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优秀公务员发言 > 导航 > 提升公务员综合素质,构建学习型高效政府——

优秀公务员发言

提升公务员综合素质,构建学习型高效政府——。

贤从智中取,智从学中求。如果我们要通过演讲来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水平,最好方式就是要准备一份好的演讲稿了。演讲稿可以让人们感到你的宣传和鼓动,你是否不知道如何写一份演讲稿?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提升公务员综合素质,构建学习型高效政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提升公务员综合素质,构建学习型高效政府

——以科学的发展观看待年轻公务员自身发展

内容提要:文章从作者个人如何看待和处理公务员的本职工作和在职学习的问题谈起,揭示了当今年轻公务员面对工作和个人自身发展的普遍想法,并以科学发展观探讨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年轻大学生如何在工作环境下迅速适应角色,立足本职,干出成效,并通过主动学习使个人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为构建高效、科学的学习型政府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公务员,在职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型政府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随着我国《国家公务员法》的即将出台已逐步完善,通过公开考试考核择优录用公务员已成为目前我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的重要途径。从2002年开始,××招收公务员已全部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到2005年,××市公务员队伍的文化程度结构比例将提高到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50%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90%以上。可以预料,在5—10年后通过公招进入政府机关的年轻公务员将全面承担建设“带动全国,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的新广州”的重任,并在××市民面前展示一个团结高效、运转协调、廉洁规范、民主科学的政府形象。然而,学历水平并不代表工作能力,无论从知识层面或者实践经验,现在很多年轻大学生特别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政府机关的应届生距离这个要求都有较大的差距。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使个人的学历水平转化为现实的理论能力和工作能力,如何在适应工作的同时实现学习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构建“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理想的回归式学习模式,如何适应社会的日益激烈竞争需求,实现公务员一专多能的可持续发展,这都是许多年轻公务员所关注的问题。

2004年1月,我先后参加了××市公开招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5月正式成为××的一分子,9月正式进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工商管理专业开始为期3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大学毕业以来,我一直在企业从事技术管理的工作,对政府机关的运作和业务的实际操作都不大熟悉,所以作为一个刚进入××系统的年轻公务员,如何在新的环境中迅速完成角色转换,熟悉业务并顺利开展本职工作是我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立足本职干出成效的同时也兼顾个人学业的顺利完成,并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是我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期待的政府形象就是公务员自身的要求,而科学人才观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战略。在当前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形势下,年轻公务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而政府机关在职能调整改革过程中也应该形成“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组织氛围,从而实现公务员自身和政府机关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一、正确的公务员职业定位是实现公务员自身发展的前提

由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我国的国家公务员职业一直很难走出“铁饭碗”的怪圈,大量重复性的业务工作和职业交流的闭塞使公务员在知识层面和实践经验上都缺乏社会竞争力,同时也不利于政府形象的树立。随着国家政府机构的改革和职能转换以及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务员最终会从“政府人”向“社会人”转变,公务员职业在承担国家行政权力行使的同时也将承担社会竞争的压力。2004年9月,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对外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半广州青年认为当公务员是最理想的职业,其理由是公务员工作压力不大,待遇福利稳定,这种看法其实也反映了目前部分年轻公务员的心态。不少大学生进入公务员队伍熟悉业务后缺乏继续学习、更新知识的动力,而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调整,类似登记、审核、检查等重复性的业务工作将会越来越少,而新型的行政管理理念,能动性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都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就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而言,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已从单纯的“事后处理”转为“源头监管,市场准入”,入世后技术监督的目的也集中在完善技术法规和实施模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与国际接轨的服务平台,从而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在这种形势下急需思路清晰、熟悉专业知识和市场运作,能对纷繁复杂的企业状况迅速作出判断,且能以一当十的公务员,而公务员队伍中的竞争也较以往更加激烈。公务员只有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有发展。反之,缺乏忧患意识、不思进取,随时都可能被淘汰。

F132.cOM更多演讲稿小编推荐

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


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受政府办李主任之托,今天很荣幸和区领导及办公室的同志们共同探讨一下有关“政策”的课题,我做一个中心发言,题目是《学习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在这次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大家对这次教育活动的认识进一步提高。那么如何把学习的效果和开展教育活动的效果体现在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各项工作上,围绕《读本》(142页)和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十届三次人大会上的政府报告,就加强政府机关干部的政策能力,谈一点认识。
《报告》通篇总结了在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指导和扶持下,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年许多方面的工作加大了政策指导和调整的力度。如何抓住机遇,用足用好用活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推动我区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下面我谈一下政策本身的特点,以提示大家对具体政策的研究和灵活运用。
一、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基本特征。
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的。
三、如何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
四、举一些学习的事例。
一、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基本特征。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里,提出了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机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习型社会:
横向上“全民学习”
纵向上“终身学习”(内控)、“终身教育”(外控)
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习:词典的意思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在当代被赋予了更为深刻而宽泛的含义,吸取了一些新学科中富有创建性的思想,具有汇聚、吸纳、整合、调控、塑造、再生、创新等词意。成为一个描述创造性发展过程的全新式概念。
学习型社会:是指通过全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行为,而建立起的一种能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整合、自我调控、综合创新,协调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是社会成员学习意识普遍化,学习内容多样化,学习行为社会化的社会形态,无论是组织或个人,无不置身于持续学习之中,学习成为一种组织行为和生存方式。
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1、平等性:主要体现在每个人都要具有自主、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在学习型社会里,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将成为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自主的教育选择权,真正体现出学习型社会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2、终身性。现代社会已经改变了过去的“教育――劳动――退休”模式。学习型社会的实现,必然从空间上打破传统教育中学校教育居垄断地位的终极性教育形态,实现社会各部分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开放,同时赋予各自以不同的职能和义务。这样就能保证教育空间的扩大,真正实现全社会都成为教育责任的承担者,使整个社会都变成一个教育型的社会。从时间上讲,学习型社会突破了传统学校教育固定于人生某一特定阶段的模式,使教育成为贯穿人生始终的活动。
3、发展性。学习型社会的目的定位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上。无论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从严格意义上讲,都属于过程的范畴,发展的目标在于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个体人和整个人类发展的最优化。要实现这种人和社会的积累性发展,就需要教育提供持续、连贯的支撑,为实现这种发展提供动力。
4、理想性。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广大学者都十分关注的。学习型社会的最终实现,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在实现过程中还要作许多调整、修正和补充完善。这次人大会政府报告中虽然没有提学习型社会的内容,但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倾斜政策和战略部署。
5、自主性。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会形态。因此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强调成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前提。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中由于强调统一和共性而对个性的忽视。
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教育制度,教育环境和教育观念等方面的保障。改造传统的教育体系,形成新的教育框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搭建教育制度的平台。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就需要改造封闭、垄断和终极性的学校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一体化。一方面需要打破学校的封闭式办学模式,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分解传统的由学校完全承担教育职责的作法,赋予家庭和社会以更大的教育责任,使人的发展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另一方面,根据人的生理发展水平和实际,实现人生不同发展阶段教育之间的贯通,使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学校后教育三者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以形成连贯的纵向教育系统。这种纵横交错相结合的模式就是学

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第2页

习型社会所追求的结果,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制度保障。
2、搭建教育环境的平台。学习型社会需要创建广泛的学习机会和条件,使教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成为普遍的社会行为方式和人生选择。无论是社会公民,社会团体、组织机构还是政府机关都要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使社会的一切系统包括文化的和非文化的系统都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学习机会和条件,丰富学习的方式和手段,使全社会形成处处都具备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打破传统教育体制相分割、相脱节的局面,加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学龄教育和成人教育间的沟通和联系,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3、搭建教育观念的平台。学习型社会要求重视人的“自主学习权”,而传统教育强调外控,学习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教育成为教育者向被教育者单向传授和灌输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型社会倡导的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地点和学习方式,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使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行为,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在这里要注意“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两者的差别。
终身学习侧重从个体的角度,强调学习者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
终身教育侧重从社会的、组织的角度,强调社会的、组织的教育制度应当为所有人提供终身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即需要组织领导机构,又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各项保障措施,今年人大报告上没谈这个问题,但对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是非常大的。在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三、如何创建学习型机关,做学习型干部。
政府办拿的一个征求意见的实施方案,讲的很具体,《学习型城市》这本书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综合归纳起来我讲以下几个问题:
1、树立正确的终身学习观。学习不仅包括个体的学习,还将扩展到团体的学习,行业部门的学习,国家民族的学习,团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个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样重要。
2、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态度、方法、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可以说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方面。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就要学习掌握“努力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所必备的知识。当前要学好人大十届三次会上的报告,对指导当前工作很有现实指导意义,针对性、操作性、时效性很强
3、学习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包括正规的、系统的学习,还包括非正规的、自发的,偶然的学习。大量的学习是在生活中、交往中、工作中发生的。大量知识也是这样获得的
4、学习是终身的,无围墙的。从时间上说,个体的学习是终身的。人生划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作法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从空间上说,学习是无围墙的,不局限于学校的学习,还有家庭学习、在职学习、社会学习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前景更好。
5、继承是学习、创新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要善于进行创新性学习、发展性学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6、学习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者的态度、方法、能力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7、学习型机关要建立内部治学促学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使学习者逐步从被动走向主动,实现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跨越。
说句心里话。跟政府的领导和政府办的同志们接触,以及从各种文件材料的学习中。各项工作的实际看,能够感受到大家的学习热情、学习态度、学习效果都是很好的。我今天只是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体会。不对和不妥之处,希望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四、举一下学习的事例:
学习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前几年一个单位邀我去讲一堂课,内容是如何用足、用好、用活国家政策,促进流通体制改革。在备课中对我触动很大:一是走遍宣化各大单位图书馆和资料室借不到有关研究政策学方面的书;二是当时老百姓对党的政策怨言很多;三是一谈用活政策好像是有闯“红灯”之嫌。经过学习,感受颇深,今天和大家谈一下体会。
一、一般概念和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国家机关一切活动的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根本政策: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特点:针对性、时效性、可变性。
百姓的怨言:共产党的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说变就变。原因,对政策特点不了解。实际上社会发展越快,政策变动越快,稳定性越差。
路线:思想上,政治上或工作上所遵循的根本途径。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方针: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党的基本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
策略: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工作方式。强调工作艺术和工作方法。如对内经济搞活,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首先从经济体制入手。民主政治首先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开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法律: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特点: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
路线和方针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是实现路线和方针的保证,也可以说是具体措施。
政策和法律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律同党的政策是既有一致性又有特殊性的两种社会现象,彼此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政策是法律的依据,法律是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在处理二者关系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党的政策就要及时、准确地做出反映,当党的政策发生变化时,依据政策制定的法律也要随之变化。
(二)实施法律是以党的政策为指导,政策和法律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在没有法律规定时,应该按党的政策办事,有了法律规定时,应在党的政策指导下,依法办事。当政策和法律相抵触时要严格依法办事。
(三)党的政策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根据客观需要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的,它能及时、集中地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是党对国家实行领导的主要工具,也是国家机关一切活动的依据,他对整个国家的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当政策法律化之后,就使反映社会发展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的党的政策,具有国家意志的形式,成为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具有普遍性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它以肯定的、明确的形式,规定人们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标准。同时他又使法律规定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受到由国家暴力为后盾的强制制裁。因此,社会主义法律就成为实现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武器。社会主义法律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具体化、定型化和条文化,但这决不意味着党的所有政策都要制定成法律。政策是否需要制定成为法律,什么时候制定成法律,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志,而决定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实际生活中,既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也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等同起来。特别要防止那种政策就是法律,用政策代替法律,只要政策,不要法律的倾向,又要防止那种把法律看作是“万能的”、“至上的”,从而否定党的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错误倾向。
搞清了这些关系和联系,我们就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好党的政策,用足用好用活政策。
党的政策是多方面的,很广泛。如:人口政策,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农村经济政策。政策都是依据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而言的。在中央和国家大政策的指导下,各地还要为贯彻落实总任务和总政策,明确和提出一些地方的政策和任务目标。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即要掌握中央的大政策也要了解熟悉地方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要求,才能上升到用足用好,用活政策。
经济政策是政府指导和影响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准则和措施。是政府进行宏业调控和管理的主要依据。针对不同的经济情况,有时多种经济政策同时使用。
这次人大报告中新政策很多,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研究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步伐,因为社会发展越快,政策变动越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报告》中的内容我不再讲了,但在学习、掌握、运用政策上要注意几个问题:
二、学习、掌握、运用政策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习政策方面(两个方面)
1、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新出台的政策,首先要在全面领会精神的基础上,找准重点,抓住中心有效地组织实施。
2、联系本单位的实际,吃透上面的精神,摸清下面的实情,定准自己的措施(对策),这不是和国家政策对抗、对立,而是对应,提出具体的落实措施和方法。邓小平48年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就指出“如果没有政策和策略,党的路线就是空的,正确的路线一定要用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来保证,全党同志都要学好党的政策和策略,这样我们才会无比的强大,谁也不能战胜我们”。
(二)在掌握政策方面(四个方面)
1、不同的政策措施出台的初期可能会受到局部或个别地区部门和人员的不理解甚至反对。这次人大会上出台的亲民、爱民的政策,易被群众接受,但深化改革、触及个人利益的政策不易被接受。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对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不只是经济特区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农村改革,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正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是就全国范围讲的,开始搞并不踊跃,好多人在看,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允许看比强制(干)好得多。我们推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强迫,不搞运动,愿意干就干,干多少是多少,这样慢慢就跟上来了。”
我们在掌握政策中,要总结这些年的经验教训,思想上要跟上形势的发展,看准了就要干,慢是要吃亏的,快有风险,但也有更大的好处。
2、任何政策都有一段“时间差”。任何一项政策措施,从方案的提出,到讨论通过,最后得以实施都有一个过程,在短期内很难见效,在一定时期以后,才可能发生变化。如搞特区,邓小平感觉上海浦东开发晚了。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在把握政策中,对看不准的,可以先在小范围试点,看准了就下决心干,但要注意在推行新政策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3、政策的实施要受到国内、国外政治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必然会削弱政策本身所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掌握和运用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困难,合理搭配使用各种政策措施,以收到预定效果。
4、党的总政策一经确定,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会变。但在贯彻落实总政策的过程中,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各方面的政策还会调整或补充完善。因此要随着各项政策的调整和改变,落实措施也应有所改变或及时逐级向上反映情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找政策、要政策。如我们现在说的“跑部进京,跑省进厅”就是向上反映情况,要项目、要资金、要政策。如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东三省的领导动作快、态度非常积极。薄熙来在香港凤凰台访谈节目中讲,东三省做了一个调查,有几个第一。计划经济时为国家做的贡献第一,市场经济时,下岗职工全国第一,人均工资全国倒数第一,人均消费全国倒数第一,还有其他很多具体的数字和事例,正是这些具体而有说服力的情况反映,争取到了上级的支持和帮助。为什么有些县,托关系走后门要争取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有很多文章的,这次人大会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扶持力度也是很大的,我们是否可以借势,应该好好研究。
三、运用政策上(三个方面)
1、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是深刻理解和牢固把握政策的基础。上级制定政策靠实践,下面执行政策更要靠实践。要注意政策的适用范围、对象和时间、空间,不能照抄照搬。而应从实际出发,在调研基础上,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实践中注意创造性地执行政策,突出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特点和优势,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优取胜。
2、坚持总结经验的观点。一要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二要总结分析自己的经验或教训。经历就是财富。要不断纠正离开或违背正确政策的错误倾向。对上级政策、要认真执行,不能空喊口号,要精心研究适用于自己的工作环境、条件、人财物现状,一旦制定了执行方案,就必须兑现,不能失信于民。执行中发现问题和错误要及时纠正。改革的实践证明:善于总结经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知错就改的地区经济发展就是快。
3、坚持大胆创新的观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前无古人之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地区和企业,他们的管理模式,发展思路,经营理念、具体措施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成功了,就是因为他们在执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各自的实际,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新之路。
人们称政策学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的知识体系,一旦被人们正确地掌握,并用于实践中,所取得的效益远比上几个项目见到的效益多几倍。正因为如此,政策研究已逐步被我国人民所重视。日本政府提供经费,让民间研究政策,提供制定政策的依据和建议。
通过今天举这个例子,希望能引起大家对政策的重视和关注。掌握我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政策,促进全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创学习型企业,做学习型电力职工


创学习型企业,做学习型电力职工

--读《十六大报告》有感……

江西鹰潭供电局 徐可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学习的世纪,是一个强调“把人作为学习的中心”实现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的新世纪。在这个世纪,人类社会已经从封建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发展到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把更多的渴望、追求从对土地的占有、对资本的获取转变为不断获取知识和进行创新。

在世纪之初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尤其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会议通过的江泽民同志代表十五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会议通过的新党章,在指导思想上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会议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是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用十六大报告统一思想和行动,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青年,我深感这一责任的重大。

我是一名普通的电力职工,工作时间并不长,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而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结果并不能真正地提高我的知识素质。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我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变化和竞争的时候,要想继续生存下去,我需要的是什么?

在不断反复地思索以及对工作、生活的经验总结中我找到了答案: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学习,在不断变化的新环境中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充实我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曾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能作正确理论的人,也会创造。谁想创造,必须学会理论。”可见,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可能比热情更为重要。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能“学会生存”,并把这种思想和行动贯穿其终身。事实上,一个人要学会在竞争中生存发展,这也是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除此之外呢?创新是我们的生存之道。“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十六大报告在这一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更好地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就必须发挥创新的精神。

何谓创新,创新的内涵是什么?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就是突破。因此,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正是由于前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党才会形成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才会产生了一系列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才会始终保持先进性,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不断向前发展。

一个国家尚且如此,一个企业更应这般。创新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企业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熊彼特曾经指出,在创新蜂集时期,“新企业会成群出现。”当经济史画卷展示到20世纪末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真正的企业时代来临了。

创建学习型机关征文:创建学习型机关之我见


一、创建学习型机关是国税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述反映了党中央对学习社会化问题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 作为行政执法部门,国税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努力适应当今社会,造就一支以国税事业目标为共同意愿,善于学习,勇于创新,追求超越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国税系统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既是我们国税干部的责任,也是国税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整体上看,国税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随着社会的演进和腐朽思潮的侵入,队伍综合素质不是那么硬朗了。从质上观察,理论素养、思想境界、学识水平、工作能力远不能适应现代税收工作的需要。从量上分析,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匀,尤其是重要岗位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普通岗位缺乏实用性干部,严重存在着人才青黄不接和干部结构的不合理性与不适应性。 实施“创建学习型机关”战略工程,建立一个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管理人性化、组织成员具有共同目标、弥漫浓厚学习氛围、各项工作不断创新、能持续发展的学习型机关,不仅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应对知识经济发展和新科技革命挑战的必然选择,更是融会贯通地做好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加管理三篇文章的迫切需要。 二、创建学习型机关必须明确目标、合理规划 家马斯洛晚年从事出色团体的研究,他发现这些出色团体的最显著特征是具有共同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们主动奉献和投入,而非被动地遵从。作为一个机关,要创建“学习型机关”,首先必须在对机关现有情况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集中集体的智慧,确定短、中、长期的发展规划,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有明确而共同的发展目标。要号召全局干部与时俱进,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学习与工作互动”、“团队学习”、“提高学习力”等学习新理念,要把学习的理念真正渗透到每一个人的思想中,让学习成为自觉的行动,自主的追求。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建业、学以致用,重点解决国税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和工作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视野,着眼新实际,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使税收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使全系统干部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不断增强,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争创一流的班子、一流的队伍、一流的作风、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业绩和一流的形象,全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的国税干部队伍。 明确的学习目标是人们求知航道上时刻闪烁的“指明灯”,是求学道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还要科学地制定学习计划。就个人来说,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思想,把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自己干着今天的工作,想着明天的事业,学着后天的本领。在短期目标上,就是要围绕税收工作中心,掌握迫切需要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胜任本岗工作;在中长期规划上,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学历层次,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社会主义改革大潮中激流勇进,永不落伍。 就一个单位而言,制定学习规划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具体情况,从必备知识、业务必备知识、计算机运用必备知识等方面详细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内容上,必须全面性。应根据当前形势和国税工作的要求来制定。一要学习总揽全局的政治理论。这是坚定政治方向,增强人们精神力量的根本保证。二要学习应用性知识。要学习经济、税收、法律、管理、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历史、哲学等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提高能力,不断丰富精神世界的基础。三要学习时代前沿的崭新成果。关注前沿问题,善于学习具有时代精神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这是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的关键。 创建工作应从三个层面全面铺开:围绕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治税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创建“学习型班子”;围绕塑造一支“爱岗敬业、务实创新、文明法治、廉洁高效”的优秀战斗团队,建设“学习型队伍”;围绕增强广大税干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行政执法能力和科技应用能力,培育“学习型人才”。这中间最重要的是创建“学习型班子”,各级领导干部是国税事业的核心力量,也是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发动者,是学习型干部队伍的带领者、支持者,是国税文化、国税精神的培育者、传播者。重点抓好学习型领导班子的创建工作,是创建学习型系统的重要任务。 三、创建学习型机关必须具有坚实的载体学习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没有载体无法形成氛围,没有方法就达不到目的,没有压力就难以出成果。  

 在学习的形式上,必须多样性。可以以团队学习为主,兼顾自学、小组学习等各种不同的方法。在学习的时间上,必须灵活性。在集中时间学习,开展学习日学习的同时,可以分散学习,利用工作间隙及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真正做到时时处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形式:1、全员学习和全面学习。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税干制定学什么、如何学、达到何种程度的学习规划,同时配套规划建立起每名税干的学习档案,将学习、情况录入微机管理;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每一位税干做到“四个必备”,即必备的政治理论知识、税收业务知识、涉税法规知识和计算机运用知识。在设置学习内容上,要突出针对性。要把“学知识”与“长本领”、“拿文凭”与“强素质”、“长才干”与“有作为”协调起来,充分考虑干部的工作的年限、个人的基础、从事的专业工作和发展取向的差异,本着“干什么学什么,主抓什么精什么,参与什么懂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设置共同学习内容和指导个人确定自学内容。 2、确立以团队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方式。随着国税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各个工作岗位联系更加紧密,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表现得更加突出。抓好团队学习,可更好地增强各个岗位之间的彼此合作,促进问题的解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可以根据征管改革、信息化、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按照省局岗位培训系统教材,采取组织指定、自愿组合等形式,组建各具特色的学习型团队。如计算机、法律、税收业务等兴趣小组,制订活动计划,定期组织活动,交流学习体会,研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团队学习区别于个人自学的最大好处,就是知识共享,能够激发创新思维,产生1+12的思想交流效果,在相互借鉴中进一步产生更富于建设性的意见,从而提炼出高于个人见解的团体智力,最终使个人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机关的创新成果和高效能。 3、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教育培训是在职干部学习的重要途径,不能仅仅满足于办了多少班,完成了多少培训任务这些表面上的数据,而应该下大力气加强教育培训管理,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要从形势需要什么,工作需要什么,培训对象需要什么等方面拟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项目,设计教学方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管理者着重加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征收人员着重加强税法方面的培训;计算机操作人员着重加强计算机方面的培训。力求作到节约培训投入,保证培训效果;同时对于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要注意进行“交叉”培训,即对有计算机专长者进行税法方面的培训,熟悉税法者进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培训等。 4、开展启智求知的读书自学活动。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增知、明智、励志”读书活动。定期向全体干部职工推荐和赠发新书、好书,组织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并写好读书笔记;根据读书内容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和读书知识竞赛。在读书内容上,干部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在必读推荐书目的基础上,选读其它书籍,在学习方法上,采取个人精读、形成个人见解和集体讨论、达成思想共识交叉结合的方法,以个人自学深化学习认识,巩固学习效果,强化学习成果,提炼学习体悟,将学习引向深入,真正与个人思想实际融会贯通;以集体讨论交流检验学习成效,沟通阐释学习心得,最终提升个体与集体文化素质的“双赢”。 5、建设国税学习网站。利用局域网搭建学习的网络平台,设立学习型组织论坛、精品图书库、学习园地,借助网络交流工作信息和学习成果,实现资源共享。大家随时可以把所思、所学、所想发布出来,听听别人的高见,进行不见面的“讨论”。有些需要面对面交流的问题,经过网络初步讨论后,则举办正式论坛。由于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进行辩论讨论,职工们的言论更真实、更自由,可以提出不少比平时更实际、更尖锐的意见。领导也可以从中发现职工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 6、开展“四个一”活动。(1)、“一日一读”,每人每天至少读书一小时,并通过定期检查学习成果抓落实。(2)、“一周一讲”,每周就某个理论问题、某个知识点或某个热点话题举办一次专题讲座。(3)、“一月一提”,每人每月都提出并解决一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遇到的难题,并通过召开党小组或局务会寻找最佳解决方案。(4)、“一季一论”,组织干部每季度具有共性的课题或案例举办一次论坛,交流个人观点和见解。这些举措将有效促进税务官从“多学”、“勤学”进而向“善学”、“用学”的转变,加速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中有力推动了基础建设和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水平。 7、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就时事政治、经济形势等课题进行集中讲课,进一步拓宽干部视野,推动思维方式变革。 8、建立干部脱产学习制度。根据干部队伍现状,开展交替式、分批式、终身式地培训,让所有干部都有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分层次、分岗位、分科目地对口学习培训,来开拓干部的眼界,丰富干部的知识视角,提高干部的工作技能。 9、警示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反腐倡廉警示片和图片展,组织干部职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竞赛等。 10、主题教育。在系统内积极开展“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主要内容的税务职业道德教育,以勤政、廉政、优政为重点的从政道德教育,以讲诚信、做实事、倡勤俭为主题的公民道德教育,以讲大局、讲奉献、讲成绩为主题的工作作风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 四、创建学习型机关必须有良好的激励机制让一个人去干他不喜欢的工作,无论他能力有多大,其效果不一定很理想。要使税务干部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培训学习激励与约束机制。一个好的机制,能够将外在压力有效地转化为内在动力,促使大家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要把学习培训与物质奖励、评先评优、业务能级认定、

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树立一种重视人才、崇尚学习的氛围。 第一,建立优先学习培训奖励制度。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推荐学习培训,把获得培训、学习机会视为对干部的奖励。 第二,建立学习成果奖励制度。树立在岗位上做出成绩的干部都是人才的观念,鼓励干部根据工作的需要自学成才,把学习与提高岗位技能、进行岗位创新结合起来,支持干部把工作中存在的各种技术、管理问题与团队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处理、防范各种问题的实际能力。对在岗位上做出成绩、取得成果的干部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三,建立健全能级管理制度,岗位资格证书制度以及公务员培训证书制度,实施持证上岗,不断完善人才培训、考核、选拔的动态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专业人员队伍。 第四,完善学习—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机制和人才竞争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第五,注重营造“信任、宽容、进取”的文化氛围,对干部以信任为前提,对在创造性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给予宽容,从而激发干部的思想活力,在处理上下级之间以及干部之间的关系中,鼓励合作,实现双赢,形成平等自由交流对话的伙伴式的上下级关系。 五、创建学习型机关必须有严格的运行机制一种新的理念从形成到实施,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作保障。 1、必须专门建立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制订工作职责,明确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学习形式、阶段目标和中长期规划。 2、建立健全政治业务学习制度,进一步明确学习内容、考评方式、奖惩等内容。 3、学习笔记制度。要建立专用学习笔记本,每次学习认真做好笔记。学习笔记不仅要有集体专题学习的内容,还要有个人自学的内容,以及参加各级各类读书班的学习内容。读书笔记要有学习日期、学习书目、观点摘要、学习随感和体会以及讨论专题和个人发言的详细记载。 4、学习档案制度。学习档案的内容包括:学习计划、学习考勤、学习记录、撰写的信息稿件、社会基层调研课题、学习交流以及总结分析等材料。要真实记载每个干部学习态度、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果,并作为检查考核的依据。在半年和年度综合考核中,对各项学习指标进行考核汇总,分别记入单位和个人学绩档案,考核成绩与单位和个人的奖惩挂钩,并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5、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把学习看作是工作的一部分,把工作的过程变成是学习的过程,所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必须与税收工作紧密结合,将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与“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纳税人满意窗口”等创建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与做好“三篇文章”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以学习促提高,以学习促收入,以学习促信息化建设,以学习促队伍建设,以学习促整个国税工作上新台阶的目标,自始自终把收入任务是否圆满完成、各项税收政策是否执行到位、工作作风是否真正有所转变、纳税人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 “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一个优秀的国税干部一定是以读书学习的积淀为底蕴的,以不断地进德修业为前提的;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型机关一定更有创新力和竞争力。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因国税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放射出更为灿烂的光芒!

创建学习型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


创建学习型企业 提升企业竞争力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国古代先贤也告诫我们“人不学,不知道”、“学然后知不足”,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知识老化速度加快,学习更是成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学习新知识的多少决定着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企业更是如此。企业要发展,关键是要靠有知识、有技能、有效率的人!企业和个人将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知识更多、更新。所以,学习,尤其是企业团体的共享式学习是更新知识、接受新信息、修正错误、共享经验、突破个人乃至企业能力上限的佳途。因而创建学习型企业,鼓励职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力和潜能,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近几年一直呈现出持续、高效、健康、跨越式发展的势头,年销售收入、完成竣工面积、利税等数据不断被刷新,正是深谙此点,在抓企业学习、职工培训方面走在了前列。

创新观念 营造学习的好氛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上的滞后是学习型企业难以建立的最大障碍。只有更新学习观念,才能加快学习型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才能使企业本身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1、公司重视做好“一把手工程”。建立学习型企业本身是一项领导主持、领导的重视的系统工程,其积极的参与对创建学习型企业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们带头参加由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的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成本核算与控制、合同诚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他们在行动上无保留的投入,起到了“火车头”的示范作用。

2、公司一直强调“终身学习”的观念,强调建立学习型企业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并不是权宜之计。早在1997年公司就下达文件,对原瓦工、木工转入到施工员岗位的,要求在三年内以通过自学或在市电大、市建校学习,达到大专水平,否则将会被逐步淘汰,从而促使广大施工技术员再学习、再教育,让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深入人心,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结合实际 学习培训落到实处

1、抢占人才培养制高点,公司每年都从各大专院校引进各类人才,经过实践中的锻炼和培养,这些人大多数已成为公司的管理和技术骨干。2003年就引进了近10位大学生,今年还准备引进一批毕业生。企业通过引进和自培,现有大中专毕业生达68名,还有21人大专在读。

2、充分挖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筑施工企业从事的劳动苦脏累,职工素质相对较低,因此公司对职工强化培训。针对企业人员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公司安全部在每项工程正式开工之前,都会到工地上给工人们进行一次安全知识学习培训,让安全的警钟时刻敲响,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展。在常州市建设局、金坛市建委举办的特殊工种、造价编审、质检员、安全员、项目经理等培训学习班中,公司都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让职工参加培训,不断让他们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可以这样说,在金坛的建筑企业中,我们公司参加培训的门类最广,人数最多,这是一致公认的,每年花在职工学习培训上的费用也是巨大的,我们认为这个钱花得值。

以上精彩《提升公务员综合素质,构建学习型高效政府——》内容由我们的范文资讯网演讲稿频道小编整理而成 ,如果以上内容对您还没法解决写作需求,可以继续浏览我们为您准备的“优秀公务员发言”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