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高三地理区域教案 > 导航 > 高三地理中国环境法规体系学案

高三地理区域教案

高三地理中国环境法规体系学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若老师能写出高水平的教案课件,相信课堂教学氛围会非常浓郁。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高三地理中国环境法规体系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三节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中国制定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目的。2.了解中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组成。

一、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1.制定的目的:保护和改善人民的①生活环境和②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③公害,保护人体健康,促进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体系

思维活动
1.我国在走自己的循环经济之路中将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 (1)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采取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综合措施。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组成
1.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中许多涉及环境保护的条款,是制定环境法的基本⑧依据和⑨指导原则。
2.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我国加入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具有⑩法律效力,负有相同的国际义务,因而也归入到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中。
3.环境保护法规
(1)环境保护基本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规定了国家的环境政策和环境保护的方针、原则和措施,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依据。
(2)环境保护单行法律:专门性法规。
(3)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
(4)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5)环境保护标准。
思维活动
2.《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属于我国法规体系中的哪一类?
答案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探究点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日早晨,一场暴雨过后,甲某承包的鱼塘炸开了锅,数不清的白鲢、花鲢拼命跳出水面。几小时后,鱼塘恢复了平静,近万条死鱼浮上水面。在鱼塘西侧3千米远的地方,有一家奶牛养殖场和一家蘑菇生产基地。暴雨过后,甲某看到乳白色的污水从西面流过来,汇入鱼塘,污水流到哪里,鱼蹦到哪里。
(1)甲某将奶牛养殖场和蘑菇生产基地告上法庭,如果你是甲某聘请的律师,你准备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这三部法规在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中属于哪类法规?
(2)如果你是法官,审判奶牛养殖场和蘑菇生产基地应当赔偿甲某的损失时,说明他们应当负有环境保护法中的哪种民事责任?
(3)为了证明鱼塘中鱼的死亡与奶牛养殖场和蘑菇生产基地的污水排放有关,应当采取哪些环境标准来检测鱼塘中的水?
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是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是环境保护标准。
(2)排除危害。
(3)环境质量标准、环保方法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解析 第(1)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关键词,说明它们是国务院制定或批准的,属于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标准”是关键词,说明它是环境保护标准。第(2)题,“赔偿甲某的损失”是关键词,说明奶牛养殖场和蘑菇生产基地应当负有环境保护法中的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奶牛养殖场和蘑菇生产基地在选址和生产过程中也应负有“排除危害”的民事责任。第(3)题,“检测”是关键词,该行为应当是环保方法标准;要证明污染物来自奶牛场和蘑菇生产基地,需要检测它们排放污水的污染物含量是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这需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反思归纳  中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分类体系 地位 举例
宪法 法律地位和法律 宪法第九条规定:“矿山、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环境保护基本法 次于宪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规定了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保护的方针、原则和措施,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环境资源单行法律 环境法的主体部分,基本上属于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的专门性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国务院组织制定、批准公布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 《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综合性或单行环境保护法规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
环境保护标准 环境法制管理的基础和重要依据 《饮用水质标准》
关其他部门法中有保护环境资源法律规范 补充、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破坏资源罪”的条款

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保护环境资源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 中国承担全球环保义务的承诺 《生物多样性公约》《京都议定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迁移应用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x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说是风靡全国的一种风味小吃,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烤羊肉串,维吾尔语称之为“喀瓦甫”,是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小吃。但据《燕赵晚报》消息,河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与会人员审议通过了《河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如果有人仍旧占道加工、制作露天烧烤等,将被处以200元以上1 000元以下罚款。
(1)该《条例》在我国环境法规体系中属于什么法规?
(2)该《条例》制定的法规是依据我国环境法规体系中的哪些法律?
答案 (1)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2)《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解析 该《条例》是河北省制定的,属于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它制定的依据是《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x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资源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探矿权人在勘查过程中给他人造成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损害的,依法予以补偿。据此完成1~2题。
1.该条规定制定的依据是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中是()
①《宪法》 ②《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④《民法通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中,该《x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资源管理条例》属于()
①环境保护综合性法规 ②环境保护单行法律 ③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④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宪法》中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条例是制定环境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依据;《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是国际上各国为防治全球性环境问题而制定的;《民法通则》不是环境法规。第2题,“矿山资源”是关键词,说明该条例是为保护x疆矿产资源而制定的专门性法规;“x疆”是关键词,说明该法规是x疆政府批准并颁布的,属于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我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据此完成3~4题。
3.该《公约》在我国()
①具有法律效力 ②负有相同的国际义务 ③构成我国环境法规体系 ④是制定《宪法》的依据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为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而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是()
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②《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 ③《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章程》 ④《京都议定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条款是制定其他环境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第4题,“生物”是关键词,这就排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因为它们制定的目的是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5.写出下图空格处所示的构成我国环保法体系的有关法律。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答案 环境保护基本法 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环境保护单行法律

Fwr816.COm小编精选

高三地理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学案


第四节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2.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一、环境保护的国际行动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一方面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相似性和①普遍性;另一方面,源于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其影响和危害跨国、跨地区乃至对②全球环境构成威胁。
1.积极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近年来,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致力于推动和敦促各国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政策措施日益具体化。各国政府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把③可持续发展纳入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但是,各国因自身利益不同,在涉及有关权益和承担义务方面的矛盾错综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④发达国家与⑤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思维活动
1.为什么里约会议确立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要求发达国家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治理环境污染和改善全球环境?
答案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共同拥有一个家园——地球,有责任共同保护地球环境,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起步晚,经济落后,而发达国家工业化早,经济发达。不论从历还是现在,发达国家造成环境问题的责任更大,所以发达国家在全球环境改善和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理应承担更多的义务。
2.共同实施全球环境问题研究计划
国际科学界组织和实施了三大重大环境科学计划:⑥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国际地球生物圈计划、⑦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
3.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
其目的是规范全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限度地⑧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思维活动
2.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
答案 我国一方面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以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并与贸易国家对接。另一方面,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抬高绿色标准来拒绝进口我国的工农业产品。
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1.我们只有善待⑨资源,善待⑩地球,才能拯救自己。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绿色代表环境、代表生命。目前,绿色已成为无污染、无公害的代名词。
3.绿色社区的硬件建设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等基础设施。绿色社区的软件建设包括:一个由政府各有关部门、民间环保组织、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组成的联席会议;一支起骨干作用的绿色志愿者队伍;一系列持续性的环保行动;一定比例的绿色家庭。
思维活动
3.带有“中国环境标志”的产品有什么优点?
答案 我国带有该环境标志的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

探究点一 环境保护的国际行动
探究活动  下面是我国已经签署的一些国际多边协定,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①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②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 ③控制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公约
④干预公海油类污染突发事故国际公约 ⑤国际捕鲸管制公约 ⑥生物多样性公约 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⑧核事故及早通报公约
(1)这些公约的签订说明我国积极参加________环境保护活动。对于气候________、________蔓延等跨国问题,必须经过________合作,同时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以上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性原则。
(2)上述公约中,属于保护生物资源的是________;保护大气的是________;保护海洋的是________;防止固体污染物的是________。
答案 (1)世界 变暖 酸雨 国际 共同
(2)①⑤⑥ ② ④ ③
反思归纳
1.中国参与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签署环境公
约和议定书 努力履行国际公约 意义
签署文件 合作项目 合作领域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京都议定书》 至2003年3月,我国与32个国家签署环境保护的备录、行动计划、公报、声明、议定书等文件53份 与挪威、德国、加拿大、韩国、意大利、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欧盟等开展了百余个合作项目 水资源研究与保护、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有害废弃物研究与管理、动植物研究与保护、环境宣传教育、环保技术合作等 我国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不仅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在解决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方面有寻求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2.主要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具体内容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采取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全球排放总量的预防措施,以保护臭氧层不被破坏,最终彻底消除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生物多样性公约》 国际社会为保护地球上生命有机体及其遗传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避免或尽量减轻人类活动使生物物种迅速减少的威胁而订立的全球性国际公约
迁移应用1  我国需要加强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我国是世界上CO2排放量的国家
B.没有国际支持,我国不能进行任何环境保护工作
C.我国是造成环境污染份额的国家,应承担的责任
D.我国是的发展中国家,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
答案 D
解析 中国并非世界上CO2排放量和污染份额的国家。但是作为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
探究点二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探究活动  绿色消费成为时尚,“绿色产品”的概念是指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阅读“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代码①~⑤填到上图A~E处,⑥~⑨填到上图F~I处。
①使用/复用 ②原材料采集和处理 ③运输销售 ④废弃/再循环 ⑤产品的加工制作 ⑥商品 ⑦原材料 ⑧产品 ⑨废品
(2)以下环节中,最易对产品造成污染的是()
A.使用 B.加工制作
C.运输 D.原材料的采集
(3)以下做法与绿色消费相悖的是()
A.使用无汞电池 B.产品多层包装
C.废品回收利用 D.完善质检体系
(4)为减轻和避免过多消耗能源带来的大气污染,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A—② B—④ C—⑤ D—① E—③ F—⑦ G—⑨ H—⑧ I—⑥
(2)B (3)B (4)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加强国际合作等。
反思归纳  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利用、对生存环境、物种环境的保护。
绿色消费是指人类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我们倡导的绿色消费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三是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迁移应用2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夏青介绍说,“绿色”绝不是天然的概念。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主任、世界环保苏菲奖获得者廖晓义认为,“绿色消费”绝不是“消费绿色”。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这里“绿色”的正确含义是()
①天然的 ②无污染的 ③无公害的 ④绿颜色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这里“绿色”需要________技术作为保证()
①能源 ②原材料 ③资源回收 ④基因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1)C (2)D
解析 (1)材料中已经指出,“绿色的”不是“天然的”,“绿色消费”不是“消费绿色”。(2)基因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尚不确定。



自2007年7月1日起,我国停止全氟氯烃(除必要用途之外)的生产和消费,提前两年半实现《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履约目标,兑现了我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思考并完成1~2题。
1.我国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目的是()
A.保护臭氧层
B.消耗臭氧
C.减少对臭氧层破坏认识的不确定性
D.担负起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保义务
答案 A
解析 “停止全氟氯烃的生产和消费”是关键词,说明该议定书是限制氟氯烃排放的,而氟氯烃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2.在我国参加的环境保护的国际行动中,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属于()
A.积极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B.共同实施全球环境问题研究计划
C.参与全球变化的分析和研究
D.规范相关企业的环境行为
答案 A
解析 该《议定书》是一个国际公约,加入它体现了我国“积极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的行为;“参与全球变化的分析和研究”是“共同实施全球环境问题、研究计划”的目的;ISO14000系列标准是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的。
经中国科协批准,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类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IHDp)于2004年8月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中国参与和实施“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类因素计划”的原因是()
A.鼓励居民“绿色消费”
B.加强全民环保意识
C.限度地节约资源
D.减少对全球环境变化问题的不确定性
4.参与“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类因素计划”后,中国应建立相应的________系统()
A.环境保护的管理政策 B.环境保护的法规
C.分析、研究、培训 D.环境监测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加强全民环保意识”是“积极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的意义;“限度地节约资源”是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的目的;“绿色消费”属于居民在保护环境中的“行动”。第4题,建立“环境保护的管理政策体系”的核心在于“管理”;“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5.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3分)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4分)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2分)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_______。(1分)
答案 (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
(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
(3)A C
(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
解析 (1)a地位于南疆,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故其沙尘更强。(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等方面。(3)在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是不现实的,硬化地面抵抗风蚀是临时性的措施,会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参与的活动只要合理即可。

[基础过关]
我国宪法序言最后一段这样写道:“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的法律效力。”思考并完成1~3题。
1.环境法制定的基本依据和指导原则是________中的有关规定()
A.《宪法》
B.《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民法通则》
2.在我国环境法规体系中,规定了国家环境政策和环境保护的方针、原则和措施的是()
A.《宪法》
B.《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民法通则》
3.下列规定来自《宪法》的是()
①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②控制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③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④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A 2.C 3.C
解析 第1题,《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的规定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据和指导原则。第2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关于国家环境政策和环境保护的方针、原则和措施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依据;《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是国际上各国为防治全球性环境问题而制定的;《民法通则》不是环境法规。第3题,“控制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来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来自《民法通则》。
4.下列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体系连线不正确的一组是()
A.环境保护单行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
C.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
D.环境保护标准——《饮用水质量标准》
答案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次于宪法,是制定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基本依据。
XX报讯:近日,XX太阳能顺利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着XX太阳能有限公司的管理及业务发展全面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思考并完成5~6题。
5.ISO系列标准是________制定的()
A.联合国 B.中国环保总局
C.国际标准化组织 D.各国消费者协会
答案 C
解析 ISO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
6.XX太阳能企业按照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进行生产,可以()
①降低生产成本 ②限度地节约资源 ③减少环境污染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企业按照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进行生产,由于环保要求的提高,虽然可以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但是生产成本将增加。
浙江省2008生态建设工作简报(第48期)称,“千岛湖风景区的13个景点全部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制定ISO14000系列标准的国际组织的英文缩写是()
A.WCRp B.ISO
C.IGBp D.IHDp
8.千岛湖风景区申请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目的是()
①规范景区的经营行为 ②限度地节约资源 ③减少环境污染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7.B 8.A
解析 第7题,WCRp、IGBp、IHDp依次是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国际地球生物圈计划和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的英文缩写。第8题,ISO14000标准体系规范的是相关组织的环境行为;景区的经营行为不当,将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
[能力提升]
2008年9月27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南宁市人大公布施行《南宁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据此完成9~10题。
9.在我国环境法规体系中,该《条例》属于()
①环境保护综合性法规 ②环境保护单行法律 ③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④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由卫生部以国家强制性卫生标准发布的《饮用水质量标准》,其代号可用________标志()
A.GB B.GT
C.BT D.GB/T
答案 9.D 10.A
解析 第9题,该《条例》是针对城市噪声扰民而制定的,属于专门性法规;该条例是由自治区政府制定的,属于地方性法规。第10题,“强制性”是关键词,说明该标准是强制性标准,用“GB”表示。
爱护环境,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是全社会每个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据此回答11~12题。
11.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碳经济就是指要减少煤炭的燃烧
B.低碳经济就是指企业要降低能耗
C.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
D.低碳经济主要是约束企业行为,与消费者无关
12.低碳经济要求低碳生活,关于低碳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B.低碳生活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减少能源消耗
C.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中不要用煤取暖
D.低碳生活要求我们不做剧烈运动,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量
答案 11.C 12.B
解析 “低碳”是为了减少能耗,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经济要求经济活动全过程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生活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能源消耗。
1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某商品带有环境标志,就意味着该商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2)在人们的生活中,提倡“绿色消费,环保选购”,请列举一些符合此要求的行为。
(3)倡导选购有环境标志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4)实施环境标志认证为什么能达到上述目的?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案 (1)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
(2)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环保电池,购买绿色食品。
(3)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有益于人类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和安全。
(4)环境标志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心目中衡量商品信誉的重要指标。而商品的信誉直接关系到商品的销售和企业的效益。所以,实施环境标志认证是保护环境、引导企业走向清洁生产的有效措施。
解析 本题以中国环境标志为载体,考查清洁生产、文明消费等方面的知识,要联系实际,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
14.读《中铁六局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施工噪音污染处罚条例》,说出在我国的环境法规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属于哪种法律类型。
中铁六局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施工噪音污染处罚条例
填报时间:2008-04-08
责任单位:龙泉驿区环保局
行政行为:施工噪音行政处罚
行政处理:中铁六局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在龙泉北干道春秋名邸商住楼施工过程使用了可产生环境噪音的设备,该公司在工程开工15日前未依法向当地环保部门进行排污事项申报登记,处罚1 900 000元整。
法律依据:国务院1997年3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九条
答案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单行法律。
解析 在确定某项环境法律或法规的法律类型时,要关注其制定并颁布的单位和内容:

从颁布的单位看,是国务院,属于环境保护行政法规;从内容看,是关于噪声的防治,属于环境保护单行法律。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的农业


[考纲要求]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知识讲解]

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1.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

(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2.种植业

(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以南:水田,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淮河以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

(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

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

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

和质量

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

糖料基地:甘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出口农业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花卉、蔬菜、水果等。

适应市场,发展多种经营: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多方面,提高农民收入

3.林业、牧业和渔业

(1)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作用: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既提供木材,又提供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现状:世界上少林国家。天然林采伐过度,面积缩小。

措施:控制采伐量,加强营林、造林,建设速生丰产林,开展全民性义务植树,生长量超过采伐量,世界上人工造林最显著的国家。除营造用材林、薪炭林,大力发展经济林。

林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天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是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和人工林区。

(2)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青海、西藏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宁夏(滩羊)

农耕区畜牧业:饲养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是城乡人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

(3)水产业

有利条件:大陆边缘有广阔的海域(大陆架宽广、寒暖流交汇)、河湖水域面积广。

生产情况:总体海水产品产量大,捕捞海产品产量大,养殖淡水产品产量大。

东南部水产业发达的因素:水域面积大,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4,农业的发展

(1)成就

粮食、棉花、肉类、花生、油菜籽、水果世界第一

农业生产条件、装备、机械化水平提高

(2)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结构现状:种植业占据主导地位,畜牧业占比重低,林业、渔业比重很小。

结构调整原因:畜、林、水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经济效益高,畜、牧业生产利用生态环境的优化。

调整方向:稳定粮食,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

(3)科技兴农

(4)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大部分地区的个体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过程简单,缺少市场联系渠道,不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产业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企业带动个体农户进入市场,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联系起来进行一体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真正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
(5)农业发展前景

农业发展方针:“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前景:拓宽市场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能力训练]

1.我国以擅长种水稻著称的少数民族是 ( )

A.赫哲族 B.哈萨克族 C.朝鲜族 D.达翰尔族

2.下列地区中,农作物为一年一熟的是 ( )

A.松嫩平原 B.台湾西部平原 C.成都平原 D.江汉平原

3.我国北方地区出产的水果主要有 ( )

A.苹果、梨 B.柑桔、桃 C.哈蜜瓜、荔枝 D.菠萝、葡萄

4.关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树种丰富 B.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多

C.分布不均 D.东北林区是全国的林区

5.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D.人口多,耕地少

6.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 )

A.天然橡胶 B.椰子 C.柚木 D.樟脑

7.我国的油菜籽产区是 ( )

A.长江流域 B.珠江三角洲 C.淮河流域 D.东北平原

8.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 )

A.宁夏、新疆、青海、四川 B.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C.陕西、西藏、甘肃、宁夏 D.山西、西藏、甘肃、

9.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 ( )

A.冬小麦 B.甜菜 C.棉花 D.甘蔗

读图,分析回答10~12题:

10.图中ab 为 ( )

A.内外流域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400mm等降水量线 D.200mm等降水量线

11.下列农业在ab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 ( )

A.高原农牧业 B.绿洲农业 C.桑基农业 D.灌溉农业

12.甲图中字母Q分布区表示的最主要经济作物(非纺织原料)以及该区域和乙图中C区域相同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 )

A.甜菜和春小麦 B.甜菜和冬小麦

C.甘蔗和水稻 D.棉花和春小麦

读下图,回答13—16题。

13.有关河流R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春汛满足春播需要

B.含沙量大

C.无结冰期

D.只有夏汛

14.有关该地区森林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采伐以合理砍伐为主 B.全国的次生林区

C.珍贵树种有红松、落叶松 D.增加产品附加值是本区林业发展重点

15.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地势平坦,雨热充足 D.交通发达

16.导致山脉A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的区位因素是 (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交通

17.该地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理由是 ( )

①地广人稀 ②平原地形 ③科技水平高 ④投入资金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分析④地降水量多于⑤地的原因 。

(2)分析⑥、⑦两地年纬度接近 ,但气温有明显差异的原因 。

(3)分析②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 。

(4)①、③两地都发展了纺织工业,①发展 工业,③发展 工业。

[能力训练答案]

1、C 2、A 3、A 4、B 5、D 6、D 7、A 8、B 9、B 10、B 11、C

12、A 13、A 14、B 15、B 16、A 17、A

18、(1)④处地处西南,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影响、降水较多,⑤深居内陆,降水较少

(2)⑥地位于四川盆地,夏季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冬季,盆地北部高大的山脉阻挡北方寒冷气流,所以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高。

(3)土壤较为贫瘠,为中低产田,春旱、多大风天气易发生洪涝灾害

(4)棉纺织、毛纺织

高中高三地理《多变的天气》学案分析


一、说教材
二、使用 flash 的设计思路
三、设计特点 四、导入新课 五、新课讲授
一、 说教材
我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说明:
(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
生了解了有关天气的具体知识,又为以后学习气候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教材的具体特点。
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既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三) 三维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 1 、会描述天气
2 、理解天气的特征
3 、会预报天气预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地理头脑来分析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我将“天气与人类息息
和“电视天气预报”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根据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尚未形成多方面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我
将“多方位、多层次地分析天气与人类的关系”确定为难点。
二、 使用 flash 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制作了两个软件,一个是教师的教学软件,一个是学生的学习软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一、怎样描述天气 二、了解天气特征 三、分析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四、预报电视天气预报。在课堂上,在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 flash 强大的语音、图像交互功能和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快乐的学习主体。
三、 设计特点。
1. 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提供大量的相关素材,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也利于教师选取部分内容进行授课。
2. 极其完美的画面与声音,令知识深烙学生脑海。
3. 操作方面,进退自如,尊重学生意愿,可以重复阅读和练习。
四、 导入新课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用一段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导入新课。在播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这是什么动画片?”“歌中唱到了什么?”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争先恐后地回答:“海尔兄弟”、“唱到了不同的天气”。这时我趁机导入:今天我们就从谈天气开始,学习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这样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了新课的学习情境。
一、 新课讲授
(一) 怎样描述天气
我从日常生活入手,给同学们展示了三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雷、风、雨。通过这些天气情境的再现,激发学生产生无限暇想,说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的天气“阴、晴、冷、热、雪、冰雹、沙尘暴”等,然后总结得出“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同时通过学习对这些短暂的天气现象的描述也为分析天气特征作了铺垫。
(二) 天气特征
为了让学生理解“天气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提供了三则材料“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暴雨前后”,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软件可以自主选择,进行阅读分析,展开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心灵感受着天气,从而说出第一则材料反映了天气的特点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变化快,第二则材料说明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不同;第三则材料说明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这样既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又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中的“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最后,我再利用“天气瞬息万变”的特点,过渡到“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三)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六条资讯,学生阅读后选出六条资讯所反
映的内容,这部分我设计的是普通的选择题,但却模拟了人机交互的功能,比如第一则材料反映的是天气与交通的关系,如果选错了就说:“再想想”选对了就说“恭喜你答对了”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计算机的提示正确与否来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第二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第三则反映了天气与农业的关系;第四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军事的关系;第五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商业的关系;第六则反映了天气与工业生产的关系。在分析完资讯之后,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进一步设问:“除此以外,你们还能举出天气对人们其它方面的影响吗?”这时学生纷纷发言:“人类的健康、旅游、体闲、娱乐、建筑等也都受到天气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且男女生争论的异常激烈,使课堂进入高潮。本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用联系的一分为二的发展观点来分析,看待问题的能力,轻松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时候我趁热打铁,利用天气的重要性过渡到预知近期天气的方法,进入“电视天气预报”的学习。
(四) 电视天气预报
本环节学生通过自主浏览“天气预报的形成过程的五幅图片来了解天气预报的形成步骤”、“通过分析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代表的不同地理事物来读懂卫星云图”、“通过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来为最后预报天气预 报做准备。其中,“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是本环节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记忆易混淆的特点,我设计了三屏“天气符号”和“景观图片”相对应的操作练习,如果拖动正确,符号就在图片下安家落户,如果不正确,符号即归位。而且学生可以反复操作练习,这是笔试答卷所达不到的,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操作使学生感觉有趣,乐于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最后,学生模拟央视天气预报员用自己的语言预报天气预报,而且是用抢答的方式进行的,当屏幕上城市闪动时,学生即可开始抢答,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生动丰富的预报语言使课堂气氛再次进入高潮。
这样整节课就在边学边练的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而且使“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改理念贯穿始终。

高中高三地理《等温线》学案分析


教材分析:
〖知识内容〗:在前面讲了等高线的相关知识后,进入等值线判读教学,这是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并在掌握这些分布规律后能灵活运用,根据等温线的分布来进行判读。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影响等温线的因素有哪些
2、理解这些因素怎样对等温线的分布产生影响
能力目标:1、在掌握等温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2、掌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通过知识运用获得成就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教学难点:等温线的判读
教学方法:
〖目标导学法〗 本课教学运用布卢姆的目标掌握学习法、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性等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形成“创设问题情境——目标导学探索——检测点评反馈”三环节的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模式〗
1.利用图文信息,提出知识性和能力性强的思考问题(创设情境)。
2.通过师生分析、发现的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原理与规律(导学探索)。
3.运用综合归纳和知识迁移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反馈)。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通过等高线的知识回顾,先设计提问,影响温度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总体上粗略的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框架。教学中按照影响等温线的因素: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势 地形、洋流等因素逐步展开,通过板图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存在的规律。
2.提问创设问题情景,板图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提问: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我们仅考虑太阳辐射这一个因素,等温线会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
针对学生的回答,通过板图引导学生发现南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规律,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判读南北半球的方法。
设计意图: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利用提问,创设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性,引导学生联系知识,积极思考,大胆联想,发散思维,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3.创设问题情景,目标导学探索,建构知识体系:
思考:以北半球为例(下面举例均以北半球为例),在7月时,由于海陆热容量(比热容)不同,海洋和陆地升温情况不一样,海陆等温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板图,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下的等温线,并总结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在讲地势 地形、洋流对等温线分布的影响时,也是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辅以板图根据学生分析板演,既直观形象的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又让学生从中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他们今后来讲,遇到同类问题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与分析,主动地探索学习;力图强化图文信息转化能力,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或学生的分析讨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掌握地理问题的分析、归纳和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和能力;根据学习知识应用到思考问题的解 答,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识反馈:
⑴、直接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判读等温线的延伸方向,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归纳和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和能力。
⑵、通过问题情景,检测反馈学生对等温线的弯曲与海陆的分布及季节;等温线分布与洋流流向及性质、名称;等温线分布与地势高低与地形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需要学生自己与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从而完成知识建构。 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知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⑶、创设问题情景,对相邻两条等温线间的闭合等温线区域的进行判读、结合该图中的问题情景,根据等温线判读两地间相对高度。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等温线分布规律,根据学习知识迁移、应用到思考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高三地理中国环境法规体系学案”一文,希望“高三地理中国环境法规体系学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高三地理区域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