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 导航 > 大学生学习贯彻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大学生学习贯彻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大学生学习贯彻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大学生学习贯彻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在常人眼里,价值观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理论体系,令人难以记忆,更别说参透其中况味、解读其中精髓了。正当我等众多国人为此而纠结之际,2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用大字套红的醒目方式发布了高度概括了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寥寥24个字,简单12个汉语词组,是否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十分宽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准确地概括?对此,笔者无力论及,只想从中提取自己最为尊崇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的内容加以拙述浅论。

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我认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其最为核心的内容,是最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部分,国人当谨记于心、实践于行。

作为每一名,必须要牢记自己在实践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责任使命,必须自觉的将自己放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之中,努力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自己投身于社会熔炉、立足于人群之中的金言玉律,思想中绝不可存有半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何干?”的狭隘之思,更不可把自己置身于学习实践“核心价值观”之外。戒浮除燥,远功淡利,淬火良品,求做优民,稳立于爱国平台之上,安心于敬业沃土之中,高举起诚信的旗帜,努力营造友善的东方乐土。共同为重拾并凝聚起中国人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助力加油、贡献微力、奉献热能,合力改变中国人濒临“集体无信仰、个人信仰杂”的危险局面,让更多的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的信仰回归到一元化的正轨,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再去追求和张扬个人信仰和价值取向的相对自由。因为只有人民对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了共同的信仰,形成了强大的国家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有力量。

对于人民来说,国家是什么?国家是为保障和增进普遍人权与自由而设立的,由人民授权其以人们同意的方式进行统治。由此可见,国家是人们共同守望着的物质与精神家园、是人们权利和自由得以充分保障的守护神。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自己的国家或者是自绝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孤独无助的悲催者。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始终把爱国作为不二的选择,无论是做人还是干事,都要始终依靠并稳立于爱国的平台之上;无论走到哪里、面对何人,都要斩钉截铁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切忌在外族面前不自尊、不自爱,盲目盲从地崇洋媚外,瞪眼胡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在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中,同心助力中国良好形象不断提升和展扬。

“成家立业”是中国人永远也说不尽、道不完的生活话题,而成家爱家是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立业是个人社会性本质地充分体现。因此,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仍然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的中青年人,一定要把“敬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坚定不移地安心耕耘敬业于自己的那片沃土之中,把爱岗与敬业有机统一于一体,让敬业真正成为自己多元的价值根脉中最最核心的一极,象袁隆平等新时期“中国英雄”一样,把个人的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共向的价值观严丝合缝地融于一体,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祖国利益的实现融为一体。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根茎,是中华民族不倒的重要支柱,是一个人成其为人、成其为好人、做成事、做大事的根本保证。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始终高举起诚信的旗帜,与人相处诚信为本,做事经商诚信为要,努力做到用诚信构筑人信,用人信构筑国信。用嵌入我们心灵深处的贵如万金的诚信芯片,激活我们蕴藏于灵魂深处的诚信因子;用安装于我们心灵门户的“木马软件”,一刻不停的绝杀我们自身时不时繁殖出的“不诚信”病毒;唱响诚信主旋律,奏鸣诚信交响曲,扮靓诚信中国人。

“爱仁者人恒爱之”。友善是社会稳定安祥和繁荣昌盛的浮化器,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粘合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始终把教育引导国民尊崇“友善”作为重要的引擎,让全体中国人都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久弥坚地追求友善、信守友善、弘扬友善,共同为营造中华民族这方友善乐土而做出不懈地努力。《大学生学习贯彻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果您喜欢,那就继续支持关注我们。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


2月12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这24个字,浓缩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和中国人民的中国梦提供了理想信念上的精神支撑。

有什么样的价值认知,就有什么样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着积极的价值认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价值认同,不管是道德至上,还是群体至上,无不显示出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强烈作用力和影响力,左右着社会和人民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追求。正是这样的社会价值观,指引着中华民族不管是在何种境况下都能战胜危难,不断前行,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团结爱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国家形象的塑造、社会力量的凝聚、个人价值的实现,都需要社会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做引领。这样的价值观,反映了国家、社会、个人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良好形象,是全社会共同的追求、根本的目标。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走到今天,面对社会转型、利益调整、认知分化的新格局,面对实现梦想、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的新诉求,提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进一步凝聚力量、赢得共识、产生认同具有积极作用。而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认识,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所产生的强烈共鸣已可见一斑。

一个没有精神追求和价值信仰的国度,无以立国。国家如此,社会如此,个人也如此。人无信而无立,信就是符合道德的精神追求,就是符合主导的价值判断,一个失信之人就不会被社会认同,不会被群体认可,不会被亲友接受,又怎能立业、立人?由此,从国家层面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个体精神价值需求,这对于树立价值追求,强化精神认同,纾解内心焦虑,排遣精神空虚,可以有效起到规范群体和个人行为的作用。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价值精神,又彰显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精神面貌,是知与行、继承与创新、目标与结果、倡导与规范的有效统一。这里既有传统的家国情怀、故土情结的体现,也有仁信、义利的美德,既有民主法意的彰显,也有幸福富强的追求,无不是民族精神和社会价值的反映,无不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

精神之纲已经确立,价值之帆已经张扬。如何使精神之纲更具战斗力,价值之帆更具凝聚力,关键在你我的具体言行,在于自觉用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言、立行、立业。

学习贯彻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学习贯彻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


当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强化与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培树,已然成为全国上下热议的主题。邓小平曾经指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笔者认为,教育从娃娃抓起,其本质就是把对的教育引导责任重点放在家庭,因为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长的主阵地,是孩子行为临摹的第一人,“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此言虽然具有违背辩证法原理的绝对化之嫌,但是,这种绝对化定性,现实生活中还真有其存在的无数范例在佐证着其合乎逻辑的正确性。毕竟强盗的孩子成长为社会精英在全世界范围内还真的是凤毛麟角,在我们世代生活的地球之上用放大镜可能也难寻几人。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当一个带着小孩儿在公共场所游玩的父(母)随手将瓜果皮核扔到地上时,他们的孩子也必然会随之效仿之。

当下,一些有识之士,对家庭教育泛功利化很是堪忧,这绝非空穴来风。因为,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的为人作派也确实令人堪忧。请看,为了孩子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今后能够成龙成凤,几乎所有的年轻父母都心怀功利地绞尽脑汁、想尽办法,甚至用尽财力,将自己的孩子过早地送入各种门类的智力和才艺学校,进行超前又超常地培养教育。而据笔者观察,这其中又有绝大多数家长只注重了对孩子才智教育,一个门心思把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考试成绩上,分分分已然成为了中国大陆众家长们的命根子。他们全然不考虑对孩子思想道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历练,导致一些孩子从懵懂起步就踏上了为“分儿”是举、智在德上的畸形发展的羊肠小道,令人忧虑和不安。

《三字经》有云:“子不教,父之过。”是的,为人父母者,当自己的孩子有了不良的行为举止时,我们必须有要扪心自问,这是否是由于曾经日常的行为举目存在某些过失和瑕疵所致?如此这般的及时省察,最大的受益者定然是自己的孩子,而最终的受益者则是我们的国家。

讲文明,懂礼貌,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思想情操,绝非个人私事,而是事关全面提高国人素质,事关中国未来发展态势和命运前途走向的盖天之大计,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必须要从抓好孩子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做起,特别是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们,更是责无旁贷。

那么,家庭特别是为人父母者,该如何承担好对孩子实施到位有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养成责任?我想,不可泛泛地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一锅煮、急不可耐拔嫩苗,一定要针对孩子年龄认知去有的放矢且润物无声地实施教育引导和悉心培树。具体地说,应当把培树孩子核心价值观的视角定位在最最基础的“友善、孝敬、诚信”这一道德价值核心上。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尚的思想品质、优秀的文明素质、健康的心性行为等诸方面入手,打牢孩子高尚且雄厚的思想道德基础,确保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成为品良德高人。

首先,家长们要重视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和思想道德品质的锤炼,着力将“友善、孝敬、诚信”的价值理念移植到自己的思想基因之中,自觉地用自己良好的素质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引导孩子从小就尊崇“友善、孝敬、诚信”信条,不断向优向善的方面用力做功。其次,家长们在抓好孩子才智教育培养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好对孩子思想道德品质情操和健康心性的教育培养,着力教育引导孩子从点滴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讲文明、有礼貌、修品德、勤学习、争优秀。

“用力多者收功远”。只要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能够自觉自愿地承担起教育引导孩子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使命,只要我们的孩子们从入世之初就将稚嫩的思想根脉稳稳地扎入良好的家庭美德沃土之中,我们的孩子们就一定能够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合格人才。《学习贯彻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果您喜欢,那就继续支持关注我们。

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感想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感想》的详细文章,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爱国是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战国策·西周》中就有“国君岂能无爱国哉”的说法。而五经中的《礼记·儒行》中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古人有云:位卑不敢忘忧国。时光荏苒,二十一世纪同样不应忘忧国。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纵观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是一段从不缺乏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慨壮歌,是一幅由诸多爱国志士描绘的博大画卷。

汨罗江畔,我听见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悠远歌声,那是他内心坚定不移的报国壮志;

未央宫前,霍去病掷地有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那是他矢志平定外患,安邦定国的铮铮誓言;

燕京狱中,文天祥面对敌酋,岿然不动,南向行跪,一腔热血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那是他不为荣华所动,舍生取义的汗青丹心。

而如今,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国家社会建设的中坚后备力量,更应该树立起爱国之心,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的时期,爱国也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在革命战争年代,爱国是为民族解放,为解救而英勇献身;如今的爱国则是振兴中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要把对祖国无限的爱切切实实地落实到的行动中。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赢得一块块金牌;边防官兵在人烟稀少的哨所默默戍守;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坛上培育祖国将来的栋梁等等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爱国就是要尽职尽责,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就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拥有过硬的科技实力才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日常学习中,我曾被老师们的强烈的爱国情怀所感动。在学院组织参观鱼雷陈列室时,讲解老师诚恳地对我们说虽然军工的科研任务繁重且困难,但还是希望我们都能够投身于祖国的国防事业;专业课上老师希望我们如果日后出国深造,最好还是能够回来建设自己的祖国等等这些都寄托了前辈老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老一辈人如邓稼先、钱三强十年大漠无人问津,两弹开后天下尽知。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将倾;如钱学森、师昌绪,重重艰难险阻拦不住拳拳爱国之心。当祖国处于危难时,当祖国需要时,当祖国召唤时,他们义无反顾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而我们新时期的大学生在和平时期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尽到自己应尽的种种义务。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概括,爱国之心又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古老的中国曾经历坎坷,直到20世纪中叶,我们才从长久处于国家分裂与抵抗外海的艰苦磨难中迎来新生。韶光易逝,珍惜青春的责任吧,在这草长莺飞的春季,就让我们用青春的热血开始一场爱国的旅程。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东方!《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感想》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果您喜欢,那就继续支持关注我们。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12个词,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清晰易记。每个人牢记这24个字,努力践行,为国家改革发展助力,为民族进步复兴铸魂。这24个字,概括了民族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成为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所应遵循的普遍共识。中国,正在踏实迈出强大的步伐

一、在国家层面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有两个百年目标: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它是政治梦、经济梦、文化梦、社会梦、生态梦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在严峻的国际背景及国内形势下要实现中国梦这一国人共同理想,我们须做到:一、必须走中国道路,二、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三、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二、在当代社会层面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极其重要。在个人方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提炼得非常全面,包含了对国家、对职业、对事情、对他人的基本立场和态度。这四个方面的实现,是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的价值导向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作为公民应该践行的道德规范。

三、在社会全体公民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是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敬业是公民的基本职业要求,也是爱国在工作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和必备的道德品格。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这8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所从事职业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正是因为热爱,才能做到奉献。守德、重信谁都渴望、认同,但为什么许多人不去做呢?都在担心社会风气滑坡,为什么不愿意从我做起呢?一定程度上,说明价值观在制度层面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


有这样一位老人,在他退休后的十余年间,走进上海、北京、广东的上百所小学,走上讲台上为孩子们上语文课,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关于语文的魅力与感动。这位老人叫贾xx,是一位教龄已逾五十年的中国语文名师。你能否想象,这位家喻户晓的特级教师,放弃了原本晚年安逸的生活,忍受着病痛的煎熬,用双脚丈量着每一寸土地,在讲台上用生命点燃孩子们的梦想,用生命讲述着他爱岗敬业、崇德向善的中国梦。

XX年11月,我在xx小学的报告厅见到了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和蔼的笑容中,他平静的讲述着他的人生经历,而至始至终,他永远忘不了的,是学校课堂中那一双双好奇、充满求知欲的眼神,源于这份爱与职责,老人在该安享晚年的时候,毅然坚持在传道授业的道路中,无形中变成了正能量的传播者,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而对于我这个刚刚走向社会的青年工作者,眼中虽有大千世界的纷扰,感受着身边不同的思考和人生,我也总在沉思,我应以何种方式,以新一代年轻人该有的精神面貌,面对磨难和挫折,冲破束缚和世俗,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我是一个远离家乡的孩子,是一位新岳阳人。XX年9月当我告别父母,背起沉甸甸的行囊踏上隆隆南下的火车,当我离开满眼碧波的大海,只身前往1300公里之外的上海,清点行装,我发现我的青春行囊里,多了一份责任和对未来的向往。

作为一名教育者的辛苦,我从小就已经在同样是教育工作者的母亲身上,深深的体会到:每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用一种虔诚,一种执著,一种深情的眷恋,孜孜不倦的奉献并享受着奉献给带来的乐趣。脑海中,总是回响着童年时母亲在家常听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那时的我总是忍不住好奇,如此神气的老师,为什么用画下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而当自己真正走上这教师的岗位,才真正明白,这是因为作为人民教师,身上那重于泰山的责任!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爱的阳光不仅能照亮孩子们的心灵,同时被照亮的,还有我们自己!正所谓大爱无痕,无论为师、做人,我们都应该不着痕迹地用爱去滋润、去感化、去影响每一个学生。

孔子有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习近平总书记也对我们青年人说,心有榜样,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而在我的身边,也有这么一群默默无闻、但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让我心生敬佩。

记得,我曾吝啬对孩子们的爱,曾厌倦了这流水无痕的平淡,渴望到窗外飞扬我的青春;也曾抱怨这苗圃土壤贫瘠,儒子不可教也。学生们小小的犯错,常常让我怒火中烧。渐渐的,孩子们惊了,怕了,哑了,不与我亲近了,我开始慌了

乐乐是个沉默的孩子,很少回答问题,开学以来,经常忘记带作业,一次,他又忘记了老师的提醒,没有完成作业,放学后,我带他来办公室,严厉的批评他,告诉他写完再走。说完,便在一旁忙自己的事。忙着忙着,就听见办公室里传来了一阵幽幽的啜泣声。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乐乐在哭泣,手里拿着笔,豆大的泪滴滴在作业本上,纸上只写了寥寥几个字。这一幕让我手足无措,我不知道乐乐在脑中想些什么,为什么哭泣,站在那里的我如同被下了哑巴咒,只是呆呆的看着他。这时,三班的顾卫慧老师回来了,看到了呆呆的我和正在哭泣的孩子,没等把手里的东西放下,就走过去,轻轻的搂住哭泣的乐乐,对他说,好孩子,别哭了,愿不愿意告诉老师,你怎么了?顾老师看看,人长得帅气,字可真端正,看,这里有个小错误,生命的生要出头,顾老师帮你改掉,不然裴老师发现又会多订正了温柔的话语,像一层温暖的棉被,铺在听者的身上,说着说着,孩子的哭泣神奇的停止了,用笔慢慢的又开始写字了。之前的我一直拿乐乐没办法,有时他沉默,不肯说原因一哭就是许久,可今天,就是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就让他继续认真的写字。这让我感到一阵羞愧脸红,我到底有多久没有用心的和这个孩子对话了?或许我急于让孩子表现好而总是批评,但我却忘记了一直以来被当做箴言的话:教育是爱的事业!这让我明白了,在爱的眼睛里,根本不存在什么不堪造就之才,只要用爱去铸造,百炼钢也能成绕指柔。

现在,我心中怀着与他们一样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时刻提醒自己,坚定理想信念,恪守职业道德,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传播者。当我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向我的学生们道一声你早的时候;当我和学生们在草地上游玩嬉戏的时候;当这些孩子情不自禁地喊我一声妈妈的时候,我愈加感到有一种热切的渴望让我义不容辞地在教育这块绿色的、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付出我全部的责任和爱心。我知道,我肩上背负的是一种多么神圣的使命,我知道在这一片土地上,我必须怀着忠诚又纯朴的心,去辛勤的不求回报的劳作,我一定会很累,但我会让自己丰富又充实,我会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我们是年轻的一代,将成为这个世界新一代的创生者。我愿做一名志愿者,用行动融化世间的冰雪;我愿做一名支教山区的老师,用知识描绘未来的蓝图;我愿做一名抡车侠,用勇气筑成风沙的屏障。让我们踏上中国发展的时代之舟,在不断前行的远航中,承担起那一份责任,重拾起那一份善良与悲悯,让我们的文明之花在青春与和谐的旋律中盛情绽放!

学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