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一次经历演讲稿 > 导航 > 记一次军训

一次经历演讲稿

记一次军训。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记一次军训,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记一次军训_军训心得体会

当得知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要去军训这个消息后,我就一直处于既紧张又期昐状态。每天都想象着军营到底是什么样的?训练是如何进行的?教官不知道严不严厉?在我的期盼中,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将离开父母,进行四天的独立生活。

清晨,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拖着行李箱登上了巴士,前往我们的目的地 ― 西湖少年军校。

到了军校,放好行李箱后,教官给我们讲了在军校要遵守的制度和规定,并发放了迷彩服。穿上迷彩服顿时感觉自已象个小军人了。

独立生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整理内务。铺床是第一步,本以为铺床是件易如反掌的事情,平时在家看妈妈好象得心应手的样子,我也是自信满满的,可是理想与现实还是有差距的。在套被套时就遇到了困难,当我按着妈妈教我的步骤,把棉被的四个角都塞进被套里时,却发现把几个角给塞错位了,棉被拧成了麻花状。于是我再次尝次,又发现把棉被的宽度和长度与被套的长宽给搞错了。如此尝次多次后,我的手已经酸得快抬不起来了。心中忍不住暗自感叹:原来看着妈妈套被套时似乎很轻松,但自已来做却并非如此。最终我还是请同学帮忙,才勉强完成了套被套这个工作。

看似简单的一件事,自已做的时候才发觉原来并不如所见这般轻松。我在家里是小公主,平时也很少做家务。这次通过这个简单的活动让我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多动手,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就可以多学到一些自理的本领。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第一次军训的感悟


为期七天的军训生活结束了,这令我很开心——在这7天中,我用大量汗水和艰辛的付出换来了标准的军姿、漂亮的正步、英姿飒爽的警棍术以及暴露在炙热阳光下而被晒黑的皮肤,因此很高兴不用再受苦受累。不过在欣喜之余,内心中还有另外一种情感,那是此次军训的生活方式所带给我的感受。
在军营里,训练时是慢节奏的,不训练时是快节奏的。
每次离开宿舍去操场训练,都标志着我即将迎接漫长的煎熬——耀眼而火热的阳光包围着我,踢正步时扬起的沙土环绕着我,疼痛的双脚刺激着我,难耐的口渴挑战着我。每当这些苦痛体现在我身上时,我都会在心里默默的念叨“怎么还不休息呀,时间为什么过得这么慢啊”等等诸如此类的语句。而当课间休息时,又总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休息时间太短了,因而更加盼望午休和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明白了为什么军人总是很注重午休。
每次起床后,每次训练完、开饭前回到宿舍,我总会埋怨距离下楼的间隔时间太短——排队上厕所的人很多,可能用的厕所却极少,致使常常我还在排队时就听见集合的哨音,因而不得不怅然地离开。为了抢厕所,我整理内务的速度渐渐变快了。
熬着熬着,终于到了晚上,该洗澡了。本想着借着洗澡的机会放松一下身心,调整一下精神,可时间不等人——每个人脱衣服、洗澡、穿衣服的时间只有10分钟,因而洗澡只能“草草了事”。随着我离开澡堂,有关洗澡的憧憬像肥皂泡一般破灭了,只留下头发上滴滴答答不停往下流的水。
就连睡眠也是短暂的。由于要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在厕所抢位置,我每天5:00起床,可我常常会在11点才睡着。每天6小时的睡眠让我白天很疲惫,所以总感觉每天都睡不够,也更加想念、珍惜在家里的生活。
纵使在军营里的训练又苦又累,军营里的生活方式不太适合我,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努力适应那里的环境,毫不妥协。正因为如此,我才能在军训中学到很多技能,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能力。最终,我满载着收获和感悟笑着离开了。 高一7班杨xx

高一新生第一次军训感受


高一7班 王xx
清晨的第一眼,映入的是干净帐幔,周遭是再熟悉不过的布局。我明白过来,军训生活已然结束了。
还记得8月21日那天,我们拖着大包的行李来到军训基地。我们排好站,怀揣着兴奋与不安,打量起互不熟识的教官,打量起陌生的训练环境。
高强度的训练接踵而至。烈日炎炎,我们在强光下站着军姿。“脚尖分开60度,收腹,挺胸,向后张肩... ...”教官严厉的声音飘忽不定,我们不得不照做,将裸露的皮肤与炙热的光线进行亲密贴合。正步练习更加的累。一声令下,我们右臂抬平与胸高,左臂伸直向后摆,右脚离地20公分,定在那里。这么保持一段时间,教官还没有下达换的命令。胳膊肌肉酸痛,身下从脚心开始麻起来向上蔓延,豆大的汗水从额头往下掉刺进眼睛。我们坚持不住,甩甩头甩掉汗水,胳膊和腿便往下掉,却在教官的呵责下不敢再乱动,咬紧牙关也得坚持住。
第二天再起床,发现已是直不起腰,脚底痛的不敢沾地。
内务整理更是繁琐。将被单拉平拉直,被子叠放整齐,水杯饭盒拖鞋脸盆码好,私人物品放在柜子里... ...我们素来养尊处优,做这些事还得慢慢干起。我们慢慢地学会刷碗,洗衣服,我们慢慢地更加自立。
大家开始熟络起来。一个宿舍里的人玩在一起,处处充满欢声笑语。我们畅想归到家中要做什么,我们感慨家是那么的温暖舒适,自己过去怎么那么娇气。我们不知不觉中深厚了情谊。
我们从开始的抱怨,怀念家,到现在熟识,相互鼓励,支持。我们调节好心态,更加适应这种不一样的生活。
闭营式的到来,我们英姿飒爽,斗志昂扬,摒弃了从前的不好,得于七天严格使我们痛苦的训练。我们的身体更加结实,意志力更加顽强,生活更加自立,友谊更加牢固,我们更加懂得珍惜。我们收获的不止有黝黑的皮肤,还有成长。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小燕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的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我指导学生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隐含的道理。同学们用了自己喜欢的符号来标、圈、画,学习兴趣异常高涨。分角色朗读更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找出了小燕子的三次发现后,我对同学们说:“小燕子经过三次仔细观察,发现了冬瓜与茄子的不同之处。老师相信你们比小燕子更加认真仔细 . 请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冬瓜与茄子还有什么不同?”同学们的发现出乎我的意料,纷纷说:“冬瓜的花是黄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叶子像手掌,茄子的叶子比较狭长”“冬瓜胖,茄子瘦”……

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二)

课程改革的春风给原本机械、沉闷的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在短短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定教”。下面举个给我印象较深的例子:

在《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集体交流了小燕子三次去菜园观察发现冬瓜和茄子的三个不同之处,教案中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突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冬瓜和茄子还有不同的地方。”一时,下面就有另外几位小朋友“响应”。说实话,我在备课时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十分惊喜学生的发现。于是,我鼓励小朋友们大胆地说,他们兴致勃勃地说出了许许多多课文中没有介绍到的知识,如:“冬瓜的花是淡黄色的,茄子的花是紫色的;冬瓜的叶子像手掌、大大的,茄子的叶子椭圆形、小小的;冬瓜有细细弯弯的藤,而茄子没有;冬瓜的皮硬硬的,茄子的皮软一些,而且很光滑……”我听了兴奋地说:“你们说的这些不同之处小燕子还没来得及发现呢,如果燕子妈妈再让小燕子去观察、实践,它也一定能发现的。”我就让学生小组讨论,可以仿照文中的对话续编童话,喜欢表演的小朋友可以分角色演一演。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小组巧妙地帮扶。后来汇报时,学生说得津津有味,表演得活灵活现。虽然后面的教学任务无法按预定课时完成,但这种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了目标预定的要求,活跃了学生思维,锻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创造想象力,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反思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我大多是按照备课时设计好的 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往往被动地在老师预定的范围内活动,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如今,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更应该根据学生的现实表现来及时调整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定教”,从而发展性地完成教学。课堂上,教师不应拘泥于备课时设计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需要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师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不同体验、不同思考决不能漠然视之,要用相应的对策,创设良好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三)

一、激发学生喜欢阅读的兴趣

因为这是第二课时,所以在课的一开始由复习词语导入,而词语的呈现是游戏的形式——“爬楼梯”。通过有趣的课件小兔上楼梯,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也跃跃欲试,同时渗透“学习就像爬楼梯,只要努力就能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复习三个词语后,用儿童化的语言“三个词语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躲到课文中的句子里了,你能找到他们吗?”这样使得主题框架富有童趣,让学生学起来不枯燥,且使课堂程序具有条理性,激发了学生乐于阅读的兴趣。

二、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根据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的特点,我是这样处理的: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边学边步步呈现学习方法(读一读、找一找、演一演);学习第三自然段就依照此方法,逐步扶着学生学习,强化学习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在总结前两段学法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学习并反馈。这一由教到扶到放的教学过程,既教给了学生如何学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

让学生在说与动的快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试成功的喜悦。如,课文内容的扩展我设计了与文本的对话,“小燕子,我想对你说……”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又充分练习了说话。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了另一扩展内容——“挑战小燕子”。让学生从三个不同的渠道去挑战,最终认识到:1.认真读课文会有收获。2.仔细观察图画会有收获。3.开动脑筋想办法(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闻,用手掂,甚至切开尝等办法)也能有收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让学生自己尝到了成功的乐趣。

又如,在学生能理解、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再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即让小学生扮演小燕子和燕子妈妈,戴上头饰进行艺术再创造,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发展了语言,明白了事理——只要仔细观察,认真学习,一定会不断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一定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四、注重个性化朗读。

朗读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教学中,以读为住,以读代讲,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如分角色读,学习伙伴互相评议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对读等。给学生留有较多时间和空间进行自读自悟,通过朗读,理解内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总之,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任,充分体现了我校“三动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教育理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