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历史学期工作总结 > 导航 > 初中历史学科的国培学习感悟

历史学期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学科的国培学习感悟。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制定才会更好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初中历史学科的国培学习感悟”,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初中历史学科的国培学习,到现在已有二个多月的国培学习时间了,在学习中,本人能利用课余时间及节假日看完所有的视频教学,努力完成各个模块的作业,积极参与班级活动,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历史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下面对此次培训总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

通过此次培训,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在国培学习中知名学者、专家讲座、培训学员同课异构、初中历史新课程资源交流、在线教师授课与教学改革研讨、教师自主研修、班级沙龙讨论、合作式探究互动等,让我们培训学员多层面、全方位的得到提升。让我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帮助我准确地把握了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帮助我认识并掌握了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

二、本次培训,收获颇丰

1、专家学者强大的感染力。通过在线视频听课,看到授课专家不是史学泰斗,便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领军人物。无论是年青还是年老,身上都有着这样一些高尚的品质:、刻苦钻研、学识渊博、思想开放,实事求是、对教育事业充满了激情和热情。同时,他们又各具特色,自成一家。有的风趣幽默、见解独到;有的务实求真、沉着冷静。这些专家本身就是让我们学习的典范。

2、做一个讲真话的历史教师。归纳所有专家的视频讲座,都会发现这个字眼真。作为历史研究或是历史教学,一定要尽可能追求和逼近历史的真实。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中学历史教学必须以现代唯物史观为指导,尽可能地搜集史料,复原史实是历史教师的责任。然而,教育有很强的选择性和导向性,应选择主流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引领孩子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3、做一个终生学习的历史教师。教师是教育的主要资源,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整体素质、能力的提高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保证。作为一名教师要敢于担当责任,适应改革,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制作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方案,从三方面发展自己:立德、立行、立言。

4、做一个开放型的、研究型的教师。教师要快速成长,必须开放自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通过这次学习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名师,相信这将为参训成员带来强大的优化资源,参训学员一定要利用这个平台交流学习不断提升。只有研究才能促使教师从教书匠转化为能师,甚至是名师。所以学习结束后,参训教师应努力进行课题的研究,深入思想,提升能力。

三、通过培训,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体会深刻。

1、提高教育思想,开阔改革视野。通过本次培训学习,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每位专家老师精彩的视频讲座,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对历史思想方法的探讨,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2、通过学习理论,不断应用实践。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今后要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历史教学工作。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

3、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专业型教师。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四、课堂实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

以课堂实例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在历时两个多月的培训过程中,我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把课例研修看成一种负担,变成今天的感激和期盼。培训过程中,每一位专家老师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一次次的课例视频讲座,我们都有极大的收获。

培训已接近尾声,学习仍将继续。总之,在新课标教材培训后,我又学到了不少新理念,反思了我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更明确了我今后的工作的方向,而我也将本着新课程的精神,踏实、努力地做好我的工作,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转变角色,重新熟悉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与学生共成长,不断追求新的自我,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作者:张桢 所属班级:庆阳初中历史1班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历史学科的培训心得体会


本次暑期培训的日程已经过半,回顾前两轮的镇县级培训,我有很多感慨,更有许多收获。我感慨:我能成为本次培训中的一员,是很值得庆幸的。培训开始前,我对本次培训还有些想不通,暑假期间,烈日炎炎,难道十几天的培训还能发生什么奇迹不成?但亲身参加培训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我原来的想法的确错了。从县局领导对各科培训的精细安排,到聆听周局长的精彩报告;从各科培训秩序的井然有序,到培训过程中老师们表现出的高涨热情;我意识到,这是教育局领导高瞻远瞩,为促进每位教师迅速成长,为提升博兴义务教育整体水平想出的妙招。不仅在培训中让老师们开眼界,长见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产生学习的动力,其作用立竿见影,非常奏效。

两轮的培训,我有了更多的收获。到县里参加培训的每一天,我都被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所感动,所激励,所震撼...从各学校对每册教材知识线索的梳理到亮点展示的精心准备;从年轻教师表现出的优秀素质和工作中坚持不懈的“蜗牛”精神,到教研室魏老师的精彩点评;从老师们交流中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到张齐庆老师深入浅出的答疑解惑;从马玉梅老师谈“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的教学反思到杜金英老师介绍“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的新颖构思设计...使

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重新给自己定位:我要学习,我要改变自己,一切从头开始......

虽然本次培训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是它产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参加培训的每一个老师都有同感:不仅在本次培训中学到了许多,悟到了许多,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培训的经历产生了学习上进的内驱力,相信老师们定会乘着本次培训的强劲东风,勇往直前,不断学习,努力提升和丰富自己,在我们平凡的工作中争做学生喜欢的好教师

历史学科教学能手评选大赛观摩心得


xx年5月7日,学校领导鉴于我是新上任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特意给了我一个增长见识的学习机会:派我去德州参加山东省第六届历史学科教学能手评选大赛观摩学习。接到通知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栽培,我一定好好地学习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优点,并吸取别人的优秀教学经验来充实自己,力争把这些好的东西都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作中来,以期达到能够提高自身能力和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
一、通过观摩了参加本次比赛的数名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教学,我获益匪浅。现将几点自己认为优秀的地方列出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前辈教师们批评指正。
首先,参加比赛的教师本身的基本素质普遍极高,学案课件的设计科学、合理、实用,在目标的制定上也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结合,目标教学贯彻课堂始终,达成度较高。而且参加比赛的教师在课堂上个个教态自然、语言随和、亲和力强,与学生的关系十分融洽,课堂气氛十分和谐。比如第一位说课的陈静老师,在课前与学生们做了充分的交流,和蔼可亲的笑容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课堂上老师们收发自如,特别是在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的环节方面,体现了较强的课堂组织与驾驭能力,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课堂上学生学习与合作氛围较浓,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而且动得有序而不乱。
其次,“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现代课堂教学理念体现得较为充分。本次参评的19节课,没有一节是“一言堂”,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始终贯穿着学为主体的课改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穿插小组内的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执教老师通过设计难度递升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讨论与交流,并通过给小组赋分评比优胜组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小组间的相互竞争。特别是济南外国语学校的侯淼老师在这一方面很值得我学习,她讲解《难忘九一八》的过程中,对于西安事变各方的态度要求学生分角色饰演并大胆阐发自己对于自己所饰演的觉得态度,有一个学生饰演何应钦,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时超出老师的想象,思想极度开阔,且思路正确,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赏和好评。所有参赛的教师都制作了精美的电脑课件,生动直观,真正起到了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而且在课堂上对现代教学手段使用之熟练让我赞叹不已。
再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都注重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环节设计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授课过程中讲究学以致用,体现学史明智、服务于现实的理念,拓展提升到位,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与今天的现实结合起来,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应用能力。其中有一位老师,讲解《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这一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意拿去了本课中提到的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如:石榴、核桃、葡萄。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把这些物品奖励给回答问题积极性高而且回答问题准确率高的同学,由此极大的鼓励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效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在这一方面还有陈静老师表现得极佳,她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金字塔,把学生分成红蓝两队,按学生表现看哪个队的学生能率先达到金字塔的顶端,由此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极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高,而且对于课堂中得重难点问题教师讲得较为透彻,先学后讲,把讲融入到教师对学生的检查和学生的展示活动中。
第四:深入挖掘教材,不拘泥于课本。每一位老师都能够从深层次的地方发掘课本知识。他们挖掘教材知识的深度之深令我感叹,他们自身具有的丰富的历史内涵也让我由衷地佩服,所有参赛教师对教材的分析挖掘深入细致,材料补充丰富,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第五:注重当堂检查学生识记情况,并配有随堂练习。每一位教师都在课件的最后设置了随堂练习,不仅充实课堂内容,而且还可以用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把握程度
二、作为新任教师,我觉得每个老师身上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这我班门弄斧地简单的就一节我自己觉得优秀的课进行简单的介绍。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就是第一位讲课的陈静老师,她的身上有很多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首先,她语气温柔,态度和蔼,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其次,她自身对于本学科的修养极高,对课本挖掘的深度极深。再次:讲课条理清晰、连贯,她所讲的是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她把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是废墟篇,第二是思变篇,第三是鼎盛篇。按照这个顺序有条理的讲解整篇课文。

再次,课件制作精美,内容丰富,视频和图片结合使用,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气氛而且在让学生欣赏的同时能够获得知识的增长。
第四,亮点突出。本节课的亮点为:她以编写自己的汉书为主线,连贯顺畅的把汉朝如何从一开始的经济萧条国力衰弱的社会变成一个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庶的社会,既锻炼了学生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又自然而然的讲解完整节课的内容。陈老师还有一点很出彩,就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金字塔,叫做勇攀高峰。把学生分为红队和蓝队两个组,分别从金字塔的一个底端开始,按照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和积极性,比较学生哪一队的学生能够最先到达金字塔的顶端,这个环节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高。
第五:本节课唯一一个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紧张最后没能对勇攀高峰这个环节进行总结。
三、根据本次学习的成果,我要把好的精华的值得我借鉴的优点移植到我自己的课堂中来。首先,改革课堂模式。改变以前以教师为主的输入式的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主导,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手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当学生自己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后学习就简单起来。
其次,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可以给表现好的小组加分,而表现不好的则要扣分,在小组式的一个氛围下来刺激学生为了小组荣誉而积极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再次,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利用的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多媒体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兴趣,而且可以在其中添加一些比较重要而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因此,能否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利用的好与坏都直接关系着学的学习成绩,因此我打算以后多运用这种高技术的教学媒体,以期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效果。
第四,调动学生的当堂记忆能力,并在最后给予当堂测验,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提高课堂中每一分钟的利用率。我希望可以通过我对课堂的改革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情感的目的,并且希望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他们自己,是他们得到更好地成长。

xx年7月16日

国培学习感悟


20xx年9月13日,我有幸成为了国培的一名学员。到今天,已经完成了专家与名师的授课必修课部分和一些选修的课,剩下的我将继续研修学习。在这过去的十多天里,我们在教育专家的引领下,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重读了教育和课堂。国培,不是空头理论的繁琐分析,是理论和实践对接的内化;国培,就像一位共事多年的挚友,帮我化解了很多教学过程中困惑、烦恼。

随着教育、人才的需求和发展,以及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教育作为一种补充学习的方式,在教育中越来越占重要的地位。国培的魅力在于真实、有效、即时、互动。真实的专家课堂实录让自己在学习中寻找到差距,有效问题的解决正是我的内需,互动交流,资源共享达到更有效的进步。而我更是这次国培中的受益者,这次的国培学习给了我探索课堂改革的方向,也给了我信心和勇气。在国培中,我不仅仅收获着,更是进步着。在这次学习中,邂逅了很多满腹经纶的专家与名师,一起学习的学员都是来自国培陕师大甘肃5班的教学能手,他们个个身手不凡,无论是专家、名师,还是我身边的这些教育能手,在这个月的朝夕相处中,都给我很大的帮助,非常感谢他们。根据艾瑞报告表明,中国大约有57.3%的网络学习者是在职成人,他们中间大约有20.2%的人接受职业教育或考试辅导课程。

由此可见,网络教育的前景是十分可观的。因此,我从分析网络培训的优点入手,认识到网络教育的魅力和优点:

1、网络教育有利于个性化教学。网络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可以让系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同时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针对不同学员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

2、网络教育有利于自主化学习。网络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使得学生不再受时间、地点、课程进度等影响,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而且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创造了一个更为便捷的沟通平台。

3、网络教育有利于学习现代化教育。网络教育的信息处理功能很强大,它能生动的展示学生想要学的内容,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声音,或者是动画等等,最直观的就是学生还可以找到视频文件,这样看起来的效果会更好,学生接受的也会快一些。

4、网络教育有利于教学管理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管理平台具有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功能,被应用于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中。远程学生的咨询、报名、交费、选课、查询、学籍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交互的方式完成。

5、网络教育可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网络教育不再受校园的局限,使得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成为一种可以向更广泛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

6、网络教育有利于资源节流。资源节流是现今社会发展所提倡的,网络教育由于网络这一平台上大幅减少了累积成本,而这些费用可以用在为学生提供更好性价比的学习上,比如招募更多的授课教师以及使用更多教学设备,比如减低学生的费用。网络教育有着以上的优点。从这些优点上,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教育的优势十分出众,而网络教育的发展实在令人期待。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普及网络教育的范围,使更多人从中获益,使教育的发展更显现代化,使我国成为教育、科技强国。

7、网络研修便捷的为我们调整了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学手段。作为一名西部教师,教学信息的阻塞,培训机会有限,自己就如一只井底之蛙,教学观念陈旧。时常会听到教改的声音,但苦于没有方向,没有方法,每天疲惫地工作,却不知怎么进行新课改。我只能加强备课的强度,力争把每个知识点整理得具体、全面,然后传授给学生。是国培让我懂得,我的这种灌输式教学正是新课程理念下需要杜绝的教学方式。

国培中介绍的有效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学什么更在于引导学生怎么学,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合作的课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再只是灌输者和传授者。我们追求课改的课堂,是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是师生共同成长、交流互动、心灵碰撞的平台。

以往我们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行走于课堂,再加上常年不变的老面孔,毫无新鲜感、吸引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旧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课堂的需求,而这次的国培学习,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是久旱逢甘雨的欣喜。现代教育技术的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大大增加了视听效果。通过这次国培学习,我要努力掌握好教育技术,充分挖掘,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国培专家与名师的授课培训结束了,时间虽然很短,但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观念的调整,专业的提升,更是增强了探索新课改的信心。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还会遇见各式各样的困难,但有了这次的国培理论学习和实践,我可以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化解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困惑和烦恼,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所学的理论不断实践,不断提高。实现让自己的课堂由有效转向高效,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农村孩子的未来做块铺路石。

历史学案教学的反思


历史学案教学的反思

童玉玲

(青海省西宁市二十八中学)

摘 要:教学的宗旨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从中汲取知识,达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案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能进行帮助和指导,不能代替学生去思考,可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关键词:学案;反思;历史

教学的宗旨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从中汲取知识,达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学案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能进行帮助和指导,不能代替学生去思考,可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中,存在学生没有兴趣,按以往传统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完全没有主动性,但在学案教学中,教师发挥的是引导作用,主要是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利用学案,把课堂的教学重点通过自学方式、讨论方式来解决课文中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学案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确实有突出之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由以前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通过教师发的学案,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在问题的点拨和引导方面。比如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小、图片、视频等方法提出本课所学的重、难点,由学生自己探讨和交流,通过制作精美的图片,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效果就比教师直接引入要好得多。

2.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结合情感教育。比如,在讲到祖国统一时,先出示教学目标,并用于右任的诗词朗诵导入新课,用诗人优美的诗句引入问题,在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3.学案教学比较开放,不拘形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对问题的认识,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对课程内容认识不断加深。比如在讲述《荆轲刺秦王》时,学生就对当时使用的青铜剑有兴趣,进而展开了一场有关古代兵器的讨论。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对一些问题能够有自己的见解,不拘泥于教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但在教学期间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能力不强。现在网络的流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课本知识的能力欠缺,学生往往关注视觉上的动感,忽视文章中的主题思想。所以,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授之以渔”才是教师想达到的根本目的。

2.在学案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设计学案的问题时,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文,如,在讲述《经济大危机》时,引导学生思考“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让学生归纳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总之,当今作为一名教师,真是“任重而道远”,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研究,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

之地!

参考文献:

何成刚,夏辉辉。历史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 马燕萍

国培感悟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国培感悟》的详细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记得刚刚培训的第一天就听长训班的同学说这场讲座是最值得期待的,因此就盼望着,盼望着,东风终于来了。

讲课的是来自华师大的教授、博导方智范。一个近七旬的学者,面颊清秀,精神矍铄,就差太阳穴高高隆起了;厚厚的镜片射出深邃的光芒,声音洪亮,不用扬声器,我都敢确定坐在面的学员也可以清晰的听见。

他的讲授 题目是《古诗词的新视野》,别的不说,我是听出了,也听懂了新视野和新境界。从古到今,自中至外,由点而面,侃侃而谈,不徐不疾。我不由得被引领,然后迷恋,最后只剩陶醉了。不可否认,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难点之一,我一直自负的认为我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有点东西的,(为什么特别说到教学内容呢?我的语言表达是非常标准的“无为普通话”,这辈子估计是无可救药了,从这点来说,实际上我是个不合格的语文教师,着实惭愧。)但听了方教授的课,他那广博的学问,他那犀利的思维,确实让我嗅到了高山仰止的味儿。

要说他是汪洋大海,并非夸张;我呢?顶多算是一叶扁舟,连浪花都不能算。因为浪花本身就是海的一部分,而舟不是。舟需是要主动进入的,继而乘风破浪。当然在像方老师这样的大海里,我肯定是不能直挂云帆的了。但有个念想,有个坐标,总不至于沉没,那也是莫大的幸事。

愿能汲取波涛的力量,让这叶扁舟快乐的驶在初中课堂这条溪流里。

最后我想化用一首古诗来结束我的感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国培之悠悠,独卓然而飘逸。

中国历史学习心得领会范文


俗话说,读史能使人明智,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学不完的文化,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会有什么心得呢?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上看到的片段来判断的话,吴姐姐应该是比林汉达系列更注重故事性的,着力突出的是历史上一些有趣鲜活的片段、人物,描写似乎更加细腻更加女性视角。但与此同时,在时间脉络走向上就弱化一点,有些故事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甚至是乱的,比如战国时孟子的故事,却放在春秋时伍子胥、勾践夫差的前头说,这也体现了专栏连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特点。虽然没那么多所谓,但对于第一次接触历史的孩子来说,时间轴上却有可能发生混乱。这是一个小小的缺点。这套书目前网上也有音频。

三、关于孩子读史的好处、年龄段及方法问题

历史概念其实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不到一定年龄是很难理解的,如果低龄读史,那么除非是和鲜活的历史故事相结合,否则是不大容易推进的。那么,孩子到底有没有必要读史?说句实话,我曾经也很犹豫,也是在跟孩子读《最美》的过程中彼此推动的结果。因为我虽然是文史哲出身的学生,却希望孩子能学理科,学科学、学技术,学一些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端学科。历史这种学科,吃饱了饭挣够了钱,玩玩可以,万一孩子学得太投入,将来非得搞这个,实非我所愿。然而,经过这四个月来天天晚上固定的讲历史故事活动,我也觉得自己是想多了,这个只是历史普及,孩子也并未因为天天听这个,就减少对自然、科学等的兴趣,除了听故事、了解历史线,对未来的历史学习考试有帮助外,还收获了这些意外的好处:

第一:大量成语、典故的透彻讲解。作为中国语言精粹的成语、典故,其实都是来自各种历史故事,还有比前因后果铺垫十足地讲解这些故事更有助于了解这些语言的吗?一鸣惊人、老马识途、唇亡齿寒、病入膏肓、围魏救赵、四面楚歌、千金一笑、退避三舍、一鼓作气、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百家争鸣孩子对这些语言的理解自然而然就上了一个台阶。牛妈家儿子牛少听完了郑庄公的故事,再跟妈妈吵架的时候不到黄泉,永不相见脱口而出,有没有感到那文化扑哧扑哧地往上飙啊!?

第二:掌握到多种多样的人生套路。我有时候问闺女们历史故事好听,还是童话故事好听,答曰历史故事好听,因为童话故事太无聊了,就是公主王子过上了幸福生活,要不就是没儿没女老夫妻有了个神娃!我的乖,原来是嫌童话故事套路化,不新鲜。然而,一切都是套路,历史也一样是有套路的。破釜沉舟的套路玩过好几次,忍辱负重的套路玩过更多次,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开国皇帝都在玩啊!韩信哭着说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时候不会想到,后面还有前仆后继的功臣被杀掉。历史总是惊人的重复,孩子们听到东汉,已经知道在信不过的人面前永远不要流露真实情感,在敌人说来呀来呀的时候一定不要追上去。因为这是历史,是真实的,不是被大灰狼吃了以后还能剖出来的故事,所以才是真正可以借鉴的。都说读史可以明智,等以后来到职场上遭人算计,可以在心里微微一笑小贼,你这些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啦!

第三:感受千样人生。人这辈子,只能活一次,但在书中,却可以活千百次。我们自然不愿意让孩子去经历乱世,那么也就失去了体会英雄辈出快意江湖年代的机会;我们终其一生可能都是平凡普通人,那么也就没有感受王侯将相英雄美人情感的可能。幸好我们还有书,有真的来过这个世界,真的拼过、爱过、哭过、笑过的人的故事可看。我家老大听故事的时候一定要站在胜利者的立场上,先问最后谁赢了,然后选择一个她向着的人,为的是最后不为角色伤心。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人的情感往往自己说了不算,孩子会跟着故事情节走,跟着喜怒哀乐、患得患失,或得意忘形,或懊恼后悔,或意气风发,或伤心落泪。项羽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在渲染了半个多小时的悲壮气氛下,早早就说要向着刘邦的大宝最终忍不住哽咽流泪。有这一滴五岁孩童的纯真眼泪,这本书也算没白买。

第四:正三观,练思考。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就是说,呈现在后人眼中的史,往往是经过主观修饰加工的。虽然值得商榷,但历史的主观性,无论是记载的主观性,还是解读的主观性都是毫无疑问的,关键在于每个人自己的取向。我个人认为林先生的三观基本上是很端正的,既不腐朽过时,也不矫枉过正。如果说读史读史,读读热闹过去了,未免可惜。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加以妥善的引导发挥和提问讨论,孩子们便可以借助历史故事,奠定非常端正积极的三观基础。

那么,究竟多大开始读史合适呢。我家五岁半开始读历史故事,我个人认为,这稍稍还是早了点,但以故事为切入呢,只要孩子不抗拒,也不是不可以接受。通过听我讲历史故事的小读者们的情况反馈,我觉得7-12岁的孩子似乎听得特别好,对里面一些隐含的更深的道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最早也不能早于5岁了。读完可以买一套漫画集让孩子自己读,比较有趣。

我家的讲法也说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下:一天一个故事,以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集为蓝本,提前会做一些功课,对里面提到的成语、典故、名古文、后世诗词、人物评价、人物轶事做适当的拓展。其中一些节点要问孩子们的观点、意见和选择,一个朝代结束,进行一个总体的测试,以考察吸收理解的程度,再适时推进。对于一些过细的战役情节,以及过于纷繁的人物姓名,我有的时候会故意省略掉了,一切以保持孩子听故事的兴趣为前提,该恶搞的时候要恶搞,该穿越的时候要穿越。经过这一遍的串讲,我自己的收获也是无比巨大的,甚至超过自己在上学时学到的、感受到的。我想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关于最近读史的感谢,也就是上面这么多了,只是一家之言,毕竟历史真的真的是很主观的东西。然而说到底,中国的孩子,我真心认为确实还是要读一读中国的历史,功利点说,读史对学习语文的帮助极大,不光是典故知识方面,更加是作文思想方面。宏观点说,因为我们中华文化的根在这里,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中国历史学习心得篇三

一: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陈胜。(语见《史记》。)

这句话虽然有时候也是革命性的,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破坏性的。因此,这句话也就成为后来中国历史上一切社会暴力的发动机。它是爆炸中国社会纵向基础的炸药,一次次破坏了中国社会整体结构的稳定。

在同一个时代,有三个人说过类似的话。项羽说的彼可取而代之,体现了一个贵族子弟的自信。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耳,体现了一个小官僚对豪华奢侈的向往。陈胜说: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体现了一个生活在低层的农民的悲愤。

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关羽、张飞。

虽然这句话不见于史书,但历史就是这么传说的。所以也就几乎成为历史了。

这句话虽然很朴素,很平凡,但却是最真实的反应了横向贯穿中国社会的义的哲学。这句话不仅仅可以用来说明友谊,也经常可以被用来描述爱情。虽然也经常成为帮派或者黑社会的信仰,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和友谊。包含在这句话里的义气哲学,就是中国历史上人与人之间维系横向关系的纽带。

排列在前两位的这二句话,一纵一横地刻画了中国社会的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

这句话讲述了一个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辩正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中国历史变换的契机。

中国历史之所以能够稳定的原因,就在于人民大众能够和谐地载舟;而中国历史之所以动荡的原因,则因为人民大众风起云涌的覆舟。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的朝代更迭,都是对这句话的再次注解。

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这句话见于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虽然《后出师表》有可能是后人伪托的,但这句话却真实地写照了诸葛亮的一生。也因此而成为中国文人官僚的精神追求。

这句话是只求过程,不计结果的这种心态的自然流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对这句话的自嘲。

五: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桓温。

这句话浓缩了中国历史上的所有丑恶,也是中国官场文化最卑鄙行为的能源。它成为了滋生社会邪恶的恒温土壤。不管是任何方式的对这句话的赞同,都应该成为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上的理由。

这句话的原文是: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最初说出这句话的人虽然是晋朝的一个将军,但后来却被读书人广泛引用。

第四第五这二句话,都是后来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流传相当广泛的名言,这二句话分别从两个终端描述了中国古代活跃在上层领域的精英们的思想追求。

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首相,以贤著称,而恒温是一个手握实权的将军,颇有功名。说这二句话的人虽然文武不同,但它们却刚好代表了古代的精英分子的不同追求,要么是鞠躬尽瘁,要么是遗臭万年。不过虽然是遗臭万年,有人的却自以为纵做鬼,也幸福。

六:精忠报国。岳飞。

其实这句话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个意思。但因为这句话是武将说的,所以听上去更直爽一些。

文臣的鞠躬尽瘁,武将的精忠报国,支撑了中国历史的沉重脊梁。

七: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这句话虽然说的是个人行为,但听上去比精忠报国大丈夫气概还要更浓一些。所以也显得更豪迈。

说自己而不说国家大事,却只让人见其英气勃勃。但由于说得比较委婉一些,所以不如岳飞的精忠报国为大众熟知。

八: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语见《三国演义》。)

这句话是曹操成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自私自利的人的真实心态。曹操虽然是个十分有才能的人,却也是一个性格十分恶劣的人。

所以历朝历代为曹操翻案的人基本上也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虽然富有才能,但人格却很卑鄙。他们希望通过为曹操正名的机会,为自己的种种丑恶行为辩护。曹操也就因此而成为中国上自私自利者的教主。

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同,和岳飞的精忠报国也不同;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一种为名誉而个人奋斗的意识流露。

这句话和前面的那一句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是二个极端。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是对历史的反动;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照汗青则是对历史的正动。

十:莫须有。秦桧。

这句话浓缩了中国历史上官场的一切黑暗,也使得法律的神圣成为一句空话。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载舟覆舟的过程,就是因为有这莫须有三个字在作怪。所以这三个字,就成为历史上所有的皇朝走向腐败的催化剂。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只知道水能载舟、覆舟,却不知道水从载舟到覆舟的过程的转变是因为什么原因。

其实,历朝历代的官场政治斗争的起因就是因为这个莫须有,结果也是由于这个莫须有。这个莫须有,就成为历史行船的航道上的一块巨大礁石,当一块块的巨大礁石布满了航道时,翻船是免不了的了。

秦桧到底是个宰相,聪明人,只一句话就概括了官场的特征。作为这三个字的正确实践者,秦桧的人品官品也可想而知,就凭这一句话,任何为秦桧翻案的徒劳就显得多余。

有了这个莫须有,躲躲老猫可以死,喝喝开水可以死,睡睡觉也照样可以死。

讲了这十句话的人中间,有二个皇帝(刘备、李世民),四个王(陈胜、曹操、刘备、李世民)、四个宰相(曹操、诸葛亮、秦桧、文天祥),五个将军(霍去病、岳飞、关羽、张飞、桓温),二个状元(秦桧、文天祥),一个农民(陈胜)其中一部分人的身份有重复。总结一下这十句话的标签就是:帝王将相,状元农民,(异族入侵),成者为王。

不要看中国历史洋洋洒洒,长达五千年;据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翻起。然而几千年的历史翻滚变化,基本上也没有超出这十句话的范围。理解了这十句话,你就理解了中国的全部历史。

国培初中语文培训感悟


文/xx年国培初中语文班一学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九月二十九日下午,我们初中语文国培班的学员一起乘包车到合肥市庐阳中学进行教学观摩,一下午听了合肥市四位老师的优质课赛课。回来时,夜幕已经降临。汽车在并不宽阔的省城街道上缓缓而行。车厢里一片寂静,忽然,我后座位上的一位女学员的电话铃响了。电话是她家人打来的,告诉她孩子要妈妈。这位学员便哄她的孩子:妈妈今晚不能回家,明天上完课就放假了,妈妈明天回来,你要听奶奶的话。孩子可能同意了,她又告诉家人:读《少儿画报》、讲故事给孩子听,哄他睡觉。汽车像只蜗牛爬行着,过了一会儿,女学员的电话又响了,家人告诉她:孩子又哭又闹,就是不睡觉,非要妈妈。女学员又告诉家人,给孩子讲故事、读画报,再拿一件我的东西让孩子握着,哄他睡觉,今晚我真回不了家。她的话语有点哽咽,车厢里更是一片寂静。

她为了参加国培学习,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是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为了教好别人的孩子。她丢下了自己幼小的孩子,割舍了母子亲情。是啊,参加国培学习的学员,谁能不割舍许多呢?

文/颍上甘罗乡村教育社 郭洪侠

有幸参加国培班学习,有幸听到合肥市优质课比赛,听后感慨万千。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清朝陈宪章也说过:“学贵有疑。”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总是认真阅读,有时候愚者千虑,也有一得。

我在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落日的幻觉》这一课时,发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首先是我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偶然发现文章第五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现象是不可以升向天顶的。升向天顶的是蓝灰色的暗弧和亮弧。这里存在语病。

再次阅读题目---《落日的幻觉》。我疑惑起来:什么是幻觉?于是查阅商务印书馆xx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p596面,查到“幻觉”的定义: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那么日落缩身变圆、变大,是有外在刺激的,这是幻觉吗?我又查询了有关错觉的定义,p239面,是这样解释的: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词典还专门举了一个例子,如:筷子放入有水的碗内,由于光线的折射,看起来筷子是弯的。就是一种错觉。我也举个例子吧,2岁的泸州小女孩黄秋林因患眼肿瘤,网友捐善款21万,因病情特殊,沟通不畅,网友以为女孩的父母不想给女儿治病,想卷款逃跑,和女孩的父母发生了了冲突,女孩的母亲因精神高度紧张,和受到误解,得了神经病,坚持认为网友要取走善款,大家要害她。网友是错觉;女孩的母亲则是产生了幻觉。吕布为貂蝉赶蜜蜂,这种现象在董卓看来是调戏貂蝉,毫无疑问,这是貂蝉故意给董卓造成这样的错觉;假如说董卓没有看见任何现象,就说吕布居心叵测,这才是幻觉。由此看来夕阳给人的印象不是幻觉,而应该是错觉。

细究下去,我还发现,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为了引出日落的各种景象,是这样导入的,说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朝阳,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流连观赏,吟咏描绘。经查阅资料,我发现:《诗经》中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的观察。”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有“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的落寞;周邦彦在《兰陵王·柳》有“斜阳冉冉春无际”的遐想,元代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思乡; 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有”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孤寂。非常有名的当属王之涣了。他在《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更是耳熟能详。其他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古诗文中不乏吟咏描绘夕阳的句子。想必作者是采取对比的手法告诉我们别人都没有注意到夕阳的美丽,只有他发现了。这种对比突出的手法突出了什么,我倒有些疑惑,对于一篇说明文,煞费苦心的引诗用文,表明人们很少关注夕阳的写法,是否违背了写作的要求:和中心有关的写,可中心无关的的材料,虽美也要舍弃。当然为了让文章文质兼美,适当引用诗文,使说明更具 有说服力,给文章增添文采使文字典雅;使文章简练,以一当十,这都是可以的。但本文的中心是介绍产生错觉的原因,谁关注不关注都无所谓的。顶多表明自己是善于观察和博学之人。

而在说明的过程中,存在说明不够准确的问题,譬如第四自然段,作者在说明太阳为什么看起来是深黄和殷红的时候,文章介绍是因为太阳中的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的多,举了紫色光的散射是红色光的十倍以上。然后作者说: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我看的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有些原理解释的也不够浅显易懂,天空中为什么会有暗弧和亮弧,看后我并不能清楚的知道原因。更有甚者,xx年9月29号在合肥庐阳中学听合肥市的优质课比赛,四位优秀的老师在授课时都没有注意到,按照文章的说法,这暗弧和亮弧的位置其实是在夕阳对面的天空中,他们展示的图片都是夕阳的正上方。

而在第二段中罗列落日错觉的时候,开始就说落日变大了,可是到结尾也没有说明原因。只是简单的说仪器相机都证明太阳并没有变大,也没有提出希望,让学生去探究原因。

文/淮北市烈山区蔡里初中 周方见

晚饭后,和室友徜徉在金秋的校园。学院里广播伤感的歌曲和着柔弱的秋雨追随着或悠闲、或匆匆的一群群洋溢着着青春气息的学生脚步。浓郁的香樟树下甬道上的人流中,一股久违的,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香味,扑面而来,心灵瞬间凝固在飘渺的梦幻田园牧歌。抬眼望去,一树桂花,站在秋雨的黄昏的朦胧中,超越历史的时空隧道,突兀的站在我的眼前,四目相对,满树的米花或亮或暗,香气拥抱着我疲惫身心。

往事如风,记忆的片段如花儿般慢慢的舒展开来。

也是这个季节,我第一次彷徨在美丽的安徽师范大学的小路上,提着包包裹裹怯怯望着来往的人流,内心的茫然和失意尽情写在我的脸上。塑胶操场的上边,紫藤长廊的尽头,一树桂花,罗裙紫玉,抚慰着我青春叛逆的满身伤痕,浓郁的香气带着独特的气味浸入我的灵魂。多年以后,我无数次在梦中深深的叹息,无数次追忆在桂树下那一香袭人的月夜,追忆那桂花下电信话吧的心灵悸动。

岁月如歌,青春的背影被我远远的甩在后面,逝去了淡忘了消失了,如儿时的同桌,记忆里只有怅惘的甜蜜。

也是学生的我,也是在校园食堂就餐、端着饭盘四处拥挤的我,微笑着看着眼前流动的红裙绿裳,带着一种距离感想象着这深秋合肥校园里演绎的情感故事,带着一种审视的心情评判着学生的轻浮窈窕。

在这棵桂树注视下,世外桃源的洒脱,飘逸飞絮的闲适,一切戛然而止!心情如童话里那个穿着新装的皇帝,在街上游行的皇帝!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里夕阳斜”。

也曾,我在自家阳台的院落里栽下一棵桂花,精心浇灌,一年,两年,最终在漫天的雪花中香消玉殒。

此时此刻,在他乡,在浪荡的驿动中,和桂树就这样相逢。心灵想通,无言相顾!

是那棵桂树吗,是你在等待吗?

鱼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是否,那一尾紫燕,已经飞过人海,飞入幸福的人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