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实习报告 > 遥感实习报告 > 导航 > 测量与遥感实习报告

遥感实习报告

测量与遥感实习报告。

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实习可以帮助我们学到很多新的知识,这时候将实习工作进行总结写成一份实习报告很有必要,实习报告可以分享我们在工作中的想法和心得体会。我们在写实习报告时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测量与遥感实习报告,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测量与遥感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与遥感
实习报告
作 者:
专 业:
指导教师: 林宁 07地信1 陈星彤 汪金花 张永斌
20xx年12月24日
目 录
1实习目的 .................................................................................................................... 1
2实习内容 .................................................................................................................... 1
3实习设备与资料 ........................................................................................................ 1
4实习时间与地点 ........................................................................................................ 1
5实习过程 .................................................................................................................... 2
5.1遥感影像图制作.............................................................................................. 2
5.2 VirtuoZo NT 软件学习 .................................................................................. 3
5.2.1 资料分析.............................................................................................. 3
5.2.2 操作步骤.............................................................................................. 4
5.3遥感图像的野外调绘...................................................................................... 7
5.3.1遥感图像范围、调绘内容及时间....................................................... 7
5.3.2调绘准备工作....................................................................................... 7
5.3.3野外调绘步骤....................................................................................... 8
5.3.4调绘注意事项....................................................................................... 8
5.4地图矢量化...................................................................................................... 9
5.5撰写报告,提交成果...................................................................................... 9
6实习心得 .................................................................................................................. 10
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是摄影测量学和遥感技术及应用两门课程的综合实习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习掌握摄影测量的原理、影像处理方法、成图方法,掌握遥感的信息获取、图像处理、分类判读及制图的方法和作业程序。从而更系统地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通过实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摄影测量及遥感的原理,信息获取的途径,数字处理系统和应用处理方法。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每一个实习环节,协作完成实习任务,独立完成实习报告。
2实习内容
1) 遥感影像图制作;
2) VirtuoZo NT 软件学习;
3) 航片调绘、遥感图像属性调查;
4) 用ArcGIS 绘出个人所调绘地区的图形,并输入属性信息;
5) 撰写实习报告,提交成果。
3实习设备与资料
1) 遥感影像图制作:遥感影像(包括唐山市1:1万地形图、唐山Geoeye遥感影像)、遥感影像处理系统(ENVI 4.5)。
2) VirtuoZo NT 软件学习:红绿眼镜一个,VirtuoZo NT 软件。
3) 遥感图像的野外调绘:夹子若干、图板一个、遥感调绘图两张、透明纸两张、工具袋一个(内装铅笔、彩色笔、橡皮、尺子等用品)、调绘手簿一本。
4) ArcGIS 绘图:野外调绘所得数据、ArcGIS软件。
4实习时间与地点
时间:20xx年12月13日20xx年12月24日。
地点:路北区,大里路、友谊路和新华西道、北新道所圈住的地区以及学院路、大里路和北新道、裕华道所圈住的地区(遥感图像调绘);交通与测绘学院机房(遥感影像图制作)。
5.1遥感影像图制作
5.1.1 图像旋转
①?? 打开唐山市地形图。FileOpen Image File 在选择对话框中打开桌面上的资料文件需校正数据,选择名为地形图(唐山1:1万)的文件夹中所有图片打开;
②?? 旋转图像。打开地形图1,在主图像窗口中ToolsColor MappingENVI Color Tables 打开,在ENVI Color Tables窗口中,Stretch Bottom拖至最右端,Stretch Top 拖至最左端,使图像清晰显示。
图1 ENVI Color Tables窗口
在主菜单上单击Basic ToolsRotate/Flip Data,打开Rotation parametres窗口,输入合适的旋转角度,分别旋转四张地形图,并保存。
图2 地形图旋转参数设置
5.1.2 图像裁剪
① 打开旋转后的图像。分别打开四张旋转后的图像,操作步骤同上。 ② 裁剪图像。分别将四张地形图多余的空白部分裁掉,以便拼图。操
作如下:主菜单下,Basic Tools Resize Data(spatial/spectral) 在弹出的Resize Date Input File 对话框中选择第一张图片,再单击SpatialSubset 在Select Spatial Subset 对话框中输入左上角与右下角的坐标, 用输入坐标的形式裁剪,其余的同理。
图3 地形图1左上角坐标 图4 地形图1右下角坐标
图5 裁剪参数设置
③ 拼接图像。根据图片重叠度,用photo Shop进行图像拼接。
图6 photoshop拼图成果
5.1.3 图像校正
① 建立两个显示窗口,分别打开拼接好的唐山市地形图与遥感影像图。操作步骤同上。
② 选择校正控制点。按如下步骤操作:在主菜单下,MapRegistrationSelect GCps:Image to Image Regi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拼接后的唐山市地形图为Base Image, 遥感影像图为Warp ImageOK弹出对话框
图7 Ground Control points Selection对话框
然后在两幅图上找到相同的控制点,点击Add piont添加更多的控制点(至少10个),找完控制点后通过Show List 查看控制点的精度(中误差RMS大的应删除)。
将控制点数据保存。同样的步骤,继续校正至少十个控制点数据
图8 校正控制点数据
③ 控制点找完保存后进行校正。在Ground Control points Selecti..对话框中,OptionsWarp File在Input Warp Image对话框中选择遥感影像图OKChoose,选择保存路径,然后保存。
④ 建立连接查看校正后的影像图和唐山市图间的连接,查看校正情况。显示窗口下,ToolsLinkLink DisplaysOK。
5.2 VirtuoZo NT 软件学习
5.2.1 资料分析
查看原始数字影像的分辨率、比例尺等。
查看相机检校参数,及其影像方位、框标的位置等。
查看地面控制点数据及其点位与分布。
5.2.2 操作步骤
(一)数据准备
⑴ 创建新测区,设置测区参数文件。
在VirtuoZo NT主菜单中,选择设置?测区参数项,屏幕显示 [打开或创建一个测区] 文件对话框,输入测区名即【班级学号】,进入测区参数界面,如图所示。
图10 设置测区
(2) 相机参数文件的数据录入
相机检校数据用以做内定相计算。在VirtuoZo NT主菜单中,选择设置?相机参数项,屏幕弹出相机参数界面,如图11所示(注意:若新建时,界面中无参数,请输入)。
相机检校文件名是在测区参数中生成的
本次实习的相机数据为:
由上已知资料的相机数据,在输入处双击鼠标左键,将相机数据对应填写到本界面中,如图所示。选择【确定】按钮,将参数存盘。
图11相机检校参数界面
(3) 地面控制点文件的数据录入
控制点参数用以绝对定向计算。在VirtuoZo NT主菜单中,选择设置?地面控制点项,屏幕显示当前控制点文件,如图所示(注意:若新建时,界面中无参数,请输入)。
控制点文件名是在测区参数中生成的,即 shixi.ctl。
图12 控制点文件界面
(4) 原始影像的数据格式转换
本次实习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是由航片经扫描而获得的数字化影像,为tif格式,必须转换为Vz 的格式。在VirtuoZo NT主菜单中,选择文件?引入?影像文件项,屏幕显示输入影像对话窗。
在其窗中选择:输入路径、输入影像文件名、输入(*.tif)与输出影像文件名(*.Vz)与路径(测区目录下的images分目录)等。然后,选择处理按钮,即将*.tif文件转换为*.vz文件,并将*.vz文件存放在测区目录下的images分目录中。
(二) 模型定向与生成核线影像
(1)创建模型,设置模型参数
在系统主菜单中,选择文件打开模型项,屏幕显示[打开或创建一个模型] 文件对话框,输入当前模型名即37-38,进入模型参数界面,如图所示。
图13模型参数界面
其中模型目录、临时文件目录、产品目录均由程序自动产生,只需在左影像、右影像栏分别引入左影像名及右影像名。影像匹配窗口和间距一般相同(其参数为奇数,最小值为5)。模型参数填写好后,选择保存按钮即可。
(2)自动内定向
当模型打开后,在系统主菜单中,选择处理定向内定向项,程序读入左影像数据后,屏幕显示建立框标模板界面,如图所示。
图14框标模板界面
(3)自动相对定向
左影像内定向:
框标模板建立完成后,进入内定向界面,如图所示。
图15 内定向界面
可选择界面中间小方块按钮将其对应的框标放大显示于右窗口内,观察小十字丝中心是否对准框标中心,若不满意可进行调整。
注意 调整中应参看界面右上方的误差显示,当达到精度要求后,选择保存退出按钮。
右影像内定向:
左影像内定向完成后,程序读入右影像数据,对右影像进行内定向。具体操作同上。
至此一个新模型的内定向完成。程序返回系统主界面。紧接着可进行模型的相对定向。
在系统主菜单中,选择处理定向相对定向项,系统读入当前模型的左右影像数据,屏幕显示相对定向界面,如图所示。
图16 相对定向界面
自动相对定向:
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自动相对定向,程序将自动寻找同名点,进行相对定向。完成后,影像上显示相对定向点(红十字丝)。
在界面的定向结果窗中显示相对定向的中误差等。拉动定向结果窗的滚动条可看到所有相对定向点的上下视差。如某点误差过大,可进行调整(删除或微调)。 注意 调整中应参看定向结果窗中的误差显示,以保证精度要求。当达到精度要求后,单击鼠标左键弹出菜单,选择保存,则相对定向完成。
(4)半自动量测控制点及绝对定向
半自动量测:
① 移动鼠标将光标对准左影像上的某个控制点的点位,单击左键弹出该点位放大影像窗。
② 再将光标移至点位放大影像窗,精确对准其点位单击鼠标左键,程序自动匹配到右影像的同名点后,弹出该点位的右影像放大窗以及点位微调窗。
③ 在点位微调窗中可以鼠标左键点击左或右影像的微调按钮,精确调整点位直至满意。
④ 在点位微调窗中的点号栏中输入当前所测点的点号,然后选择确定按钮,则该点量测完毕。此时该点在影像上显示黄色十字丝。
按以上操作依次量测三个控制点后(三个控制点不能位于一条线上),可进行控制点预测:即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预测控制点。随即影像上显示出几个蓝色小圈,以表示待测控制点的近视位置。然后继续量测蓝圈所示的待测控制点。
绝对定向计算:
控制点量测完后,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绝对定向普通方式,随即在定向结果窗中显示绝对定向的中误差及每个控制点的定向误差。另弹出控制点微调窗(如图),窗中显示当前控制点的坐标,且设置了立体下的微调按钮。
图17 绝对定向界面
检查与调整:
根据误差显示可知绝对定向的精度如何,若某控制点误差过大,则可进行微调。
(5)自动生成核线影像
生成核线影像:
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生成核线影像非水平核线,程序依次对左、右影像进行核线重采样,生成模型的核线影像。
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保存,然后再弹出菜单,选择退出,然后回答界面上的提示,程序退出相对定向的界面,回到系统主界面。
5.3遥感图像的野外调绘
5.3.1遥感图像范围、调绘内容及时间
我要调绘的遥感图像编号为第7号,其范围:北至裕华道,南至新华西道,西至友谊路,东至学院路。
本次实习的遥感图像调绘主要调查属性,并在透明纸上勾出边界,必要时进行清绘。
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0日12月22日。
5.3.2调绘准备工作
在进行野外调绘之前,将调绘图平放在大图板上,然后再将比调绘图稍大一些的透明纸盖于调绘图上,用胶带粘好,连同调绘图用夹子固定于大图板。
图像固定好后,首先在室内直接判读地物、地貌,对于清晰的可以先用铅笔与尺子按照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将其边界勾勒在透明纸上。对于在室内无法直接判读的,均应带上遥感调绘图到实地对各种地物进行对比。
5.3.3野外调绘步骤
完成准备工作后,则开始进行野外调绘。
首先,选定调绘路线。一般在实际调绘工作中,均应按行调绘或者按列调绘,即地物地貌的调绘要连续进行,避免调绘不连贯。
然后,依照选好的路线,按行或按列进行调绘。调绘时,调绘点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主要调查属性,比如建筑物的建筑材料、层数、名称,道路的名称,各种绿地的分类等。对于已经在室内绘好的地物地貌,则在实地检查是否有改变,有改变的按照地形图图式将它们修改绘制在对应的透明纸上。对于原先不确定的地物地貌,按照实地情况在透明纸上按图式勾勒出它们的边界并注明属性。直至将整张图所包括的内容全部调绘完毕。
调绘的同时,要将调绘的内容(特别是与实地有所出入的地物地貌及其属性)填写在调绘手簿中。
野外调绘完成后,当天进行分色清绘。根据要求,用红、蓝、绿、黑四种颜色进行清绘。
5.3.4调绘注意事项
当地理名称注记过密时,可适当取舍。
调绘工作应按照国家标准的地形图图式进行,说明性质的注记应采用简注表,不得任意命名。
实际调绘工作中,均应按行调绘或者按列调绘,不得随意调绘。
调绘要按照实地情况严格进行,不得伪造,篡改。
在调绘好的透明纸上,图名注于调绘片正上方,像片号注于调绘片右上角,调绘者姓名及调绘日期等信息在调绘航片的右下角。
5.4地图矢量化
用ArcGIS对所调绘地区进行地图矢量化,填入属性信息(调绘之后要把属性表格中信息填入Excel表格中,方便存档),使图形与属性信息建立关联。
图18 ArcGIS 矢量化成果图
5.5撰写报告,提交成果
提交材料
1. GeoEye-1几何校正后的影像;
2. 遥感图像及其调绘成果;
3. 运用ArcGIS矢量化校正后的GeoEye-1影像,每个人的区域为自己的block,并输入属性;把各自的电子资料拷贝过来,不能缺失文件,如果在老师的电脑打不开,视为不合格。
4.每个人交其调绘的属性表(打印和电子)。
5. 实习报告,要求有详细的步骤叙述及图片辅助,要有心得体会,格式按模板执行。
6实习心得
实习结束了,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于新事物,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而逃避,而是冷静下来,去考虑怎么才能更好的认识和解决新事物所带给我们的种种问题。
这次实习给了我机会,使我能够综合运用课堂所学的琐碎知识独立完成一个项目,也使我重新认识和把握了GIS这个专业,构建GIS知识体系。
通过此次实习,我发现了许多自身缺陷,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但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逐一解决,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这次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增长了见识,也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这次实习也是练兵场,是学校安排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机会。特别是老师们提供的宽松的自由的实习氛围,完全让我们自己去想,自己去做。然后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所以,我很感谢这次机会。

f132.COM更多实习报告延伸阅读

林业遥感实习报告总结


林业遥感实习报告总结

基于决策树的林业遥感影像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RS Image based on Decision Tree Classifier

一、 实习目的与要求

林业遥感是遥感技术在林业经营中具体应用的实用性强的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利用遥感手段进行森林资源监测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GpS进行野外地形参数的手工测量,内业计算机遥感图像的几何精校正和探索学习决策树分类方法对林业遥感影像进行分类研究的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加深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和管理中的应用和理解。

二、 实习内容

1)GpS采集地面控制点坐标

2)(经纬度或平面直角坐标)以及地形参数

3)(坡度,坡向) 野外训练区的地面调查

4)内业遥感图像的几何精校正

5) ENVI图像处理软件决策树分类器建立逐级决策规则

6)决策规则的修改与添加(与实地调查进行比较分析)

7)利用建立的决策规则对林业遥感图像进行分类 保存分类规则与分类图像

三、 实习中涉及的理论知识

1. 决策树分类简介

与其它分类方法相比,决策树分类具有如下特点:1)决策树分类是非参数分类,因此其独立于训练区像元亮度值的统计分布模式;2)决策树分类时模型的输入既可以是连续的光谱波段值,也可以是离散的数值,甚至是定名变量;3)分类结束后可以生成易于解译的分类判别准则文件;4)样本训练的速度快,分类精度通常高于其它的分类器

2. 决策树分类原理

决策树分类实质是利用输入分类器的多元特征参数,从多角度挖掘出蕴藏在其中的模式类别间的差异,并建立起特征识别矩阵(类似于判读检索表),其外在表现为多个If Then, else if then的连用,就如同数学上的多个集合求交集运算,从而将满足交集条件的模式与不满足交集条件的模式区分开来,实现不同模式类别的自动识别。具体地讲,决策树可以像分类过程一样被定义,依据某种规则将窨数据集一级级往下细分以定义决策树的各个分支。决策树由一个根结点,一系列内部结点及终极结点组成,每一个结点只有一个父结点和两个或多个子结点。根据决策树的构成思想,以选定的样本数据为对象逐级找到分类树的结点,并且在每个结点上记录所选的空间数据图层的编号以及相应的判别函数参数,从而有可能反过来从树根到叶按照生成的判别规则,逐级地在每个结点上对样本数据以外的待分类数据进行分类

3. 本实习决策树分类规则描述

类1(class 1):NDVI值大于0.3,坡度大于或等于20度

类2(class 2):NDVI值大于0.3,坡度小于20度,阴坡

类3(class 3):NDVI值大于0.3,坡度小于20度,阳坡

类4(class 4):NDVI值小于或等于0.3,波段4的值大于或等于20

类5(class 5):NDVI值小于或等于0.3,波段4的值小于20

类6(class 6):波段4的值等于0

类7(class 7):波段1的值小于波段1的均值

决策树分类规则是在决策树分类过程中不断修改和添加的,为了实现逐步分类更加精细与准确

四、 实习步骤

1. 外业数据采集

在中山陵地区选取若干样点,利用GpS记录样点坐标,测定相应位置的地形参数。目的:练习使用GpS以及DEM的建立方法。

2. 研究资料确定与处理

1) 运行ENVI软件,打开并显示对决策树分类有贡献的影像文件:

bouldr_tm.dat (Landsat 5 TM影像) 与boulder_dem.dat(相应的DEM空间子集)

2) 投影类型转换

查看bouldr_tm影像特征:

projection : UTM

pixel: 30 Meters

Datum: NAD 27

查看boulder_dem影像特征:

projection : GAUSS-KRUGER

pixel: 30 Meters

Datum: In,现在每个节点标签都会显示像素的个数以及所包含像素点总影像像素的百分比。

如下图所示:

7. 修改决策树

1) 添加新的决策

执行完决策树后查看分类结果,发现上述决策规则中,波段4小于20的那些像素中,某些像素是边缘像素,值为0,以蓝绿色显示,因此需修改决策树:

在波段4的值小于20的那些像素的端元节点上,点击右键,并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Add Children。点击节点,在Edit Decision parameters对话框中,输入下面这个决策规则:

b4 eq 0

在Name文本框中,输入B4=0

2)

执行新添加的决策,此时输出结果中,边缘像素就归为另一类了,以红紫色表示

如下图所示:

8. 在决策表达式中使用波段索引

几个内置的决策树变量在决策表达式使用过程中,需要波段索引

1) 在黄色端元节点上,点击右键,该节点包括了NDVI值低但波段4的值高的那一类像素。从快捷菜单中,选择Add Children。点击节点,在Edit Decision parameters对话框中,输入下面这个决策规则:

b1 lt {mean[1]}

在Name文本框中,输入Low B1

该表达式将判断波段1的像素值是否小于波段1的均值

2) 指定应用决策表达式的文件

在出现的Variables/Files pairing对话框中,点击b1,在随后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bouldr_tm影像的band 1

在出现的Variables/Files pairing对话框中,点击mean,在随后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bouldr_tm影像

如下图所示:

3) 运行决策树

4) 查看结果,波段1的值较低的某些黄色像素的颜色已变为暗红色

如下图所示:

9. 修剪决策树

在使用决策树的过程中,经常需要测试某个指定的子节点是否对决策树的分类结果有效,即对决策树的修剪

1) 在Low B1节点上,点击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prune Children。结果表明,可以看到这个子节点,但它们不再带有颜色,而且也没有连接到决策树上,表明已被修剪,当执行决策树时,它们不会被使用

如下图所示:

修剪后分类结果如下图所示:

2) 右键点击Low B1节点,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Restore pruned Children,可恢复修剪

10.保存生成的决策树

11. 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

五、 实习结论

通过实习,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遥感影像处理实习报告


一、 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ERDAS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进一步掌握对遥感图像的裁剪、融合、校正、拼接以及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的基本操作步骤,着重理解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区别。
二、 实验准备
1、ERDAS IMAGINE 9.2 软件;
2、1:10万临川区土地利用图;
3、临川区2000年9月23日的TM图象。
4、临川区行政边界AOI文件
三、 实验任务
完成临川区TM图象的处理工作,并提交下列成果:
1、临川区TM土地分类图;
2、技术报告书(包括各主要步骤文字叙述以及截图,土地分类统计结果)。
四、 实验要求
1、图象裁剪
利用临川区行政边界AOI文件对TM图象进行裁剪,裁剪出临川区TM图象。
2、图象配准
map-to-image: 1:10万临川区土地利用图与TM图象配准;要求最初选GCp点6-10个,及检测点5个,各点均匀分布,RMS检验误差小于30米(1个像元)。
3、图象监督分类
使用多边形选择工具;保留每个类型训练文件及AOI文件。分类结果与1:10万土地利用图比较,反复修正训练样区。进行监督分类,计算各地类的面积。
4、图象检验
分层随机抽样,每类30个样点,目视判读分类准确与否,统计分类精度。
5、提交图象技术报告,图件,结果存盘,收回图像。
五、 实验内容
5.1图像裁剪
点击data prep图标,选择data preparation下的Subset Image 命令弹出如下对话框:

选择输入输出路径,选择AOI裁剪文件,点击ok,即进行裁剪:

打开裁剪好的图:

5.2图像配准
图像配准是利用几何校正的方法将“临川区土地利用规划图”配准到我们裁剪好的遥感影像图。
分别在Viewer 1和Viewer 2中打开临川区土地利用规划图和遥感图:

点击Data prep图标,再点击数据与处理模块下的Image Geometric Correction按钮,得Set Geo Coorection Input File 对话框,选择From Viewer单选按钮,然后单击Select Viewer按钮选择显示影像窗口。

选择几何校正计算模型(Select Geometric Model)中的多项式变换(polynomial),然后将校正模型参数设置为2和投影参数,单击应用。

打开GCp Gemometric Model 对话框,选择在已打开的的窗口,随即弹出以下窗口:

显示采点影像的坐标信息,点击确定后模型建立完成,如下窗口所示:

一般来说。控制点应选取图像上易分辨且较精细的特征点,如道路交叉点、河流弯曲或分叉处、海岸线弯曲处、湖泊边缘等。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应多选些,图像边缘部分一定要选取控制点,以避免外推。此外,尽可能满幅均匀选取。
开始采集采集控制点坐标,如下图所示:

控制点和检测点采集完毕之后,进行模型计算

检查RMS检验误差是否小于30米(1个像元)以及Total值的大小,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校正的精度。

经检查,各项计算的数值均符合要求。然后进行重采样,并进行校正后的影像输出。打开校正后的图像:

经观察,图像的四周变形还是比较大。
5.3监督分类
5.3.1定义分类模板
在视窗中打开需要进行监督分类的数据1.img;利用三种方法来定义分类模板,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 应用AOI绘图工具在原始图像上获取。通过点击绘制多边形AOI按钮,在Viewer中选择一块区域,绘制一个多边形AOI;
b) 应用AOI扩展工具在原始图像上获取。点击“打开区域增长多边形AOI”按钮,打开Region Growing properties对话框:

设置相邻像元扩展方式(NEighborhood)为4领域搜索的方式;同时设置扩展区域的约束条件(Geographic Constraints),即搜索相应距离;最后设置光谱距离(Spectral Euclidean Distance),此处设为10;
所有参数都设置好了以后,单击“区域增长多边形AOI按钮”进入生成扩展AOI生成状态,在Viewer窗口中选择一个颜色区域单击,系统将依据定义的区域扩展条件自动扩展生成一个AOI。如下图所示:

5.3.2建立分类模板

每次选定样区后,在Signature Editor对话框中单击加载按钮,将选中的多边形AOI区域加载到Signature分类模板中,直到选好了所有的类型为止。

对于同一个用地类型(如水体)采集了多个AOI并分别生成了模板,可选中单击“合并类别”按钮将这些模板合并,以使该分类模板具多区域的综合特性。从而得到了合并相同类型后的模板如下:

初步建立好模板后,可查看评估结果:

训练区样本需要不断调整,使预警结果够理想后,保存sig文件。

5.3.3监督分类

点击分类的图标,选择监督分类(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命令,弹出监督分类对话框:

设置非参数规则为:feature space,设置参数规则为似然法等,点击OK 得出分类结果图:

5.4图像检验

在classification对话框,单击accuracy assessment选项,在弹出对话框中加入分类得到的影像文件,再单击选择可视图层,点击主菜单Edit,选择下拉菜单中creat/add ranom points,在弹出add random points对话框设置样本点的个数,再单击select classes。如下图所示:

显示所有的随机点和显示所有的类型值,如下图所示:

对每一个随机点进行颜色对比,而进行分类校正。对随机点从颜色上进行一一核对,并进行正确归类,如下图所示:

30个检查点全部核对完毕,如下图所示:

对分类精度进行评定,而且进行文本显示,检查分类的百分比是否符合要求,按照规定需大于85%

1、聚类统计(clump)

对生成的监督分类结果进行聚类统计,消除部分的图斑,具体方法如非监督分类。最终可以得到聚类统计后的结果如为:

2、去除分析(Eliminate)

对者Clump聚类图像中的小clump类组,或者原图中的小图标,要用去除分析的方法将小图斑合并到的分类当中,具体的操作步骤如非监督分类。然后便可以得到去除分析的的结果图:

3、分类重编码(recode)

分类重编码主要是针对之前非监督分类结果不理想的一种修正,可以将同种用地类型但属于不同类别的类合并在一起,具体操作如非监督分类。重编码后的结果图如下:

打开Viewer菜单中Raster中的Tool工具,查看他的属性列表,再点击Edit菜单下的子菜单Add Area Column,选择hectares(公顷)即可添加面积字段,如下图所示:

经过计算统计面积,与老师给的参考数值相差比较大,需要去修改或者重新建立训练区样本。

六、 实习体会

经过为期一个星期的遥感综合实习,基本掌握了ERDAS软件处理遥感影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今遥感事业的飞速发展,我们作为测绘工程专业学生 ,学习一款遥感影像处理软件,相信对今后的工作会很有帮助。在这里特别感谢***老师的辛勤指导,专门为我们录制了ERDAS操作视频,为大家详细地讲述了软件处理的整过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简短的实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今后还需要更努力的学习!

测量实习报告:测量实习报告


这篇《最新测量实习报告:测量实习报告》是由小编整理提供的,请大家参考!
最新测量实习报告:测量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前言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2.掌握全站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小地区碎布测量布点方式;
4. 掌握测绘学的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的一般方法;
5. 了解和掌握测绘有关内业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
6. 培养同学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记,算绘各个方面的能力;
7. 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8. 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
9. 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
1.要学习进行:控制点高程测量;导线测量;水准、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2.每小组将学校南、西校区共20个水准点进行四等水准闭合路线的测量,并根据其中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推算出其它水准点的高程。
3. 每小组完成一个指定区域的导线测量(包括高程)。
4.每小组完成提交一份水准测量的成果表、一份水准测量的原始记录数据的电子表格、一份导线测量的布点图、一份点之记表、一份导线测量的原始测量数据的记录表格和导线测量成果的精度报告。
5.每小组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并提交一份实习报告。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在老师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7月1日起,共为时两周,实习具体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
1.在滁州学院南、西校区内,对校内的20个控制点采用闭合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每条线路,必须进行往返测加密,及相应的内业处理;时间安排:7月1日~7月9日。
2.在滁州学院南校区中,以图书馆为中心,包括图书馆前的广场和草坪、图书馆后的水上报告厅和图书馆南北两侧的草坪进行碎步点的布设和
将布设的碎步点采用导线测量的方式测量其坐标和高程,及相应的内业处理;时间安排:7月10日~7月12日。

二、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对碎步点的导线测量都在滁州学院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在丘陵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较大,这给水准测量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利。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设施,又由于人员的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带来危险。
在实习过程中,滁州学院主要以晴朗的天气为主,天气较为炎热,致使工作时间受限 ,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技术设计:
1.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方法: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水平视线确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有若干个控制点(索要测出高程的点)。回路上,每两个控制点之间为一测段,每个测段中设置偶数个测站,站与站间距离应适中。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四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科利达水准仪,按照国家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施测。各项限差: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计差 黑红面读数差 黑红面高差之差 高差闭合差 i角误差≤80m ≤5.0m ≤10.0m ≤3.0mm ≤5.0mm ≤±√Lmm ≤20〃

2.导线测量:
(1).导线控制点的选择控制点一般选择视野较开阔的较高地势处;每个控制点要和其前后控制点通视;控制点的选择要易于查找。

(2).测量方法:采用闭合导线测量,即在控制点间布设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的观测,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集成在对全站仪的一次操作中。
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经过实地勘察后,本小组以在点位稳定,安全性好,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观测为原则在测区内选择了12个点作为控制点(其中三个为已知的控制点),并在所选点处订钉子作为标记,由这12个控制点构成闭合导线,并且以其中两已知点左闭合导线测量
(3).施测中使用的仪器有:苏一光全站仪设备1套,脚架一个,反射棱镜2套。
(4).施测方法:在各个控制点的观测时,导线的转折角,导线边,导线控制点的高程进行观测,并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其中对转折角及导线边长采用二测回观测,以减少操作和提高测量精度。
(5).各项限差:半测回差 测回差 闭合导线长度 平均边长 导线相对闭合差 测回数J6 方位角闭合差
≤36” ≤ 24”≤900m ≤80m ≤1/4000 1 ≤±40”√n【水平控制测量:(n为测站数) 】

四、作业方法:
1.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共有成员4人,在施测水准测量的时候,人员分配情况是:跑尺员(前,后尺各两人),观测员,记录员 由四人按天依次进行轮换。
具体作业方法如下:在选取了合适的水准路线和固定点之后(水准路线见附图),
开始进行第一测站的观测,将水准尺立于固定点上做为后视,水准仪放置在水准路线附近合适位置,然后在施测路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与后尺大致相等距离放置尺垫,在尺垫上树立前尺。随后观测员对水准仪进行整平,并按“后后前前”的顺序对后尺前尺进行读数。在一测站完毕后,通知后尺移站,此时前一站的前视点变为后一站的后视点,按照与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该站的测量,直到完成该测段为止。

2.导线测量
在导线测量过程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分配:两人负责棱镜与配套脚架,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位置后,按照闭合导线观测法进行观测: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棱镜分别安置在后视点i-1和前视点i+1的基座中,进行导线测量,分别读取六种观测值:水平角β,距离S,竖角α,仪器高i,目标高υ;在同一测站处进行两个测回的测量,对两个测绘的结果进行检校,结果合格后转站,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闭合导线测量完毕。
在整个过程中都应该遵守导线测量的对于误差的要求进行。

五、计算成果及评价
我们在进行内业实习过程中,内业处理主要学习的就是”南方平差易2005”的使用,该次实习的成果也是使用的”南方平差易2005”处理的
1.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对水准路线进行了往返观测,主要计算及其成果如下:
已知高程点个数:1
未知高程点个数:20
每公里高差中误差 = 2.66 (mm)
高程中误差[G4] = 1.81 (mm)
最小高程中误差[K10] = 0.68(mm)
平均高程中误差 = 1.28(mm)
规范允许每公里高差中误差 = 10(mm)
[边长统计]总边长:4196.100(m),平均边长:155.411(m),最小边长:69.400(m),边长:372.400(m)
观测测段数:27
以上各项数据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2.导线测量:
在进行了内业计算后,本小组地形图测绘的指标数据如下:
平面控制网等级:国家四等,验前单位权中误差:2.50(s)
已知坐标点个数:4
未知坐标点个数:10
未知边数:12
点位误差[D10_3] = 0.0059 (m)
最小点位误差[D10_7] = 0.0036 (m)
平均点位误差 = 0.0050 (m)
点间误差 = 0.0051(m)
边长比例误差 = 7248
平面网验后单位权中误差 = 1.44 (s)
[边长统计]总边长:543.385(m),平均边长:45.282(m),最小边长:19.869(m),边长:118.319(m)
以上各项数据也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第三部分,实习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
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
在进行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之前,作为组长,我都组织大家对闭合水准路线和测区进行了勘察,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特别以水准测量为例,在施测前的下午,全组成员沿着老师所规定的水准路线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了施测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的路段,选取了作为测段终点的固定点,并对每个测段中的测站数进行了估计,回去后我们在对测区环境的具体分析之后设计了测量路线和中途设站图,在测量的开展后节省了很多时间。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
3.跑尺人员要注意的问题:
在跑尺工程中,每次跑尺时的前后距都要根据上一次的数据累计差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其不可以超限;在地面坡度较高的时候,应适当的多设转站点,避免因为多次调整或重新设站造成的时间浪费,可以提高效率。
4.有关数字的的技巧:
在具体操作前,很多时候都觉得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中的数据计算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经过老师的指导,大家逐渐掌握了一些有关数字方面的技巧:在水准测量的时候,对于前后视距累计差这一项限差,记录员在每一站读数完毕后应该立即计算得出,这样在下一站的时候就可以有意对其进行调节;
5.在对导线测量的碎步点的高程进行测量时,我们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两种仪器均进行了观测,发现水准仪采集的数据精确度较高,而全站仪采集的数据误差较大,所以我们在进行控制点的高程进行测量时应尽量选取精度较高的水准仪进行测量。

在团队合作方面,我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1).团队中要对人员做合理的安排:
例如,在水准测量的过程中,水准仪上读数的速度远远快于本组记录和计算的速度,我们可以先让跑尺员不要移动尺垫,对下一站的前后视距差进行步测;在架设仪器是,记录员可以辅助观察员快速架设仪器。这些的做法使得我们小组的作业效率有了相当的提高。
(2).团队精神: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由于困难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成员的情绪,从而影响测量工作的进行,在这里,就需要团队精神发挥作用,大家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战胜困难;由于完成水准测量规定的时间有限,工作量有非常的大,再加上天气较热,每天早上六点左右就开始工作,下午又要到七点办才能收工,但终于我们还是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
从专业素质的角度来看,我也获益非浅,使我更加意识到了测绘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
即使在我们的实习这样精度要求不太严格的测量工作中,许多限差的单位都是以毫米,秒等小单位来进行度量的,这是测绘工作具有高精密性的直观的反映;对于测绘工作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的直观认识,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者应该也必须使自己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尽量作到仔细,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认识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就可能影响全局,这也培养了我们做事严谨的作风,而这也是专业素质的基础。

《测量与遥感实习报告》由范文资讯网f132.com编辑整理精选推荐,并且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优质实习报告范文专题供您参考和写作帮助,请访问遥感实习报告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