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高考励志演讲 > 导航 > 学习高考《考试说明》心得和高考复习策略

高考励志演讲

学习高考《考试说明》心得和高考复习策略。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学习高考《考试说明》心得和高考复习策略,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今年是我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的第一年,我省所有科目首次实现自行命题。与往年相比,今年高考最大变化在于绝大多数科目都设置了选考题。08年12月底,家长关注的2009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正式出台,对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各科的亮点、考试范围、试卷结构和试题难易度比例作了详细规定。
化学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其中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必考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等五个方面;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物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2009年的《考试说明》在内容、题型、分值等方面均没有太大变化,仍然强调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考查,在新课程下化学试卷的命题特点如下:
(1)依据《课程标准》命题,考查核心知识、主干知识
试题立足基础,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考点均为高中新课程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
(2)体现三维目标,关注化学观及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的考查
试题关注高中生是否具备应有的化学观和价值观(如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转化观、守恒观、动态观、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注意考查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掌握(如实验验证和探究的方法、 (3)呈现模块功能定位,必、选考试题各显特色
必考试题中有关必修模块的内容,在选修模块中没有再进一步拓展延伸的部分要求较高,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周期表等;有再进一步拓展延伸的部分要求较低,如有机化学基础、原子结构等。必考试题中有关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其要求按选修的要求设置,全面涵盖必修模块中相关的内容,如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热化学反应、电解质溶液、离子反应等。选考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高,除了必备的知识体系外,还注重考查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深层次理解能力,运用相关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断能力以及吸收、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等。


第一,回归基础抓教材
教材是考生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最原始载体,考生一年来的练习、考试题和将要做的高考题,都是改变情景和知识的呈现形式, 第二,回归基础抓题型
高考命题各学科题型相对稳定,题型是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载体。高考命题始终坚持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不回避,重点知识变换方式考。各学科重点知识和能力的确定要依据《考试大纲》如化学学科中的知识要求为理解或掌握、综合运用等知识内容和四种能力要求。化学学科主要做好注重理论概念知识,突出物质推断题型,突破实验设计与评价题型
第三,回归基础抓弱点
通过高中学习和历次考试,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知道自己的班级学生在哪些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第四,回归基础抓答题细节
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这句名言对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要有真实的体验,让学生将每一次考过的试卷拿来进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许多试题的失分并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答题习惯和答题细节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审题读题不仔细、回答问题不规范或不全面、学科用语不准确、答案涂写不到位、选择题答案从试卷向答题卷转移错误、基本概念和术语出现错别字等一些细节把握不好和不良习惯导致失分。建议考生将已经做过的每一学科试题出现以上错误统计出来,就会发现这样的失分在每一次考试中四个学科总分不会低于20分。并且在这一个月的复习中下决心有意识地改正答题过程的不良习惯和认真对待答题细节。


一、考试成绩情况
本次参考人数310人,平均分55.10分,最高分92分,最低分6分,优秀率(85分以上)2.26%,及格率39.0%。
二、试卷特点:
试卷的命题充分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对化学学科主干知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探究能力考查的命题要求。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各种能力的考查要求。
试题考查主干知识的覆盖面较大。如:全卷(化学部分)考查的知识点,均以中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为载体,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试题注重传统试题的推陈出新,对教学和备考注重基础、培养能力有良好的导向。试题注重简单计算及推断能力的考查,考查了考生定量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创新意识、设计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实验内容在试卷中的分数比例,强调了学科内知识的融会贯通,注重对实验技能素质和基本实验知识的考查。注重化学学科思想及的考查(如试卷第7题出现了今年《考试说明》中新要求的内容,即要求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特点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突出新教材新增知识点的考查,也是新高考中对新教材考试的方向。此次考的都是必考内容,很多内容出自化学反应原理这一本书,选修未列入。试卷结构和题型设计合理。 三、学生答题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对基本概念、基本化学规律、掌握不够扎实,知识单一,学科思维、知识网络未能形成。
2.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实验基础操作和基本技能较差、实验综合能力差。(这跟实验未进行专题复习有密切关系)
3.审题能力较差,题目要求没看清楚就作答或不按要求答题而失分,化学用语掌握不好,书写不规范失分。
4.文字语言表达不够规范、严谨,化学术语的使用差,回答的内容往往答非所问、言不及题,词不达意。
5、粗枝大叶,丢三落四,如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是忘了写物质的凝聚状态,就是反应中的可逆符号没写,或是反应热的符号写错,或单位没写或写一半,说明学生的知识巩固不到位。
四、今后复习教学工作建议:
1、进一步认真组织学生学习高考考试说明,深入思考,领会高考要求,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复习方向。
2、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抓好学科主干知识复习,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特别是对于B班学生)。对于一些年年必考的热点主干知识〔如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基准及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种化学量的推断与比较;氧化还原反应;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考查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新课程的高考化学试卷加大实验试题分量,在考查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5)关注化学与STSE的联系,体现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试题关注考生是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 (6)以三基为载体,突出考查能力
试卷整体思维容量大,体现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关注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关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运用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针对新课程高考考试内容、难度和题型的调整,结合学生的几次月考和省第一次质检所暴露出的问题,备课组制定了下面的三轮高考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按照:
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金属、非金属(卤素、硫、氮、硅)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的顺序进行,把化学计算串到各部分当中,同时不断渗透一题多解思想及计算技巧,逐步提高运算能力。
第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与专题训练相结合,如有机、无机推断专题总结,阿伏加德罗常数,离子反应等内容。并整理一部分题目当堂完成,训练答题的准确性、规范性和速度,加强易错点、失分点的练习。而化学实验的复习则应注重思考方式、基本模型的建立,信息题则要学会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第三轮复习:
5月初至6月初主要进行综合训练,查漏补缺。学会整理和归纳错点、疑点、盲点,并进行应试技巧、答题规范训练,不要题海战术,要挖掘精品题,以点带面。同时要克服思维定势,杜绝盲目做题。
3、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获取、处理信息和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化学视角、化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将所学过的有关知识联系并应用于新情景、解决新问题,学以致用。
4、加强实验题特别是探究式的实验的复习和演练,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能力的提高。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数据)、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所使用的仪器、实验误差分析等几个方面对课本中出现过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进行全面地复习,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拓宽思维。如掌握一种装置的多种用途、一种仪器的多种用法以及一些仪器的灵活运用等。培养实验能力,加强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化学用语的准确性, 4、加强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审题及读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题的迁移能力。
5、重视答题训练、狠抓规范。既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审题、解题,更要重视学生答题规范的要求。化学式、电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等这些重要的化学用语,要求书写准确,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将能拿的分全部拿到手。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福建高考数学《考试说明》学习心得


备受关注的2011年高考数学新课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已经颁布。根据教育部2011年《考试大纲》及福建省教学实际,2011年高考数学新课标《考试说明》在考查内容、考试要求上与2009年、2010年新课标《考试说明》相比较,基本没有变化,保持了近几年高考的相对平稳。《考试说明》详细介绍了今年高考数学学科的考试范围、命题思想、试卷结构等。今年的《考试说明》依然关注对数学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在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数学思维和素养,强调思想方法,注重考查能力,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素质和能力作为考查目标,全面检测学生的数学素养。我市组织高中教师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精准理解内涵与要求,把握高考动向,指导今后的教学。作为毕业班教师,深入学习后颇有收获,现将学习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一、重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指导作用、明确考试要求
(1)总的命题趋势分析----稳定为主,适度创新
从我省《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今年高考仍然设置必考和选考部分,今年的《考试说明》是根据教育部2011年《考试大纲》,并结合我省教学实际情况制定的。
与2010年相比,今年的《考试说明》在命题的指导思想、考试的形式与试卷的结构与考试的目标与要求等方面基本上保持不变,但是对题例进行了较多的更新,充实了新课程背景下命题特点的一些试题。
●试卷结构:全卷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4∶4∶2,全卷难度值控制在0.6左右。文科数学试卷选择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填空题共4题,每题4分,共计16分;解答题共6题,共计74分;理科数学试卷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共计50分;填空题共5 题,每题4分,共计20分;解答题共6题,其中必考题5题,选考题1题(包含3小题,每小题7分,考生从中任选2小题作答,满分14分),共计80分。
●考试范围:文科数学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系列1的内容。理科数学考试内容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其中必考内容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系列2的内容,选考内容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选修课程系列4的4-2《矩形与变换》、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不等式选讲》等三个专题的内容。


三、重视新增知识教学、分析与展望考查方向
通过对考纲的分析可以看出,坚持试题的创新性始终是高考命题的原则,尤其在课标版教材中新增部分,考查的力度会继续增强。考生复习时要给予足够重视。新增知识可以命题的点理科有:函数的零点、二分法的思想、三视图、算法、茎叶图、几何概率、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线性回归分析与独立性检验、定积分、推理与证明、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数学应用。文科有:函数的零点、二分法的思想、三视图、算法、茎叶图、几何概率、线性回归分析与独立性检验、导数(以前理科中的公式)、推理与证明、数学应用。
●函数与方程、全称与特称命题
小题中函数零点与函数图像结合考查的可能性最大,大题中可以与导数相结合进行考查。全称与特称命题可能出小题,大多为送分题。
试题来源:课本上的例题、练习题等。
●三视图
以三视图考查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小题考法有①看图计算,理解所给三视图,计算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②给出几何体的三视图的一部分,想象几何体的可能情形,再补全几何体的三视图;③给出不同的图形,判断其中有部分相同的视图的图形;④给出一几何体在运动变化时,判断三视图的可能图形。大题以三视图提供解答或位置关系证明过程中所需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以图想图)。这是今年试题可能出新之处。
试题来源:课本上的练习题、习题、生活中的几何模型改编。

●程序框图
对框图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对程序框图几种结构的认识,以小题的形式考查的可能性大。预计今年对程序框图的考查还会以课本上的几种框图为素材,再结合解方程、解不等式、函数值大小比较,数列、统计中的特征数字计算等来命题,考查对框图的几种结构的理解的本质不会变,但形式却可以出新。
试题来源:课本上的几种框图,练习题、复习题改编。
●几何概型与统计
几何概型难有大的作为,不必挖掘。要有小题的话,只可能与线性规划、定积分结合来考查。茎叶图、线性回归方程、独立性检验要有小题,也只是考查最基本的知识。
试题来源:课本上的练习题、习题改编。
●定积分
可能出小题,但考查的重点还是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公式,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面积)。
试题来源: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改编。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是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知识,出现在今年的高考试卷中,不应感到意外。今年的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试题,一方面继续单独命制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直线与圆的参数方程中的参数的意义;另一方面,与直线、圆、圆锥曲线综合考查,重在直线参数方程的应用,以简化计算,这也是今年解析几何试题有可能出新的点。


●应用题
新课标卷在应用题方面加大了考查力度,以新颖的背景考查考生学习能力与潜能(如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独立获取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共识。解答应用性试题,要重视两个环节,一是阅读、理解问题中陈述的材料;二是通过抽象,转换成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函数模型、数列模型、不等式模型、计数模型是几种最常见的数学模型,要注意归纳整理,用好这几种数学模型.
今年我省也有加大考查力度的趋势。有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出题:
(1)测量与解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应用
背景材料:土地使用合理规划、道路桥梁建设等
(2)函数、导数、不等式的应用
背景材料:农村政策性补贴、家电下乡、环保(低碳排放)等
(3)等差、等比数列应用
背景材料: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待遇、社会保障等
(4)统计与概率的应用
背景材料:农村政策性补贴、家电下乡、低碳排放、社会保障等
●推理与证明
对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要培养学生论证问题的能力与方法,注意分析法和综合法、反证法的运用
●探究型试题、新情境试题
四、复习备考几点建议
1、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回归课本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依纲扣本是命题的主方向,也是限制命题者任意发挥的一把尚方宝剑。考纲是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航标,是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考纲对高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复习时必须予以重视,教师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复习要求,更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复习范围。
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我们常看到扔掉课本,重视资料这种不可取的现象。近年来,高考试题源于课本或在课本中能找到试题的影子的题数约占70%80%,因而复习时要回归教材,通过回归来不断地清晰和把握数学知识结构,不断形成和完善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地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回归教材要做好四点:一要引导学生再现重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一定要引导学生提炼;二要引导学生理清高中数学的知识主线,透彻地掌握知识结构,熟记数学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公式,使之烂熟于心;三要做透课本中的典型例题、习题,善于用联系的观点研究课本题的变式题;四要善于在高考题中寻找课本题的原型,在课本中寻找高考题的影子。


2、夯实基础,规范训练。
高中数学中的基础主要指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等数学知识,以及在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技能等。夯实基础就是在复习中,要以高中数学的知识点为中心,以主干知识为线索,以两纲为依据,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进行横向归纳,纵向对比地统摄整理,让学生熟练地把握好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使其在头脑中有序储存,从而能快速检索与灵活运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夯实基础要突出重点,全面复习,对两纲中规定的知识点都要全面细致地复习,不要有任何遗漏,同时也要有主、次之分,不要均衡用力;夯实基础要注重应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做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题目来实现巩固基础,开阔思路、领悟规律、掌握方法的目的;夯实基础也要注重创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学生答题常有的现象,也是学生失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善于关注学习细节,学会准确表述数学概念、原理,规范书写算法、推理、符号等,是保障高考长分的基础。为此,教师需要在平时通过表率作用和严格要求来不断地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②注重思维过程的暴露;③抓规范意识的养成;④注重纠错后的补偿训练。
三、抓评讲练,培养能力。
例习题课和评讲课是学生积累解题经验的最好场所。复习中不单纯追求训练的数量,而应追求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训练,要精选典型问题,不做偏、怪题。评讲要多在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思考上下功夫,要以题目为载体,在思维层面上提炼具有辐射、导向功能的结论、方法、思路和数学思想。在立足于基本问题时,适当拓展,真正把题目做透、做活,在此基础上,充分重视对运算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较复杂的数值运算和抽象字母运算的训练。平时的训练,尽量鼓励学生多用通性通法求解,要求学生对知识不能仅停留在掌握的水平,而应达到灵活运用。培养能力是保障高考取得高分的基础和前提,培养能力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在精讲精练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精讲是指讲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精练是指练典型题、热点题、多错题。通过练习促进学生知识的深化、活化、内化。教师备课中注意把高考试题、模拟题采用归类、拆分变式的方法编制成训练组,供教学使用,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创新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会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综观近两年的高考数学试卷,易发现很多新问题:情境新、题型新、设问新、方法新。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下,从题意的挖掘开始,一步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命题不偏不怪,难度适中
根据教育部2011年《考试大纲》及我省教学实际,仅对考试内容的个别考点做微调。同时,去年数学科试题难度的要求为不难、不怪,今年改为不偏不怪,难度适中。考试形式、试卷结构文、理数学均为闭卷笔与难度: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不得使用计算器。全卷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难度值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值在0.4~0.7的试题为中等题,难度值在0.4以下的试题为难题,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4∶4∶2,全卷难度值控制在0.6左右。文科数学试卷包括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为12道选择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理科数学试卷包括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为10道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其中必考部分由5道填空题和5道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安排在第21题,以解答题的形式呈现,由选修课程系列4的4-2《矩形与变换》、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不等式选讲》三个专题各命制1小题,考生从3小题中任选2小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前两小题记分。
二、注意研究近几年高考命题,把握复习方向
2011年《考试说明》在考试性质和考试要求中都重点强调了对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思想及基本方法的考查,要求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所以考生在复习中要加强三基的落实,在复习备考中考生仍要以三角与向量,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概率统计,数列与不等式,直线与圆及圆锥曲线函数、导数与不等式六大部分为知识模块,开展专题复习并注意模块内与模块间的交汇综合。另外,通过研究2009年和20l0年福建高考试卷可以发现,虽然福建高考试卷20l0年比2009年难度有所提高,但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主,重在考查思想方法的运用。命题呈现如下主要特点:试卷紧扣考试说明,重点内容重点考查,体现新课程理念,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无论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大部分试题都属于常规题。部分题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所有高考试题的发源地不外乎教材中的典型例题、习题、经典背景试题、往年的高考试题、高等数学背景的下延试题以及竞赛中的部分题目。因此,考生在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要对以上几部分试题进行分类、整理、总结,要研究每个知识点的高考命题特点、考题基本类型、解题基本策略,对各类试题及其解法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训练反思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高三训练的一大误区是题海战术,避免这一误区的一个举措就是反思,教师要有良好的反思习惯,善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反思。①解题后的反思: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探究解题规律,进一步进行思维发散和收敛,形成解题思维模式,达到做一题,明一理,迁移一片,解决一类的目的;②考试后的反思:对错题做深入分析,找出错因,对症强化;③阶段性反思:对出现的问题做阶段性总结,看哪些病症已痊愈,哪些顽症未根除,哪些是新病等,从而不断地调整复习思路,及时进行教学补偿,有效地消除复习中的疑点和盲点。

高考英语复习要点-熟能生巧


刘正臣 上海交通大学,高考英语成绩124分

高考是许多人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何理性地对待这一挑战是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关键。作为一个过来人,刘正臣认为,高考前的一百天是重要的复习时间,特别是针对英语学科,应抓紧时间查漏补缺。

先从阅读题说起,英语阅读,首先要把握一个原则:阅读一定不要过分加入自己的主观思维。做阅读题时,可以加入适当合理的联想,但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再做出判断。有的同学觉得自己词汇量不大,会影响对阅读题的理解。不过在刘正臣看来,加大词汇量固然非常有必要,可以利用最后的一百天集中记一些常见的单词。但在高考阅读中,没有必要死抠词汇,非要把每一个单词都弄明白。只要不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有几个生词不认识也没有关系。所以,绝不该让词汇成为一种心理障碍!只要整体理解了文章的内容,阅读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说一下有关听力的复习。在最后一百天中,刘正臣建议同学们坚持多听,这样才会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思路。一旦领悟之后,同学们就可以将听力按其内容或问题分成几个大类处理,做题对号入座地整理思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能完全听懂并且马上做出反应是件困难的事,其实只要注意语段中的关键词,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正臣说,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必然要求同学们狠下工夫,无论阅读、完型、作文还是听力,都出不了熟能生巧的范畴。即使有捷径可言,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的。

[复习大纲]高考优秀考生学习经验谈


综合科的卷子题目难度有所下降,这一点在选择题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所以,以往几届那种啃难题的事就不要再做了。综合科重视的是基础。生物是综合科里比较特殊的一科,由于内容的限制,本科只要在明晰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做一些题,大题应该可以拿到很高的分数。

物理即"悟理",要是真懂了,完全没必要做太多题.但物理题一定要做细,所谓细,就是要彻底理解题目要考察的物理原理,例如在做完一道题后,可以想想,如果要求另一个物理量呢?要是条件变化了呢?以此来营造新的物理情景.这样的确会比较费时间,但时常选上一两道题这样琢磨一番,是相当有帮助的.化学的知识点十分繁杂,在高三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立体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此外,建议大家多读几遍物理和化学的读本,读本相对教科书讲的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更清楚.书中物理和化学的基本实验要烂熟于心,各个细节都要注意.基本实验抓住了,实验设计不过是知识的迁移和一些改进了.

高三中无疑要做大量的题,这一点需要考生正确对待.做题的目的很明确:查缺补漏,保持状态.高三的每天都有它的价值.我们反对任何机械的,无效率,无成效的工作.考生要从自己最薄弱的环节练起,有针对性的做题,让每道题都有它的价值.这一点在高三前期显得尤为重要.到了第二学期,所有的知识点已经复习完毕,这时候题的作用是让它们在你的脑海中不断强化,对各种题型越来越熟悉,做题的速度不断提高,进入备考状态.你可能对大量的练习厌倦,或者极不爱学某一科,但你一定想去某所大学,或去学那个想了很久的专业,这时候,你的前途在你的脚下,那些练习,那些你复习感到的厌烦,又都算得了什么呢?我甚至认为,没有经过一番努力和拼搏,得到的成功也是没有价值的.

高考试卷分析


高考试卷分析(一)

**高考刚刚结束,拿到试题后,我们马上组织教师对试卷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对我们后来高考的同学迎接未来的高考有所帮助。那我们就来看一看**年高考的特点:

总体特点:突出能力考查的同时照顾主干知识覆盖面

从总体上看,**年高考物理中各知识模块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没有太大的改变,还是以力学和电学内容为主,光学与近代物理只占少部分,而实验题命题形式依然保持稳定。这也是天津物理试题的一贯特点:在突出能力考查的同时依然照顾知识覆盖面。

在对能力的考查上,今年依然是以理解和推理能力为主,同时夹杂着对分析能力、数学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察。难度上,**年高考物理试题的难度整体上较前几年要稍难,而且近三年的高考物理平均分是逐年递减,也就是说难度在逐年递增。

进一步分析,我们能发现**年天津高考物理试题更多的细微变化:

一、基础知识的考查更突出主干知识的应用考查,减少了多概念“穿插”题

近几年天津高考的考查都侧重于基础知识,虽然内容涵盖了从力学、电磁学到光学、近代物理等多个领域,其余各知识模块均涵盖到了。**年在知识模块上的覆盖面上基本也保持了这一规律,但与往年非常明显的差异是:今年的试题不是通过简单的情景把多个相关概念“穿插”起来考查学生分辨概念的能力,而是更倾向于对主干知识(动量,能量,电磁力等)的应用能力考查,学生答题时推理的强度加大了。好在今年也没有出现太复杂的模型,知识点考查的非常纯粹。不怕难,就怕繁,**年的高考依然没在试题的复杂度上为难学生。

二、难度上难题增多,中等题缩水

往前看**年和**年的高考物理题的难度分布,我们发现,基本上都是简单题最多,将近一半左右。剩下的三分之一左右是中等题,其余是难题。而**年天津的物理高考容易题变少了,而中等题目增多,整张试卷上有大约一半的中等题目,而难题也较往年多了一些。但是我们看**年的高考物理,对比于去年的高考题,难题增多,中等题减少。虽然难题增多,但是考查的也不是太复杂的模型。这也要求学生们没必要过多钻研偏难怪的题目,把常规题目都能做好,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对高考是很有帮助的。

三、加强了实验能力的考查,重视实验对学习效果的提升

实验题是高考每年必考的一类题目,而且一定是一道大题,还是头一道大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一道题是考查实验能力的。在很多的选择题中,其实都有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如第2题选择题,第12题计算题等,里面都包含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核。

四、突出命题与实际生活、与现代科技发展的紧密结合,突出天津特色

纵观最近的几年天津卷,一定有大量考题,其情景来源于实际的生活,或者来源于前沿科技,比如2013年的超导体,以及今年的同步加速器。这些试题很好的迎合了新课标高考改革的导向,能让学生在学习物理中体会到更好的成就感,感受物理学科之美从而提升学科素养。可以肯定,在未来的高考命题这个大趋势一定会继续发扬光大,这对我们中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指导。

整体上,**年的天津物理高考难度上有了一些调整,但基本上也是在学生们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难度提高也没有到大家都不会做的程度。因此我们通过分析,也是能够看出来每年命题特点的蛛丝马迹,帮助我们去准备迎接下一年的高考。

高考试卷分析(二)

学生对试题的反映取决于个人的准备情况

高考之后不同的学生对试题反应不一样,理科学生反映比较大的是理综、文科学生反映比较大的是文综。学生对于生物的考题反应不一样,有的学生感觉这次高考题特别适应自己。有的学生反映这个题太别扭了。所以不同的学生感受是不一样的,原因取决于他的准备,他对于整个高考的准备和高考试题的准备。

今天我们谈的是试题,不好说试题本身是什么问题,而应该说考生是怎么准备的,因为高考肯定是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命题的。

有几道题学生反应比较大,如第4题遗传规律的题,遗传规律在高考当中考的是比较经典的内容,但是高考未必要考一个非常经典的常规性的,可能会考一个变形。比如说我们讲到了分离定律,这道题变换了一下,后来性状没有表现出来,其实就是考了一个变形,但是还是以前的知识。如果学生没有理解到一定的程度,他根本不知道这道题考的是什么。但是有一个同学出来以后就说那个题太简单了,他马上就跟我说出了答案。当时我没有看到题,但是如果学生在这方面有了准备,那么就很简单,如果没有准备就觉得很难,这样的题其实命题者的本意非常明确,如果只考的是3:1的问题,那么就很简单了。这样的题,对于学生来讲就属于争议比较大的题目了。

在非选择题的第30题同学也反应比较大,这也是北京卷的一个进步吧,学生更关注名词和术语,而今年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题目是给雌蛙注入雄蛙的垂体会有什么影响,高考命题有一个原则是不能超出考试大纲的,知识是绝不会超出他学的知识了,其实就是应该有促进作用,这里面涉及到了知识理解和你对高考知识的理解问题,如果你理解到位这道题就是一个很容易的题,但是如果理解得不到位,那么这道题目就是一个雷。考生未必想这么多,但是我们觉得高考的价值是导向,这个导向的价值在于通过这样的一个导向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关注什么,复习的时候关注什么,如果发挥得好高考就是正面的,如果发挥得不好那么就不行了。如果每年的高考题都一成不变,我想我们的学生和教学进步情况也会受一些影响。类似于这样的题还有,但是不多。总体来讲常规的题比较多。

考生对于常规的题没有感觉,如果10道题里有9道题是容易的,他就不觉得是容易的,因为有一道题是难的,我觉得考生的预期结果会比自己预期的好一些。理综是300分,生物占了72分,物理是最多,其次是化学,最后是生物。

生物纳入理综比单科考试对于学生来讲难度增大

三门课一起考与单科考试改变高考的惯性思维,我个人认为这个区别特别大。如果老师在备考的时候研究一下,有些省市的生物按照单科考试的,生物是100分,以前的江苏、广东是单科考试的,生物单科的试卷和理综里面的生物试卷对比,你会发现题目特点有很大的不同,海南生物的试卷是100分,但是北京的理综生物4道选择题,每道6分,这就意味着这一个题如果你要做错了就不行了,非选择题三个空才是6分。因为总共考7道题,知识点又少了,对于考生来讲就涉及到了一个情况,我们经常说高中生物讲一个基因工程,获取目的基因有两种方法,有一种是“鸟枪法”也就是说不知道打中哪个,但是最后肯定有打中的。所以复习的难度明显加大了,答题的难度也加大了。以前一个选择题考一个知识点、一个角度,但是理综的选择题一个选项可能考4个知识点,如果考一个点的话那么就会有4种角度。

很多的学生在第一学期生物单科考的时候考的非常好,但是到了理综以后成绩就差了。比如说甲同学对这4个知识点只知道1个,百分就得25分,但是他知道知识点可能就得了100分。但是乙可能知道了3个知识点,但是最关键的点他不知道,那么他可能就得了0分。所以理综的生物对于学生来讲难度大了,其实如果抛开其他的各种因素,单纯从学生考察来讲,单科可能会更客观、更全面,当然这是只从一个角度看,综合看是另外一个问题。

命题者煞费苦心为考生着想 落脚点在考纲

全国一卷、二卷关注得不多。北京卷因为今年在高考之前,官方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今年我们要稳定,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是不应该有特别大的变动,北京已经开始实施新课程了,旧课程的试题总体是维持稳定的,在维持稳定的过程中,命题者还会把自己的想法放到命题中去。同时,还要知道命题者的命题技术,他是想这样做,但是必须要有技术支撑,能否做到如他想的那样也不一样。

我们现在从学生和老师的感觉看,北京卷和以前比还是有一些变化的。比如说,这次把今年的理综卷的生物题所有文字包括图加起来,比以往少了很多。这个变化其实对于考生讲价值是不一样的,因为这就意味着信息更少了,学生要从题目中选择问什么,答什么,他获取信息的情况肯定是不一样,包括阅读时间可能也会减少,对于这个问题就不会受一些无关信息的干扰,我们就可以关注到这点肯定是和命题者有益的指导思想吻合的,这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这个变化可能也是我经常说的:命题者是煞费苦心的为考生着想,如何让大家更节省时间。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对于整个题目来讲,如果你仔细看的话,把这些难题抛开,学生就会发现很多的题,题的情景是不一样的,但是答案太熟悉不过了,答案的落脚点确实是落到了考纲上。以前的考生经常说:李老师,今年咱们白忙活了。今年我的学生没有说这句话,我很高兴。如果题目非常难,学生就会觉得白忙活了。今年的学生说的是我感觉得挺好的,说明他对主干知识是越来越稳定了,这个变化也是挺好的。

第三个变化就是北京卷和全国一卷、二卷相比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核心概念知识的考察是比较特殊的。我让我的学生把非选择题的答案读一遍,你就发现基本是核心概念。理科综合的全称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这个综合能力是概念性的知识,我们可以把知识分为事实性、概念性、方法性的概念,方法性的知识是练的,所以高考的时候应该主要考概念性的知识。

高考当中考一个实验探究能力,北京近几年也在考,今年争议比较大的是有一道题,给你一个图,说图中5实验组在每个培养品当中如果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什么?为了完善实验技术方案应该增添对照组可采取的做法是什么?这个“做法”实际上就是学生如何把这个事儿做出来,我们就叫做操作性知识,如何动手。北京的高考探究能力考这个。我自己还认为操作性的东西是动手的东西,考有难度的,但是北京卷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这个尝试是非常好的,我们可以考操作,但是这种操作学生之前没有做过,见到了这个东西是很犯怵的。

但是大家可以看一下20**年之后的全国卷,04年开始全国卷的实验题里面会加一个括号,注:操作性的东西不做要求。我觉得操作性的东西阅卷是非常难阅的,其次就是如果严格把握标准这道题的得分率是非常低的。北京去年考了一个“称干重”的题,烘干一分钟称一次重量,最后称到两次重量一样的时候考恒重。最后要称滤纸的质量。我们中学里面多数学校用的是托盘天平,左边放砝码,右边放东西,如果右边的东西放的是滤纸,那么左边也是要放一个滤纸,我们的滤纸是平衡掉的。但是如果用分析天平就不一样了,所以这种操作性的东西对于考生来讲,难度会比较大。但是08年的题也是考操作,就比去年的考试容易很多了,所以北京卷会有这么一个比较明显的几个特点。

全国一卷和全国二卷一直是标杆性的东西,他是由全国考试院命题的。我第一感觉就是如我们所预测的那样,难度都在下降。这个和最初我们通过各种媒体所关注到的,每年要稳定,要稳中难度略微下降是有关联的。全国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知识的落点更多的落向概念性的知识,这和北京卷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如果大家翻看一下全国卷,大家会发现那两道非选择题难度特别大,难在思路和表达上,比如说一个题整个一面就是题,下面留白都让大家写,学生比较发怵。但是到了08年的时候,全国卷一都开始有这种北京卷的倾向性了,就是有问答的题,但是问答的会比较简单,一两句话就可以把这件事儿说清楚,表述上不会有太多的问题。

全国卷这里面还有一个比较稳定的东西,比如说遗传,这些年一直在考这个考点,大家都觉得到了第二学期生物学特别有意思,因为遗传现象本身就有意思,其次就是学遗传的时候可以涉及到很多思维性的东西,所以高考重点大体可能会有遗传。

我有一个观念,全国卷一和卷二相比,大家会觉得卷二相对比较容易的。但是就大题来讲,全国卷二的后面的题反而可能难一些,脑子想明白了,但是写不明白。我不知道我这种判断是否正确,我也不知道实际情况会怎么样,可能会有这种情况。但是全国卷一有一个题很有意思,选择题第一题就是一个实验,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给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是什么,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可能会出现学生见到第一道题就晕的情况。

我们知道命题有一个基本的说法,题目应该是由易到难排列的,学生的心理会比较稳定,这道题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也不好预测,命题者可能对于考生对什么东西是熟悉的、什么是怕的,可能也不能完全匹配,因为这个难度也太高了。总体来说,我看到了一个稳、还有一个就是稳中有变,其次就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没有出边。

不同的题对于学生来讲不意味不公平

北京的学生面对同一份试卷,这些考点的知识点设计总体讲是公平的。全国卷一和卷二的差别就大一些了,这个也不会带来不公平,这是和我们招生政策有关的,比如今年招生几千人,他会把几千人的指标分配给各个省市,比如说,这意味着北京的考生是争这270名,辽宁的考生争90名,就算题目不一样也没有关系。

考生不要紧张,因为第一是选拔性考试,你见到了难题别害怕,因为你认为是难的,大家也认为是难的,你见到了容易的也别放松,我一直对大家说“分不在高,够用就行”,这就意味着你在考试当中把你正常的水平发挥出来就可以了,所以完全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

考试之前必须把书看一遍,我8点在校门口的时候,我的学生说我生物还有两本书没有看呢,怎么办啊?我说没事儿你放心,这次是选拔性考试,你没有看,你的时间不够,别人的时间可能也不够啊,所以没有不公平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考分。今年的理综学生会认为有几个考点比较难,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排除阅卷因素,这个难度应该是增加的,也就意味着分数可能会降一下,我说的是排除阅卷因素的。但是在阅卷的时候是可调控的,因为在阅卷的时候有不同的把握方式,我可以把握到严格的按照标准答案去判,但是也可以做到如果比标准答案表述不完全一样,但是意思对就给分,那么情况又不一样了。北京卷有标准答案,有两个是教材的原话。比如说有一道题讲的是2倍体的白菜甘蓝的问题,答案应该是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但是大家会答联会紊乱。如果把这些因素加进去的话,分数线的变化我还不好预测,但是无论怎么变,在命题的时候会把握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公平。

比如大家在阅卷的时候,到了最后你的答案如果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但是命题者或者老师就会判断这个不同的答案,有的觉得这个答案非常好,要给分,这就意味着判过的卷子要全部给分。因为高考是10天判卷,如果你的卷子在第6天的时候被发现了,即使答案很好,但是给分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这样话会把之前判过的卷子全部改了。你必须要把答案写出来,表达本身就是高考要考的,你的想法可能会很独特,但是你的想法没有倾向于公众化能够接受的答案,所以对于他可能是不公正的,但是这种不公正是在大的公正下来保证的,也不是说我完全就要怎么怎么样。

如果他的答案我第二遍看懂了,我就给他划掉,但是讲卷子的时候我会和他们讲,你们可以读自己好的答案,我会说这个答案不错,但是当时我没有看懂。因为高考阅卷是一个很大的劳动,你的很长的表述让老师翻来复去看很多遍不现实,所以你的表述应该尽量能够让大家看得懂,有的人说高考就是应试,其实绝不仅仅是应试,如果你有足够见解,但是你的表达能力不够也是不行的,应该是综合的。

全国都是一个录取分数线会带来很多问题

我是88年考到北京的,比如说我最开始的时候在北师大读书,比如说我们宿舍只有一个辽宁籍的学生,但是北京市东城区的学生就有10个,我当时也觉得不理解。但是现在觉得招生计划数和考生的比例会比较接近,北京的招生数和考生比例会比较大,另外北京自己的学校也非常多。比如说北京海淀走读大学,现在叫做北京城市学院,如果在北京你想上学的话,10个人有7个人都可以上这个学校。现在大家可能认为高考压力最大的是河南,我也是道听途说,河南的考生可能会接近100万吧,河南除了外省的名额以外,河南省内的大学偏少一些,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如果进行排队的话,就意味着在北京你是第700名也可以考到大学,但是在河南的话你是第700名,那么你只能复读了。

我们要看最高端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比如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不低的,是面向全国招生的。有的老师也在说,无论今年的题有多难,高端的学生太厉害了,我们觉得他们很厉害,高三第二学期的时候,有的孩子对知识的领悟程度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一些老师,他提出的问题我们老师有的真应付不了,如果老师心理素质不好,那就是很痛苦的事情。

教育资源的差异本身也会造成教育的差异,最后集中反映在了分数上,现在如果全国都是一个录取分数线的话,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北京中考是北京统一命题的,但是阅卷是各区县自己阅卷,就意味着不同的区县评分标准执行起来是不一样的,如果执行起来不一样,北京题是统一的,但是实验中学招生就不一样了,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很多人说全国一张卷,那么还得全国统一阅卷,统一分数线。还有一个问题,你可能只看到了北京的这种程度,你还没有对比海南、新疆、西藏的情况,所以我觉得目前的这种高考相对来讲是比较公正、公平的。

从理综生物的角度来看分数会降

我从理综生物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考虑评卷因素的话,分数会降,我希望分数相对比较稳定,对于以后的高考备考价值会很大。

全国的报考情况我也不好说,从学生反映角度讲估分也没有以前估得高了。很多的学生会说自己明白什么意思,但是写不出来,这样也会影响分数。我想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这样的情况,当然我会希望分数是稳定的。

生物学习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是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其实我们应该从这次高考中吸取一些东西,高考到了这个程度有一点就是我们要明确高考绝不单纯是考知识的,如果把这个定位定位到了考知识,你虽然解决了最根本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最终的问题。我们老师在备考的时候比较关注对知识的复习,关注对知识的复习我们会把考纲的知识点理解一次,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做的就是研究高考的要求是什么,特别是考题的要求是什么。

理综的这个题和生物的单科题的差距是什么呢?理综的一道选择题可能考4个点,或者一个点考4个角度。如果一个点考4个角度,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备考的时候,比如说有一种遗传叫做“可遗传变异”,遗传有一个叫做可遗传变异,有一个是不可遗传变异,同学到这里的时候一般会认为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是因为遗传物质的变化,就是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西瓜也会有染色体变异,二倍体在杂交的时候变成了三倍体,到这里是教材上的东西。我就问我的学生,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不属于可遗传变异呢?我们可以看到西瓜的物质已经发现了改变,它没有子了,但是它也属于可遗传变异。学生就说不属于,因为这个西瓜没有子,怎么可能遗传呢。所以我们就会讲到概念,定义、适用范围等等,如果你是生物单科考试肯定没有关系,但是理综题你如果漏点,就全部丢了。

我们在复习知识的时候对于概念性的东西不是把定义背下来就够了,还要关注一下我们教材上关于这个概念举了哪些例子,这种复习的深度就有了,这就叫做把握知识要点。我们说一个题考4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是无关联的东西,我们要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点要全面,我们要把这些点形成一个网络,这是备考复习要求的事情。希望09年的考生要非常清晰自己复习的任务,把点做到全面,然后形成网络,到了第二学期有的考生会有这种心态,理综300分,如果忙不过来,他们就会觉得应该放生物。到了第二学期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漏洞太多了,全都是漏洞这是没有办法补的,一定要重视生物,绝不能把这个东西留到第二轮。

现在高考对于能力的考察是越来越高了,08年已经有了这个倾向了。如果你的能力和知识理解到位了,就可以了。我们现在都讲“突破难点,成亮点”,这样才能拉开分数呢,如果大家都能做的题目,你在高考的时候其实没有任何价值,应该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想法。高三的学生做题量是非常大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备考的时候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方法,比如说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思考,高考应该考探究。实验操作技能就是探究里面的一个环节。很多的学生不懂得探究是什么意思,高考的时候会考探究,然后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整个解决的思路就是一个探究的思路,如果你不觉得探究是怎么回事儿,你就不明白了。如果你的探究非常清晰的话,那么你不用想就可以领悟出意思。这样的东西,如果我们老师平时就没有给学生,学生不能从整体有一个把握的话,在高考当中见到了陌生的题肯定就晕了,这也是我们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应该掌握的。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比较完成概念性知识,其次就是适度、适当地进行能力训练,这点要是做不到的话会有比较大的问题。

高考无论怎么考,你应该想到是在整个的知识范围之内的,这道题肯定是有一定的学生能力做得到的。所以最后我跟大家讲,我们的高考前3、4天会给学生发一个小篇子让大家做一做,这叫做嘱考。我跟他们说第一你要知道这些题是考纲的知识是教材的知识,如果没有的话,题干里面肯定有答案。学生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自信,他应该有自己的知识准备和能力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答题。

高考试卷分析(三)

一、20**年高考试卷分析

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全国卷Ⅰ)继承了2003年的改革方向。既保 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又有创新和发展;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又注重考查进入 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1考试内容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2试题结构与2003年大体相同。全卷共22小题,选择题12道,每题5分;填空题4道,每题4 分;解答题6道,前5道每题12分,最后1道14分。

3考试要求与考点分布。第1小题,(理)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法则;(文)理解集合、子 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符号,能够正确表示简单的集合。第2小题,掌握对数的运 算性质。第3小题,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及平移公式。第4小题,会求 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第5小题,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 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第6小题,(理)了解空集和全集,属于、包含和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文)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第7小题,掌握椭圆 的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第8小题,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了 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第9小题,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了解正 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10小题,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各种位置 关系的图形,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第11小题,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第12小题,掌握简单方程的解法。第13 小题,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第14小题,(理)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 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文)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第15小题,(理)了解递 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 练地求出直线方程。第16小题,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第17小题,(理)掌握两角和与两 角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文)掌握等差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第18小题,(理)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意义,会求出 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并能根据其分布列求出期望值。(文)掌握两角和与两 角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第19小题,( 理)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文)会求多项式函数的导数,并会用导数求多项式 函数的单调区间。第20小题,(理)掌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 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文)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 概率,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第21小题,(理)掌握双曲线的 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文)掌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第22小题,(理) 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和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 前n项;(文)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 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综上,中学数学中函数、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中的圆锥 曲线,立体几何中点、线、面的关系等重要知识点都有涉及,知识覆盖面很广。

二、高考命题走向

数学科的高考旨在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像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些年高考数学试题更突出 了能力立意,体现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要求。

为了保持高考改革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命题会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命题思路。具体表现为重视教材内容的考查,减少运算量、加大思维量,降低试题的入口难度,突出对归纳和探究能力的考查等。

通过对近几年数学科《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认为今后数学高考命题会:

1遵循“来自教学大纲,不拘泥于大纲”的原则。在命题设置上,坚持对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

2知识立意进一步向能力立意转化,应用型试题和能力型试题的考查力度会加大,单纯识记型的试题会减少。

3应用试题的信息会更贴近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变化,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

4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更大的思考空间,评价标准趋于多元化,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考查。

5坚持“入口易,深入难”的命题原则,循序渐进,分层设问,利于考生更好地发挥。

6基本知识和主干知识作为命题的基本载体的地位更加突出,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命题的情况有所减少。

7试题以单学科知识和能力为主导,适当增加综合测试能力,向实用化、工具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网站地图