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大班数学教案 > 导航 > 大班数学教案范文:玩玩填空题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范文:玩玩填空题。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那大家是不是在为写教案课件发愁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大班数学教案范文:玩玩填空题,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设计意图】
面对大班幼儿,对数学的数字概念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范围,为了让幼儿对加减法式子中的每一个数字的理解,为了让幼儿能够顺利地进入小学,为了幼儿将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探索数学奥秘。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 7 + 3 = 10
苹果是7个   梨了是3个 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这是总数
同理:3+7=10 4+2= 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 10 -3 = 7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 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fwR816.COm阅读欣赏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反思《玩玩填空题》


【设计意图】
面对大班幼儿,对数学的数字概念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范围,为了让幼儿对加减法式子中的每一个数字的理解,为了让幼儿能够顺利地进入小学,为了幼儿将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探索数学奥秘。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 7 + 3 = 10
苹果是7个   梨了是3个 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这是总数
同理:3+7=10 4+2= 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 10 -3 = 7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 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数学填空题》


幼儿园数学教案:数学填空题

【设计意图】面对大班幼儿,对数学的数字概念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范围,为了让幼儿对加减法式子中的每一个数字的理解,为了让幼儿能够顺利地进入小学,为了幼儿将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探索数学奥秘。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4+2=62+4=66-4=2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7+3=103+7=1010-7=3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7+3=10
苹果是7个梨了是3个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也是部分数这是总数
同理:3+7=104+2=2+4=6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10-3=7
水果有10个苹果有3个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这是部分数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64=26-2=4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45+()=7()+2=5()+6=10
7-()=3()-2=85-()=1()-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填空题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 7 + 3 = 10
苹果是7个   梨了是3个 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这是总数
同理:3+7=10 4+2= 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 10 -3 = 7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 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填空题》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1.图片--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苹果7个、梨子3个。

2.小动物卡片(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看图列6的算式

1.出示图片:4个大皮球,2个小皮球

让幼儿说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

2.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

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

3.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

如 4+2=6 2+4=6 6-4=2 6-2=4

二、看图列10的算式

1.让幼儿说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

2.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

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

3.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

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

(1) 7 + 3 = 10

苹果是7个(部分数),梨了是3个(部分数),总体是10个(总数)。

同理:3+7=10 4+2= 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2)10 -? = 7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梨子有7个。

10是总数,3部分数,7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 - 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

1.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

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2.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

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

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

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

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教案出自:)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

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

书面练习;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看图编题》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体验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必须要有一件事情,两个已知数(条件)及一个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

2.发展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算式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5的组成。

教师: 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你的1球碰4球。)

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知道5有几种组成吗?(4种)对了,5有4种组成, 5有哪4种组成?

教师板书: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引导幼儿看图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1.教师点击课间出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盒子里有什么?(盒子里有3块糖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3)

教师:又怎么样了?(又拿来了2块糖果)

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块糖果?)

教师:现在老师用数字3和2以及你们提出的问题编一道加法应用题,你们要仔细听哦。(教师边指图边讲)盒子里有3块糖果,过了一会儿又拿来2块糖果,一共有几块糖果呢?

教师分析:(结合图)这道题叫应用题,在这道应用题中,必须讲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盒子里的糖果;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条件,这两个条件是:盒子里有3块糖果是已经知道的和又拿来了2块糖果是已经知道的,也就是3和2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文.章出自教.案网]最后还要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块糖果呢?

(2)体验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这样我们就编好了一道应用题。

教师:那这是一道加法应用题还是减法应用题?

教师:谁来列算式?(幼儿列算式,教师出示3+2=5)

总结:我们一起说说这个加法算式中的各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3表示盒子里有3块糖果,2表示又拿来了2块糖果,也就是3和2是已经知道的条件; 5表示一共有五块糖果;用算式:3+2=5。)

2.教师点击课间出示图片二,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图上有什么?(图上有2颗草莓)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又怎么样?(又拿来了3颗草莓)

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颗草莓?)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谁来列算式?(幼儿列算式,教师出示3+2=5)

3.出示图片三

教师:图上有什么?(图上有4只蝴蝶)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又怎么样?(又飞来了一只蝴蝶)

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只蝴蝶?)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谁来列算式?列出算式4+1=5。

三、看加法算式编应用题。

教师:请看图片上的这道加法算式,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看图编加法应用题,那你们能根据加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和你的伙伴说一说,(2分钟)

教师:谁想好了?(老师重复)xx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xx表示算式中的4,xx表示算式中的1,问一共有表示算式中的xx?(教师边指图边讲)说的真好表扬他。

教师:还有谁想出了不一样的?(请多位幼儿尝试编应用题并检查纠正不正确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有学会了新本领,会看算式编应用题。知道编一道应用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及一个问题。如果少了一个数字或少了一个问题,这道就不好编了,更没办法算了。

四、请幼儿看卡片自由编应用题。

教师:请每位幼儿拿一张算式编应用题(2分钟)

请幼儿与同伴或老师分享自己编的应用题。

收拾操作材料,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1. 作为教师应该掌握孩子的思辨能力,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分析,制定适合孩子学习的方法,适合教师的教法。

2. 本次活动中,活动目标基本达成,幼儿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编加法应用题。

3. 在列算式这个部分可以看出孩子们对算式和应用题的概念还不是很强,可以在平时的活动中加强此方面的锻炼。

4. 在演示部分,可将操作材料一一对应演示,让孩子更加一目了然,更加容易了解如何编加法应用题。

5. 在纠正量词以及提问上,花费的时间过长,语言不够简洁,精炼,在以后得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有待加强,提高语言的有效性。

大班数学教案《图形》


活动目标:

1.尝试归纳出一组图形1-2个共同特征,或按特征拿取相应的图形。

2.能仔细观察图形,并积极参与讨论。

3.听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多种图形

2.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若干、参考图、图形特征标记、空白记录表一张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彩色图形来了

(1)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有许多彩色图形要去游乐场玩游戏,瞧,它们来了

(2)出示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彩色图形,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

(3)出示颜色、形状、大小标记让幼儿认一认。

2、彩色图形找朋友。

(1)教师出示参考图,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们的共同特性。

彩色图形要找朋友一起去游乐场。(.本文

大班数学教案《球体》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来源教案网)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幼交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


活动目标:

1、乐意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测量在生活的应用。

2、在探索比较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及判断能力。

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长短不一的学具如:尺子、绳子、小棒、积塑 、纸条等;笔、测量记录表等

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动场景:小床若干、桌子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白雪公主》故事场景,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测量兴趣。

引入:春天到了,白雪公主想把小矮人的家打扮一新,但是她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二、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地砖,探索正确测量的方法。

1、引导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家里铺上地砖,!出自:屈老.师!怎样清楚的告诉瓷砖厂的工人地砖的大小?

2、幼儿尝试用相同的工具测量。

3、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的结果,探讨发现测量的正确方法。

讨论:选择相同的工具测量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用笔(拇指)画个记号,首尾相连。

三、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床,探索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宽度和长度?

2、教师介绍测量记录表。

3、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

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4、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并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积累测量经验。

讨论:量相同的位置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四、活动延伸:引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2-3种测量工具给周围生活中的物品测量,积累测量经验。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大班数学教案范文:玩玩填空题”一文,希望“大班数学教案范文:玩玩填空题”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大班数学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