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 > 导航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故事教案《我家漂亮的尺子》

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故事教案《我家漂亮的尺子》。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才能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那如何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故事教案《我家漂亮的尺子》,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拃)及脚(脚印)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

2、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进一步积累测量的经验。

3、乐意大胆尝试,体验用身体测量的兴趣。

活动准备:ppT,记录表、笔、衣服,活动室内布置六条小路。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我知道的尺

1、师:你们认识这些尺吗?它有什么用?

2、师:这些尺的长度、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幼:可以用来测量。

教师小结:尺上面都有刻度,虽然它们的长度、形状不一样,但是都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我给你们介绍一个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多多,多多的妈妈测量物体都不用尺子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现场探索:理解身体尺

1、手尺(引出长度单位拃的概念。)

(1)师:妈妈是用什么来测量的?

幼:妈妈是用手尺进行测量衣服的。

(2)师:妈妈是怎样用手来量的?什么是拃?

教师小结:把手伸直,从大拇指的尖尖头量到小指尖尖头这么长的距离叫拃。

(3)这里有两件衣服,谁愿意来试试。

师:你们认为他们测量的怎样?为什么?

教师小结:后面一个手和前面一个手接起来,这样首尾相接才能量的准确。

手伸直一拃,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动哦。

再来,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拃。

(4)师:怎样才能让手尺尽量不变呢?

教师小结:我们在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手尺张到最大,每个手尺都一样长,这样一个手接着一个手,首尾相接的去量,才能量的准确。

师:小手真有用,平常小手能做很多事情,现在小手还能做量一量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一把漂亮的尺子,它叫作拃。

2、脚尺

(1)师:多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量了哪里?上面的10和12是什么意思?

(脚能不能做漂亮的尺子呢?用脚印来量到底是怎么个量法呢?谁能来试试?)

(2)师:多多是怎样用脚测量的?

教师小结:左脚右脚按顺序放上去,脚跟连脚尖,从头量到尾。

(人有两只脚,一个脚印量完了,后面一个脚印可以接过来,脚跟去靠脚尖。原来我们身上的脚也这么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运动,还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3、幼儿操作

(1)要求:这里有红色、黄色和蓝色的几条小路,挑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小路,从起点到终点,脚跟连脚尖量一量。并将量出的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交流:请说说你测量的是哪条路,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进行测量的?

三、延伸部分:拓展经验

1、师:多多家还有些什么?

2、师:猜猜多多还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来量呢?

(师:我们的身上就只有这两把尺子吗?我们的书还没有看完,后面还有好多页,漂亮的尺子也不止这两把。老师把书放在教室里,(教案出自:)喜欢的话可以去看一看,看看到底有几把尺子?)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手、胳膊、脚,量量长、宽、高,我们的身体就是灵巧的尺子。

附:

绘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

呀,我的衬衫袖子短了,裤子也穿不进去了,鞋子变小了,衣服也变短了吗?不对不对,是因为我长高了,你知道我长高了多少吗?个子是这么高!到爸爸的肚脐了。现在即不放搁板架我也能够到门铃了。手这么大了!嗯?还差很远呢,我什么时候可以像妈妈长得那么高?妈妈说不给我做衬衫,而准备给我做个连衣裙。要做连衣裙的话,需要毛线和织针,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尺子,(教案出自:)妈妈不用尺子,而是用让我痒痒的妈妈手尺来量。看!张开胳膊,挺直腰板,一拃,两拃,三拃,用妈妈的手尺,测量从我的腰开始到膝盖的长度,量胳膊的长度,哈,量量胸围。这样才能做出个合身的连衣裙。我的尺寸量完了,都是用妈妈的手尺量的。真希望妈妈快点把我的连衣裙做出来。以前姥姥也是这样给妈妈做衣服的。妈妈是向姥姥学的。哇,正好合身。像用尺子量的一样,妈妈的手是随时可以用的便利的尺子。

我的手也可以像妈妈那样吗?一拃,两拃,三拃,用我的拃来量量东西。嗯? 用拃来量衣柜太费力了。那再用脚来量量吧,左脚右脚按顺序放上去,一个脚印,两个脚印,三个脚印我家沙发的长度是10个脚印,我的房间到玄关是12个脚印。

Fwr816.COm精选推荐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数格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2、在操作过程中能积极尝试,主动学习。

教学准备:
小长方形、三角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手指游戏《看看谁的小手反应快》
二、进入课题今天老师要小朋友来比一比,看看哪一个的面积大呢?
三、过程
1、提出疑问师: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两张纸,你们认为它们是一样大的吗?为什么?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验证哪一张大哪一张小吗?
师:那如果老师给小朋友一些小长方形,你们能利用这些小长方形比较出大和小吗?
2、利用小长方形,形成初步的面积守恒概念
1)师:谁来用小长方形试一下?这张纸你用几个小长方形铺满的?然后在试一下另外一张纸,需要多少个小长方形呢?
2)小结:如果两张纸都用了相同的数量的小长方形,说明它们是一样大的。
3、幼儿操作,巩固概念。
1)请两位位小朋友拿5块小长方形,拼出一个图案,老师把图案出示在黑板上。
2)师: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这两位小朋友拼出来的图案,他们都是用了几块小长方形呢?(5块)那说明它们的面积是一样大的吗?(一样)
四、游戏《数格子》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画好的格子,格子上面画有不同形状的图案,请幼儿来观察,看看哪一个图案占用的面积最大。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延伸请幼儿完成生活数学p16-17页的内容。
七、活动结束
八、活动评价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时钟》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教案出自:.教案网)(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延伸活动:

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礼品商店》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10的组成和10以内数的加减。

2、能用分合式、算式等不同的记录方式记录自己购物的过程。

3、能灵活、多角度地思考和解答购物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10以内算式题,教学挂图(二)。

2、算式接龙卡、笔每人1份,幼儿用书第40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

1、教师出示算式题,幼儿快速说出火车几点开的答案。

2、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的形式进行练习。

二、教师出示礼品商店图,(教案出自:.教案网.)引导幼儿进行购物猜测,复习10以内的加减。

1、教师介绍购物的情况,引导幼儿猜测。

2、请幼儿列式说明理由。

3、请1名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让同伴猜测。

三、根据所提供的购物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推理练习。

四、幼儿进行操作练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

1、提供幼儿用书第40页的操作材料,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看图列式的练习。

2、卡片归类。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活动重点】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活动难点】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活动准备】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在舞会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面具(教师出示四种动物面具,分别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们喜欢哪一种?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大嘴巴鱼》


活动名称:《大嘴巴鱼》(量的比较)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了解其含义。
2、技能目标:学习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游戏,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活动重点:
能熟练判断10以内数字的大小。

活动难点:
会正确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能正确读出不等式。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好大嘴巴鱼和小虾的家、大嘴巴鱼图片。
3、不等式、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幼谈话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大嘴巴鱼吃虾,学习数量多少的比较。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叫个别幼儿示范游戏。
(2)指导幼儿分组游戏。
2、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了解其含义。
(1)观看课件,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通过计数的方式比多少、大小。
(3)用身体动作表示大于号和小于号。
(4)看卡片上的数,判断大小。
(5)观看课件,引导发现。
(6)练习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3、游戏:找朋友,巩固10以内数量大小的比较。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故事教案《我家漂亮的尺子》”一文,希望“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故事教案《我家漂亮的尺子》”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