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 > 导航 >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田鼠太太的项链》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田鼠太太的项链》。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要知道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在教学的时候学生也能更理解课堂知识点。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田鼠太太的项链》,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能按照物体的一些特征寻找出相匹配的算式题。

2.通过故事讲述,了解和体会故事的含义。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田鼠太太的项链》的ppT

2.加减法算式题若干,数字0

3.教师教具1和2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小动物们都为过冬在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小朋友们知道小田鼠过冬前要做些什么准备么?(教师引导幼儿知道田鼠过冬要储备粮食)

二、故事讲述

1.出示ppT1,讲述故事第一段(秋天快过去的时候它找到了很多粮食)

要求小朋友帮助田鼠太太数一数有多少粮食(8袋大米,7个玉米,6瓶花

生仁)提问:你是怎么数的还有更加简单快速的数法么?

教师小结:数数的方法有很多种,作为大班的小朋友我们在数数的时候可以选择一种又简单又快速的方法,不能像以前一样一个个的数了。

2.出示ppT2,讲述故事第二段(趁天气还没有冷和我换条新裙子)

提问:田鼠太太会把粮食拿去换新裙子么?为什么

再次出示教具一,田鼠太太拿走了4袋大米,3个玉米,3瓶花生仁,提问还剩多少粮食,帮助田鼠太太一起来算一算。

要求幼儿看图片用算式提来表示:大米8-4=4,玉米7-3=4,花生仁6-3=3(在幼儿回答的同时教师出示相应的算式题)。

3.出示ppT3,讲述故事第三段(田鼠太太穿上漂亮的礼服换回一条新裤子)

提问田鼠太太这次会把粮食拿去换新裙子么?为什么?

出示教具一,田鼠太太拿走了4袋大米,2个玉米,2瓶花生仁,提问:田鼠宝宝急的哭了,想让小朋友帮助一起算算还剩多少粮食?

幼儿看图片一起用算式题来表示剩余的粮食:大米4-4=0,玉米4-2=2,花生仁3-2=1(幼儿回答的同时教师也出示相应的算式提,并请幼儿一起来说说读读)

4.出示ppT4,ppT5讲述故事第四五两段(田鼠太太走在大街上换回一条新鞋子)

提问:田鼠太太还会将粮食去换新鞋子么?为什么?

出示教具一,田鼠太太拿了2个玉米,1瓶花生仁,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田鼠太太还剩下多少粮食,并用算式题来表示(教师出示相应的算式题)

5.教师小结并引导幼儿看图片用算式题来表示粮食是如何一步步变成0的

大米:8-4-4=0 玉米7-3-2-2=0 花生仁:6-3-2-1=0

6.出示ppT6,讲述故事最后一段(在刮着北风下着大雪的冬天)

提问:田鼠宝宝已经饿的哇哇大哭,小朋友可以帮忙想个好办法帮助田鼠宝宝找点吃的么?用什么办法?

(引导幼儿用换来的新衣服裤子和鞋子再去换回粮食帮助田鼠一家过冬)

出示教具二,请幼儿帮助田鼠太太重新用新衣服裤子和鞋子换回所需的粮食,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换?

教师小结:对田鼠太太来说,冬天它最需要的是粮食,而不是糖果。我们已经是大班的小朋友了,在做一些选择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最重要的东西。[:.]今天我们帮助了田鼠太太又换回了自己最需要的粮食,我相信田鼠太太它们一家可以过一个既温暖又幸福的冬天了!

课后反思:

大班幼儿目测的能力已经比较的强,从一个个数,一行行数,最后再提出要求的来数,这对他们的数数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本次活动中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看图片来理解减法算式和如何来运用减法算式,这似乎对本次活动中的幼儿来说是个难点,因为在活动中大部分的幼儿并不能理解。通过此次教学,作为教师可能更多的是要先对幼儿的认知度和学习程度有一个大的理解才能设计好一堂好的课程。当然课前教师的准备必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fwR816.CoM阅读延伸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日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作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多种不同的日历

活动过程:

一、出示日历,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日历)

1、和幼儿一起说说日历的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日历

师:日历里面有什么?(数字、文字等)

二、深入认知

老师这里有一本日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秘密?

1、认识年份。

师:这是哪一年的日历?(2012年)

2、认识月份。

(1)一年的第一个月是几月?最后一个月是几月?12月过完后就表示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2)那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这些小数字会告诉你。

一年有12个月,有的一个月31天,有的30天,二月有28天。

3、学习查找日期

1、今天是几月几日?谁能从日历中找出来?(幼儿示范)

2、老师的生日是11月7日,谁能找出来。

3、国庆节是几月几日?!来自教案.!谁能找出来?

4、老师说节日,幼儿在日历上找出来,并进行评价。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之间互相提问、指认日期。

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 。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 2011年、2012年、兔年、龙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12的就是2012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

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种花》


活动目标:

1、能在活动中找出花的规律,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

2、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蝴蝶姐姐小花园的场景布置;蜜蜂宝宝家的种了一些花的花园布置,种花材料(花儿)

活动过程:

一、发现蝴蝶姐姐小花园里花的排列规律

蜜蜂妈妈带着蜜蜂宝宝到蝴蝶姐姐的小花园里去玩喽!

花儿好看吗?长得整整齐齐的还是乱乱的?

师幼:很整齐,像排着队。

第一排:红花 红花 红花 红花 红花(红花排队)

第二排: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大花、小花轮流排队)

第三排: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红花、黄花轮流排队)

小结:蝴蝶姐姐小花园里的花是按照规律来排队的。

二、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

我们也要在自己家的小花园里种上花了,以后蜜蜂宝宝可以去采蜜的。妈妈已经在空地上先种了一些花,宝宝看看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再接着往后排,你们愿意吗?

1、空地1:黄花 黄花 黄花 黄花

2、空地2: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3、空地3:小花 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

操作活动: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种花(给花儿排序)。

三、活动评价。

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请两名幼儿去看看花儿长得好不好(检查并纠正)。

带领蜜蜂宝宝高高兴兴去采蜜。

教学反思:

本次《种花》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找出规律并按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整个活动以花园的花贯穿主线。分两大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让幼儿观察去发现花的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花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花儿排队的基本特征。(.来源教案网)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让幼儿感受了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的乐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


活动目标:

1. 认识并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2. 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以及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量变化的关系。

3. 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ppT农耕园(6颗花生、5个玉米、7个芋艿、8个番薯的图片)。

2. 数字卡片及、卡片。

3. 数字卡片若干。

4.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茄子、西红柿、青菜、青椒、土豆等多种不同数量的蔬菜)。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农耕园参观,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动物园,好不好?

教师播放ppT,认识农耕园的农作物。

二、认识和。

1.认识。

教师:刚才我们在农耕园里看到了这么多农作物,出示花生图片:看到有几颗花生呢?出示玉米的图片:看到有几个玉米呢?。

幼儿逐一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花生和玉米比,谁多?谁少? 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等号表示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6大于5。.本文来源:教案.网

2.认识。

教师:还有什么农作物呢?教师出示7个芋艿、8个番薯的图片,芋艿和番薯比,谁多?谁少呢? 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等号表示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初步理解小于号的含义,说出7小于8。

三、启发幼儿找出和的内在规律。

1. 教师:和都有一个开口,长的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呢?小朋友们可以看一下,无论是还是,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

2.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四、游戏:学做和。

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请两名幼儿做数字,一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运用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用身体姿势表演或,并请全体幼儿读出来。

2.全体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幼儿三人一组合作),教师出示数字,请扮演数字的幼儿取好相应的数字,一名幼儿扮演大于号(小于号),表现数量关系,并一起念出声来。

五、巩固练习。

1.交代操作要求

教师:农耕园里还有好多农作物呢,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们,并用请你们先比较两组物体哪组多,哪组少。想一想,在中间空格里填一个什么符号?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集体讲评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平,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物质条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设计与组织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内容单调枯燥,思维训练比较严格,农耕园的一些农作物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也容易让幼儿接受,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利用带领幼儿去农耕园参观引入课题,然后再并结合ppT图片观察、比较、交流,让幼儿初步感受小于号的方向性和外形特征。以比较的方式,运用语言,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感受大于号小于号的方向性与外形特征。用儿歌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最后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使幼儿理解了符号的含义,并在数的比较中学习两个符号的运用,从中培养幼儿比较、判断的能力。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灵活运用新知识。活动后我感觉如果能用实物放入到我的这个教学中来的话,可能会让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能促进幼儿对事物有较全面深刻的印象,效果可能会更加好的。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图形分割》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经历圆形与三角形的分割与拼和的过程。

2.初步体验图形之间的包含关系。

3.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4.感受操作活动的乐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对图形进行不同程度的分割。

活动难点

大胆的使用剪刀分割图形

活动过程

1(1)教师出示圆形,问小朋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圆形)

在你的桌子上找出和老师一样的图形举起来。

(2)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用圆形给你们变个魔术。.本文来源:教案.网(老师用剪刀把圆形分成两个半圆)睁开眼睛看一看,老师把圆形变成什么样了?

你知道老师是怎么变的吗?(教师示范剪的方法:先将圆形对折,然后沿着折线剪开)

(3)试一试,把你的圆形也变一变吧。

(4)把你剪开的图形再拼成圆形吧。

2.三角形的分割方法同上。

活动反思:

上这节课之前我还在想我要不要帮小朋友把图形上的线折好先,因为我怕他们圆形对折折不来,后来想想还是没有折,孩子们开始折的时候我就对着看,他们折的非常好不是我想象的,当他们剪出两个半圆的时候可开心了,我让他们在拼回去的时候,他们竟然发现了两个半圆快合到一起的时候像一个嘴巴。有人说又像剪刀。有时想想我们也太小看他们了其实有的事我们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人他们自己去想孩子的思维是无限的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田鼠太太的项链》”一文,希望“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田鼠太太的项链》”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大班数学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