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幼儿园大班主题班会教案 > 导航 >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水美术教案

幼儿园大班主题班会教案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水美术教案。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教案课件写好了,老师教学质量肯定也差不了。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水美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主题背景分析
大部分的孩子喜欢开水龙头玩水,喜欢听哗哗的流水声,更能通过手对水的触觉在心理上产生兴奋、舒畅与快乐的感觉。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我们设计了以 “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本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中学会节约用水,保护、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活动,初步认识水的特征及对人类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熟悉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探索欲望。

水是生命之源,世上万物都离不开水。水与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宝贵财富。然而,人类要发展、要生存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水源被污染危害是严重的。过去幼儿在自然常识教育中,虽然也有对“水”的认知要求,但那只是单一的传授,而对人类要持续发展必须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缺乏认识和要求。我们的生活更无时无刻不与水密切相关。
幼儿天生都愿意亲近水,喜欢水。水对幼儿来说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他们在忘情的玩水活动中体验到自由和快乐,情绪变得放松和愉快。可是,幼儿对水的特性了解多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水的观察探索兴趣又如何呢?幼儿的节能意识如何?围绕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有趣的水》,目的是要以儿童发展为本,注重日常生活的渗透教育;根据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从兴趣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水”的秘密;让幼儿在与“水”的主动交往活动中萌发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情感,并初步培养他们有爱惜水的行为和习惯;为素质教育打下启蒙阶段的奠基基础。
二、主题实施时间
2012年3月
三、内容与要求
1、观察大自然中的水,探究和发现水的不同来源和特性。
2、乐于动手动脑探究水的变化,了解它的主要特性,获得有关经验。
3、体会人们生活离不开水,乐意关心周围的水环境,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四、主题环境创设
墙面环境:
水娃娃漫游记是幼儿通过故事之后动手操作的一份材料,了解水变化的整个过程。可爱的螃蟹是剪纸活动的展示作品。
结合主题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的调查表。
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幼儿了解如何节约用水。
幼儿将心愿通过美术的形式画出来放入漂流瓶。
五、家园共育
1、搜集潮涨潮落资料和海螺及贝类标本。
2、和孩子一起做倒影的小实验,记录过程和结果,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3、和孩子一起研究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4、收集沙漠的资料,照片或图片,如:骆驼,胡杨树,沙漠中耐寒的动植物。
六、实施方案
活动一:
数活动:
量一量(周一上午卢慧萍)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识别物体的长、宽、高。
2、体验动手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组幼儿1只空纸盒、1把多用尺如图:
教师演示纸盒1只、多用尺1把、卷尺、测量图1张
活动过程:
一、介绍
1、物体的长、宽、高
教师以纸盒、桌子、教师的桌子为直接演示教具,让幼儿分别感知它们的长、宽、高。
2、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物体的长、宽、高呢?在幼儿讨论后教师归纳:用测量的方法。
(1) 目测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可大致比较,但不精确。
(2) 测量法:用尺来量一量,教师出示卷尺。大人们用卷尺、三角尺等可以测出这些东西的长、宽、高,但小朋友看不懂尺子上的数字刻度怎么办?可以用没有数字刻度的尺来量。
3、认识多用尺每组一把多用尺,数一下共有10个小方格组成,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宽、高。
二、演示
1、教师用多用尺量出纸盒的长、宽、高。
三、测量
1、幼儿用多用尺测量空纸盒,分别量出空纸盒长、宽、高是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合作用多用尺测出桌子的长、宽、高是几个小格子,记录在纸上。
四、思考
(出示测量图)图中用了哪些东西来测量丝带的长度?(多用尺、回形针、蜡笔等)
 测量的结果一样吗?(不一样:2尺、6坆、5支)
思考:为什么?
活动二:
散文诗:
浣熊和小溪 (周一下午彭兆琼)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把握诗中的重复句段,区别个象声词所表达的不同含义,并学会运用。
2、区别溪、河、江、海的不同特点。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1、欣赏故事《浣熊雨小溪》
2、谈论:小溪的好朋友是谁?他们手拉手变成了什么?小河的好朋友是谁?很多很多的喝水又变成了什么?很多很多的大河汇在一起,又变成了什么?大江流向哪里呢?
二、对话诗《浣熊和小溪》
用散文的内容编成对话诗,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对话问答。
1、教师用对话的语言提问不同的扮演着,幼儿可先用自己理解的语言回答。
2、听散文诗《浣熊和小溪》中的对话,感受诗中的优美词语,初步理解散文诗中语言的韵律美。
3、幼儿角色扮演,用诗中的对话进行练习。
三、游戏:不同的水声
听4种声音,进一步区分溪、河、江、海的不同水声河动作。
活动三:
故事:大鲸鱼在海边(吴闻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2、激发幼儿在他人遇到困难时,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鲸鱼图片
活动重难点:
幼儿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幼儿想出救大鲸鱼的各种办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故事
1、 教师出示大鲸鱼图片
①他是谁?他长得怎么样?
②他生活在哪里?他能离开大海吗?为什么?
③他的朋友是谁?
2、T:可是大鲸鱼却来到了海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教师播放FLASH课件,幼儿分段欣赏故事
2、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第一段:
①大鲸鱼为什么来到海边?
②他是怎么来到海边来的?
③海水退潮了,大鲸鱼会怎样?
(教师针对问题答案进行小结)
第二段:
①大鲸鱼为什么要死了?
②小动物们见到大鲸鱼要死了,他们会怎么做?
 测量的结果一样吗?(不一样:2尺、6坆、5支)
思考:为什么?
活动二:
散文诗:
浣熊和小溪 (周一下午彭兆琼)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把握诗中的重复句段,区别个象声词所表达的不同含义,并学会运用。
2、区别溪、河、江、海的不同特点。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1、欣赏故事《浣熊雨小溪》
2、谈论:小溪的好朋友是谁?他们手拉手变成了什么?小河的好朋友是谁?很多很多的喝水又变成了什么?很多很多的大河汇在一起,又变成了什么?大江流向哪里呢?
二、对话诗《浣熊和小溪》
用散文的内容编成对话诗,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对话问答。
1、教师用对话的语言提问不同的扮演着,幼儿可先用自己理解的语言回答。
2、听散文诗《浣熊和小溪》中的对话,感受诗中的优美词语,初步理解散文诗中语言的韵律美。
3、幼儿角色扮演,用诗中的对话进行练习。
三、游戏:不同的水声
听4种声音,进一步区分溪、河、江、海的不同水声河动作。
活动三:
故事:大鲸鱼在海边(吴闻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2、激发幼儿在他人遇到困难时,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鲸鱼图片
活动重难点:
幼儿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幼儿想出救大鲸鱼的各种办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故事
1、 教师出示大鲸鱼图片
①他是谁?他长得怎么样?
②他生活在哪里?他能离开大海吗?为什么?
③他的朋友是谁?
2、T:可是大鲸鱼却来到了海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教师播放FLASH课件,幼儿分段欣赏故事
2、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第一段:
①大鲸鱼为什么来到海边?
②他是怎么来到海边来的?
③海水退潮了,大鲸鱼会怎样?
(教师针对问题答案进行小结)
第二段:
①大鲸鱼为什么要死了?
②小动物们见到大鲸鱼要死了,他们会怎么做?

fwR816.COm阅读欣赏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有趣的叶子》


大班网络综合活动:有趣的叶子

设计意图:
上个星期三,幼儿园组织去秋游,在吃桔子的时候,小朋友偶然发现一个桔子上带了几片叶子,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就被这几片叶子吸引住了,还不断地从地上拾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玩得不亦乐乎,在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叶子的时候,我不禁想到,这不正与我的网络主题我爱大自然相符吗。在正常的思维下,如果讲到大自然,我们通常会先讲自然中的植物,从植物出发,再到树木,最后讲到树木的根茎叶,经过这次孩子们秋游,拾落叶的举动,何不换种方式,从最小的知识开始,再到大的环节。对此,我生成了这次的综合活动:有趣的叶子。想通过观察探索这个身边随处可见的小景物,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幼儿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活动目地:
一、幼儿热爱自然,喜欢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二、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树叶,了解树叶的大小、形态和颜色。丰富幼儿对树叶的知识:叶柄、叶脉、树叶的正反面。
三、能大胆进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户外有落叶木场地;彩色颜料、毛笔、浆糊等绘画用具;示范画一份。

活动过程:
一、捡落叶,拾落叶。
带幼儿到户外场地,谈话导入,让幼儿自由捡拾地上的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幼儿自由探讨,发现树叶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
1、形态各异(大小、长短、圆扁以及带锯齿)
2、颜色不同(包括枫叶、绿叶、落叶)
3、树叶的组成(叶柄、叶脉、叶子的正反面)
3、叶子的用处(茶叶、菜叶如果幼儿感兴趣,还可简单提一下光合作用)
三、将自己收集到的叶子进行拓印画。
1、出示范例,讲解示范。
将拾来的落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印到纸张上轻压一下,注意印的时候不要拖动树叶,还可以将不同的树叶拼印出不同的物体。
2、幼儿动手印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运用树叶印画、并发挥想象用树叶拼印出不同物体,如葵花等,提醒幼儿保持桌面.衣服整洁。
3、展示幼儿作品,对保持整洁的幼儿给予表扬。
4、收拾,回活动室,将幼儿作品放置于活动区内。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有趣的汉字》


在考虑到还有几个月孩子们就要上小学了,因此我们在休息时将大面积的墙做成了汉字的演变为主题的墙饰。放了两天假后,孩子们来到教室就对这一主题墙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加之有孩子们在家长的引导幼儿了解了一些汉字的初步知识。不少孩子的家长还教读了一些汉字,班上个别小朋友识字较多,能较完整认读诗歌,这让其他小朋友羡慕不已,纷纷表示也要像他们一样认识更多的汉字。在接下来的班级一日活动中,幼儿对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开始自发的认读汉字。在孩子们对汉字的好奇、探索、求知中,我们开始了主题有趣的汉字的研习。

组建汉字网络图

在欣赏完不同国家文字卡片时,让幼儿找出我们国家使用的文字,并了解它的名字叫汉字。孩子们在讨论中,也知道了汉字的重要性,他们积极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汉字作用的了解,并相互吸收同伴的经验。为了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兴趣点,我们开始了你想了解汉字的哪些知识?的谈话,并将幼儿反馈的信息以网络的形式记录,且商讨出如何开始研习?最后我们以汉字的由来汉字的结构书写工具的认识汉字书写的顺序进行。

汉字的由来

在讨论的同时,孩子们也最想知道汉字是怎么出现的?于是在汉字的由来中,我们同幼儿、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有关汉字的资料,在寻找中幼儿了解到汉字是由甲骨文慢慢演变为象形字。在与象形字的接触中,幼儿找到了自己的姓氏,于是开始了他们象形名字的设计,并将设计好的名字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共同分享,可由于象形文字的复杂性,孩子们马上意识到象形字不流传的原因,并主动提出要和汉字做游戏,进行各种有趣的活动。

汉字的结构

在观察汉字的结构时,孩子们发现所有的汉字都是由笔画构成的,而且有的是独立结构、有的是上下结构、有的是左右结构、有的是全包围结构、有的是半包围结构。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这些,我们开展了相关有趣的活动,如笔画涂色、笔画统计、结构分类、连线、字的粘贴画等。

书写工具的认识

认识了汉字的结构后,我们开始对书写工具进行了解。首先我们进行参观文具店,在文具店里幼儿找到了认识的文具用品,并吸收了外界新的信息源;接着回园后开始了他们寻找文具用品的工作,并将这些文具用品分类为:笔类、纸类、辅助用品类。

汉字的书写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进行书写活动,我们积极运用家园互动,邀请家长来园进行书法作品演示,孩子们对这些书法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说一定要把字写好。那如何把字写好了?我们让幼儿观看了几种写字的姿势,幼儿从中明白原来写字的姿势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影响眼睛与字的工整。经过这样对比的活动后,幼儿在书写活动中显得特别认真,不停的调整自己写字的姿势,并相互提醒。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幼儿不再对汉字产生厌倦,而是自发的开始积累对汉字的认识,不断加强汉字的书写,因为他们企盼有一幅自己的书法作品,所以开始了努力。我也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成功!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设计:有趣的复制


这篇《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设计:有趣的复制 》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次音乐活动中,小朋友们围坐成圆圈,这时,我们发现卢程、庄文林、朱悟晓,他们三人把脚都靠在一起,原来他们穿的鞋子无论从款式、大小,还是颜色都是一模一样的,小伙伴们见了就议论开了。李浩栋说:“瞧,他们穿的鞋子是一模一样的。”吴万洪说:“我知道的,他们都是从一个商店里买来的。”刘怡宁说:“我家里也有很多一模一样的东西。”……看来他们对这些一模一样的物体,也就是复制很感兴趣。

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及认知水平,设计了一个有关复制的主题网络。网络是老师心中预先设计的框架,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随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这一活动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

一、了解复制
通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及与各方面的联系后,我们带领幼儿参观了复印室、模具工厂。当小朋友看见从复印机,一体机中出来的纸上都印有相同的图案和文字时,一下子就议论开了:“哇,这机器会变魔术。看,印出了许多一模一样的纸。”李浩栎说:“不是魔术,这是复印机,我在我妈妈的单位见过的。”张思雯说:“老师,我能试一下吗?”在征得操作人员的同意之后,我让幼儿在操作人员的帮助下,亲自体验了复印的过程。(幼儿在这里了解了平面复制的原理。)在参观模具厂时,幼儿们更是眼睛也不眨一下,他们睁大眼睛看着一个个相同的模具从机器中做出。参观结束以后,我让幼儿面对面的和工人叔叔交谈,孩子们的问题一下子全跑出来了,吴洁问道:“叔叔,那些模具是干什么用的?”徐蕴智说:“那模具中间为什么是空心的?”周舟在旁拉着工人叔叔的手说:“叔叔、叔叔,你快给我们讲讲吧!”挤不进去的幼儿也同样着急地嚷嚷着要工人叔叔给他们介绍一下。

当工人叔叔在讲解时,小朋友们一个个安静倾听着。听完讲解以后,小朋友们都念念有词道:“哦,原来是这样的。”(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由老师来讲解复制,幼儿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理解老师所教的知识,而这次我们通过参观、亲自操作及聆听专业人员的讲解示范,增长了孩子们的见识,学到了一些老师无法讲解的知识。他们的知识面扩大了,所提出的问题也得到了满意的回答,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

二、尝试复制
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搜集了许多有关于复制的资料,资料之多、内容之丰富,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有平面模型、复写纸、拷贝纸、印泥和油墨、具有凹凸图案的物品模型(印章、铅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空腔形物品(装巧克力等食品的凹型塑料盒;装小汤匙、杯子等用品的凹型包装盒;印糕点的模具等等),还有用于复制的橡皮泥或面粉团。根据幼儿带来的物品,我们把它们分类摆放在玩具柜上,大约摆放了五组

(1)复制平面图样;
(2)用复写纸、拷贝纸复制卡通图案;
(3)用印章、铅字复印;
(4)用面粉团复制糕点;
(5)用橡皮泥、规则模具复制小用具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可以看出幼儿兴趣很高,求知欲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

在第一、二组活动中幼儿复制的图案常常会因为纸的移动而宣告失败,我们发现幼儿常常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经验,只见顾滢浩从柜子中找来一只小夹子,夹住纸张,复制完成后,他高兴地对同伴说:“瞧,我复制的比刚才象多了。”“不行,不行,还是不象。”丁亦珂挑剔地说。“没关系。瞧我的。”卢程边说边又拿来了一只夹子,在两只夹子的帮助下,孩子们成功的复制了一张张图案。(让孩子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幼儿养成了自己动脑想办法,自觉有效地处理问题的习惯。)每当有幼儿操作完一件作品后,我们都会把他们的复制作品展示出来,请大家相互交流各自的活动过程,让同伴也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连那些还本不善于动手操作的幼儿也一个个跃跃欲试,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之中。(幼儿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体验了复制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沙也能复制?
一次玩沙活动中,调皮的施宇翔把刚被女孩子刮平的“小操场”踩了两脚,女孩子没有生气反而大声地说:“看原来沙也能复制”,这一喊引起了好多小朋友的注意,停下了垒建和挖掘,玩起了复制的游戏。陈鑫找来了树枝和树叶、周舟找来了小桶、杨星星拿来了鞋子袜子和手帕……他们复了又平,平了又复,玩得津津乐道,使用了身边一切该使用的材料。李浩栋说:“东西轻了不行,复不出来,应该用力压。”周舟说:“我压了,可是还是不行啊,歪了呀”,王伟说:“用重点的东西”,李浩东说:“那用什么呢?让我来吧”,说完李浩东躺在了沙上一动不动,其他小朋友则把他身边的沙刮的平平的,他们开始了有趣的人的复制。却屡屡遭到了失败,如何从沙堆上起来而不破坏复制的痕迹是他们又一个激烈争论的话题,有的说坐起来、有的说翻身侧起来、有的说跳起来、有的说我们把他抬起来。最后孩子们决定用抬的方法来保护复制的作品。可是受力不均匀作品还是被破坏,于是又有了争论,谁应该轻点,谁应该重一点,最后选派了一名指挥员。此时我看到了孩子具有了较强的组织能力,在这时候也体现了合作。刘怡说 “让李浩东趴下复制,我们就不用抬了”,这主意不错,孩子们又转移到了趴着复制的尝试活动。孩子们懂得了从失败中找出原因,在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易被发现的,我们往往低估了孩子的能力,生怕他们不能掌握,而早早地把答案给了他们,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权力,扼杀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大胆想象复制
一天,在户外活动时,正逢阳光明媚,看到周舟没有在滚球,而是一个在原地走来走去,转来转去,手舞足蹈,黄蕾说:“周舟,你快接球,在干嘛呢?”周舟说:“别动,你来看,我发现太阳能复制,我们人想要什么样就能复制什么样。”一下子吸引了好几个小朋友,她们开始在阳光下摆弄各种姿势,刘恬宁面对太阳做着漂亮动作,却找不到自己的影子,黄蕾告诉她:“你想看到自己的影子,你就必须转过来。”小男孩看到了这一情形也被吸引了过来,他们摆起了机器人、奥特曼、恐龙战队;两人组合搭起房子、山、桥……等各种形体姿态,而已有经验的小女孩则在一旁指点着小男孩,要想看到自己的漂亮动作就必须背对太阳,孩子在自发的活动中掌握了科学知识,而我们平时的强调和一味地灌输,显得那样的无力和脆弱,只有在探索中才能找到知识。

听,孩子们又在一起议论了,周舟说:“水也能复制,我和妈妈去公园时走在小河边,看到了我和妈妈的人影了,还看到了柳条,陈明说:“水动了就看不见了。”“如果能复制一个月亮该多好”,“复制个太阳会把人哂死的”,“那就复制星星吧”、“不行,星星太多了会掉下来的,砸到我们怎么办?”,“那就复制一个宇宙吧,我们可以上去看看……”孩子们在大胆想象,思维在自由翱翔。一切创造都来源于想象,所以我们不忍心打扰他们。只有在孩子自发生成的兴趣内容中,我们才能看到孩子的天真、聪明,以及存在的潜能,老师只有捕捉这些,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培养他们,发展他们。

五、你知道克隆吗?
周舟好奇地问我们:“老师,除了这些没有呼吸不会动的物体可以复制以外,那些有呼吸的,比如牛、马、猪、羊等等,它们可以复制吗?”经她这么一问,孩子们呼啦一下全围过来了都嚷嚷道:“是呀,老师你快告诉我们吧,到底行不行呀?”我们没有回答他们,只是把他们带到电视机旁,让他们观看碟片《神奇的克隆技术》。碟片中详细的介绍了有关克隆的相关知识,幼儿们看得目不转睛。看完碟片以后,徐泽兴奋的说:“我知道了,第一个克隆出来的动物是羊,它有一个名字叫多利。”“还有,还有,多利是由英国的科学家克隆出来的。”周程曦在一旁插着话说。赵智健则说得还要详细了:“它们都是由细胞核移植克隆出来的,后来一些外国的科学家还用同样的方法克隆了老鼠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而且这三代克隆鼠的遗传基因都完全一致的。”“哇,你真了不起。”孩子们都为他能了解这么多而惊叹。这时周舟好奇地问道:“老师你说我们人可以克隆吗?”教室里一下了安静下来了,一个个都在等待着我的回答。我笑着摸了摸周舟的头说:“在现今的科学界存在着两种看法:一些人认为人可以克隆;另一些人认为克隆人是行不通的。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正确的定论:“人能不能克隆。”“老师,我认为人不可以克隆,克隆出来的人没有爸爸、妈妈,那多可怜呀!”不知是谁在下面说了这么一句,孩子们好象也一下子明白过来一样,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在科学技术中一定可以克隆人,可是克隆人太孤单了,还是不要克隆的好。”“说不定有好的办法,我们上网去查查”这是大家最后的一致看法。
看着这一群聪明、懂事、好学的孩子,我们为能及时设计、组织这一系列的活动而感到高兴,孩子们在这一活动中了解了科学、丰富了经验、积累了知识、挖掘了创新、培养了自信、提高了能力。我们也从中体会到:只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把握时机,创造条件,就能限度地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有趣的石头画》


活动目标:

1.了解石头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利用石头进行艺术创作。

3.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毛笔均匀地在石头上涂色。

难点:利用石头的造型进行艺术创作。

活动准备:

1.收集的不同形状的石头若干。

2.颜料、毛笔、水桶、纸盘、双面胶、塑料垫板。

3.石头创意电子稿图片若干张。

4.《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CD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交流讨论师:小朋友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教案出自:)是什么?(石头)你还在哪里见过它?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小朋友说出石头有这么多用途,石头还可以做成什么呢?

二、示范欣赏提出要求

1.出示石头范画,说一说石头画是怎样做成的。

2.教师示范 ,提出要求。

师:有些石头画是根据石头形状来想像绘画图案、有些石头画的制作是根据石头组合粘贴造型而完成的。所以首先要选择石头,(教案出自:)看看石头像什么,能做什么画。然后在石头上涂一层漂亮的颜色,换颜色时一定要把笔在水桶里涮干净,涮笔时要轻轻的,不要甩到别人的身上,把毛笔头上的水在桶边挡掉,再在干毛巾上把水吸干净。再蘸上颜料画上漂亮的图案,如果有颜色碰到手上要用湿毛巾及时擦手。将石头放到盘子里,添画上漂亮的的花边,一幅石头画就画好了。

3.播放好看的石头画,请幼儿欣赏石头画作品。

师:老师这里还有好看的石头画作品,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启发引导,拓展想象

1.交流、想象。

师:你想做什么样的石头画?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造型,说给同伴听一听。

2.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四、幼儿创作,教师指导师:石头王国要举办一个石头创意展需要许多奇特的石头画作品,小朋友们都是小小艺术家,快来大显身手吧。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水美术教案”一文,希望“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水美术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幼儿园大班主题班会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