东片区、大寨、响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五年来实施了管网建设、道路建设、绿化建设、供水建设、设施建设、河道整治工程,城市道路、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停车场、公厕、广场、公园、路灯等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全县的小集镇建设不断完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永平、正兴、民乐、为次中心,其他乡镇为三级中心的小城镇结构体系。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6.8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2.4%,城市规模增长迅速,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37.2平方米,建成道路总长为28.27千米,县城绿化面积达14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6%。
(三)治污项目循序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70吨,服务年限为15年,项目概算投资2690.41万元,目前已通过初步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垃圾转运站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安装设备准备工作。八是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规模近期日处理1万立方米,远期日处理量2万立方米,配套管网总长84.8公里,初步设计投资8051.82万元,污水处理厂采用bot模式运作。项目于12月15日开工,处理厂图纸在送审中,配套管网工程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待进入工程招标阶段的相关工作。
由于我县是非贫非富县,财政较为困难,垃圾及污水处理费用财政难以承担。为了保证垃圾填埋处理场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实施、投入使用后良性运行、促进环境保护和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污水生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云政发186号)文件精神,于12月29日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对垃圾、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举行听证会,20xx年3月11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关于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xx19号)、《关于县城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xx20号)批复文件,同意我县征收县城垃圾及污水处理费。
(四)廉租住房建设稳步实施。和我县廉租住房指标19000平方米(其中3000平方米、16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148万元。我县分七个点进行廉租房建设,其中:县城响水路一期3000平方米,现已竣;县城响水路二期5000平方米,县城苏家大营(与交运集团政企合建)1000平方米,县城凤岗盐矿5600平方米,凤山乡中小学平方米,永平镇二中1800平方米,正兴镇卫生院600平方米,整个廉租住房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83%,计划20xx年4月前全面完成廉租住房建设任务。我县所建廉租住房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并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规模进行建设。县上制定出台了《傣族彝族自治县城镇廉租住房实施细则》、《傣族彝族自治县廉租住房分配和管理实施方案》。
(五)城市管理
1、“三分建、七分管”。近年来,我县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理顺机制,强化执法,不间断开展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城市特别是城区主次街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从总体上看,城市管理的问题还不少。比如市容市貌容易反复,长效管理不落实;管理盲区、背街小巷脏乱差依然存在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城区特别是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定地段、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形成以路为线、纵横成网、布局合理、覆盖城郊的管理网络,做到违章行为及时处理,街头垃圾及时清除,环境面貌不断改观。
2、强化保障。为加强管理,协调,公安、工商、卫生、交警、运政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与城管部门责任共担、联合执法、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城市建设要投入,城市管理也要投入的理念,切实加大对城市管理的投入,提高城市管理维护费标准,改善城管部门工作条

“十一五”发展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第2页件。推进改革。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加快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市政管护、环卫作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推进管干分离、管养分离、作业放开,通过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企业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管理重心下移。
3、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城镇建设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县城和重点城镇建设,加快小城镇改革步伐,形成结构合理、配套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县域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城镇化发展,促进人口、资金、资源的聚集。二是以规划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为导向,以工业化推进现代化,以城市化合理组织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把县域建设成为城镇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地区。
(二)规划原则
一是整体效益原则,处理好全县城镇发展矛盾,调整好城镇布局与产业结构,尤其处理好城镇间的功能协调问题。二是优势互补原则,加强城镇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安排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浪费,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投入总量,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未来的各种潜在发展留有余地。
(三)发展目标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到2020年,我县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将达到1190公顷,人均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居住、公共设施、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给排水、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全满足县城增加人口的需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县城的建设模式在用地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产业、交通和环境特点确定为集中联片发展与组团式跳跃发展相结合,南拓为主,适度东进。重点发展江东组团、东巴工业组团和纸厂工业组团,调整完善旧城组团和江北组团,适度发展江南组团。形成“一带、两轴、四园、六组团”的城市布局结构。
“一带”--依托威远江两岸的平坦地势,配合两岸主要沿江联系道路的建设引导城市沿威远江南下逐步发展,形成城市主要威远江城市景观带。
“两轴”--一是以东西向的森林大道,振兴路,人民路为基础、以公共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主轴;二是以威远江两岸沿江绿地为基础的开放型生态景观轴。
“四园”--是指规划的四座大型公园,芒果山公园、佛迹公园、民族公园和滨江公园,体现县城独有的人文地理特色。
“六组团”--组团以地形地貌和主要道路进行分隔,各组团在功能上各有侧重,其中生活居住组团有四个:旧城生活居住组团、江东生活居住组团、江北生活居住组团、江南生活居住组团,工业组团两个:东巴工业组团、纸厂工业组团。
(四)规划重要指标
1、十二五规划期限为:20xx年—20xx年;
2、20xx年,县城人口达6.0万人;到2020年县城人口达10万人。
3、20xx年,县城区建设用地8.2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38平方米;到2020年县城区建设用地1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9平方米。
(五)分步实施方案
1、20xx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25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8%,建成区面积达6.9平方公里;
2、20xx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30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9%,建成区面积达7平方公里;
3、20xx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3800人,城镇化水平达30%,建成区面积达7.2平方公里;
4、20xx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0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1%,建成区面积达7.4平方公里。
5、20xx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2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2%,建成区面积达7.6平方公里。
6、20xx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5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3%,建成区面积达7.8平方公里。
(六)保障措施
要使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促进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的措施保障:
1、舆论宣传保证措施
在全县范围内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舆论宣传工作,宣传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做到家喻户晓,达到“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社会氛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取得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支持。
2、规划指导保证措施
严格按县城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发挥规划在市政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3、法制保证措施
加强市政建设的立法工作,用法制保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地方性城市市政建设法规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实施市政管理。我县于出台了《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的地方性、行业法规。
4、走经营城市之路
走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建市场化之路,以经营的方式来推动城市的发展。一是寻找新的城市资源;二是盘活城市闲置资产,使得城市闲置资产的收益最大化。
5、资金保证措施
形成多渠道的市政建设筹资和投资体系,建立项目库,有针对性的完成项目可研初设,争取列为国家和省地项目,取得上级资金补助。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县内外各企业、单位、个人投资。合理使用贷款投资市政建设。
(七)《“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表》附后。

区农业和农村十一五建设总结与规划


区农业和农村十一五建设总结与规划 为建设我区“绿色农业”特色经济,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编制我区农业和农村“十一五”建设规划(讨论稿)。 第一部分:“十五”农业和农村建设回顾与总结 XX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建设绿色农业中心为目标,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产品区域布局更趋优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开步伐,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展顺利,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XX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628元,比上年增长12%,走出了1997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一直在5%内徘徊的低谷,为近年最高。 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化。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5万亩(含开发区),年产量11.63亿公斤,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红枣规模扩张,由XX年的6万亩猛增到目前的30万亩,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万吨。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奶牛养殖业从微到大,规模达到6879头。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等,玉米从XX年前的16万亩左右,猛增至30万亩左右。 二是以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为突破口,实现优势农产品区域化。按照《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两区三带”总体框架,重点培育12种优势农产品。蔬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蔬菜基地建设,规划实施面积34万亩,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已建成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初具规模。畜牧业上,先后建成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本土化。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工业园区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等9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16亿元。威特食品、丰元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本地加工企业也迅速崛起。 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圆满完成了国家级“九五”计划农业高效用水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重点节水示范区。丘陵山区根据立地条件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 五是开展农技培训,实现科技示范园区化。我区卓有成效地组织和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近三年共培训农民78万余人次,农民科技素质和劳动水平得到进一步增强。科技示范推广以示范园区为载体,重点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目前发展势头良好。依托东阳镇无公害蔬菜基地打造“绿色科技园区”——无公害蔬菜及观光农业示范区,前期规划已经制定。修文镇争取XX万元农业科技园区贷款项目,新建修文农业科技园区。金贝植物园、金威航天育种基地、中华羊驼基地等一批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得到稳健发展。 六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检测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截至XX年,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近达到12万亩,是全国55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之一, XX、XX年连续两年被农业部验收为优秀。今年又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5个试点县(区)之一,全区认证面积将达到35万亩,占全区食用农产品面积的71.8%。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华玉荣香椿、中昌梨枣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产业标准化生产规程,《榆次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正在加紧制定中。 七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收入非农化。通过实施阳光工程等,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全区非农产业劳动力人数达到4531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7.3%以上。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动力,去年农民非农收入达到26.6%。 八是勇于实践创新,实现农业服务市场化。在农技推广、市场、信息、畜牧防疫和农业执法五个方面构建起了农业服务网络。农业五站由撤乡并镇前的63个精减为51个,人员由297人精减为243人,形成了一支精炼高效的农技推广队伍。市场体系已建成东阳蔬菜批发市场、什贴葵花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已经由省计委立项;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达39个,会员3209名;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已完成25个农村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辐射全区农村的销售网络初步形成。全区上网农户已达到4900余户,17个乡镇、企业和大户注册了“一站通”。整合原有的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资源,建设5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农业综合执法队伍也在加紧筹建中。 九是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农村小康建设全面化。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消了村级招待费;农村税费改革胜利完成,减少税费负担1710万元。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实施信用工程,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的金融服务。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全区土地流转总体上平稳规范。农村初中全面推行毕业证书和绿色证书双证培训制度,全区双证毕业生累计达到10227人。改造调整农村学校危房50000平方米,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中小学布局。“村村通”工程,把一条条笔直宽敞的“小康路”修到了农户家门口。郭家堡、张庆等5个乡镇环卫管理所挂牌投入运行,彻底结束了乡镇农村无环卫管理机构的历史。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东阳、北田、长凝、什贴、修文等八个小城镇建设被列入全省农村小城镇建设重点行列,其中东阳镇被列入全国500个小城镇之一,山西省35家中心镇之一。东阳的常家庄园、东赵的后沟古村、乌金山的森林公园等旅游品牌已经打响。今年我区选定郭家堡等5个乡镇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王湖、南关等20个村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 第二部分:“十一五”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区农业和农村“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农业为发展方向,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原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的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构筑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加快富民兴榆新跨越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1、经济总量:到2010年,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XX年的9730元达到18000元,年均增长14.6%;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5.75亿元,年均增长8.5%。 2、结构调整:农村二三产业充分发展。非农业从业人员人数占总劳动力人数的比重达到63%以上。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0%。 3、农村基础设施:建成高标准的农田水利设施保障体系,实现基础设施系统化、排灌工程标准化、信息传输自动化。新增、改善节水面积11.5万亩,节水总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74%;到2010年全区农村全部实现安全饮水。 4、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农田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0%以上。 (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1、城镇化水平:由城镇化水平由52%增长到75%;建立健全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机制,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农村城镇体系。 2、物质生活水平:农民生活较为宽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848元达到6500元,年均增长11%。恩格尔系数在0.3以下,消除贫困人口;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消除文盲,健全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3‰以下。 4、民主法治建设:农村广泛民主和法治。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民自治和乡镇人大会制度完善;农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干群关系密切,治安状况良好,社会稳定。 (三)生态建设预期目标 1、自然资源保护:林地总面积达到7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8%,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生态农业有较大的发展。 2、环境质量:农村大气环境质量指标达到GB3095—96一级标准,农田灌溉水质达到GB5084—92标准。 第三部分:“十一五”建设的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1、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蔬菜总面积稳定在30万亩,蔬菜总产量12亿公斤,保护地由23万亩增至30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由5万亩增至12万亩。无公害蔬菜认证面积达到30万亩。重点建设4个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和园区:一是以北田、庄子、长凝为重点,建设10万亩茄果类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二是以郭家堡、张庆、修文、东阳为重点,建设10万亩结球类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三是以郭家堡、修文、张庆、长凝、东赵、北田等为重点,建设8万亩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四是以潇河两岸为重点,建设5万亩出口加工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蔬菜外运基本实现冷藏运输,冷藏量达到2亿公斤。 红枣面积稳定在目前的30万亩,到2008年全部进入盛果期,总产量达到2.25亿公斤。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重点抓好乌金山镇罕山、北田镇南梁、长凝镇涂河、东赵乡龙门河、庄子乡西白线5个双万亩生态园区建设,“四个一”种植模式覆盖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养殖基地:奶牛由目前的8000头增至3万头;生猪饲养量由30万头达到50万头;肉羊饲养量由30万只增到60万头;鸡饲养量由270万只增至300万只。高标准示范园区由目前的40个增至60个。人工种草面积由5万亩发展到12万亩。重点建设四个优势畜产品产业带:一是以108国道沿线的郭家堡、张庆、修文、东阳4个平川乡镇的瘦肉型猪、禽蛋、奶牛为主的产业带;二是以北田、庄子、什贴、乌金山、长凝、东赵6个丘陵乡镇为主的肉羊产业带;三是以郭家堡、张庆、修文、东阳4个乡镇为主的禽蛋产业带;四是以郭家堡、张庆、修文、东阳4个乡镇为主的奶牛产业带。 2、绿色林果产业建设 XX-XX年年全区苹果面积发展到12万亩,主要分布在北田、庄子两镇,辐射周边的郭家堡、长凝、修文等乡镇。苹果优势区域内,力争晚熟品种红富士,中熟品种新红星、红星、金冠,早熟品种藤牧一号等的比例在1:1:1。产量由目前占全区苹果的33%提高到69%以上。优质果率由目前的30%左右提高60%,平均单产由500公斤/亩提高到1500公斤/亩以上。贮藏果达到80%以上,加工量力争达到总产量的10-20%以上,产值力争比现在提高30-50%以上。2008-2010年以稳定面积、改良品种、提高质量为突破,占领国外市场,扩大果品外销率。 梨生产的主要区域集中规划在东赵、什贴两乡镇。品种以大力发展拳头产品酥梨和小白梨为主,适当引入发展水晶梨、黄金梨等沙梨系列和西洋梨系列。XX-XX年年,梨树面积达到6万亩,同时,将酥梨和小白梨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使优势区域的产量占到全区总产量的80%以上,优势果率达到70%以上,单产达到1000公斤/亩以上,果品贮藏率达到50%以上。2008-2010后在稳定面积、提高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和外销率。 3、优质专用粮食产业建设 XX年专用玉米种植面积稳定30万亩左右,亩产力争达到400公斤,专用玉米种植达到80%以上。到XX年年单产提高20%以上,达到500公斤/亩,到2010年单产要提高40%,达到600公斤/亩。 XX年优质酿醋专用高梁4万亩,亩产力争达到500公斤,总产达到XX万公斤。面积、亩产、总产要分别比上年增加45.8%,25.9%,83.7%。建设300亩酿醋专用高梁种子繁育基地,年提供种子4万公斤。配套农产品质量检测设施,配套病害监测和防治设备,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区酿醋业的健康发展。同

时,要根据市场情况,适当发展酿酒和饲草高梁及甜高梁,最终实现高梁的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提升高梁生产产业级次的目的。 XX年谷子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力争亩产达到170公斤,总产达到680万公斤。XX年年面积要达到4.5万亩,单产达到250公斤,2010年面积要达到5万亩,单产达到300公斤,总产达到1.35万吨。 4、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围绕蔬菜、红枣、乳品等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果品冷冻保鲜、核桃、大杏仁、红枣、蔬菜为重点的6大类农副产品加工。大力扶持福大、丰元、博瑞、威特、海玉、德御、四眼井、民信等龙头企业,力争使农副产品加工由目前的5亿元增至12亿元,培育产值1亿元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5个、1000万元以上的中型企业10个。 5、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按照晋中市规划发展的12个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继续加强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体系配置要素和科学管理,建立起符合21世纪农业发展趋势的科技先导型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到2010年形成农业科技示范核心区3750亩、示范区6万亩,辐射带动60万亩。重点建设金贝植物园、金威航天育种基地、中华羊驼基地等一批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和东阳无公害蔬菜及观光农业示范区、修文农业科技园区。 6、生态林业建设 人工造林14.3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防护林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幼林育苗18.5万亩,种植扁桃及优质核桃5万亩,培育优势林业民营企业示范园50个,建设园林村150个。 7、农业机械化建设 农机总动力由45万千瓦增至53.7万千瓦,亩均动力由0.83万千瓦增至0.96万千瓦,机收面积新增2万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由3万亩增至8万亩,机械化牧草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 8、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目前现有保浇地35万亩的基础上,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1.5万亩,其中新增水浇地1.5万亩,新增管灌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万亩;建设华北集雨灌溉明星区,打集雨灌溉井XX眼,发展可浇地4000亩;水保治理7.6万亩;新增耕地1.08万亩;建设沼气池5000座。 9、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0%,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由目前的50%增至60%。定单农业由5万亩增至40万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由10亿元增至20亿元,农民经纪人由4万人增至5万人,农产品商品率由85%增至90%,信息网络服务覆盖率由50%增至100%。新培养1万名农民技术员,建设50个农科教基地;建设面向全国、配套齐全的串串红农业综合批发市场;继续实施“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使“三电合一”农户达到2万户左右;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第四部分:“十一五”建设的措施及政策建议 第一,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引导农民进行合理土地流转。一方面,鼓励农民在自愿和保持土地原承包权不变的原则基础上,土地的使用权流转和集中,从而形成蔬菜、红枣、畜牧等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另一方面,引导农户在不改变各自土地占用规模的条件下,实行一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联合,从而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 第二,以科技进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将重点扶持现有的金贝、羊驼、金威航天育种等科技示范园区,在修文镇再上一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继续深化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把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的重点转向社会化。大力提倡和鼓励涉农企业的技术推广,逐步形成以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产业化组织为主的多元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到2010年,农业专业协会的覆盖率要达到70%,科技园区技术覆盖率达到80%。 第三,加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战略。以今年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试点为契机,继续扩大农产品无公害生产面积,蔬菜、红枣的无公害面积要达到95%以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请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对获得国家、省、市名优品牌称号的给予奖励。绿色食品认证总数达到15个,争取2—3个有机食品认证,新创农产品品牌20个。 第四,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和产业化组织的建设。串串红农业综合批发市场要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到2010年,农民合作组织成员争取达到2万人,农产品营销大户发展到5万人以上。 第五,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壮大蔬菜、红枣、乳品特色产业,发展大杏仁、核桃等潜力产业;坚持规模扩张,以量占市,以质取胜。到2010年,蔬菜面积稳定在30万亩,其中温室大棚发展到12万亩,全部达到绿色蔬菜基地标准;红枣在面积稳定30万亩的同时,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新增百亩以上的种植大户50户;畜牧养殖上,优良品种的饲养量实现比“十五”期末翻一番;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鸡存栏180万只,出栏120万只,肉羊存栏30万只,出栏30万只,生猪存栏20万只,出栏30万只;建设高标准养殖示范园区60个。在红枣发展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核桃、大杏仁、红枣等干果产业。以山西威特食品公司为龙头,发展出口导向型的特色干果种植业,在丘陵乡镇种植扁桃及优质核桃5万亩。 第六,全面推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郭家堡、张庆、修文、乌金山、东阳5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王湖、郭家堡、南关等2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加紧进行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到2010年,全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总数达到10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总数达到8个。创新思路,引导农民在广泛参与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创业致富,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充分利用我区东阳商旅型经济带、修文民营经济园、张庆醋业园区等已经具备集群经济的有利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基础,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共同繁荣。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农业就业在社会就业中的比例的降低,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要积极推进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转移农业剩余劳劝力,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拉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 第七,进一步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挖掘我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内部发动,外部引进,吸引工商企业转攻农业,鼓励民营大户发展农业,建设一批加工龙头亮点,力争建成5个大型龙头企业。鼓励农口各部门、各乡镇进一步明确扶持重点,倾斜优惠政策,多方聚集资金,尽快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重点抓好四眼井公司固态生物发酵、金贝植物苗木

克隆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的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引导乳制品加工企业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借鉴榆次怀仁四眼井酿造集团公司的成功运作经验,引导博瑞公司、晋佳公司、晋宏公司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或者直接与古城乳业、蒙牛等大型乳品企业联合,将我区的乳品生产、加工、销售融入到全省及至全国的大市场中去,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八,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十一五”期间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温家宝同志《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主要是考虑:一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建设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区委、区政府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方面: 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农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对农村学生免收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补助费;认真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就学困难、就学歧视问题。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引导富余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最大幅度地增加对农业的各项投入,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五是坚持城区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扩大城镇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制定灵活合理的户口政策,取消不合理限制,使农民从“只转不移”变为“既转又移”,实现农民向市民的彻底改变。

商务局十一五规划总结及工作回顾


商务局十一五规划总结及工作回顾“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管理机制,整合职能与职责,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内贸流通搞活”的工作目标,开创了商务工作新局面。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县商务局于5月8日根据发〔〕25号文件精神组建成立,是主管全县招商合作、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县政府组成部门。几年来,商务局从无到有,在上级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了我县商务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上升。第三产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的8.36亿元增加到20xx年9月的11.2亿元,年平均增长17.38%。
2、市场体系渐趋完善。农贸市场建设发展迅速。继县城中心市场建设完成以后,又极积争取了全国“双百市场工程”,对县城中心市场进了升级改造;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芙蓉镇农贸市场日贷项目竣工投产运行,提供了825个固定摊位、110间门面;投资新修了镇农贸大市场、村农贸市场、镇农贸市场、两岔农贸市场,农村农贸市场网络正在形成之中。“农贸大市场”已完成了项目规划、项目评审、项目审批等各项基础工作,项目推介及招商工作正在进行中。同时,借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东风,已在全县30个乡镇建成日用工业品、家电、农资等各类“农家店”140家,农村市场网络日渐完善。健全的市场流通网络使我县商品流通更加顺畅、便捷、合理、高效。
3、新型商业流通业态迅猛发展。“十一五”以来,随着个体私营商业的蓬勃发展,全县品牌连锁店、加盟店等各类专卖网点已达20余个,特别是各类国内外知名高档服装、鞋帽、家具等专卖店纷纷登陆永顺,抢占商机,积极引导消费,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味及生活质量同时,极大地活跃了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4、餐饮住宿服务业不断扩容提质。新思维、新品味、新开发带来了新消费。随着我县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景点圈的推介升温,来永顺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商务洽谈的消费群体日益增多,星级、准星级大酒店顺势而动,以改造硬件设施和提升服务质量为突破口,同时,配套餐饮、茶吧、足浴、休闲等服务项目,满足了消费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扩容提质,使我县在承办大型节会方面具备了较好的接待能力,对拉动我县旅游业发展,服务县域经济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5、招商引资初见成效。五年来共实施招项目95个,到位资金23.11亿元。
6、企业改制有序进行。对原有亏损的国营商业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改制清算,平稳的实现了企业职工安置。
(二)20xx年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1、按照州政府考核我县招商引资任务和考核的统计口径,1至9月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6个,合同引进内资24085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9000万元,完成州分目标任务数(71950万元)的68%,同比增长99.9%。其中工业项目10个,到位资金14200万元,完成州分目标任务数(43170万元)的33%,同比增长13%。引进利用外资10万美金,完成州分目标任务数(150万美金)的6.7%。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亿元,同比增长17.5%。
3、“家电下乡”实现销售总额6349.75万元,销售产品20585台(件),完成州分目标任务80.3%,兑付补贴资金746.34万元增加税收190.5万元,补贴兑付率达99.5% 。
4、县城定点屠宰生猪2.73万头,完成目标任务78 %,城区定点屠宰率达到100%,重点乡镇定点屠宰率达95%。
5、新建镇农贸市场已竣工交付使用、县城中心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地埋式垃圾处理站即将建成投产运行。
(二)主要做法
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对重大问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我局始终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关键阶段全员抓,克服下属改制企业多、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困难,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成效显著。
2、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每一项工作的开展之前都要有详细的计划和实施方案,进行周密部署,事中严格按计划狠抓落实到位,事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总结提高。
3、着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以政办[]1号、2号文件出台了新的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把优化投资软环境作为重要内容,体现了最好投资环境在、最好服务氛围在的思想;随着“”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我县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都为外商来我县投资兴业创造了很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良好局面,全县招商引资“一盘棋”的局面初步形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外贸出口创汇为零。没有一家企业实现出口创汇。
2、人才短缺。自成立以来

商务局十一五规划总结及工作回顾第2页商务局只配备8名编制,任务重、人员少,还要当好商务战线16个单位的排头兵,人员编制不足严重制约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没有专门的商务执法队伍,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限。
3、企业改制遗贸问题,信访维稳形势严峻。服务公司、农行协解人员上访时有发生。
4、项目储备少,用地规划不详细。由于资金和技术等原因,在招商项目前期论证上投入不够,准备工作薄弱,致使一些招商项目的储备和质量都达不到要求,难以推出产业关链度强和聚集效应明显的优势项目,意向项目多,签约项目少。例如综合批发市场项目,我局4月以来先后接待广西千禧房地产开发公司、上海明珠世贸商城董事长黄金梅等几家企业实地考察该项目,最后都因为项目用地规划不详细,所需资料不齐全而放弃。远通(香港)有限公司考察了南山宾馆项目,也因为规划用地问题而放弃。5月以来,我局也先后接待了深圳展登贸易有限公司等几家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企业,最后因为找不到现成的厂房、没有修建厂房用地规划等原因而没有洽谈成功。
5、部门缺乏联动性。招商引资工作“一盘棋”的格局尚在初步形成之中,在项目考察论证过程中存在“单打一”现象,有数据上报沟通不及时现象,从而导致到位资金统计上报工作滞后。
6、已签约项目实施的长期限与完成年内短期任务存在矛盾。今年签订的重大项目投资在较长期限内才完成,资金到位期限长,加之历年来没有重大项目的积淀,完成委、政府下达的内联引资万元任务十分艰巨。
7、州分工业项目任务难以完成。州分我县工业项目的任务占内联引资总任务数的60%,由于受电力、交通瓶等颈制约,导致我县工业招商项目发展处于弱势,难以引进重大的工业项目,因此今年难以完成州分43170万元工业项目的内联引资任务。
二、“十二五”规划初步构想
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举全局之力,迎难而上,沥胆奋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1、总体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惠民商务”为主线,不断创新商务工作机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突出以商招商,强化项目建设,完善城区市场功能配套;以全面激活农村市场消费为重点,继续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通过强化城区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快城乡市场建设和城区商业圈建设;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培育新型服务行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业;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规范成品油、酒类、定点屠宰市场秩序,净化市场消费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2、重点目标:以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流通业促进扩大内需;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协调各单位的关系,进一步落实招商项目的用地等前期工作,打造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经济;积极培植进出口企业,开创出口创汇新局面。
3保障措施:以“文明创建”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以“三法一制”转变作风为契机促进行政效能提升,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以“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以“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强大的纪律保障。
三、20xx年工作总体安排
即将到来的20xx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深化改革、充满挑战的一年,我们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力争各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1、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为了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局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坚定不移的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在优势资源上进一步加强推介力度,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提高招商履约率,确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全面、平衡完成。
2、稳步推进企业改革。认真落实企业改革改制工作责任制,完成百货大楼改制工作,真正实现“两个置换,三个转变”。对未完成改制工作的外贸公司要在确保企业稳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改制工作。
3、积极培植进出口企业。近年来我县的对外贸易一直陷入发展困难的境地,20xx年我局将加大工作力度,利用现有的优势企业培植出口创汇载体,20xx年力争我县出口创汇50万美元以上。
4、继续抓好“家电下乡”、 “万村千乡工程”和“放心肉工程”,开创“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新局面。进一步规范商品促销活动的同时,将各种展销会、推销会纳入规范化轨道,并在此基础之上,大力培育农村流通体系,建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企业,家电下乡工作在全保三争一。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执法力度,健全检疫检测制度,扩大定点屠宰肉的市场占有率。县城生猪定点屠宰率达100%,农村达95%以上,实现城乡定点屠宰一体化的规范管理。
5、积极稳妥实施好成品油“十二五”规划项目。协调好中石化的关系,着力实施,为商务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保障。
“十一五”规划工作已经进入尾声,时间紧、任务重,时不我待,我局将竭尽全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规划夯实基础,为商务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保密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总结


“保密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总结


为进一步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满足高技术条件下保密与反窃密斗争的需要,推进我街保密工作的整体发展规范,我街道对贯彻落实“十一五”保密科技发展规划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三抓”
一是迅速传达抓落实。在《“十一五”保密科技发展规划》颁布后,我街迅速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和领会文件精神,深刻理解贯彻落实《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在学习中做到“四学”即涉密干部率先学、党工委带头学、各级领导深入学、党员干部普遍学。通过学习,全街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把握《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并将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发展规划》的新要求、新目标上来,进一步增强抓好保密工作和贯彻落实《发展规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贯彻落实《发展规划》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动力。
二是广泛宣传抓落实。
我街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发展规划》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并将学习《发展规划》纳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必学内容,对学习内容作出具体安排。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保密宣传活动,举办保密知识竞赛、业务培训、组织观看保密宣传教育片等,增强干部职工和涉密人员的保密观念,增强贯彻落实《发展规划的自觉性。
三是明确责任抓落实。为确保《发展规划》落到实处,我街将贯彻落实《发展规划》情况列入领导干部考核范围。并把贯彻落实《发展规划》工作列入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做到了“四个到位”即领导到位、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二、强化四个“管理”
1、抓好涉密人员管理。我街经常性地开展案例教育会或专题讲座,学习讨论会等活动,切实提高重点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督促他们自觉遵守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确保保密技术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贯彻落实。
2、加强保密技术管理工作。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加强对绝密、机密、秘密级信息载体,已确定的保密要害部门和部位,重要涉密会议和重大涉密活动的管理,保密技术防护装备和设施,物防技防措施到位,确保安全。
3、抓好涉密载体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管住管好各类涉密载体,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纰漏。涉密文件的起草、制作、分发、传递、使用、复印、存档和销毁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翻印、复印、汇编涉密文件,不得随意扩大涉密文件传阅范围。在做好纸质涉密载体管理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对软盘,硬盘,光盘等各类非纸质涉密载体的使用,保管,销毁的管理。
4、抓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我街把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作为保密的大事来抓,加强网络、电讯信息系统的技术防范和管理。在完善内网建设的基础,并与国际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修订并完善上网信息制作、审批等相关规定,严格操作管理,同时建立起涉密计算机非法外联监控系统,加大管理监控力度。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依法治密的原则,结合本街实际,进一步完善保密的相关规定和工作体系,规范保密工作流程,建立健全长效的保密管理制度,确保保密工作有序高效运转。

区十一五工作总结


区十一五工作总结“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在xx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经受了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省级试点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推进“两个加快”,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力跨越,争创一流,完成了灾后重建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为“十二五”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一)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
我区与极重灾区紧邻,地震造成的损失达到279.48亿元,是20xx年地方财政收入的40倍;没有中央确定的对口援建省市,各项重建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按照上级党委、政府“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部署,区委、区政府提出“用两年时间,完成五年收入,实现十年目标”的重建思路,制订并优化了区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涉及灾后恢复重建项目737个,总投资204亿元。突出“四个优先”,注重科学重建、阳光重建、务实重建,争创一流,灾后重建全面提速,实现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截至20xx年10月底,已竣工项目734个,完成投资196.18亿元。城乡住房重建、基础设施重建、社会事业重建、产业重建、生态环境重建等均提前完成了目标任务。除10个极重灾区外,全省51个重灾县中,xx重建具有标杆意义。(二)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20xx-20xx年,辖区gdp(预计、下同)年均增长17.81%,20xx年,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20xx年预计达252.5亿元,比“十五”末预计增长1.27倍。20xx年人均gdp达36536元。“十一五”期间,区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17亿元,远远超出了“十一五”规划84.81亿元的目标,为“十五”期间的3.69倍,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道路、交通运输、农田水利、电力、天然气、市政设施建设均大大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一、二、三产业均取得长足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之比由20xx年的12.71:52.24:35.05调整为9.50:60.00:30.50,工业化率达54%,属于全省少数率先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区(市、县)之一。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以园区为平台,推进工业经济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提前1年将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了“百亿工业园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1525工程”成长型百亿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工业企业和增加值占了全区70%。形成了机械加工、天然气化工、电线电缆三大支柱行业。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围绕农民增收,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化建设以及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劳务输出有序展开,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达到新的水平。围绕服务城乡,商贸、旅游、物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年均增长25.87%,20xx年预计达6.1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3倍。“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85%,超过gdp年均增速,20xx年达70亿元,比20xx年的30.78亿元增长1.27倍,市场繁荣活跃,新型业态发展成型,各类大中型超级市场、购物中心、连锁专卖店、专业店、特色餐饮店、各类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等竞相崛起,“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的推行,农村市场得到进一步开拓。三大物流园区基本形成、沿山旅游产业带建设全面推进。成为xx各区(县、市)中,唯一进入全省“十强县”的区(县、市)。(三)改革日趋深化,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十五”圆满完成农村税费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农村综合改革又走在全省前列。以统筹城乡发展试点为突破口,不断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机制,突出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六个重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小城镇建设进程加快,城镇承载能力明显提升,20xx年,城镇化率达62%,比20xx年提高 7个百分点;新农村示范村、扶贫村建设成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新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得以深化。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多种经济成份加快发展。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全面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建

区十一五工作总结第2页成区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强化行政监察。统筹推进投资、财政、水务等体制改革,健全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和审计监督机制;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为重点的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新的成绩,完成了“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实施了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改革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推行了“乡财区管”的财政管理模式,改革工业集中发展区和黄河新区财政投入模式,水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投资引资方式,主动对接发达地区和海外产业转移,以工业集中发展区和黄河新区为招商引资平台,积极组队参加市外、省外各类展会,结合灾后重建,力促项目落地,“十一五”期间,累计到位市外资金134.7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5621万美元。“十一五”期间,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1.71%,20xx年预计达 5005万美元,为20xx年1.67倍。(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不断改善
以“八项民生工程”建设为抓手,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统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实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不断改善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推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普通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示范区创建工程进展顺利。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推进标准化社区卫生示范服务中心(站)、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村卫生站建设。实现低保人群应保尽保,“五险一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面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五保”集中供养率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文化体育、社区建设和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老龄、妇女儿童、扶残助残、双拥、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82%和11.88%,20xx年分别达17952元和688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稳步增长。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消费品市场供需两旺、城乡居民消费领域不断拓宽,消费水平日趋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五)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生态环境日趋改善
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林业建设,森林覆盖率由20xx年的18.30%提高到20xx年的21.50%。严格环境准入,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均达100%。推进节能减排,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狠抓技术研发推广,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监管,保障饮用水安全。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以“五镇两线”为重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行“七进”、“三个集中整治”和“五乱治理”,新建(增)环卫设施和设备,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六)推进“和谐xx”建设,社会安全稳定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大力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全面推行稳定风险评估、会商制度。“大调解”格局初步形成,绝大多数经济问题在基层得到解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急预警、救援和防灾减灾体系日趋完善。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

全县农业工作十一五总结


全县农业工作十一五总结“十一五”以来,我们以打造六个农业万字头基地为目标,强力推进农业“一带四基地”建设进程,建设了万亩优质猕猴桃基地、万亩苗木花卉基地、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头瘦肉型猪基地、万头牛羊基地和万只肉鸡基地。农业“一带四基地”基本形成,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带动了二、三产业蓬勃发展。粮食产量实现逐年递增,20xx年达到了28.72万吨,生猪存栏由20xx年的22.5万头增加到20xx年的30万头,苗木花卉由20xx年的3.8万亩增加到20xx年6.1万亩,无公害蔬菜由20xx年的4.3万亩增加到20xx年的8.2万亩,农业总产值“十一五”末达到了29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一、农业“一带四基地”基本形成
按照“调结构、上规模、创品牌、增效益”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猕猴桃、无公害蔬菜、生态养殖和苗木花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强力推进农业“一带四基地”建设进程。
南部沿山形成了东西长54公里、南北宽3—5公里的名优果品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带,总面积已达13万亩,321个农家乐年接待游客19.2万人次,年产值达9200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途径。
南部畜牧养殖基地建成年出栏生猪千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达到25家、存栏万只以上的蛋鸡场7个、出栏万只以上的肉鸡场40个、奶牛场6个。年可出栏生猪30万头、禽类82.7万羽,畜牧业年产值实现5.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9.3%。
xx中部沿108国道规划建设40万亩猕猴桃基地,目前已发展猕猴桃30.7万亩,总产量达25万吨,是全球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生产的猕猴桃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1万亩猕猴桃取得了欧盟有机认证。果品远销26个国家和地区,产值达12.7亿元。
北部沿渭地区规划建设10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以终南镇和富仁乡2个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为中心,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园区,生产的清水莲菜、结球生菜等30多种蔬菜深受市场青睐,销往全国10多个省区。西芹、黄瓜、架豆、番茄、西葫芦5个蔬菜品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全县共种植无公害蔬菜8.2万亩,设施蔬菜1.3万亩,年产无公害蔬菜15万吨,产值2.4亿元,实现了“万亩基地万万元,户均增收8000元”。
苗木花卉以哑柏镇裕盛村、青化乡联集村和终南镇三里桥为中心,规划建设10万亩精品苗木花卉基地。经过多年努力,涌现出了西安裕盛园林集团公司、西安富强花木园艺集团有限公司、三里桥苗圃、西安市xx马鞍桥金矿精品苗木花卉产业园区、雅奇景观园等一大批苗木生产经营龙头企业。全县共发展高档苗木6.1万亩,品种400余种,成为西北最大的苗木花卉集散地,产品远销19个省、市、自治区,总产值达4.5亿元。
二、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技推广体系长足发展
1、信息体系建设
在全县建立了391个农村信息站点,每年在网上发布各类农业供求信息2万余条。20xx年实现网上交易2870万元。
2、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加强了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在全县建立了4个农药残留检测点,年抽检样品10000余个,有力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3、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1)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年均面积递增3万亩,“十一五”末已达到到20万亩,建核心示范田10个,面积1万亩,建优质小麦繁殖田5000亩。产量指标水地平均亩产400公斤,旱地亩产比当地同等水平增产10%以上。
(2)夏玉米“双百”示范工程。年实施面积5万亩,“十一五”末增加到20万亩,主推郑单958、浚单20两个品种,建核心示范田7个,面积7000亩,亩增玉米100公斤,增值100元。
(3)小麦玉米高产开发与“吨粮田”建设。小麦玉米高产开发面积各40万亩,小麦亩产320公斤,玉米亩产340公斤,“吨粮田”面积8万亩,“十一五”末达到10万亩,小麦亩产400公斤,玉米亩产500公斤。
(4)粮经间套高效栽培。麦

全县农业工作十一五总结第2页辣间套面积发展到1万亩,产量指标小麦亩产330公斤,鲜椒亩产1350公斤。在富仁、司竹、终南蔬菜主产区,积极推广玉米、大蒜间套技术,间套面积由目前的20xx亩发展到5000亩,蒜苗亩产20xx公斤(或蒜台亩产500公斤),玉米亩产450—500公斤。
(5)早春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在平原和山区发展早春作物生产,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效应,发展早春地膜洋芋7500亩,亩产1600公斤,早春地膜玉米3万亩(其中甜糯玉米发展面积占50%),亩产500—550公斤。
(6)设施农业生产。设施农业面积20xx年已发展到1.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3万亩,设施杂果1000亩,其它设施栽培1000亩。
4、农机化发展
新型农机具推广及新的耕作方式的试验示范与推广不断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推广农业机械7544台,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0xx年的 28.3675万千瓦增加到36.129万千瓦,增长了27.4%。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以扩大规模、优化品种、健全市场、集约经营为方向,向建设秦岭北麓百里杂果观光旅游带、40万亩猕猴桃、15万亩苗木花卉、10万亩蔬菜和百万头生猪出栏的目标迈进,全力打造国内第一个猕猴桃主题公园、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交易中心、长庆油田最大的生活后勤服务基地、5万亩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区和全省生猪大县,努力把xx建设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林业局“十一五”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总结


根据国家、省、市林业部门的安排部署和要求,我县在“十一五”期间,结合开展平原绿化工程,组织实施了农田林网建设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工程实施主要情况

(三)工程建设与管理:在扎实推进农田林网工程实施中,创新营造与管护机制,坚持做到建管齐抓,切实保证农田林网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绿化效果。

一是推行承包责任制。实行工程建设承包责任制,农田林网工程建设任务由专业造林绿化施工单位承包实施;积极推行工程监管承包责任制,落实领导与技术干部包联责任制,确保工程主体责任、包联责任“双明确”、工程质量和进度“两落实”。

二是推行全程监管制。全面实行技术监理制,县林业系统及乡镇林业技术人员,组建了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小组,对农田林网工程分段承包监管,就建设标准、施工质量和工期进度等各方面实行全程监督管理和督促检查,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

三是推行长效管护制。全面推行“谁建谁管”的长效管护机制。农田林网工程在承包期内由各施工单位负责管护,确保高质量栽植、精心养护、保证成活。与此同时,积极采取了围栏设置、大树支撑、封堰浇水、锄草抹芽、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措施,做到管护到位。

二、工程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1333公顷农田林网工程的实施完成,对13330公顷农田起到了防风、保土、保水作用,有效防止了因风沙而造成的农作物减产、甚至毁种的问题,降低了种植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单产的作用。

二是提高了温度,延长无霜期。由于林带挡风,使地面散发的热量不易被风吹走,局部热量交换减少,从而提高了空气的温度。据测定,林网工程区内平均气温和土壤温度均比旷野增加1℃左右。在林带保护下,无霜期在春天和秋天各延长15天左右。

三是提高了空气和土壤湿度。在林带背风面,由于林带阻挡,风速减低,空气流动减弱,使湿空气不易被旱风所带走,因而得到相对稳定,导致林网格内小气候相对湿度获得增加。据测定,林带背风而能够提高土壤湿度27%以上。

四是防护林带既能改变小气候条件,又能保水保肥,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种植业的增产和稳产。以小麦为例,亩投入人工、机具、籽种、化肥等费用50多元,产量可提高30%左右。

三、工程建设主要经验

一是政府重视是搞好农田林网建设的关键。农田林网建设是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的公益性农业基础建设,组织难度大,实施困难多,必须依靠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是机制创新是搞好农田林网建设的根本措施。只有创新机制,明晰产权,把农田林网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激发广大群众建设农田林网的积极性。

三是项目启动是引导群众建设农田林网最有效的方法。要使农田林网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就是要有效利用了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通道绿化等项目资金,推进农田林网建设。

四是科技和法制是农田林网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林网离不开科技,巩固农田林网建设成果离不开依法治林。在农田林网建设中,积极发挥林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充分依靠科技,大力推广先进实用造林技术,提高了农田林网建设质量。

四、存在主要问题

五、“十二五”工程建设设想和建议

一是研究制定《XX县推进农田林网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提出建设目标,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推动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建设农田林网的积极性。

二是将农田林网作为保护农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林业工程序列,实行工程化管理。

三是建议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加大农田林网建设投入力度,结合贷款贴息、造林补助等手段,吸引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农田林网建设,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使农田林网进入新的建设时期。

感谢您阅读工作总结频道的《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一文,希望帮助您解决写工作总结的需求和参考,如果本文还未解决您的需求,可以继续访问建设规划方案栏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