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导航 > 学习潘作良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潘作良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学习潘作良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争做潘作良先式好党员

5月9日,辽宁省辽中县信访局局长潘作良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工作。突发脑溢血昏倒在岗位上,次日病逝,年仅43岁。上任仅六百余天,受理群众来访3848人次、解决信访疑难问题107件、息访104件。即使在生命最后的24小时里,他还接待2名上访人员,接听上访电话20多个,对38件没有息访的案件与工作人员逐一研究。

潘作良把自己的联系号码写给每个上访群众,全天候接听群众来电。他把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记在本上,认真解决每一个群众的困难。他说:不为群众办成事就睡不着觉。民之难即党之忧,干工作不能怕困难、怕矛盾,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一诺千金是真诚,潘作良为辽中县300多名老知青办理知青劳保、医保,使老知青得到每月650元的生活补贴。上访群众有过激行为时,潘作良直接走向群众:有话跟我说,我会尽我所能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潘作良提出两个转变:变信访为约访,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贴近群众暖心窝。一年多时间,潘作良深入基层下访500多人次。不是对立面,而是站在同一面。他像对待父母那样拿工资为上访户买吃的,买车票,补贴生活。背上一袋米、一袋面,给老上访户、老伤残军人、孤老户上门拜年。这个习惯已经坚持很久。

潘作良家的房子不足70平方米、20年房龄。这三室的房子里,门厅地板是由一踩就发出吱吱响声的马赛克铺成,会客厅沙发是木扶手加皮革垫构成的,客厅木制的地板已掉漆。厕所还是老式蹲便,洗衣机是老款的双缸威力牌。所有房间的灯均是管式日光灯。所有门框都已掉漆,斑痕点点。夫妇卧室和女儿房间的床均是老式木床,女儿房间还有一台两头沉的办公桌,把房间堵得满满的。唯一时尚的摆件是女儿房间的几个水晶框照片,这是女儿同学开照像馆黄了之后送给她的。

对岗位的忠诚,对事业的责任,对信念的恪守和对人民的奉献,这就是潘作良,一个县民政局长43年短暂而辉煌人生的真实写照。爱党、爱人民、爱事业,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著的人生追求。43岁的潘作良走了,他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值钱的东西,但却为我们和谐社会建设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座历史长存的丰碑。

我们今天学习潘作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他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崇高精神和爱岗敬业、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进而打好自己的那份工,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学习潘作良,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有这样一种精神,它可以穿越时代的变迁,非但不朽,反而常青。潘作良是平凡的。而现实生活中,最让我们感动的,最让我们铭记的,往往都是那些普通人和他们所做的那些普通事儿。让我们感慨,更让我们心痛。这样的人,这样的干部,实在太少太少了。正是他们鞠躬尽瘁,舍我其谁的果敢和执著,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是什么使人民群众对潘作良充满如此真挚的感情?他立党为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正是这种谦卑,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使人民群众体会到了党的温暖,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了丰碑,影响深远。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这是潘作良的精神核心所在。潘作良同志在普通的岗位上、平凡的工作中,把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我们向他学习,就要在平凡中找规律,在普通中求深化,使党和政府、人民满意。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是潘作良的精神闪光点。我们向他学习,要在学中思考,在查找不足和差距中,弥补自身的缺陷。在潘作良身上,我们真实地看到优秀人才成长靠的不仅是知识、学历,更重要的是对工作的热情。向潘作良学习,要同做好本职工作、本部门工作结合起来。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注重品行、择善而行,增强素质、提升能力,努力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的好党员。

陈再兴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教师学习潘作良事迹心得体会


争做学生满意的人民教师

近期,中国沈阳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潘作良同志学习,争做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好党员好干部,争创工作一流、群众满意的好集体好部门活动的通知。学校党委根据沈阳市委通知精神,号召全校党员:向潘做良学习,开展双争活动。
通过学习潘作良事跡材料,观看了潘作良同志的事迹录像,被深深震撼了。潘作良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群众办实事,为人民分忧解难,他的事迹令人感动和钦佩。
潘作良同志是原辽中县信访局局长。2008年5月9日18时,因带病连续工作,突发大面积脑出血,昏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于5月10日10时30分病逝,年仅43岁。
潘作良同志从事基层工作20多年来,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他爱岗敬业,奋力拼搏、苦干实干,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思想汇报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清正廉洁,淡泊名利,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潘作良的事跡虽然不是那么轰轰烈烈,但是他却在平凡的工作中得到升华。作为国家公务员,树立了一个执法为公、执政为民、服务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榜样,也树立了民众对党的领导、国家政策和信访工作的信心,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但老百姓过得最不容易,没有难事不会求你,我们应把他们的事当做天大的事。这就是潘作良,一位在基层工作了22年的共产党员。在潘作良身上充分反映了人民公仆为民解忧、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信访干部呕心沥血、扎实工作的优秀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面对潘作良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感差距。因此,一定要积极相应沈阳市委和学校党委的号召,向潘做良学习。争做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好党员;争创工作一流、群众满意的好职工。


以潘作良为榜样,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作良精神是什么?是什么使潘作良对人民群众充满了关爱的责任?是什么使人民群众对潘作良充满如此真挚的感情?我的感受是九个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过得最不容易,没有难事不会求你,我们要把他们得事当作天大的事
潘作良具有零距离的为民精神,两年来他接访3828次,解决疑难问题107件,细访104件。潘作良具有全天候的忘我精神,他把为党分忧、免费范文 为民解难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上访户半夜也能打电话联系到他。
潘作良具有三是全方位的敬业精神,他掌握丰富的法律理论,具备信访、、政策等各方面的知识,在做信访的各种工作中保持很高的政策水平。
潘作良具有高低相映的奉献精神,工作标准高、生活标准低,把本属于自己的荣誉称号让给别人。
潘作良对人民群众是谦卑的,他立党为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正是这种谦卑,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使人民群众体会到了党的温暖,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了丰碑,影响深远。
我要向潘作良学习,牢记党的宗旨,爱岗敬业,吃苦不叫苦、干事不挑事,对工作孜孜以求、对事业忘我投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以潘作良为榜样,立足本职工作。潘作良具有高尚的人格、敬业心、责任心和爱心的人,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勤奋工作,扎实地做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和实实在在的民生工作,入党申请书 使百姓的诉求得到合理满足,社会得以稳定。
以潘作良为榜样,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真正做到让组织放心、让领导满意的员工。为中国医科大学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潘作良为榜样,在平凡中升华。在现实生活中,党的事业依靠的更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名利的普通党员和普通干部。潘作良短暂的一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思考: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这是潘作良的精神核心所在。潘作良同志在普通的岗位上、平凡的工作中,把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


在潘作良身上体现了几个特殊性:
潘作良所从事的信访工作是连结政府与群众的桥梁,是解决群众眼前各种困难的渠道,也是党的权威、政府公信力的标尺,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论文网 他在这样一个岗位上,用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履行职责,把党的关怀和伟大通过他的工作传递出去。
潘作良人生境界的超越性。他的衣食住行都非常节俭,这样一种境界尤为可贵。潘作良的人生,在平淡中升华。他的事迹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在一种平凡工作中的升华。他每天接触的每一个人、处理的每一件信访都是平淡无奇的,都是常规工作,但他却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工作,践行自己的人生信条,演绎自己的人生轨迹,谱写自己平凡但光辉的一生。
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是潘作良的精神闪光点。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是我们的宗旨。因此,要向他学习,就是要把学生的事、学生的需求当作自己的事来做,这样工作才能有真情、做事才能有真意。要在工作中时刻从学生需求出发,在查找不足和差距中,弥补自身的缺陷。从思想、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工作细节上与潘作良进行对照,进而不断提高完善。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不断升华。
我向他学习,就要在平凡的岗位上找规律,在普通的工作中求深化,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不断升华,使党和人民满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向潘做良学习,争做让党放心的,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好党员;争做让学生满意的爱岗敬业、小编 全面的范文写作小编站 工作一流的好教师。
孙明立

学习潘志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潘志荣先进事迹(一)

作者:欧艳

老潘同志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扎根基层三十年如一日,严谨履职,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立党为公,服务于民的宗旨,是我们每一位青年干警学习的楷模。他是张章宝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承者, 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望相助"殷切希望的先进典型。他从检三十年,默默坚守在牧区,无私奉献,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公平正义和群众合法权益,被农牧民们亲切地称为"游牧检察官".通过观看视频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充分认识到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作出不平凡的事业,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执法为民,服务于民的赤忱之心。

学习老潘同志就要学习他研修过硬的岗位素质,善学习善探索的工作本领。老潘同志本是一名汉族干部,为了拉近与牧民的距离,提高办案效率,硬是把自己从一个蒙语门外汉变成了一名蒙汉双语的检察业务专家型人才。他总结的在基层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会、懂、信、实"四字要令,在草原广为传诵,被各族干部职工和农牧民普遍认可。

学习老潘同志心系群众,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作风。老潘同志会干农活,会唠家常,一点也不摆官腔,作风朴实,和当地牧民兄弟打成一片。他始终把老百姓的权益记在心里,沉在一线。他记载的《民情》有8万多字,内容既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也包括耕地草场纠纷、农牧民求助等民情记载。很多牧民兄弟遇到困难,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老潘同志,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找他。老潘同志发放的"检民联系卡"就有5000多张,并始终兑现24小时不关机承诺,被少数民族兄弟称为"一叫通".

学习老潘同志就要学习他严谨用权,做人干净的履职原则。老潘同志的父母养牧为生,均已80多岁,生活过得非常简朴。兄弟姊妹五个,有牧民、有农民,有的在物业公司当保安,还有的在移民小区做些小本生意,生活都非常清贫。老潘同志从未利用手中的职权"关照"家人,而是把大爱无私的人性光辉全部献给了草原人民。

达茂旗地域面积1.8万平方公里,牧民6600多户,老潘同志走遍全旗77个嘎查和行政村,巡访牧场牧点980多个,走访牧户3000多户。这是怎样的一名检察官呢?老潘同志就是这样一位眼中噙满泪水,脚上沾满泥水,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满怀深情热爱的检察官,让我深深感动的检察官,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的检察官!

学习潘志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

李美林

"法律有时是冰冷的,但如果一个检察官的心是热的,就可以用法律的睿智照亮草原人民的世界……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这是潘志荣同志最本质的精神所在,学习先进事迹就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学习潘志荣同志,就要学习他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做一名无私奉献、一身正气的好党员。

潘志荣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该以潘志荣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自己。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崇高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却是永恒不变的。我们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的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更加积极的投入学习潘志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我认真学习潘志荣精神,深刻地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谈出了自己对学习的认识,通过这次学习,对我开展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深刻反思和认真领悟,我有如下一些认识。

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学习潘志荣同志,就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

学习潘志荣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潘志荣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检查机关领导干部后,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时候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忘本变质。这正是潘志荣同志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学习潘志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三)

邬卫君

"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一名老检察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这是潘志荣同志最本质的精神所在,通过对潘志荣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我深刻领会到只有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敬业奉献,忠于和法律,从而才能像潘志荣同志一样的""的践行者、敬业奉献的代表者和守望相助的捍卫者。

一、"群众路线"的践行者

"要想干好工作,就需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脚下的泥越多,离牧民们就越近。"潘志荣的话虽然简单,却是一个检察官扎根基层、立检为公的质朴信条。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生命线,坚持检察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检察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当前,白云区正在进行的棚户区拆迁改造、城市绿化等工程,而征地拆迁、城市建设也是极易发生职务犯罪案件的领域,这些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对这些案件的有效查处,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保障和生存发展。检察机关只有致力于预防和查处这些领域的职务犯罪,检察工作才能有所作为,人民生计才能发展兴旺。

基层检察院处于执法办案、服务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只有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依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检察工作才得以在党的阳光下沐浴、在群众的拥护下发展。向潘志荣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检察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倾心百姓,心系群众,用真挚的情感赢取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二、敬业奉献的代表者

潘志荣同志,是一位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很快进入角色,挑起担子,创造业绩的检察业务专家。用"敬业奉献、成绩卓著"来概括他十多年的检察生涯毫不夸张。潘志荣同志在具体检察工作实际中,则是牢记宗旨,爱岗敬业,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实在在办好每一件事情,始终对检察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了一名老检察官的风采。30年的一线工作,让潘志荣收获了牧民最真挚的情谊,也收获了达茂旗百姓对检察官的崇敬,潘志荣曾说过:"干工作本来就应该兢兢业业,这样才能对得起胸前的检微,何况我觉得自己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一句平凡的话语却透露着潘志荣同志不平凡的经历,通过对他先进事迹的认真的学习和反思,我明确了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新时期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学习潘志荣同志,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的高贵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

三、守望相助的捍卫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视察期间,对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提出了"守望相助"的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

检察官作为法律的捍卫者,必须与各族人民群众守望相助,才能更好的捍卫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潘志荣同志在刚刚到口岸检察室工作时不会说蒙语,而蒙古族牧民大多数都不会说汉语,沟通不便造成工作的许多困难,于是潘志荣同志就开始利用每一点时间学习蒙语词根,几年下来,他已经俨然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蒙汉兼通双语人才。他用蒙古语开展工作,并且发放蒙汉双语的"检民联系卡"和普法宣传材料给牧民,他的到来让这里的牧民都很兴奋,牧民们只要一有事就会找潘志荣,潘志荣同志用他的行为践行了作为法律捍卫者的誓言。他说"我很享受和牧民在一起的日子,和牧民在一起我觉得就像是大树的根扎在土里一样有了营养。"

白云鄂博矿区虽是举世闻名的"稀土之乡",但其实际仍是一个边陲小镇,常住人口不足3万,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我院正式干警仅为13名,几乎人人身兼多职,但就是在这种办案人员少、部门规模小的情况下,仍每年积极完成市院安排的各项任务指标,并在这过程中实现了宝贵的地域文化元素与工作作风有机融合,形成了"物稀为贵、院小则美"的"白检"文化。"白检"文化的核心是建设"家园型、学习型、文化型"检察院,以建设"家园型"检察院为引领,积极进取,整个白云检察院干警们在工作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关心,守望相助,互相扶持,在这个远离家人的地方(白云检察院的干警70%以上家都在包头),辛勤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捍卫者法律的尊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通过学习潘志荣同志,使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检察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的工作作风,还要大力培养像潘志荣同志一样的检察干警,让这种检察精神深入白云检察院每一位检察干警的心中。

通过学习潘志荣同志,也使我时刻牢记在基层检察院工作,是党和人民、是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一定要有职业的珍爱感、职业的责任感。要专注投入,不懈进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乐观向上,顽强拼搏,不浮躁,不懈怠,不消沉。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辅警王永良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7月22日19时,银川市北部贺兰山沿山地区突降暴雨,在接警救援过程中,西夏区公安分局镇北堡派出所辅警王永良在奋不顾身抢救被困群众时被洪水冲走,下落不明王永良的安危,牵动着全国公安民警辅警和社会各界群众的心,大家时刻关注着搜救行动的最新进展。7月26日15时40分许,辅警王永良的遗体在贺兰县金山村北侧蓄水池内被找到并打捞上岸,确认英勇牺牲。王永良同志在抗击洪涝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为抢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用生命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为全区政法干警做出了表率。

王永良总是这样,工作中标榜军人体格冲锋在先,生活中以年长自居多干,他艰苦朴素、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他的生命最终定格在解救群众于危难之中的英雄壮举中,把毕生的热情和精力都献给了他所深深热爱的事业和人民,用奋斗和奉献的一生庄严地履行了一名基层警务辅助工作者誓保一方平安的职责。

人们不会忘记逆水而行的英雄王永良!通过辅警王永良先进事迹我体会到要时刻为民服务,坚守岗位。要增进群众感情,主要心得体会如下:

一、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心系群众的赤子之情,统筹做好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让英雄安心;学习王永良同志不畏艰难的战斗精神,继续发扬能打硬仗、敢拼能赢的工作作风,激发磅礴的精神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要坚决克服以管人者自居的特权思想,坚决克服冷硬横推等旧警察作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尊重群众,工作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三、要强化大局意识,服务中心工作。公安机关坚持执法为民,就要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观念,把公安工作摆到这个大局中去考虑、去筹划,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竭尽全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好务。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打击、管理、服务等职能作用,努力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作为基层民警的一员,就应该发扬革命前辈不怕苦、不怕累的艰苦奋斗精神,戒除娇骄二气、安逸和平的思想;增强对警察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充分认识到警察职业的无上光荣;热爱公安事业,敢于吃苦,甘于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总之,通过学习,王永良同志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励我们广大政法干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为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潘志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


《学习潘志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3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潘志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一)作者:欧艳
老潘作为一名基层,扎根基层三十年如一日,严谨履职,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立党为公,服务于民的宗旨,是每一位青年干警学习的楷模。他是张章宝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承者,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望相助殷切希望的先进典型。他从检三十年,默默坚守在牧区,无私奉献,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公平正义和群众合法权益,被农牧民们亲切地称为游牧检察官.通过观看视频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充分认识到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作出不平凡的事业,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执法为民,服务于民的赤忱之心。
学习老潘同志就要学习他研修过硬的岗位素质,善学习善探索的本领。老潘同志本是一名汉族干部,为了拉近与牧民的距离,提高办案效率,硬是把自己从一个蒙语门外汉变成了一名蒙汉双语的检察业务专家型人才。他总结的在基层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会、懂、信、实四字要令,在草原广为传诵,被各族干部职工和农牧民普遍认可。
学习老潘同志心系群众,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作风。老潘同志会干农活,会唠家常,一点也不摆官腔,作风朴实,和当地牧民兄弟打成一片。他始终把老百姓的权益记在心里,沉在一线。他记载的《民情日记》有8万多字,内容既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也包括耕地草场纠纷、农牧民求助等民情记载。很多牧民兄弟遇到困难,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老潘同志,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找他。老潘同志发放的检民联系卡就有5000多张,并始终兑现24小时不关机承诺,被少数民族兄弟称为一叫通.
学习老潘同志就要学习他严谨用权,做人干净的履职原则。老潘同志的父母养牧为生,均已80多岁,生活过得非常简朴。兄弟姊妹五个,有牧民、有农民,有的在物业公司当保安,还有的在移民小区做些小本生意,生活都非常清贫。老潘同志从未利用手中的职权关照家人,而是把大爱无私的人性光辉全部献给了草原人民。
达茂旗地域面积1.8万平方公里,牧民6600多户,老潘同志走遍全旗77个嘎查和行政村,巡访牧场牧点980多个,走访牧户3000多户。这是怎样的一名检察官呢?老潘同志就是这样一位眼中噙满泪水,脚上沾满泥水,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满怀深情热爱的检察官,让我深深感动的检察官,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的检察官!

学习潘志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
李美林
法律有时是冰冷的,但如果一个检察官的心是热的,就可以用法律的睿智照亮草原人民的世界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这是潘志荣同志最本质的精神所在,学习先进事迹就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学习潘志荣同志,就要学习他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做一名无私奉献、一身正气的好党员。
潘志荣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该以潘志荣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自己。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崇高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却是永恒不变的。我们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的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更加积极的投入学习潘志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我认真学习潘志荣精神,深刻地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谈出了自己对学习的认识,通过这次学习,对我开展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深刻反思和认真领悟,我有如下一些认识。
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学习潘志荣同志,就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
学习潘志荣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潘志荣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检查机关领导干部后,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

这是篇好内容,涉及到学习、同志、工作、检察官、我们、自己、精神、就要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对网友有用。

学习潘志荣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潘志荣先进事迹

作者:张娜

潘志荣是达茂旗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派驻满都拉镇口岸检察室主任兼石宝镇检察室主任,一级检察官。他长期奋战在少数民族地区,扎根基层三十多年、竭智尽忠三十多年,被农牧民兄弟亲切地称为"农牧民的好安达".在没听潘志荣同志事迹报告时,我无法想象这是怎么一种坚持,是什么样儿的信念,是怎么样儿的一种形象,在听过潘志荣事迹报告后,我找到了答案、感受到了震撼、留下了敬佩。看着报告台上的潘志荣,就是平凡人的形象,许是常年在农牧区工作,潘志荣的脸是黝黑的有着阳光的痕迹,做报告时话语朴素,用词朴实,就是一个个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形象,但就是这么个老实朴实,语言朴素的人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不平凡的事儿。潘志荣对党忠诚,对工作忠诚,扎根基层三十年如一日,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这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他主动放弃调入市区工作的机会,立足本职工作,深入基层、无私奉献、为民解忧。对于群众的需求,他都认真对待,积极解决。他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还能以苦为乐,面对身体疾病,他仍带病工作,将群众放在首位,即使带病也要做到对群众需求有求必应。他无怨无悔,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平凡做起,终是成就不凡。我,作为一位刚刚进入基层检察院工作的公务员,作为一名年轻的干警,潘志荣身上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尊敬的地方,我们要学习他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对党忠诚、对工作负责、无私奉献,服务群众的精神,让自己也从平凡岗位中做出不凡。

学习他对工作负责,勤奋敬业的精神。报告中潘志荣的同事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达茂检察院的干警之间有这么一句话‘苦不苦,想老潘;累不累,看老潘’;‘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潘志荣’。"从这么一句话,我们就知道潘志荣是一位多么爱岗敬业的同志了。我,一名刚刚工作的干警,检察院的工作并不是轻松的更不是玩笑的,我们的工作涉及老百姓的利益,一旦有所疏忽就损害到老百姓的根本利益,马虎不得。看到潘志荣的事迹,他主动学习蒙语,为了拉近与蒙古族兄弟之间的感情;他踏遍全旗1.8万平方米的土地,就是为了深入了解民情民意,更好的为群众解决问题办实事办好事;他细心刻苦钻研理论知识、虚心求教、加强实践能力,三十年办理了600多个案件无一错案,成为了全单位业务骨干,是真正的"行家里手".这就警醒我们,不论工作条件是什么、不论工作多么难干,我们必须刻苦努力、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同时也要时刻保持对责任的敬畏,认真负责,保持理想,才能将自己工作做精、做细、做好。

学习他密切联系群众,无私奉献群众的精神。透过潘志荣事迹报告,我们能看出来潘志荣对草原牧民是有感情的。刚开始的时候,上访群众很少,每天检察院门可罗雀,潘志荣就提出了必须到"群众中做工作"的工作方法。此后,潘志荣不论刮风下雨都要下牧区,为群众解决纠纷,帮扶贫困户,为了解决农牧民的问题,潘志荣自己跑部门,自己贴人情,为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成为了农牧民的"好安达".这就教育我们年轻的干警,要在工作中把群众的事儿当做自己的事儿,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要时时深入群众,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也要把服务群众当做工作的首要任务,才能做好检察工作。

我们年轻干警,是检察系统的朝阳力量,是推动检察事业的后备军,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严以律己、敬业奉献、敬畏责任,主动积极深入到群众中去,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端正政治立场,在实际工作当中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创新思路。我们,年轻的干警们,要将青春的精彩奉献到检察事业中去,要将青春的坚持融入到检察魂当中去,为检察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