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年少当自强演讲稿 > 导航 > 观《建国大业》有感 :民族当自强

年少当自强演讲稿

观《建国大业》有感 :民族当自强。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每当观看或者阅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观《建国大业》有感 :民族当自强,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观《建国大业》有感 :民族当自强

在慷慨激昂的音乐声里,在解放军整齐的阅兵式里,《建国大业》这部令每个中国人民都热血沸腾的电影结束了。但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让我热血沸腾……

这部电影,为我们讲述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家主权又重新回到我们手中,直到1949年中国全面解放,人民自己当家作主之间发生的事。像我们展示了一批共产党志士的爱国情怀。每当我看到电影中毛泽东彻夜不眠为党操劳;每当我看到电影中周恩来鞠躬尽瘁为国付出;每当我看到电影中闻一多不畏威胁坚持民主,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异样的感觉,那便是伟大的爱国情怀!

这部电影中,令我感慨至深的是两个片段:当淮海战役的捷报传来,共产党的各个领导人在屋子开庆功宴,外面人们欢歌笑语,里面也不例外。几个人一醉方休。特别是毛泽东,高兴地都睡了过去。其他人高唱《国际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就是我中华的领导人,他们是多么可敬可亲啊!

另一个就是毛泽东毅然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情景了。那是中共领导人明知蒋介石这是在请君入瓮,但为了全中国的解放,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来到重庆与蒋介石针锋相对,使蒋介石试图寻找发动内战的理由,企图给共产党扣上一顶“破坏和平谈判”高帽子的阴谋破灭了。电影中毛泽东谈笑自若的神情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还有一个让我感动至深的画面。周恩来总理得知冯玉祥遇难时,对属下大发雷霆,直到毛泽东来了才稍微降低了一点火气。我想,所有人都应该像我一样,并没有因为周总理的失态,而降低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反而会对这位可歌可泣的总理从心中升起一种敬意,崇高而又深切。

翻开中国厚厚的历史,有一个时刻,总是在每个中国人民的心中久久难忘;有一个声音,总是在每个中国人民的耳边时时回荡;有一个名字,总是在每个中国人民的脑海中永远铭记。这时刻、这声音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国大业终于没有枉费。

回望1921年,在南湖的航船上,中华民族的希望——共产党成立了!是这个集体,带领着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奋起反击。他们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雄赳赳气昂昂,怀着满腔的爱国情英勇抗争。这样的队伍,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有的。虽然装备不如国民党,可是历史上的一次次战役证明,正义的一方总会取得胜利!

再看看我们我们今天的幸福日子就是有无数无产阶级先辈的鲜血铺就的,是有我们如此睿智伟大的领袖带领下创造的新中国,来之不易啊!!

现在,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许多人便只知道享受,而不思进取。要知道中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上的排名也并非位居前列,我们岂能就这样安于现状呢?

就像梁启超所说的那样:“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侵略者,前辈们已经帮我们赶出去了,剩下的,就只有靠我们这一代风华正茂的少年了。既然革命先烈能在那样艰苦的情况下取得辉煌胜利,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那么好,有什么理由说不呢?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们必须要从现在开始努力,争取让祖国站在世界的巅峰!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观建国大业有感


观建国大业有感

提前一个星期买了票,然后费劲周折到16日下班才拿到票,心里踏实了:晚上去万达看《建国大业》。
对于我们70末80初出生的这代人来说,对于这类红色影片并不陌生,也不排斥,甚至是热爱的。但如果要我自己掏个几十块钱上电影院看此类影片,我想几率还是非常小的:说句实在话我还是冲着那170多位明星去的。但即使是冲着明星去的,看完这部片子,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依然能激发我的爱国激情,相信也能激起80后甚至90后这批孩子们的爱国感,这就是韩三平导演的功力了。
平心而论,这部片子并没有上映前一些票房掮客写手们说的那么邪乎:剧情平淡,场面中庸,音效灯光特效基调都谈不上一流,甚至一些大牌演员的演技在电影里也让人倒胃口,比如章子怡演的一个妇女代表,在拍合影谈论国旗设计的时候,在毛泽东面前的表现那叫一个矜持加高傲:身子后仰着标志性的傻笑着还以为拍广告呢,还真当自己是宋庆龄了,还真当自己是大牌了;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就连宋庆龄对毛泽东都是带有一丝的崇拜和激情的。姜文的戏也并不出彩,戏份并不多,演的毛人凤说实话,中规中矩,并不像一些票房掮客说的那样因为演得精彩而加戏了。最搞笑的地方,也并不是范伟的出场舍不得抽主席的烟,反而是政协会议上政协代表冯巩举手N次而不被点名发言,最后被毛泽东点名了,想说的话都被前面发言的说完了那尴尬的场景,影院里响起一片会心的笑声。
这部片子就纯粹的电影来说,剧情平淡,场面中庸,音效灯光特效基调都谈不上一流,除了170多位大牌演员是个亮点以外,还真的乏善可陈,看来韩三平决定的不去参加好莱坞最佳外语片的角逐是明智的。不过这部片子的亮点,还真是这些大牌影星的倾力演出,出色的演技,传神的表演给这部片子增色不少。张国立的蒋介石原本就是主角,张先生的演技也就无需多言了,是他点亮和贯穿了整部戏。值得一提的是片子里的配角:陈坤、刘烨和陈道明。特别是后面两位,他俩的戏份极少,加起来也就不超过4分钟,刘烨演的老兵,是相当的精彩,“我代表活着的、死了的,红军老战士……”这是戏里的高潮,也是最感动人的情节,这是真正的演技派、实力派演员。陈道明演的毛人凤的手下,举手投足是典型的军统特务形象,反而把演对手戏的姜文给比下去了,至于葛优演的先锋团团长和王宝强演的小兵,如果按喜剧成分来讲,他俩的角色掉个个儿我觉得也许更适当,不知道韩导感觉如何,呵呵。配角出彩的地方在于陈坤出演的蒋经国。对于陈坤来说虽然演过很多戏,但本人对他并不特别感冒,他演的蒋经国很多人也并不熟知,只知道是蒋介石的大公子罢了。在这部戏里,陈坤的蒋经国演出了国民党的一丝希望,国民党的正统的形象,看见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一丝血性,相信台湾的观众看了这部戏以后,会有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谈完演员,谈谈这部戏吧。在建国60周年献礼之际,这部片子的出产,确实很有意义,把人们又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岁月。但又有别于以往的红色电影,一味的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的基调,这部片子浓墨重彩的强调了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确实,就像重庆国共和谈和淮海战役后和李宗仁的和谈里说的那样:你没有军队,谈也是白谈。到如今建国这么多年来,民主党派在如今的地位和作用,确实有了很大的下滑。这部片子给了笔者另一个思考:确实要加强民主党派在如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而且刻不容缓。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如今社会面临的环境,国家所面临的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阶级矛盾已不是主要矛盾,如今社会主要矛盾,在于民生,而不是谁对谁针对的矛盾。我党确实要警醒两大问题:一是社会公平问题,二是腐败问题。要牢记抑郁可以强身,奢靡可以亡国这条古训。关于社会公平问题,一是财富分配的公平问题,二是人权的公平问题。是的,我党我国从来都强调公平,强调人民的主权,但真正要实施到位,不是单有美好的想法,凭着我们美丽的理想就能做到的,不能要求我们所有的干部都有我们领导人一样的高风亮节和高尚的觉悟。这两点在社会上不公的体现,比如房地产业的暴富,比如高考制度的门槛,就不一一累述了。第二点关于腐败的问题,有点敏感,但笔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国民,本着自身的责任感,还是有必要指出一点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惩治大贪,我党确实是打老虎,下手硬,但苍蝇,我们也是要拍的,这关系到社会的和谐,风气,精神。大贪不犯,小贪不断,是目前一小批官员普遍存在的心理,虽说是小批,但也不能以极个别来形容了。小贪不能光指贪财,一切利用职务之便,都是贪。小贪的这种心理,也是因为感觉上面有中贪、大贪在顶着,天塌下来压不着咱,顶多抓俩替死鬼。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远远没到剧中蒋介石说的那句台词:“查了,要亡党;不查,要亡国”那种地步。
要解决这两大问题,我们确实要提高民主党派和政治协

观建国大业有感第2页

商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一、政治协商制度是写进宪法的,不论实力强弱,宪法乃立国之本。这不是谈判,也不是论实力论军队来决定发言权的。
二、提高了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放权了,才真正能起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才真能起到鲢鱼效应的作用。要杜绝官场的恶习,杜绝官官相护的潜规则,还真得民主党派的参与。
三、民主党派人才辈出,可以求同存异,更大的发挥他们的能量和作用,解决当今一些制度、规范、执行力等方面的难题。
四、可以争取国际上更宽松的环境,得到国际上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也可以顺便堵掉一些别有用心的不利言论。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社会主义制度也没有现成的成功道路可走,但我们现在要解决的,社会公平问题和腐败问题,确实是当今要面对的最大的两个问题。
刘德华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他演的俞济时,确实不甚出彩,蒋委员长失道寡助,轰炸开国大典的计划只能无奈的说一句:取消吧……我们确实要做到得道多助啊,司徒雷登对李宗仁也说了句:天佑自助者。

建国大业心得体会范文


观看《建国大业》心得体会

忘不了六十二年前一个响亮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震惊了世界;忘不了六十二年前一首雄壮的旋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响彻云霄;忘不了六十二年前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方迎风招展。风雨同舟,共和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六十二年。而今观看《建国大业》,深深被先烈们艰苦卓绝的追求和永不磨灭的信念所折服,心中更是热血澎湃。

影片中战火纷飞的情景再现,让我思绪万千。列强的战火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肆虐,江河破碎,民不聊生。从松花江上到天涯海角,从天山南北到黄海之滨,一寸寸国土的沦丧,满眼是大众的创伤,国破家亡、妻离子散。卢沟桥的枪声拉开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气壮山水的抗日斗争和解放战争。八年的正义抗战,终将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反动势力送进死亡的坟墓;三年解放战争葬送了蒋家王朝。致使那一声巨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成为那个时代的强音。

一部《建国大业》展现的不仅仅是历史,更重要的是深层次教育和影响着当代及后世国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就我自身而言,意义同样重大。

首先,《建国大业》让我再次重温了历史,懂得了历史的重要意义。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以为着背叛。当然我永远不会背叛我的祖国和人民,我会更好的服务于祖国和人民。我只想阐明,是历史让我读懂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

其次,《建国大业》深深领悟了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强大智慧。一个不能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政党,一个不为民族做实事的政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政党。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的高度,发挥了它独有的智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特别是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展现出来的气度史无前例。时至今朝,“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便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再次,《建国大业》激励着我不断向前。在我看来现在的很多电影的拍摄都是奔着票房去的,但是我认为票房在《建国大业》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角色,它所真正追求的是通过这种形式不断的激励人们向前。无论这个向前是怎么定义的,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它是先进的,具有生命力和鞭策作用的。最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的。因此我在想我怎样才能将老一辈革命家们那种不怕牺牲、不畏强敌、排除万难、奋勇争先的精神在我的工作中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怎样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挥一名公务人员应有的作用。

找准方向才能扬帆远航。一部《建国大业》成功再现了一代伟人们指点江山的风范。而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更加体会到了党的正确、伟大和光荣。从近几年世界发展风云来看亦是如此。不仅战胜了国际经融危机、百年不遇雨雪凝冻灾害、汶川玉树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还成功举办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第16届广州亚运会等一系列国际赛事,成功的将中国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迸发出中国龙的精神和气质。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充实人生。《建国大业》给我上了成功的一课,受益匪浅。

信任 信念 信仰 之观《辛亥革命》有感


信任 信念 信仰 之观《辛亥革命》有感

观看主旋律影片,很多人都是抱着“数星星”的态度去的。我不敢说自己没有这样的心态,但至少我在影片中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每个人对于革命的那种坚定的信念以及他们为了各自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精神。

纵观革命历史,为了战争,为了正义,为了胜利,被逼死,被迫害死,为了守口如瓶被就地杀害的英雄人物有千千万,还有那数不清的无名烈士。一次辛亥革命就能如此震撼我,更别说那8年多的抗日战争了。

有时候我经常在想,那时候的他们胸腔内到底活跃着怎样的一颗跳动的心,何以让他们如此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无惧无畏。那鞭子底下抽的,枪口对准的,刀子劈下去的可是活生生的肉体啊!他们面对这疼痛,这死亡为何能如此淡然?他们都风华正茂啊!

是信任,信念,还是信仰?我相信这是对孙中山的信任,对黄兴的信任,更是对奋战在沙场上的无数名革命人的信任;是坚定的信念让他们选择守口如瓶,选择坚持革命,选择放弃生命来捍卫自己的信仰。

无论是当初即将要做父亲的林觉民,还是义气凛然的秋瑾,还是那长眠于黄花岗的烈士们,包括那使节之女唐曼柔都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尽管他们知道前方的路到处是枪眼,是炮弹,但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

我相信他们曾经一定也挣扎过,畏惧过,但是最终他们选择了前进,选择了牺牲,选择无愧于心。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对于生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做这样的选择更是无法想象的。如果此时我们身陷战乱之中,是选择保命逃避﹑舍家弃国,还是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如果此刻枪口对准着我们,是将组织的机密合盘托出,还是紧闭双唇誓死不言?我不知道,也不敢说。

当今社会是安定的﹑和谐的,但有时候也是让人心寒的。温州动车事件,政府让人心寒;广州小悦悦事件,路人让人心寒。是国家不够强大,政府太腐败,还是很多人内心的本质已经开始被腐蚀?个人的利益真的已经超过了内心的良知了吗?1xx年前的他们为了国为了家可以战死在杀场,而现在呢?是可以为了尽早通车而无视鲜活的生命,还是可以眼看着车轮一次次轧过一个小生命而无动于衷?

《辛亥革命》中,一位华侨卖了祖屋,集资给孙中山用于革命,他说:“家都没有了,还要什么祖屋!”那么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联最基本的尊重生命﹑保护生命都做不到,那还如何发展经济,创建和谐,将如何得到人民的信任?如果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那还如何保卫国家,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安稳的立足之地?

或许我们已经做不到像1xx年前的他们那样大义凛然,无私奉献。但我们依然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信任,依然需要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那份坚定的信念,依然需要一个民族的伟大信仰。现在的我们已不必为了革命而牺牲自己,也不必为了革命而受皮肉之苦,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找回最初的那份斗志,那份勇敢。

参加校长局长峰会有感:乘风远航   振翅高飞


参加校长局长峰会有感:乘风远航 振翅高飞

本人有幸参加了4月9日在我省xx召开的第三届卓越校长局长峰会,此次会议视角高远、意义重大,真可谓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在会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又反复欣赏了授课视频,细心咀嚼,收获颇丰。

“领导者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香港胜者集团总裁张斌语)。听到这句话,我深有感触,这不与一个学校极其相似吗?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者,我深谙管理策略之重要。为此我一直在寻找适合我校的管理模式。李镇西先生所言的“民主追求”给我以启示,校长个人独断专行的管理模式不仅缺乏民主气息,还会扼杀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陈少军所言的“品牌力量”也让我深思良久,联系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先生所言的“先做强,后做大”模式,决心“以成绩树立品牌,以品牌成就名校。”

让我校的管理充满“诗意”,是会后于心间反复跃动的一个字眼。

艺术的生活,让整个校园充盈幸福的味道,这将是我以后工作的执着努力的方向,这也是李镇西校长给我的启示。古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赏识性的语言,激励人心,促人上进。

基于我校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硬件不行就退而求其软——在教师实力上下功夫,决心把我校打造成拥有一大批卓越教师的团队式学校。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将实施“一送两留三请”的管理模式,具体方案如下:

“一送”,即送出去策略,使教师队伍“精品化”。

与其量大,不如少而精,商业化的精品模式给我以深刻启示。“广集天下之智慧,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我校决定每学期都要选派部分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鼓励年轻教师走出去,向优秀者学习,向先进者看齐,努力使我校教师各个皆能成为精品教师。

另外,无论市级,还是县乡级的教室培训、学习

“两留”,即尽量挽留优秀教师,挽留年轻教师。

在农村学校里,有一个不言而喻的潜规则——谁优秀,就意味着马上离开。偏僻落后的乡村,很难挽留优秀教师的脚步,他们一旦成绩出来了,便想法设法进城,“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条古谚在教育界得以充分证实。简陋的住宿和落后的教学使年轻者和优秀者欲留无奈,也留给农村学校尴尬

让每一个教师在校无顾虑,全方面解决教学条件和教师的生活条件,让优秀者依依不舍,让年轻者心向往之,虽难,却要执着地去实现。

“三请”,即请学习者书写学习心得,请教师集体备课,请名家到校指导。

去学习的教师回来后,自己写学习心得,并与其他教师交流、做课,不但使自己进步了,也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如此,教学亦如此。与别人一起备课,讨论各自的讲法,集别人的精华为我所用,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使之做到更精更细。

带入新气息,让生命充满张力。请名家到校来指导我们的教学,传递优秀,快速进步自我。

最后,乘此大会的东风,愿我校展翅高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