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科学教案四年级 > 导航 >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木材》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四年级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木材》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要老师教案课件写得好,相信课堂教学情况也不差。如何才能写出好教案课件呢?或许你需要"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木材》教学设计"这样的内容,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能针对探究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在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材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重.难点:

能针对探究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从而发现木材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1.各种木材,如:杨木.柳木.枣木.榆木.梧桐木.槐木等。

2. 仪器:酒精灯.火柴.放大镜.电池.小电珠.导线若干.小刀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家里都有哪些家具呀?这些家具都是用什么材料作的?(学生自由回答,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木材的特点。

(1)鼓励学生提出研究问题。教师梳理重要知识:①木材的年轮;②木材在水中的浮沉;③木材的软硬;④木材能否燃烧;⑤木材能否导电;⑥木材的传热性等

(2)确定研究问题并根据学生意愿分组。

师: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还有谁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对①号问题感兴趣的同学为一组:对②号问题感兴趣的同学为二组……如果大家对其他问题也感兴趣,可在研究完第一个问题后,再研究其他问题。

(3)对所确定的问题进行研究。

①小组同学共同制定研究方法。

师:你对你们要研究的问题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需要哪些用具呢?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

②汇报研究方法,其他小组提出有效建议。

③各小组在其他小组建议的基础上,对原有研究方法进行适当修改,形成新的研究方案。

④教师进行实验前的指导,提出指导性意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师:下面我们就开始进行研究。不过老师有四个要求:一是小组内选好组长,组织你们的活动,小组成员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二是小组内分工要明确,领取材料的同学要认真负责,研究时老师给你们每组发一张研究记录单(出示记录单),我们要认真做好记录;三是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工具,你们如果用得着组长可以到旁边的桌子上来拿,要保护好实验器材;四是注意安全。(附实验记录单)

⑤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小组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和根据情况进行集体指导。重点是研究方法.合作情况和研究结果的展现方式。

(4)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

师:你们组是怎么研究的,有什么发现?

哪个组也研究了这个问题,有没有补充?其他同学有没有疑问和建议?

(5)成果共享。

①师:对各组同学的研究进行汇总,有哪些收获?

②总结:木材的共同特点。

2.认识到木材是天然材料,要珍惜木材。

(1)多媒体展示一棵树长到成材的时间资料。

(2)认识到木材是天然材料。

(3)展示生活中对木材的浪费情况。

(4)小结:木材生长期长,来之不易,要珍惜木材。

3.创新想象: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木材?

(1)学生自由想象。

(2)20年后木材的展望。

(三)科学与生活

师:说一说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木材的特点的。

(四)课后拓展

1.调查:一天中,一个中等规模的饭店共用掉多少双一次性木筷?照这样计算,一年中会用掉多少木材?

2.要求认真完成,并撰写调查报告。

fwR816.COm阅读欣赏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冬季星空》教学设计


《冬季星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提出对冬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建议;能用图画描述冬季代表星座。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会观察、乐探索、愿交流的意识,并让学生体验在观察活动中的乐趣。

3.知道冬季的代表星座;学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冬季是一年中星空最热闹的季节,众星座争相辉映,好似在开星辰世界的群英会。相信同学们经过最近几天的初步观察,已经对于冬季星空的情况有所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冬季美丽的星空。(板书课题:冬季星空)

二、探究活动

(一)交流我们的观察和发现

1.提问:根据我们的观察,从秋到冬,星空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

(1)一天之中有什么变化?

(2)从秋到冬有什么变化?

3.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我们已经知道从秋到冬,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向发生了变化,你能把它们画出来来吗?

学生画北斗七星。教师提示学生:先要在纸上确定方位,即面对北天,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5.交流展示。

6.师生小结:一天之中,南天的星座大多会随时间的推移自东向西移动,北天的星座大多会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旋转;从秋到冬,许多秋季的星座会消失,而冬季星座会不期而至。但北斗七星和仙后座依然能够看到。

(二)认识冬季星空的显著星座

1.交流关于冬季星座的资料。

谈话:冬季有哪些显著的星座?把你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资料)

(1)认识猎户星座。

出示冬季星图(重点显示猎户星座)

①谈话:这就是冬季南天最引人注目的猎户星座,相传海神的儿子奥瑞恩因经常夸口没有自己猎不到的猎物而惹恼天后,于是天后派天蝎将其蛰死,死后的奥瑞恩被惜才的众神宙斯提升到天界,变成天上的猎户座。

观察一下,看这个星座有什么显著特征?

(学生观察回答)

谈话:这个星座很像一个左手持着盾牌、右手高举大棒的威武猎人,所以取名叫猎户座。

②提问:面对冬季的南天,你怎样才能尽快地找到猎户座?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予以补充。

只要找到“猎人”两个肩膀、左脚、右腿部位的四颗星和腰带部位的三颗星,这七颗星是识别猎户座的明显标志。

(2)认识天狼星。

出示冬季星图(突出显示天狼星)

①教师介绍:这是冬季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它所在的星座叫大犬座,相传大犬是猎户座“猎人”的养犬。

②提问:观察星图,看能否通过猎户座找到天狼星?

(学生观察星图后回答)

③教师补充:从猎户座“猎人”腰带部位的三星向东南方看去,就可以找到这颗泛着蓝白色光芒的亮星---天狼星。

(3)认识冬季大三角。

出示冬季星图(突出显示冬季大三角)

①谈话:经常观星的人都知道,在冬季的南部夜空里,有一个的冬季大三角,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么?

(学生观星图回答)

②教师补充:从猎户座“猎人”右肩膀处的亮星参宿四向东看,在不远处也可以找到一颗很亮的星,这颗星的名字叫南河三,属于小犬座,与大犬一样,相传小犬也是猎人所养的猎犬,想象着把参宿四、南河三和天狼星三颗星连接起来,可以构成一个接近等边的三角形,这就是的冬季大三角。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适当,所以世界大多数地方的人都可以观察到。

冬季的夜空繁星满天,只要我们想办法、找规律,就可以认识更多的星座。

(三)制订继续观察、研究星空的计划

1.谈话:我们来设计一个具体的研究计划,晚上继续观察。

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交流制订的计划。

(四)预测从冬到春的变化

1.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星空从秋到冬的变化,那么,从冬天到春天,星空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学生作出预测。

三、自由活动:

1.利用冬季星图和冬季星空歌了解更多的冬季星座。

2.讲星座故事。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以上学习,你在探索星空方面又有了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继续利用观星箱观察、记录北斗七星及自己选定的观察对象的变化。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冬季星空》教学设计


《冬季星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提出对冬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建议;能用图画描述冬季代表星座。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会观察、乐探索、愿交流的意识,并让学生体验在观察活动中的乐趣。

3.知道冬季的代表星座;学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冬季是一年中星空最热闹的季节,众星座争相辉映,好似在开星辰世界的群英会。相信同学们经过最近几天的初步观察,已经对于冬季星空的情况有所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冬季美丽的星空。(板书课题:冬季星空)

二、探究活动

(一)交流我们的观察和发现

1.提问:根据我们的观察,从秋到冬,星空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

(1)一天之中有什么变化?

(2)从秋到冬有什么变化?

3.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我们已经知道从秋到冬,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向发生了变化,你能把它们画出来来吗?

学生画北斗七星。教师提示学生:先要在纸上确定方位,即面对北天,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5.交流展示。

6.师生小结:一天之中,南天的星座大多会随时间的推移自东向西移动,北天的星座大多会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旋转;从秋到冬,许多秋季的星座会消失,而冬季星座会不期而至。但北斗七星和仙后座依然能够看到。

(二)认识冬季星空的显著星座

1.交流关于冬季星座的资料。

谈话:冬季有哪些显著的星座?把你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资料)

(1)认识猎户星座。

出示冬季星图(重点显示猎户星座)

①谈话:这就是冬季南天最引人注目的猎户星座,相传海神的儿子奥瑞恩因经常夸口没有自己猎不到的猎物而惹恼天后,于是天后派天蝎将其蛰死,死后的奥瑞恩被惜才的众神宙斯提升到天界,变成天上的猎户座。

观察一下,看这个星座有什么显著特征?

(学生观察回答)

谈话:这个星座很像一个左手持着盾牌、右手高举大棒的威武猎人,所以取名叫猎户座。

②提问:面对冬季的南天,你怎样才能尽快地找到猎户座?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予以补充。

只要找到“猎人”两个肩膀、左脚、右腿部位的四颗星和腰带部位的三颗星,这七颗星是识别猎户座的明显标志。

(2)认识天狼星。

出示冬季星图(突出显示天狼星)

①教师介绍:这是冬季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它所在的星座叫大犬座,相传大犬是猎户座“猎人”的养犬。

②提问:观察星图,看能否通过猎户座找到天狼星?

(学生观察星图后回答)

③教师补充:从猎户座“猎人”腰带部位的三星向东南方看去,就可以找到这颗泛着蓝白色光芒的亮星---天狼星。

(3)认识冬季大三角。

出示冬季星图(突出显示冬季大三角)

①谈话:经常观星的人都知道,在冬季的南部夜空里,有一个的冬季大三角,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么?

(学生观星图回答)

②教师补充:从猎户座“猎人”右肩膀处的亮星参宿四向东看,在不远处也可以找到一颗很亮的星,这颗星的名字叫南河三,属于小犬座,与大犬一样,相传小犬也是猎人所养的猎犬,想象着把参宿四、南河三和天狼星三颗星连接起来,可以构成一个接近等边的三角形,这就是的冬季大三角。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适当,所以世界大多数地方的人都可以观察到。

冬季的夜空繁星满天,只要我们想办法、找规律,就可以认识更多的星座。

(三)制订继续观察、研究星空的计划

1.谈话:我们来设计一个具体的研究计划,晚上继续观察。

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交流制订的计划。

(四)预测从冬到春的变化

1.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星空从秋到冬的变化,那么,从冬天到春天,星空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学生作出预测。

三、自由活动:

1.利用冬季星图和冬季星空歌了解更多的冬季星座。

2.讲星座故事。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以上学习,你在探索星空方面又有了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继续利用观星箱观察、记录北斗七星及自己选定的观察对象的变化。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玻璃与塑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玻璃与塑料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借助这些常见材料,研究材料的各种性能,认识常见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为了改善生活和环境总在不断地改进材料的性能或是发明新材料。认识到材料的使用会给个人、社会、环境带来正面的积极作用,还会带来负面的消极影响。

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学生经常使用各种材料制成的物品,对常见材料己有经验是极为丰富的。因此,本节课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内容上,学生都有相应的基础,教师进行简单的指导后,就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玻璃与塑料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玻璃与塑料的特性。

2.知道材料的使用有益处的同时还存在着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大胆想象 来善我们的生活。

3.了解玻璃与塑料的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 ,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能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玻璃与塑料的特性。

教具准备:各种玻璃与塑料制品、木锤、玻璃片、塑料片、剪刀等。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 、激趣导入

(师生问好)

师:老师的桌子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看一看都有什么?

生:略

师:谁能用喜欢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它们分一分?

生:略

师:你分的很准确。玻璃与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那么同学们想知道玻璃与塑料有什么特点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玻璃与塑料(板书:13玻璃与塑料)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列举生活实例、丰富感性认识

师:玻璃和塑料这两种材料在生活中很常见,谁能说一说你发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玻璃,哪些地方用到了塑料?

生:略

师:玻璃和塑料在生活中的例子举不胜举,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玻璃与塑料制品的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多媒体演示)

2.大胆猜想、寻求方法

师:既然玻璃与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大胆猜想一下玻璃和塑料可能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

(学生打开课本,边看边思考)

生1:我猜测玻璃的透明度高些,塑料的透明度低些,我想把它们放在课本上看字来证明...

生2:我想用火烧,看谁易燃...

生3:我想接上电路,看它们是否导电... ......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少,此时此刻,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试一试呢?

3.探究合作、动手实践

(实验之前,教师提出要求,分发实验记录,强调小组分工及实验的安全)

师:做完了实验,请同学们组与组之间简单交流一下各自的发现。

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师:下面,请各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情况及发现。

生1:我们组研究的问题是玻璃与塑料是否易碎,我们用锤子分别去砸玻璃片与塑料片,结果发现玻璃片易碎,塑料片不易碎,我们还研究了......

生2:我们组研究的问题是玻璃与塑料的轻重,我们把大小差不多的玻璃杯与塑料杯放在手上掂一掂,结果发现玻璃杯较重,塑料杯轻一些。我们组还研究了............

三、正反对比、强化意识

师:你们的收获真多,老师为你们高兴!你们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了玻璃与塑料的这么多特点,下面同学们就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一下:玻璃与塑料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

生1:玻璃的优点是透明度高,缺点是易碎。

生2:塑料的优点是不易碎,易成形,缺点是易燃。

生3:塑料还有污染环境的缺点...

师:塑料制品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同时也污染了环境,人们把塑料造成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多媒体演示白色污染的资料)

师:白色污染这么严重,那么同学们,面对白色污染,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生1:我们想成立一个环保小组,去清理白色垃圾...

生2:我想用新型的材料去代替塑料...

四、创新想像、拓展延伸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会出现更多、更好、更环保的新型材料,那么,玻璃与塑料的未来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课后成立一个兴趣小组,来探讨这个问题。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花和果实》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制定的学段目标:

1、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等对植物身体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观察,并能用图文表达。

2、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懂得珍爱生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在探究中意识到科学要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

教材分析:

《花和果实》是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本课通过开展系列探究活动,观察各种各样的花,研究花的结构并根据花的结构给花分类。由花联系到果实,通过对花和果实进行解剖,对比寻找花和果实之间的联系,逐步认识果实是怎样形成的,果实有哪些共同特征,以丰富学生有关“花和果实”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和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小学生好奇心强,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调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发现很多同学对于花和果实的认识不完整,也不够深刻甚至是一知半解。针对学生的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课前让学生对学校花园和周围环境里各种各样的花进行观察,并采集不同植物花进行课堂研究,使学生经历一个观察、研究、认识的过程。导入时通过让学生边观察、边品尝时令水果,记录看到的水果的各部分的名称来对比寻找果实的共同点,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把科学课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花的各部分以及果实的共同特征。

2.了解雄蕊和雌蕊的构造以及它们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能用简单的工具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植物的花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花的构造;能根据植物花的特点给花分类。

2.能通过观察,绘图,比较等方法,了解雄蕊,雌蕊的构造,以及这种构造在植物繁殖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推测,观看视频资料了解植物受精、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学难点:推测,了解花受精、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

1.每组:4个放大镜、2把镊子、棉签、白纸,记录单;

2.教师:课件,水果。

3.学生准备:课前查关于植物的花、果实的资料并对周围的花进行观察、采集

教学过程:

一、由瓜果宴导入,寻找果实共同点

看,老师带来了很多水果(西瓜、樱桃、草莓、桃子等时令水果),你知道它们都是植物身体的哪一部分吗?(板书:果实)边品尝边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手中的果实有哪几部分,填好记录卡(可以用文字记录也可以用图画表达)。

果实组成部分记录卡

果实名称

组成部分

小组对比寻找果实的共同点,通过班上交流得出:植物的果实都有果皮和种子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既缩减了课堂教学环节,将时间更多地用于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又用学生常见的时令水果拉近了学生与“科学课“的距离,使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研究植物的花

(一)提出问题

你知道刚才这些美味的果实在几个月前是什么样子吗?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以上水果花期的图片)(板书:花)看到这些,你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1:花是怎么变成果实的?

问题2:花的构造中哪些部分发育成果实?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花和果实的关系。(板书课题:花和果实)

设计意图:通过花和果实图片的前后对比,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巨大的反差,小小的花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如何发育成硕大的果实的?他们迫切想知道“花是怎么变成果实的?” “ 花的构造中哪些部分发育成果实?”“投石问路”为后面的研究活动确立了方向。

(二)探究活动:解剖花朵,认识花朵构造

“提出问题”是我们科学探索的起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课前准备的这些花朵进行解剖,并对花朵的各部分进行分类。(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1.用镊子镊住被剥部分的基部,由外向内逐层剥下花的各部分。

2.将他们分类并按照被剥离的顺序依次摆放在白纸上,并参考“桃花结构图”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3.小组内分工合作,分别对不同种类的花进行解剖,并进行对比研究,填写观察记录。

“花的构造”观察记录

花名

组成部分及数量

班上交流观察记录,得出:大部分花具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这些花被称为完全花,但有的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比如:百合花缺少萼片,南瓜花、丝瓜花一朵花只具有雌蕊或雄蕊,这样的花被称为不完全花。其中只有雌蕊的是雌花,只有雄蕊的是雄花,它们又被称作单性花。

你知道花的构造中哪些部位与形成果实和种子直接相关?

学生猜想: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板书:雄蕊、雌蕊)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工具对花朵进行解剖、观察、认识花的构造,并根据花的构造对花进行分类。通过分析花的构造,猜测“花的构造中哪些部位与形成果实和种子直接相关?”以此引出下一个研究活动。

活动二:研究雄蕊和雌蕊

(一)研究多种花的雄蕊和雌蕊,寻找共同点并做记录

如果花蕊真的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它们肯定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到底特殊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进一步来仔细观察雄蕊和雌蕊。

请看屏幕提示:

温馨提示:

1.将要研究的雄蕊或雌蕊分别集中放置有利于观察、比较。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2.取花蕊时用镊子夹取,夹取时尽量轻一点。必要时可以对雌蕊进行解剖研究。

3.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可以采取画图或文字描述等表述方法。

(二)班上交流观察记录

通过交流,了解雄蕊:

哪个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对雄蕊的观察,带上记录单。有不对的或者不完整的请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

共同点:雄蕊都有两部分组成:花丝和花药。花药上有花粉。花粉容易抖落,很多,很细小。

师:尽管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花粉,可还是看不清楚它的样子,是不是用显微镜会更好一些呢?老师这里也查到了一些显微镜下花粉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课件:看显微镜下的花粉)

通过交流,了解雌蕊:

刚才我们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了雄蕊的很多共同点,接下来我们交流雌蕊有什么共同点?

请同学上来,一边汇报一边画示意图。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雌蕊一般分为三部分。底部膨大部分的叫子房,中间部分叫花柱,花柱中间是空的。顶端突出部分叫柱头,柱头上有粘液、易裂开,利于接受、传递花粉。子房里有胚珠,很小,颗粒状,像种子。

交流总结雄蕊、雌蕊构造与繁殖功能的关系

雄蕊和雌蕊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与它所承担的繁殖功能有关系吗?

同学汇报,教师小结。

花粉又多又轻。(利于传播)

柱头有粘液,易裂开。(易于接受花粉,传递花粉)

花柱中间是空的。(支撑,传递花粉)

子房膨大,里面有一粒粒的白色“小珠子”。(胚珠受精后,产生种子)

通过交流可以看出雄蕊和雌蕊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与它们所承担的繁殖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观察方法上,除了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借助工具:放大镜、镊子等观察外,还提示孩子们可以通过实验帮助我们观察。可以引导孩子们根据雄蕊和雌蕊可能具有的功能,观察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是否容易抖落,雌蕊的柱头是否有粘性,等等。然后再根据观察到的事实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也是培养孩子们推理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载体。然后用画图的形式将观察到的花的雌蕊与雄蕊记录下来,并引导他们认识各部分的名称(雄蕊:花药、花丝,雌蕊:子房、花柱、柱头)简单了解它们的作用。

活动三:研究花和果实的关系

(一)交流植物传粉的方法

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板书:传粉)

观察图片,看看蜜蜂蝴蝶在采集花蜜的过程中,对花产生了哪些帮助?你知道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

交流得出:靠风力传播花粉(课件出示图片)

虽然花可以通过昆虫和风传播花粉,但有时为了提高果实产量,人们也会采取一定的方法。观察图片上的上的果农和菜农在做什么?(人工授粉)体会一下人工授粉,用棉签蘸取花粉抹到柱头上,观察发现:柱头的黏液能够吸附花粉。

(二)探究花受精、发育成果实的过程

推测一下: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会发生什么呢?学生班上交流,同学们的推测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不完全对,老师这里有一个视频资料相信会对大家产生帮助。(播放“花受精发育成果实”视频)(板书:受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简单了解虫媒花、风媒花,懂得人工授粉可以提高果实产量,让学生用棉签给花人工授粉既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又能在这一过程中“对雄蕊和雌蕊在构造上的作用”加深认识。通过观看“花受精发育成果实”的视频对花发育成果实的过程有一个生动、直观的了解,也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进行了突破。

三、课堂小测:

1.请参考19页资料卡,对照下图解释一下桃花发育成桃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2.请填写白菜花各部分名称。

四、作业设计:

有条件的同学课外做一个南瓜雌花授粉和不授粉的对比实验。实验方法:选未开花的雌南瓜花两朵,一朵用纸袋包扎好,不给予授粉的机会。另一朵进行人工授粉,看哪一朵花能结果?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分类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标准给事物分类;
●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整理信息或者事物。
2、知识与技能:
●了解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征的事物组织在一起;
●知道分类是整理各种信息与事物的常用方法;
●了解几种常见的分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分类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认识到分类的标准是灵活、多样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意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着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分类的方法。
〖教学准备〗 文具、字典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尝试分类,了解方法
1.布置任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各个小组桌子上的托盘里有一堆文具用品,现在请你们当一次文具柜营业员,大家一起努力把托盘内的文具分成六类,每类3样。一边分,一边思考: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小组活动:尝试分类。
3.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并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评议分类情况。
4.小结: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5.把分类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6.利用视频设备出示商店里的楼层标识图片或者实物,讨论:商店里为什么要有这些标识?
7.小结:和排序一样,分类也是整理各种科学资料的常用方法。通过分类,可以使信息组织或物品组合更加整齐、有序,也方便了人们的认识与使用。
二、联系事例,了解意义
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来整理物品或者一些信息、资料等。
2.讲述:人们为什么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呢?分析教材上提供的具体事例中分类的意义。
(1)通过给食物分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人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能够帮助我们讲究食物营养的搭配。
(2)字典通过按照第一个字母、笔画或者其他规律给汉字、词语等内容的分类,可以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字、词等归结到一类,方便人们查找,能够迅捷地查阅字典等。
3.设疑:你还能联系我们前面科学课上的学习活动或者生活经历举出一些事例吗?
4.学生交流,共同丰富认识。
5.小结、过渡:分类活动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还广泛地存在于科学研究中。
三、阅读资料,感知方法
1.谈话:科学家们常常用分类的方法把许多信息或者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
2.呈现动物群体形象图片,提问:你们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资料:科学家是如何给生物分类的?
4.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1)科学家们给动物分类的方法是逐渐发展、变化的;
(2)原来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寻求更加合理的分类方法;
(3)“双名法”是最常用的给生物分类的方法;
5.思考、讨论:通过分类活动,你了解了东北虎具有哪些明显而重要的共有特征和特有特征?
6.小结:分类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多地了解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对事物分门别类以后,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清晰易懂了。
四、课外延伸活动
按照对东北虎分类的方法给教室里的同学分类,寻找出你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特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通过分类活动,你寻找到了自己个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哪些特征?
2.学生交流汇报。
二、了解分类的方法
(第一种:找相同点分类)
1.谈话:分类的方法有许多种。今天我们具体了解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最直接——找相同点分类,即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为一类。
2.激趣:科学家说人的指纹不外乎三种,你信吗?认识弓形、箕形、斗形指纹。
3.实践活动:按指印,观察指纹。
方法:把大拇指擦洗干净,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印泥板上,再稳稳地、实实在在地按压在记录纸上,观察指纹的特征。
4.小组内分类,再全班交流。
5.小结:全班同学的指纹分类情况。
6.游戏活动:你能找出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吗?(具体步骤见教材第60页)
7.学生交流汇报。
(1)辨别哪些是它们的家族成员;
(2)概括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
(3)在活动记录上画一个这样的海洋生物。
(第二种:多极两分法)
1.了解什么叫做“多极两分法”。
2.看图,明确“多极两分法”的具体分类方法。
说明:采用“多极两分法”时,一些物体因为具有某些相似性而被分到一起,即同属图表上方的一个大组群,但他们也可能因为彼此的不同特点而在图表下方的小组群中被分到不同的组。这种分法使物体总是从具有大致相同特点的大组群逐渐过渡到具有细微相似性的越来越小的组群。
3.师生互动:播放课件,内容为教材第61页的图,找出分类依据。
(1)开始,可以把能下蛋的生物归为一类,不下蛋的生物分为一类;
(2)把下蛋的生物再分为但羽毛的和不带羽毛的;
(3)把不下蛋的生物分为四条腿的和两条腿的;
(4)把没有羽毛的生物分为长腿的和不长腿的;
(5)把四条腿的生物分为食鱼的和不食鱼的。
4.填写分类依据。
5.寻找某一生物的特征。
找出任何一样生物,然后沿着图表向上看,就会发现这一生物的特征。例如猫:它食鱼、有四条腿、不下蛋。
6.小结: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分类方法,但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分类是为了组织信息,以便有效地研究新的有机体、物体和物质,寻找新的科学发现。使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新事物。
三、实践任务
1.布置任务:帮助老师整理仪器室里的实验器材。
思考:如何分类更科学、合理?如何让这些器材使用更方便?
2.交流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
3.小结:分类的标准不是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把这些仪器分放在不同的橱柜内。
4.学生实践活动。
四、拓展延伸
用多极两分法给多种果实分类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二、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活动过程:

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一位学生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是提示学生,在认识食盐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展开新的探究活动。一位学生在用杯子向盘子里倒水(盘子里有水泥),说:“我们试一试。”

目的是提示学生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水泥的变化。教科书提示的探究方法是:通过加水的方法使水泥发生变化。借助探究食盐的方法思考: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二是认识其他物质的变化。教科书提供了两组物质变化的示意图,目的是提示学生认识生活中更多的类似食盐和水泥这样的变化。

第一组图片包括玻璃和水的变化。玻璃的变化由三副图片:碎玻璃、玻璃熔化炉、玻璃制品组成。图片与图片之间分别用箭头相连接,目的是提示学生认识到玻璃也可以像食盐那样,改变形态后还可以恢复原状。水的变化中,通过箭头提示学生水可以改变形态为水蒸气或冰,水蒸气或冰又可以恢复到水的形态。

第二组图片包括六种物质的变化,分别是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种子发芽的变化、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泥土到砖块的变化、树到椅子的变化。这些图片的设置目的是提示学生进一步探究生活中更多类似水泥变化的事例。

教科书设计的这些物质的变化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多种物质的变化入手,探究类似食盐和水泥的变化特征。

三是归纳。教科书呈现了一幅学生交流的情景图片,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物质原状的角度来分析,寻找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归纳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食盐、玻璃等物质都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这是一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通过食盐、水、玻璃等物质的变化认识可逆变化。“像水泥这样的变化呢?”“我知道……”

提示学生通过水泥、木头、种子等物质的变化认识不可逆变化。

活动二: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科书提供了三幅图片,分别森林大火、污染的水域、废品收购站,意图是通过对图片内容的分析,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利弊。森林大火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一些不可逆变化带给人类的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污染的水域是一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虽然是一种可逆的变化,但如果想使污染的水恢复到原状却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废品收购站的图片提示学生认识到很多物质是可以发生可逆变化的,我们可以合理的使用它们,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图片内容只是一种指向,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充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带给人们的利弊。

自由活动:

教科书以“自制胶水”为主题,分步展示了制作“胶水”的过程,提示学生可以利用脱脂牛奶、醋、小苏打等自制胶水。通过制作,丰富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

拓展活动:

教科书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现象?”的探究内容,提示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把探究延伸到课外。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木材》教学设计”一文,希望“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木材》教学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科学教案四年级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