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磨难是一种财富演讲稿 > 导航 > 《名人的磨难》读后感

磨难是一种财富演讲稿

《名人的磨难》读后感。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名人的磨难》读后感”,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名人的磨难》读后感
在我的案头,静静地躺着一本书,与其它书本没什么二样,小小的16开本,极为普通的装帧,甚至还有些陈旧的痕迹。但每当目光触及这本书,我就会心潮澎湃,每当捧读起其中一个个感人肺腑、饱蘸着血和泪的故事,又怎能让我不激动、不振奋呢!记得十年前那个萧瑟的秋天,我陷入了人生中最为黯淡的沼泽地,不敢面对再度军校考试落榜的现实眼睁睁看着与我一道复习的战友接到了录取通知书喜气洋洋准备行装赶赴军校报到,而我只能躲在角落暗自垂泪一筹莫展。正当我万念俱灰的时候,连长不知什么时候悄悄来到身边,走过来对我说:“不要消沉,去看看这本书吧”于是,《名人的的磨难》就这样悄然走入我的人生!
翻开书本,里面是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名人一个个连遭厄运,却不轻言放弃,坚定地扼住命运的咽喉,誓死抗争,成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名人。那天晚上,我一夜未眠,眼前不断闪现书中的一个个人物:沦落天涯的疯子尼采,血泪中长大的瘸腿诗人拜伦,诞生在棺材架上的苦孩子安徒生,连丧三妻的化学家霍夫曼,在苦涩的爱河中浸泡的诗人海涅,从童僧与乞丐到皇帝的朱元璋以及从悲伤自杀的青年到世界文豪的高尔基……我的思想似奔腾不息的江水咆哮着、怒吼着、激荡着、震撼着。他们那超乎寻常的毅力和不屈的奋斗精神,连同他们所创立的丰功伟绩,似乎印证着中国的那句老话:自古名人多磨难。我扪心自问:跟书中这些名人所遭受的厄难相比,我的这点小小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
不历酸辛,哪知坚凝;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蓦然间,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间涌动。是啊,东方不亮西方亮,考取军校无门,但脚下有路!
第二天打开门,发现天空特别的绚烂我重新调整自己的计划,重拾起自己深爱的新闻写作,为的是使自己尽快忘却这份失意,走出人生的沼泽地如果说,当初军校考试落榜,是命运的不济,那么后来对新闻写作的执着追求,则使我的人生之路峰回路转:走上新闻之路的我一路捷报频传,每年,总有上百篇稿件被军内外报刊电台采用。退伍时,我作为报道骨干继续留队,并被抽调到师级机关从事专职新闻工作。四年后又是一个枫叶飘丹的秋天,我却意外收到了空军政治学院的入学通知书,因报道成绩突出,我被破格提拔为军官,赴军校深造新闻专业……回首跌宕起伏的军旅之路,有许多东西令我感动,许多东西令我铭记,但最不能忘怀的还是这本普普通通的书。是她,伴我军旅人生一路走来;是她,打造了我生命中一个全新的驿站!
记得《周书苏绰传》里有这样一段话:“良玉未剖,与瓦石相类;名骥未驰,与驽马相杂。”人只有一次生命,糊糊涂涂活,是一生;拼一拼,挺一挺,站直了活,也是一生。人生的价值在于肯定生命,只有鼓起生命的风帆,才能战胜一切痛苦,只有在同痛苦的抗争中,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欢乐。“人生,永不言败”这正是《名人的磨难》馈赠予的人生珍言。

《名人的磨难》读后感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中外名人》读后感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300多页的《中外名人》。这本书讲的是全世界很多名人从小到大的故事。比如说,美国的常胜将军巴顿从小就立下当兵的志愿。当他上了战场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懦夫就是那些让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是英雄气概的精华。还有鲁迅、齐白石、牛顿、爱因斯坦等著名人物。最让我受启发的就是牛顿说的:无论做什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能成功的。

我长大以后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名人故事读后感


名人故事读后感(一)

文/岳珏嘉

我阅读了【名人故事】这本书后,从中感受到了古今中外的名人的勤奋好学。这本书说的是:司马光,李嘉诚,比尔。盖茨等等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以及展现他们的才智的事例。

这个故事述说了陶行知六岁应该上学,陶家没钱给学费,但他聪明好学,因此被附近开馆子的秀才免费收为学生,受到了启蒙教育,九岁时被外婆送到吴尔宽的经馆伴读,这才正式入学,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十岁时,听说有一位品学兼优的王先生主持学馆,便去求学,王先生被他感动就让他免费伴读。崇一学堂校长见他聪明好学,又允许他免费入学,毕业时名列第一。后来陶行知成为一个教育家。

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到我们现代的小学生,想到现代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想到现在整天只想着玩,上网的学生,我们应该看看教育家陶行知小时候是多么勤奋,多么努力,他才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向陶行知学习吗?像他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你难道不想成为吗?所以,我们应该像陶行知一样有这种一精一神,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无论你长大是不是个教育家,只要你努力奋斗,就会成功,就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出息的人。

名人故事读后感(二)

今天,我看了一本有关于名人故事的书,书中有许多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并且还有各人的事迹和有趣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牛顿,牛顿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是近代科学的象征。他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对光学、力学、数学、热学、哲学方面的研究,都很有成就,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在他小时候,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一辆水车正在车水,水车的奇妙转动使他看得入了迷,连回家都忘了。之后,他每天回家时都要去看一次水车,并且仔细观察琢磨。渐渐地,他想要自己做一辆水车,这可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一回到家就丁尽当当地做起水车来,经过几天的时间和好几次的失败,他终于做出了一辆像模像样的水车,他想试一下自己的水车做得怎么样,就到小河上试,当他看见水车转动时,十分地得意和高兴。

其实牛顿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出众,但是一爱一好读书,对自然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从小时候起就一爱一做东西、做实验,一爱一思考、一爱一动脑筋,浓厚的兴趣加上刻苦努力地学习,长大后终于成为一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玖完这本【名人故事】,我感觉名人也不是天生的神童、天才,成功并不是轻易得来的。他们也经历过许多的波折和困难,都是通过超过常人无数倍的奋斗才取得了巨大成绩。

名人故事读后感(三)

前几天,我和一妈一一妈一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书。

到了那里,我千挑万选终于选中了我心仪的名人故事,可一妈一一妈一说:名人故事不好看,还是童话故事好看。我反驳说道:童话故事里面没有蕴含一着知识,在这说了,童话故事太幼稚了只有三岁小一毛一孩看的!一妈一一妈一听了,只好买了名人故事。在回家的路上我看的津津有味。一个星期过去了名人故事被我一字不漏的看完了,里面讲了很多的成功人士,其中有孔子。茅以升。鲁班。一爱一因斯坦。牛顿等人。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时刻的是茅以升。

茅以升是我国的桥梁专家。幼年时他喜欢看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茅以升11岁那年他生病了,这病刚好就生在端午节。他只好待在家里。可他的心却像被鸡一毛一挠了脚底一样痒。他急切地盼望着小伙伴回来给他讲划龙舟的场景。突然,一个小伙伴跑过来说:秦淮河出事了!因为人太多所以大家把桥给撞塌了,好多人都掉到水里淹死了!茅以升听了心了暗暗发誓:我将来一定要造一个又大又坚固的桥。从此,茅以升努力学习,终于长大成一人了,他就读一些桥类的书,终于他造出了钱塘江大桥。

像茅以升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说不定你也会成为其中一个哦!

《名人故事》读后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又是一个愉快的寒假,我读了一本叫做《名人故事》的书,书中写了许多名人故事。比如爱迪生、老子、牛顿等名人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爱因斯坦小时候不爱学习,白天和淘气包们一起去玩,晚上很晚才回家,他的爸爸妈妈为此很着急,很上火。一天,爱因斯坦又要和捣蛋鬼们去河边玩了。他刚要出家门,爸爸一下子把他们拦住了,爸爸对爱因斯坦说:孩子,你听我讲一个故事再出去玩吧!爱因斯坦不耐烦地答应了。爸爸就语重心长地给他讲起了故事。爸爸和你舅舅去拿东西,我们必须爬过一个破烟囱,烟囱里全是灰尘。出了烟囱,我们身上沾满了灰尘,我赶紧去洗了个澡,你舅舅看见我身上干干净净的,他以为自己也很干净。我们一起走在大街上,别人看见他都说他是个疯子,大街上的人都在笑他。

孩子不能把别人当做自己的镜子,这样白痴也会被照成天才。

爱因斯坦听了爸爸的话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被爸爸的话触动了,从此好好学习,奋发努力,长大后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我从《爱因斯坦的故事》这一篇中学习到了:自己不能把别人当作自己的镜子,自己要把自己当镜子,要常常发现自己的优点,缺点,有缺点要及时改正。

我也有自己的优点,如绘画好,爱回答问题的等。还有缺点,如马虎、不认真等。我也要像爱因斯坦一样照自己,照出优点、缺点,照出人生辉煌。

教师评语:这篇读后感从结构上条理清晰,从内容上看有理有据,有感而发,通过名人的故事感悟到自己,要把自己当镜子,要常常发现自己的优点缺点。文章语句通顺,中心明确。如果结合自己的实例再深刻详细一些就更好了。

名人贝多芬读后感


名人贝多芬读后感范文一

能够被罗曼罗兰称之为英雄的,是一些心灵伟大的人。而他把首席的位置给予了坚强而纯洁的贝多芬。

贝多芬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总是用暴力迫使他学习,后来母亲因肺病去世。从小,贝多芬就开始与命运抗争。虽然贝多芬的童年悲惨,但是,他对童年总是充满美好的回忆被称为父亲的莱茵河给了他无穷的思想和力量。

当贝多芬意识到自己的志向所在,开始对生活有信心时,命运的魔爪已慢慢伸向他。耳朵失聪。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我认为,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可以让他更专心作曲,不再受世俗干扰,写出来的曲子更有深度,给人以生活启示。值得让人去静静地听,静静地去品味。因为,这是贝多芬用心观察世界和思考人生而写出的曲子,注入了自己的感受在其中。是的,倔强的贝多芬并没有向命运屈服,独自承受这个秘密,把自己的感受注入到音乐之中。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

就在贝多芬最辉煌的时候,幸运的同时也带来了悲剧:不幸的爱情、身体的疾病、凄凉的遭遇、痛心的亲情把贝多芬折磨得千疮百孔。贝多芬在内心深处呐喊着,斗争着。此后世俗的社会已没有了他的立足点,他只有从他深爱的音乐世界中寻找生命的快乐。终于,《第九交响乐》这一伟大的作品终于降临了,它是苦难磨砺的结果。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雪在大风中飘落,为贝多芬奏响了《命运交响曲》的尾声

正如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贝多芬一个不幸的人,一个有贫困、残疾、孤独和痛苦铸就的伟人。他是一切承受苦难而又不甘平庸、奋斗不息的人们最后的朋友与知己。听着贝多芬的音乐,感受到了,贝多芬用一生诠释了音乐的最高境界。他以自己的苦难在谱写着欢乐。

贝多芬把艺术奉献给了可怜的人类,感受着贝多芬的自尊、自傲与自豪,我被贝多芬深深感染了。当我遇到挫折时,我会勇敢的面对它,只有通过我自己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贝多芬的人生启示我们:只要你有人格和尊严,敢于扼住命运的喉咙,你的人生同样会精彩纷呈!

名人贝多芬读后感范文二

命运似乎是有意地捉弄他,贝多芬一出生就被父亲逼着整天学习音乐,父亲总是用暴力迫使他,而他的母亲在他17岁时因病去世,这让贝多芬很受打击,一种对人生的莫名的忧郁开始折磨他的精神和肉体。总之,贝多芬度过了他那悲惨的童年。

而当贝多芬开始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时候,命运的魔爪已慢慢地伸向他。他的耳朵开始发出鸣叫,听力开始不断下退,而他是一个从事音乐的人。因害怕别人发现他的残疾,他开始避免与人交谈,被孤独与病痛无尽地折磨着。当实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两个朋友:魏盖勒医生和阿芒达牧师。

在病痛的折磨下,他也同时遭受着来自爱情的折磨。

对于爱情,贝多芬总怀有一种神圣而又纯洁的观念。而正是这一点,注定了他会成为爱情的牺牲品。他不断地钟情于人,如醉如痴地为之倾倒,他不断地梦想着幸福,可是幻想总是不停地破灭,随后就是痛苦的煎熬。贝多芬的创作灵感也许可以从这种时而热爱、时而反抗的感情轮回中去找寻。他和绮丽爱苔相恋,而绮丽爱苔却在后来和别人结了婚,还利用贝多芬的感情企图帮她的丈夫。她这样的做法终是让贝多芬瞧不起,他认为,这样的爱情对善良的心灵是一种摧残。

于是,他在给兄弟的遗嘱中写道:用最美好的道德情操教育你们的孩子,永远要记住这一点:使人得到幸福的是美德而不是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没有自杀的,除了艺术之外也是道德。

贝多芬又再一次追寻爱情。他与德兰斯相爱,征得德兰斯的哥哥朗索阿的同意后,两人订婚。爱情再一次让性格激昂的贝多芬平静下来,在美好的爱情的滋润下,贝多芬的天才结出了最丰硕的果实。而不知为何,婚约被解除了,贝多芬再一次因被爱情抛弃而陷入孤独。

他开始在维也纳举行音乐会。在音乐会上,贝多芬的精彩演出竟获得了观众的5次掌声,贝多芬在终场结束时感动得昏厥过去。可是,片刻的感动并不能彻底改变世俗的心灵,那只是一针满足人们暂时追求高尚的心理的抚慰剂而已。对于贝多芬而言,生活依旧没有任何的改变,音乐会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物质利益,他的生活依然是那么的窘迫,疾病依然折磨着他,他依然是那么的孤苦伶仃。可是,命运的苦难让他更加地坚毅。他战胜了疾病的痛苦,战胜了世俗的平庸,战胜了命运的悲苦。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坚毅的品格、高尚的道德,还有他为之奋斗终身、奉献一切的精神圣地音乐,他说:牺牲,永远让人生的一切愚昧为了你的艺术而去牺牲!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

在他57岁时,他终于在一场大风雪中咽下了他的最后一口气。

贝多芬用痛苦谱写的与命运抗争的音乐,为后世留下了享受不尽的精神食粮。他曾希望自己的苦难经历能给予别的受难者以力量,但愿那些不幸的人们,由于看到一个与他们一样不幸的受难者,一个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得以自慰。这个伟大的人在克服了各种苦难之后,给人们的告戒是:人啊,应当自强不息!

人生是艰苦的。对于像贝多芬这样不甘于平庸的人来说,他的一生注定要成为悲惨的、没有光华、没有幸福、孤独斗争的一生。贫穷、焦虑、沉重而乏味的生活压迫着他的身体,消耗着他的精力。他是受难者,他也是抗争者。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精神之花最浓艳的两朵:正义和自由。

面对人生的劫难和世间的悲苦,他从来就没有一丝的惶恐与颤抖,他英雄的姿态是那么桀骜不逊,有如波涛,有如飙风,不住地吹响欢快的号角。他从来就不说自己痛苦,而事实上,他的痛苦在常人看来又是难以想象的。他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定能冲破自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挫折就像苍蝇,而贝多芬是一匹骏马。几个苍蝇咬几口,决不能羁绊住一匹奔腾向前的骏马。

贝多芬一个伟大的名字,已经有多少人赞美过您的伟大。您的伟大不仅仅是指您在艺术上的成就,还是您在苦难中成就的道德的高尚和对人类的精神关怀。您是一切承受苦难而又不甘平庸、奋斗不息的人们最好的朋友和知己。当我们对世界的苦难感到忧伤时,你会来到我们身边奏响生命的悲歌;当我们与假丑恶斗争到疲惫不堪的时候,您会给我们以勇气和力量。

贝多芬一个不幸的人,一个由贫困、残疾和痛苦铸就的伟人。世界没有给他欢乐,他却为世界创造了欢乐!正如他自己所说的:

用痛苦换来欢乐!

名人励志读后感


名人励志读后感范文一

《爱思考的徐光启》主要讲了秋天,徐光启看见田里挂满了棉花,他心里乐开了花。但他发现隔壁阿伯家的棉花比自己家的结的多、结的大,他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去请教阿伯。第二年初秋,徐思诚发现徐光启在掐棉花顶端的嫩芽。他就问儿子:这是谁教你的?这样不会弄死棉花?徐光启自信地说:不会的,我见隔壁阿伯家的棉花长得好,就去请教他,是他告诉我的。

读了这篇故事,我要学习徐光启爱思考的好习惯。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不要一有不知道的就问爸爸妈妈。要学习他善于请教别人的好办法,如果遇到自己不知道,父母也不知道的题目,就要请教会的人。还要学习他只要有事就会仔细琢磨琢磨的好习惯。

读了这篇故事,我要认真学习,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学习他勇于尝试、勤学好问的优良品质。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我的本领,要像徐光启一样,长大以后成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

名人励志读后感范文二

前一阵,听有个朋友说喜欢励志的书,脑海中一下闪出了《中国三钱》。

这本书读过几遍,说实话,其实并不很欣赏作者的文笔,觉得有些浮华,写得也煽情了些。只是,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传奇般的奋斗经历,着实让人动容。

自晚清以来,中国命运多舛,在社会不停的动荡和剧烈变革中,那几代知识分子却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在诸多领域中均有大成。许多成就,连今人都叹为观止。

(遗憾的是:经过战乱,以及我们自己内部清洗、反右、文革什么的折腾,这些国宝级的财富留下的已经不多了--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了。)

也许,从钱伟长的求学经历中,可以感受一二。

1931年,钱伟长中学毕业后,同时报考了清华大学等5所高校,结果都被录取。尽管当时试题不统一,但他的历史和语文几乎全部满分。

在朱自清和闻一多先生的力邀下,钱伟长先生怀着美丽的文学梦走进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也就在此时,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从那时起,钱伟长先生便放弃了自己的文学梦,坚持要科学救国。于是,他不顾自己物理入学只有15分的成绩,硬是缠上了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坚持要转系。最后,吴教授勉强同意他试读一年,但要求一年后,他的普通化学、普通物理和高等数学三门课必须考到70分以上才可以,否则,要转回中文系。

须知道,钱先生在读中学的时候,物理、化学从来没有弄懂,代数符号更不清楚。面对着这样一个苛刻的条件,学生时代的钱先生拼了。

这一年,他一天最多睡五个小时,早晨6点起床读书,晚上熄灯后,他就躲在厕所的一角继续读书,直到深夜才悄悄返回宿舍。

就这样,钱伟长用了三个月时间把中学数理化全部弄懂了,又用两个月追赶上了大学的数理化,他不但成了合格的物理系学生,而且四年之后,他成了整个物理系最好的学生。

当年,钱伟长认为自己是这个学校最用功的学生,结果当自己6点起床去科学馆时,那里早已经有一个人在苦苦研读,这个人就是--华罗庚。华先生更是每天3点起床去读书,四年后,这位数学系的杂务人员成了数学系里最优秀的学生!

每次看到这一段,已经不再年轻的我都禁不住热血沸腾,为之神往,颇有些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此冲动虽每次只以旬月计,却多少因此学得些皮毛。

记得几年前曾在电视节目中看到对钱老的访谈,已经九十多高龄的钱老仍然思路敏捷,谈笑风生。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风度,让我叹为观止。1940年,他们考取了加拿大的公费留学生,因为要途经日本,所以护照上有日本国的签证。在那个饱受日本军国主义欺凌的年代,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钱伟长等人,毅然把护照撕毁,扔到了黄浦江中。

名人传记的读后感


名人传记的读后感范文一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也许现在你的成绩是差了点,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你依然是这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对自己要有信心。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除了这一点外,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传记的读后感范文二

今天,我看了《名人传记》,海伦凯勒这位坚强的女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一岁半时,她生了一场大病,毁了她的一生,她变得又聋又瞎。她的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是一位光明的天使,在她的鼓励下,海伦10岁时开始练习说话,当她14岁时她已学会了德语,20岁时她被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录取。海伦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知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1904年6月从哈佛大学毕业,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聋哑人。1906年,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美国盲人基金会就是海伦努力参与下创建起来的。

海伦还写下了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着作。

我们要学习她那种坚强的意志,想到自己在学习上得过且过、马马虎虎,常常是作业应付了事,遇到难题就退却,缺乏坚强的意志,没能持之以恒,感到十分羞愧。一个残废人尚能如此,我一个正常人真是无地自容,我要以她为榜样,多向海伦学习,不怕困难,刻苦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才。

名人传的读后感


名人传的读后感范文一

读完《名人传》这本书,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们的心灵的。这本书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无敌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盖千秋的大伟人,这里面的英雄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大的生命力,使他们勇敢地与困难作斗争。

贝多芬出身贫寒,他很小就辍学。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与命运作斗争。他孤独的活着,他惟一的亲人辜负了他,他内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可他还坚强活下来。他没有一个朋友,他就像与世隔绝,虽然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直痛苦的活着却创作了不朽的传世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聋后创作的。他最后终于战胜命运,战胜疾病,战胜痛苦,战胜听众的平庸,战胜困难和障碍,攀上生命的巅峰。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不肯屈服于命运,他改变了命运,他的精神震惊全世界。

米开朗琪罗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他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底。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毁于战乱,他受到别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钱。他一生依附教皇,为教皇做事。教皇为自己树立碑立传,使米开朗琪罗达不到自己的理想。他一生遇到许多困难。他坚持,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活到了70多岁。

托尔斯泰出生于富贵家庭。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曾经获得成功,但他蔑视自己拥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虚度年华,他想要通过照福人类来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他弘扬真正的基督精神,对自由主义的蔑视。

作者告诉我们要勇敢的与命运作斗争,只要你不屈服于命运,总有一天你会改变命运。人生就是奋斗,幸福就产生在奋斗之中,命运是自己掌握的。

《名人传》的读后感范文二

在黑暗的人群中脱颖而出,在孤独的世界中不屈不挠,强忍着一切痛苦,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或许只有他们了,《名人传》中的英雄。

《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着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痛感19世纪与20世纪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所以他写下了《名人传》,以此来叙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他们的事业,贡献,所处的时代国家都不同,却以他们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使我印象深刻。当然这其中少不了他们的杰作。

在《名入传》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在我看来贝多芬是最伟大的人。身为一位耳聋的音乐家却创造了许多不朽的音乐,而且在书中可看出,贝多芬因耳聋不但影响了工作,而且还使他从此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但他的音乐却为苦难的人而写的,他隐忍自己的痛苦,却用他以痛苦换来的欢乐来安慰人们,给人们勇气和力量,他的精神使我震惊。在当时可怜而自私的世界里,贝多芬把音乐当成一种寄托。在我看书的过程中,看到了最气愤的事:贝多芬在去世前有十分严重的病,他每天都受到病魔的折磨,他终于投降了。他让他的侄儿去找医生,可这个麻木不仁的侄儿两天后才去找医生,医生到了,贝多芬却治不了了,可悲的是贝多芬去世时他的侄儿不在他身边而是一个陌生人为他合上了眼。贝多芬明明付出那么多的爱,却没有回报。他还那么伟大,这比他所受到一切痛苦还让人心酸。这可怜的人啊!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死亡前还要做不屈不挠的斗争。或许死亡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种解脱。

面对这三位名人的生活经历,想想自己的生活,我们真幸福啊!我们虽不是名人,但是名人其实与常人一样,他们与我们一样痛苦,挣扎和矛盾。然而他们以自己伟大的意志打败困苦,而我们却生生抱怨。表面我们说是打败敌人的人是英雄,事实上呢不是,《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是啊,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终要走上这条崎岖的道路,对于我们来说面对人生大道上的种种困难应勇往直前,当然硬拼是不行的,所以让我们坚强起来面对现在的生活。

《名人传》是值得我们阅读学习的好书,希望我们成为有坚强意志的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