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讲心得体会 > 导航 > 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与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讲心得体会

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与历程。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与历程》,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迄今为止最为深入和全面的论述。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指道路,又是指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我们永远要高举的旗帜。上述深刻而又重要的结论是在回顾和总结我们党领导人民半个多世纪,特别是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基础上形成的。

报告用3个“我们要永远铭记”来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过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宝贵经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重新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时期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彻底否认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在世界风云变幻和国内发生困难的考验面前,继续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取得了辉煌成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了科学概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报告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到1978年以来的历程,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当改革开放发展到关键时期,我们党总是鲜明地举起自己的旗帜带领人民朝着正确的方向坚定向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外都有人指责我们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是砍旗、是非毛化。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指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要纠正、毛泽东思想旗帜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宣示: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七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鲜明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无论是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历程,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还是往前上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80多年的历程,历史告诉我们也告诉未来:我们这个党始终高度重视旗帜这个重大问题。因为这既是我们党能战胜艰险克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又是我们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最可宝贵的经验。这是因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正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指出的,“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就是不断建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就是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就是党的共同信念、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标的集中表达。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伟大的道路。它之所以能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任何其它道路能把中国引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因此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概括。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没任何其它理论体系能够成为引领中国人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因此在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

(作者:严书翰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导)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优秀范文:解读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范文:解读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这是一面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这是一面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这是一面指引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胜利的旗帜。

这面旗帜有个响亮的名字,就是色。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十七大代表在聆听了报告后纷纷表示:报告深刻阐明了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

伟大的创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重大成果和实践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为以后的探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创立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要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代表们一致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来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十七大代表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它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又是指导中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

崭新的篇章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代表们都有着共同的感受:这是不平凡的五年,是催人奋进的五年,是高举旗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五年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前进道路上面临新的时代课题: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如何抓住千载难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伟大的理论总是在回答和解决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面对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优秀范文:解读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篇好,讲的是关于社会主义、中国特、理论、坚持、建设、实践、伟大、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网友有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定位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面伟大旗帜高举,是十七大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十七大的一个突出贡献。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意蕴丰厚,思想深刻,富于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深化了“旗帜”所包含的基本意蕴

旗帜是用来引导方向、指引前程的。一般说来,人们是把有号召力、有代表性的思想、学说或理念比喻为旗帜。“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先进分子和进步力量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新的一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面旗帜,不断实现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正是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的指引,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我们才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获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在“思想理论即旗帜”的意义上,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在始终强调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旗帜来高举,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也是在旗帜问题上的思维创新。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使我们的认识在“思想理论即旗帜”的基础上得以提升,使我们的观念在“思想理论为旗帜主要标志”的基点上得以升华,由此拓宽了我们认识旗帜问题的视野,深化了“旗帜”的基本内涵和丰富意蕴。

从所发挥的作用、具有的功能看,科学的思想理论被比喻为旗帜、被作为旗帜来高举,是十分恰当、非常准确、毫无疑义的。但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科学的思想理论之所以能够作为旗帜来高举,除了因为它揭示了一定历史阶段上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之外,还在于它昭示着一种与思想理论及其理论原则相适应的实践道路,提供了一种与理论原则和实践道路内在联结的事业追求、努力方向、奋斗目标。如我们党始终坚持高举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既以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而存在,又作为一条正确的道路在实践,还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努力去追求。这意味着,当我们把科学的思想理论奉为旗帜的时候,旗帜所包含的意蕴和意义决不限于思想理论及其理论原则,而具有超出思想理论及其理论原则之外更多的内涵。由此可见,在旗帜的基本意蕴和丰富内容中,既有理论原则,又有实践道路,还有事业追求。理论原则、实践道路、事业追求的统一,构成了旗帜的基本规定。正因如此,旗帜在我们党、我们国家民族的历史实践中,才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非凡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不仅坚持了将科学的思想理论奉为旗帜的认识和实践,更重要的是把“旗帜”问题纳入更宽阔的视野、置放于更高层次上予以科学把握、严肃对待,揭示出“旗帜”更深层次的内涵,呈现出“旗帜”更为完整的面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定位的创新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定位的优势所在。它把“思想理论即旗帜”状态下隐含于“旗帜”之中的“实践道路”和“事业追求”的意蕴,以更加明确和外在的形态展示出来,使“旗帜”内含着的理论原则、实践道路、事业追求的多方面规定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中得以有机的统一。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与对“旗帜”内涵与意蕴的分析相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其“旗帜”定位,其内涵得以进一步拓宽和丰富,最突出的,是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致,实现了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从“旗帜”的角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融理论、实践、运动、制度于一体,汇目标、过程、道路、前途于一身。

以实践运动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反复强调、不断强化的;而以思想理论或理论体系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通过我们党分别提炼概括出来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来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使之由一般地被指称为一项伟大事业、伟大实践而被更多地注入了思想理论或理论体系的色彩,凸现了一项伟大事业、伟大实践之思维表达的理论意蕴。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事实上,自邓小平同志于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鲜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这个论断,强调“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时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逐渐简化凝炼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亿万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践主题,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亿万人民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理论主题。而作为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

由此可见,以“旗帜”的视野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既是一面实践旗帜,又是一面理论旗帜,还是一面事业旗帜,是实践旗帜、理论旗帜、事业旗帜的有机统一。进一步,还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面制度旗帜、目标旗帜、道路旗帜等。正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实践、事业、制度、理论、观念的多种规定,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内含的目标、道路、方向、前途、理想的多重意蕴,我们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最完整、最准确地诠释了“旗帜”的真谛,最科学、最有力地昭示出“旗帜”的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中,“旗帜”的内涵得到了最全面、最恰当地揭示,“旗帜”问题得到了最正确、最圆满地回答。

从实际情况看,我们党、我国各族人民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面旗帜高举着。自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开始,从历次代表大会报告的题目(在一定意义上即主题)中,就可窥见。党的十三大报告的题目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党的十四大报告的题目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党的十五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包括十七大在内的连续五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的题目中,无一例外地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并使之与“道路”、“事业”或“旗帜”联结,这很能说明问题。这已经清晰地表明: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是多么坚定,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信念是多么执著。

1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本色与特色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这话是提醒我们,讲特色时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本色,如果忘了或丢了社会主义的本色,这种特色绝不会是社会主义的,而是其他什么主义的了。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特色和本色是一个完整体,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否则都可能丢掉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有将社会主义制度固化、僵化,走向独裁专制的左倾错误的老路,也有借改革之名,忽视或有意去社会主义方向,最终纷纷走上丢了本色的资本主义的邪路。左倾错误往往是使右倾错误得势的条件。所以小平同志说:“左可以丢掉社会主义,右也可以丢掉社会主义".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倾向,都险些将中国的社会主义丢掉。由于我们党及时纠正错误,把坚持本色与坚持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

坚持本色,就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才能知道要坚持什么?

就我个人来说,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曾经似乎是清楚明白的,又曾经是糊涂的。说清楚明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政治上,人民对共产主义的理想都非常信仰,党风正、政风清,人民对共产党非常信任,经济上,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工人当家做主,农村农业实现合作化,农民当家做主,人民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幸福感很强,人们发自内心地、兴高采烈地高唱“社会主义好”,对社会主义充满美好的梦想,没有任何怀疑;说曾经认识模糊是在改革开放的后期,也就是十八大前一段时期,感觉人们不再提共产主义理想了,经济发展了,但工人、农民的地位在下降,高收入人群(如国企高管和民营企业家、各种“名星”等)的地位越来越高,两极分化明显、贪腐严重,到处能听到、看到的多是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等等,在我接触的年青人当中,似乎很少能听到唱或说社会主义好的,而赞尝西方资本主义的则很普遍,国内外一些学者把中国社会称为是“国家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虽然其中一些人是别有用心,是想唱衰中国,希望中国改变颜色。这些不仅在我的脑子里产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质疑,而且深切感到我国社会主义的确处在将丢失本色的严重境地。所以,要坚持本色,就应当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要正本清源,明确方向。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讲了五条原则:

一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二是对生产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按劳分配;

三是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四是共产党的领导,无产阶级专政;

五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马克思的这五条原则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条件下讲的,即是在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已经成熟的条件下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只有同时具备这种物质条件和五条原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否则还不能说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讲了三条原则:“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另一个原则是我们的政策,不至于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我理解,这三条原则实质就是马克思讲的五条原则中的第一条,在中国尚不具备社会主义物质条件的情况下,搞社会主义更必须紧紧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原则,这就是本色、是方向,必须坚持。

通过学习真正明白了,自己五十年代所谓明白的社会主义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坚持特色,就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才能知道要坚持什么?

中国的社会主义有两大特色,一是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二是改革开放。

第一个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特殊阶段即初级阶段。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理应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发展,但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东欧和亚非拉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得到大力传播,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最贴近劳苦工农有关,这也即是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将率先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一国、多国实现。前苏联和东欧由于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基础,所以他们就一步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发展了列宁主义,提出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指出中国要进入社会主义还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明确说:“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真的搞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的过渡论和初级阶段论是符合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的理论的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他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又会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理论。这一理论对我们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特殊历史发展阶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提醒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急不得,千万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法则,否则会欲速不达。我国过去搞“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企图在很短的时间内,消灭一切私有制,赶英超美,结果不仅不能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反而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走向崩溃边缘。所以从各自国家的国情出发,这就是特色所在。

二是让我们明白在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既不能机械、死板地套用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五条原则,又不能忘记五条原则,特别是第一条这个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第二个特色:改革开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中央把改革开放提到如此高度,我理解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思想的大解放,在思想深处来一次大革命,革除一切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观念,以改革的精神,追求不断进步,大胆探索,与时俱进,不守旧,不固步自封,不为本本、条条、框框所困,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向深层次的难题开战;要以开放的胸怀,实行开放的政策,对内执政要公开、透明,不封锁,不遮掩,不垄断,对外不闭关锁国,不夜郎自大,要放眼世界,走向世界,认真学习和汲取世界各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为我所用,同时也要把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与世界共享,实现共同进步。

改革开放还是破解僵化防止西化的重要法宝。世界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常遇到来自左的或右的干扰,甚至让你丢掉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又可认真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切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尤其是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坚持这样做,就可以以事实证明我们既坚持了本色,社会主义方向明确且有成果,从而使大多数持左倾观点的人们满意,进而孤立少数顽固不化的左倾机会主义者;同时又证明我们坚持了特色的优势,即大胆地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因为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许多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成果,也是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胎胞中逐渐成熟的表现,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他,反而是应当欢迎他,让他成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因素成长的助推力,这是好事,这样做,就可以使持右倾观点的大多数人满意,从而孤立极少数顽固不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并使西方某些国家希望中国改变颜色的企图落空。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实现保本色,扬特色的辩证统一。

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整表述,是保本色,扬特色的辩证统一。“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好比一艘正在航行的巨輪,前方既有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有通向资本主义或其它什么主义的道路;“两个基本点”:一是“四项基本原则”,这是这艘巨輪的方向盘,能保证巨輪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二是“改革开放”这是这艘巨輪前进的动力和加速器,能保证巨輪以比资本主义国家高得多的速度前进,早日实现赶超目标。总之,只要认真地、完整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就一定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发展,争取早日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早日将资本主义比下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