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 > 导航 >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法不可违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法不可违。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只要写好教案课件,才能更加清楚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何写出让自己满意教案课件?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法不可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刑事处罚含义和种类;提高学生守法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它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我们必须遵守,如果一个人违反了法律,不但会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而且自己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方框的内容
二、法不可违(板书)
(一)、谁都不能违法(板书)
讲述原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受贿判刑事例。问:张国光是省长,他犯罪入狱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学生看p91小勤的故事,思考书中的问题。
教师引导:从小勤拾荒可以看出,不只是成人要守法,我们青少年同样要学法、知法、守法。小勤由于不懂法律作了违法的事,不作违法的事这是我们行为的底线,也是对我们最起码的要求,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遵守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那么什么是违法呢?
案例展示:
1、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他们该由谁来处理?
2、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苏某怎么办?(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350元。)
3、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
公安局抓获,怎么处理?(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p93页表格,选派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上述材料中的几位主人公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事,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危害,自己也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要引以为鉴。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1、违法行为的含义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种类:(见书)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程度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法规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 严重社会危害性 严重违法行为
三类违法行为相比较,前两种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小,我们把它们称为一般违法行为,而刑事违法行为就是我们要讲的犯罪行为。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犯罪必受惩罚(板书)
我们先了解什么是刑法,什么是犯罪?
1 、犯罪、刑法(板书)
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基本特征(板书)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最基本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后果)
3、刑罚的含义、种类(板书)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手段
我国的刑罚种类可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是对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不是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不是罚款)、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活动“我是小法官”:请结合所学知识判定下列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
案例一:吴某的小卖店被盗,便到派出所报案称系邻居王某所为,吴某还对许多人说:“王某偷了我店里的东西,派出所正在侦察,没几天王某就会被逮捕。”经派出所调查,排除了王某作案的可能性,但吴某仍坚持说是王某作的案。请问吴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案例二:学生小创因多次未完成作业,且还撒谎,被其母采用笤帚打成重伤,其母亲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案例三:中学生王某无心学习,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合伙绑架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并电话威胁其家人不给三十万元钱就撕票。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的,懂得那些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懂得什么样的行为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因此我们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板书

课外知识:
刑罚
内容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期限 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 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 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 终生,减为有期徒刑后,根据实际情况获得假释或者减刑 终生,两年考验期满后改为无期徒刑,再减为有期徒刑,根据实际情况获得假释或者减刑
执行机关 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 监狱,低于一年的可以在公安看守所执行 监狱 监狱
是否在押 否 在押,每个月可以回家1—2天 在押 在押 在押
待遇 同工同酬 参加劳动的,酌量发给报酬 强迫劳动,按规定量实行供给 强迫劳动,按规定量实行供给 强迫劳动,按规定量实行供给
执行前羁押队刑期的折抵 一日折抵两日 一日折抵一日 一日折抵一日 无折抵 无折抵
对构成累犯是否有影响 否 否 有 有 有
能否适用缓刑 不适用 适用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能否假释 不能假释 不能假释 能假释 (有例外) 能假释 (有例外) 能假释(有例外)
最低实际执行原判执行刑罚刑期 (减刑后)不低于原判刑罚的二分之一 (减刑后)不低于原判刑罚的二分之一 (减刑后)不低于原判刑罚的二分之一 (减刑后)不少于10年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后改为无期徒刑,再减刑后,不少于十二年法。商
剥夺政治权利是我国《刑法》中的附加刑,虽然实际一种附加刑,但是却是一种比较严厉的刑罚法。商因为依照《刑法》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应当”适用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和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两无期徒刑的犯罪,还“可以”适用于杀人﹑抢劫﹑Q###J﹑防火﹑爆炸﹑投毒等严重危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法。商
法商 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包括: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的权利;③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④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权利法。商
法商 剥夺政治权利期限①判处管制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同②判处拘役﹑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③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终生;判处死缓减为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3年以上10年以下法。商
法商 剥夺政治权利期限的计算:①被判处管制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和执行管制的期限同时起算同时执行;②被判处拘役﹑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从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③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判决发生效力之日起计算法。商④被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法。

fwR816.cOM品读分享

初中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特殊保护


特殊保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特殊作用.
认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特殊保护.
知道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的名称.
通过参与有关活动,培养和提高观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园”的活动,感受生活离不开法律,体会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学习和培养观察生活以及判断、整合信息的方法.
通过“实践与评价”的活动,提高判断、分析法律现象的能力,更深入地更法律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通过悟读《法律不同情眼泪》,进一步加深对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特殊作用的认识,从而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
结合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习“法律导航”,从理性的层面更法律的特征及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特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特殊作用的了解,培养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情感和意识,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教学难点】法律的三个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通过参与有关的活动,提高判断、分析法律现象的能力,体会法律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园”的活动,感受生活离不开法律,体会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学习和培养观察生活以及判断、整合信息的方法。
通过“实践与评价”的活动,提高判断、分析法律现象的能力,更深入地理解法律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通过悟读《法律不同情眼泪》,进一步加深对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特殊作用的认识,从而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
结合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习“法律导航”,从理性的层面理解法律的特征以及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特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法律、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初步了解,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情感和意识,并树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生体验生活和法律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法律的三个特征。
教学方法:
讨论式、活动式、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制案例或照片、图片,并准备在课堂上宣讲案例.
(一)兴趣导入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吗?知道法律和我们未成年人也存在密切的关系吗?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吗?先不用急着回答,我们来看阅读与感悟《法律不同情眼泪》
师问:对于这些伤害行为,仅靠批评教育、社会呼吁、青少年的眼泪行吗?
生答:不行,还需要法律!
师说:我们来做一个测试,大家翻到书上p52,做一做“法律与未成年人保护知识”知多少?
(让学生独立判断并思考判断的理由,时间3分钟,3分钟后让学生举手抢答,再由老师来总结,并用相关的法律规定来补充说明。)
1、国家为保护未成年人制定了专门的法律(√)
理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法律。
补充: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收养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
2、老师和家长出于关心,随意拆阅未成年人的信件(×)
理由:未经未成年人的允许和同意,随意动用未成年人物品的行为属于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行为。父母私自看孩子的信件和日记是不对的。虽然少男少女是未成年人,但未成年人同样有通信自由和保守自己的秘密的基本权利,这种权利是受《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
3、因为一个同学的钱包丢失,老师便对全班同学进行搜查(×)
理由: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人身自由权(搜身)。
补充:老师可以请全班同学配合调查,让学生自己拿出自己的物品,但老师动手搜查则是违法的。所以大家要明确这一点。
4-7题 基本意思相同,只是表述略有不同。
未成年人年龄太小,与法律没多大关系,既不用与法律打交道,也不受法律的约束,也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理由:未成年人虽然年龄小,却与法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国家为未成年人制订了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还有《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收养法》及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是保护未成年人的。
根据第二款的规定,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为其不满18周岁,量刑时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8、父母离婚了,10岁的丽丽由法院判给母亲,父亲与丽丽就脱离了父女关系(×)
理由:父母虽然离婚了,但并不影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父亲仍然对丽丽有抚养的义务,父亲还有探视丽丽的权利,所以父亲与丽丽并没有脱离父女关系。
9、未成年中学生购买了伪劣商品同样可以索赔(√)
理由:《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虽没有这种未成年学生有索赔权利的相关规定,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面对所有的消费者的,对全体消费者都进行保护,而未成年中学生也属于消费者的一部分,所以也有索赔的权利。
10、有人到学校闹事,扰乱教学秩序,学校不能将其关起来或者对其处以罚款。(√)
理由:学校是教育机构,没有关押或罚款的权利。如果有人扰乱教育秩序,学校应报告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来处理,而不能关押或处以罚款。
11、人人拥有受教育的权利。(√)
理由:未成年人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中有相关规定。
12、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专门设立了少年法庭(√)
理由:书p57上有少年法庭的例子。
师问:上面的十二个题目都有两个共同的关键词:未成年人和法律。我们能用简短的语句来概括我们的生活和法律的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回答)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二)情景讨论:捕捉身边的法律影子
师问:我们再来看看“探究园”书上p50,4个同学观察到的生活现象与法律是否有关系。
(提示:由老师提问,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表分析意见。)
首先看罗琳同学的:公安机关破获了一个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团伙,主犯被判了刑。
分析:有关系,未成年人虽然年龄小,但同样受法律制约,如果未成年人犯了罪(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都和成年人一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再来看霍伟同学的发现:有一天我发现学校附近的一家经营非法出版物的商店被查封了。
分析:有关系。这里国家依法清查非法出版物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思想和心灵的健康。
接下来是章宁同学的发现:思思的爸爸想让她去打工,后来,居委会的阿姨上门说服了她爸爸。今天,思思又能和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地上学了。
分析:与法律有关系。这样做才维护了思思的受教育权。
最后是路遥同学的发现:由于学校的体育设施陈旧失修,上体育课时,赵雷从松脱的单杠上摔下来,受了轻伤,学校对其作出了相应的赔偿。
分析:与法律有关系。学校应保护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如果不是由学生人为原因造成身体受伤,学校对学生的受伤应负责任。
师问:法律在我们身边,和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在保护着我们。那什么是法律,它为什么和我们有这么密切的关系,为什么可以保护我们呢?
(引导学生看到书上p53,从了解法律的特征入手去结概括法律的定义。)
(三)法律导航:法律的特征及涵义
1、特征:
法律的第一个特征:(板书)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的第二个特征: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的。
法律的第三个特征: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师说:我们从以上法律的3个特征来对法律下个定义,看到书上p54,大家把法律定义划下来。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师说:这里大家在“特殊”两个家下面标一下着重号,如果把“特殊”两个字去掉的话,就具体不出法律的特征了,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特殊”的方式就在于刚刚我们讲的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相比之下具有的3个特征。
(四)知识测评:
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p56收集与分析),看看它们分别反映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下列的知识点)
1、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法律文件
反映法律的第一个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威武的公安干警
反映了法律的第二个特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原北京市市委书记陈希同因贪污罪和渎职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6年。原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成克杰因贪污罪、渎职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反映了法律的第三个特征: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与法律第一次“零距离”接触。知道生活中处处需要法律,时时需要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正如谚语所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折射出法律的光芒,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既要自觉遵守法律,又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课外作业: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收集案例来体现各种保护
反馈:
未成年人的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可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为什么呢?)(p54共三点)
1、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个人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
2、家庭、学校、社会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
3、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我们身边的规则


我们身边的规则(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让学生从行动上学法、用法、爱法、护法。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学生活动:小游戏:“谁更快”
谁能更快地从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来,在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线串好的五个乒乓球,分别请两组同学(五人为一组)上来,比比哪一组能更快地将乒乓球全部取出。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1、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规则。
创设情境: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学生讨论:算还是不算?同学们讨论。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兴奋剂、借助于器械等)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事情可能就会带无法预计的后果。并自然将课堂引到更严重的交通事故。
交叉换位
学生活动:请学生在教室中实践一下交通规则——交叉换座位。
教师活动: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许怎样做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式活动,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我们发觉会很顺利,并提出规则是一种美。
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则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有哪些。
如乘车先下后上,山区行路相互礼让,遇危险让妇女、儿童先撤退,拾金不昧,体育比赛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
“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学生活动: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并从对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规则——法律。
特殊规则——法律
是真是假:举四种规则的行为(社会道德、学生守则、法律、宗教规范),请学生开展竞猜,哪一种行为是法律,并从中寻找法律和其他规则的区别。(可以运用课本中的表格)
社会道德:双休日到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
学生守则:在学校里上课,自修课必须保持安静,否则要扣除四项红旗竞赛分。
法律:在法院旁听审判必须保持安静。
宗教规范:每天早上,平阳寺的佛家子弟必须静坐一小时。
同样是保持安静,但他们却各有不同,通过对比找到:
2、法律的三个特征: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 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
马丽和妈妈去参观一次展销会,并且还帮助妈妈挑选了一双鞋子,没想到穿了三天后,鞋跟就掉了,妈妈想去换但展销会这时已经结束了,妈妈说:算了,算了,就当花钱买了个教训。如果你是马丽,你给妈妈一个什么样的建议?
2、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作业】 生活中有什么规则?法律作为一种规则,与其它规则有什么不同?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人们说我长大了


人们说我长大了
教学内容:
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第二框——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
教学重点:
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计划用两课时授完,一框一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悄悄地长大了。成长中的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已步入青春的大门?是否发现自己从生理到心理都在发生迅速而明显的变化?我们在享受成长的喜悦和快乐的同时,是否也会产生一些困惑与烦恼?
教师检查课前填写的“小测试”答题情况(见教材p1页)。
看了同学们的测试情况,反映出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惑或烦恼。
青春是人生的重要时期,我们只有悦纳这个时期的生理变化,消除青春期的烦恼,解决好自己的心理矛盾,才能凑出青春的华美乐章。
2.板书课题 第十一课 人们说我长大了
(一)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二、讲授新课
1.我们悄悄长大
情境活动一:(详见教材p3页——“我长大了”)(可结合教材p4页第一段内容)
议一议:从哪些方面看出“我”长大了?
想一想:进入青春期后,自己有哪些明显的生理变化?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性机能的发育成熟,②身体外形极具变化,③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说一说:面对这些变化自己有哪些心理反应?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
相关学生自己阅读相关链接的内容,仔细体会自己生理心理的变化。)
2.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5页图文材料)
想一想:面对同样的生理现象,两个女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呢?
※ 议一议: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呢?
情境活动三:“小记者与心理健康专家的对话”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8页,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1)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教材p5页)
我们应正确认是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面对这些情况,同学们应自觉接受学校的专门教育,主动请求家长、老师的指导,掌握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从而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
活动:假如你遇到下列情况自己将如何面对?(教材p6页材料)
① 班内许多同学都长高了,而自己却“原地不动”。
② 别的男生还没长胡子,自己却长出了毛茸茸的胡子。
③ 声音变得沙哑难听。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教材p6页)
活动: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材p7页材料)
① 张捷以这种心理与他人交往,容易产生哪些不必要的烦恼?
② 请给她出出主意,帮助她消除烦恼。
(2)应给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教材p7页)
学会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形象,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特点鲜明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只有发现自己的优势,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美,才能充满自信地学习和生活。同时,我们应给知道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如果过于强调自己的个性,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就会导致自负。
活动:读一读,写一写(见教材p7—8页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按材料的要求写一句激励自己的话。)
(3)青少年应努力追求美(教材p8页)xkb 1.co m
人的美包括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是指形体美和风度美;内在美,是指心灵与精神的美,包括思想、品德、理想、智慧、情操等。
同学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体现自己的外在美;更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培育美的心灵,使自己更具魅力。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见教材p9页材料)
三、课堂小结: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悄悄地长大了,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是人生的重要时期,我们只有悦纳这个时期的生理变化,消除青春期的烦恼,解决好自己的心理矛盾,才能凑出青春的华美乐章。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呢?这就要求我们:第一、应认识到: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第二、应给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第三、青少年应努力追求美。
四、本课知识点
(详见《资源与学案|》p2页——我的新知识:1、2:(1)、(2)、(3)。
五、课后作业
《资源与学案》——我的收获“我的判断与选择”:1、2、3。(在《资源---》上完成。)
《资源与学案》p5页:
1“我的观察与思考”9——(1)(在作业本上完成)
2、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呢?
六、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创建新集体


创建新集体
目标预设:
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树立共同的目标,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心目中班集体的描绘,让学生了解到加强集体观念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只有每个人热爱集体,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创建出优秀的班集体,才能在集体中不断成长成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创建新集体
难点:如何创建新集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粉笔,学生课前准备好展示才艺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踏入初中生活,当每一位同学熟悉了新的班级、新同学之后,一个新的集体也就诞生了。通过学习,你们打算怎样去创造一个大家都为之自豪的班集体呢?
二、新授
师:集体是个人成长的园地,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个人的成长发展确实太重要了,那么,同学们心目中的班集体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课题 创建新集体
(一)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板书)
活动1
想一想:你最喜欢的班级是怎样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师生交流)
填一填:
我希望生活在 、 、 的班集体中,因为在这样的集体中,我们 。因此,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 集体中。
提示:(1)可用“健康、活泼、团结、和谐、民主、奋进”或“目标一致,团结互助,人尽其才,民主和谐”之中任意三个词来描绘最喜欢的班级。因为,它能激发我们对学校生活的热爱,有助于同学间融洽关系的形成和纯洁友谊的建立,能为我们提供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之所长,发挥自己的闪光点,能促进我们沟通协作、相互配合,在集体中不断成长。(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班级中,如果没有共同的期望,各想各的,各做各的,班级就像一盘散沙,不可能成为我们为之自豪的集体。所以我们首先要通过讨论总结出最喜欢的班级的模样,这样我们就有了共同的目标,就可以让我们的集体向着我们理想的方向发展,而共同的目标自然也就给了我们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
活动2
分组讨论:为创建优秀班集体提建议,并填表
我们心目中班集体的特点
创建优秀班集体可采取的措施
师:当然要想创建一个优秀的、理想的班集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二)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板书)
活动3
看看你有哪些才智能为集体建设弹奏出美妙的“音符”。
如:我很热心,所以我可以做班级的收信员。
我很爱画画,所以我可以……
师:我们知道彩虹的美丽在于它的七色光彩,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每个人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集体建设作出贡献,谁都无法替代。
团结就是力量,创建优秀班集体,还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板书)
活动4:
阅读p8材料,思考:
1、这个班级曾面临哪些困难? (中、差)
2、这个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靠的是什么?(优)
3、你可能也有过在优秀的班集体中生活的经历,在这样的集体中生活,你有何感受? (中、优)
答案:答:这个班级面临的困难有:学校的设施差,生活艰苦;同学们各自原来的生活环境不同;好多同学是战地孤儿,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等等。
这个班级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靠的是老师和学生、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团结一致,相互帮助。
活动5:
让几个唱歌唱得好的同学唱歌演示。想一想他们唱得好或不好的原因。 (让学生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活动6:
介绍名言警句: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 ——雷峰
人多力多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 ——谚语
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 ——荀子
师: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班级中人与人之间团结协作,即使我们每个人都能奏出最美妙的音符,人们听到的,也只能是杂乱无章的噪音。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我们才能奏出美的班级乐章,在集体中不断成长。
三、课堂总结
踏入初中生活,一个新的班集体将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诞生!让我们行动起来,与老师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我们为之自豪的集体。
四、课堂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珍惜新起点


珍惜新起点
目标预设:
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新的初中生活与新的学习环境,珍视新友谊与新朋友结伴成长。
过程与方法:面对崭新的初中生活,通过小组讨论方式了解学生进入中学后的新感受,遇到的新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正确与人相处、正确看待社会,珍视全新的初中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视新友谊
难点:与新朋友结伴成长珍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粉笔,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自我介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进入中学后,有很多新鲜的事物,让我们好奇,令我们欣喜。初中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崭新的天地,我们都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让我们珍惜这个新起点,体验成为一名初中生的快乐吧!
二、新授
(一)初中生活新体验
活动1
七嘴八舌话“初中新生活”
初中生活是每个同学的一个新起点,你对这个新起点是怎样认识的?
活动2
议一议:
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的是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这个新环境有哪些使同学们感到新鲜和好奇的地方呢?
提示:可从以下方面谈起,如:校园总貌、地理位置、占地面积、绿化情况、楼房建设等对比小学校园,可从班级设置、学生数量变化等对比小学情况,也可从学校创办历史、校徽、校歌、校服、校训的有无和独特以及校名由来、设备增多、学科增多、作息时间变化等。
活动3
说一说:
进入新的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注意调动新转入学生的参与)
提示:除教材第5页内容外,可以从学习、生活、纪律、环境、心理等诸多方面加以回答。如:我感到既兴奋又郁闷,兴奋的是老师的启发改变了我的学习方法,我基本上不再死记硬背了;郁闷的是我学习的灵活性有待挖掘。我感到既自信又有些自卑,自信的是我的成绩能像小学一样不断进步,走进优秀行列;自卑的是在这优秀生云集的地方,我再难有小学的年年“奖状”了。
教师归纳:如何面对初中的新生活呢?
1)调整心态,适应环境。进入初中后,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所以要进行及时调整,提高适应能力。首先要从心理上认可和接受,及时分析不适应的原因,及时进行心理上的调整,这样能使自己尽快与新环境相适应。
2)珍惜新起点。初中阶段在人生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我们的身体将迅速成长,知识会不断地丰富,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重要的基础。我们要珍惜这个新起点,把它作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加油站。
3)珍视新友谊。我们踏入新的班级,将认识更多新的同学,结交更多的新朋友。这份成长中的友谊,将使我们宝贵的初中生活更加精彩。
4)准备应对新的学习生活。初中学习与小学会有很大的不同,将学习很多新课程,面对很多新老师,适应新的学习节奏,采用新的学习方法。因此要做好思想准备,成功地度过这个学习上的过度期。
(二)珍视新友谊
在新的班级里。大部分是原来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同学,彼此较为熟悉,但本学期也转入了不少新的同学,彼此间不认识,比较陌生,既然我们走在了一起,来到了同一个班集体,就要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建立友谊。
活动4
向同学自我介绍
小结:认识新同学之后,我们将在这个班级*同学习和生活,我们都希望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生活在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中。
活动5
寻找彼此的共同点
填一填:看看我和同学们有哪些相同之处:
我和 、 等是同一所小学毕业的;
我和 、 等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我和 、 等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
我和 、 等是同一个区(村)的。
提示:(1)找出从同——小学毕业进入同一所中学的对象,填入他们的班级及姓名。
(2)通过交往了解,按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同年同月出生、不同年但同月同日、不同年但同月的顺序,找出并填入他们的班级姓名。
(3)通过交流、沟通了解,集体活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发现并记录下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了解他们的年级、班级、姓名后填人。
(4)通过交往、个人档案展示等多种渠道了解同区、同村、同居委会的同学的班级、姓名,然后填人。
三、课堂总结
在彼此的交流后,我们发现这个小小的班级里,有这么多亲密的伙伴。这份友谊将伴随我们走过整个初中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三篇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日本》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2. 日本的领土范围

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 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

4. 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

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六)达标检测

1.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

A.山地 、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 B. 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学习巩固提升1—6题

(七)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的收获。

《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

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

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

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

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过多,就可能形成水灾。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2、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得出另一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距海洋远,深入大洲大陆内部)

3、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且分布广,得出亚洲气候的又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

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育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图”认识北美洲的气候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与亚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纬度范围稍小些,高山高原贯穿两部,因山地也呈现出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

课后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了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位置和范围》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①最北:81°N;最南:11°S;

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风筝》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2、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
3、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小兄弟痴迷风筝的童心,了解“我”对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杀的残暴以及“我”由此而产生的痛悔和无法把握的悲哀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由鲁迅和他弟弟关于风筝的故事引入课文:强调鲁迅的心曾因为风筝的事而沉重过,设置疑问,引入课题
二、作者简介、背景简介
三、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样mú 嫌恶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惊惶huáng 瑟缩sè 惩罚chéng 虐杀nüè 宽恕shù 苦心孤诣yì
堕duò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
嫌xián 嫌恶 怒nù 愤怒 堕duò堕落
赚zhuàn 赚钱 恕shù 宽恕 坠zhuì下坠
诀jué 诀别
决jué 决定
抉jué 抉择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主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②停顿恰当;③读出感情;④读出重音。
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
②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③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
(二)思考:寻找误解和冲突
1、弟弟喜欢放风筝吗?程度如何?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2、“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3、“我”是如何毁坏风筝的?找出“我”毁坏风筝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
“伸手折断”、掷地、 “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4、面对我的行为,弟弟是怎样的反应?
“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思考:自我反省 感受亲情
1、是什么原因让“我”闪电般苏醒过来了?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2、对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弥补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办法一:送他风筝,一同放风筝--“他和我一样,早已有胡子了”
办法二:“讨他的宽恕”--“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结果:失败
3、“我”想讨弟弟的宽恕,但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作者是一位能够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谴责、勇于承担责任、家庭与社会责任感都极强的作家,不可能因为弟弟的忘却、无怨就会自我说谎,自我欺骗地认为自己无过了。
五、合作探究
1、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但在第一自然段中,为什么说“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
(1) 生交流
(2)师总结
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不许弟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1)生分小组讨论
(2)师总结:“精神虐杀”是指“我”扼杀了弟弟喜欢风筝的天性。
“这一幕”是指我粗暴、蛮横的拆毁了弟弟的风筝。“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
3、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六、总结:
1.本文饱含了作者的哪些感情?把全篇抒写感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悲哀、自责、后悔、同情。
2.从作者对待、处理风筝事件中,可以看出鲁迅哪些精神品质?
严于解剖自己 知错必改 勇于自责反省 为人严肃 善于思考
七、拓展延伸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在当时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所犯的错误称为“精神虐杀”,可是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老师却不让我们上网玩游戏,难道他们也是在对我们进行“精神虐杀”吗?请大家针对这一事件谈谈对爸爸妈妈及老师这种做法的看法或对游戏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

附:板书设计
风筝_鲁迅
北京的冬天


入 题 少时虐杀弟弟的风筝梦(天性)
故乡的春天 风筝事件: 中年感到无限懊悔
衬 情 补过而不得(永远沉重的悲哀)


北京的冬天(照应开头)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法不可违”一文,希望“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法不可违”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