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 导航 >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很多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作文教学心得体会,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三、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 如开展活动、实物演示、现场表演等各种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
四、适当地欣赏学生,鼓励肯定学生。
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上进心强,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渴望成功、期盼正确评价是学生共同的,他们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
因此,教师适当地欣赏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以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因此,教师只有欣赏学生,鼓励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灵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写出具有真挚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小编 http://)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听作文教学课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老师心烦的事,孩子们不会写、不爱写,家长提起对孩子的作文辅导更是头疼。5月18日的一次听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xx老师的一节作文课,令我颇有感触:游戏,竟让作文如此简单!

看着xx老师课堂上轻松熟练的游戏安排,听着孩子们洋洋洒洒的写作表达,让我更坚定了对游戏作文的看法。

一、游戏作文——好玩!

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里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的确,孩子在游戏中接受的教育是润物无声且极为高效的,因为游戏就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引导学生起步作文与游戏紧紧地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兴趣盎然地观察、体验、交流也都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此时再让学生动笔,真正做到“情动而辞发”当孩子把写作看成“好玩的游戏”时,还怕孩子没兴趣吗?还怕孩子学不好吗?

二、游戏作文——简单。

有些孩子甚至是学生家长看来,作文似乎就是一个可怕的怪物,至少是个披着神秘面纱的人物,写作难,难于上青天。游戏作文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游戏作文的课堂上,孩子们经常是欢声笑语一片,身心状态极为放松,那种忘乎所以的投入还有谁会感到这是在学习作文呢?这里,没有作文课的沉闷空气,有的只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在或紧张激烈或幸福快乐的体验之后,每个人都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冲动,这时动笔写作,就成了真正的“我手写我口”。

回想自己的作文教学,因为这样那样的客观或主观的理由,只是进行着仅仅围绕课本的作文训练,尽管也想了一定的办法,孩子们仍写得枯燥,教师也教得吃力。xx老师的这节作文课无疑给我们今后的作文指明了方向。

省级作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20xx年12月13日24日,在任为新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快乐地度过了为期12天的作文专题培训,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有思想碰撞、经验交流的晨会时间。

一、觉察、体察与洞察,观察的内在品质习作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称曾深刻地指出:发达的智慧,最重要的特征是观察力。观察,是习作的起点,智慧的源泉。

有效的观察是习作个性化的基础。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正如叶圣陶所说:平时心粗气浮,对于外界的事物,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就说不清所见所闻是什么。写成一篇观察得好认识得好的文章,那根源还在于平时有好习惯。 而观察的属性与品质又把观察细化为觉察、体察与洞察。

1、敏锐的觉察力取得于意

从无意义到有意义,明确观察目的

有意识到留意识,养成观察习惯。

2、全面的体察力取决于神

观察实践的第一个过程,就是将客观外界事物的具体形象、色彩等物象反映到人脑中,形成感性形象,即表象。生活中的表象是极其丰富的。因此,表象是建立在全面体察事物形象基础上的。

表象中,有的能够反映某类事物的普遍性,有的能够反映某类事物的特殊性。因此,还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观察,将零碎的表象,梳理成表象群。

3、深入的洞察力取胜于心

习作中的观察,有别于现实性的观察,它是在现实性观察的基础上,以审美的态度去感知事物。在观察的过程中,内在的情感总是主动地期待着、捕捉着,一旦事物与个人的情感生活相符合,便会透过事物的形式达到对其情感性的把握,达到合情合理的表达需要。因此,观察中,更需要引导学生对生动的周围世界注入个人情感。

二、立人习作的根本

思想缺席的结果是无知和盲从,简单的教育方式往往导致学生简单的思维方式。为了应付考试,出现了所谓的万能作文,学生在写作时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阅读激发思想,思想照亮生活,生活影响写作。

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应该关注的是感情是否真挚,内容是否充实。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情,而不是一味的空话、套话。

三、高出着眼,小处入手习作的起步(三年级习作)

1、前挂后联,了解目标序列

由于教师对习作目标掌握不到位,导致指导无方;由于教师把理想的作文目标当成学生练笔的目标,致使自身陷入不满与失望,师生均是身心疲惫。 人教版教材的习作安排:单看目标是独立的,整体看能发现目标是渐次提高螺旋上升。

2、解读教材,明确指导重点

3、依据目标,心有评价标准

习作目标明确了,每一次指导重点也清楚了,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应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教师心中没有标准。

4、从读学写

在第二学段,我们可以依托句群关系,凭借教材中的典型语例引领学生感知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承接关系,体会写作顺序,练写一个自然段。

5、从观到察

中年级是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形式就是观察作文。

6、重视评改

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不能从语法的角度严格要求,主要是指别人看不明白的,或是与习作要求明显不符的,也包括一些错字和明显的用词不妥当的地方。

培训是为更好地工作做准备,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使自己渐渐完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