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不忘为民初心演讲稿 > 导航 > 让“社会建设”为民生改善锦上添花

不忘为民初心演讲稿

让“社会建设”为民生改善锦上添花。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写作训练中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让“社会建设”为民生改善锦上添花”,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让“社会建设”为民生改善锦上添花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着力社会建设、着眼民生改善,这是“和谐社会”提出以后党中央不断强调的重要问题。“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的起步腾飞是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地标。“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我们想起了《礼记·大同篇》中对理想社会的构建——天下为公。 就业是民生之本,求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住房是民生之需,社保是民生之盾,收入是民生之源……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党和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在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更是举世瞩目。但是,民生改善相对滞后:一是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二是反映民众生活状态最重要的几个具体指标不容乐观(譬如教育、医疗、住房三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例);三是城市困难群众和尚未脱贫的农民等底层群体的基本生活状态亟待改善;四是公共资源配置上的双轨制带来新的失衡。党中央正视并高度重视这些新出现的民生问题,并开出了“社会建设”的新处方。为了更好地完成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我们尤需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社会建设与政府责任的关系。眼下,提及“发展”,一些更多地想到获得什么;提及“改革”,有些人可能会害怕会失去什么。“改革”与“发展”的这种价值背离恰恰在于我们对民生问题的改革上过多地依赖于市场。民生问题不是动不动拿市场经济原理可以判断得了的,也不是动不动摆出国际惯例就能解决的。人民群众的吃穿住行、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基本教育发展问题,必须主要依靠政府来解决和保障,在公共财力定量的前提下,公共投入对于民众不同层面需要的满足应当按照梯度型满足的路径进行。社会建设,就是要在政府主导下回归公共财政的“普善效能”。

二是要处理好社会建设与共享理念的关系。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对人民投资,如果这样做是正确的话,将为持续发展提供最坚实的基础。”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这里的“人”当然是指全体人民,而不是少数人或利益集团。既然人民是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必然也当是改革发展成果的受益者。发展或者改革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要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果实。反思这些年的实践,我们在推进改革进程时,有时偏重于民众对于制度的承受力,而或多或少忽略了改革的基本宗旨和基本目的。当下而言,转变政绩观,把社会建设与共享理念写进执政党的工作常态中,必将有助于全民民生的改善。

三是要处理好社会建设与科学发展的关系。民生问题实质就是发展问题:一方面,部分民生问题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另一方面,民生问题的根本解决也必须靠发展。社会建设也是一种发展,但不能是单维的增长,因此,科学发展显得更为迫切。

“社会建设”要为民生改善雪中送炭,更要锦上添花,而民生改善又必将激发起全体人民的建设激情与建设潜能,不断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建设新农村就要致力改善民生


xx村新一届支、村两委班子XX年上任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从村情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子女教育,人居环境改善问题,农民就业,取得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成效。
一、附城村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做法
——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大力拓展兴村富民新产业。
近两年来,他们结合村情实际,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主题,全面实施了支柱产业做法强做大,民营个体上档升级战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村两委充分利用上级关小改中建大的产业政策,对煤矿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落实了资源整合措施,多方筹措资金上交了资源价款和安全风险抵押资金,扩大了煤炭储量和煤田面积,增强了支柱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还采取集体搭台,群众唱戏的办法,积极引导,大胆启用能人,努力创新一社一企发展模式,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全村8个分社,已发展了6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好的集体企业,其中包括两化工厂、两个铸造厂和两个免烧砖厂。全村新增个体经营户50多户。在个体企业发展方面,围绕做强做大“附城牛肉丸”这一传统产品,给予大力引导和扶持发展,培育了一批大户,开拓了农民增收的新空间。
——以实施三项工程为突破,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新水平。
凤山寄宿制小学建设工程。原先的村小学是在一座破庙里,一住就是几十年,人民群众怨声载道。村两委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建设新农村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立项上马修建全县第一、晋城一流的凤山小学。工程于XX年10月规划立项,总投资700多万元,新建三栋三层办公楼、教学楼、住宿楼共三栋160间,总建筑面积5457平方米,可容纳1000多名教职员工和学生。工程经过近两年的施工建设,于XX年8月竣工剪彩投入使用。同时他们还立足于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新修建了凤山人民剧场,创建了德育教育基地和农民培训中心,为人才兴村、丰富人民群众文体生活、提高农民素质提供了活动场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老西街拆迁拓宽改造工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大力度投入的思路和要求,共拆迁单位和农户81个,房屋296间,厕所38个,拆迁面积3100平方米,补偿资金130余万元。总投资745万元,新建房屋412间,安排个体工商户169户,改造硬化街道和道路9公里,铺建下水道500米。改造后的街道设计新颖美观;街道宽阔整洁,基础设施配套,美化镇容村貌,扩大了商贸场所,成为了富民强村的商贸产业街。
新建路开发建设工程。该路地处附城集镇西街与晋陵一级路接轨地段,全长500米,宽34米,工程经过城建部门的合理规划,总投资1100万元,建成三层单面楼280间,经过两年多的施工,目前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硬化、亮化、美化、绿化配套工程也已基本完成。新建路的开发与建设,必将成为全村甚至全镇对外经济交流的平台,大大提升招商引资的外部环境。
——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目的,实现环境卫生状况新改善。
附城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作为一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要在“村容整洁”上为全镇做出示范。为此,他们首先是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动员农民群众开展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各级沼气建设扶持政策,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短短5个月时间,全村就有200余户用上沼气这一清洁能源。其次是建立了一支专门的环境卫生清洁队伍,并组建了一支由离退休老干部组成的环境卫生监督队伍,常年对集镇环境卫生进行治理和管理,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干净、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第三是突出治理乱堆乱放乱设摊点的不良习惯,设立了40个高标准的垃圾池,配备了10辆三轮车,做到了主要街道天天扫,小街小巷三六九,较好的实现了规划科学、设施配套、道路畅通、村容整洁的目标。第四是强化制度,规范了村民的生活行为,开展了“爱我家乡,建我附城”的文明创建活动,新建了村民活动中心和门球场,配备了20套健身器材,并种植了多种花卉,突出展示了新农村的新形象新气息。
二、 基本经验及几点启示
附城村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既有令人鼓舞的成绩,也不乏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也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新农村建设要有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在旧街拆迁过程中,涉及面广,利益重,政策强,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全体成员分兵把口,和群众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零距离的接触,公开公正操作,为了拆迁不拆心,做好群众的工作最重要。在修建学校过程中,他们又发动群众举行了“家乡情感功德之旅”的捐资建校活动,仅短短十天时间收到捐款210余万元,捐款人员广泛,气氛热烈动人,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是必须要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建设新农村是一具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千头万绪都需要干,但从哪里取得突破呢?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附城村选准修建学校作为突破就选对了,经济发展要靠人才,谁家的子弟都要上学,所以,群众就非常拥护。
三是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在修建新小学的过程,还是在开发新建路施工中,大大小小的工程现场,都能够体会到党总支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三项工程”(修建学校、西街改造、新建路开发)领导,他们成立了强有力的工程办公室,主要领导亲自负责,两委干部部分包工程,老干部负责质量监工。在七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村两委一班人同舟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了友谊,锻炼了班子,经受了考验,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附城村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二是对农村及农业的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附城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等都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也还存在着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五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政策要求,附城村乃至全附城镇的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在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等方面做好文章,下足功夫。
——农业产业化方面,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保障社会化方面,要全面深化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村镇文明化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管理民主化方面,要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优秀范文:解读十七大报告——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范文:解读十七大报告——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们在讨论中对于其中的“五个有”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们说,这让人们看到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党惠及全体人

民的社会体制改革的完整设计,更让人们确信中国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住房难、住房贵”是群众关注的重点。保障总关情,民生系国运。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这充分体现了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学有所教

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学有所教”这四个大字,字字千钧,将会止住多少渴望读书的贫困学子的眼泪!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路钢代表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

为了让贫困孩子上得起学、读得了书,从小学到大学,一双双温暖有力的手帮助着贫寒学子。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据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代表介绍,自XX年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贴住宿费。与此同时,国家助学体系不断完善,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助学经费达500亿元。到去年,“两免一补”政策已在全国农村全面推开,惠及全国近1.5亿农村中小学生,资助新体系解除了社会困难群体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担忧。

路钢代表说,十七大报告将“学有所教”列为改善民生的第一目标,充分表明了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注。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要付出长时间的艰苦努力,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等。

劳有所得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代表就“劳有所得”给举了一个来自基层的活生生的例子:为切实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青岛市崂山区有关部门启动“绿色追薪”通道,信访、监察、仲裁密切配合,快速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案件。

自去年12月1日至今,该区劳动监察大队共受理欠薪投诉54起,涉及人数169人,拖欠工资金额36.94万元。目前,已追薪28.46万元,占全部拖欠金额的77%。

劳有所得,一方面是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另一方面,有“劳”才有“得”,要大力实施扩大就业的战略。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七大报告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通过自主创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这要求各部门进一步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病有所医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福祉。

要做到“病有所医”,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异大。这种国情决定了我国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时,要适应不同需求、具有多种形式。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代表这样分析。

江西省省长吴新雄代表向讲述了江西在“病有所医”方面的尝试:江西省规定了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成年人不低于每人每年150元,未成年人不低于每人每年50元,其中40%由财政补助,即未成年人每人每年只需交30元,成年人每人每年只需交90元保费,低保对象以及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的保费由财政全额支付。财政补助资金由省、市、县三级按7:1:2的比例负担,今年仅省财政就已拨付补助款1亿元。

从全国范围看,城乡基本医疗体制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开始试点后,在全国农村迅速普及。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达7.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2.8%。与此同时,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加快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争取在试点的基础上尽快铺开。

老有所养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测算,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老有所养”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农村,由于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大,使得农村既面临原有老人的养老问题,又面临新增老人的养老问题。再加上青壮年人口从农村外迁,使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农村养老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昆明市市委书记杨崇勇代表介绍说,为了实现“老有所养”,昆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今年内将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增加80元,在此基础上,XX年至2010年昆明市将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今年下半年开始,将把全市60万失地人员逐步纳入养老保险机制。

住有所居

房价高、房价上涨过快,这是近年来一些群众的抱怨,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肯定这几年的住房建设成就,据建设部的统计,从1993年到现在,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从17.8平方米增加到超过28平方米。

优秀范文:解读十7大报告——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


《优秀范文:解读十七大报告——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小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们在讨论中对于其中的“五个有”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们说,这让人们看到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党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体制改革的完整设计,更让人们确信中国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难、住房贵”问题是群众关注的重点。保障总关情,民生系国运。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这充分体现了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学有所教
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学有所教”这四个大字,字字千钧,将会止住多少渴望读书的贫困学子的眼泪!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路钢代表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
为了让贫困孩子上得起学、读得了书,从小学到大学,一双双温暖有力的手帮助着贫寒学子。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据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代表介绍,自XX年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贴住宿费。与此同时,国家助学体系不断完善,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助学经费达500亿元。到去年,“两免一补”政策已在全国农村全面推开,惠及全国近1.5亿农村中小学生,资助新体系解除了社会困难群体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担忧。
路钢代表说,十七大报告将“学有所教”列为改善民生的第一目标,充分表明了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注。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要付出长时间的艰苦努力,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等。
劳有所得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代表就“劳有所得”给举了一个来自基层的活生生的例子:为切实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青岛市崂山区有关部门启动“绿色追薪”通道,信访、监察、仲裁密切配合,快速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案件。
自去年12月1日至今,该区劳动监察大队共受理欠薪投诉54起,涉及人数169人,拖欠工资金额36.94万元。目前,已追薪28.46万元,占全部拖欠金额的77%。
劳有所得,一方面是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另一方面,有“劳”才有“得”,要大力实施扩大就业的战略。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七大报告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通过自主创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这要求各部门进一步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病有所医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福祉。
要做到“病有所医”,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异大。这种国情决定了我国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时,要适应不同需求、具有多种形式。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代表这样分析。
江西省省长吴新雄代表向讲述了江西在“病有所医”方面的尝试:江西省规定了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成年人不低于每人每年150元,未成年人不低于每人每年50元,其中40%由财政补助,即未成年人每人每年只需交30元,成年人每人每年只需交90元保费,低保对象以及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的保费由财政全额支付。财政补助资金由省、市、县三级按7:1:2的比例负担,今年仅省财政就已拨付补助款1亿元。
从全国范围看,城乡基本医疗体制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开始试点后,在全国农村迅速普及。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达7.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2.8%。与此同时,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加快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争取在试点的基础上尽快铺开。
老有所养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测算,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老有所养”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农村,由于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大,使得农村既面临原有老人的养老问题,又面临新增老人的养老问题。再加上青壮年人口从农村外迁,使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农村养老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昆明市市委书记杨崇勇代表介绍说,为了实现“老有所养”,昆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今年内将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增加80元,在此基础上,XX年年至2010年昆明市将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今年下半年开始,将把全市60万失地人员逐步纳入养老保险机制。
住有所居
房价高、房价上涨过快,这是近年来一些群众的抱怨,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肯定这几年的住房建设成就,据建设部的统计,从1993年到现在,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从17.8平方米增加到超过28平方米。
住房是体现居住权的核心产品,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的产品。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做到人人有房产是不现实的,但是必须要保证“住有所居”,在这方面政府责无旁贷。十七大首次在报告中专门提及住房保障制度,更是第一次谈到保障方式和保障对象。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代表说,廉租房制度是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困难群众住房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要求安排不低于10%的土地出让金收入用于廉租房建设;规定今年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XX年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十一五”时期末,全国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国家还将从政策措施上,多方面为廉租房制度提供支持和保证。
代表们在讨论中纷纷谈到,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为我们部署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要完成

这些任务,真正实现“五个有”,需要我们艰苦努力,做出扎扎实实的工作。( 郑晋鸣 张玉玲)

关注民生 改善民生-XX年时事学习体会


关注民生 改善民生-XX年时事学习体会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非常大的篇幅介绍了今年政府大力改善民生问题的措施,涉及到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方面面,其主旨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解决民生问题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改善民生问题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不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社会就不可能和谐。

解决民生问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他们的利益。能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只要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就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建设新农村就要致力改善民生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建设新农村就要致力改善民生》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xx村新一届支、村两委班子XX年上任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从村情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农民热切期盼的子女教育,人居环境改善问题,农民就业,取得了社会主义村的新成效。
一、附城村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做法
——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大力拓展兴村富民新产业。
近两年来,他们结合村情实际,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主题,全面实施了支柱产业做法强做大,民营个体上档升级战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村两委充分利用上级关小改中建大的产业政策,对煤矿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落实了资源整合措施,多方筹措资金上交了资源价款和安全风险抵押资金,扩大了煤炭储量和煤田面积,增强了支柱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还采取集体搭台,群众唱戏的办法,积极引导,大胆启用能人,努力创新一社一企发展模式,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全村8个分社,已发展了6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好的集体企业,其中包括两化工厂、两个铸造厂和两个免烧砖厂。全村新增个体经营户50多户。在个体企业发展方面,围绕做强做大“附城牛肉丸”这一传统产品,给予大力引导和扶持发展,培育了一批大户,开拓了农民增收的新空间。
——以实施三项为突破,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新水平。
凤山寄宿制小学建设工程。原先的村小学是在一座破庙里,一住就是几十年,人民群众怨声载道。村两委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建设新农村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立项上马修建全县第一、晋城一流的凤山小学。工程于XX年10月规划立项,总投资700多万元,三栋三层办公楼、教学楼、住宿楼共三栋160间,总建筑面积5457平方米,可容纳1000多名教职员工和学生。工程经过近两年的施工建设,于XX年8月竣工剪彩投入使用。同时他们还立足于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新修建了凤山人民剧场,创建了德育教育基地和农民培训中心,为人才兴村、丰富人民群众文体生活、提高农民素质提供了活动场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老西街拆迁拓宽改造工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大力度投入的思路和要求,共拆迁单位和农户81个,房屋296间,厕所38个,拆迁面积3100平方米,补偿资金130余万元。总投资745万元,新建房屋412间,安排个体工商户169户,改造硬化街道和道路9公里,铺建下水道500米。改造后的街道设计新颖美观;街道宽阔整洁,基础设施配套,美化镇容村貌,扩大了商贸场所,成为了富民强村的商贸产业街。
新建路开发建设工程。该路地处附城集镇西街与晋陵一级路接轨地段,全长500米,宽34米,工程经过城建部门的合理规划,总投资1100万元,建成三层单面楼280间,经过两年多的施工,目前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硬化、亮化、美化、绿化配套工程也已基本完成。新建路的开发与建设,必将成为全村甚至全镇对外经济交流的平台,大大提升招商引资的外部环境。
——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目的,实现环境卫生状况新改善。
附城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作为一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要在“村容整洁”上为全镇做出示范。为此,他们首先是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动员农民群众开展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各级沼气建设扶持政策,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短短5个月时间,全村就有200余户用上沼气这一清洁能源。其次是建立了一支专门的环境卫生清洁队伍,并组建了一支由离退休老干部组成的环境卫生监督队伍,常年对集镇环境卫生进行治理和管理,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干净、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第三是突出治理乱堆乱放乱设摊点的不良习惯,设立了40个高标准的垃圾池,配备了10辆三轮车,做到了主要街道天天扫,小街小巷三六九,较好的实现了规划科学、设施配套、道路畅通、村容整洁的目标。第四是强化制度,规范了村民的生活行为,开展了“爱我家乡,建我附城”的文明创建活动,新建了村民活动中心和门球场,配备了20套健身器材,并种植了多种花卉,突出展示了新农村的新形象新气息。
二、基本经验及几点启示
附城村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既有令人鼓舞的成绩,也不乏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也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新农村建设要有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在旧街拆迁过程中,涉及面广,利益重,政策强,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全体成员分兵把口,和群众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零距离的接触,公开公正操作,为了拆迁不拆心,做好群众的工作最重要。在修建学校过程中,他们又发动群众举行了“家乡情感功德之旅”的捐资建校活动,仅短短十天时间收到捐款210余万元,捐款人员广泛,气氛热烈动人,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是必须要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建设新农村是一具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千头万绪都需要干,但从哪里取得突破呢?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附城村选准修建学校作为突破就选对了,经济发展要靠人才,谁家的子弟都要上学,所以,群众就非常拥护。
三是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在修建新小学的过程,还是在开发新建路施工中,大大小小的工程现场,都能够体会到党总支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三项工程”(修建学校、西街改造、新建路开发)领导,他们成立了强有力的工程办公室,主要领导亲自负责,两委干部部分包工程,老干部负责质量监工。在七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村两委一班人同舟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了友谊,锻炼了班子,经受了考验,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优秀范文:关注民生改善民生-XX年时事学习体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优秀范文:关注民生改善民生-XX年时事学习体会》的详细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关注改善民生-XX年时事学习体会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非常大的篇幅介绍了今年政府大力改善民生的措施,涉及到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方面面,其主旨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的大局,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解决民生问题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改善民生问题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不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社会就不可能和谐。

解决民生问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他们的利益。能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只要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就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