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体会 > 导航 > 骨干教师研修学习培训心得

骨干教师研修心得体会

骨干教师研修学习培训心得。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骨干教师研修学习培训心得,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6月25日,我又回到了熟悉的母校——华南师范大学。十天的研修学习,让我受益良多。教授们精辟的讲述,风趣幽默的课堂,都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他们不厌其烦地为我们答疑解惑,让有着许多困惑的我们豁然开朗。

一、《破冰之旅》,熟悉彼此

《破冰之旅》让我了解到本次培训是“三位一体”(高校—教师工作室—市县培训机构)的省级教师培训培养系统。通过省级培训,促进中学生物骨干教师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更好地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在《破冰之旅》研修课上,我们第六学习小组的学员们终于见面了!大家都很热情,不仅自我介绍,还把家乡的特长也“搬”出来了。我们推选了小师弟——汪斌担任组长,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共同完成了我们组的代表作“变形虫”。我们组的理念是:我们小组像变形虫的各个细胞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整体大于局部。这次研修课让我们小组的成员很快熟悉彼此,像多年的老朋友。

二、通识培训,反思自身教学

在4天的通识培训中,我们聆听了多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华附邹寿元老师的《中学教学科研的实践与思考》让我认识到中学教学科研的意义,他的“四个把”讲解得非常精彩:把课堂交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精彩让给学生。他对“有效教学”有着独特的理解,有效: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其中有效益是最高体现。反思自身,我一直有点“惰性”,总以为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耕耘好就行了,对于科研、课题感觉遥不可及,也不愿意动脑子想。通过邹老师的讲解我才认识到: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大有裨益的。而课题也并不是很深奥的,课题就在我们的教学中,课题实际是就是从问题来,而问题从反思中来,因此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写教学反思,让反思形成一种习惯。

三、学科培训、夯实学科专业知识

6天的学科培训,夯实了生物学科的专业知识,收获颇丰。刚开始一看安排表,别的学科都是“九三学社”,唯独我们生物学科例外,早上8点半,下午2点半,还有晚上的课!经过通识班主任的解释,使我们对生科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充满敬意,这是何等的苦心啊!为了给予我们更多的知识,他们费尽心机,安排了与初高中相关的《植物生理》《动物生理》《细胞生物学》《生态学》《遗传进化》《微生物》《现代生物科技》等的教学难点和拓展以及教学评价等内容。其中黄秀明老师讲解的《动物生理》教学难点及拓展为我拨开了许多困扰在我心中的“云雾”。她讲解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非常生动,给我这个教了19年中学的一线教师深深地震撼。她把“单纯扩散”比喻为“一条河,像会游泳的人就自己游过去”;她比喻“载体蛋白”为“一个不会游泳的人需借助小船才能过河,这小船就是‘载体蛋白’”。她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讲解非常透彻,收获很大。整整3个小时的讲座,让我们意犹未尽。

研修班学员是各个学校的教学精英,他们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每一次的交流、探讨、思想的碰撞都能给自己智慧的启迪,受益匪浅。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化学骨干教师培训研修心得


从xx年下期开始,我有幸参加市级第一期化学骨干教师培训,首先感谢各级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近三年的学习培训中听取了十位多位专家、教授的十多场专题讲座,并到xx中学,xx中学、xx实验学校等现场观摩优质课。通过培训、观摩我的感触很深,使我对初中新课改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三年的培训即将结束,在受训期间,我感觉每天都是充实的,因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和不成熟,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经过近三的学习、研修,作为处在自贡市最边远的农村学校的我,已有不小的收获。

一、通过培训和学习,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

在以前的化学教学中,我并没有认真领会新课改的意义和真正的内涵,在教学模式和对教材的处理上还是主要参照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培训和学习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全员参与。认识到新一轮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力图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对教材认识和处理方面,通过三年来的培训和学习,我探究过初中化学新课程与老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要不断的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节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

二、更新工作模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不可能一人独立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面对时代的挑战,骨干教师的培养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我学会了反思。

教师要在教学中反思。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要学会思考,不断的反思,在思考中进步,搞好教学反思,成了我的“必修课”。

总之,通过培训对我来说有了很大的收获,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使我对新教材教法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新换代。通过培训和现场观摩,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要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在教学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为农村基础教育做贡献!

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反思


我作为名教师被选拔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是我的荣幸,是一个难得的自我学习和进修的好机会,也是一项培养自己能力并影响和带动我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任务,所以,参加这个培训班的意义和责任都很重大。

在培训班开学初,根据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系拟定的培训方案、方案、内容、和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本人的具体研修计划如下:

研修期限:XX年5月23日-XX年5月25日

研修过程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XX年5月24日-6月2日 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系理论学习。完成的作业有:

1、制定广东省XX年骨干教师培训期间个人研修和发展计划;

2、学习新教材,走进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的特点。

3、阅读有关书籍,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

4、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愿学、乐学。积极思索,认真研讨并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

5、完成子课题的拟定和申报计划。

第二阶段:10月份一个月,

1、到名师工作室跟名师学习,走进骨干班教师课堂,虚心向大家学习,与学员互相听课、上课、评课。

2、围绕子课题探究性实验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

3、认真学习教学案例的写作,提升自己教育研究的水平。

4、学习相关资料,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

5、子课题的申报及开题。

第三阶段:XX年10月-XX年5月共10个月回原单位进行实践活动。根据自己所申报的课题认真开展研究、实施、小结等工作。做课题研究的牵头人,和实验教师一起,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探索提高大班额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使教研回归教学,使新思想、新做法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第四阶段:XX年5月,研修成果汇报与展示,回学院进行论文答辩等。

1、总结、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

2、撰写研究论文并做好论文答辩的工作。

3、把一年来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教育教学实际中。

4、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省骨干教师。

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挂职研修学习体会


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挂职研修学习体会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坐着北上的火车,来到慕名已久的北京十一学校。初识十一,缘于201*级*班一个特别优秀的男生***,他中途转学来此;四年后,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得以亲自来到这所很有魅力的学校,实乃幸事。几天的学习报告听下来,受益匪浅,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

01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用改变迎接未来

来到十一学校,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上至校长、资深教师,下至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教师,他们无一不把这句话作为他们虔诚的教育信仰,时刻尊重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群体的观念是一直在变化的,而在这里,唯一不变的是十一学校围绕不同时期的学生的不同需求,一直在摸索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路径。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于尊重他们的选择。北京十一学校是一所观念超前的学校,早在国家高考改革之前,他们就做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决定选课走班。他们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在学校电子平台上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课,最终使每一位孩子都拥有一张量身定做的课程表,学校为每一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于尊重学生主动体验、主动成长的过程。在十一学校,对于课程的学习,老师会根据孩子的需求和已有知识经验,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体验,比如学科教室。这些教室,具有与传统意义的教室不同的功能,比如化学教室里会有很多化学仪器和实验用品,可以随时实验体验化学的奥妙;生物教室里会有很多绿色植物和活生生的小动物让学生去照顾,在照顾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可贵在这些教室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去做,搞清楚事物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于尊重学生对自己的规划。在十一学校,每个学期都会有大学段、小学段,这两个学段的时间都是一周,大学段是用来检测的,小学段是用来让学生进行自主规划的。在小学段开始之前,每位学生都会领取一张小学段规划表格,这张表格的内容包括这一周的总体规划、每天的每个时间段的具体规划、本周结束之后的小结,通过这样的一张表格培养学生地统筹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小学段一周的时间很长,但如果没有比较强的规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时间就会转瞬即逝;小学段一周的时间也很短,但是如果用好了,学生在完成查漏补缺的同时,还可以留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距离梦想再近一点。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于引导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在十一学校,没有行政班、没有班主任,可是学生并没有因此而混乱,相反,学校里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因为他将导师团全员育人落到了实处,那就是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评价人是给他们上课的每一位老师,老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常规表现、回答问题、合作交流、提出问题、作业完成等角度进行量化,每位老师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评价,而这项成绩最终将与学生的期末评价、甚至下学期的选课权挂钩,所以学生还是比较重视的。在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除了客观分数,老师还会针对孩子的课上课下表现,写出指导性建议,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纠正。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于尊重学生的需求。学生是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学校服务的核心客户。校园是生长学生想法的地方,如何获取学生的想法?挖空心思弄清学生的想法和需求,成为校园工作的重头戏。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十一学校设置了很多活动,比如校长有约、学代会调研问卷、问卷星调研等等,而且更让我钦佩的是,调研只是一种方式,真正地围绕学生的需求解决问题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比如他们每年都会有的年度十事实办学生工程。还有一点让我深刻的是,在围绕学生需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校又借助这个平台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对于学生筹集资金出书的过程中学上领袖曾向希贵校长提出这个过程比较曲折,是否可以由学校出面解决资金问题,当时希贵校长说我只购买你们的结果,我不购买你们的过程。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于尊重学生的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对于北京,这群生活在中国心脏地带的孩子,他们就更加地见多识广。为了给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一席之地,学校从起始年级开始组织社团活动,这是学生的自组织,由学生自己申请、自己组织,最后展示,他们其中的一些社团还承担了学校发展的某一种责任。比如,我们在欣赏校园的过程中,就碰到一个小伙子在整理相框相片,他告诉我们他是学校摄影社团的,他们会结合学校近期的重大活动,定期更换学校走廊中的文化照片墙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我们在参观教学楼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个教室门口都有学生的手抄报、漫画作品,或者其他,他们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一样,装扮地青春靓丽。

在这所历史悠久的校园里,我们时常会看到学生的身影穿梭其中,他们自信但不自负,他们阳光但不张扬,他们就像这所学校一样自信而内敛,享受着这所学校滋润给他们的自由、民主、担当与责任,这样的情怀,这样的修养真的跟学校的这种坚持不懈的探索是分不开的。

02 沟通是成功的钥匙,用服务替代管理

李希贵校长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中,曾经这样说真正的领导力恰恰产生于服务,因为当你的服务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成为你的追随者,在你身上也才开始产生领导力,这时候你才真正可以成为领导者,而不是一般的管理者。

改革后的十一学校实行扁平化、分布式、联邦制、制衡制的管理体制,随着学校管理机制的改变,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都变成了职能部门,面对着更加精细的工作,对于自己的合作者如果用强势的方式进行管理,工作肯定做不好,所以,围绕着育人这个中心,各职能部门转变角色,将服务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

与老师日常工作的交往中,他们经常是嘴里没有否定,而是要委婉地帮助老师们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财务室的老师们对于出差账单如何报销会做成流程图和彩页,并且一一送到老师们的办公室,提醒老师们将彩页放到自己的办公桌案头,这样遇到问题就可以随时查询;再比如,十一学校每年都有重大节日的举行,比如泼水节,有一年,国际部的吴校长从英国引进了几位优秀的英语外教,在泼水节举行的当天,吴校长亲自邀请几位英语外交参加,但被他们拒绝了,因为英国是一个比较绅士的国度,他们觉得这样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吴校长同意了他们不参加的请求,但是邀请他们出席,来到现场,几位外教看到孩子们、老师们打成一片的景象,也忍不住加入了其中。

这种沟通不仅仅发生在老师之间,也发生在师生之间。在一次学校十事实办的反馈活动中,有一项活动的满意度引发了一位同学的质疑,他来到学校办公室向老师反映,老师,我觉得这项活动的满意度数据是有问题的,因为这项材料的收集当时是我负责整理的。老师接到质疑后,第一时间与学生负责人进行了沟通,明白了问题所在,原来终极数据统计时将比较满意统计到了满意当中,所以数据与之前的数据产生了不同。赵华老师就此事与学生进行了回复,学生的回复显然不是特别满意,因此,赵老师就这个问题又与当时来办公室的二十位左右的同学进行了现场调研,最终这位同学明白了数据问题所在,比较满意的离开了办公室。

我印象深刻的是十一学校对于学校里面出现的违纪现象的处理,和其他学校一样,十一学校也会有惩戒,但他不会止步于惩戒。教育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学生内化教育的过程,我们如何通过各种活动唤醒学生内在的自觉,这需要教育者的智慧。对于学生破坏公物的行为,也许我们可以不仅仅是简单的批评或者处分,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针对这一主题的语文练笔和公共区域展示,引导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意识,我们走在十一的校园里,学生的修养真的会震撼到我们,虽然学生多,但我们并不会听到叽叽喳喳或者大声喧哗,学生的这种内敛行为为他们加分不少;再比如,十一学校我心目中的卓越、优秀同学的评选活动,这本身是一项发挥正能量的活动,学校就利用了小纸条赞美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通过赞美真正的认识到好同学所具有的美好的品性,引导每一位同学向美好的品性靠拢;再比如对于贴吧里辱骂老师和同学的行为的惩戒,不仅仅是通过沟通让他发自内心地道歉,教育顾问还针对他的行为让他在学校公共区域进行了己所不如勿施于人的主题板报,让他通过自己的这种正能量的行为得到同学们对他的尊重,赢回了尊严。对于教育没有任何惩戒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对于类似问题的处理我们会止步于惩戒,但是在十一学校,他们会有更周全的考虑,除了不能让惩戒者产生不服、抵触等消极的情绪之外,还应该引导他们去做一些展示自己光彩的事情,让他们在众人面前获得尊重,这样,惩戒才会变成使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曹书德老师说,不要担心问题的暴露,所有人都有是非观念,都有善恶之分,我们要把这样的一些力量引发出来,而不能只是一味的压制。所以,十一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更多的是通过多次沟通之后的引导,引导他们成为积极向上的、具有正能量的人。

在这些鲜活的关于沟通和服务的案例的背后,我感受到的是十一学校的文化力量,这种精神内核我很难精准概括,只是,我感觉到了尊重、信任、自信、谦虚、团结的力量所在。

03 基于标准的学习,用标准助力发展

北京十一学校,每一阶段学校都会有一个发展的主题,比如2015年年会的主题是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而设计,2016年年会的主题是让学习真实的发生,2017年年会的主题是每一位老师都是一座富矿,而近两年学校的主题是基于标准的学习。

在职能部门,基于标准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习的流程更加清晰,标准更加明确。李希贵校长说梳理并改造流程,流程变了,结果才会改变;流程好了,结果才会理想;当工作出现问题或者迷茫时,要详细甚至有点傻地画出流程图,将工作流程和管理环节简单化。因此,在十一校园里,到处可见简明扼要的流程图。

我想重点分享的是王春易校长关于《基于标准的学习》的报告。王校长是一位看上去知性而优雅的女性,在90分钟的报告时间里,王校长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她的优美的语言,还有钻研教育的工匠精神让我们十分地钦佩。透过王校长的报告,我们了解到了十一学校近几年在教学方面的发展历程,他们已经通过这几年的探索,进入了课堂教学的深水区,要通过基于标准的学习唤醒发现,让学生认识自我。

首先,王校长分析了我们学习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每一节课都会制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就是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是高度概括的总目标,没有将总目标分解、没有将标准转化为目标,没有将标准与对应的内容建立联系,形成体系,基于标准的学习就会变得非常随机、随意,核心素养的落实就会碎片化、形式化。那我们如何落实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呢?这就需要我们把整体的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系统化地落实到每一年、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具体的学习目标,贯穿到教与学的全过程。以核心素养为例,所谓核心素养就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会包括几个维度,每一个纬度又会分成几个层次,每个纬度的几个层次用几年的时间落实,分别以哪些学习内容为载体进行落实,这就需要对学科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落实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分阶段地设计和规划。在这个基础上,再制定每节课的能够对学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学习目标。第二,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如何进行课堂设计来达成目标。教学设计要追求理解,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能,有智慧、有效率地在变式的、新颖的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技能,避免聚焦知识、面面俱到的碎片化教学,还要避免聚焦活动、关注活动的缺少内涵的课堂。第三,衡量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唯一手段是评估,评估要先于教学,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的目标性会更强。

最近看到这样一段话,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想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想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十一学校成功的探索在于他们对事物的本质认识的清晰,所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刻不容缓,成长,一直在路上


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心情特别高兴,因为有许多教研员、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等聚会在一起学习。我们听取教育专家的报告,听了很多不同风格的老师讲课,每一天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古人寥寥数语就将学习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来了。学习的过程好比那未经加工的瑕玉,经过一番精雕细刻之后,呈现出一具“婀娜”的工艺品应具有的高贵与典雅。同样的,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仍让我们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我们很需要学习,而此次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培训中,专家教授的讲座,教师的授课,在言谈之中透露着充满哲理的思考也无不告诉我们:“成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了适应明天的社会,今天的教育必须改,而改革的成败首先在于更新教育理念,划时代的改革不能指望一步到位。通过短暂的学习生活,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地认识了新课程改革,认识到这场课改所

所具有的深远意义。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劳动力的素质就必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样教育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一句话: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也正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写照。那我们学校教育究竟要做什么?是不是仅仅为甄别出一部分高智商者送他们进入高等学府即是终极目标?不,那是残酷的,今天的求学者明天都将步入社会参与社会经济建设,我们教师必须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他的优势智能,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方向,让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尽己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才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使我们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赢得入场券。而在这其中,我们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观两位知名教育专家,他们在这方面的培养上尤为突出。我想,面对新课程改革,以下几点值得广大教师注意:

1、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试想,教师同样的讲课为什么孩子的掌握程度出现差异?因为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生成的,任何人是不能代替他体验、领悟、理解,然而,教师不是万能的,但也决不是无能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好能引起学生积极活动的情境。

2、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从听说

读学入手,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是中间目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成人,知识和技能只是培养成人的工具。

3、学生角色的主动性

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关注未来,放飞希望。首要的是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弃繁就简,走简单之路,返朴归真。直至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我有幸成为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员,这也给我供群众路线心得体会给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情势多样、有集中培训、分学科培训、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专家进行讲座、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切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活泼有趣、发人深省,在此之前、我也曾出去培训过几次、但每次都是以听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所看到的都是经过了层层包装的课堂实况,这次听了他们各具特点的前沿讲座,固然我不克不及做到照单全收,但他们进步前辈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系体例,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决定信念,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切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经由过程培训,让我深切地熟谙到必须更新观念,跟着知识经济期间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期间的需要了,这就要请教师既不克不及离开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竭思虑、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经由过程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克不及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师长教师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但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克不及只让学生学到甚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

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候,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经由过程培训、让我深切地熟谙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跟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竭推动,当前以多媒体与收集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鼓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收集理论下知识冲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情势出现、而是以流的情势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势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克不及适应新课程主动、切磋、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前后的观点。

乡村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活动心得


乡村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活动心得

本次活动听取了**老师的《二次函数中的线段问题》和陈俊老师的《二次函数的应用(最值问题)》两节研讨课,课后培训站成员进行研讨,对两位老师的课给予精彩的评价,最后由林特为我们做了《例谈数学论文的写作》的报告,整个过程下来,收获颇丰,感触很深,现就本次研修活动谈谈自己的心得:

研讨课----《二次函数中的线段问题》

1、一图一课,层层升入。刘老师的这节课开始时选用了一题最基础的求二次函数解析式问题,作为本节课所有探究内容的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上层层深入解决探讨二次函数中的线段问题,由同一个题设、同一幅图变化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世界的博大精深。

2、深入探讨,适时总结。刘老师本节课在问题的设置时,由浅入深,每一个问题都留给学生去探讨,让学生在探讨中体会解决方法,并适时进行总结,让学生充分掌握在二次函数中线段问题的解决方法。

3、注重方法,培养思想。刘老师本节课非常注重方法的教育和数学思想的培养,由二次函数中的线段问题,渗透转化、方程、建模的思想,将线段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一次函数问题、二次函数问题,让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线段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次函数的应用(最值问题)》

1、设立情境、激发兴趣。陈老师的这节课,在问题情境处设置非常精妙,两数的和为12,积的最大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这个问题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知晓,但在他们心中最大疑惑应该是为什么了?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2、精选例题,联系实际。本节课在例题选取上比较精致,联系实际,突出学习数学的目的,联系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兼顾在二次函数问题中区间最值问题,在原有最值问题上进一步得到升华,让学生对于最值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3、注重方法,培养思想。本节课同样在方法教学和思想培养方面下足功夫,通过多道例题的探讨,得出二次函数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区间)的基本方法和解题思想。

林特的《例谈数学论文的写作》报告,以四篇论文为例向我们阐述了如何构建论文的结构,如何写作数学论文,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本身文笔一般,一直无法写出一些优秀的文章,经过林特的介绍,让我对数学论文的写作有了重新的认识,要善于发现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典好例,要多去研究教材(特别是改变前后教材的变化),要善于写一些教后心得,要善于平时积累。做一个写作上的有心人。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希望通过培训站的学习在业务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论文写作上有所突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